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518

  谁都知道中原南面,就以南阳和襄阳最为富庶,南阳历经百年积累,二刘以此为霸业根基,襄阳萧家能以襄阳一隅之地与南阳抗衡,足见襄阳的富饶,拿下南阳,哪怕不进兵襄阳,也可以迫使襄阳纳贡交付赎金,甚至在左右两侧的诸如鄂黄这些藩阀,要想避免战争,都必须要纳贡,而且就算是交了钱,一样也可以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何乐而不为?
  冯道与和凝都凝神沉思,好一阵后,冯道才缓缓道:“若是要打南阳,河南府和汝州都好办,现在许州却是南阳与蔡州分治,若是要拿下许州,却需要和蔡州交涉一番了。”
  “哼,袁怀河若是想要避免战争,那就必须交出许州,孤没有让他退出陈州和宋州已经是最大的退让了。”李存厚此时显得格外强硬,“不要以为和徐州达成了协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孤一样可以和江烽达成瓜分蔡州的协议。”
  和凝摇头:“江烽不会如此不智,他们不会轻易和我们携手。我们南下南阳,徐州方面相隔甚远,或许可以不管,但是若是要动蔡州,牵扯太大,徐州的反应如何,不太好预测。”
  冯道也接上话:“就算是我们南下南阳,我估计徐州和蔡州都会紧张起来,商量对策。”
  “哼,许州必须收回,而且我们还要借道蔡州入泌州!”李存厚嘴角带着些许冷笑,“袁氏贪婪,孤打算将申安二州许与袁氏,我们取南阳府和泌州。”
  “唔,此策甚好,隋州可以到时候看,若是萧家愿意臣服,交与萧家亦无不可,若是鄂黄愿意归附,将隋州甚至安州交给鄂黄杜家亦是一招妙策,可以让鄂黄与萧家交恶,也让鄂黄与袁氏生嫌隙。”冯道微微点头,“我们只要控制了南阳和泌州,便可以轻易拨动荆襄之地三方势力,让其相互攻讦,我们坐收渔利。”
  “这是上策,我们的力量能灭南阳恐怕就是极致了,过了南阳气候就变得湿热,恐怕战马都难以适应气候,士卒们也需要担心瘟疫。”和凝也点头赞同:“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南阳,让萧家、杜家和袁家相互敌视,相互攻击,我们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不须动一兵一卒。”
  这个时代,对于北方军队最大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气候,一到长江流域,那湿热的气候可以让战马大量暴毙,而士卒更是难以适应夏季湿热冬季湿冷的气候,而一旦染疾,可能就是大规模的爆发,比一场大战下来损失还大。
  这一点所有北方将领都清楚,也都心有余悸,连他们自己到南方都觉得难以适应,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士卒了,而且南方多山岭丘陵,多河湖薮泽,这也是最让北方骑兵感到痛苦的,最让他们引以自豪的骑兵冲击力和机动性都会受到很大限制,在面对步军时,威力大减。
  好在晋军的步军也不弱,这也是李存厚一门心思要进军南阳的原因。
  要说最适合大晋作战的方向无疑是平卢兖郓这一线,但是这一线不但云集了江烽的十余万大军,一打就可能是经年之战,而且这个区域论富庶程度远不及南阳刘氏百年积累,而且也可能面临徐州和蔡州的联手,所以大晋君臣也是思考再三才确定了南征南阳的方略。
  南阳二刘控制区,光是南阳府就有百万人口,加上泌州,南阳盆地物产丰饶,的确是让下边儿郎们下手的绝佳地方,而且只要控制了南阳,就可以迫使襄阳和鄂黄缴纳贡金,李存厚有这个自信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不动刀枪就能拿到金银丝绸茶叶的好事,谁不愿意?
