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8

  “这么快?”丁满和郭泰都皱起了眉头,都是带过兵的人,自然清楚一个农夫变成一个士兵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么苦练,要么就是在战斗中来成长,前者时间长,后者阵亡率高。
  “晚也晚不了几天,咱们得有一回去就开始打仗的准备。”
  江烽相信蔡州肯定也在汴梁有自己的眼线,自己来汴梁,汴梁的军事准备,哪怕蔡州方面无法掌握很清楚,但是大概情况肯定能知道,袁氏决策者会怎么做,用脚想都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固始,灭了这根在背的芒刺。
  丁满和郭泰都觉得有些棘手,皱起眉头,若无趁手兵卒,自己这不过三十余人,再是强悍,也难以发挥出作用。
  这上战阵,自己这帮人起的作用就是排兵布阵,关键时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起到突破或者压制作用,带动士气,手底下没有一帮合用的士卒,这作用何从发挥?总不能让自己这三十人自由作战吧?
  “固始军因为和蚁贼一战损失很大,之后我离开时才开始重新补足兵员重建了三到四个营,也不过两千人左右,目前申州兵那边我会安排人尽快到固始,这样我们也不过三千多兵力,战斗力恐怕还参差不齐……”
  江烽也知道这是自己面临的最大麻烦。
  张越和谷明海的牙营和中营是不能动的,哪怕张越和谷明海二人本身战技与杨堪、丁满、郭泰等人都逊色不少,但是这是战场交锋,不是单打独斗,将不知兵非常危险,甚至会拖累战斗力下滑。
  黄安锦正在组建前营,估计左营大概也只是刚搭起了架子,有没有补充完毕也还不清楚,但即便是补充齐备,战斗力的形成上也还差得远。
  “虞侯大人,某有一个想法,不知可否一用。”斜对面的房间里传出来另外一个声音。
  “噢?哪位兄弟,请讲。”江烽讶然,看着房间的阴影里那个身影。
  对于这帮人除了杨堪、丁满、郭泰以及邓龟年还有其他几人外,剩下二十余人,他只是见过一面,并不熟悉。
  倒是丁满很熟悉,“吴十二,吴十三,你们俩滚出来说话,都是大男人,有啥不好见人的?”
  看来是两兄弟,这两人一出来,江烽就明白这二人为啥不愿意抛头露面了,这二人长得实在太寒碜了。
  两个人的个头都只有五尺不到。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一个人脸上有一个相当大的青灰色胎记,几乎占了左边小半边脸,在黑夜里看起来更是格外瘆人。
  另外一个则是背有些略驼,一脸麻子坑,一句话,两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特别渗人,让人看得很不顺眼。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没有谁生来就喜欢丑的东西,但对于江烽来说他早已经过了那种以貌取人的境界了,无论是前时空还是这个时空,对于他来说,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人的容貌本来就是父母和老天带来的,若是以这一点来取人,那就真的太失败了。
  江烽喜欢美丽的东西,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像这两人,让他关注的是对方的话,而非对方的容貌。
  “虞侯大人,这是吴十二吴十三两兄弟,哥哥吴长生,弟弟吴长胜。”丁满一挥手,“都是兵甲坊里的老兄弟,他们俩原来都在广胜军我手底下干,广胜军裁撤之后,他们俩又到龙骧军里干过,脾气不太好,被人赶了回来了,就跟着我在混饭吃。”
  “有什么好的想法,说来听听。”江烽面色如常,笑着问道。
  吴氏兄弟同时抱拳一礼,“某兄弟俩都是从广胜军出来的,跟随丁军都虞候多年,后来广胜军裁撤,兄弟们都被打散到了其他诸军,但因为咱们是广胜军出来的,也没有人照应,所以很多兄弟都混的不如意,不少也都像我们兄弟一样被撵了出来,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就流落街头,像某兄弟二人也幸好还有丁军都虞侯照应,方才能有碗饭吃。某在想,左右也就是当兵吃粮,大梁若是没咱吃粮的地方,去哪里都一样,总胜过在乡里不习农桑,衣食不保。”
  “哦?不知这广胜军招兵主要是来自何地?”江烽眉峰一挑,这很关键,若是太远,要一一去招募,时间上就赶不及了,若是这汴梁城附近,倒是可以一试。
  “某兄弟都是中牟人,广胜军当初招兵也主要是在许郑二州,某不少军中兄弟都是来自长葛、鄢陵、襄城和扶沟,去年许州那边遭遇旱灾,不少老兄弟都在乡里混不下去,其中不少今年都跟随蚁贼东下了,亦有不少兄弟留在乡里,若是能得允许,怕是招募三五百人也是能的。”
  脸上有巨大胎记的吴长生这么一说,立即引起了江烽极大兴趣,许州就在自己一行人返回固始的路途中,若是能马上行动起来,哪怕是晚上三五天,也能带起一帮老兵卒来固始,对于固始来说也是救急之援了。
  “吴十二这么一说,倒是勾起我另外想法,龙虎军十来年前不也是裁撤了么?我一位本家兄长原来就在龙虎军,后来回家郁郁,前些时日还在说龙虎军一帮老兄弟在西门兵部鼓噪,要求重建龙虎军,说那帮兄弟虽然年龄已大没啥希望了,但是他们这一大帮子人的子弟们在乡里不习农桑,混不下去了。”
  郭泰脸上也露出兴奋之色,“龙虎军士卒主要来源于汴州和宋州,浚仪、陈留和尉氏以及雍丘尤多,马家兄弟的老爹不是就在龙虎军干过么?让马家兄弟去浚仪、陈留、尉氏跑一趟,没准儿也能拉来百十号吃粮的。”
  “对,兵部那边取得同意简单,崇政院和政事堂都支持的事情,三五百人根本不是问题,这事儿让七郎去办,保管成!小郭你去找马家兄弟,让他们天明就去,赶紧!吴十二、吴十三,你们两兄弟也分别去,吴十三回你老家中牟去,吴十二就去许州那边找你那些老兄弟,告诉他们跟着丁某走,到固始保管有粮吃有饷拿。”丁满也兴奋起来,以掌击栏。
第七十四章
山外山
  江烽也没想到这一次无心之谈,居然就在不经意间被人给拿出了一个对策来,虽然说这个对策还有很多问题。
  比如如果招募的人过多,超过了一千人甚至一千五百人,怎么个走法?
