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510

  即便是这样,第一次参加对外战事的吉列同样感到了这一仗的艰辛和残酷,困兽犹斗和狗急跳墙这两个词语来形容眼前的吕宋军太合适不过了,吕宋士兵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让第一次接触到吕宋军的吉列有些意外,但这也更激起了吉列的强烈兴趣。
  在他心目中吕宋军的战斗力应该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丝毫不逊于自己挑选出来这三个山地快速联队,要知道这是第九军团在得知要赴中大陆作战之后专门从各师团抽调了一部分精锐组建起来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三个联队在山地行军中快速反应能力最为打击集群,没想到这第一战就啃到了硬骨头,即便是在占据地利、气势甚至人数上的优势情况下,双方搏杀的伤亡比例也相差不大,吕宋军如同疯虎的冲击,使得己方的防御兵力也付出了相当大代价,如果不是自己布置的弓箭部队及时发挥了威力和敌人急于冲破包围圈的心态,这一仗只怕就会给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痛。
  当然,如果自己再多一个联队士兵,就完全有把握全歼眼前这帮吕宋军,但是现在,吉列却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吕宋军选择了几个突破点,每一个攻击锋部的战斗力都相当凶悍,一波接一波的冲锋让战线稍宽的帝国军感到有些吃不消,虽然吉列已经及时调整了部属,让两翼向中间靠拢,但是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凶猛的冲击让几个防御焦点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要想将这支军队全部留下,最终可能导致整个战线被突破,也许只有作出一定取舍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战果。
  当塔布拉基最终率领这不到一千人突破防线落荒而逃时,剩下的数千被抛弃的吕宋士兵却坠入了深渊,面对优势的唐军士兵和已经逃脱的主将,吕宋士兵原本坚若磐石的士气终于崩溃了,在连续几度冲击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这种抵抗纯粹就是一种自杀,当一名军官放下武器时,有了带头者的吕宋士兵终于能够放下武器接受投降的现实。
  当三天后塔布拉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带领着不足八百人的残兵绕道回到曼隆城时,对失去了联系的突击集群一直忧心忡忡的希利亚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前期的丰硕战果并没有让希利亚德冲昏头脑,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希利亚德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这种突击战面临的风险,占据着兵力上优势的唐军虽然有漫长补给线这个弱点,但是己方同样也面临着要斩断对方补给线需要深入对方一线的巨大风险,他为此专门提醒塔布拉基不要放松警惕,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深入。唐军战斗力并不亚于塔布拉基精选的这一个万人队,面对己方几度得手,必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希利亚德甚至希望塔布拉基能够暂时停止攻击休整一下,待唐军松懈下来再行发起攻击,但是他不知道在巨大的战果面前,要想保持足够冷静,对塔布拉基是多么难。
  不过无论怎样,希利亚德也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是这样凄惨,一个精锐的万人队在前期数次袭击作战中仅仅伤亡数百人,而这最后一战却成了全军覆灭。希利亚德除了暂时解除了塔布拉基的副将职务外,只能将这个消息飞报阿斯兰和罗宾,军法部门的人会来进行调查确定塔布拉基的责任,只可惜了一个万人队的精锐,面对唐军如此凶狠的打击,希利亚德再内心深处已经放弃了对唐军补给线进行打击的任何计划,而从正北面传来的情报显示,唐军在正北方向的活动也开始频繁起来,小股部队开始在北方多个地区出现,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全面战争的开始?也许这才是需要自己关注的。