  石敬瑭和刘知远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知道李存厚心思已定,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要论这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纵横方略,他们的确不如这些文臣,一个接一个的连环毒招,让你应接不暇,你不踏进去,也得踏进去,可见这文臣们还真不能轻易招惹,他们真要拨弄起是非来,真能让你转瞬就灰飞烟灭。
  “大王,既然大计已定,这南下由那几部来承担?”刘知远沉声道。
  “暂时不急,军资辎重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补充到位。”和凝接上话,又想了一想,“恐怕安排哪一部都未必能让其他各部服气,这却是个难题。”
  谁都知道这次南下是真的要大秤分金的事儿了,谁能甘人后?安排谁去谁不去,就是李存厚都摆不平。
  “冯相有何建议?”李存厚也觉得这是道难题,别仗没开打,自己内部先乱了起来了。
  “以臣之见,不如确定一部或者二部作为主力,其余各部可分别抽调部分兵力跟随两部主力南下,拿下南阳之后,可统一按照各部在此次南征中所占功劳,再来论功行赏。”冯道建议道。
  “唔,此法甚好。”石敬瑭也点头赞同,“各部选一部随主力南下,亦可相互监督,避免不必要的猜疑,也便于大王安定军心。”
  各部都不放心其他各部单独南下,但是若要全数南下,那这中原之地又有谁来镇守?
  若是各选一部随两部主力南下,所得大家都知晓,再来统一分派,那大家也就心安理得了。
  “那就以此法,此战便由郭公和彦卿两部为主力南下,刘公下辖郭威部、石公麾下张彦泽部作为骑军主力配合,其余各部各自抽调骑军精锐随队而行,光辅所部为后备队,和公,粮草辎重何时能齐备?”李存厚也是相当果决之人,立马就把方略确定下来。
  “尚需一月时间方可,另外蔡州那边,大王之意……?”和凝抬起目光。
  “冯相,袁氏那边如何联络?”李存厚目光望向冯道。
  “袁氏贪婪,若是以光申安三州为饵,或许其愿意一试。”冯道沉吟道:“只是光州袁氏未必愿意接手,那会冒交恶徐州的风险,不过以申安二州作酬,换半个许州和借道蔡州,足矣。”
  “冯相,袁氏未必愿意接受这个诱饵啊。”郭崇韬插话道。
  “哦?郭公何出此言?”冯道并不惊讶,蔡州会不会加入进来,不好判断,他也只是一种判断。
  “我们灭了大梁,恐怕对中原诸藩都有莫大震动,纵然南阳一时间不招人待见,但若是我们继续南下,只怕会让他们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心思,未必愿意入彀。”郭崇韬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了,心中也一直在掂量着此次南下的风险。
  “以郭公之见,袁氏会对我们不利?”冯道反问。
  “那倒也不会,这些中原藩阀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岂会为别家牺牲自己?”郭崇韬沉吟着道:“起码袁氏不会,倒是徐州不好说,不过南阳偏处西面,徐州鞭长莫及,南阳也不可能信任徐州。”
  “那郭公还担心什么?”和凝也问道。
  “某不是担心南阳和蔡州这边,而是担心徐州这边,若是南下,与徐州那边如何处理?就这么放任其坐大?”
  郭崇韬是一直对徐州心怀戒惧,在他看来南阳和蔡州不足惧,但是徐州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气势,却让人坐立不安,如果不解决徐州威胁,给了徐州喘息之机,让其在平卢兖郓站稳脚跟,日后再要解决徐州就难了,尤其是徐州有一个极为富庶肥沃的淮南作为后盾,其战争潜力无与伦比,足以支撑起任何规模的战争,这才是最危险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法回避
  郭崇韬的话让李存厚和冯道、和凝以及石敬瑭和刘知远都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徐州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气势,足以引起任何人警惕。
  纵跨河水、淮水、江水,偌大的一个新兴政权,二十多个州郡,接近甚至超过两千万人口,单从这一点来说,已经超过了大梁。
  或许许多地方都还是新近吞并之地,它的统治还没有完全稳固,但是假以时日呢?
  于情于理,大晋的首要敌人都应该是徐州,要解决的威胁也应该徐州,应当将其扼杀在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阶段,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是理论上是如此,能做到么?
