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956

  李征和李律听完,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尤其是李征,毕竟年长,他很快释然说道:“儿臣明白了。要是农工不强,财货就不多,百姓没有多余的产出和别人交换。就算商贸繁荣,这物价也肯定很昂贵,百姓日子还是很难过。”
  “可要是商贸不行,百姓的财货就会积压,无法和别人交换。种粮食的粮食吃不完,却用不上瓷器。制造陶瓷的陶瓷用不完,却吃不到粮食,百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这就是阴阳不调了。所以,朝廷大政,就是要调济阴阳,使得农工商贸并举,相得益彰。”
  崔秀宁很欣慰的摸摸李征的头,“正是如此。皇帝和朝廷,要调济天下阴阳,州牧要调济一州之阴阳。阴阳乃道之本,这就是以道治天下。”
  西方人不讲阴阳,一味求物用之极致,一切为了享受物质便利,美其名曰高科技,结果将后世人类社会带入不可测的境地。
  在后世,环境破坏积重难返,病毒进化难以控制,贫富分化令人发指,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毁灭人类多次,整个社会处于空前的焦虑之中,人类的生存危机日益严峻…
  可换来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物质丰富了,衣食住行等方面便利了。可是明明生产技术如此发达,世界上大多数人仍然在为生存挣扎,幸福指数长期低迷,成为物欲的奴隶。
  这条道路,真的是最好的么?
  幸福感和便利性,究竟哪个对人类更重要?
  难道就没有一条路,是既能够使得物质丰富的,也不会造成生存危机的?
  崔秀宁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有这条路,那只能是“以道治天下”。
  用李洛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必须要在这个时空被压制,海洋强盗的一套,不可能是最好的。要是蒙元压制不住西方文明,那就让大唐自己来压制。”
  “数百年后,东方文明必须要主宰世界。既然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那么无论是从前,现在,或者将来,东方都应该是主宰。”
  李微没有听母亲和两个哥哥说话,小姑娘一直举着千里目,望着北方。
  “微儿,你在看什么?”崔秀宁忍不住摸摸女儿可爱的小脑瓜。
  大唐长安公主放下千里目,童音清稚的说道:“儿臣在看父皇,看父皇回来没有。儿臣想念父皇了。”
  提起父皇,七个孩子都露出思念之色。就连四岁的李衍,也喊着要父皇。
  崔秀宁安慰他们道:“你们的父皇快要回来了。半个月后,你们就能见到父皇。”
  养女李徆拉着崔秀宁的衣角:“等父皇回来,儿臣要父皇带我们去宫外玩儿。母后,宫外是不是很好玩?”
  襄阳公主没有说错。如今的长安,的确很好玩。
  长安城不但保留了大慈恩寺,碑林等古迹,还设立了四大商城,里面的货物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人气也越来越旺。
  迁都短短半年,长安城的人口就猛增到六十余万,并且还在继续增加。
  进入关中的水陆道路上,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的入关人群,每天都有两三千人迁入长安!
  光是为了售卖房屋和商社,登记迁入人口,办理户籍,京兆尹和四大县衙就忙得焦头烂额。商部和财部也同样很忙。
  要是哪个商社在长安没有分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商人。
  四大商城和沿街的商铺,已经被售卖一空。每天都有大量银圆流水般的进入财部的账户。截止七月上旬,在商部登记注册的长安商户,已经超过三千家!
  只要是大唐有的东西,此时的长安四大商城就都能买到。
  就是大唐没有的东西,也通过西域的商人带到长安了。
  虽然唐元双方在西域大打出手,可丝绸之路并没有完全断绝。长安城中的西域商人,也不是新鲜事物了。
  可以说,长安城的人口,已经仅次于南京临安了。而且不用太久,就会彻底超过临安,成为大唐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整个长安城,犹如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向整个世界展开了绚丽多彩的身姿,开始显露出天下第一城的霸气。
  人以居长安为大荣耀!
  不仅是日益繁荣的商业和繁庶的人口,长安城中还有最大的剧院、最大的道宫、最高等的学宫、最好的医院、最先进的公交马车、最美的夜市、最多的古迹、最大的藏书阁、最大的公园、最大的体道馆、最大的马球场和蹴鞠场…
  而在长安城外,还有风光壮美的上林苑、骊山、终南山、嵯峨山、郑国渠、渭水、泾水、洛水以及汉唐二十八皇陵!
  还有遍布关中的人工树林和草甸。
  试问,还有比住在长安更让人自豪的地方么?
  当然,还有很多聪明人,也想到了洛阳。
  大唐是空前绝后的九京制。但是这九京,却分等级。
  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并列一等,俱为京师。
  第二等,是南京临安和北京北平。
  第三等是海京洛宁、江京江陵、河京红阳(越南河内)、湖京平安(倭国京都)、山京伊宁(新姜伊犁)。
  大唐九京,只有西域的山京伊宁还在元军手中,但很快也要拿到手了。
  而这九京,只有洛阳有资格和长安并列。
  那么,洛阳以后会差么?
