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510

  “呵呵,崇信,敌人与朋友这二者之间恐怕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划分,尤其是现在的三江,林国雄此时恐怕看谁都更像敌人,假如马其汗人入侵三江,咱们出兵支援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防止三江落入马其汗人手中,再往深处想,防止三江落入马其汗人手中的最终意图恐怕是想把三江纳入我们自己囊中吧?这个道理林国雄不会看不穿吧?”无锋微微苦笑,手在自己颌下轻轻抚摸着。
  梁崇信哑然无语,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自己一方拔刀相助决不是出于什么正义和公理,仅仅是不愿意见到这块肥肉落入一个潜在的强敌手中而已,林国雄一样看得十分清楚。
  “至少我们和他林家同属于唐族一脉,而马其汗人却是异族,难道他们三江更希望由异族来统治他们么?”梁崇信想了一想才道,“要不,依大人之意,现在林家却又如何应对,两强环伺,为之奈何?”
  “若然我是林国雄,便毫不犹豫的让北罗尼西亚自行宣布独立,将北罗尼西亚管理权交给当地人,林家退出北罗尼西亚,收缩防守力量,另外结好司徒彪,利用司徒彪希望收回巴陵的意愿,威胁巴陵,迫使马其汗人不能全力西进,缓缓图之。”沉吟了一下,无锋慨然道。
  “大人,那林家由如何面对我们的威胁呢?若然他的主要力量都放在了东面,一旦我们发兵东进,他们又如何面对我们的进攻呢?”梁崇信立即反问。
  无锋怔了一怔,这才想起自己完全是将这个策略建立在自己不会进攻三江的基础之上,可是林家岂会如此作想,而自己也真的会放任大好时机不东进么?一张眼含幽怨的俏脸无声无息从脑海中掠过,让无锋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这大概就是月心不愿意正是自己和她感情的最大障碍吧。
  见无锋默然无语,梁崇信不再追问,林家三小姐和自己上司之间的感情他也隐隐约约知晓一些,二人感情究竟到了哪一步从自己上司压根儿就没有打算拿下三江就可见一斑,他也有些担忧,如果自己上司真的为情所困,不愿东进,若是被那马其汗人占得先机,只怕就难得扳回了。只可惜林国雄还有两个儿子,若然林国雄只有林月心一女,这事情就再好不过了,只需上司娶了林月心,便可人地两得,两全其美了。
  “温拿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今明两天就会道南丰,到时候可能要讨论缅地驻军问题。你觉得咱们是不是有必要在天南和缅地组建一支驻守部队呢?”无锋岔开了三江问题,径直问道。三江林家问题也不是现在一下子就能够解决好,而现在自己刚拿下天南和缅地,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和巩固,如果马其汗人真的选择这个时候出兵三江,自己一时间还真的无法应对,唯有随机应变了。
  “难道大人只想到此为止了么?”却听得梁崇信这样反问一句,让无锋怔了一怔。
  “崇信此话怎讲?”
