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0

  正如赫连勃所说,此时的应建明正迎来他加入西疆军之后的第一个严冬,不,应该说是深秋,肃杀的秋风涤荡着这支新组建的军团,虽然它还残缺不全,但崭新的装备和高昂的士气已经显示出这支曾经被帝国第四军团那个孱弱的名头所束缚的军队开始重新走上历史舞台,西疆和唐河民族赋予他们将帝国荣光重新展现在森格平原上的历史重任,这一点应建明坚信不移。
  不过这一点似乎都被一连串的军纪问题给毁了,直到接到来自汉中秦王殿下的亲笔申斥信时应建明都一直沉浸在懊悔之中,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看上去是那么美好,士兵们训练刻苦努力,士气昂扬向上,在克什哈尔和孟加两个行省的首府赢得了当地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怎么会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风纪问题所困扰呢?
  虽然是有些找客观理由的因素在里边,应建明还是准备在军法司司长米丰到来之后好生辩解一番,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当地印德安女人实在是太热情了,热情得有些过分,重来没有尝试过如此美妙性福生活的官兵们似乎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虽然军队有严格的军纪约束,但枯燥的训练生活和迅速提高的战斗力让应建明做出一个让他后悔莫及的决定,全军轮流休假一天,正是这个休假直接导致了大批官兵沉迷与当地的风月场所,但这都不重要,毕竟嫖妓这种事情只要不被抓获,谁也不会过分认真去计较,问题是在于不少军官却从此与当地一些良家妇女勾搭上了,这一下子成了累赘,要求军官承担起家庭责任的信函像雪片一样从当地地方政府移交到了应建明手中,而西疆驻印德安东北三行省的军政督导处也正式行文通知应建明应该注意军纪问题。
  被这一记闷棒敲打得晕晕乎乎的应建明眼看遮掩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向军务署和秦王殿下去函说明问题,同时等待军法司前来调查处理,十余名犯生活作风问题的军官已经被停职禁闭,等待处理。
  他就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第七军团却能在这些地方安之若素,啥事没有,自己的部队一来就闹出这么一个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乱子,直到他私下请教已经移防北吕宋的第七军团军团长呼延虬才算明白过来。
  原来第七军团的官兵们相当大一部分都来自西域,对于西面这个邻居的风土人情都有所了解,印德安王国不但奴隶买卖盛行,而且风月色情行业极其发达,但是一旦沾染上良家妇女那可就成了甩不掉的糍粑,又烫又沾,所以在第七军团驻扎印德安各地时,各师团的军法官都将这个情况作为第一须知通报到每个官兵,这样一来如果却有需要解决生理问题的便可去那风月场所,而如果真想找那热情似火的印德安女子回老家的,那就不妨到奴隶市场上去任挑任选,当然不得留在本地。
  这样一来向应建明遭遇的问题第七军团就很少遇到,即便是有少数这种情况,那各师团也是有言在先,必须暗中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不准闹到当地地方政府中去,各人压不下的便勒令犯事的军官或者士兵娶纳为妻妾送回各自老家,当地政府也对这种处理方式表示欢迎,既繁荣了当地奴隶和风月市场,也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当地政府对于本地印德安女子东嫁唐河那可是持欢迎态度,当然更欢迎这些官兵就地成家。只是按照印德安军团要求,在本地成家的官兵不得留驻印德安,因为这只军队现在还只是驻屯军,而印德安也非西疆正式属地。
  到这个时候应建明才忍不住大呼冤枉,早知道勒令下属官兵们必须娶这些女人为妻妾便可解决问题,多半都是自己这些下属始乱终弃,不想承担责任,可对方又都是一些良家妇女,这下子才会弄成这般模样,只是现在军法司的人已经在赶往克什哈尔的路上,大错已经铸成,悔之晚矣,唯有想什么办法加以弥补罢了。
  在呼延虬和西疆驻印德安东北三行省军政督导处的协调下,应建明迅速组织官兵们以最快速度行动起来,在宴请了当地政府行政官员们后,又分别与那些所谓始乱终弃的受害者们家属进行了磋商,以最快速度帮助她们与这些官兵们完成了婚礼,然后直接送回各自老家,家属们甚至还贴上了一些嫁妆,这件事情就算圆满的有了一个了结,当米丰率领军法司的官员们赶到时,所有地方政府以及那些所谓受害者家属们都异口同声否认有破坏民族关系的事情发生,并盛赞应建明部为密切当地军民关系所作的一切努力。米丰这军法老手自然不会被这等表面现象所蒙蔽,很快便通过一些手段了解了实情,只是这种事情原本就没有真正触犯军法,顶多也就是一些私生活不检点而已,而且事情也有了一个圆满结果,自己有何苦要来与人为难呢?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应建明一马,在参观了印德安绮丽风光之后欣欣然返回西北去了。
  不过似乎米丰似乎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在临行前才将秦王殿下的一封厚实的信函交付给应建明,直到这个时候应建明才明白过来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在秦王殿下的掌握之中,军法司这一趟来除了有警诫自己和自己部队的因素外,更多的是要让自己明白自己职责所在,几天来米丰旁敲侧击的点拨原来也是大有来由。
  除开留给自己一大叠资料文档外,军法司长米丰还代表军务署给应建明带来了一大批军事官员,除了一名即将担任新组建的印德安军团的副军团长外,还有三名军官将分别担任军团的后勤司长、新组建的第四、第五师团师团长,而这一批新来的军官都有一个特点,几乎都通晓中大陆通用的天方语,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军官就是西疆籍印德安裔的移民或者有着印德安血统。
