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510

  但是眼下面对对方凶猛的重甲骑兵以轻步兵为主的印德安军团在平原地区的确没有更好的对策,尤其是在这种狭窄地带,重甲骑兵的冲锋几乎就是一座座移动堡垒,如果你是单纯防守也许还有得一战,但是你要主动发起进攻,以轻步兵方阵硬撼重甲骑兵,应建明和赵剑锋虽然渴望胜利,但也还不至于鲁莽到这种地步。
  “军团长,现在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再这样继续下去只会造成我们更多无谓的损失,这种地形汉森同盟军的重装骑兵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威力,我们缺乏重装步兵来制衡对方,我的意见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迫使敌人不能抽兵南下,另外我们可以派遣多路小分队从厄尔布尔士山区中渗透潜入,看能否找到绕过这片开阔地区的道路。”赵剑锋试探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剑锋,厄尔布尔士山的地形你应该清楚,即便是找到小路,我们的军队要想越过也相当困难,德信行省的情况和其他行省不大一样,这里的民众受圣灵教教义腐蚀较深,也就是说汉森同盟军在这片土地上比起我们来说更占优势,即便是我们越过厄尔布尔士山区,只怕敌人也早已在山西面以逸待劳等着咱们了。”应建明虽然恼怒,但是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眼下打不开局面实非他的过错,天生的兵种相克加上地形不利,要让他为了自己的脸面尔让自己的士兵们去白白送死,他还没有那么龌龊。
  赵剑锋低下头,他知道应建明的意见是正确的,信德行省和德斯坦行省两个行省是圣灵教在整个印德安地区的根据地,这里的雅库安人不仅仅是上层贵族已经归信了圣灵教,而且相当一部分中下层民众也抛弃了尼叶教和罗门教改信圣灵教,己方在这两个地区的情报活动叶因此受到了很大限制,相反那些已经归信圣灵教的教徒们则心甘情愿的充当圣灵教和汉森同盟军的眼下和耳报神。
  “那军团长我们总不能就这样在这里无所作为吧?看看人家其他各部都打得热火朝天,咱们面对敌人却是无计可施,这算什么?”赵剑锋有些赌气的反问道。
  “剑锋,有些事情急是急不得的,咱们现在总还是完成了崔帅交待的任务,拖住了图林根第二兵团,我总觉得这一次崔帅的布置还有些后着,比如说那两个游骑兵团好像自从从帕梅进入米洛行省就失去了音信,既没有出现在呼罗战场上,好像也没听说要派往克尔曼那边,那这六万人马上哪儿去了,还让咱们把自己的轻骑兵换成第一第二游骑兵兵团的番号和服装,装模作样的在外游动,这中间肯定有什么古怪,怕是崔帅又在算计谁了。我估摸着这一仗只怕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咱们印德安军团只怕还有得仗打,现在情势不利,那咱们就好生留着点力量,只要把图林根第二兵团拖着就行,别真要让咱们上阵了,咱们又拿不出来了。”
  应建明尽量按捺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躁,如果连自己这个军团长都无法冷静下来,那自己如何要求自己的下属们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应建明不敢说要自己做到胜固欣喜败亦无忧的心境,但是至少自己首先要做到一种局外人旁观者的心境来观察目前的局势,不仅仅是德信行省的局势,甚至要包括整个印德安的局势,自己的军团将会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需要确定。
  江彬饶有兴致的检阅着旁遮军的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高台前走过,一旁的奥博拉全副戎装,精神抖擞,二人站在高台上一脸肃色,江彬是惊讶中略带一丝满意,奥博拉则是自豪中带着无限满足,曾几何时,旁遮军也能够大模大样的在曾经是旁遮部主子的提克领地中进行阅兵式了,不管拉合尔行省控制在什么人手中,至少自己能够率领旁遮军出现在这里,叶就代表着唐军指挥官已经把旁遮军当作了一支可堪入眼的军队了,相较于训练这支军队的总教官——鲍林阁下来说,这种清醒已经让奥博拉十分满意了,至少眼前这位第七军团的副军团长没有像鲍林那样百般挑剔自己军队的不足,甚至还夸奖了两句自己军队的士气。
  奥博拉分不清楚对方究竟是唐人惯用的客套话还是在礼节性的恭维自己,但是奥博拉还是对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将军产生了相当好感,据说眼前此人曾经是帝国内最大一方股反叛势力的首领,还曾经和帝国皇帝陛下作过战,后来被皇帝陛下所降服最终归顺了皇帝陛下,也就是说这位将军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别看外表平凡,发起威来听说也是煞气盈野,这些情况都是奥博拉从呼延虬将军处听来的,这也让奥博拉对江彬多了几许尊敬。
