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518

  见刘玄脸色微变,江烽心中暗叹,虽然不知道南阳究竟要对安州还是光州用兵,但是南阳的确已经在改弦易辙了,不再围绕关中李氏指挥棒而转,开始寻求自己的利益。
  南阳大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弱,但江烽估计只怕这一次还是取安州的可能性较大,只是这一南下安州,只怕就要刺激到鄂黄对沔州用兵了,否则南阳兵即可直抵沔州,与鄂州隔江相望了,这是杜家绝对无法接受的。
  沔州也是无甚豪族,只是与鄂黄方面关系相当密切,所以鄂黄方面也就没有存太多心思,但如果安州被南阳所得,从维护鄂州战略安全出发,杜家都势必要取得沔州,并在沔州驻军,只是这样一来却要把杜氏在北面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这对固始很不利。
  刘玄和江烽都是心念急转,琢磨着对方的意图。
  刘玄很快就稳住了心神,既然对方来挑明这事,加之对方目前和大梁之间的结盟关系,刘玄倒也不惧对方有什么古怪,或者,可以直接解决二人灭口也是一个选项,只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只有他二人知晓,还是其他人也知道。
  现在南阳大军已经是箭在弦上,三日内便要大军入隋,十五日之内就要夺下安州,这个时候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了。
  “果然英雄出少年,二郎好眼力啊,居然能看出我们南阳的安排,不过你觉得我们南阳是先取光州呢还是先取安州呢?”几番念头在刘玄脑袋里盘旋,他原本有些紧绷的身体也重新放松下来,含笑问道。
第八十三章
卖好
  “玄公,从固始军这个角度来说,我当然是希望南阳军能去光州了,南阳军进军光州,那边大梁也在对蔡州用兵,袁氏纵有三头六臂之能,恐怕也应接不暇了,哪里还能有余力来过问固始?固始能不反咬蔡州一口,蔡州都要求神拜佛了。”江烽苦笑着道:“可从南阳来说,显然安州才是最合适的,不过我在想,我能看到的,安州恐怕也看得到吧?”
  刘玄一凛,纵然南阳军势大,取安州不在话下,但若是引来鄂州进军和安州有所准备,南阳军恐怕损失就不会小了,这当然是南阳不愿意看到的。
  “那二郎有无好主意以教我呢?”刘玄态度摆得很好,很有点而不耻下问的味道。
  “嗯,玄公,那我就冒昧了。”江烽很认真的道:“若然我是玄公,这个时候便可适当在申州造势,甚至有意在申光二州的边境制造一些事端,在这等情况下,想必蔡州方面会很紧张,以为大梁和南阳方面这是在有意配合要多蔡州动手,这样一来既取悦了大梁方面,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的迷惑安州方面,为南阳军南下做好掩护。”
  刘玄笑了起来,“二郎,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吧,可以吸引更多的蔡州军在光州,没有太多精力来对付固始吧?只是二郎,这又能管得了多久?一旦事情真相大白,蔡州军一样要兵进固始的。”
  “玄公,若是固始无力一战,那无论刷多少花招,那都无济于事,不是么?”江烽应道:“现在固始要求的不过是一点儿时间罢了,我固始军自信可以应对蔡州军的进攻,玄公你说呢?”
  刘玄深深的看了一眼江烽,最终点头:“既然二郎如此自信,那老夫便卖二郎一个好又如何?诚如二郎所说,这也算是南阳向大梁方面表现的一个诚意吧。”
  “另外玄公,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江烽见刘玄已经基本上接受了自己的意见,这才步入正题。
  “讲吧,我就知道二郎你来没这么简单,是要武器还是钱粮?”刘玄显得颇为大方。
  南阳富庶,而此次要拿下的安州也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和水产品,尤其是云梦、应城一线更是著名的古云梦泽所在,盛产各种水产和特殊术法资材,这也是南阳方面觊觎许久的主因。
  同时拿下安州可以使得南阳南北东西兼具水陆,使得南阳战略纵深更大,对襄阳的战略优势会更加明显,同时控制了安州,可以让南阳的势力更深入淮南道。
  尤其是更南面的沔州本身就和安州是连为一体的,如果可能的话,南阳方面更希望一并拿下沔州,只是这样可能会极大的刺激鄂州方面,所以南阳方面并未就这个方案作最后决定,只是确定了要拿下安州,而沔州要根据拿下安州之后的情况来定。
  “呵呵,玄公这般一说倒是让二郎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了,若是玄公能支援些许钱粮,嗯,另外要部分术法资材,固始军感激不尽。”江烽也没想到刘玄如此豪爽大方,这似乎和这个家伙平时本性有些不一样啊,连忙起身鞠躬拜谢。
  “唔,二郎也知道眼下南阳动兵,花费不小,这样,隋州与你钱五千贯,粮三千担,如何?”刘玄微微颔首,“至于术法资材,二郎是要来做什么?”
