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510

  “嗯,不用担心,没你们情报部门的关系,提供情报是你们的责任,分析判断那是我这个脑袋的职责,纵然有出入那也是我的责任。”看出对方有些紧张不安,崔文秀微微一笑,安慰对方道,“好,你们先下去吧,有什么变化及时通知我。”
  两名情报官一离开崔文秀脸色就阴沉下来,看来对手并不是被动的在等待自己,如何腓特烈的费尔干一行真的是和库图佐夫会晤的话,那自己的所有计划都不得不跟随而变了,原来兵分几路一举全歼对方的想法不得不改变,腓特烈这般耍弄手腕大概也是想要给自己来一个“意外惊喜”,打自己一个出其不意,哼哼,只可惜崔文秀不是成大猷和温拿,他腓特烈也不是苏莱曼。
  必须按照最严峻的形势来考虑,崔文秀虽然喜欢冒险,但是那是建立在实力和情报基础之上的冒险,眼下帕沙人和吕宋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勾搭还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梅利人要来替自己女婿打抱不平了,自己准备兵分三路的计划腓特烈应该大致猜测得到,梅利人既然要出兵,估计腓特烈应该要准备在西泽和雷波一线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若是自己兵力过分分散,还真要在这个家伙身上吃一个大亏,但是现在,哼哼,咱就将计就计,好好来掂量一下吕宋人和梅利人的份量吧。
  克鲁夫的心情跌宕起伏,他已经彻底被自己那位表弟给折服了,梅利人准备出兵的消息已经让他欣喜若狂,而和帕沙人达成临时妥协更让克鲁夫陷入了狂喜之中,暂时放下对帕沙人的忧虑,己方现在就可以安心应对北面的唐军了,虽然唐军仍然在兵力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但是有了梅利人这支奇兵,骄狂的唐军还在做着一举吞下整个南印德安的美梦,那自己就要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唐人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要让他们知道中大陆这片土地上并不容他们为所欲为。
  唐军的表现的确太过猖狂,情报显示从腾格里草原南下的四个游骑兵团刚刚进入北部米洛行省,而从他们本土出发的那个帝国十一军团更是才到北吕宋境界,崔文秀似乎就要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现他们的武力了,这一次定然要让他们来得去不得!
  “塞洛维将军,这一次腓特烈能够和克拉茜公主订婚实在是吕宋和梅利两国的幸事,吕宋和梅利两国此次能够联姻必将稳定中大陆的局势,对于两国传统友谊和政治经济合作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站在巨大的地图旁边,克鲁夫微笑着端起酒杯向有些矜持的站在一旁一身华丽军装的高个子贵族示意。
  “克鲁夫将军,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大公对于腓特烈将军十分欣赏,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统一科米尼,又控制了南印德安,腓特烈将军的确是天纵奇才,克拉茜公主殿下对腓特烈将军也是十分仰慕,我相信他们的订婚必将让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不过,现在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要击破那些唐人贪婪的欲望,我对于唐军的水准和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不知道克鲁夫将军能够否简单介绍一些呢?”
  塞洛维是来自梅利公国著名世家的子弟,与约克大公一族也有着很深厚的血缘关系,此次梅利公国十五万大军从梅利公国北部越境悄然而来,就是由他担任总指挥官,他本是心高气傲之人,只是念及自己表妹即将和眼前此人的表弟联姻,所以言语间还是保持了相当客气,但骨子里他却对于吕宋人这种带有强烈功利性色彩的求婚颇是不屑,只是自己表妹不知道看起了那个腓特烈哪一点,竟是极其痴迷,约克大公好像也是颇为欣赏那个腓特烈,倒是让塞洛维颇感无奈。
  “塞洛维将军,当然可以,请先让我介绍一下唐军目前在印德安地区的布署情况,然后我在为您介绍一下唐军各个部队以及唐军主帅的情况,另外我也需要和您探讨一下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以及关于这一次即将到来的会战预测,以便我们两军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协调一直,最终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克鲁夫同样知晓这个家伙身份的不简单,如果不能取得对方的支持,自己这一仗也会相当难打。
第七十节
战略与战术(4)
  在崔文秀确定将会和汉森同盟会达成妥协之后,他已经就开始频繁的对自己手中的军队进行调整了,除了第七军团两个师团将会承担起整个纳入帝国地区的守御和稳定任务外,其余各部都悄悄的向南集结,准备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会战。