第七节
匕首
  第十军团在流山台子一战中取得的胜利让一直活跃在东吕宋地区威胁帝国南进集群补给线的吕宋突击集群终告溃灭,由于塔布拉基希望能够一战彻底铲除流山台子这个帝国设置在维托南面的补给据点,所以他将两个突击集群集中在一起使用,这也使得整个突击集群全军覆没,也直接导致了对帝国军队补给线威胁消失。而保守的曼隆吕宋军守将希利亚德经此打击之后再也不敢投入兵力对流山台子到奎羊坝这条帝国军队的补给线进行袭击,使得吕宋王国对这一地区逐渐失去的控制权。
  事实上有军事学家分析如果希利亚德能够坚持贯彻塔布拉基的这个袭扰政策,将使得帝国始终无法在东吕宋地区建立一道稳固的补给线,由于从流山台子到奎羊坝没有完善的道路,必需要大量劳动力进入的情况下才可能完成道路系统的建设,而在面临敌袭的情况下,要想建成打通从奎羊坝到流山台子这条道路几乎就是空中楼阁,而当初设想的想要通过控制东吕宋对中部吕宋即曼隆和罗宾形成包围态势的构想也就无从实现,但是,生性保守谨慎的希利亚德在坚持贯彻吕宋军方主帅腓特烈政策的同时也就相当于将东吕宋的控制权拱手让人,使得帝国能够没有顾忌的在这一带展开建设和开发,而随着道路一步一步向南延伸,整个东吕宋也就渐渐成为了帝国在吕宋王国腰间插上的另一把匕首。
  而随后在北吕宋总督孔运真的全力推动下,早已招募齐备的大批劳动力源源不断的越过南部边境线进入东吕宋地区,开始全面投入到修筑从流山台子到奎羊坝的道路工程中,而在军方的安排下,在奎羊坝也开始修筑要塞堡垒群,以奎羊坝为中心的行政区域渐渐成形,孔运真甚至已经明确向崔文秀表示希望在东吕宋地区建立奎羊府,成为北吕宋郡的第五个府,府城地址就选在现在奎羊坝,并且出台新的政策开发东吕宋地区,鼓励维托民众向东吕宋移民,并派员到印德安地区招募移民加入东吕宋的开发计划。
  背负双手站在天台前注视着遥远天际的白衫青年已经在天台上来回踱步了半个小时了,连卫兵都是第一次见到沉着睿智的主帅会有如此焦躁不安的时候,在他们心目中主帅在成功完成了对科米尼一战之后地位已经上升到了近乎于传说中战神位置,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在他面前一切敌人都不过是土鸡瓦犬不堪一击。
  腓特烈的确遇到了难题,当初在确定谁担任曼隆地区军队主帅的时候他就有过犹豫,克鲁夫倾向于让塔布拉基担任主帅,但最终腓特烈还是选择了更为谨慎的希利亚德。现在送来的战报似乎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腓特烈却清楚自己可能犯下了一个错误,如果能够给他机会让他重新选择,他会选择塔布拉基作为主帅,只是事易时移,自己再也不可能有这种机会了,犯下了错误就必须要接受现实。
  当希利亚德送来关于让塔布拉基率领一个万人队出击敌人补给线的计划腓特烈就意识到了麻烦的到来,塔布拉基关于袭击破坏唐军补给线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一个万人队并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是塔布拉基是主帅的话,腓特烈估计塔布拉基可能会派出三个万人队分成多个袭击集群发起进攻,对于立足未稳的唐军来说,这几乎就是致命的。避其锋芒,择其虚弱,游而击之,这就是游击战略的精华所在。
  一个万人队明显是希利亚德妥协之举,这种情况下,塔布拉基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不得不选择进行冒险,比如当敌人只有一万人左右的情况下,有三个万人队就完全可以发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围而歼之,但一个万人队则只能选择退让回避。
  先期送来的捷报并没有让腓特烈感到放心,他更担心塔布拉基为了证明他自己战略的正确性而去进行更大的冒险,当他勒令希利亚德要求塔布拉基暂停攻袭的命令刚刚来得及送到曼隆城时,塔布拉基率领的一个万人队已经在流山台子遭遇了覆灭之战。丧失了威信的塔布拉基已经无法承担起带兵将领的责任了,军法官还会对他进行调查审判,腓特烈有些后悔,但他现在已经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唐军在曼隆北面频繁活动很明显是要牵制希利亚德的注意力,当然也不排除如果希利亚德反应乏力的话他们会趁机在北方开始发动攻势,这让腓特烈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当初自己设定的就是唐人可能会在曼隆地区展开行动迫使自己从西面抽调军队返回吕宋本土中北部,所以自己才会让性格谨慎沉稳的希利亚德出任统帅,主持曼隆地区的大局,也就是指望希利亚德能够维持着曼隆地区局势不至于太过恶化,只要能够将唐人死死封锁在边境地区,就算是吃些小亏也是值得的,但