葬元(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956

  因为英伦三岛孤悬海外,而又反抗不止,忽必烈令王四郎为海西三省大行台丞相,钦差大臣,总督海西三省(英伦三岛)民政“教化”大权。
  海西三省大行台丞相、文教大总统、大元中书省左丞王四郎,来到伦敦开府建牙,第一件事就是笼络英奸,招募通事(翻译)。
  第二件事,就是下令新组建的地方官衙搜集所谓妖言惑众的书籍,准备焚毁。
  却说这日王大总统刚刚在一个改成衙门的教堂坐镇,英奸通事官约翰琼斯就屁颠屁颠的跑来汇报。
  “大官人。”约翰琼斯操着生硬的汉话说道,“罗吉尔,一个老人,他说大元是魔鬼,是野蛮人。”
  约翰琼斯本是个商人,倒是很有些外语天赋,他在一年前就降元了,倒是跟着汉军学会了不少汉话。
  什么?
  王四郎怒了。
  “这个罗吉尔,好大的胆子!哼,太子殿下刚离开海西三省,他就该辱骂天朝!来人,去把他抓来!”王四郎下令。
  “喳!”戈什克(亲兵)立刻领命。
  行台丞相府的衙兵出动,在约翰的带领下,很快就在牛津大学附近的一个磨坊,抓获了已经年近七旬的大学者罗吉尔·裴根,还抓获了和罗吉尔在一起的几个学者,他们曾经都是牛津大学的教授。
  当然,此时的牛津大学已经没了,成了一个元军的大营。
  很快,罗吉尔等五人就被押到行台丞相府,带到元廷大员王四郎面前。
  “是你辱骂大元?你个龟儿子,好大的胆子嘛!”王四郎操着川蜀口音,杀气腾腾的狞笑道。
  王四郎不知道的是,这个罗吉尔·裴根是十三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大学者之一。罗吉尔是实验科学的倡导人,对光学,天文,数学都有深入研究,是将先进的阿拉伯科技介绍到西欧的代表人物。
  但是,即便王四郎知道罗吉尔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也不会网开一面。
  翻译官约翰琼斯一脸懵逼,万分为难的看着王四郎,口音别扭的说道:“大官人,卑职,卑职听不懂,不懂,卑职该死…”
  王四郎无奈,只能用中原口音重新说了一遍。这次,约翰终于听明白了。
  “总督阁下问你,为何要辱骂大元,辱骂伟大的东方凯撒!是魔鬼给了你勇气么!”约翰用法语说道。
  此时的英语,只有底层的英国人才用。有身份的人,都是用一种古法语(诺曼语)。
  罗吉尔愤怒的看着王四郎,用贵族们常用的诺曼语说道:
  “你们带着军队,从遥远的东方来到上帝庇护的土地,你们在这里犯下了野蛮的罪行,你们杀人,烧毁书籍,掠夺土地,财产,奴隶!”
  “这些难道不能够证明,你们是撒旦,是该死的夜魔么!”
  其他四个学者也一起喝骂。
  甚至又一个学者要向王四郎发起决斗。
  等到翻译官把他们的话翻译过来,王四郎不怒反笑。
  他也懒得和这几个西方士子啰嗦。既然这几个士子没有投降的意思,那就杀了吧。
  “来人,拿了去斩首示众。”王四郎浑不在意的挥挥手,端起一杯茶品了一口。
  戈什克们一拥而上,将几个饮誉英格兰的学者推出去斩首。
  “告诉那些白皮色目,本堂一日坐镇海西,便断不许有人诽谤大元,但有只字片语辱骂者,杀无赦!”王四郎喝道,“签发本堂之命,半月之内,不登记为大元之民的,一体按乱党办理,格杀勿论,勿谓言之不预也!”
  “各郡县官衙,暂驻各地十字庙宇(教堂),告诉那些十字僧(教士),只要归降大元,为朝廷效力,少不得他们的好处。要是和反贼沆瀣一气,那就对不起了。”
  “还有,不要胡乱杀人,首在诛心!”
  “喳!”属官们领命。
  命令下达之后不久,一个属官就入堂禀报:“中堂官人,各种违禁书籍,收集齐了好几万本,包括雕版。请中堂官人示下!”