  相比于旁遮新军的实际创始人鲍林,奥博拉更愿意遵从江彬的命令,江彬带鼓励的口吻让奥博拉有一种受到器重的满足感。而那位鲍林虽然在训练上很有一套,这一点上奥博拉也是相当佩服,但是鲍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印德安人会是好农夫,会是好工人,会是精明的商人,会是出色的艺术家,言外之意就是印德安人不可能成为好军人,这让奥博拉很是不满。
  他承认旁遮新军的战斗力和唐军正规部队相比可能有些差距,但是经过了这么久来的苦练,只要再沐浴战火洗礼,奥博拉相信旁遮新军最终能够证明他们不是摆设,而是一支真正过硬的军队,而现在似乎就有这样一个机会到来。
  “江大人,您到现在都还没有说我们旁遮新军将会参加一场什么样的战斗,现在帝国军主力已经向克尔曼和呼罗发动进攻,如果我们还不及时跟进,只怕我们连骨头都拣不上一根啃了,呆在这里难道还能有什么仗可打么?”看见一队队旁遮新军雄姿英发的昂首阔步从检阅台前正步走过,奥博拉实在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疑惑,对方已经告诉过自己不要急躁,到时候会有安排,但是他还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第三十三节
王与仆(1)
  “奥博拉将军,旁遮新军很快就会派上用场,而且可能还会是一场相当艰苦的战事在等待着我们,崔帅既然把我们摆放在拉合尔肯定有其用意,海卢姆可是南印德安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守御这里不被外敌侵略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啊,这份重担可不轻啊。”
  江彬似笑非笑的瞅了一眼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军队战斗力的旁遮新军主帅,在他看来旁遮新军虽然经过全唐式的军队训练方法训练磨砺,但是一来这支军队在建军之后未经历战火打磨,而来旁遮部落的士兵基本素质也无法和唐军士兵相比,但他粗略看了一看,应该说旁遮新军的士气还是相当旺盛的,有这一条,这支军队还能勉强有一战之力,但是江彬不清楚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这支旁遮新军还能不能经得起战火考验,尤其是面对南方的吕宋军全面入侵的情况下。
  有些狐疑的回视对方,奥博拉心中微微一动,对方语气这般肯定,也就是说自己的旁遮新军抽调到拉合尔应当是要和第七军团第一师团有所为了,但是据他所知,汉森同盟军在唐军的全面进攻下已经是节节退守,捉襟见肘,吕宋人在克尔曼南线战事中似乎也是采取了默契的配合姿态,这说明吕宋人高层是和唐军高层有所勾连的,这种情况下,汉森同盟军自然是自顾不暇,也就只有吕宋军能够对拉合尔有所威胁,难道吕宋人和唐军的勾连也是三心二意?但似乎也不可能如此快就破裂了吧?奥博拉显然对目前的态势有些拿不准。
  “江大人,您就别和我打哑谜了吧,咱们呆在这拉合尔还能有什么仗可打?我向崔帅请战,可是却没有能够获得批准,这拉合尔已经是后方,难道那吕宋军还会不知死活的要挑衅帝国?他们怕是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吧?”奥博拉假意刺探对方,看能不能从对方口里套出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奥博拉将军,你不用这般试探我,吕宋人有没有这么大的胆量恐怕要事实来证明才说得清楚。不过我们不能单单只看到印德安这片土地上,你也应该清楚帝国第十军团现在正在东吕宋节节进逼,在帕米尔和芭茅交界地区,帕米尔兵团也在蓄势待发,南印德安虽然因为双方需要而没有爆发战事,但我们和吕宋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他们希望战火能够延伸到汉森同盟头上,而我们需要先行解决汉森同盟这个大敌,这不是什么什么秘密。如果说我们能够和汉森同盟斗个不相上下,也许吕宋人会坐山观虎斗,但是如果我们占据优势甚至大获全胜,恐怕吕宋人就难以坐得住了。”江彬摇头微笑着道。“奥博拉将军,事实上我们和吕宋人之间的战争将会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在这片土地上,只允许一个王者的存在,另外一个只能以仆从的身份出现,吕宋人似乎不愿屈尊,而我们呢?你认为大唐帝国会甘于吕宋人之下么?所以印德安战场的战争不过是一部分而已,我们和吕宋人的战争将是一场全面战争!”
