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518

  “某是这么想的,以颍州目前形势,断无抗拒蔡州大军之力,梁赞求援于淮右,也是病笃乱投医,内心未必愿意,若咱们与其合作,也需要考虑配合问题。”张挺一字一句,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地图上就能看得出来,其实淮北仍然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只不过囿于形势,被迫将兵力分散布置,结果导致处处虚弱,若是其能集中兵力使用,蔡州未必能讨得好。”
  “过之,现在我们也无法确定大梁是否和蔡州有勾结的可能,淮北这么做也没有错,徐州才是其根本,它的主要兵力如果不防大梁,一旦出事,那就是身死族灭的结局,相比于丢失颍州,他们肯定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秦再道也接上话。
  自打雷池屠蛟一行获得突破之后,秦再道这一段时间都在苦修,力求自己的水准能配得上这个骑军指挥使的身份,尤其是在河朔军南下在即,且河朔军中骑兵数量巨大,且既有战力又有经验的骑军武将不少,这就给了他更大的压力,所以他现在也要力求表现自己,以免日后被河朔军来人给比了下去。
  秦再道的话获得厅堂内不少将领的认可。
  “再道兄所言当然也有道理,不过某指的不是萧县驻军,而是指驻扎在符离的四个军和下邳的四个军。”张挺摇头,语气平静,“下邳四个军是主要应对泗州和海州蚁贼的,但现在已经毫无必要,淮北亦有有识之士,应该看得到蚁贼已经不再留恋淮北,渡淮南下是必然之举,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在下邳驻军,顶多留一军维系局面即可,这就可以腾出三个军来,至于符离驻军,大概也是要增援亳州所用,可与其摆放在符离,不如前推到汝阴,既可抵御蔡州威胁,亦可增援亳州,两不误,只是位置方向调整了一下罢了。”
  “仅仅是这样的说辞,恐怕很难让淮北放心吧?”杨堪摇头。
  “嗯,只是这些当然不够,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妨与淮北结盟,明确表示我们对淮北没有任何领土野心,可以帮助其抵御外部敌人,当然只针对蔡州和蚁贼,不涉及大梁。”张挺进一步道:“让淮北可以从海州、泗州这边腾出手来,应对蔡州,至于北方针对大梁的防御,还是要靠淮北自己来解决。”
  张挺话语里的意思诸将都明白过来,结盟,有针对性的结盟,专门针对蔡州和蚁贼的结盟,也就是联手应对蔡州和蚁贼,但是不涉及大梁。
  也就是说如果淮北和大梁发生战争,淮右不介入;而如果蔡州来犯,或者蚁贼继续在泗海二州肆虐,那么淮右愿意协助淮北驱逐蚁贼。
  “过之,你觉得淮北可以接受这样一个盟约?”江烽沉吟着问道。
  “为什么不接受?淮北还有什么选择么?北面的泰宁军自身状况也很糟糕,一年大旱让整个河朔和兖青密沂地区都歉收,泰宁军现在自顾不暇,淮北现在还能指望谁?它都打算放弃颍州了,现在我们淮右能施以援手,它还能挑三拣四?更何况我们本来也无意淮北领土,也就是借道而过罢了,这难道还不够?”张挺反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淮北彻底丢开泗海二州的担心,同时释放符离驻军,让其能将大半心思放在应对蔡州上,这样起码可以为颍州增添两万有生力量,如果再加上我们南下的河朔军,蔡州若是真的要来犯颍州,我觉得可以崩掉一嘴牙齿。”
  “过之,你考虑过没有,河朔军从宋州过亳州、颍州,会不会让淮北觉得我们这是在和大梁以及蔡州联手做戏谋颍亳二州呢?”杨堪的嘴角多了几分笑意。
