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510

  “咦?真要打仗?在北吕宋?”赫连勃顿时来了兴趣,神光焕发,脸色也亮了起来,“打哪边?吕宋人?还是西域人?不对啊,现在这情况条件都还不成熟啊!难道是印德安人?”
  与令狐翼交换了一下眼色,赫连勃狐疑的眼光在梁崇信脸上扫来扫去,令狐翼也陷入了思索当中。
  暗赞二人思路敏捷,梁崇信点了点头,“赫连说得不错,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咱们西边的印德安人,看来李大人有意要对西边用兵。”梁崇信并不知道无锋在帝都与印德安人中的海得拉巴部落所做的交易,甚至连凌天放也不完全清楚,但作为一名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何况大家都知道以李大人的谋略,要对某地用兵,那必然是有着相当必要性。
第四十九节
矛头
  “凌大人有何安排呢?”令狐翼立即问道,当他听到梁崇信说道自己师团有可能不能参加战斗时边估计战事可能会比较紧迫,但他不甘心自己的部队又当一回旁观者,所以不舍的作问。
  “嗬,还有些不甘心啊。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凌大人在信中并没有提及战役的具体时间,但我分析不会超过半年,这就要看你们师团的训练状况了,不过根据现在情况来看要想参加这一仗恐怕有点勉强。”请将不如激将,梁崇信有意贬低双堆警备师团的战斗力。
  “哟,梁老大,话可不能这么说,怎么说我们师团的中坚骨干也来自于第一师团,我看咱们师团现在的状态很好,虽然不能跟第一师团比,但我看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争,光是靠这样演习训练是锻炼不出一支过硬的部队的。”赫连勃一听有些着急,但他也听出梁崇信的语气中激将的味道,但他还是不服气。
  “是啊,师团长说得不错,现在我们师团战斗力提高得很快,尤其是第一、第三联队,状态很好,战士们劲儿鼓得很足,我估计再有两个月,基本训练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再有三个月时间的基本战术训练,是可以上阵一搏的。不经过风雨洗礼,哪能锻炼成材?这是一天亘古不变的真理,希望梁老大能给我们师团一个锻炼的机会,促使它更快的成长起来。”令狐翼也连忙接上话茬。
  “嗯,说得有点道理,但真的能不能上阵,并不是口头说一阵就行,到时候那是要看部队的训练状况,若是不行,我是决不同意那士兵们的生命去开玩笑的。说实话,双堆警备师团进步很快,我看这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有些气势了,不过你们千万不要放松,第一师团也会尽一切可能帮一把,但主要还是要靠你们。”梁崇信点点头道。
  想了一下,梁崇信又接着说:“我看山柱这家伙也要通知回来一趟,他的独立第一步兵师团也需要进行好好整休一下,准备进行后期的合成训练。唉,说心里话,我也真想好好打一仗了,自从与西北叛军还算结结实实的打过两仗外,这两年简直就没痛痛快快的打过一仗。现在还不知道李大人的想法,究竟是只在边境上打一场简单的反击战呢,还是要来一场一劳永逸的大仗?所以我看整个北吕宋的部队都应该以这场战役为目标,尽早做好准备,包括桑生的维托警备师团。”
  “我到是希望能来场大仗,最好能一直向西打过去,到那边去看一看那西边世界究竟与咱们这边究竟有什么不同。”赫连勃咂咂嘴,露出向往的神色。
  “不要太小看印德安人,虽说印德安人内部矛盾重重,但我们的邻居——旁遮普部落却并非弱者,光凭他们能屡次骚扰我们西边边疆的五族迫使他们忍辱负重交纳贡金,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军事实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梁崇信沉稳的说道。
  “梁老大,你也太高估那帮家伙了吧。在罗卑人面前俯首贴耳的家伙能有多大能耐?若真有本事恐怕也不会每年都象罗卑人缴纳如此多的贡物了吧。”赫连连勃一脸不屑。
  “赫连,我告诉你,这个印德安王国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庞大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大概并不比我们唐河帝国少多少,可以分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部族,其中大的也有十来个,其中这旁遮部落也算得上一个,当然它还算不上最大的几个之一,但也有超过三百万的人口,其实力绝不容小视。”梁崇信缓缓的解释道。