  悚然一惊,奥博拉已经听出对方话语中的含义,帝国在北吕宋地区和吕宋人冲突不断他是知晓的,尤其是第十军团在维托以南和吕宋人交锋的邸报也早已送至临近各地,奥博拉的旁遮新军虽然还没有列入帝国正式军队,按理说他也还没有资格阅览这些邸报,但是鉴于旁遮新军可能会在将来的印德安地区中发挥特殊作用,在经过帝国枢密院的特批之后,邸报也就送到了奥博拉的案头,这一度让奥博拉颇为自豪。
  这会儿听得对方这般一说,奥博拉几乎可以肯定旁遮新军可能要面临的第一个敌人就是吕宋军了,吕宋军能够在南印德安把提克人打得落花流水,想来也不是善茬,如果吕宋人真有意要借帝国军全力对付汉森同盟的时候从背后插一刀,那现在也就是最合适的时候了,而拉合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是首选之地。
  看见奥博拉一脸震惊之色,江彬也不想在把戏演下去了,何况时间算来也该差不多了,如果说吕宋人真有意要来搅合这趟浑水,现在也正好是时候了,也许正如崔帅所说,如果吕宋人这一次不来,自己一方的准备虽然都白费了,但那说明那克鲁夫根本没有战略目光和全局意识,根本不足为虑,如果这一次吕宋人要真来了,也许他们会遭受一次重创,但也说明这个克鲁夫还是有些本事,值得重视,听崔帅的口气,他甚至希望吕宋人不要来上这一次当更好。
  “奥博拉将军,你也不用再猜了,根据崔帅的推断,吕宋人可能会对拉合尔发动袭击,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确保海卢姆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同时如果吕宋人对拉合尔发动进攻,那第七军团第一师团和旁遮新军必须联起手来,死死的拖住吕宋军让他们不易轻易脱身,只要能够成功拖到一定时候,那我们这一次任务就算圆满了。”
  江彬终于挑开了话题,当然,这个设定是建立在唐军在克尔曼和呼罗两线都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
  如果说唐军在克尔曼和呼罗战线不利,尤其是印德安军团没有承担起拖住图林根第二兵团的任务的话,那战事该如何发展就不太好说了,不过从江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似乎应建明的印德安军团完成的任务还算圆满,而克尔曼南线战局虽然呈胶着状态,但是在克尔曼东线和呼罗战线,唐军推进速度十分迅速,尤其是克尔曼东线,汉诺威第一兵团的几个万人队已经陷入了包围。而呼罗一线的第七军团四个师团如果进展顺利,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攻占马什哈德(呼罗行省首府),这样就可以从两面对麦纳行省形成夹击之势。
  而以汉森同盟军现有兵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出西印德安,至少需要先退出呼罗、克尔曼和麦纳三个行省,来确保他们军队主力不被包围。而在这种情况下,唐军似乎不可能就此止步,西印德安的归属权究竟归于何方,似乎就水清石现了。不过吕宋人会容忍这种局面的出现么?一旦唐军解决掉西印德安问题,那必定会全副身心的投入到对南印德安的争夺上来,那个时候吕宋人必将独力应对庞大的唐军,吕宋人会坐以待毙么?
  几个念头在奥博拉脑中打了几个旋,一闪即逝,“江大人,您的意思是,你的第一军团和旁遮新军将充当一次磁石的作用,吸引住吕宋军,然后另外的军队对吕宋军实施突然打击?”
