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518

  寇文礼挠了挠头,“我也想过,而且也试探过那边几次,但是都没有得到多少回应,我估计他们应该有一些顾虑,同时对蚁贼那边也还没有死心。”
  “这样啊,南边局势很快就会出现大变,我们应该还有机会。”梅况双目远眺南方,“无论是吴国想要一举消除蚁贼威胁,还是越国和蚁贼勾结要给吴国一个重击,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机会,楚扬二州我们必须要拿下,另外,从长远计,江宁我们也应当控制在手中。”
  寇文礼暗自咂舌。
  拿下楚扬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徐州的战略作为南部水军的副都督,寇文礼也大略知晓,控制住楚扬二州之后,就要谋划北伐,徐州在南面的控制线基本上就是以江水为界了,可江宁却在江南不说,而且也是江南有数的大城,控制了江宁,就对整个润州产生了极大威胁,越国那边怕是难以接受。
  “枢密使,越国水军实力不弱,划江而治是他们的底线,如果我们要控制江宁,他们怕不会答应。”寇文礼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实话实说。
  “哼,他们实力不弱,难道我们就怵了他们不成?”梅况底气很壮,“文礼,你要看一看大势,我们拿下楚扬二州之后,江淮已经没有谁能对我们有实质性的威胁了,越国对于我们只能采取守势,哪怕我们现在一时间主要精力会在北面,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在南面的力量就弱了,一旦灭了吴国,我们也可以接受吴国在楚扬二州的势力,届时来自整个淮南的势力必然会逐渐向南扩张,这也会要求我们在江南有一个落足点的,不仅仅是军事需要,也是政治和经济需要。”
  “可这不是让越国更难接受了么?”寇文礼反问道:“江宁在我们手中,他们纵然拿下润常二州,那也会芒刺在背,会拖住他们大量兵力放在润州,他们不会接受。”
  “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梅况悠悠的道:“闽地王家已经遣使经海路到了海州,从海州到徐州面见郡王,你知道么?”
  “啊?”寇文礼猛吃一惊,“闽地派人觐见郡王了?他们意欲何为?”
  “呵呵,文礼,我们徐州拿下了平卢镇,已然控制着整个河朔以南到江淮这一线的沿海地区了,闽地以海贸闻名,不比扬州和明州逊色,所以消息传得很快。”梅况微笑道:“闽地王家和越国钱家关系一直龃龉不断,王家应该看出了我们徐州和越国之间迟早会有纷争,这是在提前布局了。”
  寇文礼认真的思考着梅况提及的这个问题,如果闽地有意要和徐州联手,那越国就危险了。
  虽然闽地王氏的实力远不及越国,但是其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福、建、泉、漳、汀五州地处东南,可以极大的牵制越国。
  “听说郡王和王氏一族都是光州人?”寇文礼问道。
  “唔,是同乡,不过这反而不重要,关键在于闽地和我们日后会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梅况微微一笑,“现在也许我们还无力来过问江南之事,但是却必须要在江南打下一个楔子,江宁就是这根楔子,润常二州本属吴国,吴国既灭,有德者居之,越国也可得,徐州当然也可得,越国可先取,那么徐州也可后取。”
  梅况强横霸气的口吻让寇文礼也是为之感叹,随着徐州实力的急剧膨胀,徐州治下的将臣们态度也开始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势起来,对于该自己的自然没话说,本不属于自己的,也一样要去争取追求了,这恰恰是一个新兴政权崛起最典型的标志。
  “枢密,武宁军和淮右军那边准备停当了么?”寇文礼不再纠结于此。
  既然作为徐州军一员,当然更希望徐州变得更加强势,最好能以碾压之势横扫江北,彻底将楚扬二州纳入徐州大总管府治下,面对的吴国虽然实力不弱,但是在三家算计的情形下,它的形势也就岌岌可危了。
  “差不多了,约定了四月廿七出击,还有十来天时间,估计到那个时候楚扬二州的吴军应该已经渡江在润常二州的战场上了。”梅况目光里多了几分喜悦,“最好能卡在吴军南渡与越军和蚁贼交战的时候,我们便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水军要遮断江面,防止润州那边吴军重返江北,为淮右军和武宁军攻城创造条件。”
