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510

  “大人为什么对出海口这么情有独衷呢?”几人都对无锋如此看重出海口十分不解,他们难以理解到海洋怎么会对无锋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海洋情结和海洋本身的独特作用两者结合造成的吧。我在西大陆求学那段时期中,曾经在爱琴海和巴比伦海以及风暴洋游历过,海洋广褒的空间足以容纳无数人在其间捕鱼、晒盐、运输生活,西大陆中部的繁荣就是建立在爱琴海之上,而西大陆南部和中大陆的西南部更是完全依靠巴比伦海联为一体,造就了今日的辉煌昌盛。你们没有去过那边,对那边也不太了解,我是亲身体验过,用书本或者图画是难以表现出他们现在的繁盛,相比于我们东大陆的文明,他们可以称之为海洋文明,他们的一切几乎都是建立在海洋之上。”无锋脸上露出回忆和憧憬混合的复杂神色,连语气也变得有些飘忽。
  “他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已经超越了我们东大陆,这种崛起决不单纯只是经济上的发展,而是包含着文化艺术宗教各个方面各种层次的发展,虽然他们现在未必超越了我们东大陆以唐族为代表创造的文明,但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外来的新鲜血液新鲜空气,固步自封,那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被抛在后面是可以预料得到的,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必须吸纳这些来自外部世界的优秀思想和精神结合我们民族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重塑和振奋我们的创新开拓冒险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无锋由入海口引发的一席话如同一盏明灯将在座的三人原本有些混沌不清的思维天地点拨出一条缝隙,让三人似乎隐隐约约看见无尽的黑暗中一条若有若无的曙光,三人皆是唐族中杰出之士,不但博学多才,而且都有过游历各地体察民间的经历,他们都已经模模糊糊的察觉到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司徒王朝的兴衰似乎更像是一个周期轮回,而自己主子目前建立的架构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更担心重蹈司徒王朝以及上几代王朝的覆辙,他们更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明路,能够创建一个永不衰落的帝国王朝。
  房中一下子寂静了下来,三人固然在细细品味咀嚼着无锋这番振聋发聩的言论,即便是无锋自己也在努力的思索着方才自己的那一段论述。说实话,方才那段话完全是冲口而出,自己事前并未有什么可以准备,纯粹是着几年来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游学时代在西大陆的感触即兴发挥。
  他也曾经苦苦思索过如果自己作咱司徒明月那个皇帝位置上自己该怎么作,是不是能够比司徒明月做的很好,能够挽帝国于危境?答案的模糊的,也许自己能够比司徒明月作的更好一些,但要想挽救帝国的危机,又似乎不大可能。建立在士族(大土地贵族)为基础之上的司徒王朝只能依靠士族,一旦失去了这个根基,他的统治就会马上寿终正寝,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力,而司徒王朝这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的积弊已经深入骨髓,要想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变革难度是在太大。没有一种全新的思想和制度作为指导,那些表面上的花哨变革根本不足以解决真正的问题。
  但是这种所谓的思想和制度对无锋来说又是十分模糊的,他没有一个成熟的系统的东西,完全是凭着自己在西大陆学习见识所得以及这几年来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西大陆的变化发展,再结合自己对帝国弊端分析以及在自己领地中进行的改革实践来探索摸索,这也是一直困扰他的难题和让他心里憔悴的主要原因。相比于这一点,真正军务政务上的烦心事已经退居次要,毕竟现在自己已经拥有了较为强大的武力和稳固的根据地,在领地中更是有着如日中天的威望,这一切让他将对如何创建一个更完美的政权架构列入了自己需要重点考虑的范畴。