  对于旁遮人的直白江彬有些无可奈何,许多尚未挑明的战术布置这个家伙都非要说个一清二白,看来这些印德安人的思维和唐人的思维真还有些不同。
  “奥博拉将军,有些事情我们就拭目以待吧,不过我已经提醒你了,旁遮新军在阅兵式结束之后就需要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了,第七军团第一师团也会向旁遮新军这边靠拢,如果一旦遭到袭击,我们两军要迅速抱成一团死死咬住对方,不能让对方轻易脱身,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这一次就算立了大功了。吕宋军一旦来袭必定倾尽全力,这也是对旁遮新军的一次严酷考验,旁遮新军能不能在帝国军中挺起胸膛傲然示人,也许就在这一战中的表现了,我也衷心希望旁遮新军能够在你的带领下走出印德安军队历史阴影,创造一次辉煌。”
  江彬充满期待的目光让奥博拉很是激动,印德安军队现在已经在周边地区成为了三流垃圾的代名词,无论是北边的游牧民族还是南面的吕宋军,亦或是西面的汉森同盟军,都把印德安军队视为孱头,这种情绪几乎摧毁了印德安军人们的自信心。
  海德拉巴控制的印德安王国中央政权在和提克人一战惨败后一直无法组建一支成功的军队,前期唐军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到后期唐军和海德拉巴人自己都对军队训练表现失望,索性放弃了正规军队建设,只组建了一支警备部队,正式防务全部交由了唐军负责,这也意味这印德安王国将自己国防权力拱手让人,也意味着印德安王国的覆灭为之不远。
  奥博拉虽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他却知道历史大潮不可逆,顺应潮流才是明智者,但是他也不甘于印德安军人无法出头的命运,所以才会费尽心机想要打造一支军队,用来证明印德安民族中亦有堪为军人的部族,而现在第一次真正的考验似乎就要到来了。
第三十四节
王与仆(2)
  塞尔姆斯。作为旁遮部族最西边的重要城市,塞尔姆斯在经历了剧烈的历史变更时期后其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特殊的口岸使得这里反而越发繁荣起来,黄金和奴隶贸易成为了这里最大的特色产业,除了继续捍卫了它的印德安地区第一大奴隶贸易中心的地位外,它也继里德、果阿、蓝堡成为印德安地区第四大黄金交易中心。
  奴隶贸易一直是塞尔姆斯最重要的一项支柱产业,印德安王国一直是整个拉亚大陆最大的奴隶产地,除了频繁的部族之间小规模的战争外造成大量平民沦为奴隶外,盗匪劫掠、高利贷债务和富人攀比也是奴隶贸易在这个地区兴盛的主要原因,而塞尔姆斯更是因为其悠久的奴隶交易历史而驰名印德安王国乃至整个中大陆地区。
  西疆控制了旁遮部之后一度关闭了塞尔姆斯城的奴隶贸易市场,但很快就重新营业,拿无锋自己的话来说,堵不如疏,存在即合理,这里既然存在着这样大的供求市场,那就证明奴隶贸易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禁绝的,一味用行政手段来禁绝,只会让奴隶走私猖獗起来,不但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也会给税收带来巨大损失。存在即合理这句无锋的格言甚至被以唐文、天方文和拉尼亚文三中文字铸成镏金大字悬挂于塞尔姆斯奴隶交易中心大门进门处,让人颇为玩味。
  所以在无锋的首肯下,塞尔姆斯的奴隶贸易市场不但没有废弃,反而更加繁荣,西域的葡萄园、棉花园庄园主,北吕宋的咖啡、烟草、甘蔗、树胶种植园园主,科米尼的大地主,梅利公国的香料种植园园主,这些人都纷至沓来,远在北方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贵族和帝国内地的大地主、作坊主也是不远千里来这里选购。
  印德安奴隶素以勤劳、温顺和服从管理闻名,而印德安也以出产美女在大陆久负盛名,所以男女奴隶在这里都是相当受欢迎,印德安王国多达六千万人口的庞大人力资源是其坚实后盾,加之王国等级制度森严,阶层矛盾剧烈,贫富分化剧烈,所以也为奴隶贸易创造了天然的温床,造成了奴隶贸易在整个印德安地区都有着强大的买方和卖方市场。
  而塞尔姆斯奴隶交易中心则以公平、公正、公开著称,凡是在这里注册登记经营奴隶贸易业务的奴隶商人都必须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绝对禁止将帝国控制区范围内的自由民掳掠为奴然后在这里进行交易,同时在奴隶交易中心也配备了必要的检疫防疫机构,防止瘟疫和疾病在这里蔓延,政府也要求奴隶商人们必须确保奴隶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禁止虐待奴隶,一经发现,政府部门也会给予经济上的重罚。
  塞尔姆斯兴盛的奴隶贸易产业甚至影响了作为印德安地区四大黄金交易中心的地位,西疆乃至大唐帝国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奴隶贸易,但是并不提倡和鼓励奴隶贸易,而当地政府也有意识的想要扶持采矿和黄金交易以及珠宝交易来替代名声并不大好的奴隶贸易产业,但是都未能达到目的,巨大的需要和产出市场使得这项产业日益国际化,尤其是在北吕宋和缅郡开发过程当中,大批种植园主因为急需劳动力,自由民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购买奴隶来解决燃眉之急,这更促使塞尔姆斯的奴隶贸易业盛极一时。
  在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刻意规划下,塞尔姆斯比起几年前的情形已经是翻天覆地,宽阔的街道和平整的路面,街道两旁绿荫扑面,美丽的棕榈树摇曳生姿,高大的凤凰木亭亭玉立,以致于有人说塞尔姆斯的发展与邻近的海卢姆城相比无疑是一种耻辱的对比,一个依靠奴隶贸易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和一个历史文化艺术中心相比却更美丽更吸引人,这如何不让印德安人感到羞愧?