  这可不是三五十人可以随便分成几队人就过了,从大梁地界到固始,走蔡州境内肯定行不通,只能走南阳过境。
  从许州、唐州、申州这一线沿着伏牛山和大别山北麓走,一直到固始,这条路基本上都是山路,而且还要过相当长一段距离的南阳地界。
  南阳斥候不是吃素的,这么大规模人过境,而且一看就是军汉,哪怕是分成二三十队走,也肯定会被觉察到,这些人也不是像江烽这些人,大多是普通老卒,缺乏隐匿和应对方略,一旦被南阳方面军队围剿,很难逃脱,这是其一。
  就算能平安过境,到了固始,这样一支力量突然出现在固始,再加上申州兵,必然会极大的打破固始军的权力平衡,像秦再道、谷明海他们会怎么想,这也是一个问题,内耗、龃龉、磕碰,只怕都少不了,这是其二。
  不过这一切都抵挡不了江烽对这些老卒的渴望。
  这些可都是在广胜军和龙虎军中混过的老卒啊,都是上过战阵的熟手,堪称宝贵。
  比起新兵来,不论其他,他们光是在心理状态上就要好太多,起码不会因为自己同伴伤亡而手足无措,也不会因为斩杀了敌军士兵而心态不适,而这往往是在战争中最容易造成自身伤亡的主要因素。
  唯一麻烦的就是要解决过境南阳的问题。
  这样一支数百人可能会分成多队的兵力过境,哪怕是沿着蔡州和唐州边境行军,都避不开南阳的斥候,这一点上江烽是见识过的。
  如果不取得南阳的谅解,引发战事带来死伤就难免了,这是江烽绝不愿意见到的,没和蔡州兵交手却折损在南阳手上,这绝对不行。
  丁满和郭泰也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不过对这一个问题他们却是拿不出好办法来。
  南阳和大梁之间的关系虽然谈不上刀兵相见,但也就是一线之间了,要想让南阳方面放梁军士卒过境,哪怕是一些散兵游勇,那也不可能得到南阳的允许。
  不过江烽倒也没有让丁郭等人犯愁,大包大揽的把这个问题接了过去,表示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求丁郭等人赶紧去安排人返乡招募,这边也联系杨堪去跑兵部的路子,当然,这要和李鹤、李固等人去打招呼。
  吴家兄弟天没亮就走了,郭泰也离开了,不过很快就有几个人进驻。
  丁满还要暂时给江烽充当一段时间保镖角色,特别是江烽伤势尚未痊愈还要在汴梁逗留期间。
  这群人里边,除了杨堪就得算他,距离天境初阶的养息期也就是一线之差,比起郭泰来都还要略胜一筹。
  不过江烽知道只怕过了这一两日,待崇政院和政事堂就出兵蔡州一事敲定,这份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了。
  一旦大梁出兵蔡州有了决断,那再来谋刺自己除了拉仇恨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大梁也不会因为自己丧命就改弦易辙对蒲州用兵。
  事实上昨晚的行径更像是一种泄愤之举,没有自己,大梁也不可能对蒲州用兵,头脑稍微聪明点儿的,都能够想得到,大梁对哪边用兵岂是一个小小固始军能左右影响的?
