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518

  沙陀人只要敢打,江烽会让他们明白要和徐州交战,那就要抱着打得他们自个儿心痛得不愿意坚持下去的目的去打,徐州耗得起,就看沙陀人的耐性有多好了,江烽甚至抱着丢掉半个曹州和宋州的决心,只要坚持打下去,他坚信沙陀人耗不过自己。
  不过看起来沙陀人没有选择如此。
  从中原各州传来的消息也证明了沙陀人的粮草辎重也有些撑不住了,正在进行补充,估计这起码需要一个月时间,而且沙陀人军队的悄然调整也预示着徐州可能被他们放弃了,种种迹象显示沙陀人精锐部队都在西线聚集,在尉氏、荥阳、偃师一线都开始驻留,并且许多粮草辎重也在这一线开始囤积,这意味着南阳和蔡州的风险都在加大。
  徐州当然无力干预沙陀人的战略转向,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陀人真的要南下也符合徐州的意图,沙陀人南下得越远,也就意味着他们日后会陷得越深,日后也越发不好抽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沙陀人在享受了中原的肥沃丰饶之后,其堕落程度会有多快,江烽还真的很期待。
  许子清脸颊瘦削了许多,在伤势痊愈之后,他就全力以赴的花了三个月时间苦修武道,以期尽快提升自己的武道实力。
  虽然武道实力并非是决定一军将帅的根本性要素,但是无论怎么说在武道实力上欠缺太多,还是不利于在军中建立起威信。
  江烽在丹药和武道指点上也为许子清提供了许多帮助,处于许氏的三皇炮锤之术交给了自己,江烽心中多少也有些补偿之意,所以江烽在指点许子清的丹元内气纯练上也给了不少建议。
  尤其是五禽要义上的熊蹲之术对丹元提升帮助极大,加之许子清本身底蕴也不弱,所以迅速将武道实力攀升到了固息期。
  虽然距离小天位阶段尚远,但在许子清看来,已经相当满意了,毕竟这么短时间就要实现小天位飞跃,本身也不现实。
  和许子清一样,张挺这段时间也是苦修自身武道修为。
  随着北方的平卢军、淄青军、天平军的加入,无论是最早追随江烽的光浍武将,还是后面陆续加入的大梁系武将,都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从庐州系的武将开始踏入江烽麾下序列,柴永、秦汉,都是能征惯战的宿将,武道实力都已经跨越小天位,再到徐州一战之后,感化军、泰宁军体系过来的武将,固息期的实力比比皆是,小天位实力也不少见,像洪葵这等原本只是泰宁军的一个军指挥使,居然也有小天位实力,而甚至洪葵的副手如顾从虎、胡彪之流,也都是固息期,最不济也是太息期实力,让人不得不承认北地的武将们,单论武道实力,的确要碾压南方诸藩一头。
  更不用说朱茂这等狠角色,更是直接进入了润丹中期甚至已经有冲击润丹后期的实力了,比江烽甚至都要强上一筹。
  应该说这一次征伐楚扬二州之战,对于淮右军来说也是一次巨大挑战,武宁军部分加上整个淮右军以及南方水军,就是这一次进攻楚扬二州的主力。
  现在的淮右军已经和昔日的淮右军不能完全等同了,相当一部分老淮右军的精锐被补充进了武宁军、淄青军中,极大的提升了武宁军和淄青军的步军实力,但是淮右军的实力却被削弱了。
  虽然这段时间中枢密院也在有意识的为淮右军补充兵力,充实军校学员,但是这种实力上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能得到质的飞跃的,许子清和张挺都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场战争来让这支新的淮右军得到锤炼提升。
  截止到目前淮右军的兵力已经补充到了十二个军,其中骑军仅有两军,其余十个军均为步军,而真正称得上是老淮右军的仅有两个军,其余八个军基本上都是从两个老淮右军中抽调部分老卒和军官,再加上一些从军务培训学校中毕业的学员,组成骨架,在从守备军或者预备役兵员中补充组建。
  “准备如何了?”许子清不动声色的将手中罗汉刀擦拭了一把,然后按回刀鞘中,抬起目光。
  “差不多了。”张挺提起自己的九重盾和环首刀,活动了一下身体,“各军的军资均已补充到位,士气也很高,现在就看武宁军那边的进度了。”
  由于武宁军需要从徐州那边南下而来,军资辎重也需要做准备,所以淮右军这边的准备时间相当宽裕,但是即便是这样,许子清和张挺仍然不敢轻忽。
