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510

  “呵呵,成松不要说得那么严重,好像这关西总督之位就像是有去无回的鬼门关一样,有本王在你背后,不要有太多顾虑和想法。这关西八府纳入本王领地时间并不长久,这政府系统官员我也还没有来得及大动,陈风陋习盛行,我希望你在上任之后能够一扫这些劣行陈规,让关西发展成为我西疆真正的胸腹之地。”无锋展颜一笑,目光炯炯,伸手拍了拍心情有些激动的对方安慰道,但随即话锋一转,却落到了真正的要害之处。
  虽然还有些沉浸在巨大的兴奋和感动之中,但多年来的从政经验让方成松在无锋语气一变之时就感觉到了主子话里有话,好在他在出狱这几日里并未闲着,从李无锋为人行事到西北经济起飞,再到李无锋征伐四邻和在帝都的种种表现,他都想方设法的了解掌握。而目前西疆各地的形势更是他了解分析的重点,尤其是这关西和河朔之地,因为历史愿原因,河朔和关西素来连为一体,各种往来密切,方成松在河间任职时对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了解就有所偏重,而入狱这一段时间里关西出了表面上变化很大外,内里其实变化不大,这时候听得对方这般一说,自然清楚对方要想考较一下自己未来对关西的施政方针了。
  见瘦弱男子若有所思的抬起头,无锋笑着继续道:“既然这关西总督一职你已经接受,我也想听听成松对你上任后的一些打算,怎么样?”
  苦笑着摇摇头,方成松一边紧张的思索,一边口上却未闲着:“殿下,您这时候考较成松,是不是有些太急了一些啊?我可是没有什么准备啊。”
  “呵呵,成松,你别在我面前装,你从出狱之日起,从河间到汉中这五天路程上,要周围的人为你买了多少报刊杂志?从《帝国新闻》、《每日快讯》、《大陆时报》、《商业周刊》到我们西疆的《西北星报》、《南方日报》、《关西时事》,我看怕是堆了半辆马车吧?到了汉中这几日里,负责接待陪同你的官员们都被你问得怕了,我看我手下不少人虽然就在我身边,只怕还未必当得了才出来几天的你对这西疆形势了解得透彻呢?”无锋一口点穿对方,善意得揶揄道。
  有些尴尬的揉了揉瘦削的脸颊,方成松见推不过去也就不再谦虚:“殿下,成松虽然有心探悉,但毕竟时日尚短,许多具体情况了解得未必准确清楚,这会儿既然殿下要考较我,成松也就只有勉为其难先谈一谈了。”
  “正如殿下方才所说,殿下虽然接掌了关西,但关西形势却并未向西北、西域、北吕宋等地一般得以明显改变,甚至连后面接掌的天南反展速度也颇有不如,这其中原因十分复杂,相信殿下也有自己的考虑。关西自古就是王霸之地,汉中更是与中州、金陵并称三都,殿下也清楚,现在大陆局势风云变幻,许多昔日曾经是王朝帝国建立基础的东西现在却成了阻碍社会发展前进的绊脚石。听说殿下曾经在西大陆游学,相信殿下在西大陆也看到了那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远远落后于我们东大陆到现在隐隐有凌驾之势,西大陆的飞速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我想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新阶层取代了昔日腐朽没落的老阶层成为历史潮流的主力军,新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无锋星目连连爆闪,人也似乎一下子愣怔了一下,随即急促的道:“说得好,看来成松好像也对西大陆情况十分了解啊,请继续。”
  这是二人谈话这么久以来,无锋第一次用请字,方成松的话语让他仿佛间响起了昔日的一次讨论。
  “成松年轻时候曾经游历过西大陆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略有所得,只是这些想法从未见诸于外,今日也是第一次对人谈及。”方成松谈兴已起,一时间滔滔不绝:“所谓的新旧阶层,在成松看来那就是工商阶层与原来的土地贵族阶层,西大陆正是因为工商阶层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掌握上层建筑,并对国家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导致西大陆许多国家都确立了工商立国的宗旨,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国家中崇信拜金和冒险,下层民众和小商人相信只要敢于冒险,就能够取得财富和成功,而大商人和大工坊主则游说政府鼓励发展工商,将商品向四周推销,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西大陆的经济才会得到飞跃式的发展,短短几十年就已经出现了超越我们东方的架势。”
