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510

  随着两声剑气碰撞的响动混合着痛苦的呻吟,几天身影终于在同一时间分散跌落开来,黄山派四名剑手有两人都是脸色煞白,显然是被对方的剑气或刀气上了内腑,但另外两人也是身形摇摇晃晃,大概也是在这最后一击中消耗过大,但两名刺客情形就更加糟糕,两枚毒龙锥深深的陷在了使刀壮汉大腿根部,而他的脊背后也是一条长达两尺的长口子正汩汩的往外淌着鲜血,另外一名鹰目汉子两柄长剑依然垂落在地,似乎再也把持不住,多枚暴雨梨花钉深深的打进了他的右臂,而他的左肩亦是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赫然在目,两名黄山派的剑手虽然身形摇晃不定,但手中剑刃却已经分别架在了二人颈项上,彻底的控制住了局面。
  接下来的情况就没有什么太多悬念,在无数支长矛的威逼下,那名中年妇女没有任何选择只能俯首就擒,三名刺客无一漏网,但粱崇信和成大猷却知道隐藏在浔阳楼下江岸上的刺客同伙此时已经安然遁去,在这九江府中,敌对势力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任何时候一个疏忽都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就像这一次刺杀,多达八名亲卫竟然在毫无声息的情况下被对手杀死,由此可见敌人谋划之久,布置之周密,隐藏之深。
  铺天盖地的大搜查不过是表面文章,粱崇信和成大猷两人其实都清楚敌人在察觉谋刺失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会逃离九江,但这种形式必须要走,至少要造成一个大规模的打压形势,而且借这个机会亦可好生搜捕一下被列为不合作者的可疑分子。
  黄山派的有意救援自然为他们赢得了无比光荣,往日的一些隔阂早已随风而逝,关键时刻的救援挽救了西疆两个重要人物的性命,这种事情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值得肯定和嘉奖的对象,黄山派同样不例外。
  安全部门很快就派员介入了对这次谋杀事件的调查,初期的侦察结果显示这批刺客的确来自北方燕云,但其中诸多疑点却不是光是司徒泰的安排布置能够解释,随着安全部门侦察逐步深入,抽丝剥茧,一些隐藏在深处的势力也渐渐被暴露出来。
  北方刺客们来到九江时间并不短,半个月里,九江的内政和安全部门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这中间很显然有接应力量,而且这股接应力量还相当隐秘和强大,否则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粱崇信的生活作息规律,甚至连平常粱崇信带多少亲兵上浔阳楼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成大猷的偶然出现耽搁了刺杀,如果不是黄山派受刚刚上任的五湖总督苏民舜招抚负责摸排九江境内的倭人隐藏势力碰上这桩事情,那这一次司徒泰和倭人的联手刺杀行动可谓就完美无缺了。
  安全部门很快就在内政部门和黄山派的帮助下查清了倭人在九江府内的一处窝点,但根据黄山派了解的情况,倭人仅仅在九江府境内就不止这一处窝点,而且在南面的安庆府和临近的湖州境内都还有相当广泛的人脉和联系,当然要想将这些潜藏的势力连根拔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这已经引起了安全部门和各府乃至各郡内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倭人不仅仅在正面战场给予司徒泰以各种支持,而且还开始逐渐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击削弱西疆力量,仅仅从这一件事情已经可以窥探到倭人在这么些年来在帝国内地花了很大力气来发展秘密力量,由此亦可对倭人的野心有所了解。
  一场被安全部门命名为代号“捕鼠”的行动就借粱成二人遇刺一案在五湖郡首先推开,很快就波及到了整个帝国南方,这场行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动作,但却是由安全部门牵头,西疆情报总署、军事情报局、政务暑内政司、西北银行、各郡总督府和下属各府的内政部门参加的全方位的清除行动,因为涉及面积太广,牵扯面太大,整个行动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总共捕获倭人经济间谍和特务多达八十多名,而帮助倭人的协从唐人更是达到了三百多人,那些牵扯到的商家和士绅更是无数。虽然安全部门严格按照无锋的要求不得轻易扩大范围,但仍然有数百商人被先行羁押,直到问题审查清楚才获释或者直接交由审理院审判。
