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18

  谷明海是固始老兵头出身,虽然武技一般,但是执掌的中营却是眼下固始军最强的,而且固始军素来对许氏没有太多好感,但如果要解决他势必对中营战斗力造成很大影响。
  而黄安锦虽然在牙军的时候许子清也认识此人,但是此人当时因为受贬到了殷城,自己后来又离开牙军到书院闭关,所以没有交道,而且此人受了江烽的恩惠甚大,所以恐怕只能一杀了事,只是正在组建的前营战斗力估计也会受到很大削弱。
  兼之还有大梁这边的援助尚未到手,所以当初设定的计划就是要在固始军在击退了蔡州军之后再来择机实施这个计划,毕竟江烽的武道实力摆在那里,要寻找一个合适机会斩杀他不是什么难题。
  无论是许子清还是杜氏兄弟都明白,即便是江烽获得了大梁的援助和杜家的策应,就凭固始军现有这点儿实力要想顶住蔡州军的进犯难度都相当大,如果在此之前要去动江烽,那固始失陷的几率就更大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杀江烽是绝不合适的。
  而且他们也刚得到了江烽从汴梁传递过来的消息,申州残军有一千余人将会从申州南部山区来固始投奔固始军,要求杜家在白沙关到殷城这一线给予补给,以许氏和申州的恩怨,只怕许望亭和许子清一露面,申州军就要铁定要反水走人,所以许子清和杜氏兄弟也是商定了要用申州残军在蔡州军来攻时充当主力消耗品,这种情况下就更不能动江烽了。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许子清也只是一时兴起,在杜温的反对下,杜珅和许子清也马上就意识到了,杜珅沉吟了一下,“二郎,那不如我和你就一道先去见见江烽,子清你就在这后院先歇着……”
  “大兄,不行!”从后堂猛然钻出一人来,正是满脸纠结的杜立。
  “三郎,怎么鬼鬼祟祟的?成何体统?”杜珅脸一热,许子清的存在他一直瞒着杜立,而因为许子清和自己多年密友,杜立也认识,这个时候自然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杜立却没有太多心思来考虑杜珅的尴尬,“没想到子清兄也在这里,我在县城城门处看到了江烽一行人,所以绕道从后墙翻进来的,刚好听到了子清兄和我二兄的对话,现在是解决江烽的最佳时机,不能再拖了,再拖可能就会让其羽翼丰满,日后再要解决他就难了。”
  杜温一脸愠色,看了一眼杜立,“三郎,何出此言?那江烽的实力怎么样你不是很清楚么?”
  “二兄,方才我一直尾随他们四人,发现江烽实力已入天境,而跟随在他身后的那人至少已经是天境初阶养息期的层面了,另外两人也都是通脉期的高手,看来大梁这一次对固始军是下了重注的。”杜立也以为是杨堪是大梁为了帮助固始军专门给江烽提供的高手支持。
  “啊?!”杜珅三人同时吃了一惊,“三郎,怎么可能?你没看错?”
  “绝对不会错!气机感应不会欺骗我,江烽在汴梁绝对是有什么奇遇,所以才会有大的跨越突破,我在固始见他时他就是洗髓期,后来何乾章回来时说江烽叠遭磨难,估计有所突破,但也最多不过结体期,没想到这汴梁一行竟然让其大成飞跃了!”
  杜立也是唏嘘感慨,但是现在却不是唏嘘感慨的时候。
  一种执念在杜立脑海中盘旋,从固始回来之后就一直纠结着他,而今日看见江烽的进境就更增添了杜立内心的惶恐和担心。
  这个家伙武道进境若斯,而且心思深沉诡谲,待到羽翼丰满,如何能制?
  必须要尽早解决江烽这个家伙,否则此人必定会成为杜家的大患!
  虽然不知道许子清这个家伙和两位兄长是什么时候搅在一起的,但是多半也是想要对江烽不利,现在这边就有四个天境初阶养息期的高手,只要集中力量,要斩杀江烽四人还是有把握的,至于固始那边战事,那就顾不得许多了。
第八十五章
纵虎归山
  对于杜立言辞铿锵的决绝态度,杜珅也有些迟疑了,他从来也不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人,“三郎,就算是他在武道上进境快一点也没啥吧?不过是静息期罢了,日后要找机会解决他也很简单啊。”
  “大兄,此子绝对不像现在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若是让他在固始成了气候,日后我们恐怕就再无机会了,他会给我们杜家带来大患!”情急之下,杜立也有些口不择言了。
  “大患?三郎,怎么个大患法?是他的静息期武道实力,还是固始那两三千阿猫阿狗?”