  “有这种可能,所以要想办法释去淮北的疑心。”张挺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可以让河朔军放慢南下步伐,待河朔军的亲眷家属先行南下进入颍亳二州,将这些家眷亲属置于感化军监控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释去感化军的担心,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把自己的亲眷家属交给敌人吧?”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田春来点头认可,“只是这边恐怕还需要九郎去和河朔军那边交涉一下。”
  “这倒不是问题。”王邈很爽快的点头,只要淮右不存着打颍亳二州心思,哪怕将河朔军家眷亲属置于感化军监控之下也无所谓。
  “另外,我觉得咱们也可以调动一两军在光州做一做动作,牵制一下蔡州,也还可以把两军水军也动起来,让蔡州无法全副身心的进攻颍州。”张挺进一步建议道:“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正面应战,但是却可以在牵制上大做文章。”
  不得不说张挺的建议另辟蹊径,很有可操作性。
  既避开了让淮右军本部加入淮北战局,这样仍然可以保持随时可以投入吴地战局,确保主要目标,另一方面也推动淮北本身力量加入援救颍州,迫使蔡州无法轻易拿下颍州,另外也可以让检验一下河朔军的实际战力,让其与蔡州军正面碰一碰,看看河朔军真实表现。
  ……
  一旦确定下来,淮右军便迅速运转起来。
  这边与颍州方面交换了意见,焦向对淮右提出的建议欣喜若狂。
  如果能够让徐州出兵来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一出手就是六七个军超过一万五千人,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而且如果真的如淮右所说,淮右也会有四个军加入战局援助颍州,焦向觉得那颍州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哪怕蔡州军再是凶悍,感化军也不是吃素的,同样淮右军敢于投入四个军,一样不是来送死的,那就是安心要和蔡州军再来一次硬碰硬,这简直就是最好的结果。
  焦向迅速返回颍州禀报梁赞,随同焦向一起返回颍州也还有王邈。
  王邈将去协调颍州方面放河朔军及其家眷亲属入颍州,但现在王邈还不能把话挑明,这需要淮右和徐州感化军节度使方面协调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能正式运作。
  去徐州的是崔尚和张挺,这相当于代表了淮右的诚意。
  一个是行军司马,一个是主力大将,相信徐州方面能够感受到淮右的诚意,而以崔尚和张挺的口才,相信也能让徐州方面意识到局势的紧迫性。
  这边梅况和田春来迅速返回寿州,驻扎在寿州的两军水军迅速全面动员起来。
  作为在淮水一线最有效的机动力量,水军不但要承担起护送河朔军家眷亲属南下的重任,同时也还要在必要时候参与上岸作战,要把这种机动能力运用到极致,充分发挥其机动突袭的特点,让蔡州军左支右拙。
  不过如果演变到这一步,那就是真的要变成一场深度参与的大战了。
  江烽其实内心也还是有些矛盾和犹豫,现在淮右如果真的卷入淮北之战太深,对淮右下一步的动作多少也会有影响。
  尤其是蔡州,被淮右这么搅局,日后肯定也会在淮右征伐吴地时来掺和。
  不过江烽也想过,哪怕是淮右这一次不参与到颍州之战中去了,恐怕蔡州也不会放任淮右吞并吴地,反倒是让蔡州被拖在颍州战局里,才能让其无法脱身,不能抽出太多力量来搅合。
  要战便战,既然避免不了,那就战而胜之!
  战略上藐视对方,战术上却要重视对方,把该做的工作得做足,这一点江烽还是明白的。
  蔡州的实力在这一年多时间了补充提升很大,江烽不知道袁无敌在偷袭自己失手之后,恢复的如何,但是这么久来一直悄无声息,估摸着他折损不轻,也不知道颍州这一战还能不能看到袁无敌的身影。
  江烽很有点儿再度和这个家伙交手的欲望,他要让对方意识到永远无法追赶上自己。
  张挺建议的在光州做点儿动作牵制蔡州军建议很好,把第五军调到光州进行拉练佯动,无论如何,也都能让蔡州不得不考虑一下万一淮右军真的渡淮北上偷袭了呢?起码也得要在北岸的新息留下一军以防万一吧?
  淮右已经有偷渡袭击南阳军的先例,说不准就能再来故技重施,再来一回呢?