  应该说整个法罕、克尔曼、呼罗和麦纳三个占领区在加上毗邻地区仅仅只有两个师团无论如何都显得有些薄弱,但是从情报系统获得的情报确信汉森同盟无意再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的意愿之后,崔文秀就毅然作出了这个看似有些冒险的决定。
  事实上像法罕、克尔曼和呼罗这些地区崔文秀认为现在还并没有驻扎多少军队的必要,在汉森同盟势力退出之后,代表上层势力的圣灵教和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尼叶教争斗得十分厉害,除了尼叶教积极向帝国输诚外,圣灵教势力也一改往日完全依靠汉森同盟的立场,频繁与帝国接触,要求获得同等待遇,并表示绝不干涉世俗事务,希望帝国给予支持。
  在这种情形之下,来自帝国的旨意也是十分蹊跷,原来一直扶持尼叶教势力的帝国现在似乎也有些略略改变政策,一方面明里暗里仍然是表示出支持尼叶教的态度,但是却比起原来那种无条件支持尼叶教的态度有所变化,要求尼叶教不得干涉世俗事务,尼叶教必须配合帝国军政机构的行动,号召民众服从帝国军政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帝国也在和圣灵教秘密接触,并有意识的放松了对圣灵教的打压。
  在崔文秀看来这明显又是帝国惯用伎俩,而且是皇帝陛下最为擅长和喜欢的,平衡,永远是对帝国最有利的,只有让双方都相持不下,都不得不依靠帝国,帝国才能迅速在这个地区站稳脚跟,圣灵教和尼叶教天生就是世仇,排他性的教规让双方难以握手言和,水火不相融的矛盾让双方始终不能和平相处,而帝国只需要把握好其中尺度就足够了,帝国需要的世俗权力而非宗教权力,宗教权力同样需要服从世俗权力的需要。
  这样的情形下驻军只需要维持地方治安,铲除一些地方盗匪,约束双方不得以暴力手段相对就足够了,至于双方采取何种手段来扩大自己在宗教信仰的方面的影响力,那就要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至少现在帝国还没有过多的干预这些方面。当然麦纳必需要确保驻军,一来这里的地位决定了帝国必须在这里保持相当影响力,二来和汉森同盟达成的共管协定也要求帝国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个尼叶教的圣地。
  第七军团其余三个师团已经跟进抵达了克尔曼南部地区,而印德安军团更是全军南下,挺进罗塞行省,对于这个军团在上一次的战役的表现崔文秀很不满意,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在面见崔文秀时都是夹着尾巴听训,崔文秀已经明确表态若是在第二阶段的表现中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他将报请帝国枢密院撤销这个军团编制,打散补充其他在战役中表现良好损失较大的部队,这让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都禁不住汗流浃背。这可是对于一个军人一支军队的最大侮辱,如果印德安军团真的变成如此,那应建明和赵剑锋恐怕都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人了。
  捷洛克军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也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巨大的损失仍然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弥补起来的,从帝国国内补充来的后备兵员仍然还在路上,崔文秀也并不断将这个军团全军投入,他选择了三个损失稍小的师团作为自己总预备队。而第十军团的也只选择了两个师团进入这一次战役部队序列,虽然邱子诚很想让自己的军队全部投入,但是崔文秀考虑到第十军团实际情况,还是只动用了两个师团,原本崔文秀是打算将整个第十军团全部投入到北吕宋地区,让邱子诚负责在北吕宋地区对吕宋本土发动攻势的,但随着局势变化,崔文秀不得不集中重兵,以求能够一举消灭吕宋人和梅利人的有生力量,在夺取土地和消灭敌人有生历练干两者的选择上,崔文秀更倾向于后者。
  伏尔加河在夕阳下缓缓西流,这条南印德安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在这里将印德安划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半,南边的西泽和雷波沃野万里,粮田连天,气候温暖湿润,成为印德安地区一个著名粮食产区,而北边的克尔曼、法罕则是气候干燥,沙漠戈壁和草原绿洲间或混杂,成为印德安王国中唯一一片以游牧为主的地区。
  丰沛的水量滋润了沿岸的土地使得河两岸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尤其是克尔曼行省的南部地区正是大量掘沟导渠,引来伏尔加河的水,变成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崔文秀和康建国、应建明、邱子诚以及江彬、巴音卓一行人静静的伫立在河北岸的一处密林中,观察着前方,大战在即,吕宋人也同样意识到了西泽行省恐怕会是唐军一个重点攻击方向,千里镜中,河南岸可以不时看见不断有骑兵来往飞驰,搜寻着河岸边的可疑目标。
