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510

  “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太平教势力虽然崩溃得快,但那是他们的军事力量太过松散和脆弱的缘故,并非意味着他们整个势力的消亡,他们在北方地区仍然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尤其是一些偏僻贫瘠的地区,咱们的统治仍然还不稳固,虽然城市已经控制在我们手中,但是乡村中还有相当大的空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平教在起事之前已经在帝国北方活动了几十年,所作的准备相当厚实,如果不是尤道方这个家伙得意忘形在起事之后罔顾历史发展规律倒行逆施,只怕他们也不会垮得如此之快。现在尤道方这个家伙我们仍然没有抓获,有这个罪魁祸首在,北方就不会安宁。”
  谈及这个问题,无锋的声音也低沉了许多,未曾想到在自己尚未一统帝国之前自己对上太平教却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风卷残云,现在一统帝国大权在握了,这太平教却像是变成了牛皮癣,屡治屡发,禁而不止了。一周前帝国保安局送上了他们建立以来的第一份答卷,应该说这份答卷在让无锋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对帝国保安局的工作效率相当满意,至少没有辜负无锋组建帝国保安局的初衷。
第十四节
死灰复燃
  “太平教在平陆和榆林死灰复燃,甚至波及到了南面的龙泉和黑山两府,虽然现在看起来还只是在暗中活动,但是情报显示,这些活动在乡间十分猖獗,这起码证明了一点,太平教人应该又获得了新的支持力量,或者说太平教人的重要人物又开始在这片地区活跃起来。”萧唐面沉如水,“燕青和许斌都已经分别赶往平陆和榆林坐镇,我也让内政部下发了命令,让燕云郡、北原郡、河朔郡各府的内政部门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尤其是沧州府,那里是帝都的北大门,一旦出现骚乱暴动,会极大的影响帝国形象。”
  “嗯,北原局势一直不太稳定,当初我们选择文明担任北原总督可能有些操之过急了,北原的确需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了,太平教这一类的东西才没有了滋生的基础,这是治本之策,但是北原经济基础太差,短时间内要想指望经济有一个大的飞跃不太现实,而这里恰恰又是太平教的根据地,文明也许发展经济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处置这方面事务可能就欠缺了,这大概也是太平教人选择北原的原因之一吧。”无锋沉吟着道:“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该调整一下北原人事,但是又有些担心现在调整只会适得其反,萧唐,你的看法呢?”
  “陛下,现在暂时不宜再动,那样只会让这个地区官员们人心浮动,现在太平教人还主要是在乡间活动,城市中有警备部队,还可以临时调集正规陆军,相信太平教人也不敢以卵击石,有燕青和许斌前往平陆和榆林坐镇查处,臣相信能够控制住局势。”萧唐断然反对,“臣现在在考虑的是太平教人虽然前期在北原有所活动,但是并未有如此大的声势,尤道方在安原滋事,险些被当时的安原城守燕青拿住,现在平陆和榆林情况一下子又恶化如斯,除了这两地民众贫苦和我们控制力不足之外,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呢?”
  “噢?”无锋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也亮了起来,“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也知道我是榆林人,北原地区除了卢龙府经济条件稍好外,其余四府堪称原来唐河帝国境内诸郡中基础条件最差的几府,经济也一直在帝国内最差。这个地区一直也是帝国危险的发源地,但是现在大唐帝国已经建立,应该说各方面条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太平教力量在前两年的打击中大部被摧毁,民众基础虽然还在,但是那是建立在民众生活困苦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何况这些民众力量纵然集结起来也不大可能有一呼百应的效果,但是现在根据内政部和帝国保安局的通报,局势恶化程度超出了我们预测,臣在想,太平教人单单依靠那些残余的顽固力量要想一下子咸鱼翻身不大可能,但是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又的确如此,这中间肯定有新因素掺入。”
  在这个问题上萧唐十分谨慎,毕竟现在还没有获得任何证据,但是作为首相国内治安状况他理所当然负有责任,他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北原、燕云和河朔部分地区一直是太平教活动猖獗的区域,但是这个地区也同样是原来唐河帝国保守地主贵族力量的巢穴,陛下推行的减租减赋政策对于这个地区和五湖地区的土地贵族们影响最大,但是五湖地区因为条件较好,民间殷实,土地贵族们纵然有些怨言,但是他们得不到其他阶层的支持,光是他们无法成事。而北方地区不同,土地贵族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租赋,而民间贫瘠,短时间内帝国的新政无法惠及下层民众,这也给了太平教人可乘之机,而土地贵族们也同样不满,加上一些怀念前朝的死硬分子,他们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捐弃前嫌沆瀣一气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锋手中的玩弄的玉石镇纸突然停顿了下来,显然他是在考虑萧唐分析的可能性,好半晌他才道:“你的分析有些道理,但是证据呢?”