第八节
捕鼠行动
  谁也未曾想到这样一场刺杀事件竟然会引发这样费时长达一年的捕鼠大案,这一场捕鼠行动也让倭人在江南和五湖的布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以致于在后期的许多事情上,倭人的信息灵通程度也大受影响。而这一场捕鼠行动中暴露出来的倭人野心也同样让所有西疆高层感到愤怒和担心,以致于帝国成立之后,西疆安全部门更名为帝国国家安全署之后依然把肃清倭人在帝国内的隐藏势力列为第一要务,由此可见西疆上下对此事印象之深。
  而倭人在这一场得不偿失的刺杀行动中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以致于负责倭人情报和渗透事务的主管毛利百夫太痛斥负责和司徒泰协调联络的情报官员的短视和愚蠢,竟然为了这样一件事情让整个倭国在帝国中的布置暴露无遗,而西疆安全部门、贱民乐户的核心组织——秦楚会以及林家的银狐秘谍在这一次行动中亦是第一次合作,三方配合得相当默契,尤其是银狐秘谍在巴陵、温宁以及岳阳等五湖南部地区的秘密力量网络亦是相当完善,而秦楚会在江南各府的耳目和情报力量则十分强大,西疆虽然已经掌握了江南和五湖两郡的军政大权,但在这方面的力量还相对较为薄弱,这两家的从旁配合大大提升了西疆安全部门的办事效率。
  连串的突击行动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不少活跃于工商界和金融界以及媒体中的倭人间谍和特务被秘密逮捕,而相当数量为了各种利益而与倭人勾结和合作者亦是被一一捕获归案,甚至还牵扯出了不少政府官员的投敌卖国行径以及他们检举揭发和裹带出来的涉及更多官员和僚属的贪腐弊案,也为监察司的介入提供了相当充足的借口,以至于在最后捕鼠一案结案时,监察司的上级莫伦更是振振有词的在无锋面前陈述监察司在这一窝案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取得的巨大成绩,甚至差一点让无锋误以为这一场捕鼠大案是监察司牵头开展的一场的反腐大行动。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场捕鼠大案给整个帝国南方带来的风暴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江南和五湖两郡易主带来的震动,这一场捕鼠行动不仅仅是从工商界和金融界卷起了一场风暴,更是在官场掀起了一场浩荡的风波,不少在廖其长和常贵任上时的官员们同样被裹了进来,在安全部门无孔不入的侦察手法下,这些人很快就交待出更多的问题和涉及到更多的人员,因为所涉及的官员几乎都是以前的官吏们,西疆安全部门和监察司都没有太多的忌讳,争相在这方面希望取得更大的突破,于是乎,这一场风暴是越刮越猛,甚至连有些并没有多少牵扯或者说只是知情者也被这些强权部门以嫌疑人身份扣押羁押,直到莫伦自己也发现这种情况的不太正常,他才以法务署的名义正式下令和行文要求参与此案的各部门不得超越法律权限滥捕无辜,并连续派出督察组督导这件案件的查处,才使得整个案件的查处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浔阳楼刺杀案虽然对粱成二人都造成了一些伤害,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西疆第一军团和第八军团的战事准备工作,当同意邱子诚部组建西疆第十军团的回函终于落到粱崇信和成大猷手中时,两人终于能够松下一口气大大方方推进各自的战事了。凌天放的突然造访除了宣布邱子诚第十军团的成立以及驻防江南和五湖外,当然还有慰问粱成二人的意图,但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转达秦王殿下的意见,那就是加快战争准备,及早投入到东海之战和中州之战中去。
  轻车简从的凌天放并没有因为从北方战事中解脱出来的轻松,秦王殿下已经明确将整个北方战事甚至可以说帝国的统一战事交给了薄近尘,让自己解脱出来,专心专意的来宏观调整整个西疆军队或者说新帝国的军事方向。
  作为西疆军务署署长,凌天放自然清楚自己顶头上司的想法,海军拨款在军事预算中急剧猛增预示着什么也许其他人还有些朦朦胧胧,但在凌天放心中却是心明如镜,如此大规模的急剧扩大海军规模,除了是准备在大东洋上对倭人一战收复大东洋上帝国固有领土的需要外,未尝没有要在大南洋上称霸,截断南洋联盟和马其汗人的海洋通道的想法。