  “大人不是一直希望能够打通一个出海口么?从缅地再往南便是一连串的城市共和国和城邦,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公国,这些地方虽然都是弹丸之地,但却控制着东大陆通往中西大陆的南部通道,而且许多小国城邦都濒临大南洋,大南洋再往西便是属于中大陆的拉丁洋,这些小国和城邦正好处于大南洋和拉丁洋交汇处,又卡住了陆地上南部商道的咽喉,位置极其重要,而这些城邦公国国小军弱,虽然结成了所谓的中南半岛同盟(简称半岛同盟),但却是一盘散沙,属下以为现在正是趁势南下的最佳时候。大人难道没有看见库图佐夫连腓特烈收复南吕宋都无暇顾及,一心一意攻略南部沿海诸国么?帕沙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一样想控制这处咽喉要地。”梁崇信眼中精芒乱闪,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几句话。
第五十二节
吏改
  无锋半晌无语,他何尝不知道现在正是经略南方的最佳时机,但是东部局势未明,面临旱灾和蝗灾的影响,帝国内部形势已经是暗流迭涌,尤其是五湖局势更是波谲云诡,司徒彪势力急剧膨胀,而此消彼涨,司徒峻的势力却日益萎缩,根据最新的情报反映,九江府的太平余孽成大猷也与司徒彪暗中搭上了线,无锋很担心司徒彪将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收复黄冈,将自己兄长的势力彻底收归己有。一旦局势出现大的动荡,自己如果陷入南部战线,恐怕就难以抽出足够兵力来应对东面局势的变化。
  南方的半岛同盟诸国虽然不如南洋联盟那般团结一心,但却是因为把握着商业要道,包括南洋联盟和马其汗人在内的东大陆两大力量以及中大陆南部大国西奥兰王国都对这个要害之地十分看中,他们还曾经签署了一个确保南部商道通畅的《乌尔根条约》,约定签约诸国都有捍卫这条商道不受外来势力控制和影响的义务和责任。
  而现在帕沙王国在其南部展开的一系列攻略虽然并没有涉及到半岛同盟诸国地位,但也已经引起了西奥兰王国的高度警惕,并开始向遭受帕沙王国攻伐的中大陆南部诸国和城邦提供军事援助,而半岛同盟诸国也因为害怕帕沙王国势力向南扩张而捐助巨额资金招募了大量雇佣军投入到中大陆南部诸国战场,使得帕沙人的攻势也受到了遏止。
  如果现在自己全力南下,也许一时间能够拿下几地,还不用说半岛同盟诸国,就是马其汗人和南洋联盟都绝对不会坐视这条生命线被自己控制,而自己的南下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半岛同盟诸国虽然自身军队数量不大,但却战斗力不弱,而最为关键的是几乎每一个城邦或者公国都雇请了大量雇佣军,有的公国雇佣军数量甚至达到三万人,远远超出自己本身拥有军队的数量,仅一个半岛同盟拥有的雇佣军数量就达三十余支,十多万人,而这些雇佣军大多来自西大陆几大军事强国的退役士兵或者预备役士兵,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挣钱而从自己祖国正规军中逃跑出来的士兵,只有少量是本地人,战斗力相比起一般国家的正规军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无锋最为担心的原因之一。
  自己如果真的陷在南部战争泥潭中,必然会影响到自己东线战略,多线作战不是不可以,但却必须要衡量自己的实力究竟无能力维持多线作战,如果毫无根据的自信那就变成了狂妄自大,必将遭到失败,对这一点,作为全军统帅的无锋有着比谁都更清醒的认识。
  商道固然重要,出海口亦是自己所渴望的,但这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无锋摇摇头否决了梁崇信的意见,至少在目前情况下,条件还不成熟,也许等到中原局势稳定之后,倒不妨来考虑一下南下的可能性,但眼下却只能到缅地为止。
  听得无锋把自己的看法缓缓道来,梁崇信虽然有些异议,半岛同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团结,而南洋联盟商品在商道断绝的情况下一样可以通过海路运输,梁崇信不认为南洋联盟会为了商道一事与西北一方发生冲突,他认为南洋联盟议会那些议员们不具备这样的魄力,但上司说的话也有些道理,那就是自己一方的重心仍然还摆放在东方,除非调整方向,暂时放弃东部攻略计划,否则不应该将更多的兵力投放到其他地区,无论是南部还是西方。不过他仍然提出了加强对缅地以南地区的情报收集,并加大力量对这个地区的政治渗透和经济控制,以便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利益。