  “唔,那依成松之见,我们现在应当采取如何应对之策?是模仿还是自己探寻新的路子呢?”无锋若有所思的皱着眉头问道,这正是困扰他的难题,关西保守势力强大,但从现在的格局来看,他们又是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如何将这一大批代表着土地贵族们的保守势力改造成为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主力军而又不至于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弹,这的确是一个巨大考验,直到目前,无锋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妥当的办法,所以他一直没有对关西作更大的举动。
  “殿下,办法不是没有,但我们这边与西大陆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许多事情成松也没有太大把握,说一句泄气的话,成松只能摸索着一步一步往前走。西大陆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完全模仿,相信大人也同样考虑过这个问题。”有些沉重的抬起头来看着无锋,“这就需要殿下给成松作主了。”
第四节
改造
  “成松尽管大胆说来,关西一地改革也势在必行,若然再拖累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本王下一步的大计。”无锋重重点点头,一脸肃色。
  “殿下,其实关西改革的症结就在于如何转变土地贵族们的观念,让他们在拥护殿下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按照殿下的想法走出目前的死胡同,成为新兴阶层的一份子。”方成松的话可谓一鸣惊人,“其实关西贵族们一样渴望获得财富,他们对工商阶层这几十年来日益增长的势力并非认识不到,而商人们累积的财富更是他们羡慕嫉妒的,他们中的有识之士一样在思考该如何扭转目前这个对他们整个阶层日益不利的局面,但他们先与自身身份和面子,而有无其他克星的办法来改变这一切,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像官府施压要求限制工商势力的权利和地位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被取代,但聪明人都清楚这只是短时间的,等到时机成熟,这种改变就不可逆转,所以其实他们现在心中还是一样人心惶惶,尤其是在殿下执掌关西之后,他们更看到了邻近几郡的情势变化。西北工商势力的崛起虽然与当时土地贵族势力被罗卑人涤荡一空的原因,但也与殿下的大力扶持有关,而现在殿下又接掌了关西,却一直没有动静,恐怕他们心中一样在担心殿下将会来一次雷霆扫穴的大动作,彻底改变关西目前的局势吧。”
  “但这正是本王不愿意见到也不能如此行动的。关西贵族素来以保守著称,关西六府之地大多土地肥沃,多为大贵族们控制,他们以土地收成为主要收入,土地是他们唯一的依靠,敌视工商阶层亦是在所难免,如果本王因为想要改变关西局势而动作过大,必然会引发他们的敌视和反对,引起关西局势动荡,如果再被有心人利用,只怕会弄巧成拙。”无锋也抚掌叹息道。
  “但是关西贵族一样是人,他们一样有这正常人的想法,渴望财富是每个人不变的天性,看见商人们腰包不断鼓胀,成松在想他们一样心中在倍受煎熬吧?”方成松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渴求财富的欲望调动起来,利用他们的这种欲望在配合我们的一些措施,成松在想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改变他们的办法。”
  “哦,具体一些,成松。”无锋越来越觉得自己选择的这个关西总督不简单。
  “举个例子,关西贵族们大多都是依靠祖辈留传下来田赋为生,田赋收入虽然稳定但相对与工商业获得的利润却微薄得多,而且还容易受天时的影响,比如遭遇水旱蝗灾都会让佃户和雇农难以缴纳足够的租税,而地主们却需要考虑佃农和雇农们下一季的生活而不得不调整,不过这些地主贵族们毕竟都是经过几代积累,多少有些底子,他们一般惯用的手段就是等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利用水旱灾害情况出现,一些自耕农无法支撑下去时,出面购买对方土地,扩大自己的土地规模,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既容易激起那些蜕变为佃农和雇农的自耕农的仇视,而同等资金获得的土地产出往往远远比不上那些工商业主所获取的利润,这就是他们目前矛盾的心态。”