  秦王殿下的雄心实在太大了,凌天放在佩服的同时也有些暗暗担心,帝国尚未统一,秦王殿下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帝国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战事恐怕仍然不会消停,这对于整个西疆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太过频繁的战事固然能够锻炼军队战斗力,但军队同样需要适当的休整和调整来整合部队,同时也需要必要的时间来研究和反省在这些战斗中应该汲取的教训,必要的理论学习和总结不但有助于提高军官们的素质,同样会对整个部队战斗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这些都需要时间,似乎秦王殿下并不想给自己这些时间,凌天放只有在心中默默祈祷秦王殿下能够稍微把脚步放缓一些。
  粱崇信关于邱子诚部组建第十军团的建议再度在政务暑和军务署之间以及秦王殿下之间引发了争议,鉴于秦王府要求军务署在军队整编计划中优先保障海军,并且明确指令日后的军事拨款加大力度倾斜海军,这也使得军务署在计划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凌天放赞同秦王殿下的优先发展海军的计划,但是却并不同意以削弱陆军作为代价。在他看来,至少几年内西疆或者说新帝国的面对的挑战主要还是来自陆地方面的,比如利伯亚诸国、马其汗甚至吕宋王国,而新帝国想要获得拓展的方向主要还是陆地方面,比如腾格里草原和印德安王国,还有西半岛同盟。
  大东洋上的倭人海军力量虽然发展迅猛,但毕竟他们国家无论从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上都有很大限制,在大东洋割占的帝国诸岛统治并没有稳固,以现在军务署的规划,在凭借西疆现有的强大综合国力,三到五年内,西疆的海军实力就完全可以赶上倭人,再联合三国同盟,挫败倭人独霸大东洋的想法也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凌天放的想法却遭到了无锋批评,批评他思想还过多的站在大陆政策来考虑问题,忽视了海洋权益在今后的生存空间中所占的比重,要求军务署重新作出规划,这让凌天放郁闷无比。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是相当看重海军的发展了,雷苍圃的造舰计划挤占了陆军的大量经费,他没有怨言,建设海军学院,他大力支持,要求扶持本土船厂提升造船技术,他四处奔走呼喊,到头来却被秦王殿下以眼光还停留在陆地上为由点名批评,这如何不让凌天放感到憋气和委屈。
  无奈之下凌天放只得让参谋司和规划司的人员们重新讨论秦王殿下的指示和批评,他也在讨论会上开诚布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秦王殿下批评意见,并要求参谋司和规划司的官员参谋们立即按照秦王殿下的意见进行修改。
  很快一份融合了秦王殿下和自己设想的三年军事规划便新鲜出炉,只不过送到政务暑审查时便遭到了政务暑以及财政司的强烈抨击,萧唐直言不讳的书面告知自己西疆财政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军事经费,而财政司司长詹姆斯更是言辞激烈的批评军务署一帮人纯粹是闭门造车,居然异想天开的想出了这样一份庞大的扩军计划,西疆财政即使不干其他任何事情也无法支撑这样规模的军事开支,何况面临新帝国即将建立的重任,各方面需要的经费都是天文数字,军事开支必须压缩,这样的军事计划简直就是纸上谈兵。
  凌天放也没有想到这一份计划书的出炉会招来政务暑这样强烈的反应,他当初也知道自己的这份计划书的确有些超越现实,拿他的话来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只是陆军加上海军的大量增拨经费,这的确有些为难政务暑和财政司的这些家伙们,不过不是有一句话叫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么?既然自己的计划拿到政务暑后始终要被那帮家伙用挑剔的目光翻来覆去的折腾,最终还不知道砍下多少预算,那自己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报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何必管他们那么多不满,他们也只能代表政务暑提出自己的意见,就算经过剔除修改,也应该比自己保守的想法要好上一些吧。何况真正到了秦王殿下拍板之后,那些家伙也顶多就是脸色发青的一阵腹诽而已,难道还真敢不执行不成?