  这些军官全部都毕业于西北军事学院,甚至还有到帝国军事学院进修的经历,也都大多有着在西疆其他各部军队服役的经历,比如担任应建明副手和后勤司长的赵剑锋和尚明权就分别担任过第二军团第五师团师团长和第三军团第四师团的副师团长,由于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色,加之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北军事学院,才能够在新组建的印德安军团中提拔任用。
  这些官员的到来以及米丰留给自己的一大叠资料让敏感的应建明似乎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似乎不仅仅只是把这支部队训练好那么简单,尤其是大批精通天方语的军官补充到来以及要求新组建的第四第五两个师团可以在旁遮部和东北三行省招募部分士兵的命令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似乎把重心都完全扑在帝国内地的秦王殿下丝毫没有要放松对印德安控制的意图。
  在与原第一师团师团长提拔上来的幕僚长以及赵剑锋和尚明权二人共同研读了米丰留下的资料以及秦王殿下向整个印德安军团级官员的这封信之后,应建明、赵剑锋、尹显耀(幕僚长)、尚明权四人才真正意识到压在自己身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而秦王殿下的眼光更是如此深远。
  “剑锋,你怎么看?”并不算大的作战室布置得却相当考究,上一任印德安军团军团长呼延虬就是一个比较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出身西域贵族的他对于逗留时间最长的作战室自然要求更高,充满了浓郁西域风格的装饰和布置让人有一种置身于西域某个富豪或者贵族的起居室中,只是摆在厅室中央的一圈印德安王国全景沙盘在提醒众人,这是作战演练室,不是什么休息所在。
  “军团长,我和明权都是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还是您和显耀兄先谈谈吧。”赵剑锋是一名全身都透露着精气神的壮硕汉字,国字脸,剑眉挺鼻,颧骨稍稍高了一些让原本堪称英俊的面容稍稍变得有些阴冷,不过一双神光闪动的眼睛倒是颇为出彩,对于一手将帝国第四军团变成西疆驻印德安军团的应建明他还是相当尊重,外界传言应建明是迫于压力才会投降西疆,但他却知道应建明早在几年前就应该和秦王殿下挂上了钩,如果不是秦王殿下入京而城卫军团企图截断秦王殿下返回西疆的归路,只怕应建明这个超级卧底还会藏匿得更久,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秦王殿下对他的看重,而摆在众人面前这一大叠资料更是足以看出秦王殿下对整个印德安驻军的期望之高。
第六十三节
高瞻远瞩(2)
  “剑锋,这是啥话,我们也不比你多来多少时间,我们这个印德安军团现在就是一家人,以后都不得不以任何因素来区分,都是为秦王殿下效命,有这一点就足够了,方才诸位也都看了这些资料,这都是军法司长米丰留给咱们的,应该说全部都是军情局和情报总署直接呈送给秦王殿下亲阅的绝密情报,而秦王殿下能够将这些东西委托给米大人交付给自己,足以说明秦王殿下对咱们的信任。也罢,剑锋、明权你们俩都先酝酿一下,先由显耀谈谈看法,然后剑锋和明权再谈。”此时的应建明已经颇有大将之风,泱泱气度举手投足间自带一份威严。
  “也好,既然军团长要我先来谈谈,那我就抛砖引玉谈谈拙见。其实从情报资料上也可以看得出,现在的印德安王国表面上看起来比起前期提克人和雅库安人联手进犯王国中央政府控制权时要平静许多,提克人受到了科米尼人和我们的双重打击现在有些一蹶不振的模样,而海德拉巴、索利安、米什三部的联盟也因为他们军事力量遭到摧毁之后不得不依赖于我们武力保护而变得更加脆弱,旁遮部和北吕宋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尤其是果洛和斋浦渡更是日益唐河化,东北三行省和波洛行省事实上在逐渐向我们西疆附庸地区转变。”
  “应该说这种局势看起来对于我们西疆十分有利,但是在印德安西部我们的势力相对薄弱的地区现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对我们已经在印德安地区竖立的威权优势产生何种影响还不得而知。根据秦王殿下获得的情报和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显示,雅库安人境内这一两年来局势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剧变,连带着附属于雅库安人的几个小部落都被卷了进去,这就是所谓的圣灵教传教自由问题。”
  “西面的西大陆各国对于他们信奉的圣灵教向外扩张推行一直持强烈的支持态度,尤其是在中大陆更是不遗余力,而这也的确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尤以印德安王国中的雅库安部领地最为明显,原本信奉尼叶教的雅库安部现在四分五裂,不但信奉尼叶教派的族群因为教义理解不同分成了两部分,而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雅库安人背弃了他们原来的信仰,转而改信了传自西大陆的圣灵教,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相当迅猛,这背后很明显有着西大陆各方势力尤其是汉森同盟包括资金、人员以及情报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应该说雅库安人的没落某种程度上暂时缓解了他们对海德拉巴、索利安和米什三部联盟的威胁和压力,但圣灵教的蔓延就像瘟疫一样给整个印德安王国的宗教信仰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旦这种宗教变革波及整个印德安地区,那就不可避免的对我们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和挑战,这也迫使我们必须马上警觉起来,未雨绸缪,早作应对,尤其是在我们的势力范围内更是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防微杜渐,防止这种变化延展到我们的势力范围内。”