  “对不起陛下,现在没有任何依据,内政部和帝国保安局现在也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要想获得准确依据,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我在猜想这件事情应该相当隐秘,恐怕中下层人员是无法知晓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排除法来推断,利伯亚人现在自顾不暇,卡曼人军政双方内讧未定,西斯罗人一心一意发展经济,普尔人苟延残喘,多顿人噤若寒蝉,何况经历了上一次的出卖,太平教人恐怕很难在信任利伯亚人,即便是尤道方愿意,他的手下只怕也不会赞同。倭人?他们的力量还没有渗透到北方内地,太平教人也还没有和他们建立起足够的互信和合作关系,除掉这两者,还能有谁能够让太平教人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萧唐反问道。
  不为人察觉的微微点头,无锋要承认自己首相所说的十分正确,抛开这些可能性,如果真有人在背后捣鬼,那也就呼之欲出了。北方土地贵族们一直对自己鼓励工商取消他们政治特权的政策耿耿于怀,但是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表面上表示臣服,尤其是在司徒家族成员们一个个低下高傲的头之后,他们更是像被打折了脊梁的狗,不得不忍痛蜷缩疗伤,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甘心失败,尤其是在发现了中下层民众受到太平教的蛊惑可能滋事之后,他们会采取何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图,这一点上只怕唯有他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那你以为司徒家族在这其中有没有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呢?”无锋的话语犹如从地底深处飘出来,寒浸浸的,让人不寒而栗,听在萧唐耳中也是一阵不寒而栗。
  萧唐清楚在对待司徒家族的处置问题上,帝国内部有着很多不同意见,其中有些看法还十分尖锐,这在军方和原来西北系出身的官员中尤为突出,他们主张对司徒家族采取强硬态度,尤其是向司徒泰、司徒彪、司徒元这些司徒明月的嫡系传人,纵然不抄家灭门也应该尽数圈禁,没收他们财产,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这些司徒家族成员个个富可敌国,现在新朝初立,他们却优哉游哉的走马观鸟,过着无比滋润的富豪寓公生活,这无疑就是对原来唐河帝国那些保守势力的一种暗示和鼓励,对于新朝的官员们的积极性和热情都是一种打击。
  这种观点虽然没有在朝中占据地位,但是影响力却不小,朝中主场采取目前这种温和态度的温和派就是以萧唐为主的,主张保持目前平和态势,保护司徒家族成员现有经济利益,但是取消他们一切特权,同时限制他们的影响力,这种观点却遭到了激进派的猛烈抨击,连萧唐都为此承担了很大压力,最终还是无锋本人一锤定音决定支持萧唐,但这也并未能完全消除不同声音。
  而此时无锋话语一出,萧唐似乎就感受到了皇帝陛下这种情绪的变化,如果皇帝陛下在这样仁至义尽的情形下却遭到了对方的背叛,那无疑就是对皇帝陛下和自己的一记响亮耳光,那他们就不得不考虑改变他们目前执行的政策,司徒家族甚至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回陛下,应该不大可能,现在司徒泰虽然还在燕云,但是内政部门和帝国保安局都对他严密监控,没有发现异常。至于司徒元和司徒彪现在都在帝都城内,司徒峻隐居金陵,这些司徒家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员都完全在我们掌握之下,根本没有办法摆脱我们的监视,而老一辈司徒家族成员,更是全心全意的享受生活,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不能在为他们带来任何收益虚无缥缈的东西去冒险,他们也没有那种冒险精神了,安逸的生活足以消磨任何人的豪情壮志,所以臣以为这一点不可能。”萧唐垂下头,沉声应道。
  “唔,”吐出一口气,无锋重新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有些懒散的道:“我也希望如此,否则我们就不得不看到一些我不想看见的事情了,以德报怨,农夫和蛇,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我身上,那真是有些可笑,我只能说我自己是瞎了眼了。如果单单只是一些北方贵族的话,那事情就好办得多,这帮不知死活不识时务的家伙,我还在琢磨着怎么收拾他们呢,他们却自己把自己的把柄主动送上门来,是真的以为我姓李的刀锋不利呢还是自恃我不敢动他们呢?如果我还视若无睹,是不是有些辜负他们的‘好意’了呢?”