  这一战是要对楚州和扬州同时发起进攻,淮右军、武宁军以及南部水军三军配合,所以在时间上拿捏要求就很高,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攻击到位,要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攻下楚州城和扬州城,以避免在润常二州的吴国大军摆脱蚁贼和越军的牵制脱身北返,打成一场拉锯战。
  “我们可以使适当提前,只要梅枢密那边准备停当,我们就可以先行出发,扬州这一战对我们是一大考验,哪怕吴国军队主力都已经渡江南下了,但是扬州毕竟是吴国的根本所在,他们留下的这数千兵力,要拼死一搏的话,也不是那么简单能拿下的。”许子清深深吸了一口气,“我们这支淮右军还是太稚嫩了一些,只希望他们能够从这一战中成长起来。”
  张挺也知道这支军队的实力恐怕是在五镇军中最弱的,也幸亏目前扬州吴军的兵力大概是最少的,无闻堂获得的情报显示驻扎在扬州的东海军仅有两个军,另外一个军的守备军,也就是说扬州城中仅有七千兵力,但是扬州素来以盐商、丝商、海商著称,这些商人几乎家家都有大批私兵,一旦被动员起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兵力,这一点也不可不防。
  “不知道白马湖和樊良湖那些水贼准备得如何了?”许子清叹了一口气,“这帮朝秦暮楚的家伙居然也还有些眼力,看出了蚁贼没有了前途,来投我们了,不过如果不交出一份漂亮的投名状来,恐怕难以让郡王接受他们啊。”
  “放心吧,这帮水贼也清楚,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既然他们没有跟随蚁贼下江南,留在了江北,那么就很清楚,谁能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还不把握好,那就真的只能是等待被剿灭的命运了,失去了这一次机会,他们就毫无价值了。”张挺笑了起来,“没见着这两家水匪头子都主动把自己儿子送到了田春来和寇文礼那边去么?这是在当质子证明自己忠心呢。”
  二人正说笑间,有亲卫送来信函。
  许子清略微一瞄,脸色一整,“武宁军已经抵达淮阴,休整三日之后就要准备渡淮,明日我们就要抢先开拔了,估计这个时候寇文礼的水军也开始东下了。”
  ……
  数十艘大船的帆影在偌大的江面上已然显得格外壮观,寇文礼站在船头,注视着前方,扑面而来的江烽将衣襟吹得猎猎作响。
  前方的小艇已经慢慢消失在眼帘中,须得要用千里镜才能看得清楚了。
  寇文礼知道这一战不容有失,但是吴国水军的力量却不容小觑。
  如果没有意外,樊良湖和白马湖的水匪这个时候应当已经开始围攻高邮城了,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扬州势必要增援高邮,否则高邮若是被水贼攻陷截断,那这条运河动脉就要堵塞了。
  扬州不会容忍高邮有失,山阳那边的兵力已经相当虚弱,就只能从扬州水军中抽调北上了,毕竟吴国水军的正规军对阵樊良湖和白马湖的水匪应该还是有底气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有什么会等着他们。
  巢湖水军过了东关,就迅速南下,一日之内就要进入江水,一入江水船速大大加快,按照计划,将会在乌江一带驻留,没错,就是和州的乌江,项羽自刎处那个乌江。
第二百四十章
东下
  按照枢密院的计划,对扬州和楚州发起进攻的时间要基本上一致,也就是说要让楚州和扬州都来不及做出太多的反应,所以这一次的攻势将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突然更为猛烈。
  单靠淮右军陆地上的强攻,寇文礼不认为能一下子就达到预期目的,但是有水军的支持,彻底遮断扬州一线的江面,防止吴国军队主力从润州撤军回师,这一点至关重要,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扬州落入徐州手中就是必然。
  关键就在于要解决吴国水军。