  杜温有些怒了,他就不明白这个老三是怎么一回事了,平时虽然关系不睦,但是觉得老三做事还是很靠谱的,怎么今天却成了这样,简直失了分寸。
  “这还不说他们能不能在蔡州军的进攻下存活下来呢!你把我们杜家就看得这么不堪?是你自己心虚气短,还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相比于杜氏兄弟的态度,许子清要冷静得多,杜立没有在意自己的存在,这让许子清有些失落,而杜立对江烽的看重也让他有些嫉妒。
  但许子清却知道杜立应该是杜家对江烽知之最多的,现在不该是有这些不良情绪的时候,从三叔那边传来的消息,许宁似乎也对江烽很忌惮,认为江烽野心勃勃且手腕老辣,很难驾驭,宜尽早解决。
  单单是一个杜立或者许宁这么判断,许子清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两人皆有此看法,那就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对杜立,许子清是了解的,虽然杜珅和杜温与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系不好,但是还是能客观评价此人,认为家族中能称得上人杰的也就是此人和另外一个少有露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杜翎,杜松十余个子女,光是成年男性子嗣就有八九个,杜门四骏,却只有四个,杜立名列其中绝非浪得虚名。
  许宁虽然是女子,但是许子清却知道自己这个堂妹的心思精细,颇有算计,从她自己选择婚姻对象就能看得出一斑,只是许氏命运多舛,才让许宁落得这个境地。
  “大兄二兄稍安勿躁,三郎,为何你这般忌惮江烽?”许子清觉得还是需要慎重一点,他想听听杜立的解释。
  杜立一窒,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解释,狠狠的以拳击掌,“具体你要我说理由,我也不太好解释,但是你多接触他几回,就能感受到此子的手腕厉害,单枪匹马从大梁邀约到援手,就这一点还不够么?”
  许子清微微摇头,这显然难以说服人,果然杜珅和杜温都大摇其头,不以为然。
  “三郎,若真是如你所说,有那个大梁高手护驾,若是我等出手让其脱身,日后怕是不好交代,可要杀了这几人,日后大梁追究其责任来,恐怕我们也一样会给杜家带来麻烦,不如这样我和二郎先去会一会江烽,先听听情况再做道理。”杜珅略作犹豫就做了决定,“纵然江烽已入天境,也还有那大梁高手护驾,但日后若是有变,想必要寻他二人不在一起的时候也有机会,届时你我出手解决江烽也不是难事。”
  杜立叹息不已,他也知道看今日情形,要说服两位兄长对江烽下手不太可能,事实上连他自己内心也觉得自己这种没来由的忌惮畏惧有些好笑,但他就有这种直觉,觉得错过了这个机会,也许就真的后患无穷了。
  一直到两位兄长离开前往前院,杜立仍然在扼腕叹息,许子清也有些无语,实在忍不住问道:“三郎,你就觉得这江烽真的这么可怖?难道还能对你们杜家造成多大的威胁不成?要说也应该是我们许家最担心才对吧?”
  这个时候杜立才收拾起满腹心思,看了一眼许子清,淡淡的道:“子清兄,我不知道你和我那两位兄长打的什么想法,不过看你们的意思,再怎么也要等到固始熬过了蔡州军的进犯才会动手吧?只是你觉得江烽他们再熬过了蔡州军的进犯之后,你们还有机会?”