第十五节
惊风密雨(1)
  “燕青和许斌二人既然已经亲临坐镇,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心,现在的太平教人也许能够搅混一锅水,但是要想翻起多大的波浪,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咱们还有许斌这个内行在,对这太平教也是知根知底,说不定咱们还能捞到几条大鱼呢。”萧唐有意想要缓解一下有些沉郁的气氛,岔开话题。
  “萧唐,不要对许斌寄予太高的期望,他虽然出身太平教,还担任过大少师,但是他当时的重心并不在他们太平教的教务上,而是在军事上。当然作为大少师,他肯定能够知晓不少高层内幕,但据我所知,太平教的教务一直是有一名尤道方的心腹负责,纵是许斌和蓝百林也极少过问。太平教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十分幼稚,但是在传教授道方面的体系,也就是说在教务方面的发展却是相当慎密厚实,否则决难在短时间内掀起那么大的风波。只可惜他们缺乏人才,而且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才尤道方也无法人尽其用,加之中上层人物目光短浅,素质低劣,才会导致太平教如此快速的覆灭。但是太平教军事实力的覆灭并没有对他们基层网络构成太大伤害,太平教中除了军事力量被摧毁外,其他教众组织都还保存得相当完好。”
  “我在接到来自平陆和榆林的报告之后才回过头来检讨我们之前的一些措施,觉得我们当初有些轻敌大意了,认为太平教军事力量已经溃灭,那太平教也自然就烟消云散,我们忽视了一点,太平教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权组织,而是一个带着浓厚宗教色彩和用宗教组织结构武装起来的混合体。要想彻底摧毁这种根基深厚的势力,单靠武力难以根治,须得多方面手段并用,尤其是从经济基础上给予挖除才能奏效。”
  “那陛下以为除了让内政部门和帝国保安局介入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在经济上采取一些措施呢?比如加大对北方三郡贫困地区的实物赈济,或者以工代赈加大对北方三郡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加强对这些地区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有可以资金流入到这些叛乱分子手中。”萧唐琢磨着无锋的意思,提出自己的想法。
  “嗯,你安排一下,让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对北方三郡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这是治本之策,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还是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东西。”无锋点点头,现在各处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帝国财政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田易也两度暗示自己在开支方面需要谨慎,否则一旦出现财政危机就会带来连锁反应。
  似乎连天色都感受到了平陆府城中的肃杀气氛变得阴沉了许多,街道上旅人形色匆匆,初春的阳光也消失不见,多了几分风沙倒春寒使得府城内显得格外萧索阴冷。燕青抵达平陆府城已经有几天了,尚未进入平陆境内燕青便让跟随自己入北原的各路人马化装分头潜入平陆府境内,先行和内政部门在各地布下的线人们接上线,了解一下大略情况,太平教人在这个地区的确有着相当好的民众根基,贫瘠的穷山僻壤更是太平教势力盘踞的好去处,不过内政部门也不是吃素的,燕青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己便可以捞起来一些真实情况。
  对平陆府的新任城守燕青是相当的不满意,他也清楚随着那位北原总督的上任,一大批所谓的经济派官员充斥着北原官场,这些家伙大多来自江南和东海地区,对于北原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发展经济更需要时间,而太平教人似乎不想给这些个官员们以适应熟悉的机会。