  “更值得重视的它背后的提克部落。提克部落现在是印德安王国中三大部落之一,实力事实上已经超过了现在仍然担任名义上印德安王国的莫沃尔三世所属的海德拉巴部落,与地处印德安王国西部的雅库安部落不相上下,他们早就对实力下降却又掌握着中央权力的海德拉巴部落心怀不满,所以才会有旁遮部落对海德拉巴部落挑衅事件的屡屡发生,至于针对我们西部边疆的五个少数民族饿侵略压榨不过是他们天生的心性使然,当然这也是我们介入战争的最重要依据。”
  “一旦我们与旁遮部落发生正面冲突,也许起初提克部落还要顾忌,但如果冲突扩大,现在还不能确定提克部落会不会卷入进来。提克人可是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的特大部落,真要发生对峙,我担心我们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梁崇信不无担心的总结道。
  “这个问题李大人应该会考虑到,师团长您是不是有些多虑了?”副师团长曲波一直没有发言,这时插言进来。
  “这个问题李大人肯定会考虑到,我担心的是以我们目前北吕宋的实力要想对付旁遮部落固然绰绰有余,但如果要和他们背后的提克部落直接对抗的话,恐怕力有不及。如果从西北郡再抽军队过来,我担心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在西北的基础,毕竟西北四府经济现在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周边态势却并不乐观,一旦有个闪失按可就得不偿失了。”
  梁崇信字斟句酌的说出这番话,这其实是有些变相的怀疑出兵印德安的利害得失,按理说作为下级说出这番话是要担上藐视上级的罪名的,不过好在无锋虽然强调在战斗中要绝对服从命令,但也极为鼓励下级不要盲从上级,应该多发表不同看法,避免造成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作风,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灵活变通。在这一点上无锋也反复强调必须严格控制,否则真要都如此,那军队也就不成其为军队了。
  一时间私人都沉默下来,在这个问题上谨慎一些没有坏事,毕竟这涉及到整个战略部署的调整,任谁也不敢肆意妄言。
  “师团长如果有不同看法其实可以上书给凌大人,看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另外也把我们的顾虑转达给上面。”曲波打破了僵局。
  “嗯,我也正有此意。不过我也在考虑要解开这个结其实也并非没有办法,”梁崇信微微点点头笑道,“只需要在西北或北吕宋再适当增加两个到三个师团的兵力设置,就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另外三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不约而同的摇摇头,他们对李大人麾下代表政府和军方的两方面头面人物为军队扩编一事屡屡爆发激烈争论一事早有所耳闻,连现在山柱率领的独立第一步兵师团当初因为没有通报给政府方面就先行收编一事就闹得满城风雨,至于前期双方在西北的时候因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吵更是家常便饭。现在梁崇信提出的再组建两到三个师团一事说起来容易,可眼下李大人远在帝都,要想让坐镇西北的政府大员们的讨论通过,简直是难于登天。
  “那凌大人在信中还说其他什么没有呢?”赫连勃岔开话题,显然不看好梁崇信的建议。
  “还提到了在双堆城西北两百里的紫荆关口修建一座中型要塞的事情,可能已经送达给了卢曼,让卢曼抓紧时间进行,估计那就是进攻旁遮人的桥头堡。”梁崇信简单介绍了一下信件的其余内容,顺手将信递给赫连勃。
  “这是个好主意,要塞建成后,军队进驻,进可攻,退可守,周围五族就不用担心旁遮人的骚扰了,而且还可以加强对来往客商的管理,增加税收收入,怪说不得一下子这么爽快的就同意了。”令狐翼接上话分析道。
  “这恐怕是李大人提出来的,早在绿海沼泽之行回来我就曾李大人提起过,只不过现在落实得更快罢了。”梁崇信摇摇头道,“如果能增加两个师团,我们完全能够往西打开一道大门,要塞的作用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到时候,嘿嘿,印德安人的东翼就会完全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师团长还是不死心啊?那我们可以以集体反映的形式将这个建议反馈给凌大人和李大人,请他们商榷,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机会。”曲波支持自己师团长的意见。
  “不用了,眼下还是抓紧时间完成当前的训练任务,我回去还得督促卢曼这小子赶紧开始筹建紫荆要塞,那可是北吕宋的西北大门,早一天建成,可以早一天威慑旁遮人,同时也可以早一天熟悉当地情况,我看我们这个西北军团第一师团要有些名不符实了,没有一年半载恐怕是难得回到西北了。”