第九节
东南之旅(1)
  所幸的是自己交到秦王府的军务计划并没有立即被秦王殿下否决,秦王殿下只是收下了自己的军务计划却一直没有回音,直到让自己放下北方战局的布署安排工作全心全意抓军务部署凌天放才知道秦王殿下看来是真要准备大动作一番了,这不,让自己到五湖江南一行,表面上是宣布第十军团的组建连带布署南方防务,事实上凌天放却知道秦王殿下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自己视察江南沿海防务和南洋海军建设,为他的南巡作准备。
  这是凌天放揣摩出来秦王殿下的意图,虽然不敢说短期内秦王殿下就会成行,但凌天放可以肯定的是秦王殿下对于海军和海洋的关心已经远远超出了历代统治者对于这方面的重视,这不能不引起凌天放的深思。枕边依然还摆放着一本来自西大陆的译著,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直到这个时候凌天放还能回忆得起当时秦王殿下赠送给自己这本书时的慎重和珍视情形,从书的封面和序言看得出秦王殿下对于这本书的确相当喜爱,不但封面磨损不小,而且从序言开始就有秦王殿下手书的笔记,应该是秦王殿下所作的品论。凌天放打算在这场旅途当中好生阅读一下这本让秦王殿下如此看重的著作,但愿这本书真能像秦王殿下所说那般真正的开启自己思维的新天地。
  海洋海军,难道这些东西真的像秦王殿下告诫自己所说的那样,今后大陆的发展趋势都将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么?凌天放轻轻叹了一口气,秦王殿下很显然对于中西大陆的兴趣在日渐增加。
  而根据来自西大陆的情报证实,在西大陆和中大陆西部的南方已经有人发现了一块新的陆地,据说不但气候和拉亚大陆迥异,土地异常肥沃,而且大陆上人口稀少,多半是些尚未开化的土著民族,而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矿藏却是异常丰富,仅仅在沿海那可怜的狭长地带就已经发现了不少丰富的金矿和银矿,而且在沿海还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这对于以航运和打渔为生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只不过由于这片新发现的陆地和拉亚大陆却隔着宽阔的海洋,而且气候多变的海洋对于航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所以至今尚未有任何国家官方大规模的进入那片土地,但西大陆和中大陆已经有不少国家派出了探险队和考察队进入那片土地,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的主权归属并将引发更多的争端,凌天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让秦王殿下不遗余力的加速扩张海军,但他相信至少这个原因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据说秦王殿下已经命令南海总督钟文静在组建一支探险勘测队加入这场对新大陆的探险活动,虽然具体详情秦王殿下语焉不详,但在嘱托给自己的任务中却是要自己好生了解一下这支探险队的活动情况,以及是否可以在那个新大陆上建立据点。有些时候凌天放不得不佩服秦王殿下精力的充沛,几乎每一个事情他都能牢牢记在脑海中,条理分明而且轻重缓急也是各归其道,像这件事情秦王殿下甚至专门提醒自己一定不要疏忽和轻视,务必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建立据点这个问题上,秦王殿下甚至还明确指示,如果有必要,不妨派出海军舰队出行,只要能够在新大陆上取得一个立足点,哪怕花费再大的代价也不惜。不过这个愿望似乎还不那么容易实现,卡在中大陆咽喉航道上的国家不是中立国就是属于西半岛同盟,西疆海军要想随意进出中大陆都不得不看这些国家的脸色行事,虽然像一般冒险勘测队伍他们不会制造麻烦,但一旦有军船想要出入,只怕他们就会用种种理由来限制了。
  任重而道远,凌天放能够感受到自己这一次东南行肩膀上沉重的担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自己甩开了劳心劳神的战事策划,但实际上这种战略性的长期规划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更重,因为它决定着整个西疆乃至今后的新帝国发展走向,可以说半点也轻忽不得,哪怕其中一步有些差错有可能给整个西疆带来的后果都会超过寻常一场战役的胜负,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凌天放甚至就有些许食不甘味的感觉。
  看见独自坐在船舱窗前沉思的军务署长一脸肃色,旁边的几名青年军官却有些不甘寂寞,也许是参谋司的自由风气对这些年轻参谋们影响太深,他们并不太在乎这些上司的上司心中如何看待自己,只要他们内心深处有疑问,他们就不会憋在肚子里,总要寻找个机会发泄出来。
  “凌大人,您好像有些心事?不知道现在方不方便请教你一些问题呢?”话语中虽然一副恭敬的请教口吻,但摆出的架势却是不管凌天放是否愿意,他们都准备要好生利用这个机会和这位军务署的第一号人物讨教一番。
  瞥了一眼这一帮充满着激情和冲动的青年参谋们,凌天放连心情似乎都好了许多,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几岁,这也是凌天放之所以带上几名年轻参谋出来视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但可以让他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同时也需要在军务署中培养一批懂海军的参谋军官。
  “心事?心事谁没有,只要人活在世上,哪天没有点心事?不过探讨问题么,我倒是十分高兴,坐在这船上左右无事,探讨一下一些有趣的话题也是一种消遣娱乐吧。”凌天放微微一笑,有些发黑的脸上即便是笑起来也总有一丝僵硬的感觉。
  “凌大人,这一趟东南之旅听说咱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视察东南防务,不过这个时候我们一大帮人不好好琢磨怎么乘胜追击彻底解决北方军,却一下子跑到五湖和江南来视察所谓防务,是不是有些太过消遥自在了呢?”