  也许还能去说动刘墉,让其配合着在申州也做一做动作,这种惠而不费的小动作,未必能让蔡州感到惧怕,但是总能起到一些疑兵之计的作用。
  毕竟蔡州树敌太多,无论是大梁、南阳、淮右,它都无法相信,这些邻居们也许都能在一夜之间就变成敌人,任何时候蔡州都无法忽视这一点。
第八十章
妥帖
  幽州。
  手中握着信函,刘守光脸色几变,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某知道了,请代某向崇政院诸公问好,此等小事,某允了。”
  “那就谢节度使大人了,某也能回去复命了。”殿下使臣躬身一礼,便告退。
  待到使臣离开大殿,刘守光这才将信函捏成一团,狠狠的扔在地下,“大梁欺我卢龙无人么?!这是对某的羞辱!”
  殿下众将诸臣都是一片默然,无人应答。
  毫无疑问,大梁的要求有些过分了,哪怕是大梁为其自身作这般要求,刘守光都还能接受,可是大梁居然是为淮右那等新晋的暴发户来讨人情,这就让刘守光肚里一百个不舒坦了。
  刘守光也知道自己南边那几个军实际上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下了,屡屡爆出的骚乱已经证明这几个军在自己的刻意挤压为难之下,已经有些难以为继了,再拖下去,这几个军的唯一结果就是叛乱,然后被自己一举扫平,彻底消除后患,没想到现在居然出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变故。
  哪怕刘守光在不待见那几个军,但是毕竟这是卢龙军自己内部的事情,他宁肯将这几千士卒斩杀垒为京观,也不愿意让这帮人流落到外人手中,更何况这还涉及到了这几千士卒的亲眷家属,那可是几万人。
  当然,用这种方式解决也有好处,一来,不需要自己在用兵剿灭,困兽犹斗,孤注一掷之下,这些乱军也会给自己造成不小的伤害,这等方式驱除出卢龙,也能接受,至于说那几万亲眷家属倒是有些可惜了,本来以为可以在剿灭这帮乱军之后将这些人家眷亲属发配为奴,现在却不得不让这些人安然离开,倒是契丹人知晓恐怕要喜欢得合不拢嘴了,腾出来的土地怕是契丹人早就垂涎三尺了,想到这里刘守光又没来由的一阵烦躁。
  只是现在大梁派出了信使专门来讨这个情,刘守光哪怕现在已经很腻烦大梁了,也还不能不买这个账,大梁毕竟还是自己的恩主,刘守光还没有这个魄力和大梁彻底翻脸。
  “你们怎么看?”刘守光暴戾的目光在殿下诸将众臣脸上逡巡,语气也有些不善。
  “大人,大梁既然专门派使前来,恐怕也是不容我们卢龙反对的,现在我们卢龙局面不太好,契丹人凶暴贪婪,吐谷浑人也是野心勃勃,还有西面的沙陀人更是处心积虑想要谋夺我们西面诸州,这个时候我们怕不宜交恶大梁了。”站在文臣中的第一人出来拱手一礼,“南边诸军大人本来就有意解散,现在以这等方式解决也算稳妥,免得起战事对南面诸州也有影响,只是那数万亲眷家属要想走可以,但财产却不能带走,只能带随身之物离开,这却要和大梁方面说清楚,也不允许他们将自家土地变卖,那是属于官府公地了。”
  刘守光眼睛一亮,这却是个好建议,土地全数充公,卖给本地大户,若是那些契丹亲贵想要来谋夺,那就让那些边地大户们去和契丹亲贵们交涉扯皮,都不是好惹的主儿,让他们去斗个不死不休最好。
  “不知道成德那边如何?”刘守光内心仍然还有些不甘。
  白白损失了这数万人口,虽说这几年里随着契丹人南下日益增多,迫使汉人不断南迁,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这样突兀的数万人南迁离开,还是很罕见的,刘守光更觉得不爽的是没有能从这些人身上薅些羊毛下来。
  “大人,某觉得还是不宜在这上边生是非了,目下我们卢龙境况不佳,不宜和大梁生龃龉,既然已经答应,就放这些人南下吧,这些人留在我们卢龙也是祸患。”一直和刘守光搭话的是刘守光最看重的谋臣齐涉,“至于成德军那边,张处瑾怕是也不敢拒绝大梁的要求吧?对他来说,这就是乐见其成的好事。他现在的局面比我们卢龙更糟糕,他手底下,除了自己掌握的几军牙兵外,还有几个人服他?再拖下去,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控制得住整个成德军了。”