  调整天南五府地方政府官员的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监察部门最先进入天南,但行政部门来的速度也不慢,由于跟随郎氏一族弃官而去的官员数量相当大,尤其是在无锋宣布了只要在西疆都护府接管天南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但一旦西疆都护府正式介入管理后,就将重新审核和监察各部官员后,天南各府是掀起了一波弃官下野的狂潮,五府各行政部门以及军队中的中高级官员纷纷效仿自己原来的主子,将多年宦海所得转入南洋商业银行,许多人甚至变卖家产,然后举家迁往南洋联盟诸国,或下海经商,或做一个安乐寓公,只乐得南洋商业银行喜笑颜开,凭空增加了不少资金,实力大增。而随后跟进的西北银行却因为受西疆都护府的牵连,任凭如何解释,这些弃官而去的官员几乎无人愿意将资金存在西北银行,在这一场资金争夺战中西北银行大败特败,几乎分毫未得,让兼任西北银行行长的詹姆斯惋惜不已。
  鉴于大量官员的缺空已经严重影响到行政部门的正常工作,而西北补充而来的官员以及西北大学毕业的学员根本无法填满如此多的空缺,无锋不得不指示已经到天南主持日常行政工作的王宗奚立即制定临时选拔官员的规则,准备从本地普通和基层官员中选拔德才兼备者,直接提拔到重要位置。除了一些诸如内政、情报等要害部门以及各部主官外,许多位置都虚位以待,西疆都护府政务署将直接把这些空缺职位公示于众,刊登在天南和缅地最大报刊《西南晨报》上,并早报刊上宣布所有空缺职位都将从原来的基层和普通官员以及当地士绅商贾推荐的士人中通过专门考核后选拔产生,整个过程将由西疆都护府的监察部门全程监察,防止从中徇私舞弊。
  这桩新闻在天南诸府以及周围地区立即引起了强烈轰动,这种直接从基层和普通官员以及平民中选拔中高级官员的事情还是唐河帝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尤其是直接从平民中选拔中高级官员更是闻所未闻,几百年来士族确立的政治权利优势在这一次选拔中全部被废弃了,这种直接给予中下层普通民众以鱼跃龙门的机遇使得中下层民众对新领主的认同度立即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而李无锋的盛名更是立即在整个天南大地城镇乡间飞速传开。
  根据时候安全部门对天南民意的统计调查,李无锋在甫入天南时的认同度仅仅只有不到两成,而在与郎永泉会谈后礼送对方举家离开后认同度上升到了超过三成,而在宣布了这一举措一周后,认同度迅速暴涨至超过六成,而在选拔结束宣布任命后,认同度更是窜升至七成,能够在一个新领地,尤其是上一任领主并无太多失德行为的新领地取得这样的效果,事后连无锋和王宗奚二人都未曾想到。
  这次选拔吸引了天南五府中几乎所有的普通基层官员和大量的平民士子参加,而王宗奚也秉承无锋意旨,别出心裁的根据职位所属系统详细分成了行政事务、财政税收、综合经济、农政水利、工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规划与建设、法律、金融等几个大类,要求各参与选拔的人员必须慎重选择自己精通和擅长的行业,一人只能选择一个专业,也就是说一人只有一次机会。
  天南五府内的保守贵族面对新上台的领主一下子就采取了如此变革性的措施虽然不敢直接反对,但这种直接剥夺贵族权益的做法也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他们也知道新任领主素来独力特行,行事为人都与帝国其他重臣勋爵大不相同,但这一次他们必须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类似情况再继续出现将会极大的损害整个天南士族们的政治利益。他们联合起来派出代表晋见李无锋,要求作为贵族出身同时又是帝国驸马的新领主必须考虑士族与庶族和平民之间的权利差异,充分保障士族的权益,言外之意便是要求无锋给予士族以更优厚的政策以显示士族在政治权利上与其他阶层的区别。
  无锋婉转的否决了这一要求,但是为了平息士族们的不满,作为妥协,无锋同意贵族子弟可以参与这次选拔,并对平民子弟参与选拔作出具体要求限制,那就是参与选拔的平民士子必须取得一名保证人的品行保证,这名保证人必须具备三种身份之一方可具备保证人资格,即贵族、工商业主(必须是郡商会或者各府商会会员)、行政官员(不限级别),这看起来满足了士族们的虚荣心,但其实并未起到多少限制作用,毕竟像工商业主们都乐于为有才之士提供保证,这种不费气力却又落得人情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而行政官员中像镇一级的官员中多少都与本地的士子们有着交情,这种限制实质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第五十三节
军事整编
