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8

  江烽脸色有些严肃起来,他意识到青州不好打,也做出了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王邈介绍的情况确实如此严峻。
  “目前驻扎在青州城中的兵力大概是一万五千人,除开三个军的王守忠牙军,还有三个军的平卢左军,皆为精锐,嗯,其中有一个军骑军。”王邈没有理睬江烽脸色变化,自顾自的道:“我个人判断,如果我们不能将青州守军控制在一万人以下,我们是打不下青州城,或者说纵然能打下,其损失都会达到一个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
  江烽默默不语,王邈的担心并非无因,以青州城墙的高厚以及王氏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这个担心甚至还略低了。
  《孙子兵法》中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未必一概而论,但是若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要攻一座坚城,的确非常难,除非你有特殊手段。
  在江烽看来,如果要想打下青州城,在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的前提下,五倍兵力进攻是比较有把握的,但是现在淮右(武宁)军恐怕很难腾出五万兵力,就算是在沂水、临沂和下邳一线实施战略欺骗,动用守备军和民夫来拖住密州和海州的平卢军,但是多少也还是需要几个军的来做幌子掩护。
  目前真正完成组建完整的只有淮右左军十个军,淮右右军、武宁左军、武宁右军都只完成了六个军的组建,加上牙军和已经完成组建的六个军骑军,目前除开水军和学军可投入陆地战争的正规军队,江烽手上有三十五个军共计八万七千五百人马。
  但淮右右军驻守淮南诸州,武宁左军刚打下郓州,虽然不需要六个军都驻留郓州,但起码需要保留两个军的兵力驻扎,同时兖州、徐州、泗州同样需要驻军,加上在沂州一线需要用来战略欺骗拖住海密二州平卢军的三个军,真正能腾出来用于攻伐青州的兵力顶多不超过十八个军四万五千人。
  这还是在排除其他任何意外和可能的理想状态下的情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不留出一两个军兵力作为应对意外因素的预备队,那不可能。
  所以真正能投入攻伐青州的兵力,大概在十五到十六个军作用,也就是四万人左右。
  如果在从中刨除两个军的骑军,实际上真正能展开攻城战的也就是三万五千人而已。
  江烽喜欢以数据来计算,虽然这不完全准确,但是这能最大限度的直观分析,相对来说更为科学合理一些。
  这种情况下,青州城内的守军必须要想办法控制在一万人以下,但这大概也是王守忠的极限了,王守忠不太可能将青州城内兵力减少到一万人以下,一万人马,是个节点。
  “朱茂不能调动青州守军,东海贼也不能调动青州守军,他们两边的作用顶多就是一个牵制齐州和淄州的兵力,一个牵制登莱二州的镇军,那我们这一战就没有胜算了,除非我们还能找到其他办法让青州守军抽走。”江烽点点头。
  王邈胆大心细,对于战术分析布置尤为精专,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参谋人才,江烽尤为欣赏。
  “嗯,也许多着五千人守军,就会多无穷变数。”王邈颔首。
  “所以你就想到了成德军?”江烽笑了起来。
  “七郎过于自信了,当然,可能他对道藏所的那些器械设备更有信心吧,但我这个人这种时候宁肯胆小一些。”王邈笑了笑,“我的想法就是让成德军袭扰邹平、高苑、博昌一线,吸引青州守军出来,然后死死拖住。”
  成德军的棣州与淄青二州北部诸县紧邻,如果能引来成德军南下,当然是最好不过。
  但现在成德军的情况非常糟糕,张处瑾除了能控制自己手中几军亲军外,对其他诸军都是采取放任自流的状态,相当于给其他诸军一块地盘,自行就食。
  但这几年大旱使得成德军控制下的诸州情况已经糟糕到不能再糟糕了,这也才有河北道灾民仍然源源不断的南下,连平卢和淮右也不胜其扰,当然,这也才有淮右的机会。
  “有把握么?”江烽相信王邈的能力。
  “不好说,实际上某原来也曾经和成德军不少指挥使去过信,有些还保持着联系,有的则没有回信,但一来成德军非张处瑾嫡系的诸军编制都缺额巨大,一个军多则一千六七百人,少则一千一二百人马,基本上缺额都在三分之一以上,有些军甚至连一半都不足。”
  王邈显然也是有过接触,并掌握了一些具体东西。
  “前期因为考虑到正在对感化军和泰宁军进行整编,所以和他们的联系少了一些,但看目前形势,成德军情况应该更糟糕,所以我觉得还是有些把握的,只不过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某心里也没多少底,不过某也想过了,未必要他们来投,只要他们愿意出兵帮我们分担和吸引青州守军,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合作。”
  “哦?”江烽心领神会,“利益交换?嗯,钱银,还是粮草?”