  “平陆不平沟三千”这句话虽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平陆府的地理地势,但是也算刻画除了平陆境内破碎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平陆刁悍的民风,燕青就任安原城守时曾经来过平陆,对于平陆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他也清楚太平教正是在这些地区才有生存的土壤空间。
  燕青一抵达平陆府便和平陆地方官员发生了矛盾,燕青要求平陆府下各镇警察巡捕哨所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限制辖地内人员流动,对于没有正当原因而走村窜户的闲杂人一律先行拘捕羁押调查,并且要求警备联队立即派出两个大队将平陆分成东西两个片区进行威吓式拉练,先行将一直萦绕在平陆府上空的骚乱阴云驱散。随着内政部门的秘密先谴队和特别警察部队进入,一度有些失控的平陆局势很快就控制了下来。
  但是这也导致了以平陆城守为首的地方官员和帝国内政部矛盾的激化,地方官员认为内政部门在平陆采取的大规模宵禁和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严重的影响了平陆府刚刚铺开的经济发展势头,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得不终止,而超出范围的拘捕和羁押也使得地方士绅群情激愤,士绅们的联名书已经堆满了城守案头,甚至还送到了安原的总督府案头。
  不过燕青并不为所动,平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自己的任务无关,自己的任务就是迅速稳定平陆局势,并且还要深挖出平陆现在存在的潜在祸患。但燕青清楚,和太平教残余势力的较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滋生这种思潮的土壤还存在的情况下,要想根绝这些隐患还不大可能,即便是平陆经济发达了,这些火星仍然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现在他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控制住局势之后暗里尽一切可能放长线,钓大鱼,为长期较量做准备,明里则如同梳子梳头一般,一拨一拨的滤过,选择一些露头者杀一儆百,震慑民心。
  燕青对于自己亲自组建的这支特别行动队相当满意,这些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各地内政部门中抽调出来的精英,熟悉地方情况,精于调查摸排,擅长追踪审讯,技能全面,能力出众,另外一部分则大多来自帝国江湖武林门派中的杰出之士,这些人大多都有一技之长,而且武技高强,尤其适合秘密拘捕、狙杀和追踪。
  虽然内政部是政务院下设一个部门,表面上没有帝国国家安全总署和帝国保安局地位高,权力似乎也没有这两家直属局大,但是帝国内政部有一个两家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帝国内政部不但管辖帝国各府的内政署,而且还下辖帝国帝国警察总局,也就是说全帝国境内的警察都属于内政部管辖,公开的和秘密的内政力量集合起来覆盖整个帝国全境每一个角落,情报网络更是遍及帝国上下各个行业,这种巨大的优势是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相提并论的,而帝国内政部门正是可以运用手中这份资源足以和帝国两大特务机构相抗衡而丝毫不落下风。
  内政部特别行动队在这次行动中同样大显神威,除了配合特别警察部队进行了一些明面上的行动外,特别行动队还单独出击,捣毁了太平教两个重要的秘密巢穴,雷霆扫穴的手段让太平教也充分见识了一次帝国内政部门的凶悍狠辣,以致于帝国监察院在得到民间投诉后展开调查时竟然找不到任何证据,虽说帝国监察院有玩忽职守的嫌疑,但也足以证明这支力量的精悍。