  这些参谋司的参谋们即便是在和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说话一样是这种充满挖苦讽刺味道的狂妄口气,这让心理上即使有些准备的凌天放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些家伙仗着自己在帝国军事学院或者西北军事学院学习时间长一些,一直不大看得起军队中凭实战起家的将领和军官们,纵然是对方官居要职,他们也总要转弯抹角在对方面前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不,在自己面前他们的表演同样如此。
  “是么?我倒不觉得,军务署的其他事务有薄大人和其他诸位同僚们负责,秦王殿下甚至亲自在我们此次出行东南之前宣招我们特意叮嘱,我想诸位大概还没有忘吧,秦王殿下能够在百忙之中专程来叮嘱我们这一次视察,大伙儿会不会觉得这是一次普通的视察活动呢?”凌天放虽然脸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语气却一点一点变得严厉起来。
  “我看你们中间许多人颇有些老天爷第一老子第二的味道,以为自己在军事学院里学了几年,或者说还在军队中混了两年,天下大事尽在眼中,军务战略,军事战术,样样都能提得起放得下,自诩百年不遇的英才,哼哼,我看啊,真要走上战场第一线,未必能够抵得上一个大字不识的中队长,有本事真刀真枪的把敌人干掉,那才是真本事,让人无话可说,也许你们有人会说,让我们在参谋司就是要发挥我们的策划谋略的长处,不错,你们也许在这些方面的确强人一筹,但现在你们这么多人已经和我走出这么久,居然还集体问出这样幼稚的问题,你们就不觉得脸红么?秦王殿下当初的嘱托和提点难道你们就没有一个人听出其中隐藏的含义?”
  一阵劈头盖脸的话语如同暴雨打残荷一般将一干志得意满的参谋们弄得气焰顿消,他们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但在凌天放面前他们却不敢太过放肆,虽然话语中可以争论,但凌天放无论是军事策略上还是军务布署上,抑或是资历年龄上都不是他们这帮可以称得上是新手的家伙可以相比的,何况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确没有领悟到秦王殿下在临行前的那些话语中模模糊糊的藏着不少更深的含义,只是当初有些疑惑,但真正一到正式离开汉中时,大伙儿就被兴奋和喜悦冲得忘了一干二净。
  “凌大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们的确有些疏忽了,秦王殿下当时那些话有很多说得相当含糊,我们当时的确有些不解,只是碍于当时情况没有来得及讨教,今天听凌大人这般一说,我们才觉得这其中的古怪,不知道凌大人能否一解我们心中疑团?”一名年龄稍长的军务参谋带头问道。
第十节
东南之旅(2)
  “含糊?我看是你们乐极忘形,根本没有注意到秦王殿下话语中的含义吧?东南防务虽然重要,但明眼人都应该清楚,眼下东南已经没有多少战事可打,司徒泰能保住他的东海不倒戈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有心思来考虑其他,但为什么秦王殿下还会让我们东南一行?余杭、泉州和葫芦岛,这三处都是我们此次视察防务的重点,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敏锐性?”凌天放头都懒得抬,不动声色的反问道。
  “凌大人,我们当然知道这一次视察东南防务是以水军系统为主……”话语尚未落定,凌天放已经冷冷打断对方:“我需要提醒一下你们,是海军,不是水军!海军和水军之间的区别,你们不会不清楚吧?好了,今天我不想和你们多说了,你们好好思考一下我刚才给你们的提醒,我们这一次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到了余杭,我就要好好考校一下你们这一次形成各自的打算和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方才还谈笑风生的凌天放为什么会态度骤变,一干参谋们都灰溜溜的缩回各自的船舱中猜度着军务署长大人那几句话中的含义,海军和水军?余杭、泉州和葫芦岛,这三处可都是以前帝国水军舰队的驻地,难道说秦王殿下打算全面恢复帝国时期的水军力量?