  说话的是应建明一直的搭档尹显耀,从在鹧鸪关开始,他便一直毫无怨言的跟随应建明出生入死,当应建明下定决心追随李无锋时,他同样给予了坚决支持,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不出所料的担任了军团的幕僚长。
  “嗯,显耀分析得很有条理,看来这些资料你是花了些工夫看的,秦王殿下在信中也专门指出圣灵教不仅仅是在印德安活动十分猖獗,而且在腾格里草原和西域甚至西疆内地都有活动,只是也许因为我们东大陆民族的宗教习惯原因,在西大陆风靡百年的圣灵教在我们内地并不受欢迎,所以现在圣灵教把他们的重点放在了中大陆,如果说这种宗教与世俗权力之间没有什么冲突那也好,但事实证明,每一种宗教尤其是那些新兴起的宗教,背后或多或少的都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原因,更确切说那就是他们背后有着世俗政权的支持,尤其是希望从中获利的世俗政权。”应建明同样在这些资料和秦王殿下的信函上花了不少工夫,而且他还专门就这些问题与西疆驻印德安东北三行省督导处官员以及军情局的情报官员们进行过探讨,所以说起话来底气也就足了许多,“不过咱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方式去应对这种变化,防止这些变化波及我们控制区内局势,甚至我们能不能主动出击,预先御敌于我们控制权或者我们势力范围之外呢?”
  “军团长,秦王殿下也在信中点示咱们,雅库安部现在已经陷入了内乱之中,但是圣灵教以及他们背后的汉森同盟要想消化这片土地恐怕还需时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各种手段先行介入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势力范围或者说有着特殊利益的地区,好像我们的前任印德安军团在这方面的表现让秦王殿下不是很满意,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可以一方面在组建完善军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一方面也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入印德安地区发挥我们的影响力,比如说在王国的西部两个行省,那是属于米什部的聚居区,最早我们曾经在那里驻过军,后来却因为各种原因却放弃了在那里驻军,而米什部一直希望我们能够在那里驻军保卫他们不受西南面的雅库安人袭扰,尤其是现在圣灵教的猖獗更是让他们担心,我想只要我们流露出可以加强驻军的意图,米什部一定会第一个提出请求我们在那里驻军的。”看见幕僚长侃侃而谈,赵剑锋知道自己再不发言只怕真的会让人误会了,所以也就接上应建明的话题顺题发挥。
  “军团长,南面提克部在遭受了前期重挫之后也日趋衰落,加上吕宋人吞并了的科米尼依然占领着他们南部的一部分土地,而且还有加强控制和渗透的迹象,其内部也是矛盾日益凸显,这同样是我们的一个机会,提克部东面一些小部落部族看到旁遮部的变化也十分羡慕,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西疆驻印德安军政督导处一起想办法打进提克人内部,争取在提克人和他们的附庸部落中发展亲我们西疆的势力,我想凭借我们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应该完全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提克人中也应当有我们唐河人的一席发言权。”
  继同僚们都发言之后,作为后勤司长的尚明权自然不可能太过沉闷,一个官员如果不能在上司面前有所表现,这只能说明这个官员还不合格,人只有通过表现自己赢得其他人的认同才算成功,这是秦王殿下的格言,尚明权能够以一个副师团长直接升任为军团后勤司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嗯,看来大伙儿都应该理解到了秦王殿下的意图和苦心,整个印德安王国土地相当于我们唐河帝国的三分之一强,人口却接近我们一半,大伙儿再看看印德安的地形,除了旁遮部北部有一些山岭和雅库安部南面有一片沙漠外,整个印德安地区几乎全市肥沃的黑土平原,这片土地上盛产黄金、宝石、铁矿、翡翠,而且更是粮食和棉花的主产区,北方的棉花产量据说比我们整个帝国产量还要大,而靠东的森格平原和靠西的拉马迪平原都是一望无垠的熟地平原,几百年来印德安人在这片土地上开垦种植,开凿运河,修路筑桥,完善的灌溉设施,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得这里粮食单产量甚至超过了我们帝国的粮仓五湖郡,这样大一片沃土,谁能够舍得放弃?印德安人固然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但我们一样不应当放弃属于我们的权益,而西面的汉森同盟恐怕也不会放弃,就看谁能够在这场全方位的争夺中胜出了。”
  应建明站起身来走到沙盘旁随手拾起指挥棒在沙盘上指点,“应该说在前期我们占据了相当优势,但在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帝国内地忙于统一大业的时候,西面的那些白种人看来也开始发力了,看来他们也不想轻易放弃这一片对于谁来说都是一块可口的肥肉。看这一片旁遮部事实上已经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虽然我们并没有建立我们直接管辖的政府,但他们事实上已经在逐渐接受和适应我们西疆的政权架构,大家可能也知道西北大学专门开设了天方语专业,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且学校还专门为印德安地区贵族们提供培训名额,为印德安地区培训官员,这是为什么?秦王殿下这一着棋看得远啊。”