  “玄公也知道蔡州军进犯在即,固始城小墙矮,所以需要一些书法器械来强化防范,需要一些这方面的资材。”到这个地步,江烽也就不客气了。
  “嗯,这样吧,你尽快开一个清单过来,若是申州那边有的,便在申州那边取,申州那边没有的,隋州这边尽快给你送去。”
  刘玄也是送佛送到西,这点儿物资对于固始来说也许是一个大数目,但是对于南阳来说却不值一提。
  得了刘玄这个承诺,江烽这才不经意的提到了自己招募了数百大梁老军赴固始,要过境泌州和申州。
  刘玄也不在意,数百老军济得了什么事,也是固始这等小城方才这般看重,反倒是让刘玄觉得自己也许太高看了固始军的实力,倒是江烽此人的本事不俗,让刘玄很有些欣赏看重。
  约定了时间再来拜会刘玄,同时尽快安排人来和隋州刺史府这边的人接洽联系物资,江烽这才带着杨堪离开。
  如果说之前杨堪对江烽还只是心存尊敬,那么经此“一役”之后,杨堪就真有点儿对江烽敬服的五体投地了。
  在杨堪看来这一次拜会刘玄甚至比“一役”更为惊险艰辛,他自己感觉在刘玄面前自己就像什么都没穿一般,整个脑袋都被对方洞穿,有一种想要跪伏的冲动,而反观江烽似乎完全没有受刘玄全身上下洋溢出来的压力影响,依然有条不紊的和对方交涉,甚至在不经意间就拿到了意料之外的援助,而那千余老军过境南阳一事似乎无足挂齿,小得不值一提一般。
  或许这家伙就是天生的领袖,自己就欠缺这种与生俱来的风范,可这家伙还是庶族出身啊,要说比自己还有不如,这也让杨堪很是想不通。
  ……
  应该说南阳一行还真有点儿意外之喜的感觉。
  刘玄的这般大方当然也不是无因之果,自己点穿南阳欲取安州怕是也让刘玄心神不宁了好一阵,而后自己又为其提出了声东击西之策,既取悦了大梁,交好了固始,又能麻痹杜家和安州方面,可谓一箭三雕,这大概才是刘玄这么大方的主因。
  当然这点儿钱粮对富庶的南阳来说也的确不算什么,江烽甚至觉得也许刘玄就是在琢磨着既然固始能存活下来,现在先叙一番交情也不是坏事,没准儿日后南阳和杜氏交恶,固始能不能发挥作用也说不定呢。
  杨堪留下了两人与南阳方面接洽之后到方城去接丁满和郭泰一行人率老军入南阳,顺带也把沿线的补给办理了,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一行人的南下速度,走方城,过泌州,再到桐柏,进入申州,这一线获得了南阳的许可,那就可以不受约束的赶路,要到光州境内才需要隐藏行迹沿着大别山北麓潜行。
  不过到那一段路时,大别山三关上江烽也早就安排了人提前走了一天,要固始方面尽早联系杜家,以便于从白沙关、穆陵关和阴山关获得补给。
  从隋州离开到申州这一段路,江烽感觉杨堪情绪明显有些变化。
  他也大略知晓杨堪的感受,在面临一个天境中阶强者的威压下,无论是杨堪还是自己其实都毫无反抗之力,刘玄一人要格杀自己二人也不过就是二三十合之数,自己二人甚至根本就没有逃掉的可能。
  当然江烽身上也带有几枚邓龟年赠予自己的护身术法道具,但是江烽也不认为这几样玩意儿就能帮自己逃得生天,或许能帮助自己延缓一下被斩杀的进度罢了。
  从隋州州治隋县到申州的道路不好走,因为需要翻越桐柏山区,所以江烽一行选择了从隋县到应山,再从应山走礼山关入申州,或者就直接从礼山关北出,沿着桐柏山——大别山北麓这一线直抵殷城。
  从随州到安州的应山这一线走来,江烽也未曾感觉到局势的紧张,看样子南阳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安州方面还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大概这也和南阳刚取了申州,而安州也觉得可以有鄂州作为依靠有很大关系。
  想到这里江烽也有些为鄂州惋惜,安州和沔州原本是鄂州最好的战略屏障,只可惜这十多年来鄂州杜家竟然囿于形势,一直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大好局面失去,安州一旦落入南阳手中,江烽可以断言鄂州杜家便再无宁日,沔州乃至黄州、鄂州都将面临来自西面的极大压力,日后鄂黄的好日子恐怕就真的到头了。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当初光州许氏谋申州一样,江烽不认为这种想法就错了,只是许氏忽略了自身实力以及选择了不合适的结盟对象,最终才酿成祸端。
  四骑通过礼山关时,还是引起了守关兵士的注意力,不过鉴于四人是出关前往申州地界,所以守关士兵也只是关注了一下,并未留难四人。
  当然四人表现出来的剽悍气息也让守关士兵有点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感觉,这让江烽对安州军的观感更差。
  作为守关者,无论进还是出,只要觉得可疑,就要扣留下来盘查,至于说被盘查对象是否强大,能不能扣留下来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连扣留对方的勇气都没有,那你守关的意义何在?