是腓特烈没有料到唐人竟然如此嚣张,居然公然入侵东吕宋,并摆出一副要在强行霸占东吕宋地区的架势,这的确让腓特烈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东吕宋若是论实际经济价值并不大,坡地、丘陵为主,其间夹杂着一些被称做坝子的平地和谷地,人口相当稀少,原来吕宋中央政府也没有过多关注这片土地,实际上则是高岳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后来连相当一部分高岳人也慢慢迁移到维托或者唐河帝国内地中,这片土地人口就显得更少了,除了一些不愿迁走的高岳人以及极少数安第斯人,几乎就再也没有人居住在这一带。
  已经不需要再看地图了,东吕宋那片土地上像样一点的地名腓特烈几乎都能背诵出来,奎羊坝是个相当合适的地方,自己当初有些忽视了这一点,如果自己能够早一些在这里建设一座要塞起来,也许……
  想到这儿腓特烈又摇摇头,修建起要塞又能怎么样?奎羊坝距离曼隆太远,如果唐人要拿下这一片土地,奎羊坝上即便是建起了要塞也只是为唐人作嫁衣裳,在优势敌军面前,再坚固要塞也的当不了多久,这一点谁都清楚。
  只是现在唐人占领了奎羊坝一线就以俯瞰的驾驶虎视着西面的曼隆和罗宾,这就让曼隆和罗宾在地势上就处在了下风,虽然从奎羊坝到曼隆或者罗宾之间根本就没有像样的道路,这种地势上的优势毫无意义,但是在人们心理中总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就像敌人会一下子冲下来冲入城内,事实上从奎羊坝到曼隆没有三天以上时间的行军,根本无法到达,到罗宾更远,五天能够抵达已经相当快了。
  现在还不是考虑罗宾和曼隆民众的心理顾虑的时候,如何斩断这根麻烦藤子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增派援军派遣一名头脑更灵活的年轻将领出任曼隆守将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另外一个条件也必须具备,那就是稳健,要同时具备两方面条件的将领似乎就有些难以找到了,克鲁夫自然能够胜任这个位置,但是南印德安更加需要他坐镇,尤其是在唐人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兴趣的时候更是如此。
  而自己却还必须坐镇阿斯兰,科米尼人虽然表面已经驯服归顺了,但是腓特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没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这里仍然是一个高危区,一旦有风吹草动,这里的民众会不会群情涌动,腓特烈自己心中也没有太大把握。
  是该物设一个合适的人选了,现在虽然还只能让希利亚德暂时维持着,但是这已经预示着危机即将到来。
  吞并了科米尼固然让吕宋王国实力大增,但是要彻底消化它并不那么容易,而这也引起了周边强邻们更多的顾忌,他们肯定不会愿意见到吕宋王国国力再上一级台阶,肯定会想方设法来阻止吕宋的强大,这其间种种手段可能都会施展出来,那个在帕米尔活动的安第斯兵团不就是这样么?腓特烈一直怀疑前些日子情报部门获得的关于科米尼境内有隐藏反叛势力活动就是来自帕米尔,而唐人和那个所谓的安第斯兵团无疑就是这些反叛势力的后盾。
  但是来自本土的危机腓特烈无法视若无睹,希利亚德明显无法应对唐人咄咄逼人的攻势,自己已经错了一次,现在必须要扭转过来,但急切间自己又到哪里去物设一个合适人选呢?腓特烈苦苦思索,如果屈林能为自己所用那就好了,可惜那个家伙却是软硬不吃。吕宋军中还有谁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呢?
第八节
拓展(1)
  人才的匮乏在这个时候终于显现出来,虽然腓特烈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警觉并这里培养,但是许多问题并不是你发觉就能够立竿见影收到效果的,尤其是在吕宋王国这两年中国土面积急剧增大使得需要防御的敌人也成倍增加,从原来单纯的帕沙人变成现在的帕沙人、唐人以及科米尼人以及印德安人。
  被占领地区民众的反抗和来自外部强敌的威胁都在吕宋王国建立起来的第一天就开始制约着王国的发展,腓特烈知道这是一个王国建立所必需要面对的挑战,但是这种挑战爆发出来的力量仍然让腓特烈感到格外沉重。
  让克鲁夫离开南印德安去曼隆?这个念头一直在腓特烈脑海中盘旋,他甚至可以猜测得到唐军在中大陆的主帅崔文秀甚至可能就是要制造这样一个架势,迫使自己顾此失彼,克鲁夫如果返回曼隆,腓特烈相信吕宋本土局势很快就能够得到稳定,有克鲁夫坐镇,唐人在东吕宋的活动不过就是一场闹剧,但是南印德安没有克鲁夫坐镇,恐怕就只有自己上阵了,但科米尼这边呢?
