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510


第一百一十六节
改革
  在确定了天水难民事务已经按照既定计划顺利施行后,李无锋在八月底召集了自己麾下十余名最重要的军政幕僚召开了西疆都护府成立之前的最后一次小规模会议,政府方面除了萧唐、苏秦、莫伦三大署长外,还有詹姆斯、杨正彬、苏民舜、拉奥、王宗奚、王缭、何京七人,而军方则有凌天放、梁崇信、崔文秀、米丰、菲尔丁五人参加,而列席的还有安全部门负责人刁肃以及两大情报机构负责人古全和令狐翼,参加会议人共计十九人,除开李无锋本人外,皆为李无锋最为重要的心腹幕僚和将领。
  即使是河朔突变的局势也没有能中断会议的进行,由此可见会议之重要性。其间,来自河朔的难民也已经在进行了常规检疫后开始陆续经陇东、庆阳进入北吕宋,或者经关西、天南进入缅地,中间间或有瘟疫病人发作,但由于一路皆有严密的监控和郎中大夫的跟随,瘟疫并未像担心的那样扩散,都被牢牢的压在了难民群内,这让无锋颇为满意。一直到后来河间事变结束,难民的压力才少有缓解,但由于许多难民是来自黑山和龙泉,虽然河间本地难民大量返回河间,但这两地仍然在卡曼人的控制之下,所以向缅地和北吕宋的迁移工作并未停止。
  会议在关西郡首府汉中城内关西军政节度使府内召开,议题只有三个,政府体制改革、军务改革以及后期发展方向,会议一直持续了七天,一直到接到来自帝都的飞骑驿报以及河朔事变消息。驿报报称唐河帝国皇帝赐封李无锋为秦王,并正式批复同意原关西郡军政节度使府、西北郡军政节度使府、天南郡军政节度使府、北吕宋总督府、缅地总督府所辖五地及其附属地合并为唐河帝国西疆大都护府。
  经过七天的激烈讨论,与会众人就几项议程都达成了初步一致意见,尤其是在政务体制和行政规划的划分上,众人都已经感觉到了由于管辖范围相较于原来的西北一郡已成扩大了数倍,现有的行政区域化分显得有些零乱和脱节,管理权限也不尽相同,所以都一致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会议中在得到了帝国关于同意组建西疆大都护府的批复后正式宣布了西疆大都护府的成立,全面改组无锋辖地行政区划。将西疆大都护府的管辖地分为关西郡(下辖八府,包括原关西六府并临时代管天水、河间二府,首府汉中)、西北郡(下辖八府,包括原西北六府并临时代管卢龙、安原二府,首府庆阳)、天南郡(下辖五府,首府南丰)、西域郡(下辖五府,原西域诸国改称府,首府楼兰)、北吕宋郡(下辖三府,除原维托、双堆二府外,中部以火山集为中心筑城建火山府,首府火山府)、缅郡(下设三府,缅北府、缅中府、缅南府,府城分别为缅北珀斯城、缅中腊波城、缅南穆加勒城,首府珀斯)、东腾格里郡(下辖四府,乌兰府,管辖原罗卑征东部部分属地;火花府,管辖原莫特人属地;大青山府,管辖原图布人属地;焉耆府,原求尔人属地;首府火花府)七郡。
  西疆大都护府行政机构下设政务署、外务署、法务署、军务署(军务参谋联席会议)四大署和国家安全局、情报总局、军事情报局三个直属局,另设立一个民意机构咨议院。四大署分别执掌行政事务、外交事务、司法事务、军事事务,其中政务署下设各司分类别掌管各项行政事务,而法务署则直辖各府审理院和监察司,咨议院作为大都护府管辖区内一个了解民意的渠道而设立,分别从各地区和各阶层选出代表,负责沟通民意。
  郡一级不再设郡守府或节度使府,而设立一个单一的总督府,每郡设总督一人,但总督府下不设具体行政机构,总督府仅有高级幕僚数人,负责协助总督处理日常事务。总督负责统领指导全郡行政事务工作,主要负责对府一级官员人事监督考察和管理,但不参与具体行政事务,具体行政事务一律由府一级行政机构操作。这样一来扩大了府一级政府的行政权力,取消了郡一级行政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而总督府的设立则保证了大都护府对各府日常行政事务的监督和指导,防止府一级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偏离大都护府确定的方向。
  相较于行政体制和区划改革引发的激烈争论,军务改制扩编相对来说要顺利得多。由于有了粮食保障和从印德安获取的大量资金作后盾,无论是军方将领还是政府要员对军队扩编一事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了难得的一致,只是在扩编数量上有所差异而已。