  “不错,这些正是地主贵族们扩张自己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只不过他们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土地上,使得与农民们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他们再把这些负担转嫁给农民,就很容易引发农民暴动。”无锋点点头赞同对方的分析,“但如何让他们实现转变呢?”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转变投资方式,当他们的资金发生转移时,他们的身份乃至思想和观念都会逐渐发生转变,当人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成松相信,一旦这个头开好了,后面的一切就会变得顺理成章。”方成松瘦削的脸上满是自信。
  “成松的想法是,选择一些投资项目以股份制形式募股,这是西大陆通行的一种方式,在我们这里,我们可以考虑我们实际情况,让具有贵族身份的地主们拥有一定的优先权,可能初期的效果不会太好,但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优势项目作为试点,比如矿山,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据成松所知,大人接掌关西后,一些与原来太平军关系暧昧的商人都受到了惩处,他们的资产都已经被冻结和没收,这正好可以选一些优势项目拿出来作为第一批试点,比如矿山、卷烟工场、染料工场、酿酒工坊,这些还属于政府专管性质的利润都相当丰厚,相信一定可以吸引不少地主们投资购买,这样有了第一批,那就有第二批,当贵族地主们发现这些工坊带来的利润远胜于土地产出后,他们就会逐渐对购田置地失去兴趣,甚至可能出卖土地把资金转移到这些工商产业上去。”
  “而现在殿下扩张步伐方兴未艾,相信关西贵族们中一样有眼光长远者,随着殿下领地的不断延伸扩张,像缅地胶树、可可、甘蔗种植园以及成品加工业,北吕宋的烟草、咖啡、甘蔗种植加工业,腾格里草原上羊毛加工和纺织业,这些行业带来的利润都会刺激这些贵族地主们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这些边疆地区的新兴产业,而随着资金的大量流动,地主们甚至会发现有时候甚至把钱投入银行钱庄都比购置土地更划算,当这一切都成为正常时,我想贵族们的身份也将逐渐衍变成为新兴阶层中的一员,而他们的观念也一样会发生根本转变,甚至他们会比原有的工商阶层更渴望向外扩张和冒险。”
  一边若有所思的点头,无锋也一边在分析者对方言论中的依据。这个家伙似乎已经将这些贵族身份的转变建立在自己不断向外扩张的步伐上,只有不断的向外扩张,向外攫取财富和市场才能够满足这些财富欲望日益增长的新兴阶层,也只有依靠他们,自己才能够真正打败所有自己道路上绊脚石,这一点似乎对方比自己看得更清楚。
  “很好,很有新意啊,成松,虽然你的想法似乎来源于西大陆那些政府支持的殖民探险组织,但却结合了我们这边的实际,至少在我个人认为在咱们东大陆应该是可行的,当然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也需要在措施和手段上更丰富一些。不能指望一年半载就能见到大的成效,但正如你所说,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股洪流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因为它符合人的趋利本性。”无锋大笑着鼓掌以示赞许。
  “殿下所言甚是,据成松所知,现在西大陆正在加大力度发展商贸,而发展商贸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对外冒险和殖民,原来中大陆西南部地区以及像我们所在大陆南方的海洋中许多岛屿和陆地已经成为了西大陆许多探险家们争先恐后前往冒险的乐园,成松虽然不知道近几年来西大陆情况如何,但从西大陆到我们东大陆日益增多的商队就可以大略知晓西大陆在这方面的力度是越来越大,成松甚至在前两年间曾经听一个来自西大陆的商人说有人已经在南方海洋中发现了大片的陆地,也不知道情况究竟是真是假。”
  方成松话语虽然轻松简单,但却勾起了无锋无尽的兴趣,“哦?你是什么时候听说的?消息来源是哪里?”