  “嗯,差不离吧,估计对于他们来说,粮草更实用,但是钱银也少不了,粮草是用来养兵的,而钱银是塞他们自家腰包的。”王邈目光变得有些幽深,“若是能让他们配合我们攻打青州城,那是最好不过,但我觉得这帮家伙不会干这种看起来似乎是吃亏的事儿。”
  “试一试吧,不管哪种方式,都可以,不管什么条件,都可以谈,九郎,这件事情你去办,粮草,金银,珠玉,只要我们淮右拿得出来的,皆可,如果不足,我去找粟特人告贷!”
  ……
  一旦做出决定,整个庞大的淮右(武宁)军体系就像一个巨轮一般缓缓转动起来。
  王邈迅速带人去了棣州和德州。
  虽然成德军现在犹如破落户,但是破船也还是有三千钉,驻扎在棣州就有三个军的成德军,而在临近的德州也有三个军成德军,总计兵马也接近万人了,如果能够拉拢到一半,就能够给淄州和青州北部造成巨大影响。
  东海贼那边是俞明真派人去的,虽然镇军力量不强,但是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候出纰漏,东海贼这支力量还是要用起来,总能发挥一些作用。
  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在自己身上。
  整个参谋部都动员了起来,王邈不在,临时抽回参谋部担任次座的张挺开始承担起责任。
  “张大人,淮右右军第五军已经抵达下邳、第六军已经抵达宿豫,第五军下船之后从下邳正在向沂水行军,随行夫子二千人……”
  杨恒目光在沙盘上移动,一边向正在沙盘隔壁大案上负手看着窗外的张挺报告,一边将手中的情报递给另外一人。
  张挺一到位,就对江烽、崔尚和王邈的这一计划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在他看来,要么就不打青州,要么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拿下青州,不能有半点拖延。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如果不能将青州守军降到一万以下,不能启动这一战事,就算是青州守军降到一万人,没有四万五千人,也无法获得成功,甚至他还要求起码要准备一万兵力的预备队,这意味着需要准备五万五千人总兵力,这大大的超过了最初的预期。
  他的这个意见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尤其是杨堪的批评,但是张挺固执己见,而且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江烽和崔尚,同意从驻扎在淮南的淮右右军抽调两个军北上,同时将学军和原来准备驻扎徐州、兖州的三个军抽调出来,用于青州之战,取而代之的是从郓州再抽调一个军到徐州,取而代之的是正在郓州整训组建的武宁水军来负责郓州的防务。
  从庄永胜军中回来,杨恒就进入了枢密院参谋部,徐州一战,他获得了高度评价,庄永胜和卢启明都对他评价极高,本来杨恒本人还想再基层军中再干两年,从营指挥使开始好好干一番,但是由于参谋部初创,王邈不顾杨恒的反对,强行将其抽调回参谋部。
  而杨恒的密友蒙充则逃脱了“这一劫”,成功拒绝了王邈的招揽,而进入了武宁右军,担任武宁右军第二军后营指挥副使。
第一百二十章
参谋部
  “小郎,第一阶段六个军已经抵达穆陵关下。”杨恒旁边的一名青年沉声道:“但后勤辎重还未能跟上,滞留在沂水以北。”
  “友辞,什么原因?”杨恒眉宇间掠过一丝忧虑。
  “沐水上游因大雨突发山洪,冲断了道路,现在夫子正在连夜抢修,还需两日时间方能修好……”
  李方,字友辞,杨恒同期大道学堂学员,后来又一道加入了学军,不过杨恒和蒙充二人率先出道,李方则要后一批去了,不过亦属这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武宁左军做了较短时间的锻炼之后,也被抽调到了参谋部。
  打这一仗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许多,首先就是后勤保障问题,如果说超过五万人的大军要进入青州境内,运输就是一个极大的麻烦事情。
  现在有两条路径可以输送粮草,一条是走莱芜,过淄州南部进入青州,另外一条则是从穆陵关直接北上进入青州。
  从穆陵关直接北上直扑青州这是确定的大军进军路线,但是穆陵关一线全是山区,物资运输极为困难。
  好在俞明真颇有先见之明,在拿下沂州之后,就开始招募了大量南下的流民,以工代赈的方式来修缮改建沂水县城到穆陵关这一线的道路,现在这条路的情况还算不错,能够过车过马。
  不过从穆陵关向北到青州这条线就不能指望了,这条线虽然是传统商道,但是一来路难行,二来山区匪盗甚多,所以虽有商旅过往,但是修路就别指望了,青州方面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打算。