  白马湖和樊良湖的水贼强攻高邮就是一个陷阱,吸引吴国水军一部增援高邮,而这帮“水贼”会让吴国水军意识到“水贼”的不同凡响,他们还抱着旧眼光看人,就会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这个代价甚至重得让他们自己无法承受。
  当然巢湖水军也一样承担起重任,要在江面上迎战剩余的吴国水军,想到这一点寇文礼就忍不住心潮澎湃,能够和一直称雄江面的吴国水师来一次正面较量,这是每一个水军将士的期盼。
  和寇文礼心潮澎湃不同,此时的梅况却好整以暇的在旗舰的房间里看书。
  这一战关乎徐州能否彻底巩固在淮南的地位,关乎徐州未来能否真正制霸江南,极其重要,但是在梅况看来,这其中或许会有一些起伏波折,但是大局却不会改变。
  从寿州水军起家的他,太清楚这几年水军格局的变化了,淮右水军的成长和发展几乎就是在寿州水军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此之前固始军根本就没有水军,江烽对于水军指挥也是一窍不通。
  但是江烽在控制了寿州之后对寿州水军也就是淮右水军带来的变化却是巨大的,帆种的变革和创新,使得淮右水军的军船第一次领先于时代。
  虽然操纵的水手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操纵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许多,但是淮右水军的军船无论是航行速度还是灵活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彻底将这个时代的其他船只抛在了身后,让他们望尘莫及。
  这也就罢了,而当江烽把术法材官院上的研究所得开始运用于军船上时,小型投石机和火龙炮以及术法弩车的运用出现又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水战的战斗方式,可以说以往那种火箭、拍杆加上跳船作战的水战方式被彻底扫进了垃圾堆。
  梅况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整个江水以南的这些藩阀水军还不能跟上这个时代,那么他们引以为傲的水军很快就会在徐州面前变成土鸡瓦犬,成为他们的累赘。
  徐州大总管府的南方水军已经全面启动了这种改革创新,田春来的淮水水军很快就会给固守山阳的镇海军上一课,而寇文礼的巢湖水军也会给吴国水军一个让他们永生难忘的教训,甚至得到了南部水军“指点”的樊良湖和白马湖水贼也会给来剿匪的吴国水军一个惊艳表现,这一点梅况深信不疑。
  只要淮右军那边能及时赶到跟进,拿下极度虚弱的扬州,并不是什么难题,所以梅况丝毫不担心,有此闲情逸致来看书。
  楚州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有田春来的淮水水军相助,武宁军攻克楚州也不会有什么难题,尤其是在许文稹已经率领主力南下在润州与蚁贼展开大战的时候。
  拿下了楚扬二州,徐州便真的是大势已成,这一点哪怕是性格保守谨慎的梅况也认为没有谁能阻挡徐州的崛起了,越国也好,蚁贼也好,甚至大钟小钟和潭岳马氏也好,都根本阻挡不了徐州的横扫,也许徐州唯一的敌人就在北方了,整个南方都将成为徐州的势力范围。
  也许那个时候郡王就真的要登基称帝?自己大概也算是从龙之臣了吧?
  没有谁能拒绝这个诱惑,这能让梅氏一族成为整个帝国的顶级望族,而他梅况就是首功,必定要在梅氏家谱中书写下辉煌的一笔。
  “噔噔噔”的脚步声把梅况从沉思中惊醒过来,除了寇文礼,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他。
  “枢密,东关已过,很快就要出濡须水了。”
  寇文礼仍然是一身披甲,不过作为水军战将,他不像骑将那样以铁甲为主,也不像步将那样以铁叶甲和皮甲混合编成,而是以草木甲为主。
  这种草木甲和当年罗真所制的草木甲截然不同了,不但是在材质上精选了来自芍陂、巢湖以及巨野泽的多种特殊草叶茎秆,同时也采用了多种汁液浸润后再辅之以术法加祝炼制。
  可以说这一袭甲胄比起寻常的名器甲胄不遑多让,便是一般的强弩和刀砍斧劈都难伤丝毫,同样对火烧这一类攻击同样免疫,更难的是这一袭甲胄轻灵无比,对于在水中和空中人体变换姿势大有帮助,十分适合在水上作战。
  “唔,过了东关可以适当加快船速。”梅况放下手中书卷,“和州那边没有问题吧?”