  由于已经出现了南北两线同时面对两个强大敌人的现状,西疆大都护府需要更强大的军队来保证领地的安全,无锋目前自有领地内的四个军团(西北军团、北吕宋军团、腾格里军团、西南军团,南捷洛克军团与印德安军团不计入本土军团)以及三个近卫师团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领土守卫和严峻的外来挑战,尤其是前不久南线因三江而引发的与马其汗一战同时遭遇了北线卡曼人的入侵,措手不及的西北军一时间竟然抽不出足够的机动预备队应急,如果不是游牧骑兵日夜兼程,只怕平陆一战带来的伤痛真的会让无锋痛彻骨髓。
  扩军整编似乎迫在眉睫,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无锋本人反而有些举棋不定。以无锋个人的看法,军队在精不在多,过分追求数量上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军队整体实力得到增长,某些时候甚至可能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但是鉴于自己领地短时间内的确得到了相当大的扩张,而这些新纳入管理的地区恰恰又处于与几大强敌交界地区,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力来守卫疆土,至少从心理上也会让领地内的民众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无锋仍然坚决的否决了军方几名将领提出的增加七到十个师团建制正规陆军,只同意了在除开南捷洛克军团和印德安军团之外的情况下保留五个军团正规陆军编制的意见,这甚至连政府一方建议的扩军基数都没有达到,应该说从数量上仅仅只增加了两个陆军师团的编制,这也引起了包括凌天放在内的军方将领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不过在这一点上无锋固执己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但作为补充,无锋同意在天水和河间利用流民组建三个预备役师团,在关西地区组建两个预备役师团。另外无锋也要求军务署及军务参谋联席会议加大对陆军军团中的快速反应师团战斗力训练的同时,也要求战备署加快速度对这些陆军师团装备的升级换代改造,进一步提高陆军师团装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其综合战斗力和反应能力的提升。
  同时无锋却对来自于东腾格里地区的游牧骑兵和弓箭兵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为了方便骑兵队伍的指挥,无锋按照大陆南方的兵团编制组建了六个轻骑兵团,每个骑兵团设三个万骑队,共计十八万人,取消了原游牧部落对军队的控制权,改由自己和军务参谋联席会议直接控制。其中莫特骑兵十万人,图布骑兵六万人,求尔骑兵二万人,除第二、第四骑兵团作为西疆大都护府在腾格里草原上的军事存在驻防乌兰府外,其余四个骑兵团则作为无锋手中战略机动部队两个骑兵团常驻西康,两个骑兵团常驻天水,保持对邻近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已经增加到三万名的求尔弓箭兵也分批次作为师团的直属队进入各陆军师团。
  新组建的五大军团分别为第一军团(原西北军团)、第二军团(北吕宋军团)、第三军团(腾格里军团)、第四军团(西南军团)、第五军团(近卫军三个师团,另外两个师团在建),另外两个驻外军团也同样补充齐备,尤其是印德安兵团也从四个师团增便到五个师团。
  由于人事调整问题一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所以虽然将五大军团明确,但无锋并未在会议上宣布任何人事变动,只要求萧唐会同苏秦、王宗奚三人迅速完成都护府和郡一级总督府架构的设置规划,为下一步的正式人员任命以及工作推开打下基础。
  至于西疆大都护府后期发展方向,这个议题也在会议后期被提了出来,但由于众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政改和军改上,出了寥寥几人注意到这个话题外,大多数人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个问题上,这让无锋很有些失望。