第六十四节
高瞻远瞩(3)
  “旁遮人领地成为了我们进入印德安王国的桥头堡,现在印德安王国中央控制的十三行省中,克什哈尔、孟加、加莱行省成为我们西疆的保护地,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印德安王国中央,但事实上他们的行政和军政管理都已经从属于我们西疆派驻在这里的军政督导处,而波洛行省虽然还保持着一定独立性,但它的财政和粮食生产一样受到我们指导,这四处的基础加上旁遮部实际上已经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应建明显然是为今天自己这番话作了精心准备,也是准备为今后在印德安的大规模行动定下一个基调。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优势所在,印德安王国中央控制区在经济上逐渐和我们西疆靠拢,他们的农产品和矿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西疆,而西疆的加工产品和工业品也在大量输入这里,西部两行省我们有驻军历史,应该说这是很好的基础,而南面提克人领地我们也确定了我们的利益范围圈,所以这一切都是我们难得的机遇,现在汉森同盟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这么迫不及待的鼓动圣灵教在雅库安部掀起的骚乱,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雅库安人中仍然有不少保守力量信奉尼叶教,秦王殿下也在信中指点我们,我们西域一样有信奉尼叶教的历史,现在西域一样在西疆统治下安居乐业,秦王殿下也安排了尼叶教中人和雅库安部联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回音,在此之前我想我们应当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西面两行省,我准备马上就和米什部联系,王国的商务大臣就是米什部的首席长老,相信他会很乐意重新邀请我们驻军,提克人那边,显耀你去走一遭,尽快与督导处的人一起和提克人接触一下,他们不是一直希望我们帮助他们训练军队提供战马么?这是一个打入他们军方的契机,不妨应承下来,一切可以先商量,一步一步渗透。至于东北三行省这边,我觉得没有必要保留这么多军队,就留下第三师团足够了,第一第二师团都可以派驻到米什人的老巢去,剑锋,你马上组织组建第四第五两个师团,在最短时间里要把架子搭起来,明权,剩下的后勤事务就交给你了,这一块也是最繁琐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保证,一切才会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应建明的一番慷慨成词让三人都有些激动,毕竟一来到印德安就将马上投入到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去,而摆在面前的任务是相当艰巨而又繁重的,新的军队组建,各地驻军的调整,异地后勤保障,这一切都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西面的白种人已经在快马加鞭,要想保持西疆的优势,那就只有下更大决心,花更多心血,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印德安这片土壤从来就没有从无锋视野中离开,富饶的物产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其沟通东西两大陆的重要位置,使得印德安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应该是自己日后西进的根据地,而他之所以选择应建明除了看重应建明的忠诚外,更看中应建明那种有些类似崔文秀的敏锐嗅觉的机变应急能力,这正是他希望应建明这支全新组建的部队能够在自己全力图谋帝国的时候也能为他在西面守住基业甚至开拓一个更令人惊喜的局面。
  全新的印德安军团很快就组建了起来,四万预备役士兵很快就从北吕宋、关西郡和中南郡送来,而在旁遮部和印德安东北三行省开始的募兵行动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只是印德安士兵兵员的确不能与帝国内地相比,十名应征兵员中能够招募到两到三名合格兵员已经是相当难得了,好在应征人数大大超过了当初预料,招募五千名士兵而应征人数却超过了八万人,这也让募兵处有了充分的筛选余地。
  赵剑锋对于训练士兵有着一整套的方法,士兵们虽然被迅速分成了两个师团,但按照他的提议,从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师团中抽调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充实到新组建的第四第五师团担任基层军官,而中高级军官则以印德安军团的名义向军务署申请,要求从西北军事学院本届毕业学员中进行补充,并且还要求从现在驻扎在北吕宋的第七军团长抽调部分有经验的军官充任到印德安军团中,这个要求无一例外的得到了军务署同意和支持,整个这一届的毕业生一个不漏的全部分配到了印德安,让西北军事学院的学员们高兴不已的同时,也让第七军团和其他几个希望从本届西北军事学院毕业学员中得到补充的军团嫉妒不已,这样大规模的军事学院学员分配到一个二流军团中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有了军事学院军官团的补充也并不能立即让新成立的印德安军团脱胎换骨,虽然帝国第四军团在应建明的率领下也算得上帝国军队中一只差强人意的部队,但应建明自己却知道在帝国军事系统那种没落的大气候中,像第四军团这种几乎是完全重建起来的军队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赶上像帝国第一第二军团那种军队的,这也决定了新组建的印德安军团要想在强手如林的西疆军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必然要付出比其他各部军队更多的努力,流下更多的汗水和鲜血,只有那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不被西疆军这个群体真正踢出圈外。