  这样的军队要和南阳军对抗,江烽甚至已经预感到也许安州的沦陷要比想象的更快,甚至可能快到让鄂州方面无法做出反应。
第八十四章
趁他羽翼未丰
  从礼山关北出,一行四人几乎没作任何停留,沿着山地北麓疾行,直奔固始。
  随着袁氏对光州一打一拉手段奏效,袁氏对光州的掌控力度也在逐渐增强,好在光州主要人口和城镇都集中在北部,南部更多的还是山地丘陵,地广人稀,地势也比较复杂,所以一行人沿着山地北麓而行,纵然是被光州斥候发现,但一掠而过,他们也来不及作出反应。
  事实上作出反应也不惧,江烽和杨堪二人在,除非是袁氏三驹来上两位以上,否则这种地势复杂的地区,根本没用。
  过殷城时江烽一行远远就看见了杜氏大旗,这让江烽也颇为惊讶,从这副阵势来看,杜家不但真的在殷城驻军了,而且还是大规模的驻军,看旗帜多寡也能大概估算出一个地方的驻军,当然除非对方有意掩盖或者虚张声势,这阵仗起码是五千人以上的兵力驻扎,也不知道这小小的殷城怎么能驻扎下。
  江烽没指望杜家能在兵力上给固始多大支持,在他看来能够有一千人在殷城摇旗呐喊就算很不错了,他更在乎的是从杜家那边捞取到一笔钱粮。
  未来固始要顶住蔡州袁氏的持续进攻乃至后续的战争压力,就必须要有充裕的钱粮支撑。
  在人口上固始可以通过招募东面寿州因为蚁贼肆虐而外逃的流民,但是在经济上,光靠固始城里的大户和光州逃亡来的士绅不是长久之计,杀鸡取卵之事江烽不会做。
  现在他已经从大梁和南阳取得了援助,他心里已经颇为满足了,有这几万贯钱银,再加上南阳方面的粮食支持,他可以相当宽裕的从黄州购粮购物作为后盾,不虞被人卡住喉咙。
  现在看来张越的出访鄂州似乎给了他更多意外惊喜。
  原本江烽是打算过门而不入的,但是现在杜家表现出了如此诚意,江烽觉得自己不去拜访一下反而有些不合适了。
  这会儿张越肯定早已经回了固始去整军备战了,只是不知道这殷城里驻军会是谁执掌,是杜立这个老熟人,还是杜氏其他子弟?
  和杨堪三人打了招呼,一行四人就径直奔殷城而来。
  “什么?!”杜珅手中的茶盏都险些落地,站起身来,一脸不敢置信,“江烽就在门外?他们多少人?”
  许子清同样也是悚然一惊,下意识的想要去按腰间长铗,但随即又冷静下来,脑中急速思考起来。
  “一行四人,说是刚从汴梁返回,特来拜访,还问了三公子在不在。”亲卫回答道。
  “那你怎么回答的?”杜珅也有些紧张。
  “属下说三公子昨日在,今日不知道走没走。”
  亲卫的回答让杜珅心中稍定,这样模糊的回答很好,不给出明确答案,可以随意解释。
  挥手示意下属先行下去,杜珅来回急速踱步,“二弟,子清,现在怎么办?”
  许子清脸上闪过一抹杀气,“大郎,不如就趁着现在直接解决了他,他们不过四个人,正好!”
  “不,大兄,子清兄,这样太唐突了,计划不是这样的。”杜温摇头,“现在杀了他,固始那边怎么办?群龙无首之下,固始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蔡州军的进攻,如果你杀了他之后出面也会带来一阵混乱,短期内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张越、秦再道和谷明海这些人不会马上就范,更何况大梁这边计划怎样我们也不知道,那只能白白便宜了袁家。”
  对许子清的头脑杜温向来不太看好,这个时候杀了江烽就是纯粹把固始拱手让给袁家了,固始一落入蔡州军手中,殷城也势必不保,杜家好不容易踏入中原的这一步就白搭了,还白白给固始军如此多的援助,连带着也恶了袁家。
  杜珅也有些犹豫,要杀江烽这个时候无疑是最合适的,一入小院,就地掩杀,三个天境初阶养息期的高手,杀一个未入天境的角色,易如反掌,哪怕他身上随身带有术法道具,也不会给他任何机会。
  从杜立那里知道江烽虽然在武道造诣上差了一些,但是却随身携带有不少术法道具,而且这家伙极为警惕,反应敏捷,稍不留意就会开溜,袁无畏就是着了他的道,拂晓刺杀不但未能得手,还险些被江烽用术法强弩给伤了,不过估计也是袁无畏过于托大,否则也不可能如此。
  许子清也知道现在不是杀江烽的最佳时机,在固始那边的布置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秦再道虽然有些警觉,但是毕竟还是在许家麾下成长起来的,相信只要三叔和自己出面,秦再道恐怕很难拒绝。
  而张越和罗真也一样,尤其是张越本身就出身斥候队,三叔和其叔父关系也很好,有这层关系在,只要刻意拉拢,问题也不大。
  关键就是那谷明海和黄安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