  只是这种想法现在还只能停留于自己极其核心的几人中知晓,这种尚不成熟的东西先不说会让外部势力产生何种看法,即便是在自己内部也会使许多人产生思想混乱,甚至影响到自己近期计划的实施,许多事情需要先做准备打基础,但却没有必要过早推行开来,过早宣扬开来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无锋对这一点十分清醒,所以即便是在萧唐苏秦和王宗奚三人面前,无锋也只是含含糊糊的提出一些大方向大框架式的线索,引导他们自己去深思,希望他们能够凭借各自的才智学识摸索思考出一些路子,也能够为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那依大人的看法,西大陆的文明发展方向是不是就代表了整个大陆的文明发展方向,而我们东大陆的需要深刻反思从新学习西大陆的新鲜东西呢?”萧唐在经过一番思索后终于问出了一句。
  想了一想,无锋也觉得有些难以作答,西大陆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就代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而东大陆也必须效仿西大陆么?无锋对这一点并不赞同,不过有一点无锋倒是持认同态度,那就是西大陆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但使得它从以往远远落后于东大陆变成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了东大陆,这一点证明西大陆现在肯定有值得东大陆学习借鉴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锋从来不排斥向外学习借鉴。
  “不,能否代表整个大陆文明发展方向我不能确定,但大陆各地区在某个时段引领历史发展潮流却是不争的事实,前几百年甚至千年东大陆一直是大陆文明的代表,我们唐族更是其中引以为傲的佼佼者,但现在西大陆崛起了,我们不能被动的观看等待和嫉妒,我们需要汲取他们长处结合自己的优势改造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重新站在世界民族之列的前沿。”无锋这番话说得很艰难。
第十二节
政权架构
  “既然大人认为西大陆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处和优点,而大人也曾经在西大陆求学,大人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现在西大陆的发展格局,以及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近百年来突然崛起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苏秦显然更关心现实的东西,他曾经游历过东大陆诸国,但却未能到西大陆一游,这一直是他引以为憾的事情,所以近年来他也在努力收集西大陆各国的情报资料,希望能够在与对方打交道的同时也找到一条适合西北发展的路子。
  “西大陆格局与我们中大陆不大一样,北部除了有游牧民族外,汉森同盟和法米尼帝国是最为强大的两个势力,中部是奥格斯堡帝国和巴罗兹王国,与汉森同盟和法米尼帝国鼎足而四,尤其是奥格斯堡帝国和法米尼帝国两国更有争霸的架势,在这三大势力之间还另行分布着或依附或中立的一些小公国、城邦,中南部是城邦占主导地位,巴比伦联邦是最强大的势力,它是由十余个城邦组成,而亚德里亚和腓尼基两个城市共和国号称巴比伦海双星,他们联手抗衡着巴比伦联邦,而巴比伦海东岸则是阿拉丁人的天下,他们建造的阿拉丁巨船据说可以搭乘三百人以上,已经能够赶上我们东大陆的造船技术了。而最西面的风暴洋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岛国——利兹王国,海运尤为发达,控制着风暴洋上的大部分海权。”
  “总的来说,西大陆属于一种列国争霸的局势,没有哪一家能够独大,而且实力都相当接近,任何一对一的战争都难以取得压倒性胜利,一旦爆发战争便会有无数国家和势力牵扯进来,所以一直维持着一种微妙但短暂的平衡。而在西大陆还有一个有异于我们东大陆的特殊情况,那就是他们西大陆人都笃信宗教,圣灵教是其中最主要的宗教,西大陆超过九成以上的人都信奉这种宗教,但圣灵教有分为三大教派,以巴比伦海西部和北部沿岸诸国以及法米尼帝国为主的原教派,以奥格斯堡帝国和利兹王国为首的新教派,以及汉森同盟所属的拉夫教派。除了利益之争经常酿成战争外,宗教纷争往往也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无锋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大略的介绍了一下。