  且不说徐州军严阵以待,从他们对待石敬瑭的一部进入曹州境内的态度就能看出一斑来,他们不惧于来一场战争。
  仅仅是朱茂的天平军就有十六个军超过四万人,而朱茂原来的泰宁军也和晋军是打过许多次交道了,虽然那时候还是并肩对阵大梁的盟友,但是相互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无论是骑军还是步军,泰宁军的战斗力都是值得竖起大拇指的,现在成为敌人,他们当然不会因为昔日的情谊就留手。
  原来的平卢军和淄青军情况也相似,或许比起泰宁军略有不足,但是相差也不会太大,再有了淮南充裕的军资辎重支持下,可以想象得到这几支军队的实力都不可避免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果大晋要选择徐州作为一战之敌,那么可以想象得到,这一战必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而且江烽的根基不在淄青平卢兖郓,甚至都不在徐泗,而在淮南,哪怕是大晋真的能打败徐州军,占领淄青平卢兖郓,但要拿下徐州,就算是李存厚自信武力无双,冯道自诩老谋深算无二,也不敢有这个把握,更不用说还有淮水以南的诸州,那才是江烽的根本。
  所以说一旦与徐州开启战争,大晋就必须要倾尽所有力量与之一搏,如果只是淮水以北,大晋这边的胜算或许与徐州在五五开,但是加上淮南,胜算恐怕就要下降到三成都不到了。
  除开这个因素,李存厚更知道和徐州开启战争绝不会得到像安重荣、康义诚、张敬达乃至石敬瑭和刘知远他们的支持,因为他们的部下需要金银来赏赐安抚,绝不愿意去啃徐州这根硬骨头而且还没有多少油水。
  同样冯道与和凝也清楚与徐州一战不可为,长期战争对于本身在征伐大梁这一战中就消耗巨大的大晋来说根本不可能,之所以选择南阳,就是看中了河南府和汝州、许州,更有南阳盆地的富饶,就是要从这些地方来搜刮钱粮来维系二十万大军在中原的生存。
  只有吞并了整个中原加上南阳,并加以消化,让其实实在在成为大晋的根本之地,大晋才有力量来与徐州争夺天下,这就是李存厚和冯道的构想。
  但郭崇韬的话也戳开了这样一个担忧,没错,大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扩充和夯实基本盘实力,那徐州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大晋壮大而无所作为么?肯定不会,他们也一样会不断攻城略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壮大实力,为与大晋争雄做各种准备,所以大晋不得不考虑如何壮大自身的同时,限制对手的发展壮大。
  “徐州的确是一个大患,必须要认真对待。”冯道捋了捋长须,沉吟着道:“先前我们一直将大梁列为头号大敌,忽略了徐州,未曾想到江烽这个家伙居然在短短几年间就膨胀若斯,我们之前都小觑了他,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攻灭大梁,占有中原广博大地,汴洛之地已经成为我们的腹地,如果再据有南阳这个丰饶之地,假以时日消化,我们可以凭借我们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将其消灭,起码我们可以在淮水以北做到这一点。”
  冯道还是相当谨慎,并没有夸口大言,他很清楚晋军的优势就在于骑军,而骑军在淮水以北的平原的确可以无往不利,但是一旦跨越淮水,南方的丘陵山地和河湖沼泽就会让晋军陷入不利局面,即便是河东汉军也一样难以适应那边的地形气候,要想渡过淮水南征,就必须要在沿淮一带组建新的汉军步军,才有更大的胜算,而这需要时间。
  李存厚和郭崇韬都点头认可,刘知远和石敬瑭也都相顾点头,知道这是老成持国之言,晋军在南方的确没有多少战争经验,而且南方气候和地理状况对于习惯了苦寒气候的北地人,绝对是一大挑战,比任何一支军队都更具威胁。
  “可我们也不能放任徐州这样肆无忌惮的扩张壮大,必须要有手段来遏制其发展。”郭崇韬叹了一口气。
  “嗯,末将以为是否可以催促契丹人南下,从北面威胁徐州?”刘知远也问道。
  “契丹人?”石敬瑭和李存厚都皱起眉头,这又是一个两难选择。
  契丹人南下肯定会对徐州有很大威胁,但是契丹人也是狼虎之辈,一旦南下,对大晋同样是一个巨大威胁,到时候极有可能成为反噬大晋的一头猛虎恶狼。
  “契丹人,耶律德光也是一个心怀叵测之辈,不是善茬儿啊。”冯道幽幽的道:“据说他现在正在逼迫刘守光将檀蓟二州交给他,估计刘守光是抵抗不住压力,迟早要交给契丹人,檀蓟二州一丢,幽州还能守多久?契丹人很快就能踏足整个河朔,河朔被契丹人所得,我们就要遭受极大的压力,不得不深思啊。”
  “若是让契丹人和徐州交恶进而爆发战争呢?”郭崇韬反问道:“江烽也是野心勃勃的雄主,绝对不甘心被契丹人所逼迫,尤其是契丹人取得河朔的话,就对他控制下的平卢镇、天平镇构成了居高临下之势,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如果我们能促成他们战争,也许可以收渔翁之利。”
  “没那么简单,耶律德光和江烽都没有那么容易上钩。”和凝摇头,“但契丹人南下河朔之势不可避免,这从耶律德光逼迫刘守光交出檀蓟二州就能看出来,三年之内,幽州必有一战。”
  “三年时间太长了,徐州有三年时间,根基早固,再要对付它,就难了,不能给他们这么长的休整时间。”郭崇韬断然道:“如果让徐州北上河朔呢?”