  对天南军队的整编相比之下就要麻烦许多了。虽然无锋有心将多达三个军团编制的天南军整编为自己所用,但在与梁崇信一道检阅了陆续到达南丰和珀斯城集结的三个残缺不全的军团后,他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三个军团总共兵力不到二十三万人,许多师团大量缺编,从数量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从这些军队现有的士气、训练状况以及精神状况来看,这三个军团中能够称得上是一支合格部队的并不多,其中除了天南第一军团中有两个师团勉强能够看得上眼外,其余两个军团的表现更是让无锋大失所望,也让无锋下定了大裁军的决心。
  天南第一军团五个师团整编压缩为两个师团,而第二第三军团各整编为一个师团,其余十四万人除开选出五个联队作为五府的警备部队使用外,剩余的士兵尽皆发给遣散费遣散回乡。而经过整编选拔后的四个师团联队级以上的军官都在第一时间全部送往西北军事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而已经按照无锋指令从西北赶来的大批西北军事学院的学员也补充到了经过整编后新组建的四个师团中,以迅速充实战斗力,并尽快让四个师团军队展开训练。
  大陆公历6月28日,完成初步整编的四个师团被无锋命名为唐河帝国西疆都护府驻印德安王国派遣军团,正式成军,隶属于中大陆战区,同时由西疆都护府军务署和军务参谋联席会议联合签发李无锋命令,任命西域联合军指挥官呼延虬兼任驻印德安王国派遣军团军团长,舍内任副军团长兼军团幕僚长,即刻开拔印德安王国。同时还宣布免去了舍内腾格里军团第二快速反应师团师团长职务,其职务由南捷洛克军团第五师团副师团长高昂接任。
  而早在五月底,安原太平军便在来自东西两线西北军的夹击下彻底崩溃,虽然坚守在安原东部的两万多太平军异常顽强,但面对数倍于自己的西北军,这一场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两万多最忠实的太平教信徒全数战死,而梁崇信和菲尔丁也都指示双方统辖部队对太平军中死硬分子不必迁就,如无反正之意,便根绝后患。
  而驻守在西部夔门峪的太平军表现得十分配合,在安原投诚太平军的引介下,夔门峪守军很爽快的接受了投诚条件,整个安原府的局势在五月底便完全平息了下来,而在其中,源源不断运入安原的粮食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稳定民心作用。在粮食得到充足保障的情况下,流民和饥民的骚乱很快就得到了平息,而西北军也表现出了强有力的铁腕形象,要求流民必须在一周之内返回各自户籍所在地,否则一律以太平教乱民论处,发配腾格里草原深处。
  但安原毕竟是太平教势力最深厚的地方,为了防止太平教降军态度反复以及情绪波动,在接受了太平军投诚之后几天,西北军中高层军官便一致同意让所有投诚太平军立即开拔前往西北庆阳,由南捷洛克第二师团负责引导。
  而先前在平陆一战中投降的太平军以及清河失守后投诚的两万多太平军也已经分批次抵达庆阳进行整编,加上这安原光复后的太平降军,聚集在庆阳附近等待整编的太平军数量已经超过了七万,随即整编成为了两个师团编制,而剩余人员中除了少数经过内政部门考察确属悔过自新者获得返家务农机会,其他两万多人都全数迁徙至北吕宋中部火山集进行垦荒,并明确告知如需返家必须等到中原局势稳定之后方可成行,并鼓励这两万多农垦战士与当地安第斯族、库柏族、普里奇族居民通婚,定居火山集者当地征服也将给予优惠政策以及一定物质奖励以示鼓励。
  将这两万多太平降卒安排在位于维托和双堆之间的火山集无锋也是有着相当用意的,由于大量军队的外调,整个北吕宋的军队已经下降到了只有三个师团驻留,而在北吕宋两府中安第斯人占据这绝对优势,即使是库柏人和普里奇人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唐族,虽然无锋并不担心这两个少数民族会与安第斯人勾结在一起,但腓特烈一直没有放弃对北吕宋的主权。对于这个强敌,无锋一直十分忌惮,他希望能够用更稳健的措施来作先期预备工作,火山集一带人口稀少,但位置极其重要,而且土地肥沃,无论是种植粮食还是经济作物,都十分适合,让具备一定军事基础的太平军降卒在这里垦荒就是一着奇招,一旦吕宋人真的北进,这几万准军事化部队随时可以紧急征调,重新组成一支预备役军队。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消磨,也可以让这些太平降卒在思想上的倾向性逐渐淡化,当然这还需要必要的引导和开导。
  由太平降军组成的师团虽然尚未定名,但以无锋原意亦是将这两个师团按照崔文秀设想投放到印德安王国境内作为派遣军,但鉴于天南局势的迅速发展,无锋也就暂时搁置了对这两个师团的安排,希望等到南部局势平定后在作决定。天南军的归附为无锋带来更多的选择,而整个天南和缅地,尤其是缅地,也需要一支经过整编的军队来驻守,虽然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个地区周围还并没有太大的安全威胁,但考虑到东面三江地区的局势和今后自己的南方攻略,无锋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向西疆都护府军务参谋联席会议提出建议,建议将两个整编后的太平军师团伙同同样需要整编的缅军组建西南军团。