  “诸位,河那边就将是咱们的主战场,腓特烈不简单呐,竟然以只身换得了梅利人十五万大军的援助,看来还是下了些血本。南印德安本来有二十五万大军,但是我们在罗塞那边的佯动吸引了部分吕宋军,加上前期吕宋人与帕沙人尚未达成妥协之前也调走了部分兵力现在尚未重新归位,所以目前吕宋军在西泽和雷波这一线大概集结有十五万左右的大军,克鲁夫是打定主意想要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咱们西线这一路大军,所以在咱们原来预设的中线和东线都完全采取退守的姿态,所以说胜负就在此一搏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力主先行发动战事的原因,一来可以聚歼敌人主力,而来敌人后期归位部队尚未到位,三来敌军难以预料到我们会放弃其他两线,全力谋求西线,这便是我们的有利之处。”崔文秀手中的马鞭随意的抖动着,目光却是一直注视着河南岸。
  “大帅,即便是这样,吕宋和梅利的联军数量也不比我们少,一旦形成胶着,敌人现在急速回赶的军队如果赶上这一仗,会不会对这场战役造成不利影响呢?”能够质疑崔文秀的也只有康建国,在经历了和汉森同盟的恶战之后,康建国已经不像才到印德安那般自负满满了。
  “嗯,建国大概是问出了大伙儿心中的疑虑啊,看来和汉森同盟一战还是让咱们清醒不少,但是大伙儿也别被敌人吓倒,吕宋人军队的应该说这些年来一直和帕沙人和我们较量着,他们的底细我们大致了解,应该说具有一定实力,但是限于数量,还不足以对我们唐军的构成大的挑战,至于梅利人那边,听起来数量倒是不少,但是不是我自大,这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未经历大型战事洗礼的军队究竟还有多少战斗力,我很怀疑。无论他们采取何种手段训练演习,无论他们的装备给养多么充分优越,但是有一点需要搞清楚,军队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练兵只是为了打仗作最基本的铺垫而已,没有经历过几场真正的血战硬战,军队就根本不能称其为军队,顶多也就是一支警备队而已!”
  咂了咂嘴巴,崔文秀继续发挥道:“别看我们这一次和汉森同盟来了几次硬碰硬的大仗损失不小,大伙儿都有些心痛,但是我觉得值!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同样会选择这种决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太需要这种你死我活的苦战磨砺洗礼了,没有这种经历,第七军团也好,第十军团也好,根本就不可能成熟起来,你捷洛克军团也会在时间的消磨中满满磨掉锐气,你印德安军团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地方部队的水准!正是有了这种经历,我们才获得了和西大陆那些军事强国较量的经验,在今后我们面临的战争中我们才会知己知彼!”
  看见一干人都在深思自己的话语,崔文秀有意停顿了一阵让大家消化自己的想法,才又道:“梅利人不足惧,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吕宋人而已,情报部门也已经送来了关于梅利人统帅的资料,塞洛维,梅利公国约克大公的外甥,一个虽然长期在军队高层厮混,但是却从没有在军队基层干过的家伙,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看来对梅利人似乎不大适用啊,我们会让梅利人为这句话付出代价的。诸位,这一战将奠定帝国日后在整个印德安地区的地位,印德安能否真正成为帝国的后院,就全看这一局了。江彬,三天,我只给你三天,你们军团必需要给我搭起三座浮桥,确保大军通道!”
第七十一节
狮子与狼
  被征发而来的大小不等的船只很快就在相隔不足五百米的河道上拥挤在一起,第七军团的第二师团充当了先锋队,他们已经稳稳的在伏尔加河南岸站住了脚跟,但是吕宋人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面临的危境,虽然他们的骑兵力量并不强大,但是仍然不顾一切的向尚未来得及扎营立寨布置起防御设施的唐军发动了冲击。
  双方对于这一场战事似乎都还有些不太适应,无论是吕宋人还是唐军,对于这种攻守易位的战斗都未能完全进入状态,战斗虽然激烈,但是都始终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第七军团第二师团虽然在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是并未急于向前推进,只是牢牢把住渡口,保护这条重要的浮桥能够为后续大军提供一个顺畅安全的通道。直到第七军团的另外两个师团完全渡过了伏尔加河,第二师团才开始有意识的向两侧和南方推进,而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再度转暗,迎来了唐军正式展开第二阶段的第二个夜晚。