  顿了一下,又道:“另外我们恐怕也得派出侦察人员尽快侦察旁遮人和他们的后台提克人的情况尤其是军队所有的情报,不能完全依靠地方上的情报机构,他们的侧重点不完全与我们的目标一致,我已经向李大人建过议,希望能专门建立一支隶属于我们军方的情报机构,专门从事军事方面情报信息的侦察和获取,可李大人随即就上了帝都,这件事也没有了下文。”梁崇信轻叹一口气缓缓说完。
  赫连勃半开玩笑的安慰梁崇信道:“梁老大,咱们北吕宋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丝毫不亚于西北郡,我看你干脆更名为北吕宋军团第一师团算了。”
  “放屁!你这小子,我看你是看上绿海沼泽里的卼龙鞭了吧,怪说不得大说好话,我看你是有点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了吧。”梁崇信怪笑了起来说道。
  “哪有此事?都是令狐翼这小子张着一张臭嘴到处造谣中伤,回到双堆城,令狐翼,你必须请咱们到迎客居好好来一顿以弥补我受伤的名誉,否则绝不能就此罢休。”赫连勃恶狠狠的怪叫道,引得在座众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五十节
阴谋之起
  梁崇信不知道其实他向无锋的那番建议早已在无锋心里生了根,并且已经在他心目中开始构思规划,只是返京时间太紧,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商量讨论,所以被延迟了下来。就因为他的建议,他也有幸成为后来辉煌帝国两大著名情报机构之一——帝国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的始作俑者。
  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我的建议会催生如此庞大一个机构,也许这并不是我的初衷,也许不过是皇帝陛下借用我的建议为名,总之当初我只是为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搜集北吕宋周边不友好势力的情报,其余的什么都没有想过。”
  得到消息的卢曼又喜又恨,喜的是帝国资金将会很快到位,那么筹划中的城市市政建设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建设终于可以动工了,恨的是可恶的萧唐仅仅拨了四百五十万金币作为双堆府的建设,其中还要求在紫荆关建设一座高标准的中型要塞,这怎么不让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仔细盘算着该怎么使用这笔资金,嗯,城市市政规划已经出来了,那么几条主要街道工程建设必须马上全面推开,这可是首要任务,就冲着那街道一旦建好就会疯狂飙升的地价也得把这一工程列为首位;城市防御系统的建设可以缓一步,暂时没有城墙就没有吧,反正现在这边治安状况还不错,最多辛苦一下赫连勃他们了,只是又要面对赫连勃这个山大王的怒吼和令狐翼这小子的软磨硬缠,实在是令人头疼。
  通往维托城的道路必须得尽快开工了,否则商人们又会天天来唠叨,这既是一条黄金路,也是一条生命线,商业需要固然重要,但缺乏良好的道路交通,如果真有什么万一,那增援的部队有了良好的道路体系,那速度就是救命的保障,当过战备署长的卢曼深知这一点。
  对了,那探矿一事也不能耽搁了。在获知双堆北部离乌孙国不远的丘陵地区可能有铁矿石带的消息后,卢曼曾兴奋得整整一夜差点没睡着觉,要知道,现在大人控制的地区里还没有一处出产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铁,庆阳虽然有几家大型的冶铁作坊,但它们需要的铁矿石都不得不从北面的银川府输入,而银川府的当权者孙元亮与大人的关系有些扑朔迷离,总之绝不是盟友,那么这矿石来源就始终无法保证,更何况仅仅庆阳出产的铁和铁器远远不能满足这一地区的需要,即使是政府和军队也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从中原地区输入。
  如果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那么这一形势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大大改观,而双堆府的经济说不定也会因此获得腾飞。但是探矿不但需要时间,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资金,尤其是大量专业人员的聘请所需经费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后期一旦情况落实,那开采矿山的资金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一切都让卢曼急得心急火燎,现在总算资金到位了,必须马上落实实施。