  但由于毕竟是一条商道,寻常的驮队还是能够过往的,只是在行进速度和运输量上就要大打折扣了。
  将一枚小红旗插到了穆陵关上,然后又将一枚小黄旗插在了沂水与穆陵关之间的沐水水道上,整个沙盘上各个城池关隘都被这种小旗标注了起来,加上河流山川,城市关隘,森林湖沼,一览无余,能够让人最直观的了解到整个战场的形势变化。
  这样一场宏大的战役对于整个参谋部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难得锻炼机会,整个参谋部下边的参谋和从事们,都热情高涨,情报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模拟推演,应急准备,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这场战争将是淮右(武宁)军枢密院参谋部组建以来一次最为关键的典范事例。
  如果这一场战事能够打好,那么也将意味着参谋部将正式打响招牌,当然前提是参谋部的规划部署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不过无论是王邈,还是杨恒、李方等人,都对此充满信心。
  在他们看来,这种通过各方面情报汇总而来进而进行了反复推演的过程,考虑到了各种意外因素,可以极大的提升各军的推进和战斗部署效率。
  虽然战事还处于准备阶段,但是无论是后勤准备到军队部署到位都已经开始显现出这种前所未有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哪怕这里边还会有诸般问题,但这掩盖不了其熠熠闪光的优势。
  “小郎,孙充和赵子单他们还没有回来?”一直在俯首阅读情报汇总的张挺没有抬头,径直问道。
  “回大人,孙充他们去和后勤部那边协调骡马的后续补充事宜去了,从费县征集的骡马队还没有到位,后勤部那边还没有一个说法,贻误了军机,就的要有人为此负责!”杨恒语气里有了几分气愤,“子单他们去了道藏材官所,第二梯队所需携带的各类器械有一些缺损,还需要材官所多派一些人员随队修补维护……”
  杨恒应答有条不紊,这让张挺也非常满意。
  实话说,最初突然抽调他到参谋部来临时主持工作他是很不愿意的。
  倒不是说看不上这活儿,毕竟也是统揽全局的重任,他是更愿意一手一脚把自己带的军队先打造好,打上几场像样的战事之后,再来考虑其他,但是枢密院的命令,无条件可讲,他也只有服从。
  不过在来了参谋部一段时间之后,张挺也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份活儿。
  手底下这帮小崽子们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之前他还有些看不上这些据说是在大道学堂和学军中厮混了几年的小家伙们,虽然他的年龄也比他们大不了多少,但是这些家伙大多没有什么底子,多是寒门出身,甚至还有不少是孤儿,都是在郡公拿下固始之后才开始收罗起来才开始学习和打仗的。
  几年时间罢了,这些家伙能有多大的造化,还能脱胎换骨?
  但现实很快就让他喜出望外。
  这帮家伙的表现还真的可圈可点,尤其是像杨恒、李方和孙充这几人,不但颇有灵性悟性,学习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很强,而且这些家伙多少都在学军和诸军中呆过一段时间。
  看得出来这些家伙在军队那一段时间里也没白费,对淮右(武宁)军的情况也有比较深的了解认识,而这恰恰是作为参谋部参谋和从事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参谋部的职位安设分为见习从事、从事、预备参谋、参谋,再往上,就是参谋次座和参谋首座了。
  目前张挺就是以参谋部临时参谋次座主持参谋部工作,而整个参谋部中仅有一名参谋和两名预备参谋,从事是一名皆无,倒是见习从事有十余人,基本上都是由杨恒他们这批人充当。
  “小郎,你们也应当提前把一些具体情况考虑进去。”张挺对杨恒他们的急切心情挺能理解的。
  好不容易赶上这样一场大战,正该是参谋部一展风采的时候,对任何可能给战争带来不确定因素的人为因素他们都难以容忍。
  但兖郓沂三州初入,而且法理角度来说,朝廷都还没有认可淮右对其的统治,加上多年来朱茂对这三州之地的地方政务疏于管治,使得这里的地方管理能力都几乎与瘫痪。
  现在淮右接手,骤然间就要把这些建立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这还算是俞明真之前已经开始有些准备的情况下,换一个地方或者人,只怕就更烫手。
  “是。”杨恒咬了咬嘴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