  旁遮新军的规模在训练时是按照十万人编制进行组建训练的,但是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初期训练之后,奥博拉接受了鲍林的建议,将其中最精锐的五万人正式定型为旁遮新军,而剩余五万人则是以旁遮自卫警备部队名义布署在了旁遮三城,而五万新军则成为旁遮部族希望能够得到帝国认同的正规军队。
  奥博拉为了旁遮新军能够跻身帝国军序列,一直孜孜不倦的强化旁遮新军的训练,也四处寻找机会能够参与帝国的军事行动以便提高旁遮新军的战斗力,但是西疆在对提克人发动战争的时候旁遮新军尚未成型,而随后提克人一蹶不振,旁遮新军便再也没有锻炼机会,这让奥博拉颇为遗憾。而这一次印德安的全面战争终于能够让旁遮新军出征,甚至跨出了旁遮部固有领地走进提克人领地,这如何不让奥博拉感到兴奋?
  除了三万人旁遮新军主力出征拉合尔外,剩余两万旁遮新军则全数驻扎在塞尔姆斯,由于东吕宋局势的变化使得吕宋和大唐关系日趋紧张,塞尔姆斯的旁遮新军也进入了戒备状态,不过在唐军向汉森同盟发动进攻之后,和吕宋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有所缓和,毕竟帝国并没有在印德安地区主动对吕宋人发动进攻,在想象当中,吕宋人似乎也不大可能来轻捋虎须。不过许多事情似乎并不像所有人想象的那般,一切都需要以事态的变化而改变。
  入夜的塞尔姆斯城已经渐渐平静了下来,不过随着奴隶交易中心和黄金交易中心地位的确立,伴随而来便是塞尔姆斯发达的娱乐业,尤其是风月色情行业也渐渐继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两大产业之后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而在住宅区渐渐安静下来后,商业娱乐区却是人声鼎沸,越发热闹起来。来自大陆各地的商人们在茶余饭后总需要轻松一番,而塞尔姆斯城城南则是娱乐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各种场所遍布,吃喝拉撒睡,赌博、表演、博彩,各种行业应有尽有,形成一座不夜城。
  而旁遮驻军则驻扎在城南和城西的结合部,此时此刻整个驻军中心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早已安歇下来,营房中心的指挥所仍然是人影幢幢,显示出这里似乎不大清静。
  拉杜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旁遮新军少壮派军官,自从旁遮部归顺了西疆之后,旁遮新军在进行组建的同时也选拔了一批年轻军官进入西北军事学院学习,而拉杜和目下驻扎在塞尔姆斯的两个万夫长都是从西北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而拉杜更是担任了旁遮新军的副帅。此时的拉杜却是眉头深锁,站在他对面的两个全副戎装的军官从军衔上看也是和拉杜相同,至少也应该是万夫长身份的人物,摆在案桌上的几份情报零散的搁置在三人面前。
  “情况不大妙,看来我们先期的估计有些出入,原本以为吕宋人不大可能向我们旁遮地区发动进攻,但看起来这种推断不准确,奥博拉大人已经发来了消息称帝国可能会和吕宋人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和汉森同盟之间的战争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吕宋人不会等到帝国腾出手来那一天,也就是说吕宋人可能会在此之前就对帝国动手,尤其是在印德安地区境内的目标。”仰头灌下一大口红茶,似乎想要清醒一下自己头脑,拉杜皱着眉头用粗壮的手指指着地图,一点一点的移动着。“吕宋人要动手应该会首选拉合尔才对,不过现在帝国军和我们旁遮新军主力都驻扎在拉合尔,吕宋人未必会轻举妄动,但是咱们塞尔姆斯还有斋浦渡就没有多少兵力,这个空档留出来,吕宋人会不会无动于衷?”