  想一想提及的这三处,眼下帝国水军尤其是外洋水军已经在内战中和被倭人伏击之后灰飞烟灭,要想在大东洋上重建帝国水军,而且要变成真正的海军,这样的规划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不但要从舰船的制造,水兵的招募和训练,港口码头的重建,舰队的组建,战术的实战演练,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实在太过庞大,想当初帝国水军可是经历了数百年历史才积淀起来,但现在几场战争下来,帝国在这方面能够留给西疆的几乎就是零,要想重现往日帝国水军的辉煌,只怕没有五六年只怕想都不用想。
  凌天放一行是从九江乘船直下湖州,然后在湖州视察了田进宝担任都督的太湖水军舰队之后,迅速乘船东下,经运河抵达此次真正任务的第一站余杭。
  凌天放站在余杭军港码头前简直就不敢相信这曾经就是唐河帝国水军舰队总部所在地,码头上寥寥几艘破旧的小船,码头上的石缝里更是野草也长出齐膝深,紧靠岸边的宽阔的广场中心那一根旗杆显得那么孤寂,帝国双龙戏珠旗早已消失,而西疆的金鹏旗却还没有在这里升起,整个广场里半人深的野草就像多年无人居住,在秋风中摇曳不定,说不出的萧索荒凉。
  距离码头不远处的一大片房子大概就是帝国水军总部所在,看那副冷清模样,连人影子都没有半个,看样子甚至连留守人员都省了,这帝国水军看来真可以称得上事灰飞烟灭了。凌天放也就没有多少心思在去视察一番,情况都已经看在眼中,大同小异,这就是帝国水军总部所在地和直属舰队驻地,就这样一副恍如荒郊野地的模样,相比起方才凌天放参观了的余杭港码头的繁盛,简直犹如天壤之别。
  也许是第一次感受到这里的荒凉,陪同凌天放一起视察这里的新任江南总督王宗奚以及余杭城守柏元重都同样感到有些惊讶,余杭府城郊虽然不如城内那般商贾云集万船竞发,但像这种仅靠城池的地域好歹也算得上是风水宝地,良好的码头设施,甚至还有一些船坞,若是好生开发利用和城市连通起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成为一处繁忙的流通要道。
  凌天放心中不断下沉,看来秦王殿下安排自己的这一次东南之旅果然是估计到了东南海防的危险,这帮情形纯粹就是一片空白,就这几艘破船,别说组建海军,就连保护这座港口都是空谈,在想起方才王宗奚和柏元重谈及倭地浪人为主的倭寇勾结一些本土海盗再度开始骚扰江南地区的沿海地带,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根本无法与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盗寇们抗衡,而新组建的第十军团还在湖州和九江一带集结整编,以凌天放判断就算第十军团组建完毕要想承担起这份职责只怕也不大可能。
  陆军毕竟是陆军,这些盗寇大多来自海上,流窜都是通过船只行动,除了登岸进行奸淫抢掠外,其他行动很少在岸上进行,尤其是现在大东洋从库克群岛到宝岛这一连串的岛屿都控制在倭人手中,他们连后勤补给都不再需要从大陆进行补给,这就更增加了他们的隐秘性和机动性,现在帝国水军力量完全消失殆尽,短时间内要想在大东洋上重建这支力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想到这里凌天放就觉得头疼欲裂。
  “诸位,看了这些情况有什么感想?”凌天放实在没有兴趣在看下去了,到处都是一片破败和荒凉景象,难怪一些江南商人还望着地方政府能够接管这些地方将这些地方出售变成民间所有,这样优良的海河两通的港湾竟然只一年就沦落成为这等模样,凌天放实在没有其他语言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沮丧和失落,同时也感到自己肩头上的压力是如何沉重。
  王宗奚和柏元重都惊讶的交换了一下目光,面面相觑,这位军务署长突然问出这样一句话倒是大出他们意外,这军务上的事情可是军方管辖,方才提出的能不能出让出卖也不过是从地方角度出发发展经济的设想而已,现在这突兀的问道有什么想法,能有什么想法,有想法也该是军方的事情啊,咱们地方不过就是配合一下罢了。
  看见二人一副不解模样,凌天放冷冷的道:“柏大人,你方才还在说倭寇袭扰海疆,希望军队能够帮助肃清盗匪,这连现在的海军基地都变成这般情景,作为地方官却无动于衷,你怎么能够指望军队能够对付那些在海上来去自如的倭寇?”
  柏元重涨红了脸膛抗声道:“凌大人,您这话好像有些不大合情理吧?军方的事情好像轮不到地方来过问,纵然这里再是荒废,却如何怪罪得到下官呢?何况下官也不比大人先来这余杭府几天,您这帮要求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吧?”