  “西大陆突然崛起的秘密我也无法说清楚,但我感觉得到有几个因素起了很大作用,第一就是笃信宗教促使教育制度的逐渐健全,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第二就是重商主义在西大陆盛行一时,西大陆各国都鼓励工商,甚至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推进工商业发展;第三就是他们的造船业突飞猛进导致了海运业的日趋兴旺,现在海运已经成为西大陆对外贸易最重要的运输和交流方式,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城邦都在新建港口和码头,这样巨大的流动业带来了财富的流动,让更多人投入到这一行业中去;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西大陆各国都鼓励冒险进取,鼓励年轻人外出闯荡,去发现新财富新土地新事物,有消息传说,在巴比伦海南面已经有船员在遭遇迷途后发现了大片陆地,不知道究竟是新大陆还是大型岛屿,但总之发现了新的土地,这已经引起了西大陆诸国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我们东大陆在这方面似乎就不太重视,也许这几点算得上他们能够快速崛起的奥妙中一部分吧。”无锋也无法说正确解释为什么西大陆会在近一百年间发展如此之快,几乎一下子从愚昧时代进入了到了文明时代,他只能含含糊糊的从一些表面现象来解释。
  当然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没有说出来,就是西大陆诸国重最为活跃最为强盛的国家在政权架构也就是政治制度上似乎也与东大陆诸国普遍不同,但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巨大差异,无锋无法确定在西大陆能够通行的东西拿到东大陆就也能为东大陆民众所接受,这需要逐步摸索适应,需要用实践来证明。
  “那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觉得我们西北和关西也应该效仿西大陆的一些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来改造西北和关西呢?”苏秦沉声问道。
  “不,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西大陆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只能借鉴,不能全盘照搬,我们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自传统和历史文化,所以一切新的东西都必须吆喝我们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看法。”无锋断然道,“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西大陆的各方面发展状况,我已经安排的我游学时的老同学帮助我进行这一项工作,希望他能够在西大陆如鱼得水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我托付给他的事情。”
  四人围绕着几个问题,西北和关西现状,西大陆诸国的特点,帝国内部局势发展变化,周边势力的动作走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主仆之分,也没有上下尊卑的限制,各自就自己关心的问题畅所欲言,一直到红日西沉,四人都饥肠辘辘,这才发现早已过了晚餐时间。但包括无锋在内的四人都还觉得意犹未尽,索性吩咐下人将饭菜送进房中,一边用餐一边继续未尽的话题。
  关西的政务也在四人饭后被提了出来,虽然关西六府从目前看来局势相对平稳,但要想将关西建设成为入主中原大地的根据地,尤其是要担负起沟通东西南北的腰腹,更是需要好生谋划一番。
  无锋一直在考虑自己现在的政权架构是否需要重新调整,西北行政署虽然名义上只统管着西北六府和北吕宋,但在事实上西域诸国的重要政务也一样需要向行政署报告,而腾格里草原上的莫特自治领和图布自治领以及现在地位未明的罗卑实际占领区许多政务也都需要向西北行政署汇报,西北行政署实际上已经担负起了自己一个小内阁政府的作用,而现在北原的卢龙和平陆以及迟早会纳入囊中的安原,河朔的天水,实际上也在受西北行政署的节制,在实际上西北行政署已经大大超越了它名义上的权限,管辖地区面积已经相当于帝国三个郡以上了,这已经让萧唐的工作不堪重负。
  而现在关西的加入使西北行政署更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如果让关西六府也接受西北行政署的管辖,这与北吕宋情况大不一样,不但在名义上有所不符,而且地域面积太大,人口众多,其复杂情况也远胜于原来西北行政署管辖地区,西北行政署无论从名义和实际上来操作都有些困难,是不是该到了重新调整管理机构的时候呢?