  “就看吴军会不会如愿被调动起来了,不过即便是吴军在江北留有后手,我们也不惧,我们徐州有足够实力解决吴军,除非李昪能彻底舍弃润常二州,把吴军全数撤回江北,但即便是那样,李昪也顶多能保住扬州暂时不失,楚州我们是拿定了,只要楚州一失,润常二州又被越国所得,单单一个扬州,李昪他也维持不了多久,必入我们徐州之手!”寇文礼语气也很自信。
  梅况点点头,“我们有这个自信,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料敌从宽,这一战我们水军的任务很重,遮断,攻城,水战,都避免不了,我们要拿下扬州,吴国水军肯定要拼命,困兽之斗,不可小觑。”
  “枢密放心,巢湖水军为这一战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这么久了,说实话,这两年大家伙儿都有些训练得感觉枯燥了,渴望一战,只可惜限于战略方向,江水这边一直没有多少机会,好不容易等到这一战,而且术法材官院又对我们的战船的操纵方式和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同时在打击武器上更是脱胎换骨,大家伙儿可是憋足了一口气要好生表现表现。”寇文礼狠狠的挥了一下手,“吴国水军的确不弱,但是他们在高邮、安宜、山阳一线肯定会遭遇淮水水军,必定会分散一部分兵力,在润常二州,也还有一部水军被拖在那边,所以吴国水军在扬州和江水这一线就算不上有多强了,我们有这个把握战而胜之。”
  梅况也知道打仗免不了有风险,但是到了这一步,应该说已经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即便是这样,仍然会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这便是战争的魔力所在,谁也无法确定。
  现在徐州已经是箭在弦上了,武宁军正在星夜南下,而淮右军也在悄然集结向滁州挺进,淮水水军在田春来的指挥下也都云集在了泗州一线,只等一声令下,便要顺水而下,直扑楚州。
  ……
  “这已经是这半个月来的第三十八艘南下的船只了,都是选择深夜出城,全部用篷布遮掩,看船只的吃水线,不应该是粮食这一类的东西,可这么隐秘,能是什么?”埋伏在水门外的两个黑影悄悄的观察着从水门悄然而出的大船,消失在黑暗中。
  “每一轮十艘大船,鱼贯而出,每隔三天走一轮,如果是运兵的话,这每一艘船挤一挤可以运到二百五十到三百人之间,但如果要加一些简易的辎重,那也起码能运载二百人以上。”另外一个黑影抬起身体,还在打量慢慢关闭的水门,“这也就意味着起码有三个军以上的士卒南下了。”
  “这和城里边传来的消息基本一致,从安宜、盐城陆续补充了数千的守备兵进来,估计就是要填补这些抽调的镇海军南下。”前一个黑影向后慢慢退去,“安宜和高邮那边虽然没见到什么,但是每一次都是晚上进城,城内也有大量补给,足以说明问题了。”
  “其实这根本瞒不了人,只要盯着镇海军的训练情况,就能看出问题来。”后一道黑影也慢慢起身,紧随其后退去。
  “吴军打的主意是能瞒多久算多久,不是还有守备军来鱼目混珠么?”前一道黑影一直退出了十丈开外,方才慢慢起身,警惕的四处观察了一下形势,“他们肯定也是担心我们徐州对楚州生出想法,盱眙那边仍然驻扎了镇海军一个军,一兵一卒都没有动,不就是怕我们看出虚实来么?其实这毫无意义。”
  “呵呵,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盱眙那边实在太近了,稍不留意就要露馅。”后一道黑影也站定,“该把消息传回去了,这一走,估计三天后就要出扬州过江,就差不多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选路
  汴梁。
  建昌宫。
  这里是原大唐宣武军节度使衙,后被朱温改扩建成为梁王办公地,大梁的崇政院和政务堂分列于两旁,大梁军政大事尽皆议于此。
  此时的建昌宫中却是黑压压一片,玄色袍服盔甲的晋军将领和大臣们熙熙攘攘的分列在大殿中,嬉笑怒骂,犹如菜市。
  李存厚皱着眉头看着眼前这一幕,却也无可奈何。
  他虽是晋王,但这座下的众人大多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左边的冯道、和凝,还有郭崇韬及其背后的郭氏五子,右边的石敬瑭、刘知远、康义诚、安重荣、符彦卿、张敬达,还有郭崇韬下手的周光辅,哪一个都是他父辈,好在这些将领大臣们都还算是勉强之礼,再看看他们背后的那些个张牙舞爪的军将,就让你更是无语。