  唉,还有那要塞,能不能缓一缓呢?转念一想,已经放弃了马上修筑城市防御设施的打算,如果再也把这个计划暂时搁置,恐怕赫连勃和令狐翼真要与自己拼命了,何况凌大人的来信也着重提到了这个要塞的重要性也罢,只好把这个列入第一批动工的方案中去了,好在要塞建成也有利于商队往来,也能增加不少关税,也算聊胜于无吧。
  就在卢曼为双堆府资金的使用绞尽脑汁时,几百里之外维托城里,穆浩然已经雄心勃勃的向下属们宣布了即将动工的开发建设方案。通往庆阳的道路建设工程被列为一号工程,穆浩然更是让建设署的人立下军令状,要求他们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这个任务,好在庆阳段的道路早已竣工,所以只剩下维托路段,工作量虽大,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穆浩然甚至指定了建设署的一名副署长专门负责这项工程。
  城市规划增扩工程也被列为重点工程,按照规划,维托城的东边和南边城墙将被拆掉,将整个城市大大的向东向南扩展,使得维托城内的幅员面积将会扩大两倍有多,以适应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已经陆续有不少高岳族商人开始申请在新规划的区域买地建房,很快不少安第斯族和唐族人也开始行动起来,加入申请买地的行列,行政署的官署里整天门庭若市,前来询问的、交付定金的、办理手续的络绎不绝,这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风潮,极大的缓解了维托府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几处地处横断山区尾部的高岳人聚居点也被根据实际情况被规划为了集镇所在地,对这几处的集镇建设被列为了优先考虑的项目,对这一点早在无锋返回西北时在维托作短暂逗留时就专门交代过穆浩然不得有半点拖延,这事关到自己以后的大计,绝不能失言。
  穆浩然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当然也不敢有所克扣延误,几处集镇都已经进入了最后规划阶段,建设也很快展开,让当地的高岳族人欢喜得就象天天过年。不少高岳族中的有影响的人士甚至还主动承担起宣传工作,号召广大高岳族人自动投入到建设中来,力争早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
  就在帝国版图的最西边马上就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运动的时候,而位于帝国腹地,在人们都还没察觉到的情况下一个巨大的阴谋也逐渐成形。冥冥中上苍似早已注定,享受了几百年的安定和平的帝国百姓终于将要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弥天浩劫。
  “大少师,宗师来信了。还有,那个卡曼人的特使又来了,他要求再次见您。”黑衣男子恭敬的呈上一封火漆书信。
  “唔,让他先到会客室等一会儿,我跟着就过来。”低声吩咐黑衣男子如此这般,被尊称为大少师的男子接过信,挑开信封,细细的读了起来。
  时而皱额,时而展眉,看得出这个被称之为大少师的壮年男子读得十分投入,象是在边看边思索考虑。良久,壮年男子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诚挚的仰慕神色,自言自语的低声道:“师傅,您这封信可真是太及时了,要不徒儿真的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接下来的谈判中,壮年男子智珠在握,显得胸有成竹,与卡曼的来使更是谈笑风生,显示出良好的心态,而卡曼特使也不再斤斤计较,双方很快就某些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如卡曼一方提供各种武器装备的数量、交货方式,卡曼提供一批专业军事教官帮助太平圣教的武装人员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战斗力,卡曼额外提供一笔资金供太平圣教一方加强对唐河帝国朝廷官员的渗透,卡曼帝国情报组织与太平圣教所属情报组织相互交流关于唐河帝国各方面的情报信息,作为回报,太平圣教同意在唐河帝国境内发动军事行动之前至少提前一个星期通报给卡曼帝国主义一方,并承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策应卡曼帝国对捷洛克公国的军事行动,尽量拖延唐河帝国军方对捷洛克公国的军事支援。