  许子清沉默不语,杜氏兄弟和这个三郎不是一路人,自己自然也不可能就这些事情和对方多说,但此子也不会去破坏这事儿,而且看对方的态度,甚至比自己更急迫。
  “算了,子清兄,你们好自为之吧,我只提醒你们一句,如果要动江烽,务必要做到万全,一击必杀,若是失手,恐怕你们就麻烦了。”杜立有些意兴阑珊的摇摇头,抱抱拳,转身离去。
  ……
  江烽一行人等了好一阵才等到杜氏兄弟出来,这让杨堪等人颇为不满。
  哪怕是见刘玄也没见对方有如此托大傲慢,倒是杜家这两个小辈如此嚣张狂傲。
  江烽倒是没有太在意,这些藩阀子弟本身就觉得高人一等,加之现在固始又有求于对方,所以矜持一些也很正常。
  一番寒暄之后,江烽也介绍了杨堪等人身份,杜氏兄弟倒是对杨堪很是另眼相看。
  毕竟杨师厚的大名在几十年前也是大名鼎鼎的,大梁三雄的名头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从黄巢乱军和诸阀争霸中打出来的。
  杜氏兄弟也介绍了杜家的决定,除了驻军五千在殷城作为策应外,另外杜家也向固始提供了一批武器、甲胄和钱粮,数量大致和南阳提供的相仿,只是多了一批武器、甲胄。
  江烽也向杜氏兄弟表示了感谢,并且探讨了如果蔡州军进攻固始情况下,鄂州军该怎么来策应配合固始防御。
  在这个问题上杜氏兄弟就开始含糊其辞,只说一切要根据情况而定,江烽心中也是暗自冷笑。
  这是典型的墙头草,既想捞名声得实利,却又怕把自己陷得太深,损失过大。
  这等首鼠两端的心态大概也就是像杜氏这种中不溜的藩阀最典型的表现,既没有那种大藩阀的开阔大气,也没有小藩阀那种舍得果决,反而成了一种鸡肋的存在,看看杜氏在大梁和南阳这种藩阀心目中的地位就能知晓一二,南阳入侵安州就根本没把和安州关系极其密切的鄂州杜氏放在心上,也就是料定杜氏难以有所作为。
  在获知了杜家已经把第一批甲胄和武器以及银钱运往了固始之后,江烽也敦请杜氏兄弟尽早把已经从黄州起运过来的粮食从阴山关转运到殷城,固始这边也要安排运力过来转运,杜氏兄弟虽然不知道江烽为什么这么着急,但也觉得恐怕是这家伙太过贪心,深怕杜家反悔,内心对江烽又低看了几分。
  江烽当然对杜家兄弟的轻蔑了然于胸,他自然不会在意。
  顶多十来天时间南阳兵发安州的消息就要传来,届时杜家作何反应还不好说,敢不敢和南阳撕破脸,安州一丢,那沔州怎么办?这些都会考验杜氏一族的魄力和决心。
  那时候江烽估计杜家就对这殷城毫无兴趣了,甚至可能不再兑现这笔援助。
  想想也是,若是连沔州都丢失了,这南阳大军就可以隔江而望鄂州城,杜氏也不太可能再有精力来过问北边了,想要再从杜家捞一笔就难比登天了,现在他自然要抓紧时间把这笔援助捞到手。
  江烽婉言谢绝了杜氏兄弟的挽留晚饭,而是直接就离开殷城往固始去了。
  离开固始这二十多天里,让江烽竟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固始城的点点滴滴有一种莫名的魔力吸引着自己,而这种吸引力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烈。
  连杨堪等人都感觉到了江烽的这种心态变化,开着玩笑打趣着江烽。
  从固始出来是三人,而现在回去却是四人,而且还会陆续有一两千人到来。
  陈实和楚齐都留在了汴梁,楚齐好一些,而陈实都是在江烽临行前一天才苏醒过来,这还是在常昆助了一臂之力帮其疏通经脉的情况下,估计起码要一两个月才能恢复过来。
  江烽只能把二人托付给了常昆,这也算是一个机缘,跟着常昆这段时间可以让二人尽快熟悉汴梁的情形,尤其是陈实,江烽本来也有意要让他在汴梁作为自己在汴梁的一个代言人和眼线,把汴梁各方面的局势变化和情报汇总起来,传递回固始。
  从殷城出来沿着浍水北上,江烽一行人选择了一处水浅处渡河。
  这里已经是袁军和固始军势力的交汇处了,袁军和固始军都有斥候在这一带活动,但大家都还保持着克制,不过随着局势逐渐紧张起来,这种相对的平静很快就要打破。
  一直到夜色已深,江烽一行人才隐约看见前方远处隐隐约约的城郭,城楼上的灯火明灭可见,甚至远远也能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似乎是听到了这边的马蹄声,很快几骑从城郭方向奔行过来,“是虞侯大人么?”
  “开城门,迎接虞侯大人归来!”兴奋的声音响了起来。
第八十六章
回归
  江烽心中也是一阵热流涌动,下意识的提高声音:“是再道和老谷么?”
  “果然是虞侯大人!赶紧开门!”
  “虞侯大人回来了!开城门!”
  “太好了,虞侯大人真的回来了!”
  一连串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迎面而来的几骑也迅速放慢了迅速,其中一人当先下马,紧接着几个人也都下马跟随,急促的脚步声也显示出来人的心情激动。
  “虞侯大人!”
  火把举了起来,也有几具灯笼挑了起来,四周顿时明亮起来,这里距离固始城门也只有两三里地远了,显然是得到信息的探马先行向固始城那边禀报,秦再道他们才迎了出来。
  杨堪也随着江烽下马骗腿下马,不过目光已经落在了迎上来的几个人。
  这大概就是江烽在固始的班底了,从这一行人的前后顺序就能大概看出一二来。
  当先一人是个三十来岁的刀条男子,目光炯炯,身材高大,走起来极有气势,犹如一柄藏锋于鞘的长刀。
  这大概就是被唤作昔日光州第一都头的秦再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