  “石总管一部在考城与徐州军发生冲突,小挫而已,并不影响我们大晋的战绩,对于我们大晋来说,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休养生息,筹措军资粮草。”和凝抚着颌下长须,一字一句的道:“臣与冯相商议过,眼下汴洛粮食,维持两京所需到夏收都相当困难,而我们尚有十余万大军在此,根本难以支撑。”
  “麾下儿郎至今未得赏赐,怨气满腹,大王不可不察。”刘知远也出列拱手一礼,言简意赅。
  “刘总管所言甚是,某麾下诸多将士也都在私下议论,询问大王攻打洛阳和中牟之战的赏赐何时发下来,这汴梁已下,可洛阳和中牟之战的赏赐尚未下发,却又不允许儿郎们放手一番,某怕是会引发兵变啊。”康义诚也大大咧咧的粗着嗓子道:“某麾下士卒不少是来自塞外野人,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情义礼数,只知道打了仗,流了血,就要拿到他们想要的金银财宝,就该拿到财货女人,可现在拿不到,那就不好说了。”
  “是啊,老康说得是,某麾下也是野人居多,仆骨部、拔野古部,还有骨力干部,依附于某者甚众,现在都等着带回金珠绸缎回塞外呢。”安重荣虽然是李存厚的岳父,但是一样有一大帮族人,同样也要对自己一族人负责,所以说起话来也不会顾忌那么多。
  “仗尚未打完,何谈回师?”和凝皱起眉头沉声道:“诸位总管,大王在出征中原之前就已经说清楚了我们这一次南征的目的,中原是我们大晋未来的根基,也是我们一统天下的第一块基石,当时诸位也是信誓旦旦愿意追随大王征伐天下,现在刚走出第一步,如何就这般畏首畏尾恋栈不前了?”
  和凝的话很不客气,但是众将却都不太在意,大晋和其他藩阀不一样,文官的话语权远不及武将,虽然在争论中大王往往都站在文官一边,但是真正在落实到实际上,还得尊重武将们的意见。
  再说了,文官们许多时候的建议也符合武将们的利益,没有文官们对治下的筹划,也难以凑齐足够的军资粮草来供军队打仗,这等好歹之事,诸将也还是明白的。
  “和大人,打仗我们没问题,但是儿郎们辛苦这么久,死的,伤的,总该有些赏赐安安他们的心才对,要不日后谁还替我们卖命?”张敬达咧着嗓子吼道:“大王要把汴洛当做咱们大晋日后的根基所在,要善待民众,收揽民心,我们大家当然听大王的,但也要考虑下边兄弟们的实际才行,没赏赐,谁还有心思继续打仗?”
  李存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再不表态,恐怕这帮家伙就真的要在这朝堂上闹腾起来了,“大家可能也清楚,我们此次南下,终于灭了大梁,这可以说是了了我们大晋数十年的夙愿,论理,的确该给大家伙儿以奖励,这些都不该少,但是大家也同样清楚,汴洛对于我们大晋王国的重要性,这块土地我们用了几十年心血,终于在这一次得以控制,我们怎么可以恣意妄为?这块土地上数百万人口,都会是我们的子民,他们会为我们劳作生产,会为我们提供粮食、丝绸布匹、药材和铁料,以及一切,所以我们不能杀鸡取卵,这是我们日后在中原立足的根本。”
  “可能会有人要问,那我手底下这帮兄弟该怎么办?他们从塞外漠北跟着我来到这里,舍生忘死,付出了性命和鲜血,征服了这里,难道不该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回报,我们占领这里,又有何意义?”
  不得不承认李存厚相当善于煽动情绪,很容易就打动了所有武将们的心思,他们心里都在问,是啊,如果得不到回报,我们占领这里有何意义?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征伐并没有结束,这里只是我们暂时的驻足休息之地,下一步,我们将会去获取属于我们的!”李存厚声音浑厚而又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
  殿中众将一阵窃窃私语,如果说没有一点诱惑,那怎么可能,晋王已经明确表态了,下一步,拿到的就属于自己的了,而晋王将不再干涉,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我们当然有信心,问题是,我们的刀锋将指向何方?”康义诚最先忍耐不住,站了出来,“”无论哪里,末将请当先锋!
  “哼,康麻皮,先锋轮得到你当?”张敬达毫不客气的回敬对方,“陕州的时候你就捞了一笔,轮也该轮到我们了!”
  康义诚勃然大怒,几乎要动起手来,“张狗子,你算哪根葱?不服咱们出去比划比划,看看是你那帮窝囊废厉害,还是我的儿郎们威风!”