  “哼哼,柏大人,你在河间府可是素以经济发展和地方治安并重称道啊,现在倭寇骚扰地方治安已经危及整个余杭的下一步发展大计,这个情况你不会不知道吧?秦王殿下将你放在了这江南第一府的位置上,可谓寄予厚望,也是看准了你的眼界学识,可是你却在方才还和本署长提及要把这军港变卖处理,发展经济,难道你的目光就是如此短浅?”凌天放话语却是越来越重。
  柏元重和王宗奚这才知道这位军务署长无名之火原来是冲着二人方才那番话来的,连带这王宗奚脸上也有些火烧火燎不太舒服,看来这位军务署长身上似乎肩负着秦王殿下的秘密任务,政务暑发给自己的照会也只是说凌天放一行到江南有重要公干,地方政府必须无条件全力配合,也不知道这位军务署长哪来那么大的邪火,似乎看了这帝国水军总部所在地脸色却变得更加难看了。
  柏元重一时有些语塞,没想到方才和总督大人的话语却被对方找了这样一个岔子反击自己,还拿起自己在河间的政绩来说事,这不是有意刁难自己么?没好气的恨恨道:“凌大人,算下官多嘴,这帝国水军总部和这军港本来就该归属于军方,地方无权过问,下官今后不再过问便是。”
  “二位大人,这一次本人这次受秦王殿下之托来东南一行,实际上是为秦王殿下打前站,虽然本人无法断言秦王殿下任何时候会来这江南一行,但我相信秦王殿下肯定会在合适时候视察江南,而且肯定就在一年之内,所以我希望二位大人能够打起精神来,这江南膏腴之地,秦王殿下一直寄予厚望,切莫让秦王殿下失望才是。而本人这次东南之行的目的也将是秦王殿下视察重点。”看了看周围其他人都因为三人言语间似乎有些争执而都躲得远远的,凌天放也就压低声音道:“秦王殿下要求在一到两年之内重建大东洋海军,规模甚至要超过昔日的唐河帝国水军,这也是下一次秦王殿下来江南郡视察重点,所以本人这一次来的重建行动还要倚重二位地方父母官,这动作么首先就要从这余杭开始,雷苍圃很快就要从南海来江南,具体事务他们还要和二位交涉,而本人来不过是从大方面先开一个头,这余杭的海军设施不但不能荒弃,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大。”
第十一节
东南之旅(3)
  惊闻秦王殿下将在近期来江南一行,王宗奚和柏元重都是又惊又喜,自从云中大捷和清河一战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二人就已经明白一个新的王朝新的帝国建立不可避免了,司徒家族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遭受了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之后,他们已经没有力量阻止秦王殿下问鼎江山的能力了。新王朝建立在即,秦王殿下却要在近期视察江南,足以对江南的看重程度,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只要秦王殿下能够到江南到余杭一行,作为地方官的他们俩政绩也就自然会展现在秦王殿下面前,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对方透露这个消息给他们俩无疑是要提醒他们二人近期应该要加紧作的工作。一时间王宗奚和柏元重突然觉得这个军务署长似乎也并没有方才那么令人生厌了。
  “凌大人,军政不分家,何况大人既是受秦王殿下重托,只是这重建大东洋海军恐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倭人依然强占着我们沿海诸岛,他们也绝不会放任我们的海军重建,一旦余杭军港重新开港重建,必然会面对他们的威胁甚至进攻,这一点不能不防。”王宗奚惊喜之余也不忘回应对方提出的问题,“即便是泉州那边如果要全面启动重建工程,只怕一样也会招来倭人的袭击啊。”
  点点头,凌天放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倭人好不容易取得了大东洋中北部的海上霸权,他们断断不会轻易让一个足以挑战甚至压倒他们的海上力量出现,扼杀在萌芽状态就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一直困扰着他的难题,米兰海军倒是足以和倭人抗衡,但秦王殿下连葫芦岛军港都不愿意交还,更不用说让米兰海军进驻余杭和泉州了,如果真是那样,那重建的大东洋海军对于米兰人来说也就没有秘密可言了,这也不符合己方利益。
  “凌大人,下官听说雷大人不是在南海南边积极扩建海军么?如果组建的大南洋海军可以移师大东洋的话,咱们就只需要抓紧时间将余杭军港重新清理修缮开港,另外补充一些从属舰船即可,如果不行的话,要想在短时间内重新组建这样庞大一直海军,的确有些困难啊。”柏元重语气也变得亲近了许多。
  “大南洋海军有他们自己的任务,他们可以为大东洋海军的重建提高一些帮助,但我们不大可能对他们抱太大希望,要想重建大东洋海军,还是得靠自己。”凌天放摇摇头,“何况大南洋海军现在也是处于重建状态,东半岛同盟当时留下来的海军弱得可怜,除了一些中小型舰船外,唯一能够为大南洋海军提供的就是一些水兵们了,其他都还是从头开始,尤其是没有一艘大型军船,这要想实现秦王殿下在大南洋上的战略意图还差得太远。”
