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18

  他是真没想到这一趟汴梁之行竟然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但这也足以说明大梁方面对蔡州用兵的真实性和迫切性了。
  说实话哪怕是在昨夜里和李鹤、李固以及裴林等人在酒宴上的舌剑唇枪交锋,江烽对大梁是否会对蔡州用兵,是否会在较短时间内对蔡州用兵,对蔡州大规模用兵,他都是心存怀疑的。
  时间拖长,固始一样无幸免,大梁若是和蔡州小打小闹,固始也难免一难。
  从前日夜里与常昆、崔尚以及杨堪等人的接触交谈中,江烽也还是感受到了大梁强大背后隐隐透露出来的老迈,而老迈也就意味着保守和缺乏进取,也意味着效率低下。
  固始拖不起,超过一个月大梁还没有动作,蔡州兵就会打上固始城头,所以江烽表面上谈笑风生,但是内心还是有些担心李鹤和李固他们难以在较短时间里推动大梁对蔡州用兵。
  不过昨夜的刺杀倒是让江烽稍稍放下了一些心。
  刺杀者不太可能是来自蔡州,因为蔡州还没有那么大魄力一下子动用四个天境高手来对付自己,虽说这几人都不算是那种适合战场对阵的高手,但毕竟也还是天境高手,而且这还是在汴梁城里,蔡州方面的效率也还高不到这个程度。
  剩下的唯一可能就只能是大梁内部了。
  蒲州和蔡州的方向之争在大梁内部大概也是争得不可开交吧,虽然江烽也清楚哪怕没有固始军的掺和,对蒲州用兵也很难获得崇政院和梁王的支持。
  关乎大计,崇政院势难退让,但是毕竟在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万一梁王殿下就真的觉得拿下蒲州所获之利能极大缓解大梁财政拮据之苦,就能进一步扩充大梁军队呢?
  可自己代表的固始军出现就让本来就有些偏向于对蔡州出兵的天平更明显了,这自然会让很多人不爽。
  崔尚早就提醒过,大梁盐商的势力很强大,当然光靠盐商也没这个本事,而盐商如果和某些阀族和军头们结合起来,那就不可小觑了,这汴梁城里的水深程度还是让自己大开眼界。
  利益之争已经白热化到了这种程度,左右一国之兵家大事,那么对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白刃相见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大概也就是大梁的内部危机了,或许大梁日后的祸患就要源于内而非外了,江烽相信以李鹤、裴林这种智者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但是身处其中的他们大概也是无力自拔吧。
  想到这里江烽觉得自己也有些杞人忧天,自己这固始军能不能存活下去还未可知,居然还有心思去考虑大梁?
  不管怎么说,大梁现在也还是自己需要牢牢抱住的粗大腿,拔下根汗毛也能让自己滋润一番,这三万贯的钱银还只是第一步,只要能熬过去,相信未来大梁还会给自己源源不断的支持。
  这十来天里发生的事情太多,接收到的信息也太多,江烽觉得自己恐怕需要好好梳理一下,否则还真有点儿消化不良了。
  江烽在前世中就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把最急迫的事情按照顺序写下来,逐一来完成,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多年,对生意上很有帮助,现在到了这个时空中,江烽发现自己似乎更忙碌,这个习惯恐怕还得要沿用才行。
  当务之急有好几项,但是可以分开来做。
  和大梁讨价还价援助一事已经交给了崔尚,江烽相信崔尚能够把这事儿办好,这也算是崔尚的一个投名状了。
  第二件紧迫的事情就是申州军的问题了。
  鞠蕖身体无大碍,但江烽还真有些不忍心这么急就让鞠蕖去办这件事情,可这事儿又耽搁不得,而且除了鞠蕖其他人还真办不了。
  原本江烽是想要让陈实陪同鞠蕖一行的,但现在陈实怕是去不了了,楚齐也不行,但让鞠蕖一个人去,江烽觉得没有太大把握。
  鞠蕖不是擅长游说的人,之所以江烽想让陈实去,也就是考虑到陈实在游说这方面还是有些天分,但现在陈实生死未卜。
  而另外一个合适人选就是崔尚,可崔尚还要留在汴梁帮自己解决援助一事,这一样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敲定之后还涉及到这些资材物资和银钱的落实一直到运输,都相当繁琐而庞杂,没那么简单。
  想到这里江烽心中微微一动。
  与杨堪一起愿意到固始发展也并非全都是武者,其中也还是几个读书出身的庶出子弟,只是这几个人当时不太被杨堪他们重视,自己当初也来不及多接触。