  这个问题在无锋提出来后也引起了萧苏王三人的重视,关西郡究竟该如何来管理,是继续沿用由西北行政署代管呢还是另行单设一个节度使府?这个节度使府是像北吕宋总督府一样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指挥机构呢还是设置成实实在在发挥作用的节度使府?如果关西设置节度使府,那毗邻的卢龙、平陆、天水三府以及后面的安原府该由哪一方来实施管理?整个关西六府的政策指导方针是否也延续西北和北吕宋采用的政策?需不需要做一些调整?如何调整?这一连串问题都让四人感觉到问题的棘手。
  看着眼圈发红但却精神奕奕的三人,无锋这才觉得自己要想在一夜之间就将关西问题拿出一个解决方案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三人在第一个问题上就发生了严重对立,甚至还将西北目前的政权架构也牵扯了进来,西北军政节度使府是否还有必要成为了苏秦和萧唐二人争论的焦点。
  苏秦倾向于取消北吕宋总督府在内的西北军政节度使府的实质管理权,也取消西域政务署的管理权,而关西郡也不设军政节度使府,而是在目前无锋所有统辖地区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所有府、国(西域)、民族自治领直接受这个机构管理,这样既可以减少中间的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冗员,削减行政经费开支,同时也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中出现以地域划分的派系势力。而萧唐不赞同这个方案,他更支持将无锋管辖地划分为几大块,以郡一级地域为基准,西北六府、关西六府、西域五国、腾格里草原地区、北原三府(含尚未控制的安原)加天水府、北吕宋分属其中一部分,各自组建已经行政机构实施管理,在这一级管理架构之上在增设一个政务署,负责指导六个郡一级政府工作。
  而王宗奚则对二人的意见持折中态度,他主张在原帝国版图内的地区和北吕宋实施苏秦的意见,建立一个统管机构直接管辖西北、关西、北原、河朔以及北吕宋共计18府(含安原),而西域诸国则由于起特殊的民族原因和历史渊源保留现有管理架构,腾格里地区则由统管机构设置一个单独的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管理草原事务,这样既可以避免多一级政府带来的负效应,也照顾了特殊地区的实际情况。
第十三节
民族与民主
  王宗奚的这种建议赢得了无锋赞同,但苏秦表示坚决反对这种折中性方案。他认为必须将西域诸国和腾格里地区这两个民族地区一视同仁,不能在初期就给予他们特殊权力,这样将会有损于这个新建政权的公平性和李无锋一直推崇的民族平等政策,尤其是这两个地区都属于民族地区,如果一开始就他们有了一种自认为游离于统管政权的特殊地位的想法,这将会为以后的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危害,与其采取这种方案,还不如采纳萧唐的方案,虽然多了一级政权,但至少他们这一级政权在表面上是平等的,不含任何特殊性。
  苏秦认为这种民族特殊性一旦让这些本来就是后续纳入西北管理的地方政权官员们和当地民众产生分离主义倾向,甚至有可能在以后会逐渐发展成为分裂主义,这对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极为不利,必须在政权初建时就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防微杜渐,从根源上斩断这些苗头。虽然在初期可能由于一些特殊历史原因和民族风俗会导致政府工作出现一些困难,但一旦适应后,就会走上正轨,逐步一体化,使之成为整个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苏秦还指出,他曾经就民族问题与莫伦和米丰作过讨论,主要就是针对特殊地区的执法规范和法律政策适用问题,莫伦作为帝国大学法律专业的高材生,而米丰作为有着丰富执法经验的军法官兼监察署长,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认识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同一个政权治下,无论他身处边荒郊野还是繁华都市,无论他是唐族士绅还是少数民族普通民众,无论他是军方将领还是贵族功勋,在执行法律面前都须得一视同仁,不能以其身份或者所处地域的特殊而法外施仁,尤其是民族地区,更是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绝对不能以其民族特性作借口来阻碍法律和政策实施推行,对于有这种苗头更是要严厉惩戒查处,绝不能姑息养奸。当然针对民族地区情况不同,政府可以在教育和卫生方面给予一定扶持和支持,促使他们尽快融入正统社会,但在法律和政权方面却应该在一开始就坚决的保持一致性。
  苏秦的看法赢得了萧唐一定程度的支持,他也不赞同将民族地区和帝国原来控制区隔离开来用不同的政府来实施不同的政策和法律,虽然他并不十分支持苏秦的全面一体化取消郡一级政府的方案,在他看来,由于几个地区地域面积太过广大,如果各府一级行政区都直接对一个政府,将会造成政府事务积压,不利于政府管理。
  苏秦的见解让无锋不得不慎重看待事关西域和腾格里的民族事务,连王宗奚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可能有些不够慎重。虽然从目前看来,西域诸国局势在崔文秀的强力压制下已经平静下来,而西域政务署的日常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经济也开始出现起色,腾格里草原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这并不能代表这两地就没有问题,作为有着独特民族意识的这几个民族,无论是莫特人还是贝加人,他们都还没有在根本上融入西北,要想让他们从根本上融入,除了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外,还需要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拿出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和促进这些民族在保持一定民族风俗习惯同时在思想文化意识上逐渐与唐族文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大踏步进入中原的时候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才能确保自己在更遥远的将来自己把目光投向东大陆时有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和跳板。