  “拉杜大人,看现在的情况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大,南边虽然没有多少消息回来,但是吕宋人在科米尼的驻军随时都在进行调动,我们很难掌握其具体动向,也许这正是他们布设的疑兵之计,让我们误以为他们不会在这边发动,让我们松懈下来,正好可以发动突然袭击。”另外一名肤色略黑的军官应道。
  “嗯,是啊,我也是在担心这个问题,现在一年一度的奴隶贸易周又要开始了,各地商人都开始进入,这个时候吕宋人来一下子,可是要让塞尔姆斯失色不少呢。”拉杜捻着颌下几丝胡须,“看来我们得作一些准备,这样,把我们两个万人队全部拉出城区,没有城墙,留在城内也没有太大意义,另外让我们的人接管警备军,进入战争状态,但是对外暂时不要宣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乱,吕宋人真要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相信崔大帅总应该有应对的法子。”
第三十五节
王与仆(3)
  连崔文秀也没有料到吕宋人的攻势来得如此敏捷和干净利落,虽然他也料到吕宋人可能会利用己方和汉森同盟军缠战之机发动攻势,但是他也没有想到吕宋人的这一波攻势竟是这般迅捷果决。两个兵团的吕宋军犹如两记倏伸倏收的拳头狠狠的击打在了塞尔姆斯和斋浦渡,这两处帝国的准领地正是帝国的软肋,而腓特烈和克鲁夫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点,现在旁遮人和唐人越走越拢,一心想要投入大唐帝国的怀抱,旁遮部族中要求旁遮变成帝国一个郡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高,而旁遮一旦便成了大唐帝国一个郡,那帝国的刀锋就可以直接架到了吕宋王国的颈项上,让吕宋王国每一次深呼吸都能感受得到刀锋的凉意。
  而摧毁大唐刚刚在这里建立起来的声誉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腓特烈对于大举北伐有些疑虑,但是对于这一个选择还是相当赞同的,至少可以避开唐军精锐的反击面,而且唐军游骑兵似乎也不大可能布设在旁遮领地一带,即便是布置在这一带,以腓特烈的预测,只要吕宋军能够速战速决,完全可以在解决了战略目标之后退回吕宋境内。
  应该说吕宋人对斋浦渡的进攻是完美的,帝国没有在斋浦渡驻扎军队,按照西疆当初和旁遮部高层达成的协议,西疆不在旁遮三城中驻扎正规陆军,三地的防务由在西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旁遮新军负责承担,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旁遮新军虽然建立了起来,但是规模却大大缩水,十万人中只有五万人被正是定名为旁遮新军,而其余五万人则归入了警备防务部队,而旁遮新军的主力西进拉合尔,剩下两万旁遮新军也驻扎在塞尔姆斯,在斋浦渡,只有三万警备防务部队驻扎。
  虽然得到了塞尔姆斯的提醒,但是在旁遮新军尚未来得及正式接管警备防务部队时,吕宋人就越过了北方的边境线对斋浦渡和塞尔姆斯展开了袭击。斋浦渡的警备防务部队只进行了短暂而无效的抵抗就溃散了。
  承担对斋浦渡袭击任务的是吕宋王家第四兵团,一个在吕宋王国国内资格颇老战绩彪炳的快速兵团,利用南方矮种马组建了相当运输车的这个兵团虽然在效率上还无法和大唐的快速反应师团相比,但是相较于原来的情形已经是大为改观,至少在这一战中吕宋第四兵团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战斗力,灵活快捷的奔袭能力,强悍的打击能力,虽然警备防务部队凭借地利进行了抵抗,但是吕宋人有备而来,很快就攻陷了并不险峻坚固的城墙,而警备部队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心理素质脆弱缺陷也使得军队无法在进行抵抗,斋浦渡可以说是在一夜之间便告陷落。
  但是对塞尔姆斯的攻击行动却出人意料的遇到了麻烦,当吕宋第七兵团的攻击前锋抵达塞尔姆斯城郊时,正赶上刚刚从城内移驻城外的两万旁遮新军,而旁遮新军也在事先得到了吕宋军已经越境而入的警报,所以面对这种袭击并没有太大意外,双方几乎没有言语便在塞尔姆斯城外五里地处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混战。
  吕宋人虽然利用南方矮种马进行了运输方式上的改革,但是他们却无法用这种矮种马进行骑兵武装,耐力不错,但是负重能力上的不足,使得这种矮种马只能用于运输而无法承担骑兵的众人,这一直是吕宋军方高层的隐痛,也是吕宋军的最大软肋,好在中大陆地区除了印德安王国是以大平原为主外,其余地区大多时平原、丘陵和山地混杂地带,骑兵使用频率并不高,效果也并不明显,所以在这一点吕宋人还勉强能够接受。