  “呵呵,奉陪到底!真以为打赢了两仗就觉得自己要吃人了?醒醒吧,也不看看和你交手的是哪些人?一帮毫无军心斗志的溃军而已,有本事去和徐州军练练!”张敬达丝毫不惧,连连冷笑,“欺软怕硬的东西,大晋军中什么时候轮到你在这里张牙舞爪了?”
  被张敬达一番话给气得七窍生烟,啌的一声腰刀出鞘,康义诚目泛凶光,张敬达也是掣剑在手,就欲动手。
  两人早有宿怨,一年也不知道要口舌多少回,这一次也不过是无数次的重演,像石敬瑭、刘知远和安重荣以及郭崇韬等人更是连眼睛都懒得正眼看一眼,就等他们表演。
  “好了,二位总管,大王面前,这般喧闹,成何体统?”冯道不得不出面缓颊,“现在是讨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时候,你们二位这般胡闹,岂不是耽误正事?那就自动将你们二位排除在南下的各部中喽?”
  冯道在众将心目中还是颇有威望,这么些年来,若无冯道左右支应,大晋也难以在与大梁的争锋中支撑下来,尤其是这后期,晋国国势蒸蒸日上,能够最终实现南征大梁,一举灭梁,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冯道在政务上的策划,否则以区区河东之力,要对抗控制整个中原的大梁,其难度可想而知。
  见冯道发话,康义诚和张敬达都不得不收敛几分,恨恨的退下。
  李存厚脸色铁青,眼中也是怒芒暴射,几欲爆发,还是在冯道的眼神示意下才勉强控制下情绪。
  打下汴洛,李存厚的威望便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尤其是他又得到了郭崇韬、符彦卿和周光辅这一干汉人武将的支持,还有安重荣多少也算是他岳父,石敬瑭和刘知远这两大帅对李存厚的态度也变得恭敬许多了,只有康义诚和张敬达这等粗鄙武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李存厚很想那这两个家伙来开刀立威。
  不过李存厚也知道现在面临着要南下征伐,还需要康义诚和张敬达这等悍将,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轻易动怒。
  “不知道大王南下之路如何选?”安重荣见康义诚和张敬达都悻悻退下,这才出列问道。
  “尚未确定,但是从石总管那边反馈过来的情况看,徐州军准备很充分,朱茂那厮带着泰宁军的精锐降了徐州,濮州的尚云溪也是昔日时酆麾下宿将,也降了徐州,还有被江烽一股脑儿吞并了的王守信、刘延司的淄青平卢军,都不是好对付的。”和凝接上话,一脸思索之色,“也不知道江烽耍了什么手段,居然就能让这一帮骄兵悍将都能屈膝于他麾下。”
  “徐州的确不合适。”石敬瑭也很难得的开了口,“倒不是说怕了他们,但是徐州大总管府北面诸州尽皆残破,比起河朔好不了多少,费力淘神,却又收获不多,不划算。”
  如果不打徐州,那就只有蔡州和南阳,总不能西进关中,现在大晋还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冒犯朝廷。
  南阳和蔡州之间,该选何处?
  论理蔡州占领的陈州和西宋州都还时日尚短,要夺下来并不难,但问题是这一点好像还不是最重要的,选蔡州还是南阳,需要考虑得更多。
第二百三十七章
隐忧
  军议散了,众将纷纷退去,只剩下了郭崇韬、石敬瑭和刘知远,连李存厚的岳父安重荣都未留下,而文臣中也有冯道和和凝留下了。
  这才是真正的重臣会议,决定晋国军国大事的机制。
  “还是南阳更稳妥一些,而且条件也更合适。”刘知远没有拖泥带水,径直道:“南阳违背与我们达成的协议,擅自进入河南府,而且还把河南府诸县占领,我们当初为了打垮大梁,暂时没有与他们翻脸,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计较这件事情了,现在是该算一算这个帐的时候了。”
  和石敬瑭的沉稳隐忍略有不同,刘知远显得更加锐气十足,凌厉的作风在这个时候更先突出。
  “河南府南部诸县加上汝州,还有许州,足够一战了,但这要满足大家的胃口,恐怕还远远不够啊。”郭崇韬已经年逾七十,但是仍然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缕着颌下银须,有些担心的道:“大家都看到了今日殿前众将的态度,恐怕他们也是迫不得己,下边的儿郎们都鼓噪许久了。”
  “光是这点儿肯定不够,要打,就要拿下整个南阳!”李存厚目光里的决心已经显现出来,“只有南阳府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如果可以的话,孤希望可以打到襄阳。”
  众人面面相觑,但仔细一想,真的拿下了南阳府,距离襄阳也就一线之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