  苏秦的一番话让本来倾向于王宗奚看法的无锋又产生了动摇,尤其是这涉及着自己今后的大计。正如苏秦所说,西北周边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地区,也许以后纳入自己的管理的少数民族会越来越多,如果像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和西域诸国这些半游牧民族都借口自己民族的特殊性而要求采取所谓的自治或者半自治,这必将引起连锁反应,不但今后归顺的民族会要求享受同样待遇,甚至连高岳人和犹利人这些先期归顺的民族会产生其他想法,到后来还有可能发展到连西北六府内的原来移民中数量较大的一批,比如印德安人,也许都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所以必须要慎重对待。这已不仅仅是设立的地方政府性质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无锋的整个民族政策,稍有不慎,就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
  但是,如果匆忙间就把整个西域和腾格里地区的自治政策取消,又很有可能导致这两个地区尤其是西域诸国局势的动荡,无锋也不愿意在这种时候自己后方给自己添乱,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似乎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看见主帅一直对三人的意见没有发表意见,三人也都感觉到这件事情的棘手,不过虽然在究竟如何对待民族地方的看法上不尽一致,但有一点众人却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可能再延续西北行政署管理原有地区而关西另行成立一个管理机构了,必须组建一个能够统管整个管辖地区的行政机构,至于是直接对府一级政府的管理,还是下设郡一级政府机构,或者是采纳王宗奚的设想,无锋仍然不能作出决定。
  凌天放的到来并马上加入了讨论,使得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政务甚至扩展到了军务,除开政府架构问题,五人又对关西六府的政府机构人选问题、关西地区应适用经济政策问题、关西地区警备部队组建问题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茶换成咖啡,又从咖啡换成茶,连续三顿饭都在会议室中草草用过,五人的讨论仍然没有结束,依然又太多的话题等待进行,但无锋已经没有那么好的精力来应付这些,只要几个大的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该是他们四人去实施和组建的事情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讨论,关于建立西疆都护府的意见被创造性的拿了出来。在整个无锋控制区组建唐河帝国西疆都护府,取消节度使府和总督府这一套机构,都护府下设分设政务署、法务署、军务署三大序列,另有情报总局和安全总局属于单列机构,情报总局虽然没有列入政务署序列而直属于都护本人直管,但有义务就涉及政务和军务的重要情报信息向政务署和军务署通报,但通报人员范围仅限于两署署长和的常务副署长二人并不得在两署留档。安全总局则直接对都护本人负责。
  政务署和和原来节度使府管辖的权力并没有多大变化,行政司、财政司、经济发展司、建设司、农政司、内政司、文卫司、战备司,而法务署则管辖审理院和监察司,军务署为虚设机构,不设常设机构,下设军务联席会议、总参谋部、军法部,军务联席会议为非常设机构,人选依然维持原状不变,而总参谋部则负责军队日常训练、策划和战时得到都护授权后的军事指挥,军法部负责处理军队纪律问题。
  同时在都护府之下也设立一个咨议院,咨议院暂时由七十二名代表组成,西疆都护府控制区内二十四个单列行政区(西北六府、关西六府、西域五国、北吕宋二府、北原二府、河朔一府、莫特自治领、图布自治领)每个行政区可以推选出三名民意代表,民意代表不得由政府官员担任,工商界人士和土地所有者以及普通民众各占一个名额,代表采取推选制,每二年一换,可连选连任。咨议院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半年中都护府辖区内的重要政务、重要事件和未来半年发展方向,并可在普通事务获得一半或者重大事务三分之二的代表通过后形成议案提交政务署和法务署,但军务不在讨论之列。在与西疆关系特殊的腾格里罗卑人占领区、求尔部落、柏因蛮族、印德安旁遮部则可以选出一至二名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旁听咨议院会议,但不具有讨论、提出议案和附议投票的权利。
  咨议院代表大会形成的议案提交政务署和法务署后,政务署和法务署应当在下一次代表大会时派代表到大会上作出解释,但议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和强制约束力,政务署和法务署如果认为咨议院提交的议案有牵涉国家安全和机密内容者可在获得都护同意后不予回答和解释。
  苏秦还建议尽快推动罗卑占领区的管理实质化和求尔自治领的建立,以便促使腾格里草原能够更为牢固的控制在西疆都护府手中,这也赢得了凌天放和王宗奚的支持。
第十四节
遥指天南