第二篇
气吞万里
第四章
逐鹿
第一节
揽才
  两道人影漫步在池边高岸上,长久的酷暑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雨,虽然对旱势并无多大帮助,但却为一直闷热不堪的天气减凉了一丝暑意。已经是九月初了,却丝毫没有往年这个时候秋高气爽的味道,悬挂在天际的红日热力依然不减,若然没有方才那一阵雨,纵然池边杨柳依依,二人也是不敢出来散步的。
  “成松兄,怕是有好久没有来此一游了吧?”当先而行的年轻人朗眉俊目,青衫玉带,束发高冠,双手虽然背负身后,但手中那黑缎大扇却是不时开阖,宽大的袖袍间滚边金丝独角蛟型花纹隐约可见。
  “殿下,请勿再用此称谓,成松承受不起。”脸色有些病态苍白的中年男子脸上浮起有些尴尬而又感动的苦笑,略显瘦弱的身躯一袭白袍更将他衬托得瘦骨嶙峋,略高的颧骨下胡须仿佛是才修整过,虽然整齐,但总有那么一丝不大协调,“这太液池大概是成松十五年前游历时来过,后来一直逗留河朔,再也未曾有机会得以一游,一晃十余年,物是人非啊。”
  瘦弱男子的话语充满了伤感,眼眶中竟然隐隐有一丝泪光,显然是想起了什么伤心往事。
  这太液池那是前朝君王开挖的一处大型人工湖,引汉江之水而成,面积浩大,高岸环湖,清泓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并用金石雕凿鱼龙等奇禽异兽。池边水草繁茂,平沙上禽鸟成群,风景优美,为前朝君王游乐胜地。往东去入汉江处有一桥著名的灞桥,乃是关西地区有名的风月区,四周柳树成荫,每逢春季团团柳絮飞舞,如风卷雪花,汉中文人送客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故又名消魂桥,昔日诗仙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一语,“灞桥风雪”遂成关西八景之一。
  见自己随意话语勾起了对方昔日伤心往事,年轻男子也有些懊悔,对方入狱经年,妻儿老小均已战乱中丧生,已成孤家寡人,难免触景生情,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不来一游,免得坏了谈话的兴致。
  瘦弱男子突然发言对方不语,随即从感伤中惊醒过来,淡淡道:“殿下不必为成松担忧,成松既然能在狱中经年不死,世上种种磨难业已见得多了,等闲之事只怕是难以将成松击倒了,只是这几日里天翻地覆,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罢了。”
  年轻男子便是已被唐河帝国中央封为秦王的李无锋,而这瘦弱男子则是无锋从河间府大域获得的收获之一——原河间府城守方成松。方成松因与其上司河朔郡守谭可仁不睦,被谭可仁在太平教人起事前夕诬陷入狱,后太平教人席卷河朔,谭可仁仓皇出逃,这方成松便被丢弃在河间府大狱中无人问津,而太平教人接掌河间后,于永志等人忙于捞取金银财货和控制地盘,对于这等大狱中的囚犯也是懒得过问,致使这前任城守也就被搁置在这牢中日复一日,而后太平教人亦有重要犯人投入河间大狱,对这残留凡人索性因为无人作主,索性一股脑儿赶至外院轻犯所在地,平时打扫卫生,烧水做饭,一日日也就这么过来了。
  无锋早在城卫军中西征之时便闻得这河间城守方成松乃是河朔奇才,帝国大学毕业后因庶民出身而从基层官吏做起,几年间辗转天水、龙泉、河间,后升任河间城守,五年时间将河间府从一个盗匪丛生、经济萧条的混乱之地变成名副其实的河朔首府,其经济实力也一举超越了一直稳居河朔之冠的晋中府,河间百姓提及自己的城守,无不赞不绝口。只可惜此人虽然务实廉政,却与他上司河朔郡守谭可仁格格不入,两人屡起争执,最终方成松还是栽在了谭可仁手中,只是谭可仁还未来得及为拔掉这根眼中钉庆功,太平教人便在河朔起事,河朔转眼沦陷,一直到西北军进入河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无锋轻轻拍了拍对方肩膀,一脸严肃,郑重其事的道:“成松兄既然能经受这等磨难,想必亦以接受各种重任,当今帝国形势险恶,外敌频频入侵,内乱相煎太急,本王颇想请成松兄助我一臂之力,救民于水火,不知成松兄意下如何?”