  “让徐州北上河朔?”刘知远吃了一惊,“这么可能?江烽不会胃口那么大吧,居然还要吞并河朔?再说了,有那份闲心,他为何不去南下江南?那边可要丰饶肥沃得多。”
  “也未必,江烽一代雄才,他应该看得到契丹人的威胁,如果先控制住河朔要地,对日后抗御契丹人南下就要有利得多,只要条件允许,他肯定会有这方面的想法。”郭崇韬不以为然。
  观点上的不一致,也使得大家对徐州未来的动作产生了分歧,但无论如何徐州的确是大晋现在的一大劲敌,而契丹则可能是未来的大敌。
  “可否在南边给徐州找一些麻烦?”石敬瑭皱着眉头问道。
  “南边?”和凝咂着嘴,“淮南的南边形势很复杂,鄂黄杜氏与江烽关系较好,吴国倒是与江烽关系恶劣,但是现在吴国被蚁贼所牵制,难以抽出手来,所以才会被江烽趁机夺了庐濠和滁四州,签下城下之盟,除非能让吴国腾出手来。说实话,真正对徐州有威胁,恐怕也就只有蔡州,可现在我们南下南阳,势必要引起蔡州警惕,蔡州和徐州抱团可能性更大,我们也无法释去蔡州的担心。”
  的确,徐州的局面太好了,周边几乎没有像样的敌人,称得上的敌人的蔡州,却又对己方更为警惕,要唆使蔡州去进攻徐州太难了,看看他们在宋州打得那么厉害,一听到汴梁沦陷,立马握手言和,还不是都在防着己方?
  殿内的气氛一时间也有些凝滞,谁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身旁一个大敌还在不断的增强力量,明知道对手是日后大患,现在却又无可奈何。
  “归根结底,还是得我们自己增强力量,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对徐州仍然有很大优势,在淮水以北,徐州永远只能居于守势,我们现在需要时间来稳固在中原的统治,同时还要通过拿下南阳来进一步充实我们的力量,现在我们只能如此,如果一味看着别人发展就不顾自己实际情况而要强行去介入干预,恐怕只会让别家收渔翁之利。”冯道以总结性的话语道:“郭公说得对,要牵制还得要契丹人,契丹人南下步伐太慢,我们一方面要促成契丹人南下,另一方面也要诱使徐州北上,促成他们在河朔交锋,消耗他们双方的力量,这才是正理。”
  “可要让契丹人南下容易,但要让徐州北上,就不容易了吧?”刘知远忍不住道。
  “未必,江烽胃口奇大,也许我们可以给他一些保证,让他放心大胆的北上。”冯道一副深思的表情。
第二百三十九章
烽烟再起
  江烽并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汴梁城中沙陀人对自己的顾虑担忧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不过他能确定的就是杨堪在考城的强硬应对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石敬瑭的大军再未越过州境进入曹州一步,反倒是在襄邑和太康一线频频越境,袭扰地方,但沙陀铁骑还是很好的保持了克制,只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到宋州和陈州的腹地。
  即便是这样也让袁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很是担心沙陀人会选择蔡州作为下一个目标,以至于袁氏来徐州的信使都骤然频繁起来。
  即便是沙陀人真的要选择徐州作为目标,江烽也并不惧怕,朱茂的天平军和刘延司的武宁军都还在陆续补充到位,连续的换装和补充,使得这两军成为目前徐州五镇军中最强悍的两支,而吐谷浑人那边的战马和徐州所产的甲胄武器也是优先保证这两军骑兵的需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