  在这一方面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的态度是空前的统一,无论是帝国第四军团的老人还是新近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无论是来自各地的新兵蛋子,还是已经在军队中打滚多年的兵油子,谁都无法逃避赵剑锋准备好的一系列高强度训练计划,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强度几乎达到了以前帝国第四军团一年半的训练量,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除开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和单兵战术训练外,作为步兵更重要的是合成战术演练和阵型训练,只有当这几项完全合格之后,你才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步兵战士。
  就像一台轰然滚动起来的磨盘,整个印德安军团在完成了最初的组建规划之后,立即被按照师团编制进行封闭式训练,三个月时间一结束,便被投放到各个驻扎地,再是三个月之后,便是验收时候,到那时候是骡子是马都需要真正牵出来遛一遛,而番号也将在那个时候重新进行编号,各项综合指标落后者毫无疑问的将被剔除印德安军团,甚至连第五师团的编制也不会给予,这种耻辱将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与此同时,一直在帕米尔地区逗留的科米尼忠义复国军也开始开进旁遮部进行整编,大批的忠义复国军军官被送往西北军事学院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培训,暂时接过指挥权的是印德安军团的军官们。
  腓特烈在科米尼很快就完成了他的布局,稳如泰山的科米尼局势让这支抱着想要复国旧梦的军队完全丧失了希望,陷入绝望中的这只军队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目标,虽然他们接受了西疆的后勤补给,但却一直不愿意接受西疆的完全整编和指挥,直到领土包括整个科米尼公国在内的吕宋王国正式成立,他们这种不愿接受现实的心态才真正破灭,科米尼公国彻底灭亡的现实也才被他们高层真正接受,而此时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回现在已经被称为西吕宋的科米尼无疑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但作为一支军队如果连自己的定位都无法找到,那这只军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这一点作为忠义复国军的首脑们同样清楚,这种情况下接受西疆的整编成为一支客居他乡的雇佣军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西疆似乎对于这样一支性质的军队并不感冒,西疆并不需要雇佣军。
  走投无路的忠义复国军最终接受了残酷的现实,一个被称作西疆安第斯兵团的混成兵团出现了,五万多名科米尼士兵被压缩整编为一个三万人混成兵团,其余被解散的士兵们愿意回西吕宋的可以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则可以选择前往已经牢牢控制在北吕宋手中的帕米尔地区生活,新成立的安第斯兵团隶属于印德安军团代管,而他们的日常和训练事务都将由印德安军团统一安排,而安第斯兵团的指挥官也将在西北军事学院培训结束合格之后成为印德安军团的副军团长,这在极大加大了应建明和赵剑锋工作量的同时也相当于为印德安军团大步向印德安腹地渗透的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人手。
第六十五节
仆从
  巴陵府在一片混乱中落入了马其汗人的手中。
  谁也未曾想到司徒彪会在关键时刻突然抽身离去,当白日里全府城突然下达戒严令时就引起了整个巴陵府士绅们的惊慌,但随即司徒彪亲自出面向商会的士绅商贾们安抚,表示只是因为泸江发现有西疆军异动,巴陵暂时进入戒严状态,以利于军队调动调整,防止西疆间谍特务刺探五湖军调动情况,特此请商会的士绅商贾们给予谅解和支持。司徒彪的出面解释勉强安定了商人们惴惴不安的心情,但入夜之后整个巴陵府城却像一个喧闹的集市一般闹腾起来,从鹤寿关撤回的军队一边入城,而城内驻军则将整个巴陵府城的运输工具全部征用,将囤积在巴陵城内的所有粮食、物资全部抢运,要么在巴陵码头登船装运,要么直接从东门出城一去不返。
  虽然陷于戒严民众无从得知府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到一辆辆满载的车辆和船舶纷纷离开巴陵东下,所有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那就是湘王殿下对于守住巴陵城已经失去信心,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当红日升空新的一天开始之时,整个巴陵城竟然没有剩下一兵一卒,所有军队和官员竟然在一夜之中消失无踪,到这个时候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原来湘王殿下早就打定了抛弃巴陵的主意,而用缓兵之计不过是要麻痹民众的思想,为他们能够成功转移所有资金物资而已。