  刘守光又怒又不忿,但是却也知道齐涉所言在理。
  现在河朔三镇的情况都是大哥莫说二哥,一家比一家糟糕,除了魏博因为紧邻大梁,而且也心甘情愿的充当大梁小弟,紧紧抱住大梁粗腿,还能勉力维持外,卢龙军和成德军的情况都极为糟糕。
  成德军其实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了,尤其是这一年河朔大旱,饥民遍地,盗匪蜂起,卢龙境内大批农民索性就卖掉土地,要么投附在契丹豪酋手下躲避租税劳役,要么就干脆拖家带口逃往南边。
  成德军境内情况更是恶劣,大批流民裹挟着魏博军境内的流民涌入泰宁军辖地和兖青密沂诸州。
  现在大量盗寇水匪依托巨野泽藏身,规模迅速扩大到了原来的十倍以上,数万贼寇云集于此,不但巨野泽所在的郓州被搅得乌烟瘴气,甚至连连襟临近的济州、兖州、濮州、曹州都经常遭到巨野寇的攻击抢掠,巨野寇已经成为泰宁军和大梁东北部的一大祸患。
  除了巨野寇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流民涌入泰山中藏身,与原来的泰山贼搅合在一起,势力也迅速膨胀起来。
  现在泰山贼和巨野寇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甚至已经有了联盟甚至合流的趋势,这也让泰宁军、平卢军都是大为紧张,深怕这两股贼寇纠合在一起,演变成像蚁贼一样的大乱。
  现在平卢军和泰宁军都对河朔三镇流民带来的祸患恨之入骨,连带着对引发这些麻烦的河朔三镇也是极为不满,若不是这三镇无力面对大旱无力赈灾,岂会酿成这样一场大的祸端出来,现在可倒好,这些流民一窝蜂的南下,却跑到泰宁军和平卢军境内落下脚来,祸患平卢军和泰宁军。
  现在河朔三镇和泰宁、平卢诸军最大的问题都是老天爷作祟,一年的天公不作为大旱,使得整个河朔和齐鲁之地都是奄奄一息,如果明年老天爷依然作恶,那真的就是一场大祸在眼前了,所以现在河朔三镇和平卢、泰宁两军现在都是偃旗息鼓,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能缓一口气,现在就是像打仗都打不起。
  ……
  侯晨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幽州。
  他是淮右专门来负责联系协调归附淮右的河朔军事务的主使,另外一名副使去了成德军节度使府所在镇州州治真定。
  来幽州时侯晨就预料到了会遭遇很多扯皮的麻烦事,刘守光不是善类,肯定对这样大一批人口流失不高兴,但是却又无法对大梁的要求置之不理,所以绝对会在具体操作上找茬儿。
  不过来幽州之前,无闻堂便已经为侯晨提供了许多情报,尤其是刘守光主要依靠的重臣齐涉本人对这些南下卢龙军亲眷家属并不反对,甚至还很支持,这一消息让侯晨心里笃定不少。
  只需要搞定齐涉,其他许多事务便迎刃而解,下边人都已经得到了命令,只要不阻挠便行。
  在送上了百金之后,一切问题就相当简单了。
  防御守捉使府专门为侯晨这一行提供了五百金,用于上下打点卢龙和成德军以及沿途途径的大梁诸州,在卢龙军这边所花的一百金相当值得,有了齐涉的支持,其他下边人也都大开方便之门,当然侯晨也不吝花该花的钱,从州到县乡,能发挥作用的吏员们,都得了好处,自然效率大增。
  而这些亲眷家属们也早就得到消息,一旦确定,便立即收拾上路,能丢下都丢下,实在舍不得的也尽量变卖,在十天之内,所有人便开始离家启程,从各地纷纷南下。
  跟随侯晨的几名政务学堂几名干员也都是第一次跨区域来处理这种事务,都是兴奋莫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