  方成松其实早已料到了对方将自己拯救出狱,又不远千里将自己从河间接回汉中,不但锦衣玉食,而且还派郎中大夫替自己治疗疾病,这番恩情不能说感恩戴德,但也让素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信条的他自己已然身陷对方情义网中,对方的想法和意图自己也能够隐隐约约猜得到。但无论如何,对方的一番好意也让他铭记在心,论理,像自己这等在沦陷之前便已被定罪入狱的犯官,已经是毫无翻身余地,尤其是在河朔局势大坏,根本无人能对当年之事说得清楚。
  其实从一获自由之时起,方成松便努力的想尽快了解帝国国内的形势,报刊杂志以及与周围士兵官员们的谈论成为他掌握目前局势状况的主要途径,几天下来,他已经对整个帝国局势有了大致了解。
  眼前这位秦王殿下与其说他是外藩亲王,不如说他已经是掌握着半个帝国的一方诸侯更为恰当,帝国辖地九郡一州,掌握在这位秦王殿下手中已经是超过了三成,另外还外带控制了昔日连帝国鼎盛时期势力都未曾达到的西域诸国、北吕宋和缅地,甚至那腾格里草原上桀骜不逊的游牧蛮族也匍匐在他脚下,现今之势,就连小孩子也能看得出来这位秦王事实上已经完全脱离唐河帝国中央的控制,独霸西陲,而唐河帝国将来的走势甚至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这位秦王殿下的眼色行事。
  而这位秦王殿下手中控制的强大军事实力更是帝国国内其他几方无法比拟的,曾经风光一时的天南郎氏转瞬覆灭,帝国几十年如哽在喉的三江林家不得不依靠这位秦王殿下支持才能在马其汗人军威下得以苟延残喘,自己是不是该选择这株参天大树作为自己下辈子的栖身之地呢?
  见对方似乎有些犹豫,无锋也不逼对方,只是沿着池边放慢脚步。他对此人其实做过相当调查,对他的脾性也已经有所了解,庶民出身却又渴望出人头地,不惧权势却又希望得以展现自己施政才能,恰恰是这些因素也使得对方对什么天道正统反而不那么重视,谁能够给予他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才是他甘于投效的最大因素。
  幽幽叹了一口气,方成松垂下眼睑,思念再三,半晌才抬起头苦笑道:“殿下已经为成松做了这么多,成松身无半物,何以报君之恩?唯有一身而已。只是成松不通军务,唯有政务稍有所得,但愿能为殿下分担一些琐务,仅此而已。”
  一阵热潮从无锋胸中涌过,百般做作皆为对方这一段话,人才的匮乏已经让无锋愁到了抓耳挠腮寝食不香的地步,军事将领自己是不缺的,缺的正是那能够应对处理一方政务的高级行政人才,而方成松在河间府的表现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对方还是在上司竭力压制下取得的成果。
  “呵呵呵呵,得成松兄之助,胜过本王得河间一府之地!”李无锋实在压抑不住自己胸中的喜悦,咧嘴大笑起来,“河间一役之收获不在于获得一地而在于有了成松兄之助啊!”