  见无锋对这个情况如此重视,方成松也有些惊诧,连忙答道:“这还是成松入狱之前接待一批来自西大陆南部沿海小国里撒丁王国一个商队时听说的,不过似乎连告诉我这个消息的商人似乎也并不太相信这个消息,不过后来成松就再没有听说这方面的消息了。”
  “噢。”有些失望的放弃了追问,无锋并不认为这个消息是子虚乌有,早在自己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来自南方的海原员们谈论过南方海洋中不但有许多岛屿,而那些生活在岛屿上的土著们中自古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他们生活的岛屿更南方有大片的陆地,只是谁也没有去过。也许这是一个传说,但更有可能是曾经到过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回来的故事,只不过踏足那片土地更艰难,人们更难以做到,知晓的人太少罢了。
  见无锋放弃了追问,方成松又把话题转了回来:“成松认为要想彻底改变这些贵族们额观念,激发工商行业的大发展,还可以适当在官员的选拔中任用一批出身于工商业阶层者,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工商阶层的上进心,而来亦可向世人显示在西疆工商阶层已经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需要考虑贵族们的接受程度,不过成松个人认为这点风险值得一冒。”
第五节
分道扬镳
  与方成松一道被曲波送往汉中大狱囚犯其实还有两条大鱼,太平圣国的武相薄近尘与大少师许文哲。此时此刻,他们也和方成松一样在汉中享受着自由的新鲜空气。
  漫步汉中城内大街小巷,看到昔日的辉煌已经化为泡影,人犹在,事已去,薄近尘与许文哲两人一时间相视无语,千般思绪万般无奈在这一霎那涌上心头。
  “薄相,您看着汉中城在李无锋的治下是何等的和谐太平,这一路行来,文哲观那天水亦是如此,为什么我们心系百姓却落得如此下场,而那贵族出身的李无锋一味穷兵黩武四处扩张却能让领地内国泰民安呢?难道这世界真的就永远属于他们的?”有些感慨的咂了咂嘴,经历了大半年牢狱生涯的许文哲已经远非昔日意气风发的大少师了,一脸阴霾的他眼见得圣教的大敌治下之地一派安然,触景伤情,这份感受委实有些令人不是滋味。
  “文哲,这薄相二字以后再也休提,圣国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了,虽然我们不愿意接受,但我们却需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我们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没有必要再回忆过去。当然我们可以反思我们以前的所作所为,检讨我们自己。不过现在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又有多少意义呢?失去了机遇的历史就不再属于我们,也许我们只能充当历史的看客了。”薄近尘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惆怅。
  许文哲无言以对,是啊,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历史从来不会重演,自己两人何去何从的主动权也不再属于自己,而掌握在他人手中,这就是命运。
  “文哲,李无锋下边的人怕已经和你也谈过了吧,你怎么想?”见许文哲脸上迷惘不定,老者轻轻叹了一口气问道。
  “嗯,苏秦与我有一番长谈,不过他并没有明确说什么,只说希望我能看清楚当前的形势,也不急在一时,不妨多看看多听听,让事实来证明,这个苏秦谈锋甚健,倒是个人物,也难怪李无锋在这西疆纵横睥睨,手下也的确有些能人,这秦王封号一加,只怕唐河帝国在无人能与他比肩了。”许文哲亦是长叹一声。
  “文哲,你太小看李无锋了。李无锋心胸只怕并不仅仅只是这小小的秦王吧?西疆一地只怕也难以容纳下李无锋这条蛟龙,此人野心之大,心机之深不是你我能够想象得到的。”薄近尘脸上阴晴不定,似乎是在琢磨着什么:“你可知与我谈话的是谁?”
  “是谁?”许文哲有些不解,难道这个问题也值得这般郑重其事:“难道是那李无锋本人?”
  “不,是那萧唐。”薄近尘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
  “哦,听说此人是李无锋手下军政两大臂助之一,一直是李无锋行政系统中的第一号首脑人物。”许文哲瞅了一眼连语气都有些变了的对方,顺口答道。
  “那文哲可又知道这萧唐是何来历?”似未看见对方的神色,薄近尘径自往下问。
  怔了一怔,许文哲思索了一下才道:“好像是北原人,具体情况文哲却是不太清楚。”
  “这萧唐原名谈笑,原本是平陆府有名的才子,年轻时便有北原双俊的美称。”薄近尘淡淡道。
  “哦?那他投效李无锋也并不足奇,只是为何要改名换姓呢?”许文哲有些惊讶。
  “文哲可还记得691年北原发生的农民起义?”薄近尘突然一下子把话题转开。
  “691年?噢,有些印象,好像就是在平陆、清河一带因为旱灾引发的灾民暴动最后演变成大规模的起义。”许文哲想了一想肯定的道。
  “不错,李无锋当时还在帝国城卫军中任中级军官,他也参与了这次镇压行动。当时圣王和我都不看好那次起义,不过在卡曼人的挑动下,那次起义还是进行得轰轰烈烈,不过在帝国大军镇压下和快就被平定下去了,其间圣王为了了解情况让我化装潜入其中,看是否有附从而起的价值,因为我代表的特殊身份,所以也就见到了当时起义军的一些重要人物。”薄近尘此时脸上露出淡淡微笑,“文哲你可知道我看见了谁?”