  这一系列的讨论虽然有没有能够立即确定将来李无锋统辖地的政权组织结构,但也初步为所谓的西疆都护府勾勒了一个雏形。对咨议院组建的构思来源于北吕宋,但却是无锋在西大陆游历时见识到巴比伦海周边一些城市共和国建立的议会带来的启发,不过无锋暂时海未想过也真正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这样一个自我约束的机构,不过他觉得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为自己和政府提供决策建议的机构,所谓的广纳贤言广闻众议大概就是这各意思吧,至少可以用过这个渠道一定程度的了解各个阶层关心和关注的事情,虽然这并不准确。
  不过无锋的这个创意性举动在当时却并未赢得包括他麾下重臣们的支持,在他们看来掌握民意当然有必要,但未必非要通过这种渠道来了解,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并不能对领地内的发展产生多大实际效果。而即使在几百年后的有些历史学家看来,李无锋的这个标新立异的创举也不过是遮人耳目的一种假象,从咨议院的功能作用和权力看来,似乎除了一种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建议权,没有其他任何能够对政府产生强制效力的权力,这纯粹就是一个摆设。但后世不少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却对李无锋的这个创举大加赞赏,称赞李无锋的这一措施开创了历史的先河,第一次在东大陆这个皇权唯一的地区吹起了一股清风,这个咨议院虽然在当时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能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但却已经具有了某种限制政府权力的雏形,至少政府需要认真听取这些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民意代表们反映的问题,尤其是在后来随着民意代表名额和代表的阶层族群以及利益团体越来越广泛,这种作用就显得越来越明显。
  拿李无锋的话来说,这至少可以多了一条了解民意的管道,至于民意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就需要立即付诸实施,那就需要决策者来作出判断了,最后的决定权依然掌握在决策者手中。这也许就是无锋的初衷。
  鉴于西疆都护府的建制需要帝国中央政府批准,所以在未能得到帝国中央政府批准之前,关西六府的事务依然只能维持原状,好在萧唐苏秦的到来已经就大的行政事务达成了一致意见,而王宗奚则成了主要操作者,组建西疆都护府的前期工作也就主要落在了苏秦和王宗奚身上,萧唐也只是在泸江逗留了三天便需要启程返回庆阳,毕竟西北只留下一个王缭在独撑大局。到这时候,无锋才发现自己手下作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依然太少,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这句古话到这会儿无锋才深刻体会到,也许自己真的该好生思考一番如何建立一种发掘招募招揽各类人才的常规机制了,单纯从帝国大学和西北大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勉强能够胜任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但真正能够进入自己核心为自己效力分忧的人才依然太少,这是自己的一大失误。
  两个商人模样的家伙从南丰府兴隆大街北段的一个小巷口中亲热的走出,早有马车在巷口接着,二人上车直朝城外驰去,看两人谈笑风生的模样,外人真以为这是两个生意伙伴可能又是去某处消闲,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一刻前还是素不相识之人。
  坐在马车中,林克心中十分平静,他在思考着自己这第二个任务。作为西北外交部门的特使,这次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缅地之行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收获。虽然温家在缅地中南部民众中获得了很多支持,但面对绝对优势的天南军,他们仍然处于下风,民众的支持不能代替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何况郎家依靠和原来的老缅王联姻在缅地中北部仍然有相当支持者,尤其是在目前郎家军事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温家。
  可是温家已经走投无路了,除了自己代表的西北一方支持,似乎没有人肯对温拿一顾,中部地区已经逐渐沦入天南军的控制,而且局势还在朝着不利于温家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也许正如自己上司预测的,温拿撑不过六月了。对自己的造访,温拿是望眼欲穿,面对天南军的节节进逼,温拿虽然竭尽所能,但依然无法阻挡颓势,强弱悬殊的军力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展示缅军的坚强斗志,温拿还特地让自己去参观了几处缅军营地,也许他说得没错,缅军的确斗志高昂,但从后勤给养到武器装备,都暴露除了严重的不足,这直接危及到了军队的战斗力。
  还好自己的到访终于让温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光是凭一些财政援助恐怕难以让缅地局势起死回生,要想让温拿继续坚持下去,恐怕必须要自己一方出兵才行,这是林克在综合了许多方面的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他准备在自己返回西北后向自己上司提出自己的看法。
  看见身旁的临时同伴似乎在想些事情,坐在林克身旁的黑衣男子也就一直没有打扰对方,直到林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黑衣男子才微笑着问道:“林兄,在想什么?难道担心今天的谈判?”