  见到对方发自内心的欣喜,饶是方成松对对方从一开始就招揽自己开始就有思想准备,还是被深深感动了,对方毫无掩饰的求贤心情让他无法不被打动。
  “殿下,您过誉了。成松自天水而入关西,一路行来,所见所闻,民众士绅无不对殿下在关西的举措衷心拥护,西北荒瘠之地,短短几年就崛起西陲,连化外之地已臣服于殿下威名,可见殿下麾下人才之众,成松只希望能在殿下末座尽一份力便心满意足。”方成松得对方这般赞誉,心中虽喜,但却颇有自知之明,对方能将偌大一片领地经营的有声有色,手下之然有一帮能人异士,自己也不过是才来新人,自当谨守本分低调做人。
  “成松,你不必过分谨小慎微,本王最恨嫉能妒贤之人,为人无才不要紧,若是连德也失了,那才是本王不能容忍的。本王麾下众人虽然性格各异,但在品行上却是无甚挑剔,这一点也请成松兄谨记了。”无锋话中有话,方成松亦是听者有心。
  一连郑重的躬身行礼,方成松满面肃色:“殿下之语属下谨记在心。”
第二节
关西总督
  见到方成松如此郑重其事,无锋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谨慎,不过他还是认为自己这样防患于未然更为妥当,人才难得,让一个人才融入自己整个幕僚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适当的良性竞争是必要的,但绝对不能出现因为私人感情而影响到自己大业这一类事情。
  “成松你也不必如此紧张,你虽然是新来之人,但我那几个手下也是久闻你在河间盛名,对你在河间的表现钦佩不已,我也衷心希望你们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帮助我把这西疆大都护府这片土地治理得风调雨顺,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相信这一点应该是你我的共同愿望。”湖风徐徐,雨后清新的空气带着一丝泥土的芳香,太液池内波光荡漾,远处三山隐约可见,无锋此时的心情异常舒畅。
  “那殿下的愿望是只停留于目前的状况么?”心中主意一定,方成松的话语也就没有那么多拘束,说起话来也就随便了许多。
  “呵呵,成松你这话里有话啊。”无锋并不想掩饰自己的意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他素来的原则,对方明显是想了解自己的底线,虽然略显唐突,但无锋也认为这也是自己向对方袒露自己的想法的合适时候,“若是本王说安于现状当个秦王和大都护就满足了,恐怕成松又要暗中耻笑本王虚伪或者不思进取了。不过以目前的形势,本王至少现在还没有其他想法,不过,若是司徒家族不幸难以承担其我们唐族振兴的责任,李某亦不会袖手旁观,若是任由那外族在我中原大地肆虐,那李某更是责无旁贷。”
  默默点点头,方成松对对方的话深信不疑,有些事情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帝国现在颓势未减,虽然大殿下看上去似乎还有些模样,但方成松却清楚,大殿下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支撑军事力量却需雄厚的经济基础,燕云之地破败不堪,东海虽然落入他手,但至今未有合理的振兴经济之策,事实上仍然处于严重衰退之中,而江南更是大战方起,几方逐鹿,繁华之地转眼就可能化为废墟。要想依靠这几处已然处于战乱之中的府郡支撑庞大的军事力量,方成松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能维持多久。
  想到这儿,方成松不由得瞅了一眼眼前这个淡然自若的秦王殿下,能够抢在江南大乱之前游说大批江南商人和士绅将资金人员转移到了自己领地,这只能说明对方对江南局势甚至帝国局势洞若观火,甚至已经到了未卜先知的地步,在联想起对方的粮食囤积政策,攻伐控制印德安的手段,这更加深了方成松认定此人将会是今后唐河振兴之主的信念。
  “殿下,恐怕这振兴之责您是躲也躲不掉吧。”方成松肆无忌惮的继续道:“以属下之间见,当今帝国皇帝已经丧失了成为帝国之主的基础,失去了东海江南这两大财源,他这个皇帝恐怕是相当也当不了多久了;司徒泰空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一无正统名分,二来江南东海之地素以工商阶层为主流,而他在燕云就素来轻视工商阶层,除了变着法子榨取工商阶层利益之外,毫无半点头绪,理政之道根本不值一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武夫加阴谋家,纵然是让他做了皇帝,相信要不了半年也会弄得天下大乱。至于其他几位殿下,那更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便是偶有良策,也难以影响大局。”