  此次到来的卡曼特使依然是上次同一人,很明显他是得到了来自卡曼国内的紧急授权,条件比上一次优厚了许多,而壮年男子态度也比上一次灵活了许多,双方都抱着一定要达成协议的态度,于是谈判比起上一次顺利了许多,太平圣教一方也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让步,比如在发动军事行动之前预先通知卡曼一方这条便是上次双方争论的焦点,这次太平圣教一方作了让步,同意提前一星期通知对方。而卡曼一方也在支持太平圣教的军事物资和资金的数量上有了相当增长,双方应该说是满意而归。
  送走了卡曼特使,整个宅邸的人立即全部作了转移,倒不是信不过卡曼人,眼下卡曼人急需圣教在帝国境内掀起一场狂风暴雨,拖住帝国北部和西部两大军区的主力军队,以方便卡曼帝国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在捷洛克公国的战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而帝国在近两年里虽然南部军区的实力由于与马其汗人的战事失利而遭到削弱,但象在北部军区实力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三年前与帝国发生冲突之前的状态,尤其是帝国驻扎京师地区的城卫军团在遭受了三年多前的西征惨败后,师团级甚至联队级军官都作了大量调整,充实提拔了不少来自基层的优秀军官,所有人员缺编的单位全部补足,甚至还在有些师团中增加了不少加强联队(指根据各联队实际情况多配置一个直属中队的精锐部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可以与帝都的第一军——禁卫军团不相上下了。
  其中城卫军团的第三师团也就是原来无锋所在的师团在更换了新的师团班子后,实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连续三年的军事训练中都排名第一,甚至在每年例行的卫军系统军事对抗演练中与原来号称“帝都之虎”禁卫军团第一师团也打了个不分胜负,这可是在数十年来军事演练中从来没有过的,风头直盖卫军中的其他部队,多次得到军务总署的通令嘉奖,甚至连皇帝陛下观看了他们的训练后也称赞不已,亲自赐名为“锋刃师团”,寓意是一把钢刀中最锋利的锋刃部分。自此,城卫军团第三师团也一跃成为帝国庞大的军队中五大王牌主力师团之一,改写了城卫军中从未产生过王牌师团的历史。
第五十一节
年关
  由于帝国在北部和西部的军事力量的恢复,再加之捷洛克公国自大公到军务部门的官员们多次前往帝都要求帝国予以军事援助,以对抗来自卡曼帝国的威胁,并要求帝国军队在合适的时候协助捷洛克公国军队收复被卡曼人占领的甲马地区,帝国军务大臣何知秋也多次上书呼吁给予这个帝国北部的最重要的友好邻邦以大力支援。
  自大陆历694年初起,帝国在西部和北部的军事部署都有所调整,西部军区第三军团两个主力师团均已北移驻扎在距离捷洛克公国边境不远的地带,而北部军区第二军团也有一个主力师团和另外一个独立师团干脆就直接驻扎在北原郡与捷洛克公国接壤的边境上,从那里快速突进,只需一天就可进入捷洛克公国的腹地。
  卡曼人对此深感忧虑,因为帝国这一部署调整,不但使得捷洛克公国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背靠强有力的靠山,他们毫无顾忌,部队也不断进行调整,逐步开始对深入捷洛克公国甲马城的卡曼占领军形成包围态势,而在西边的西北太玄府的菲尔丁始终态度暧昧,使得他手中掌握的三个精锐师团成为这个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让卡曼人如芒刺在背,坐卧不安。
  这也才有了卡曼特使的圣教之行,意识到了圣教的力量,嗅觉灵敏的卡曼人果然舍得投入,一次性投入如此巨大,连身为大少师的自己也觉得有点惊讶,更何况这些都是在圣教尚未向对方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前,这只能说明卡曼人有一个极为老练深沉的主事者,大概就是那个有“铁血政策的缔造者”之称的宰相戈麦斯吧。
  壮年男子静静的坐在马车上闭目沉思,师傅的信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卡曼人不是个好盟友,虽然他们眼下的目标是放在了捷洛克公国身上,但一旦吞掉了捷洛克公国,他们对帝国北方领土的野心马上就会暴露出来,这也是圣教最感头疼的问题。
  结盟,眼下固然能获得巨大的臂助,可以使得圣教的势力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但也会带来巨大的负效应,一旦起事,圣教能在短时期内控制住帝国北方的大片领土吗?卡曼人会不会趁圣教立足未稳,趁火打劫呢?以卡曼人的心性,这种可能性太大了,他们绝不会为那些所谓的条约协议所约束,这一点不容置疑。还有实力不俗的普尔人态度又会是怎么样呢?他们会步会与卡曼人抱着同样的心思呢?
  想到这儿,壮年男子更是觉得压力巨大,师傅已经北上快两个月了,虽说有联系,但即使是自己也不知道他北上的具体目的,只隐隐约约感觉肯定与北边的这两个大国——卡曼和普尔有关系,难道师傅还要与这两个国家的当权者作面对面的谈判吗?