  现在倒是一个机会,一方面可以安排一二人跟随鞠蕖前去大别山说服申州军,另一边也可以安排一二人协助崔尚,剩下的人则可以跟随自己回去,总得要给他们一些锻炼机会,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遛遛看了。
  唯一让江烽有些遗憾的就是汴梁城里人才虽然不少,但是术法方面的人才却不多,起码在愿意到固始的这三十多人中,除了邓龟年外,就再无术法一道的人才了。
  汴梁在术法一道上本身就有些轻视心态,大概是因为武道强者层出不穷,所以梁军在对术法一道的运用上也不太重视,甚至远不及北方的河东沙陀人。
  以大梁地处中原腹地,书院林立,人才鼎盛,照说术法一道的人才是应该相当繁盛的,但却没有听到大梁在术法一道上有多少杰出之士,也没有多少关于术法使用上的创举,这也是江烽很不能理解的。
  像其他诸藩中,淮南、南阳、关中、襄阳、潭岳甚至鄂黄和淮北在术法一道上都不弱,都各有自己的特长。
  总体来说就是南方诸阀在术法运用上投入更多,但是在北方诸藩普遍不太重视,这可能也和北方擅长以骑步军为主的野战而南方则多精于舰船水战和城防战有较大关系。
  但作为中土第一藩阀的大梁若是在术法上瘸了腿,江烽觉得这恐怕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征兆,而现在大梁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纷乱的思绪让躺在胡床上的江烽无法入眠,想到蔡州军也许很快就要像固始扑来,他心里就是一阵焦躁。
  也不知道秦再道、谷明海和黄安锦他们在家中情况如何,对牙营和中营江烽还是比较放心的,但是前营的组建几乎是重新开始,还有左营甚至根本就没有动作,随着申州军成建制的加入,汴梁子弟的到来,固始军也将面临一轮大动,怎么来协调平衡好这其中的关系也是一件相当复杂而具体的事情。
  常昆已经很隐晦的暗示了自己,要处理好汴梁去人和固始老军之间的关系,江烽当然明白。
  像杨堪、郭泰和丁满都已经是天境高手,杨堪更是天境初阶养息期的高手,哪怕是自己也已经晋位天境,但也还是静息期,只能靠三皇炮锤之术来强占优势,但如要动用兵刃也一样要逊杨堪一筹。
  而秦再道和张越现在还在洗髓期和结体期之间徘徊,距离跨越天境这一步尚有距离,黄安锦甚至还在洗髓前期里苦苦打磨,谷明海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比起杨堪等人的实力明显逊色一截。
  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来平衡好双方关系,处理好这支军队的建设,这也在考验自己的掌控驾驭能力。
  也不知道张越去鄂州的情况怎么样?
  在来汴梁之前江烽就专门交代了张越去鄂州,目的就是要从杜家榨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杜家的根基在鄂州,蕲黄两州被纳入杜家的时间也不过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他们在蕲黄两州的统治并不算十分稳固,这两州的本土士绅实力颇强,对杜家的统治也有些抵触,这也是杜家为什么那么紧张蔡州袁氏南下的原因。
  本身蕲黄二州的控制力就不够强,如果再有一头饿狼虎视在一旁,杜家就真的麻烦了。
  杜家当初之所以愿意冒得罪袁氏的风险来支持江烽,就是要想延缓袁氏南侵的步伐,为杜家赢得一些准备时间,现在在获知了固始已经得到了汴梁支持的情况下,想必杜家心思就会动得更大了。
  能够将袁家这头饿狼拒之门外,甚至让固始这头恶犬去和袁家撕咬,无疑是对杜家最有利的,只是现在固始这头恶犬实力比起袁氏这头饿狼还差不少,那么杜家当然乐意给点儿肥肉骨头一类的东西让恶犬变得更强壮一些,最好能够和饿狼拼个你死我活。
  张越去鄂州时,江烽就告诉张越,一定要以一种已经得到了汴梁明确承诺的姿态却向杜家索要支持和援助,而且要和自己在汴梁这边一样狮子大开口,只有这样才能让杜家相信固始是真正得到了大梁的全力支持。
第七十一章
纷乱之局
  张越无疑是自己现在最能信任的人之一,现在能够毫无保留信任的人还要加上一个鞠蕖,可张越或许可以在战场上相托,要推他去和杜家交涉就不知道是不是一步险棋了。
  可江烽当时手中却没有可用之人了,秦再道与杜立关系恶劣,无疑不合适,而谷明海和黄安锦更不合适,罗真性格方正,这种事情交给他只有办糟,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张越了。
  还有固始那边,蔡州袁氏对陈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也还难以预判,但若是自己是袁氏主事者是肯定要和陈氏接触的,许些承诺,给些甜头,而陈氏也只需要稍稍有些动作,就能乱固始军军心。