  “谁?”许文哲心中几转,隐隐有所感觉。
  “呵呵,正是这位萧唐萧大人,他那时候还用的是他的本名谈笑,在起义军中充当的是一个重要幕僚的角色,起义军出谋划策安排布置大多出自他的手。”薄近尘喟然道:“只是后来起义军事败,便在也没有他的消息,当时李无锋参与镇压的这一仗,起义军大多被屠杀,本以为他死于乱军之中,还有些可惜,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萧唐却是他。”
  “薄老,会不会是你您看走眼了?”这样离奇的情节,似乎只有在戏文里出现,虽然许文哲对薄近尘的话语相当尊敬,但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哼,这萧唐与当日谈笑虽有些变化,但老夫相信自己的眼睛,绝对不会有错。”薄近尘断然道:“尤其是那一分内里气质更是无法改变。”
  “可是就算是萧唐就是往日的谈笑,又能如何?以李无锋今日之权势可谓一手遮天,既便萧唐当众承认,又有谁能动他半根毫毛?何况李无锋麾下多是叛匪乱党投诚之辈,说起来这也不足为奇。”许文哲不以为然。
  “是啊,以李无锋今日势力,谁也不敢有半句异议。不过想以现当初李无锋不过是城卫军中一个小小的中级军官,竟然有如此心计和胆魄,私自收留藏匿叛乱分子重要人物,一旦被人察悉,那可是抄家灭族之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无锋这个家伙的野心,那时候的李无锋不过二十出头,文哲,你我他那个年龄可有如此野心和胆魄?”薄近尘反问后又道:“至于后期收降叛匪乱党,那倒并不为过,毕竟那时候的李无锋已经执掌了一方权力,他只要报送给上面说对方已经投降招安,便无大碍。”
  许文哲默然无语,正如对方所说,一个城卫军的普通军官竟然敢收留藏匿叛匪,这种行径无疑就是反叛,对于当时年仅二十出头的李无锋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赌博,但对方却敢于一赌。
  紧随在二人身后不远处的便衣并没有可以掩盖行藏,只是不远不近的跟随在二人身后,听凭二人在城内四处转悠,也不去干涉,薄许二人也乐得清闲自在,不是进茶楼喝茶听书便是走街窜巷,彷佛有看不完的新鲜。
  “薄老,你打算怎么办呢?”两天后,许文哲终于对这种日子有些腻烦了,开口问道。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但作为一郡首府的汉中城已经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商贩,成群结队去工场干活儿的工人,进城卖货的农夫,喝早茶的老茶客,大街小巷洋溢着一种悠闲的气息。
  “文哲,你觉得我们应该接受李无锋的招安么?”薄近尘没有回答,反问道。
  全身震了一震,许文哲抬起头来,“薄老是不是有了决定?”
  “老夫已经年近五十,要说活也没有多少念年头了,文哲还年轻,不一定要马上作出选择,我相信以李无锋的心胸,纵然文哲要选择离开,他也不会留难。圣王现在下落不明,蓝百林已经投靠了司徒朗,帝国国内已经失去了圣国生存的土壤,圣国大势已去,已经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我想也许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了。”薄近尘没有看许文哲,而是把目光投向远方天际,“凌天放已经替李无锋邀请我成为他李无锋军务参谋,我已经接受了邀请。”
  许文哲如遭雷殛,呆立当地,久久没有出声,但脸上变幻不定的痛苦神色却是溢于言表。
  “文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薄近尘最初的愿望亦是想借助圣国的建立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乐土,但事实证明我们的那一套行不通,可能文哲要说那都是于永志之流坏的事,但在狱中我也曾仔细反思过,纵然没有于永志之流,纵然按照我们当初设定的轨道运行,恐怕圣国亦难以维系长久。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宗旨与现实存在太大的差异,要想依靠最底层的民众建立政权在目前的情况下事无法实现的,因为权力和财富始终需要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而不可能平均的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中,我们心目中的那种理想天国不过是一种虚无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薄近尘的话语中充满了历尽沧桑后的沉重,“也许文哲现在还不明白,但我想当文哲多游历一下见识见识帝国上下内外的情况,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我所说的了。”
  神色复杂的许文哲已经从一时的震惊中清醒过来:“那薄老,我们今后……?”