  腓特烈心中有些发凉,他似乎设想着那个唐军主帅阴笑着等待自己踏上南印德安土地的那一刻,也许唐军和科米尼叛军就会在芭茅和科米尼其他地方突入,将已经渐渐恢复平静的科米尼搅得一团糟。这是决不能够接受的,苦心设计夺取科米尼担了多大风险,眼见胜利在望,怎么可能放弃?何况这是吕宋王国强大的基础,如果要让腓特烈选择,腓特烈宁肯选择放弃东吕宋。
  那不管南印德安呢?腓特烈下意识的摇摇头,南印德安的富庶同样是吕宋王国崛起的保障,只有依靠南印德安的资源和资金,吕宋王国才能实现快速崛起,整军习武扩军备战这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而南印德安将是吕宋王国的一个重要财政支柱,失去了这里,吕宋王国永远都会陷入财政窘迫的泥潭,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那纯粹就是空想。而唐人之所以在吕宋本土发动攻势的目的似乎也就是要迫使自己在南印德安和东吕宋之间作出选择。
  咬了咬牙,腓特烈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此时他才能够体会到捉襟见肘的苦处,兵力的不足还能依靠地利的优势来弥补,但没有一个能够支撑大局的主帅却成为了自己最大的软肋,看来只有暂时让希利亚德再坚持一下了,腓特烈只能寄希望于唐人在东吕宋那边的行动更多的是袭扰和牵制,他已经下定决心,等科米尼这边安定下来自己腾出手,他将亲自出马出阵曼隆,给唐人一个深刻教训。
  “你们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无锋将手中来自北吕宋的紧急函报看完之后扫了一眼殿上的群臣,这份急报是来自北吕宋总督孔运真的请求,原本中大陆的军务已经全权授权崔文秀作主处理,但是这件事情已经不仅仅是军务,涉及到民政事务,所以孔运真才会采取飞报的形式来征求帝国中央的首肯和支持。
  “陛下,崔文秀也有信报回来,东吕宋一直是吕宋人统治的一个空白地带,当初也主要是高岳人在那一带生活,但随着帝国给与高岳人公民待遇,许多高岳人就从那个地区迁出迁往维托、火山以及金州等地,在那个地区生活的人口已经相当少,那片地区虽然幅员不小,但是地形却是以丘陵坡地为主,和维托之间的道路状况也不佳,现在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开发,难度不小。但是从战略形势来看,如果我们控制了这片地区,那不仅仅对曼隆形成了巨大压力,也对更南面的罗宾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从地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控制了这一片,帝国对吕宋本土形成了一个半弧形的包围圈,让整个吕宋本土中部都处在我们兵锋的打击之下,其对帝国在中大陆尤其是吕宋的战略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所以崔文秀也来信陈述在东吕宋建立稳固控制区的重要性,微臣也对此表示认同。”
  帝国枢密院左使凌天放再度巡视江南,为帝国皇帝出行江南作准备,枢密院就是右使薄近尘主持军务,他明确无误的表达了在东吕宋建立统治的意见。
  “陛下,东吕宋开发难度不小,吕宋人统治了东吕宋这么多年都未曾在那里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究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那里自然条件不佳之过,要想吸引移民前去开发只怕不易,而要巩固对东吕宋的控制权,恐怕只有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才能真正做到,那里还需要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才能确保,而要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在资金方面的需要恐怕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不知道北吕宋郡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完善的计划和准备呢?”