  “噢,不,我是在想回去后是否绕道五湖还是直接从丹东入关西,听说现在天南在丹东府和珠江府检查得十分严密,我可不想成为天南人监视的对象。现在三江对天南的威胁已经明显不大了,也许从三江过境走五湖要保险许多。”林克点头微笑回答,虽然这个面目平凡的黑衣男子才和自己接触不过几天,自己甚至连对方真实姓名也不知晓,只知道对方姓张,但对方与自己一道潜入缅地与温家接触,现在又陪同自己去执行第二项任务,几天的相处下来,林克觉得这个人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虽然自己和他分属不同部门,但除开公事之外,也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
  “呵呵,也没有林兄想象的那么严重,天南自从被赶出了关西后,士气低落了许多,北方两府一直担心上面会对他们用兵,所以在北面检查严格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并未禁绝商旅往来,估计他们也不敢这样做,这样做那就是主动给咱们用兵的理由吧。”黑衣男子朗声一笑道,“也不知道李大人是否真的要向天南用兵,真盼望能早些解决天南,现在天南已经衰落到了最低点,比起前几年相差不可以道理计。我在这天南也呆了好几年了,都呆腻了,真想换个环境,咱那们能如果南下天南,我也就不用呆在这儿了。”
  “呵呵,张兄,干你们这行难道不怕新的环境危险更大么?怎么你还这么热衷于这个行道?”林克有些惊讶的问道。他知道情报部门的人流动姓比较大,除非是资深情报人员,在一地有着很深的关系,否则一般几年就要换环境,防止暴露。
  “哈哈,林兄,隔行如隔山,情报部门虽然风险很大,但也并非你想象中的九死一生,那不成了有去无回了。我这个人天性好冒险,喜欢接触新朋友,所以我更愿意去外边,哪怕风险更大也行,这也许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吧。”黑衣男子脸上露出少有的憧憬神色,“听说印德安那边和吕宋那边风土人情都与帝国这边大不一样,听一些在那般执行任务的同僚回来,吹得神乎其神,真有些向往。”
  “嗯,祝愿张兄能心想事成。”林克见对方不愿意就自己的工作深谈,也知道这是对方的工作特殊性决定,也就知趣的不再多问,将话题转到这次任务上来了:“张兄,这次我去见的人在毛族和沙合族中能否起到决定性作用?”