  另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许氏双姝。
  许静没的说,江烽能够感觉得出来,这个丫头对自己的态度已经和自己在光州斥候队时完全不同了,想想也是,自己已经不再是斥候队里那个爱耍小聪明爱逞强斗气的小斥候了,那么自己的形象也自然就在许静的心目中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经历了光州之乱之后,陷入了绝境的许静再怎么也是一个女孩子,对于一个熟悉的人能够撑起固始这块遮风避雨的地方,出于雌性对强大雄性的心理尊崇,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类似于倚仗和依恋的心理感情。
  事实上江烽对许静的感觉也很复杂,之前的他江烽对许静是痴迷,但是换了灵魂的他对许静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不过现在的他对许静的观感又有了一些改变。
  许静貌似柔弱的背后隐藏着女孩子少有的坚强,这从她全副身心投入到术法一脉中去就能看出来,其玄神进境比罗真要快得多,这固然有天赋的缘故,但是许静的刻苦更是让罗真都为之汗颜。
  而把家传的三皇炮锤之术交给自己也一样让江烽感触更大,江烽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能够给自己的武道修行带来关键性的提升,他当然不会拒绝,但许静的果决和大气还是让江烽觉得自己以前似乎小瞧了这个女孩子。
  柔弱中隐藏坚强,不懂世事中却又能流露出与生俱来的大气,而且知恩图报,这就是江烽现在对许静的观感,这样一个女孩子值得珍惜爱护,他也很欣赏,但是欣赏未必就非要占有,他还没有到那一步。
  许静没问题,但是她的姐姐却很难说。
  许望侠和许子清现在仍然是没有下落,始终让江烽难以释怀,他有一种感觉,这二人恐怕不是甘于寂寞之辈,总会在某个节点上跳出来兴风作浪一番。
  还有许宁,江烽有很大把握,如果许望侠和许子清真的是有什么想法儿藏匿起来的话,许宁恐怕就是他们支在前面的代言人了。
  只是江烽也有些疑惑,以现在的形势,许家要想重新翻起身来实在太难了,而周围的局面似乎也不会给许氏这样一个机会了,或许这帮家伙把主意就是打在自己身上?
  可有意义么?
  掀翻了自己,蔡州就能放过他们?
  或者他们愿意和蔡州达成妥协?这显然也不太可能,许家如果连家主之死和背盟这种情形都能接受的话,那这个毫无血性的许家别说翻身,就连整个家族都只能被世人所唾弃了。
  对于这些尚不确定的东西往往是最难防备的了,但是江烽现在却又不能因为这个而对许宁有什么行动,他离开之前已经提醒过了相关之人,至于说这些人放不放在心上,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各种念头从脑海里不断蹦跶出来,弄得江烽罕有的失眠了,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到后来干脆江烽就起来了。
  推开门,走廊上一盏气死风灯悬挂在廊梁上,月色如水,洒在小院内,已经是白露了,夜里已经多了几分凉意,扑面而来的凉意让江烽头脑也为之一清。
  江烽一推门,旁边的一道门也开了来,走出来的丁满。
  看见江烽出来,丁满环顾四周,“二郎,伤势无碍吧?怎么不休息?有我和小郭他们在,放心,只管睡。”
  丁满也是一个典型的武人出身,虎背熊腰,双目如炬,一双大手更是充满劲道,背后的一双玄铁鞭,自号打神鞭,虽然不是汴梁十二名刃,但是也算是一副相当厉害的武器了。
  丁氏家族在汴梁城里也是声威赫赫,丁会便是其叔祖。
  在江烽记忆中丁会是降了河东晋地的,原因是大梁灭唐称帝,但这个时空中大梁虽然灭了唐却没有大开杀戒,而李唐却没有断嗣,继续在长安存在,朱温也没有称帝,继续当他的梁王,所以丁会也就继续为大梁效忠,一直到死,而丁氏一族也成为大梁赫赫有名的将门阀族之一。
  杨堪离开之前专门把郭泰、丁满几人叫来。
  汴河畔都能遭遇刺杀,而且都是天境以上的水准,还是让杨堪等人都为之震惊,虽然还不太清楚这里边的具体情形,但是毫无疑问江烽此次来汴梁肯定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既然打定主意要跟随江烽去固始闯荡一番事业出来,杨堪、郭泰和丁满等人也就不会再忸怩什么,杨堪直接把丁满和郭泰两人叫来驻守在旅舍中。
  若真是有什么意外,以丁满和郭泰二人的实力,尤其是郭泰以金刚不坏身加上他一对金刚伏魔圈,一般的天境初段高手,哪怕是养息期的高手都很难讨得了多少好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