  在塞尔姆斯城郊的混战也就演变成一场步兵大战,三万吕宋步兵对两万旁遮新军步兵。排成整齐步兵方阵的旁遮新军步兵顽强的抵挡住了吕宋军次第展开的攻势,至少在前几波攻势前,旁遮新军捍卫了旁遮新军的名誉,吕宋军显然也没有料到他们从来看不起的印德安人居然能有这样一直阵容整齐表现不俗的军队,成楔形攻击波的吕宋军在插入了旁遮新军厚实的步兵方阵中遭遇了坚决的阻挡,旁遮新军的士兵们在军官们“为了荣誉”的口号激励下爆发出了非同寻常的激情,寸土不让,半步不退,旁遮新军的坚韧让吕宋人吃足了苦头。
  专门为旁遮新军士兵们设计的符合旁遮人使用习惯的弯月刀也在这种贴身近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这种弯月刀既不同于印德安战士原来使用的圆月弯刀,那种刀刃身较短,虽然弧线优美,但是在真正的战场搏杀中并不适用,也不同于唐军步兵使用的长刃朴刀、飘刀,印德安人更习惯使用带一定弧度的刀具,所以结合民族习惯和战斗实用效果,当时的西疆科技司专门开发设计了这种符合印德安人使用的弯月刀,结合了两方面的需要,也赢得了旁遮新军战士们的一致夸赞。
  弯月刀在这种密集行近战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威力,它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挑、撩、削、剁,对于中大陆以刀为武器的轻装步兵为主的步兵战极为实用,但是在面对东大陆和西大陆步兵中以长枪长矛为主的重甲步兵却是会遇到重创,所以在装备这种武器时,科技司也向当时军务署提交了这方面的意见。
  不过旁遮新军在第一次与吕宋人的步兵战中却是发挥了长处,这种轻甲步兵之间的对抗除了考校士兵的士气、训练、经验,也要比试士兵的装备,在士气和装备上占据了一定上风的旁遮新军在训练和经验上却是远不如吕宋军,当战事转为白热化状态之后,原本甚至一度占据了上风的旁遮新军优势渐渐丧失了,吕宋军不仅仅在数量上超过旁遮新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经验和勇气,面对战友死亡倒下,饱经杀戮的吕宋军士兵并没有多少感触,太多的经历让他们对于这种事情见惯不惊,他们明白只有杀死敌人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
  而旁遮新军士兵虽然在训练中也经受了相当磨砺,但是毕竟这种面对面的生死搏杀对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还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看见朝夕相处的战友惨叫着倒在自己面前,愤怒、惊惧、忧恐各种情绪都会混杂其间,这难免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士气,有不少经历过战事的老兵和军官在其间居中鼓励稳定,但是毕竟这是一支没有经受过真正大战考验过的军队,要想成长为合格的军队,都必需要有这样一关要过。
  作为西北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拉杜很快就察觉到了情况的变化,事实上他也早已预料到了会有这种情形,自己的旁遮新军无论从那一个方面来说都还不能与久经战阵的吕宋军相比,何况在数量上己方仍然处于劣势,除了占据地利之外,旁遮新军并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他同样清楚自己的背后就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塞尔姆斯城,如果自己退让,这座新兴的城市会不会毁于吕宋人的魔掌,他不知道,但是他就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旁遮人,自己手下这两万旁遮新军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旁遮男儿,即便是明知不行,但是拉杜也希望旁遮新军能够通过这一仗来奠定旁遮新军的声誉,哪怕是用自己的鲜血也在所不惜。同时他也还有一种奢望,那就是会不会也应该考虑到吕宋军可能会偷袭塞尔姆斯而有所准备呢?如果这一点被自己料中,那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几个小时,也许就能为歼灭这支孤军深入的吕宋军创造一个绝佳的机遇也不一定。
  面对着主将和两个万夫长亲自披挂上阵冲上第一线,旁遮新军士兵们原本已经渐渐被对方压倒的气势和血性再一次爆发出来,看见全身浴血的主将和两名万夫长在战阵前与敌硬拼,高举弯刀泣血狂呼,哪怕是再懦弱的士兵也禁不住血气上涌双目发赤,这是一股气,一分神,一脉魂,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了这股气,这分神,这脉魂,那这支军队无论怎样训练也不能成其为一支真正的军队!