  方成松这一番话可谓有些与众不同,在众人都把司徒泰列为帝国最有希望最有实力的继承者时,他却将司徒泰贬得一文不值,虽然话语间有些偏激,但无锋仍然从中听出一些道理。
  “哦?成松为何对这司徒泰评价如此之低?要知道他手中可掌握着帝国几个最为强悍的军团啊,连我手下的军队与他对上,我自认胜负也只在五五之数。”无锋挑起眉毛,有意问道。
  “呵呵呵呵,殿下这话有些口不应心了。岂不闻军队是保障经济是基础这句话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司徒泰和他手下一帮人也许在军事上个个是内行,但看看他们在燕云的表现,若是以燕云之地虽不敢与江南东海相比,但若是善加调理,胜过河朔堪比五湖绝不是妄言,可是反观现在的燕云,以燕莱之地尚且民不聊生,那北平、沧州和云中更是贫弱不堪,大土地贵族们固然富可敌国,但看看中下层民众,如果不是司徒泰的军力够强,我想太平教昔日起事大概还会首选燕云呢。”方成松不屑一顾的道,昔日上司谭可仁便是司徒泰的心腹,敛财贪赃玩弄手段比谁都厉害,但真正治理地方却是狗屁不通,他对这种蠹吏是深恶痛绝。
  “但是现在大殿下却占领了东海和江南之地,有了这两地作为根基,他应该能够有所作为吧?”无锋假作不知往下问。
  “哼,东海之地落入司徒泰手中要不了一年经济就会崩溃,只知攫取,不知发展,甚至连养息之道也不懂,杀鸡取卵之法固然能应一时之急,但时间稍微一长,其反噬力量一样不小。至于江南,四方争雄,却还不知鹿死谁手,但无论哪一方要想获得全胜都只怕不能,江南以工商为支柱,原本大部就已经为殿下所得,加之战乱一起,一干残羹剩汤,众犬夺食之下,济得什么事?”方成松一一道来,条理清晰,丝丝入扣。
  无锋暗叹对方对司徒泰一方看法之精辟,世人皆看司徒泰势大,却未看见其隐藏的虚弱,根基不牢,财政枯竭,只能依靠对外征伐,但却又与其施政方针格格不入,可谓极盛一时之下却是危机四伏。
  “那依成松之看法,我们西疆目前应当采取如何对策呢?”无锋忍不住启口问道。
  “呵呵,殿下,对外之策,自然有苏大人为殿下筹谋,政务当然有萧大人主理,成松不过是一管之见,当不得真。”连连推托,却见主子脸色已然有些不悦,方成松方才硬着头皮道:“不过依成松之见,西疆大都护府初建,这领地广褒,各地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都不平衡,如果能够有一段时间来调整和稳定,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各方面政策,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的综合平衡发展,应该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方成松后面这番话虽然平稳有加,不过却有些虚泛,但无锋也能够理解对方的顾虑,毕竟才从大狱中出来没多久,对自己领地内的具体情势也没有完全熟悉,要想然让他拿出多少切实可行的措施,也的确有些难为对方,不过对方的认真和仔细也使得无锋对方成松的看法拔高了不少,至少此人不是那种夸夸其谈或者纸上谈兵的家伙,可以放心大胆的让他来独当一面。
  “唔,成松也知道我领地已经划分为七个郡级行政区,不过郡不再设置各方行政机构,只设总督府,让总督负责指导全郡行政事务和负责人事管理,幕僚辅佐之,不知成松以为如何?”无锋随口问起对方对自己行政改革的看法。
  “殿下这番改革是削减郡级机构对具体行政事务的干涉力度,加大了府一级政权的行政权力,虽然达到了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不过这也有可能导致府一级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各府之间协调难度增大,这各郡总督人选反而成了关键,若是总督位置不能有得力人物控制,必然会导致全郡各方政策失调,从而影响整个西疆辖地发展。”思索了半晌,方成松方才缓缓道:“所以属下以为这是有利有弊,不过从目前局势来看,殿下在领地内威望如日中天,军事力量直属殿下,地方政府军权薄弱,这样的改革应该是符合形势需要的,只是随着今后局势的发展,有无调整必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果然是政务高手,一眼就看穿了自己这一次改革的关键,自己削减郡一级行政权限,放权府一级地方政府,一方面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却又加强了军权的控制,削减地方政府警备部队数量,防止军政权力独揽现象的出现,但这样也带来负效应,那就是总督对府一级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度如何掌握就要看这个总督人选选得如何了。
  “成松言之有理,不知成松对关西郡现在发展状况如何看待?”无锋缓缓点头,却把目光落在对方脸上。
  “关西郡?”方成松怔了一怔,一阵热血上涌,莫非……?