  鉴于缅军在与原天南军经过了几个月的苦战后几乎已经消耗殆尽,天南第一军团和缅军的战斗十分惨烈,担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的谢长洋将在关西的所有怨气都发泄到了缅军身上,虽然温拿率领缅军抵抗十分顽强,但实力上的巨大差异还是让温拿的缅军举步维艰,几场血战下来,缅军损失惨重,迅速由原来的四个多师团缩减成两个师团。加上天南对缅地采取严密的封锁政策,更是让缅军后勤出现严重问题,处境极度困难,到最后素来士气高昂的缅军也开始大量出现逃兵,紧紧一个月中残存的两个师团中就有超过一半的士兵或战死或逃亡,如果不是西北军的及时南下,仅剩下不足一个师团且缺乏粮食武器的缅军很难坚持过半个月,这是温拿在抵达南丰府晋见无锋后的原话,由此可见缅军现状的凄惨程度。
  让无锋吃惊的是自己建议由温拿担任新组建的西南军团军团长的提议遭到了军务参谋联席会议的集体否决,在凌天放、米丰、康建国、赫连勃等人眼中,一个可以随时背叛自己主子的军人是可耻的,虽然当时情况特殊,但作为一名军人,温拿先附缅王,在郎永泉控制缅地后又归附郎氏,而后又反郎氏,现在又投靠西北,这种反反复复的作风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的人格品行。
  面对自己部下的强烈反对,无锋在再三解释未果后为了不激化自己部下之间的矛盾不得不作出妥协,在凌天放的提议下,西南军团军团长由西北军团第三师团师团长木力格担任,温拿担任了西南军团副军团长,而除开两个太平军降军师团分列第一第二师团外,缅军的一个师团在得到补充后成为西南军团的第三师团,温拿长子温特担任师团长,而由头人亲自到南丰向无锋表示效忠的毛族、沙合族以及处于天南境内的高岳族和部分天南新兵组建成了西南军团第四师团,尚有一个第五师团缺编,暂不组建。
  两道颀长的身影被落日的余晖投放在城墙上,已经是晚上九时了,但天边依然透亮,金黄的云霞似乎变得更亮了一些,这是被当地人称作火烧云的天气奇观,涌动的云霞被太阳光映射得金光灿烂,有如来自天界的金甲巨神,斜躺在西面的天边,而此时月亮早已露出了脸,好一派悠闲惬意的南国风光。
  这里只怕是自己领地的最南端了吧,无锋默默想到,再往南不到一百里地就是边境,跨过边境线,就是中南半岛同盟诸国中的苏拉维西公国,一个只有二十多万人的内陆小公国。无锋极目远眺,略略起伏的丘陵在天际看上去有些模糊,墨绿色的深处所在都是从未得到开发的原始森林,从缅地通往苏拉维西公国的道路仅仅只是一条难以过车的小道。
  紧随在无锋身后的中年男子自然就是陪同无锋视察的缅地之虎温拿,此时的他心中却有些惴惴不安,自从他宣誓效忠无锋以来,虽然新任的李大人对自己相当客气亲热,但敏感的温拿还是可以从军方的其他将领们眼光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不信任。
第五十四节
内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缅地如此富饶肥沃,为何民间百姓却如此贫苦不堪?良田万倾,沃土千里,为何荒废如斯?”眼望着南方天际一直没有出声的无锋突然启口问跟随在自己身后的中年男子道。
  “这,”没想到新任领主不问缅地状况也不问军政事务,张口就问及让温拿平素并不关心的问题,但是既然上司问及,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大人有所不知,这缅地地广人稀,我们缅人大多较为懒散,多年来养成的习性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愿改变。而且由于我们缅地素来不重视教育,我们缅人中百人中无一人识字,整个缅地近百万人口中,识字者不过寥寥几千人,而且大多是唐族,缅人除了大富大贵人家,一般人家都目不识丁,人口素质较为低下,而人口素质低下也直接导致了民风保守,不愿接受外来新鲜信心何新生事物,墨守成规,农业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但产量低,虽然土地多,但也只是堪堪糊口,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缓慢,直到郎永泉兼任缅地总督后,这种情形才略有改变。”