  “许都督那边应该早有安排了,虽然大总管府一直没有明确和州归属,但是实际上和州目前的代理长史就是按照郡王和政事堂那边的意见由地方上推举出来的,只等和州正式确定入徐州大总管府后,就要正式任命。”寇文礼笑了起来,“也就是为了不刺激吴国那边而已,而现在这张遮羞布可以丢掉了。”
  临近初夏,濡须水的水量并不大,船队都只能在水中央行驶,虽然对这一段水面了如指掌,但是事关重大,寇文礼还是亲自安排了熟悉水况的部下先行用小艇开道,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只要进了江水,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就算是有什么意外,这样强大一支水军船队,哪怕是遭遇吴国水军,寇文礼也有信心一击而灭。
  徐州方面一直没有正式吞并和州,虽然都清楚和州实际上已经早就在徐州控制之下了,和州的士绅们也早就通过杨勋到徐州觐见了江烽,但是江烽还是没有正式兼并和州,而是希望在解决楚扬二州之后再来考虑和州归属。
  一旦解决了楚扬二州,淮左镇势必建立起来,但是仅仅是楚扬二州肯定不够,那么和滁二州是否需要划归淮左镇,就需要斟酌了。
  虽然没有正式接管和州,但和州地方事务却早就在政事堂的规划下有条不紊的管治起来了,像水军将会在乌江靠泊补充粮草辎重,也是早就确定好的。
  “这一次几路齐发,时间配合上需要拿捏好,我们水军不能拖后腿,但也不能提前暴露,这中间分寸还是很考究的。”梅况站起身来,从窗户望出去,“俞都督的牙军也有一部化妆潜入,不知道情况如何了,听说是俞都督亲自带队。”
  “啊?俞都督亲自带队?”寇文礼吃了一惊,他知道牙军中精选了一部分人手,都是来自淮左的子弟,与无闻堂那边配合,提前潜入了扬州,但人数并不会太多,顶多也就在一二百之数,再多就容易泄露风声了,但没想到居然俞明真亲自带队进入这无疑有些冒险了。
  再怎么说扬州也是吴国的首都所在,就算是主力南下,但也还有数千兵马,而且坐镇的也有李昪的嫡子,辅佐的也肯定有高手武将,一旦被发现,恐怕就真的很难逃出扬州城了。
  “嗯,本来郡王不允许,但是俞都督坚持,最后还是按照俞都督的意见执行了。”梅况笑了笑,“俞都督也有些压力了,看着王都督、刘都督还有茂公都在一展身手,卢都督也在平卢厉兵秣马,准备征伐河朔,他这个牙军都督总不能整日闲着吧?所以有这么一个机会,当然不肯放弃。”
  “有俞都督亲自上阵,我们的把握又要多几分了。”寇文礼点头,“武宁军那边是谁领军?”
  “应该是柴永吧?”梅况也知道柴永现在正受郡王青睐,在与蔡州军一战中表现不俗,这一次南下要与淮水水军合力进攻山阳,柴永情况更熟悉,当然要用柴永。
  “唔,柴都督这一战之后怕是要升都督了吧?武宁军也是赶上了好机会,连续遇上了大战事,啧啧,运气啊,不是谁都能赶上这种机会的。”
  寇文礼也有些艳羡,柴永他也算熟悉,昔日在庐州,对方为官,自己为寇,虽然未正面交过手,但他也知道对方的厉害,没想到投效郡王之后,依然如此生猛。
  “呵呵,有此可能,要看他在山阳这一战打得如何了。”
  梅况倒也不在意,郡王对各地降将都一视同仁,柴永算是庐州系降将中表现最好的了,超过了秦汉的风头,一跃成为庐州系的代表人物,倒是有些和自己相似,自己也算是寿州系武将中的代表,而郑家则逐渐走了文臣之路。
  郡王心胸辽阔,在这方面也极为放手,从不以诸将出身、来历为意,让包括梅况在内的诸将都是极为心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