  相较于内政部在平陆府的雷厉风行,帝国保安局似乎在榆林的行动就显得波澜不惊。许斌这个神秘人物的出现一直帝国政界高层的一个谜,除了萧唐和凌天放等寥寥几名高官显要外,只怕就是和许斌出任帝国保安局有着直接关联的个别人士了。这个人来自何方,为什么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组建了号称“帝国剪刀”的帝国保安局,权倾一时,然而却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来历。而许斌出任帝国保安局局长之后似乎也格外低调,甚至比神出鬼没的帝国国家安全总督署长刁肃更少见,就连几次大朝也没有看到这位四大直属机构首领的出现,以致于不少不明就里的人甚至怀疑这个人是否真正存在,会不会是皇帝陛下有意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作为代号代替帝国保安局的首脑,事实上却不存在这个人。
  帝国保安局的到来几乎没有给榆林地方当局带来任何影响,当地方政府询问前来接洽的帝国保安局人员是否需要协助时,得到也只是一句空泛的有需要的时候会提前要求。整个榆林似乎都显得格外平静和正常,除了一些神秘人物时常在夜间进入榆林城内某栋巨宅之外,一切显得乏善可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里就是一派安宁,直到某一晚掀起的惊风密雨。
第十六节
惊风密雨(2)
  直到现在许文哲也很难道明自己为什么会接受邀请加入帝国,他扪心自问,是贪慕权势?显然不是,权势对于他来说更像是过眼云烟,享受过太平教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后,世俗的荣华富贵很难再对自己产生多少兴趣。那是碍于惺惺相惜之情?也好像不是,薄相虽然和自己甚为想得,但是并不足以改变自己的决定,否则再当初薄相依然摒弃圣教加入西疆之时他就应当追随了。
  那是为了什么呢?这么久来的游历生活的确让许文哲有些感触,世界并非像以前自己想象的那般狭窄,也非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西大陆的工业经济的兴盛和农牧业的发达,拉丁洋和爱琴海航运的繁盛,中大陆的富庶,这一切都让许文哲大开眼界,也让他对往昔太平教中的一切感到无比厌倦和羞愧,那种近乎于癫狂和偏执的观念现在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幕闹剧,而那段经历也更像一场疯狂的梦境,蓦然回首,许文哲才觉得自己以前为之奋斗的一切是多么滑稽可笑。
  他本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否则亦不会被尤道方选为大弟子栽培,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之后,许文哲已经不再是那个笃信的许文哲了,这么久的起起落落已经足以让一个充满狂热的许文哲完成精神上的蜕变了。
  回到东大陆之后,薄相的一番话也让许文哲颇为心动,眼见得一个强大的大唐王朝就在李无锋手中崛起,代表着唐民族和帝国利益的庞大群体即将走入整个大陆争取他们应该得到的一切,那自己是不是还是就这样作一个旁观者冷眼相看,还是投入到这个洪流中奋力一搏展示一下自己呢?
  和李无锋的见面让许文哲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当自己还在苦苦寻找贫苦民众如何从贫苦中解脱的法则时,李无锋已经在扎扎实实全力投入发展地方经济努力提高本地民众的生活水准了,看看李无锋统辖的西疆领地,那原本比北原、燕云更加贫瘠的西北能够在短短几年间如此突飞猛进,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而太平教在这个地区竟然是无法落足生根,从那个时候许文哲就已经产生了一些想法,而现在终于能够和对方面对面的推心置腹的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而对方也毫不掩饰毫不隐讳的给了自己一份答案,因该说答案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许文哲要承认,这份答案才是最实际最切实可行的,而相比于太平教当初提出的理想,只能说那是存在于虚幻世界中的美好设想,实际世界中时无法实现的。
  这场谈话也最终促使了许文哲接受了邀请加入帝国,并且改名许斌,直接承担了帝国保安局的组建任务,而在刁肃和薄近尘的帮助下,一大批来自各个渠道的干练人员也源源不断汇聚到许文哲麾下,使得帝国保安局的力量一下子就发展了起来。而眼下北原地区传来的种种消息,有很大程度也是帝国保安局取得的成绩。