  壮年男子摇了摇头,若是那样,就用不着自己在这里与卡曼人的特使磨嘴皮了,那师傅这一去两个月究竟有什么重要事情呢?还有师傅在信中好象对与卡曼人和普尔人谈判很有信心,但在一年前好象师傅还对卡曼人和普尔人实力相对圣教来说过于强大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在圣教取得初步胜利后食言,可在这封信中却没有了这中顾虑似的,这里边肯定也有什么原因,看来只有等师傅回来才清楚了。
  为保险起见,壮年男子在送走了卡曼特使后立即更换了居所,在他看来虽然卡曼人现在出卖自己的可能性近乎于没有,但让心怀叵测的对手掌握自己的行踪不符合他的心性,他宁可多花些功夫。
  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夜色,壮年男子的心思又落到了南边。看来南边的那帮人近期也活动得相当厉害,否则师弟不会这么久都没有音讯,不过他对自己师弟也是充满了信心,凭着多年来的经验和他过人的能力,自己相信他能够处理好南边的事务。乾坤道?!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是与圣教一样以推翻唐河帝国的统治为目标的秘密团体呢还是某些外来势力的代言人呢?真想见识见识这帮人,居然能在南边与圣教的势力分庭抗礼!
  无锋被皇帝陛下亲自赐宴一事立即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连几名后妃也参加了宴会,这可是多年难得的殊遇,现在即使是傻子也揣摩到了皇帝陛下的圣意,又一个驸马即将产生!而且是执掌帝国西北郡和北吕宋地区军政大权的大红人,这个消息立即在帝国的上流社会中造成了轰动效应。
  各方贵族和大臣们纷纷相互咨询,询问这件事情成功性有多大,因为帝国十三公主对李无锋怀有很深的恶感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几次公众场合下十三公主都公然表示了对李无锋的蔑视之情,而十三公主的婚姻一事早在几年前就在帝国上流社会中被广为流传。因为当时的司徒玉霜在成年礼上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婚姻之事要由他自己来作主,皇帝陛下也爽快的应承了她的这一奇怪要求,现在又起如此风波,莫非这只是一个烟幕?以十三公主的身份像貌和才华,配那李无锋真可谓是天作之合,但可惜十三公主却对这位李大人不感冒,这可真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很快后宫中又有消息传出,说指婚与西北郡军政节度使兼北吕宋总督李无锋公爵的公主很有可能是比十三公主年龄小三岁的十七公主司徒玉棠,十七公主今年中就要年满十六举行成年礼,排除十三公主她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这十七公主生得花容玉貌,性格聪慧,年龄虽不大,但为人处事十分得体,在宫内很受下人们的欢迎,评价也很好。
  但立即有知情者反驳道称在去年多顿王国三王子到帝都拜见皇帝陛下时见过十七公主一面,惊为天人,立即让本国外事礼仪人员向帝国提出求婚的请求,当时皇帝陛下也有些意动,最后虽然以十七公主尚未成年为名婉拒,但话也没有说死,只是说待十七公主成年后再作考虑。
  多顿王国的三王子一直不死心,决心要娶得美人归,短短半年时间里已三次来帝都逗留了。要知道多顿王国的三王子虽非王储,但如果能结成这段婚姻,也必将大大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改善日趋严峻的帝国北方形势也是大有帮助。所以外交部门和军务部门的许多官员都支持这桩婚事。
  接着又有小道消息称皇帝陛下有意将十八公主司徒玉真下嫁,但立即遭到了许多人的反驳,原因是十八公主虽然与十七公主年龄相仿,甚至在像貌和文才上也丝毫不亚于十七公主,但身份却相差悬殊,且十八公主一直不得皇帝陛下的喜爱。若是将十八公主下嫁与李无锋,说不定会激起西北和北吕宋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
  因为十八公主的母亲原是帝都的一名红歌女,早年皇帝陛下在微服私访时与她有了一段露水情缘,谁知道在宫内执事作例行记录时,发现这名红歌女居然怀下了龙种,于是不得不将其接进宫,册封为一名普通嫔妃。初时,皇帝陛下还为其冶艳的风情所吸引,后来逐渐失宠,又因其出身低贱,连带十八公主也并不为皇帝陛下所喜爱。
  最后又有一条小道消息在贵族中流传,称鉴于眼下宫中并无合适的公主下嫁,皇帝陛下与宫中后妃们商量有意从帝都的贵族子女包括皇族中选出一名出类拔萃条件适合的女孩子由皇帝陛下收为干女儿,然后下嫁于李无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