  据说,十年之内天子就会重新东都洛阳啊。而如今的洛阳城西的西苑,已经竣工了。听说洛阳西苑方圆数十里,乃是大唐一等一的皇家林园,美轮美奂,天下无双。
  所以,很多人又纷纷打起了洛阳的主意,准备提前在洛阳置业了。
  除了长安洛阳,其他七京也是有热度的。就算本是倭国京都的湖京平安,都有中原商人去置业。而拥有百万人口的南京临安,更是不再办理迁入手续。
  至于江京、北京,也吸引了不少人口。
  不光是大唐各京,就是各州州城,郡城,县城,也都日益繁荣起来。乡村之间,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就连山川草木,也比元据时期葱郁润泽了许多。
  崔秀宁通过千里目就能发现,天下盛世的序幕,真的快要拉开了。
  就这么平稳的发展下去,李洛和她开创的大唐王朝,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现太平盛世的绝世风姿。
  …………
  东方的大唐王朝欣欣向荣,而西方的蒙古帝国也“日新月异”。
  八月初,历经三个月长途跋涉的大元皇帝、蒙古可汗,行程近万里,终于拖着老迈病躯,赶到大元西都巴黎。
  忽必烈下诏,改巴黎为西都和托,征发二十万白人奴隶,仿效大都的式样,修建东方风格的京城。
  在各地镇压反元义军的真金太子和安西王等宗王,纷纷赶到西都和托(巴黎)觐见忽必烈。
  随着蒙古大汗的“西狩”,各地元军更是疯狂的展开了对各地反元义军的残酷镇压。
  东到罗斯和东罗马,西到英格兰,北到丹麦瑞典,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到处都是元军和起义军的战争。
  八月初四,自称罗马皇帝的东罗马起义军首领格尔斯诺,在麦特罗波儿地区(安卡拉)大败,十几万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
  “罗马皇帝”格尔斯诺被擒后,被元军用战马践踏的草原刑法处死。
  西方东部最大的一股反元起义终于被镇压了。
  最多相差两三天,罗斯人起义军,自封基辅大公的维斯迪尔,在基辅之南被元军剿灭,罗斯诸国境内最大的反元势力覆没。
  似乎是上帝已经失望,又或者长生天真的在庇佑蒙古人一样,后世德意志地区、意大利地区、英格兰地区、西班牙地区这四大地区的反元主力,竟然在八月初这短短十日之间,相继被元军镇压。
  西方各大反元战区的起义军主力,纷纷宣告失败。
  被杀被俘的反元义军,总有数十万人之多。
  势力最大的六支义军,要么被镇压,要么选择投降。剩下的反元势力虽然多如牛毛,却已经不足为患了,被彻底剿灭是迟早的事。
  反元主力已经被消灭。
  事实上,这还是在唐廷特务帮助组织反元义军的情况下。要不是唐廷特务帮助组织壮大反元义军,其实起义军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不可能坚持到八月,而是数月前就应该被镇压了。
  迁都到巴黎的忽必烈,眼看反抗大元的反贼大军一个接一个被镇压,这才感到了久违的安慰。
  这个行将就木的老男人,来到巴黎附近血迹已干的卢浮宫,接见群臣,召开西迁后的第一次大朝议。
  但是,忽必烈嫌弃卢浮宫闷热,也看不起卢浮宫的风格,就迁到巴黎附近森林中的丹枫白露宫避暑,下令暂时以清凉的丹枫白露宫为皇帝寝宫。
  丹枫白露中的忽必烈,首先下诏将整个后世欧洲分为二十四个行省,再按照部族拆分为一百三十八个府,委任蒙古和汉人官吏治理。
  旧贵族的庄园土地,分给了西迁而来的东方新贵族。蒙古贵族、老色目贵族、汉军贵族、汉奸官僚,纷纷获得了大量的领地庄园,掠夺奴隶,跑马圈地。
  而跟随元军西来的某某教、密宗佛教、道教,也都争先恐后的修建寺庙,圈占土地,掠夺农奴。就是汉奸官僚,也不忘开始修建孔庙,圈占祭田。
  群魔乱舞,乌烟瘴气。
  西方的农奴,刚刚从西方贵族和教会的枷锁上解脱,又戴上了蒙汉贵族的枷锁。对于他们而言,无非是换了个主子而已。
  元廷采纳汉奸王四郎的建议,对西方开始了旨在分而治之的所谓“教化”。
  “西方教化大总统”王四郎立功心切,一到巴黎就迫不及待的下令“教化”。西方历史上的文化大浩劫开始了。
  因为西方色目人太多,忽必烈最相信的人反而变成了西迁的汉人。越来越多的汉奸,成为地方大员,协助蒙古大员镇压起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