  发言的是帝国财政大臣田易,这位历任两朝的元老级人物能够出任大唐帝国的财政大臣的确让很多人都感到无法置信,从司徒明月的重臣摇身一变成为李无锋的宠臣,许多人都在感慨这位老奸巨猾的政坛不倒翁的精明。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人清楚恐怕这位财政大臣早在李无锋刚刚入主西北时就已经和他勾搭上了,但这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就是田易的眼光无人能及。而现在田易出任新的财政大臣,更是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势,从一上任开始便有条不紊的清理原来唐河帝国遗留下来的财务资产,许多原本属于唐河帝国但被原来那些唐河帝国皇亲国戚和大贵族们借用占用的资产资金都被他清清楚楚的分离出来移交给新的帝国,让一干皇亲国戚和大贵族们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但在新帝国的财政开支面前田易也和原任的财政司司长詹姆斯略有不同,他没有继承詹姆斯的紧缩政策,而是主张适当放宽帝国财政投资,加大对帝国各地基础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道路交通、航运码头、水利设施、河道运河等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以帝国财政投入带动地方民间资金流入这些行业,促进帝国经济在建国之始就开一个好头,缓解由于帝国一统局势平静下来带来的巨大人口和就业压力。
  他认为帝国虽然遭遇了一段时间战乱,但相比于前几朝的改朝换代来说,大唐帝国和唐河帝国的更替远较前几朝平和,战乱并未对唐族人的元气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需要略加调养帝国便可恢复到战前水准,但是要想让帝国财政支撑起今后帝国频繁的战事,那现有的财政仍然远远不足,所以他认为必须利用帝国目前的财政投入带动起帝国民间的投资热潮,尤其是在一些收益稳定但又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如码头、造船、冶金、矿山等行业可以以募股方式在不影响帝国这些行业的控制权的情况下对民间进行招股,加大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这虽然与军方要求加大在军事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所矛盾,但这个意见和帝国新任经济发展大臣杨正彬以及商务大臣曾国鸿的意见不谋而合,也获得了无锋一定程度的首肯。
  而今天他的看法事实上也隐讳的提出了自己的意图,那就是如果北吕宋地方能够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帝国就应该给予积极支持回应,这不但可以促进北吕宋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而且也在不同程度满足了国防和军事方面的需要。
  “田易啊,孔运真这个家伙难道你还不清楚?他打的主意就是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别说制作计划,只怕他的计划都已经在付诸实施了,从维托府城到南面流山台子的道路在穆浩然时代就已经竣工,现在从流山台子到奎羊坝八十里地的道路工程他就先期招募了三万民工,奎羊坝堡垒要塞群的建设也投入了五千劳动力,他和崔文秀摆明就是要造成骑虎难下的事实,迫使帝国中央财政为后半截买单付帐嘛。”无锋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几位财政系统出身的大臣道。
  “陛下,孔大人的想法其实也无可厚非,东吕宋地区资源丰富,只是基础条件稍微差一点,现在根据近期商务部门统计,帝国国内对各种贵重木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来自印德安地区的需要更是暴涨数倍,光是金州一地木材订货已经排到了两年以后,缅郡和中南郡的木材行业一时间都还无法满足,而东吕宋木材资源和药材资源极其丰富,其间许多地方都是宜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沃土,如果能够开发出来,那不但可以让促使北吕宋经济上一个台阶,也能够很大程度的满足缓解帝国国内外的需求啊。”出列的是帝国商务大臣曾国鸿,他显然也是对拓展东吕宋地区持积极态度。
第九节
拓展(2)
  商务大臣曾国鸿同样是两朝元老,他的继续出掌商务贸易事务不但赢得了江南和东海商人们的全力支持,也赢得了包括帝都金融界许多金融贵族们的认同,尤其是他较为和缓的政策以及要求帝国一定程度上沿袭唐河帝国金融政策的建议更是让整个帝国金融界都对他保有相当程度的好感,至少比起新上任的帝国中央银行行长詹姆斯的全面清理整肃帝国金融业界的政策,他的意见要平缓许多,面临新王朝的君临,许多和唐河帝国中央以及原来司徒家族关系密切的金融世家们都惶惶不可终日,能够有一个前朝老臣出面缓颊,那还不成了救命稻草。
  曾国鸿在上任之初就曾经和无锋作过一次认真的交流,两人在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对外商务贸易的态度上惊人的一致,尤其是在继续完善帝国陆路运输通道的同时加快海路航运的发展问题上两人想法更是如出同辙,优先发展造船和航运业甚至写进了帝国三年发展规划纲要。
  “田大人,孔总督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从帝国内地移民五万、从印德安地区招募移民五万、从维托移民三万的计划,充实东吕宋地区,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极大推进东吕宋的开发,也可以一反东吕宋人口构成,使得以唐族和印德安族占据主导地位。”补充的是帝国政务院首相萧唐,在这个问题上帝国军政两方首脑利益一致,“帝国内地可以从北原、燕云两郡甚至河朔郡招募移民,此三郡遭遇战乱较重,只要给予适当扶持政策,别说五万人,就是五十万人也能招募到,印德安那边本来就人多地少,其民族特性不类唐族,更愿意外迁,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可是那奎羊坝一带一无所有,可以说就是荒山野岭,要想新建一座城市,只怕耗费不少,财政部门现在能够支撑起这个项目么?还是让北吕宋自行解决这个难题?”无锋沉吟了一下,看来军政两方都倾向于尽快控制东吕宋,政府方面是希望获得一个资源丰富的基地,而军方则希望利用这里威胁整个吕宋本土的中部。
  “财政可以投入一部分,但恐怕中央银行也需要向北吕宋贷款一部分,另外看能不能引入一部分民间投资,臣在想如果能够尽快建成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以东吕宋地区的丰富资源,完全能够吸引帝国内地投资,正如曾大人所说,有了人口,有了资源,再有好的扶持政策,就相当于了有了发大财的机会,帝国那些商人们怎么会熟视无睹?”萧唐笑了起来,“何况军方在这方面的需要更是迫切,一些建设项目可以由军方以国防工程名义承担,薄大人你说是不是?”