  “应该是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这两人目前都在天南军中担任联队长职务,在他们各自族中都是族长嫡子。郎永泉之所以当时组建少数民族军队,一方面是为缓解民族矛盾而作出姿态,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想在自己手中捏一批人质,尤其是现在缅地温家一反,郎永泉对这些少数民族疑惧心更大,所以只把他们留在天南本郡驻扎,根本不让他们和外界联系,而且还保留了相当军队监视,他们的处境也很艰难,这次见面都是费尽心机才找到合适借口的。”黑衣男子谈到工作神色变得慎重了许多。
  “不会打草惊蛇吧?”林克有些担心。
  “不会,这次会面我们也是设计了很久,监视他们的人都已经安排妥当,而且安排了双重保险预案,林兄尽管放心,我们与天南的内政部门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黑衣男子淡淡话语中透露出了无限自信。
第十五节
条件
  林克不好再多问,再问就是对对方的不信任了,眼前此人能在天南内政署眼皮子底下活动这么多年,肯定早就有对付天南内政部门的办法,内政部门和外来情报人员本来就是一对生死冤家,这种相互斗智斗勇的过程将会一直贯穿在他们各自的工作中,从目前来看,似乎眼前此人还活得十分自在,这说明天南内政部门还没有把目标落在到他头上,“那就好,希望这次谈判能够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呵呵,林兄应该有信心才对啊,这毛族与沙合族现在也是走在十字路口,天南郎家这边先不说他们永远得不到郎永泉的绝对信任,而且还由于温拿的反叛对他们产生疑心,而且现在天南郎家已经处于急剧衰落期,若不是三江林家这个时候一样遭遇了挫折,只怕林家大军早就西侵了。”黑衣人淡淡的道,虽然他不是专业情报分析家,但身处天南作为西北情报机构在天南的重要人士,他了解的情况并不少,“郎家衰落如斯,而且还在缅地与温家纠缠不休,本来就是咱们南下的最佳时机,而毛族与沙合族的人一样清楚这一点,他们原来就和林家勾勾搭搭,即便是在被郎永泉招抚后一样和林家藕断丝连,只是现在林家面临马其汗人压力无暇西顾,否则他们早就和林家联手了。”
  “张兄的意思是毛族和沙合族也在等待时机选择投靠的主子?”闻弦歌而知雅意,林克立即感觉出对方话语中暗藏的意思。
  “嗯,毛族和沙合族一个在贵宁聚居,一个在丹东聚居,贵宁与缅地相连,温拿的反叛对毛族刺激很大,郎永泉也最担心毛族和缅人勾结起来,而沙合族却在丹东,与关西相邻,郎永泉又担心他们与我们勾连上手,所以一直是放心不下,即便是缅地战事再紧张,也不敢将这两族所在的师团派上缅地战场,只能让他们留在首府南丰驻留。”黑衣人见十分重视他的看法,也就大胆放言:“现在天南本郡内的驻扎的主要是以前期被打残了的第二军团为主,第一军团只留有两个师团分别驻扎在丹东和珠江府,两个军团前期受创甚深,绝大部分都是在后期由新兵补充组成,尤其是第二军团甚至有些师团连整个联队也找不出几个上过战场的老兵,战斗力委实不敢恭维,再加上又有毛族和沙合族这两个不稳种子在里边,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们真的要对天南用兵,现在就应该是我们西北出兵的最佳时刻了。”
  “呵呵,张兄之心的确令人敬佩,只是这用兵之事却非你我所能决定,这是你我上机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将我们了解的情况已经我们的建议反馈上去就足够了,我想李大人他们会作出明智的决断的。”林克避开了直接谈论用兵一事,虽然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与毛族和和沙合族中的主事者商谈一旦西北进兵天南需要两族配合问题,但这种事情只能由会谈双方才能知晓,即便是情报部门的人一样不能知道他们不该知道的事情。
  “那是自然,只是我更希望他们能早日作出决断,如果让这些家伙得到喘息之机,也许就会多出许多麻烦。”黑衣男子当然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这个层次能够作出决定的,他也只是有感而发。
  灯红酒绿的留芳斋素来就是南丰府最繁华的去处之一,这里不但有来自帝国各地的妖娆,更有来自缅地以及东大陆南部沿海地区的异族女郎,这些都是吸引爱好争奇猎艳的商人们的主要原因,而这里周到全面的服务也是招徕回头客的主重要原因。
  坐在房间中的二人心不在焉的与身畔两名仅身着两条绣花抹胸的秀女调笑着,虽然脸上仍然是笑意盎然,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二人眼中都不是闪过一丝焦急夹杂疑虑的神色,偶尔向门外瞟去的目光更是暴露了这一点,连身旁的秀女都一样发现了自己的客人似乎心思不在自己身上,不断的撒娇和用自己裸露的身体摩擦着两位客人,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
  就在这留芳斋外厅里,两名衣着随便的男子不时将目光掠过远处一个接一个的院落,“老大,咱们就在这里傻呆着?”
  “不这么着你还能怎么样?跟着进去?你那两小钱够么?”另一名男子没好气的反问道。
  “可是咱们这样在这里监视,什么也看不到啊?万一他们有什么异常,岂不是……?”另一名男子有些尴尬的挠挠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