  顿了一顿,似乎在考虑涌怎样的措辞来评价前任领主,思索了一阵后温拿才接上话:“实事求是的说,郎永泉在就任缅地总督以后,的确对缅地穷困状况的改变有相当推动,从帝国的江南、东海、五湖等地引进大量资金,推进先进耕种技术,发展经济作物,同时也有许多商人来缅地发展了一些工商业,使得缅地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但朗永泉在教育和卫生上投入极少,在这两方面缅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且郎永泉明面上虽然对我们缅人一副推心置腹一视同仁的平等模样,但内心始终未能将我们缅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虽然让属下组建了缅地军团,但除了在让属下出战关西之时为缅地军团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新装备外,其余大多时间缅地军团接收的都是天南军淘汰后翻新的武器装备,而在缅地的行政机构中,出任的官员无论高低,一律任用唐族官员,即便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缅族官员也是一些毫无实权的点缀,他还利用和老缅王婚姻关系成功的加强了与原来北缅地区的贵族的关系,所以说他在玩弄权术方面的确高人一筹,属下在北缅得不到任何支持,只有在贫困的中缅和南缅有些支持,只可惜这两地太过穷困,根本无法与富裕的北缅相比,属下也才会落得个落荒而逃的结局,如果不是大人南下,恐怕温拿一家人也只有逃进深山中去当野人了。”温拿苦笑着以一句玩笑话收尾。
  “呵呵,温大人太夸张了。不过有一句话倒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实力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到头来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无锋转过头来无声笑道,“以缅地的经济要想支撑起一个军团,无疑是不现实的,不足百万人,农业极度落后,工商业几乎是空白,这样怎么可能养活一个军团十万人?看看珀斯城,我简直无法相信它曾经还是缅地的首都,连帝国内地一个大型集镇也不如,如何能够带动缅地的发展?”
  “是啊,缅地的确太落后了,但大人能够在几年之内让与缅地相类的北吕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大人也一样可以让缅地做到。”温拿此时的话却是肃容正色,态度也异常诚挚。
  “温拿,你不用捧我,北吕宋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具体事务也是萧唐和两个城守府的地方官员在做,缅地现在既然纳入了西疆都护府的统辖范围,在我的领地内我都会一视同仁,扶助穷困地区尽快发展起来,这一直是我所提倡的。现在西南军团新建,军费开支都由都护府承担,这样也可将缅地财政收入用于自身发展,另外都护府也将另外投入巨资用以尽快发展缅地经济,希望缅地能够在明年这个时候由一个崭新的面貌。”无锋先是温言宽慰,忽而话锋一转,“温拿,这一次我让你担任西南军团副军团长可有什么想法?不必多虑,在我面前仅可坦言,我既然问你这个问题,就是想听真话。”
  上司的话题突转让温拿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也是他心中难言的隐痛,从缅地军团军团长突然变成西南军团的副军团长,无论怎么说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但看一看自己缅军不足一个师团,而自己如果真要担任这西南军团军团长,只怕也很难服众,尤其是自己在郎永泉麾下附而复反,无论当事是处于何种情况下,只怕也很难获得一般人的认同,他也隐隐约约听说西北军中有人对自己的人品问题提出了置疑,这让他更是难受。难得现在这位上司不计前嫌力排众议,将自己推上这副军团长位置已属难能可贵了,想一想,温拿心中也就坦然了许多,但今日见上司问及,自己也想就这件事情把自己心里话掏给对方。连温拿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在面对这个比自己小近三十岁的上司面前,自己心境会如此平静放松,有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
  “大人,既然您问起这个问题,我如果避而不答,您肯定会认为我有其他想法,所以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说说我自己的心里话。也许咱们军中有不少同僚会认为我温拿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郎永泉将我从一介平民提拔成为缅军统帅,而我却在关键时刻反叛,这个帽子扣在我头上,我想我一辈子怕是也难以洗清了,可是大人,我温拿真是那种无耻小人么?”