  虽然太平教教务并不是许文哲担任大少师时的重心所在,但是作为大少师,对于太平圣教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北原地区太平教发展情况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平陆还是榆林,太平教在这个地区的发展重点大多集中在乡间,尤其是较为偏僻的乡间,几个重点地区许文哲都清楚,但是毕竟没有直接过问教务,许文哲对于具体情况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了这条线索,加上麾下众人有不少同样是来自太平教归顺帝国的人员,在许文哲的指点下,这一切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大人,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第五军团第二师团来了两个联队现在已经抵达了指定地点待命,城里的驻军和警备部队按照您的要求都没有通知。”门“咯吱”一声响,一脸兴奋的下属钻了进来,竭力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沉声道。
  “榆林内政署的人到位没有?”许斌(许文哲)淡然问道。这不过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在不值得大惊小怪,虽然是帝国保安局成立以来打响的第一仗,但是许斌有绝对把握拿下这一局。
  “都已经到位了,他们现在都在衙门里待命,我们的人和他们呆在一起。那边驻军那边我们也派了人联系着,一旦出现异常可以随时出动。”
  “不用那么紧张,这榆林城中是折腾不出什么波浪来的,现在要看的是我们布置的那两处重点地域,城里警备部队并不可靠,驻军虽然没有这种顾虑,但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还是不要动用他们的好,从捷洛克那边调过来,相信没有人会猜测得到。”许斌一挥手将案桌上油灯击灭,身影一闪即出,“走罢,也是该有个了结的时候了,看看圣教这两年里在这边还有多大长进吧。”
  军队如同一条盘蛇在山岭山游走,没有任何灯光,也没有任何口令,唯有一马当先的向导和另外两名帝国保安局的人员领路,田涛咽了一口唾沫强忍住内心的疑问没有询问旁边这个一直和自己并肩而行的家伙,这些帝国保安局的家伙似乎个个身上都带着一股子诡秘肃杀之气,走在自己身边都让自己多了一份寒意,走上两个小时,一句多余话都没有,只顾着催促赶路,忙着去投胎一般,半点口风都不露,田涛心中很是不爽,但是师团长指令全力配合,不得多问,一切按照对方要求执行,他纵是有些不满也只能压在心里。
  转过前面山坳就是苦水村了,廖冲心中一阵紧张,按理说自己也是尸山血海中打过滚的人了,几年来转战数地,对于生死之事不敢说看淡了,但是也算得上是见惯不惊了,看看自己身边这些杀气腾腾的士兵们就可以清楚,那些可以勉强称得上自己同僚的人们在这帮士兵面前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廖冲心中有些不忍,但是自打脱离圣教追随薄相投入帝国阵营之后廖冲就清楚,要想在新的阵营中站稳脚跟那就必须得够狠够绝,心肠要够硬,做事要够狠,只有这样,他一个太平降卒才能真正重新走出一片天地。
  薄相和大少师的联手让廖冲明白昔日的太平圣教终于成了历史,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大唐帝国的崛起必然会建立在无数人的尸骨之上,要想不变成那些尸骨,那就只能踩在那些尸骨之上前行,廖冲毫不犹豫的接受了昔日大少师的召唤加入了帝国保安局,他明白,大少师需要用昔日的袍泽们奠定起眼前帝国保安局这帮追随他的兄弟们的声威。