  “萧相,话不能这么说,建设国防工事,那军方责无旁贷,但道路交通这些方面,理所当然应该由政府承担,可不能混为一谈。”薄近尘立即警觉起来,话也是滴水不漏。
  看见对方如此敏感,萧唐不再深究,转首道:“陛下,此事宜早不宜迟,孔运真先期干得很及时,现在该是中央出面给予扶持和支持了,吕宋人不会坐视不顾,也许他们现在还陷在西边抽不出手来,但一旦他们腾出手来,东吕宋如果还未能建成完善的道路体系,只怕我们的设想就难以竟全功了。”
  “萧相此话绝对在理,腓特烈不会放任我们为所欲为,只是他现在缠身南印德安和科米尼无从脱身,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宝贵的时间,从奎羊坝到流山台子的这条道路只要一建好,那即便是腓特烈亲临也无济于事,而且奎羊坝的防御体系一旦成型,那我们还可以一步一步南下,罗宾和吉亚西的东部都将是我们下一步目标。”薄近尘舔了一下嘴唇脸上露出憧憬的神色,显然是很希望达到自己设想的那种态势:“陛下,臣建议我们需要和帕沙人好生联络一下,吞并了科米尼和南印德安的吕宋已经成为了帕沙人和帝国共同的大敌,而在西南面的西半岛同盟也同样是我们的敌人,在这两方面我们两国合作的余地很大,如果能够协调一致,那臣以为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结果。”
  随着门官宣布散朝,群臣们三三两两的退去,大唐王朝的礼仪相比于前朝来说简捷了许多,无锋本来就是一个不太拘于礼节的人,在他的坚持下,礼务部不得不大幅度削减了上朝礼仪,但即便是连群臣都认为礼仪太过简单有损皇家威严时,无锋一句“威严立于心而非表于形”给打发了。
  留下来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帝国枢密院右使薄近尘,很显然皇帝陛下和他的军事重臣有重要事务商量,而留在散朝后也说明某些事务太不适合在朝中公开。
  “半岛地区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殿中只剩下两人时,无锋的精神似乎也一下子好了许多,说起话来也更简短。
  “基本上已经准备停当了,雷觉天已经返回了桑林城,按照我们的要求,半个月之内他们必须退出娄山关,一个月之内他们必须退出华阳和玉山,前天来的消息,娄山关已经在进行交接了,马其汗军已经遵照条约退出了娄山关,我们也依约解除了对马其汗人的物资禁运。”薄近尘沉声回答,“应该说马其汗人的威胁暂时可以告一段落,现在是该腾出手来考虑西南问题的时候了。”
  “唔,第四军团和第八军团的准备情况怎么样?”无锋更关心的是这边,马其汗人希望获得一段时间的和平来消化战果,而自己则希望能够腾出手来全心全意解决西南咽喉通道问题,应该说这是一拍即合,但为了换取对方更多的让步,帝国还不得不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和对方熬熬价。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中,第八军团已经在进入巴厘亚,第六军团已经接替了第四军团防务,第四军团进入了东萨摩亚,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了。木力格对第八军团来西南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均分了战事方才如愿,两个军团现在都是鼓足了架势要看看谁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拔得头筹笑到最后。”薄近尘抿嘴淡淡一笑,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将第八军团调往半岛实在是一招妙棋,不但立即调动起了第四军团的不服之气,而第八军团也可以借此机会在西南树立自己声威。
  “很好,我就是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形,那锡金那边有什么表现?”这才是无锋最关心的问题。
  “锡金人已经闻到了战争的味道,他们的反应很快,一直保持这高度警惕的佣兵部队已经开始渡过锡金海峡进入南安和西萨摩亚,正在和南安和西萨摩亚军队汇合,他们的国防军和预备部队也正在进行紧急动员,估计一个星期之内就应该全部进入战时状态。索克图那边我们已经布置好了,预计三天之内第八军团就能够穿越索克图,届时,南安人和西萨摩亚都将面临两面受敌的痛苦。”