  面对旁遮人突然重新爆发出来的激情和勇气吕宋人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他们眼看着一步一步咬着牙关将旁遮新军包围,一步一步将包围圈缩紧,对手表现出来的悍勇让他们同样感到不可思议,这难道和原来的那些望风披靡的印德安军队是同出一门么?尤其是在已经成功的将这支军队的士气打压下去之后对手又重新斗志昂扬亡命苦战,这样的表现如果在一支唐军身上并不足奇怪,但是在一支印德安军队身上出现就有些值得深思了。
第三十六节
战火烈(1)
  警惕的吕宋人很快就从他们的斥候那里获得了情报,唐军游骑兵已经从拉合尔边境地区冲入塞尔姆斯境内,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席卷而来,目标显然就是这支突袭塞尔姆斯城的吕宋军队。这个时候吕宋第七兵团的指挥官才算明白过来为什么这帮旁遮人会如此不顾一切的抵抗,甚至在有机会逃脱的时候撤退,原来这帮可恶的家伙是有恃无恐,就是想要摆出一副弱者姿态拖住自己兵团,好让自己陷入彀中。幸好机敏的斥候发现了这一情况,虽然斥候反馈的时间来得有些晚了一点,但是这至少也能够让自己有所防范,不至于被对方反打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吕宋人的推断有些误差,旁遮新军并不清楚崔文秀在什么地方布置了伏兵,但是处于对崔文秀的盲目崇拜以及为了捍卫旁遮新军的荣誉,拉杜这名毕业于西北军事学院的学员忠实的履行了他最为塞尔姆斯守将的职责,两万旁遮新军在这一场塞尔姆斯保卫战中将他们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堪堪抵挡住了吕宋第七兵团的冲锋,而这也为一直游荡在拉合尔和旁遮边境的帝国第一游骑兵团创造了一次良机。
  作为整个中大陆战区的统帅崔文秀一样拿不准吕宋人究竟会不会出兵北上袭击防御虚弱的己方领地,从长远利益上来吕宋人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和汉森同盟被各个击破,能够在印德安地区维持三方势力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应该是他们最乐意见到的局面,而汉森同盟一旦在这片土地上被逐出,那吕宋必将独立面对强大的唐人,这不符合吕宋利益。
  但是从眼前开看,挑起和唐军之间的战斗也是不大明智的,唐军在印德安地区的势力本来就占有优势,一旦触怒了唐人,他们可能会倾尽全力施加报复,吕宋在科米尼和南印德安的局面都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腓特烈亲自坐镇科米尼恩威并施,就是希望能够尽早将科米尼这块足以成为吕宋王国另外一个核心区域的领地与原来的吕宋大公国融为一体,甚至不惜在东吕宋放任唐军步步进逼,而这个时候和唐军爆发全面冲突,甚至还有可能将战火蔓延到整个吕宋本土,时机是否合适,不但是腓特烈和克鲁夫争论的焦点,也是崔文秀一直吃不准吕宋人敢否出兵主要原因。
  随意崔文秀不能不将两个游骑兵团一个布署在拉合尔和喀达行省边境地区,一个布署在拉合尔和塞尔姆斯交界地区,按照崔文秀的预测,如果吕宋人真的要挑起全面战争的话,就必然会从这两处出兵,自己目前的兵力根本无法维持如此漫长的边境线,与其那样枯守备战,还不如将步兵全部派往和汉森同盟交战一线,力求早日解决与汉森同盟一战,后方只留下少量不对和机动性强的游骑兵,吕宋人真要敢于进犯,有游骑兵的袭扰也可迫使吕宋人不敢放手施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