  “当初郎永泉将我提拔到缅军统帅的位置,不管他出于何种目的,但我温拿不是知恩不报的人,关西一战,我和我几个儿子舍生忘死赤膊上阵,缅军子弟死伤无数,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觉得我必须要对得起郎帅的知遇之恩,但是一切都在关西事变之后发生了变化,谢长洋率领天南军先行返回天南,而我率领缅军返回后却没有按照常理让我返回缅地,而是命令我们就地驻留南丰,并且派大军监视我们,我虽然觉得有些蹊跷,但出于对郎帅的信任,我没有任何意见。但随即天南军又突然出兵缅地要缴驻扎在缅地的缅军第五师团的械,而对驻扎在南丰附近的我们采取包围态势,我这才觉得不对,但我仍然没有作任何举动,直到从缅地传来缅军第五师团几乎全军仅墨,而包围在我们周围的天南军也要求我们立即缴械,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您说属下能束手就擒么?”
  有些感怀的长叹了一口气,也许是将自己心中苦闷全部倒了出来,温拿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大人您能够给予温拿这样一个位置,温拿已经十分满足了,虽然当初是有一些失落,但想一想大人您也有您的难处,何况我听说木力格将军也是一个爽直之人,而且也是您的老部下,请您放心,温拿绝对会全力配合协助木力格将军,将西南军团训练成为一支过硬的军队,不负大人的众望。”
  “呵呵,温拿将军,有您这番话,本人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您说得不错,也许西北军中有人对您有一些看法和误解,但我想将军也能够理解他们各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将军之才能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展现出来,您也说得没错,老木是个爽快人,相信你们二位能够合作愉快,现在西南军团只有四个师团,但我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补充第五师团,希望温拿将军再缅地配合战备部门加强预备役的训练,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将西南军团组建成为一个完整军团。”
  无锋言语间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温拿甚是心安,倒不是一个第五师团将会从缅地士兵中产生的问题让他满意,而是对方那份坦白和信任让他颇为心喜,主帅开诚布公的坦言表明了他的态度,这证明了主帅对自己的绝对放心和高度信任,这是任何一个位置也难以交换的,也是作为一个降将最为珍视的东西。
  “大人关爱温拿无以为报,唯有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请大人拭目以待。”话说到这个份上,温拿也没有更多的言语来表达,唯有躬身行礼以示感激了。
  “温拿将军不必如此,李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倚重将军,比如说缅地以南的半岛同盟。”无锋慢慢停住脚步,将目光停留在了温拿略带兴奋红潮的脸上。
第五十五节
接收
  “大人是想要南下中南半岛同盟?”温拿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这位新上司果然是雄才大略,前脚刚拿下天南和缅地,这里便已经把目光投降向了缅地,喜的是如果要南下半岛同盟诸国,那势必要借重自己在南缅和紧邻南缅的半岛同盟成员国——苏拉维西公国的影响力,而先前上司遇自己谈到了尽快组建西南军团第五师团看来也是言有所指,自己也可以借助这一次机会重塑形象,一振温氏家风。
  “你认为呢?”无锋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反问道。
  怔了一怔,温拿细细的思索起来,上司这句反问似乎另有含义,自己倒是得好好琢磨一番,别第一次和上司谈及正事就给上司落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坠了自己一世英名,上司可不是一个简单易与之人,胡乱敷衍是瞒不过对方的。