  “嗯,锡金人不愧为这个地区的盟主,情报能力很强,他们的外交使节已经照会了我们外交人员,要求我们解释在东萨摩亚和巴厘亚地区的军事行动,看来要想突袭一举解决南安怕是不太容易了。”摇摇头,无锋随手拾起案桌上的玉球,这是一对产自三江玉山府蓝田镇经过打磨的玉石球,据说拿在手中有健体强身之功效。
  “陛下,一味希望走诡奇之道赢得战争是不现实的,战争最终还是要凭借实力来说话,战术上的一两次成功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进程,锡金人在我们介入之前它可以说是这个地区的霸主,但是相比于帝国来说,它还远不是一个级别的,它这样忙不迭的介入陆地战事,事实上是在自取灭亡。”
  “你的意思是锡金人不应该增援南安和西萨摩亚?”无锋反问。
  “如果臣是锡金主事者的话,就不会贸然出兵登陆,陆地作战那是我们帝国军队的强项,而海上力量才是锡金的优势,它这样以己之短攻其之长,最终结果会好么?”薄近尘话语中有股子悲天悯人的味道。
  “如果锡金人不介入这场战事,他们就能够安然事外么?”已经是四月了,暖意融融的阳光下,无处不透露着盎然生机,望着殿外绿意诱人的春景,无锋下意识的摇摇头,“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整个中东大陆这条通道的控制权,不仅仅是陆路,还更包括海路!失去了南安和西萨摩亚的护翼,锡金一个孤岛它又能坚持多久?半年?一年?还是三年?”
第十节
比肩(1)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崔文秀也不禁为之色动,这个孔运真还真是有些本事,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征调这样多的劳动力,虽然自己提前向他透露了消息,但要在如此短时间内一下子将这么多青壮劳力和工具准备停当,也足以见证北吕宋地方政府行政办事效率的高效了。
  正如崔文秀设想的那样,吕宋人在被第十军团流山台子一战中彻底打垮了胆气,再也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整个东吕宋已经见不到成建制的吕宋军活动,他们更多的是在以曼隆为中心方圆五十里地内活动,希利亚德的保守策略再一次占了上风,也许正是这一仗断送了吕宋军内部原本可能会让自己方这个策略无功而返的企图。
  帝国中央果然同意了孔运真的建议,崔文秀知道这也有自己一份功劳,看在孔运真如此卖力的为修建奎羊坝的要塞群奔波,崔文秀也就实事求是的向枢密院反映了一旦控制了整个东吕宋对吕宋本土可能带来的巨大威胁,军政双方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利益的交接点,那崔文秀也相信这个批复很快就会获得同意。
  帝国内的移民问题不需要孔运真考虑,孔运真更是抢先一步在印德安地区开始招募移民,估计要不了多久,第一批印德安移民就会启程东来,这将更进一步推动这个地区的建设发展。
  应该说孔运真这个家伙占了前任总督穆浩然的大便宜,或者说穆浩然给他的下一任留下了一个相当厚实的底子,穆浩然统治时期在吕宋府进行的基础工程建设投入相当大,从维托到流山台子这条道路质量相当好,虽然无法和双堆到维托的道路相比,但对于一条府县内的道路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加之现在又是旱季,可以说从维托到流山台子这一线运输十分顺畅,大批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的从北方运来,从流山台子到赤火寮这段二十里地的道路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从奎羊坝到流山台子之间道路测绘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分段式的测绘和设计大大节省了时间,一批劳动力也在开始为赤火寮到摩云山之间的道路施工进行前期准备力争在五月之前就要开工。
  想到这儿,崔文秀轻轻吐了一口气,看来腓特烈是打定主意不会向曼隆这边增兵了。希利亚德这个家伙现在这种策略从长远来看固然是致命的,但是在目前来说却让自己无可奈何,除了加紧完成奎羊坝到流山台子之间的道路体系建设和奎羊坝本身的要塞建造工程外,似乎第十军团已经没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总不能径直对曼隆城发起攻击吧,崔文秀还没有那么狂妄,以十多万兵力强攻坚若磐石的曼隆城,就算是能够攻陷,两败俱伤的事情崔文秀也不屑为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