  就在全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曾经统治过巴陵的马其汗人再度卷土重来了,当马其汗人的飞狼旗重新插上巴陵城头时,巴陵民众这才明白过来,一夜之间自己的家园又换了主人。巴克利雅尔的一万士兵和越京仆从兵团占领巴陵并没有花费什么力气,在他们看来乱成一团的唐河人纯粹就是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当他们前锋骑兵挺进到巴陵城下时,巴陵城甚至连城门都未曾锁闭。
  而此时已经得到消息快速向南推进的西疆第一军团第二第三师团却晚到了一步,当马其汗人已经开始接手巴陵城防务时,第二第三师团距离巴陵城还足足有一百六十里地,即便是用强行军的速度也至少需要一天半时间才能赶到,而占领巴陵城的马其汗军实力也还并不清楚,这让南下的西疆军陷入了困境。如果继续南下,两个师团不过四万余人,情报不明,又无任何增援部队,这样一仗打下来胜负难料,输了仗固然难以交差,更为重要的时折了此次东下五湖的锐气那才是真正成了罪人,这让黄连庸和山遥二人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站在繁华的巴陵城头,作为越京国仆从兵团第二万人队的万夫长阮德勇此时的心情却是复杂无比,自己那个同宗同姓的兵团长已经在兴致勃勃和那个不知死活的马其汗万骑长摆酒庆功了,如此轻松拿下号称东大陆粮仓的五湖郡一个大府。连阮德勇自己又觉得惊讶,原来一直对唐河帝国的军事实力保有相当敬意的他也不禁有些疑惑了,难道唐河帝国真的如马其汗人所说那般已经完全没落了,甚至已经到了任人蹂躏的地步?阮德勇无法相信这种说法,至少那个唐河帝国的秦王李无锋麾下军队就把不可一世的马其汗几十万大军在半岛打得进退两难,难道说源出一脉的唐河人之间差异就会这么大?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还不是让阮德勇心神不宁的主要原因,巴陵城已经拿下,但整个巴陵府尚未承认新的主人,来自北方岳阳的西疆大军威胁已经凸显,而方才来访的客人更是让他心烦意乱。作为曾经在原越京国国防军中担任军职的阮德勇虽然表面上还对对方的话语有些怀疑,但内心深处却早就意识到对方话语的真实性。
  三位公主殿下自从越京王国亡国之后便随原国王黎德广流亡唐河,一直在唐河帝国首都中州城中居住,而且据阮德勇知晓的情况,一直活动在越京国故地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马其汗国越京行省境内的民族自救军虽然表面上是受三江林家的支持,但事实上背后却又黎氏的支持,尤其是那位青可公主据说在民族自救军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民族自救军在越京旧地活动十分频繁,而自己这些重新组建起来的仆从兵团有不愿意与民族自救军撕破脸打仗,马其汗人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这才把组建的三个越京兵团分别调往东线与米兰人交界地区和北线与唐河帝国交界边境上驻扎。
  现在来人明确要求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巴陵争夺战中投诚或者最起码保持中立,出示的青可公主手书虽然阮德勇自己无法推断真伪,但以三位公主都一直生活在李无锋周围,据说还有可能成为李无锋王妃的可能性,应该说这份手书不会有问题。只是这样一来却把自己推上了绝路,要么立即背叛马其汗人,要么就会被越京境内的那些依然反抗马其汗人的越京人视为叛徒卖国贼,阮德勇忍不住要想痛骂自己那个同姓的兵团长,如果不是他好大喜功,马其汗人怎么会让自己一行来当这个替死鬼。
  可是现在再骂一通也不起任何作用了,西疆人的大军已经逼近巴陵,只不过阮文晋这帮蠢货还不知道而已,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问题是自己该怎么办?继续留在马其汗人阵营中?那自己恐怕就只能在这条路上走到底了,现在西疆势力正盛,似乎这样公然与对方翻脸也不大合适,而现在就投入西疆人的怀抱也有些疑虑,越京还在马其汗人手中,这样公然反叛,官兵们或多或少都还有亲属在原籍,如果反叛,马其汗人会作出何种反应呢?
  矛盾的心情纠缠在阮德勇心中,他可以肯定来人肯定不会只找了自己,第一万人队万夫长陈仁文是阮文晋的亲信,估计西疆也应该清楚,他们会不会找上门去不好说,但第三万人队的万夫长黎正阳却比自己的态度更暧昧,来客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样一来这个兵团在面临西疆大军攻击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真还很难说。阮德勇细细揣摩分析着形势,西疆大军现在听说已经拿下了岳阳和黄冈,连帝国第五军团都投向了西疆,看来李无锋已经在南方取得了绝对优势,只是不清楚他们派来攻取巴陵的是那支队伍,不过西疆第一军团一直号称西疆最强悍的军团,无论是高岳人的纯步兵师团还是其他混成师团战斗力都非同小可,自己这边能否守得住也是一个问号,如果能够摸清形势观观风色,最好能够了解一下黎正阳这个家伙的想法,能够协同一致那是最好。
  就在阮德勇还在揣摩黎正阳的态度时,此时的黎正阳却已经言辞铿锵的向着前来的会晤的西疆情报特使慷慨陈词:“特使先生,请尽管放心,马其汗人不过是一帮半开化的野蛮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文明,他们除了依靠武力征服之外,其他一无可取之处,我们越京素来仰慕帝国,眼下听说青可公主已经和秦王殿下私订鸳盟,这种天作之合正是我们越京人希望见到的,纵然特使殿下这一次不来寻黎某,黎某也在考虑如果秦王殿下要收复巴陵黎某该如何助秦王殿下一臂之力,眼下有特使先生从中牵线,那是再好不过了。我的第三万人队绝对没有问题,只要到时候西疆军一旦开始攻城,黎某便马上率军反戈一击!”