  “文哲,今日一别,如果文哲今后依然有自己的事业,那我们就个为其主,互不相干,无论是作敌人还是同僚,我期望着与文哲的下一次会面。”薄近尘的脸上露出欣然的笑容。
第六节
分配
  薄近尘的归顺固然让李无锋感到一阵欣喜,而许文哲的离去也让无锋感觉一丝遗憾,不过随之而来铺开的全面政改军改让无锋陷入了忙乱中,从一变七,西疆大都护府下各署署长人选虽然皆有其人,但像政务署下各司司长,法务署下的审理院长和监察司长人选,以及七郡总督人选都需要慎重斟酌。军队的改革并未有大的变化,但第五军团的军团长人选依然让无锋犯愁,宋天雄虽然重新恢复了第一师团师团长的职务,但提拔为军团长明显有些不太合适,而卡马波夫和龙自行都已经具备了担任军团长的资历和能力,却让无锋难以选择。
  七郡总督人选是最让无锋伤神的。好在关西总督人选由异军突起的方成松担任虽然在无锋内部引起了一阵争论,但却在关西民间赢得了支持。方成松在河间府的表现是他最为引以为傲的资本,加之其平和朴实的作风也获得了保守贵族们的一支认同,而且原本就是帝国任命的一府之尊升任八府总督虽然有些突兀,但总的来说还是符合民意的。西北总督并无悬念的落入了菲尔丁手中,凭着在西北的人望和投效无锋后的忠诚表现,这块根据地交给能文能武的菲尔丁应该是令人放心的。
  有了在双堆府的优异表现,卢曼不负众望的升任为缅地总督,他除了肩负着短时间内振兴缅地经济之外的重任外,还有着无锋交付的其他任务。北吕宋总督由维托城守穆浩然接任,首府火山府的新建任务也亚在了他和他挑选的火山府城守西蒙尼身上,西蒙尼是一名印德安后裔,一直担任委维托府的经济发展署长,为维托府的经济振兴可谓劳苦功高,且与当地安第斯族和高岳族关系相处融洽,这也是穆浩然竭力推荐他担任火山府城守的主要原因。
  周廷贵担任位高权重当地东腾格里总督一职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原来媒体爆炒的热门人选王缭、何京甚至苏民舜等人居然无声无息的被撇在了一边,使得众多人都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这个默默无闻的银川城守身上,探究这个能够击败众多热门人选担任东腾格里总督的家伙究竟是何许人。
  在东腾格里总督的人选问题上,无锋与萧唐的意见却是惊人的一致,萧唐看中了银川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周廷贵本人善于协调关系,并能说一口流利的胡语和拉尼亚语,连天方语亦有所涉猎,而且与莫特人和强邻西斯罗人都有着良好的关系。这无疑是出任东腾格里总督这个位置的有利条件。而无锋则认为周廷贵性格坚韧不拔,能屈能伸,在孙元亮时代就能够一己之力支撑起银川经济,使得银川以一府之力支撑三个警备师团抗衡帝国和罗卑人的军事压力,这固然与银川资源丰富有关,但也离不开周廷贵个人的理政能力。
  西域总督人选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悬念,但西域联盟政务署署长赛波却是反对西域联盟改为西域郡的最强烈者,虽然在大势之下他无力挽回,但这却在内部引发了一阵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如果让他出任西域总督也许会纵容西域分裂主义的滋长,不利于整个西疆的稳定,建议在选择一名唐族官员出任西域总督。但这个意见遭到了无锋的批评,认为正是因为赛波能够光明正大的提出反对意见就足以证明对方的心地坦荡,这样的人一旦接受了现实,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而不必担心他在背后阳奉阴违。至于民族问题,无锋也再次严厉的批评了以民族种族为划分依据的苗头。
  鉴于王宗奚在天南进行官吏选拔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原本属意他担任萧唐副手的无锋最后再征求了萧唐的意见后最终还是任命了他担任天南总督,这也受到了已经在天南站稳脚跟并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的江南商人们的欢迎。
  政务署下设的各司人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新设的负责民族事务的理藩司司长出人意料的由原楼兰国现楼兰府城守热门人选阿布希耶夫担任,这被媒体看作西域势力在西疆大都护府抬头的开始。而作为映证,楼兰公主哈丽琴娜将会成为秦王妃的传闻也开始在西疆地面上广为流传,许多社会名流自觉不自觉的充当了这一传言的传播者,连西域主流报刊《西域之音》采访新任政务署署长萧唐时问及这个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无可奉告,挖空心思寻找看点的记者们热情立即被调动起来了,而西域总督、楼兰城守、理藩司长以及还在西北大学就读的哈立德王子都成为了记者们跟踪守候的对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