  “这些书籍,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不知所言,都烧了吧。雕版也不能留着。”王四郎下令道。
  “喳!”属官领命退出大堂。
  “哈哈哈!”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王中堂做的好大事啊。”话未落音,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原士子就施施然走进来,他自来熟的在大堂旁边坐下,然后潇洒无比的“啪”的一声打开折扇。
  好一幅清贵名士的派头。
  “敏山兄,哪股东风把你这位大神给吹来了?”王四郎也不生气,笑吟吟的说道,“来人,看茶!”
  王四郎如今极得忽必烈信任,已经官居从一品,在元廷贵为汉官之首。在汉官地位越来越高的大势下,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敢这么和他说话了。
  可是来人却敢这么大胆,而王四郎还不生气。
  因为此人是汪清臣。
  汪清臣出身汉军世候最顶级的六大家之一,等同万户那颜的大根脚。其父汪世显深得元廷信任,爵封陇西公。
  虽说汪世显早就死了,可他的七个儿子个个显贵。这汪清臣是汪世显最小的儿子,在中原时就官居一路总管。
  可以说,论起出身,汪清臣要甩王四郎八条街。
  而且,随同元军西征的汉军,汪氏的兵马就有数万之多,光是跟随汪氏西迁的汉人,更是有十几万口。
  可以说,汪清臣虽然不是汪氏家主,官职如今也没有王四郎高,也没有王四郎这么讨忽必烈和真金的欢心,但他完全有这个底气平视王四郎。
  当然,汪氏和王四郎的政治结盟,早在大都时就开始了。两人说是朋友也毫不为过。
  汪氏的势力主要在汉军之中,在文官中反而没有什么势力。而王四郎恰恰相反。这几年,王四郎趁着留梦炎和叶李等汉臣死在中原,迅速填补了朝廷汉官之首的空白,笼络了一批群头无首的汉官。
  换句话说,汪清臣固然出身好,可要说起揣摩圣心的本事,王四郎又要甩他八条街了。
  “衡川兄。”汪清臣称呼王四郎的字,“小弟以为,衡川兄在海西雷厉风行,来此不到一月,这岛上便翻不起浪了。可见衡川兄大才,实为良相也。”
  汪清臣说道这里,折扇突然一收,往东边一指,“不过,小弟以为,衡川兄该回西都和托(巴黎)了。”
  王四郎微微一笑,“敏山兄所言极是,小弟正在设法回京。”
  汪清臣用折扇一拍手掌心,“果然衡川兄心中有数啊,小弟倒是多虑了。也是,以我兄之才,何须小弟提醒呢。”
  两人相视一笑,都是心知肚明,却不好说破。
  为何要设法赶回巴黎?
  因为大汗快不行了。
  很可能秋风一起,大汗就要随着秋风回到长生天的怀抱了。
  要是在大汗驾崩前不在大汗身边,那么以后就被动了。
  太子继位之后,朝中必然会发生动荡。
  所以,一定要在大汗升天之前,赶到丹枫白露宫。
  就算王四郎很受真金太子信任,为保险起见,他也要在忽必烈死前赶回巴黎。
第999、1000章
白露之变
  十月霜冷露白,秋风萧瑟,时为西方“露月”。
  巴黎东南的枫丹白露宫,弥漫着一股悲哀的气氛。
  谁都知道,大汗的大限到了。
  就在半月前,大皇后察必薨逝。同时东方奏报,整个里海以东的疆土,包括半个波斯,已经全部落入唐军手中。
  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再次被唐军俘虏。乃颜仅率七八万骑兵逃过高加索山。西域数十万团练乡兵,大都被唐军俘虏。
  里海以东,阳关之西的数千里疆土,上千万人口,再也不属于大元。
  这两个消息,让本就病势凶险的大汗,顿时陷入弥留之际,水米难进。
  大汗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了啊。
  不但大汗大限已到,就是真金太子,也因为察必皇后薨逝,大汗弥留,西域丢失,而突然一病不起,病情同样凶险万分,甚至有可能死在大汗前面。
  毕竟,太子殿下今年也年近五十了。
  元廷上下不知道的是,真金太子在原本的历史上六年前就去世了。
  皇后薨逝,皇帝病危,太子病危。刚刚平定西方叛乱的大元朝,顿时陷入空前的危机当中。
  太子的三个嫡子,一下子成了最受朝野瞩目的人。除此之外,安北王那木罕,安西王阿难答,也都受到朝野瞩目。
  可是眼下,太子病倒事发突然,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此时此刻,也无法在撺掇什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