  抢先一步跃上高地,廖冲用手势示意田涛暂时停止行军,他需要确定情况。很快就有黑影钻了过来,一阵交接之后,廖冲确定了一切正常,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黑沉沉的村庄并不大,零散的分布在山岙下的平地处,不过百来户人家,但是却出动了一个大队的正规陆军,田涛觉得有些小题大做,这个时候他才从对方口中得知自己的任务,剿灭这种叛乱分子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田涛只是有些可惜好不容易捞到一趟差事却是这等无干紧要的货色,但转念一想,帝国保安局出面,也足以显示出帝国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弄不好这份任务完成好了甚至比打上一场胜仗来得更荣耀,想到这儿,田涛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火折子悄悄点燃开来,几个人缩在岩石后根据地形图迅速确定了方案,而帝国保安局的人也列出了几个可能会在这个地区出现的重要人物的面貌和衣着特征,田涛认真的默记着,看得出来描述的这几个家伙应该是叛乱势力也就是那些太平教余孽的重要头目,如果拿住其中一个,自己这一趟也就算没白跑了,至于这些附逆人员不过是盘中餐,自己手下会让他们认识到附逆的后果。
  四个中队迅速分散开来从不同方向逼近村庄,很快就控制住了各处要隘,战斗小队全副武装待发,随着火把猛然举起一片,各个武装战斗小队迅速向村庄内突进。呼喊声、狗叫声、挣扎声、搏斗声迅速在整个村庄内蔓延开来。
  廖冲要承认帝国正规军在纪律和战斗力方面和原来的太平军和唐河帝国军队的确不是一个层次的,虽然手段残忍狠辣,但是并没有看到自己想象中的滥杀哄抢和奸淫的行为,士兵们似乎更倾心于圆满完成任务,而军官们表现出来的素质也让廖冲再一次意识到大唐帝国为何如此不可阻挡的崛起。
  仅仅是三个小时,一切便宣告结束,整个晒坝便成了临时的审讯场和关押点,一切显得这么水波不兴。
第十七节
魔王重临(1)
  整个苦水村的行动如雷霆犁穴一般横扫而下,这个寄生在榆林府的太平教最大窝点便告解决。而这仅仅是整个榆林府境内一个点的行动而已,整个榆林府在这一夜里几乎都没有平静,两个联队的野战部队分成了六个组发起了进击,在各处都取得了极佳的战果。榆林府在此之前一直是平静异常,但是一夜之间却是风雨大作,遍地开花,带来震撼力更是极具杀伤性。原本蠢蠢欲动的太平教残余势力一夜之间便被连根拔起,配合着军队和帝国保安局的行动,当地内政部门和警备部队也是随之大举出动,展开全面肃清运动,与邻近的平陆风暴交相辉映。
  但是让燕青和许斌有些失望的是,在这些行动中他们希望能够抓获几条大鱼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太平教的重要人物们在行动之前似乎就得到了消息提前逃亡了,但是由于内政部和帝国保安局的行动十分迅捷,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绩,一大批太平教的骨干分子落网,而覆盖两府的组织网络也被一网打尽,还牵扯出了邻近几个府县的许多接头,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线索。
  虽然帝国保安局和内政部在北原地区展开的行动并没有能够捕获太平教的高层人士,但是对于这个地区的太平教组织打击却几乎是致命的,有了内政部门雄厚的实力和帝国保安局知根知底的线索,双方在这方面合作可谓得心应手,从平陆和榆林两地迅速向邻近的龙泉、黑山、沧州、云中、安原、陇东、天水等府县推开,内政部门以明面为主,暗面为辅,而帝国保安局则相反,默契的配合也使得双方第一次合作就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战果。虽然和太平教的斗争还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但是最起码在第一阶段的较量中,帝国取得了全面胜利。
  印德安王国拉合尔行省首府海卢姆城,作为印德安南部最重要的历史名城,这里一直就是南印德安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一直生活在这里的荼毗人和来自西北方向的安利人两千多年前在这里开始混居,最终定型成为印德安人先祖,最后逐渐扩散迁居到整个森格河平原,形成了现在的印德安民族。随着海德拉巴人控制的里德(中央行省首府)、雅库安人控制的蓝堡、提克人控制的果阿三大政治经济中心的崛起,海卢姆的光环渐渐黯淡下来,但是作为印德安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它的地位依然无人能够替代。浓郁独特的印德安民族风情,古意盎然的印德安传统建筑,精美华丽的印德安民间手工艺术,丰腴妖娆的印德安女郎,无一不显示出这里仍然是最能体现印德安民族特色所在。