  “不错,是关西郡,我有意让你出任关西总督,不知你意下如何?”无锋笑着点头。
第三节
时代潮流
  饶是方成松心中已经有些预感,但听到对方如此大明其道的说出来,还是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关西总督?!方成松不是不清楚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除开原来的关西六府外还要监管包括自己原来担任城守一职的河间府和天水府,八个大府,人口超过一千二百万,也是整个西疆大都护府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郡,连大都护府所在的西北郡也只能望其项背,这样重要的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瞪着发红的双眼注视着,居然就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就交给自己,一个刚刚从大狱中获释不久的犯官?!方成松一时间觉得难以接受。
  “殿下,您这是不是太轻率了一点?”订了定神,方成松斟酌了一下利害得失,虽然对这个位置带来的巨大荣誉和地位万分向往,但他还是委婉了拒绝了对方的提议:“成松虽然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舞台,但成松毕竟甫出大狱,对帝国内外以及殿下领地内各方面情况都还不太熟悉,殿下麾下有许多比成松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选,所以我想殿下如果能够给予成松一个机会重回河间,成松可以向殿下保证,不出一年,成松将会把一个繁荣的河间重新奉献在殿下面前。”
  有些心折的点点头,无锋心中对面前此人的估量又高了几分,能够清醒的认识自身优劣之处,这恰恰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看来这关西总督还非他莫属了:“呵呵,成松,轻率也好,偏心也好,本王从来不计较这外面的传言,这也不需要你来考虑,你只需要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踏踏实实做事便可。只要是本王认定了的,没有能够改变。河间本来就在关西总督管辖范围之内,我当然要在一年内看到一个繁荣的河间,河间城守人选就需要你来替我好生筛选了,而且我还希望能够在一年内看到一个蒸蒸日上生气勃勃的关西八府,这才是你的责任!希望成松不要让我失望!”
  无锋铿锵有力的话语和坚定信任的目光打消了方成松心中的所有顾虑,他不是没有尝试一下掌握八府大权一展自己胸中抱负的想法,九死一生的牢狱之灾已经让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如何在自己的后半生一展自己所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史书让后人评说这才是他作为渴望的。但在帝国官场上也算有些时日的他仍然按照思维定势不愿意太过锋芒太露,要知道有时候往往退一步是为了今后更稳更快的前进,但无锋话语中的含义却是重若千均,不但要在一年之内看到一个繁荣的河朔,更要求在一年之内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关西,这份重担却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够担起的,他不能推托,更不能让寄予厚望的秦王殿下失望。
  “殿下既然这般说,成松无话可说,唯有一身以报。”眼眶又有些红润,方成松甚至连话语也有些哽咽,这就是区别,自己在河间拼死累活七年未能进一步,而在这里只要你有才能,才见面几天,就能以一郡总督之位相托,自己还有什么值得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呢?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虽然俗的不能再俗,但涌来形容此时方成松内心所想只怕是再贴切不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