  无锋也不催促,把目光重新投向远处,显然也是想好好听一听这位缅地之虎的见解,所以有意给他足够多的时间考虑思索。
  “大人,这进不进兵半岛同盟诸国,恐怕还得由大人您来决定,因为这关系着我们西疆都护府战略方向究竟是向东还是向南的问题。果确定了我们的重心向南,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以现在我们拥有的兵力,足以一直打到大南洋海滨,但我们可能会面对来自半岛同盟诸国联合起来的反击,另外作为半岛同盟的重要盟友,南洋联盟绝对不会放任半岛同盟所控制的商路被我们夺走,势必加入这一战局。且另外一个变数就是马其汗人,他们虽然和半岛同盟没有结成战略联盟,但也是《乌尔根条约》的签字国,而且与南洋联盟休戚相关,也不会乐于南方商道被我们控制,所以很有可能也会插上一脚。”思索良久后的温拿字斟句酌的拿出自己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马其汗人和南洋联盟都会加入对我们的战争?”无锋眼珠微动,细细品味着对方话语中含义。
  “南洋联盟加入那是必然的,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战略利益,和半岛同盟可谓唇齿相依,至于马其汗人,会不会直接加入到正面战局,属下不敢断言,但属下更担心他们会借势向三江林家发起进攻,而我们如果真的把重兵投入到半岛同盟战场上,驻留天南的兵力恐怕不会太多,很难对三江局势变化作出强硬反应,一旦三江沦为马其汗人的控制地,马其汗人不但会势力大张,而且一样会对我们天南构成严重威胁。”
  顿了一段,温拿似乎在考虑什么,“另外,据属下所知,那个雷觉天手腕心计非同一般厉害,三江境内的几大少数民族龟山族、牛当族、利靼族都与马其汗人在暗中眉来眼去,而这几大少数民族头人都和雷觉天相交莫逆,私人关系非同一般。大人也清楚,这三族在三江境内一直就未曾臣服于林家,除了原来的朗家支持外,他们最大的助力其实势马其汗人,尤其是在越京陷落后,马其汗人在三江境内的活动越发活跃。虽然林家的情报系统大力清剿,但收效不大,听说连三江境内一些唐族贵族地主也暗中和雷觉天达成了某种妥协,但这只是属下听得的风传,并无依据。”
  温拿的一番话听得无锋背上寒意顿起,连汗毛毛孔几乎都收缩起来,“你这消息从何得知?是否确实?”
  如果说雷觉天的计划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那三江的局势岂不是危在旦夕,那自己在兵发天南的时候马其汗人为什么不趁机西进?那可是一举拿下三江的最佳时机。难道三江一方真的没有半点防范?林氏一族在三江立足几十年,林国雄可谓人老成精的狐狸,三江这块地皮子有什么古怪难道还会瞒得过他?不可能,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三江境内三大少数民族和马其汗人勾结这绝对是事实,包括我们缅人以及天南境内额几个少数民族,马其汗人都有插手。不瞒大人,在归顺西北之前,马其汗人与属下一样有过几次联系,而且属下也曾经接受过马其汗人的财政援助,马其汗人希望属下能够在缅地拖得更久一些,言外之意大概就是他们会在短时间内解决三江问题,然后再来对付朗家,属下四子自从属下与朗家反目后就秘密到了桑林城谋求马其汗人帮助,曾偶然间见到过牛当族首领从雷觉天府中出来,对方虽然不认识温杰,但温杰却认得对方,温杰还亲眼看见过唐族士绅模样的人受到雷觉天秘密接见,其口音有浓重的三江味道。所以属下才会有此推断。”温拿的话有些缓慢,但语义却是清晰无比,并没有丝毫遮掩。
  无锋也知道温拿四子温杰是温氏家族中一个隐身人,既没有在军队中任职,又没有在政府系统中现过身,安全局和情报部门都有证据现实温杰就是温氏家族也是缅地的情报首脑,其能力非同一般,据说在半岛同盟和南洋联盟诸国中都有着较为深厚的人脉和根基,但温氏从未向外提及过。温拿今日这般一说其实已经变相的承认了温杰的地位,相当于将温氏家族中最重要的秘密向无锋坦诚相告,这让无锋一番满足中也夹杂一丝欣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