  从北吕宋启程西进的崔文秀是在一种相当低调的氛围中抵达这里的,陪同崔文秀一同到达这里的还有第十军团军团长邱子诚和辖下的两个师团,而先期到达这里帝国军政高级官员除了帝国驻印德安王国首席代表鲍林外,还有呼延虬为首的第七军团高级军官团、康建国为首的捷洛克军团高级军官团、应建明为首的印德安军团高级军官团以及两个游骑兵团的联络官,可以说整个海卢姆已经取代克什哈尔和斋浦渡成为大唐帝国在印德安地区的最大据点,当然只是军事据点,超过二十万大军云集于这个地区,源源不断开进来的唐军让整个印德安南部地区战争的阴云更加浓厚,甚至连空气也都变得有些压抑。
  崔文秀的到来让无论是南面的吕宋人还是西面的汉森同盟都不约而同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这里,提名让小儿不敢夜啼的崔阎王再一次卷土重来,重新回到中大陆,并且还担任了整个大唐在中大陆的军事首领,这个消息对于吕宋人也好,对于汉森同盟也好,都是一个糟得不能再糟的消息了。汉森同盟最大报刊《汉森邮报》甚至以《魔王重临!》为题惊呼大唐帝国将崔文秀这个战争贩子推到了西边前线,这意味着这位被人称作屠夫、阎王的军事强人可能会在这片土地上和所有敢于挑战的对手掀起一场前所未有恶战。
  而整个印德安王国的也用一种希望中又夹杂恐惧和担忧的心情期待着这位魔王的到来,吕宋人在南面和汉森同盟在西面咄咄逼人的架势让印德安王国上下都是如坐针毡,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已经不仅是危机到印德安王国生存甚至还危及到了海德拉巴人统治地位的这种趋势,唯一能够扭转这一切的就只有唐人,而崔文秀无疑是唐人中最强硬最有力的代表,这一点海德拉巴人深有体会。
  但是他们同样清楚,强硬有力的背后也意味着巨大代价的付出,崔文秀从来就不是善男信女,要想让他一心一意为海德拉巴人效力那是痴人说梦,他能够做到让海德拉巴人继续维持现状,也能让海德拉巴人坠入深渊,这一切都要取决于他的态度,当然他也需要遵从那位东方帝国皇帝的旨意。
  宽敞富态的印德安式起居室其实并不适合用来充作指挥中心,但是没有人敢附逆这位参观了海卢姆王家园林后兴致大发的统帅阁下。虽然帝国枢密院至今仍然没有任命一位元帅,但是所有人都清楚,第一位元帅只可能在崔文秀和梁崇信二人中产生,而现在崔文秀的机会似乎更大一些,毕竟他已经被派到了这里担任整个中大陆战区的总指挥。
  精美的棉织幕帘被拉了开来,这是新成立的中大陆战区指挥部临时将这里设作战事研判室之后第一次启用,多幅巨大的军用大比例地图占据了整个四面墙面,应对着居室中间的军用沙盘,轻松闲适的风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浓烈的杀伐之意。
  沿着沙盘围绕的是一圈梨木台,这便是指挥部参谋们设计出来的便携式会议台,无论是野外还是室内,只需要有足够空间,中置沙盘,外围木台,便是一个精致紧凑的临时指挥所,外挂几副比例各不相同的地图,看上去也就像模像样了。
  崔文秀若有所思的呷了一口来自印德安的特产红茶,有些古怪的味道让他不太适应,只是入乡随俗,这种红茶据说营养丰富,提神醒脑,尤其适合这种会议,所以他也就勉为其难的先润着喉咙。
  沙盘将整个印德安地区的情况一览无余,平坦的地势一直是印德安人引以为傲的,冲积平原和地势较低的古老高原占据了印德安王国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三,除了雅库安地区有些热带沙漠和东部地区有些山岭外,整个印德安大地似乎就是被几条大河分割成几片的一马平川。沙盘上的地况和地图上的情形也相对应,分别用颜色标注,各个行省都用小木牌标识出来,而驻军则用小旗插出显示番号,详细地名都分别用唐文和天方文字标注出来,一目了然。
  有幸参加这场研判会的军官们都陆续进入了会议室,崔文秀冷峻肃杀的面容并没有军官们带来多少压力,至少他的到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是信心。无论是呼延虬麾下的第七军团还是康建国座下的捷洛克军团,这些高级军官们大多都对这位被民间传作阎王屠夫的人物十分熟悉,很多还曾经在崔文秀辗转担任各个职务时在崔文秀麾下任过职。
  大唐帝国驻印德安王国首席代表的鲍林此时在崔文秀旁边却更像是一个秘书身份般的人物,在老上司面前,鲍林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他得准备一系列军事方面以外的资料以供参加这场会议的各路人马咨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