  “黎大人能够这般说,本使心中也就放下大半了,马其汗人在越京推行殖民化统治,青可、青诗、亲韵三位公主都深感痛心,秦王殿下也早有帮助越京民众从马其汗人魔掌中解脱出来的想法,奈何条件尚不成熟,一直未能如愿,这次机会正是痛击马其汗人良机,马其汗人在越京驻扎军队并不多,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削弱马其汗人在越京驻军力量,而现在马其汗人大部分兵力又被我们拖在了半岛,也许能够为越京的光复平添许多胜算。”外务部门派出特使已经来不及了,此时也只能由情报部门的官员暂时代行外务官员的职权,代表西疆与对方进行交涉,只要能够赢得这场争夺战,便是再许下多少诺言也是值得,“不知道阮德勇将军与黎大人关系如何?我们也想让阮将军能够在这一仗中最起码保持中立,这样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双方的损失,避免无谓的牺牲。”
  “德勇这个家伙老奸巨猾,特使先生只怕也接触过他了,他是不会轻易表态的,只怕他现在也盯着我的动作,如果我与贵方合作,估计他也会效仿,如果我按兵不动,估计他也会装聋作哑,特使先生放心,德勇那边包在我身上,我了解这个家伙的想法。”对于自己的同僚黎正阳显然比任何人更了解。
第六十六节
异变(1)
  西疆大军来得如此之快有些出乎人的意料,应该说马其汗人的反应也是相当快捷的,先前已经作了相当准备,包括大量防守器械完善和物资的准备以及对城内民众情绪可能出现的反复,作为马其汗第七兵团第三万骑队的万夫长,塞德科完全没有想到剧变会来自越京这些仆从军队。
  当蜂拥而至的西疆军选择北城门作为发起的主攻点时,塞德科甚至还有些窃喜。巴陵城四门,除了东西二门都因为有环城水道环绕,陆军进攻颇有难度,选择点一般只能放在南北二门,而南门城防设施相对健全完善许多,所以塞德科将主要防守兵力放在了北门,越京仆从军的一个万人队作为防守主力,另外一个万人队作为预备队,最后一个万人队则负责其余三门的守御,巴克利雅尔兵团长在临行前就曾专门叮嘱塞德科要多发挥仆从军的作用,让仆从军充当抵御西疆冲击的第一道防线,自己的五个千人队和五个千骑队则可以作出应急用的预备队发挥作用。
  只不过塞德科没有想到西疆人夺回巴陵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在西面泸江水军尚未越过鹤寿关时就抢先发起攻击,不过这样也好,他们既然选择的防守力量最为雄厚的北门,正好可以让越京军队消耗一下西疆人的锐气。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塞德科还是将自己的五个千人队中的四个千人队压在了北门上防止出现意外,只留了自己的一个千人队亲兵和五个千骑队作为机动力量,为了防止巴陵城内出现混乱影响自己的防御计划,塞德科命令随时保持两个千骑队在巴陵城内武装巡逻,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闹事苗头一律给以严厉镇压。
  在塞德科看来自己这样作已经相当稳妥,从南面传来的巴克利雅尔兵团长最新紧急指示只要求自己务必坚守住巴陵城两天内不陷落,而且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不择一切手段,用这种语气传达给自己命令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由此可见巴克利雅尔大人对于这件事情的看重,两天内巴克利雅尔将会率领另外两个万人队和已经紧急增援赶来的第二兵团赶到,随行的甚至还有另外一个越京仆从兵团,看来上面这一次是打算牢牢的将巴陵城握在手中了,只要自己能坚持过这两天,自己功劳就将被展现在汗王和国务大臣面前,也许升任副兵团长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札姆利冷着脸注视着已经在远处开始出现的黑线,应该是西疆人来了,这帮该死的唐河人真是不知死活,这样强行军居然连休息也不曾休息就想强攻巴陵城,简直就是视巴陵如无人之境了,札姆利觉得这纯粹就是一种侮辱,一种藐视己方的最猖狂表现,如果不好生教训一番这些该死的唐河人,他们真还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只可惜自己在手中只有四千人,按照万夫长的想法,还得先让这些怯弱的越京猪猡先去消耗一下唐河人的锐气,反正这些越京人总是不那么合拍,虽然并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但在札姆利心中,这些家伙始终不那么让人放心,尤其是今天的表现似乎更加不那么对劲,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劲,札姆利又有些说不上来。