  ……
  把对方送到了门口,杜立这才皱着眉头返回,直入内堂。
  秋日的鄂州已经多了几分萧瑟的味道,来自江畔的细雨让整个堂楼都陷入了一种独有的清冷格调中。
  堂内两列并座,端坐在正中的老者似乎还有些疲惫,杜立轻轻叹了一口气。
  从老爹那有些发黑的眼圈杜立就估摸着自己这位不省心的老爹大概是昨晚又在哪个小妾耕耘了一宿吧,想到这里杜立都有些无可奈何。
  自己这位老爹要说十年前还真的称得上一代人杰,硬生生的从鄂州把手足伸进了蕲黄二州,一举拿下了两州的统治权,这鄂黄蕲安抚使一职位也正是成为老爹最为耀眼的头衔,可是似乎自此以后老爹就有些满足于此了,整日沉迷与女人肚皮上,弟弟妹妹这十年里倒是添了不少。
  杜立也知道现在杜家对外的局面不算差,除了来自西面马家的威胁外,其他几个方向都算平稳。
  东北的寿州本身势力也不强,且还有大别山和霍山阻断,淮南的手也伸不进来,东面的舒州也很安分守己,算是一个很好的邻居,如果不是舒州和淮南关系特殊,杜立都觉得舒州应该是杜家最好的吞并对象。
  东南面也算安定,西北面的安州和沔州本来就受杜家影响力最大,可是竟然因为马家的掣肘,杜家这么些年来就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未有尺寸进展。
  想到这里杜立就有些气闷,直觉告诉他,也许杜家最好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三郎,坐吧。”
  厅堂里人不少,杜立坐回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脸色平静。
  该说的都说了,张越这个家伙口才不错,但杜立敢肯定,这些话多半都是江烽授意的,张越虽然武技不俗,但是在这方面的头脑比江烽那家伙还差得远。
  “大家伙儿都议一议吧,没想到咱们这北边已经安宁了十多年,这一起波澜便是高潮迭起,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啊。”老者双手扶在胡椅的扶手上,有些疲倦的道:“照说这北边的事情,我们杜家不该去参与,可是三郎也说得对,我们不主动参与,日后恐怕就要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要比被动参与好,可我们得搞清楚,我们该怎么个参与法,该参与多深。”
  “三郎,不如你先说说你的看法,毕竟这固始军最早也是找上你来着,而且你不也是帮了他们一把么?”坐在上首仅次于老者的一名披甲老者抚摸着颌下长须,淡淡的道。
  “舅父,我想我已经向父亲和舅父禀报过了,当时事出突然,如果我们不及时介入的话,蔡州袁氏一旦控制了整个光州,那对我们的北面就真的威胁很大了。”杜立神色不变。
  他知道这位舅父大人还在对自己派兵增援固始耿耿于怀,如果是自己两位兄长,只怕他就要拍手叫好大赞特赞了吧。
  “三郎,就算是蔡州控制了整个光州又怎么样?我们控制住三关天险,他们能奈何?更何况,蔡州袁氏和大梁已经是死敌,他们能有多少精力来谋我们?你太危言耸听了,三郎。”坐在杜立旁边的青年男子连连摇头,“被人家随便一吓唬就昏了头,现在对方更是狮子大开口,简直是敲诈勒索了。”
  杜立脸色变得阴沉下来,批评自己的是大哥杜珅,也是家族里自己最大的对手,自己的每一举动都能引来对方的反对,但是也得承认,这家伙的确有些本事,每一次都能找出合理的理由来打压自己。
  “是啊,大哥说得对,三郎,这一次你太唐突了,黄州和蕲州的局面还不稳定,我们杜家现在还是更适合韬光养晦,积蓄实力,以待机会。”斜对面的青年男子摇着折扇也插上话来。
  对这一位杜立就没有像对刚才杜珅那么客气了,杜立轻轻地哼了一声,“韬光养晦?我们已经韬光养晦这么多年了,现在是世事如棋局局新,我们不及时改弦易辙,恐怕下一步光申二州的局面就会轮到我们杜家头上了。”
  “放肆!妄言!”披甲老者勃然大怒,一拍扶手,“三郎,你这是在诅咒我们自己么?”
  “舅父,何出此言?”杜立也知道如果自己在这么畏手畏脚,只怕这一次自己又要成为垫脚石了,语气也开始强硬起来。
  “我的话哪里有问题?蔡州袁氏的风格大家有目共睹,他们近十年来的表现历历在目,反水大梁,虎口拔牙吃掉南陈州,连大梁都在他们身上栽了筋斗,然后就是结盟背盟一口吞下光州,舅父你是觉得我们杜家比大梁更强?还是觉得三关就是天险无人能克呢?”
  “陈州一战,蔡州已经表现出了他们强大的术法攻击力,恐怕丝毫不比我们南边差了,而他们军队的战斗力与我们杜家军队相比,哼,不用我多说!这种情况下,谁敢说他们不想把手伸向黄州?更何况刚才二兄也在说黄州局面还不稳,什么原因导致黄州局面不稳?可看看人家袁氏的做法,南陈州才落入袁氏手中多久?现在光州一下,袁氏就给了南陈州士绅们足够的利益,那舅父觉得黄州的本土士绅会不会心动呢?”
  杜立的话直指问题核心,让披甲老者脸色骤变,牙齿也是咬得咯咯作响,但是他对对方的指责却又无法反驳。
  黄州入杜家之手,本来还算平稳,但是他纵容家奴抢占了黄陂熟地三千亩,又夺下湖沼十余处,立即引起了地方士绅的强烈反弹,甚至引发了叛乱。
  后来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自此黄州本土士绅便与杜家关系恶劣,一直未能修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