  王宗奚和柏元重都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看来这位军务署长这一次来江南的主要目的就是海军建设问题,只不过江南也刚刚才经历了一场战乱,而在此之前司徒泰的统治已经大大伤了江南经济元气,要想让江南地方如何支持海军建设,两人心中实在没有什么底。
  “凌大人,眼下这般情形,不知道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如果需要我们江南郡和余杭府的帮助和支持,我和元重都绝对全力以赴。”王宗奚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下去,如果海军能够迅速建立起来,对于整个江南海防的稳固当然是首功,对整个江南的社会治安的稳定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理所应当的给予全力支持。
  “宗奚,这还要靠你和元重大人努力了。我想原来帝国水军虽然已经被击溃打散,但损失的主要是舰船这一类的基础设施,这一点倒不需要地方政府操心,军务署已经获得足够拨款来重建大东洋海军,江南船厂不是已经重新改组整合建立起来了么?军务署也将大力扶持江南船厂,并给予它足够订单,估计在明年上半年江南船厂就应该有三到五艘大型军船下水,另外我们也向中大陆的日德兰王国以及西大陆定购了一些舰船,估计会在明年下半年交货,这本来有部分是为大南洋海军装备的,但鉴于大东洋海军重建也是迫在眉睫,所以军务署和海军进行了协调,将抽出部分订货优先保证大东洋海军的重建,而中小型舰船则主要从江南船厂以及在泉州的东南船厂购进,这应该说对于江南的造船业也是一个机会啊。”
  “我现在希望你们地方政府能够首先将原来帝国海军的各个基地全面修缮启用,像余杭军港、泉州军港、松江状元岙军港、葫芦岛军港,这些军港、码头和船坞必须马上进行修缮维护,为大东洋海军重建做好初期准备,另外据我所知帝国水军溃散后,大量有经验的水兵和地面地勤人员都纷纷散落民间,我希望你们尽一切努力将这些人重新招募起来,这样我们可以获得一大批有经验的海军人员,避免我们从头开始培养海军人员,同时,为了加强对军港和海军码头的保卫,经过秦王殿下的批准大东洋海军也将效仿西大陆一些惯例,组建海军登陆作战部队,预计将会大东洋海军也将会有一个师团的编制,人员主要从沿海擅长水性的青壮男子中甄选招募。”
  听得凌天放言及海军大批订货将交给江南船厂和东南船厂,王宗奚和柏元重都是喜形于色,这对于促进已经遭受重创逐渐落后于米兰和倭地两地的江南造船业可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仅仅新建一支大东洋海军舰队所需要的大型舰船都是上十艘,仅仅是这个订货就足够两座船厂吃上好几年而不用发愁了,而还有数十上百计的中型舰船以及数不清的小型辅助船只,这样大的采购计划简直就足以在江南造船业乃至整个西疆控制区内的造船业掀起一场飓风。
  当听到凌天放要求地方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招募原帝国水军人员以及组建海军登陆作战部队时,王宗奚和柏元重都禁不住再一次交换了一下眼色。来这一次秦王殿下和军务署都是要动真格的了,不但要恢复帝国水军原来的规模,看样子似乎还真的要扩充海军力量,这海军登陆作战部队明显是针对宝岛、勘察加岛以及琉球群岛来的,唐族人不比倭人,倭人相当一部分都是世代捕鱼为生,可以说整个民族就是半浮在水中,而唐河民族天生就是大陆民族,即便是生活在海边,历经唐河帝国开国时代的海禁政策之后,沿海地区以打渔为生的人数已经少之又少,除了贱民外,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在一日三变海洋上打渔为生,至于商人们,那是看在海洋贸易丰厚的利润面子上才会那样,但即便是这样,唐河商人中以远海贸易起家的也是寥寥无几,与倭地和米兰以及马哈德和安达科相比都是远远不如,而南洋联盟经营航运业的商人更是几乎垄断了大半个大南洋。
  要从江南沿海各府中挑选精通水性的男子虽然有些麻烦,不过也不是一件难事毕竟三府临海,再说唐族人不喜下海,但毕竟沿海那么多人要求生活,还是能够招募到足够的精壮青年的,倒是重新招募回原来帝国水军那些人员还有些难度,许多人在帝国水军彻底崩溃之后便烟消云散,眼下要重新招募,一些人固然愿意回来,而有些人只怕已经改行从事其他门道,而帝国水军的下场也让他们伤透了心,再要让他们回来就有些难度了。但是既然是上峰已经决定了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再难再苦也得去作,否则要自己这些地方官又有何意义和价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