  看见札姆利鹰隼般怀疑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逡巡,黎正阳显得更加泰然自若,他知道这个家伙是塞德科手下第一悍将,也是整个第七兵团中的佼佼者,不但心狠手辣,而且疑心极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家伙甚至比塞德科更危险,据说塞德科也是因为在马其汗国内有这家族势力才会坐上这个万夫长位置,否则以这个札姆利的能力早就应该当上万骑长甚至兵团长了,这一次塞德科将这个家伙连带着他手下最凶悍的四千步兵放在城头上压阵显然是有些不大放心自己一方的战斗力,幸好阮德勇的万人队被充作了自己万人队的接应,否则要想以自己这个万人队一下子压住札姆利手中的四千人还真有些难度,但只要有阮德勇的一万人相助,这个问题就要好办得多。
  一边假意吆喝着部署忙着在城墙上布防待命,黎正阳偏过头悄悄和阮德勇交换了一下眼色,西疆人原本打算在城内挑起一些事端吸引马其汗人注意,但马其汗人的骑兵队在城内巡逻密度相当大,不易寻找到机会,看来只有中止了。一切都押在了西疆人发起攻击那一刻,陈仁文的万人队在其他几门上待命,随时可以增援自己处,这帮家伙是阮文晋的心腹,也是马其汗人的忠实走狗,要想策反他们不太容易,而且阮文晋这个家伙一旦露面,自己和阮德勇两个万人队会不会出现一些意外也很难说,黎正阳和阮德勇都只敢把内情悄悄泄漏给自己的绝对心腹知晓,稍微有些不稳的千夫长们他们俩都不敢点名,现在他们唯有寄希望于西疆军能够在自己控制城门那一刻时间里就冲进城门彻底控制北门放主力大军进城,否则若是让一直在城内待命的五千马其汗铁骑迎着城门冲来,这一战的结局还真有些不好说。
  阮德勇同样是心中忐忑不安,黎正阳不出所料的全力支持西疆,迫使他也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这种情况下要想按兵不动作墙头草显然不大可能,谁最后取得胜利都不会原谅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坐视的家伙,阮德勇当然清楚,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和西疆合作是因为西疆给了他保证他的家属已经悄悄藏匿在了安全所在。不过此时的他表现得甚至比黎正阳更平静,稍稍有些不耐烦的催促着手下士兵们在城墙下方保持随时增援架势,内里却是悄悄将自己最精锐的三个千人队撒在了城楼下城门周围,札姆利这个家伙根本就不相信其他人,五个百人队牢牢的把守着沉重的大门,要想一举解决城门问题,首先就要彻底解决掉这五百第七兵团的精锐中的精锐。
  札姆利阴冷的目光在城墙上扫视着,他身后的垛楼里是两千精锐马其汗士兵,还有一个千人队则在城下等待着,五百精兵仅仅跟随在他身后,空气中似乎总有一点不那么正常的味道,札姆利狐疑的目光在黎正阳和阮德勇脸上游来荡去,这两个家伙似乎颇有些胆魄,即将到来的是李无锋麾下最强大的西疆第一军团中的两个师团,这帮越京人是真没有见识过这支军队的骁勇剽悍呢还是真的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实力充满信心?札姆利内心深处有些嘀咕,两个家伙像是在躲避自己的目光,尽量不与自己目光碰面,札姆利有些怀疑,但他也知道自己本来在越京人中就有些不大受欢迎,对方的这种变现似乎也正常,自己是不是太疑神疑鬼了一些呢?
  西疆人整齐的推进步伐声和带来的恢宏气势一点一点将札姆利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也许是西疆第一军团太过招摇的名声让札姆利终于还是选择了把注意力放在了城下似乎在做准备进攻的西疆军身上,让他有些疑惑不解的是不知道是因为来得太过仓促还是西疆人太过托大,除了一些简易轻便的云梯和轻型箭塔,西疆军几乎没有携带什么重型的攻城武器,这让札姆利心中暗自高兴。
  而此时城楼下突如其来的变化却让札姆利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直在城楼下外侧待命的越京士兵忽然间开始列队,前方三个千人队竟然拔出了武器,而后方几个千人队居然弯弓搭箭,当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札姆利惊奇的将目光落在阮德勇脸上时,留给他的竟然是一抹阴冷狰狞的微笑。
  阮德勇高举的右臂猛然下挥,身后五千弓箭兵第一波箭雨洗礼几乎就夺去了毫无准备的五百守御城门的马其汗士兵一半以上的生命,猛然间回过神来的马其汗士兵这才一边惊惶的结阵,一边向城门洞缩紧,他们即便是不知道为什么越京士兵会突然反目,但他们也清楚对方的目的肯定是城门,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城外西疆军正等待着行最后一击。
  札姆利几乎要咬碎自己一口钢牙,当看到阮德勇用他那轻盈的一挥手就夺去了自己最钟爱的五百精锐中一半士兵的生命时,他几乎要眼眶欲裂了。发现情况不对的城下一千预备队虽然马上冲了上来,却被阮德勇用自己的两千士兵牢牢缠住,短时间内很难打破这个僵局,而五百精锐在敌人飞雨般的箭矢打击下根本没有还手余地便被冲上来的三千突击队一扫而空,而当札姆利刚刚将目光投向城墙上方时,黎正阳的一万士兵已经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尚未集结成型的两千五百马其汗士兵扑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