  两个游骑兵团被优先保证了通行,利用沉寂的夜色,游骑兵如同一群飞蝗,黑压压的飞掠而过,而后的印德安军团和第十军团两个师团也随即迅速跟进,二十多万大军终于跨过了伏尔加河,印德安战争第二阶段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帷幕。
  克鲁夫神色凝重的注视着眼前铺开在桌案上的大地图,整个南印德安地区地形地貌展现在面前,站在一旁的是仍然一身漂亮梅利军服的塞洛维将军,英俊优雅的脸颊上总是挂着一副淡淡的笑容,似乎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怎么了?克鲁夫将军,有什么不对劲么?我看你的脸色不大好,难道是情报有什么出入么?”塞洛维双臂环抱,金丝绣柄外带鲨鱼皮镶蓝宝石的剑鞘随着他抖动的身体摇晃,目光中的得意却是掩盖不住。
  “嗯,塞洛维将军,看来现在的局势和我们先期掌握的情报和预测都有些不大符合,唐军在中路和东路展开的兵力还不详,但是西路这边却好像比我们预期的要多一些,现在已经发现了超过两个军团五个师团的番号,分别隶属于第七军团和印德安军团,如果崔文秀的主要目标也是放在西泽行省的话,那咱们这一仗可就有得打了。”
  微微苦笑,克鲁夫掩饰不住心中的担心,唐军兵分三路是根据己方力量变化以及己方前期布署调整而作出的决定,己方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判断出来的应该不会有错。如果换了是自己站在崔文秀这样位置上,在没有获知帕沙人和梅利人与己方的协议之前,面对兵力空虚的南印德安腹地,肯定也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中路一举拿下卡纳塔和果阿,基本上就控制了南印德安的核心地区,东路可以直插庞贡,完成战略包围,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唐军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而剩下的行动完全可以依托果阿为基地寻机一口一口吃掉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己方,可以说己方毫无胜算。
  “不会吧,据我所知唐军统帅崔文秀非常贪婪,能够有机会一口吞下南印德安,他肯定不会放弃,何况唐军素来骄狂,视我们中大陆的军队无物,如果崔文秀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他还会忍得住?南印德安这片土地他们不是垂涎已久了么?现在有机会,那还不一下子猛扑上来?”
  塞洛维头脑也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对崔文秀和唐军心理分析也算合情合理,只是克鲁夫却知道这不过是表面现象,塞洛维的推测只能说是在常理情况下应该如此,但是事实上对方会不会如自己一方设想的那般布置行事,克鲁夫也没有太大把握。不过克鲁夫也坚信以崔文秀好大喜功喜欢兵行险着的脾性,在情况对唐军有利的情形下应该会兵分多路一口吞下南印德安,只是可能会在几路用兵的侧重上有所不同而已,他担心的就是崔文秀会不会在西路投放并力太大,以致于自己想要在西路打一场歼灭战的计划变成拉据战,但是想一想腓特烈已经承诺两个兵团会在期限时间内赶回,克鲁夫心中也就笃定了许多。
  “塞洛维将军,种种可能性我们都要估计到,唐军应该会并分多路,但是我们不得不设想一下一旦唐军将西路设定为主攻线路的可能性,那西路唐军数量可能就会超过我们当初设定,所以在布置安排上也需要更慎重一些。”克鲁夫解释道,他还需要赢得对方的支持,以便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两军能够默契配合。
  “呵呵,克鲁夫将军你是不是太谨小慎微了,就算唐军将西路列为主攻路线,那那也不会超过十五万人吧?你们吕宋军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五万人了,而我们梅利也集结了最精锐的十五万陆军,至少两倍于对手,难道您认为我们还不能取得胜利么?我们俩人这样私下说说,没关系,但是说出去,那可是太长唐军志气,灭我们自己的威风了!”塞洛维对于对方的如此谨慎有些不满,这样缺乏自信的将领担当主帅,实在有些令人担忧。
  半晌没有搭腔,克鲁夫一时间无话可说,对方自信得近乎于狂妄了,这些没有尝过唐军厉害的梅利军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恐怕要真正经过实战检验才能看出来,但十五万大军,而且还是号称梅利陆军中的精锐,想必差也不至于差的太远,只要腓特烈的两个兵团能够及时和己方主力汇合,克鲁夫还是有把握与唐军好生周旋一番的,只要能够把这股唐军歼灭,卡纳塔就算丢失,甚至庞贡暂时失陷,克鲁夫都认为值得,毕竟能够全歼一股唐军主力,对于士气,对于吕宋的盟友们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激励,至于土地,得失就在方寸之间,只要实力在,随时都可以拿回来。
  当斥候们流水般的将情报传送回来时,克鲁夫才发现自己想要改变策略已然来不及了。此时此刻,他已经意识到了崔文秀其实也是和自己打的一个主意,都是盘算着集中优势兵力来歼敌一部,只不过自己采取的东线和中线退缩固守,而对方采取的是佯动,两方都不约而同的把主要力量集中在了西线,自己甚至有意只采取了袭扰策略放唐军渡过伏尔加河,满以为放进来一群想要偷吃羊的狼,来一个关门打狼,却没有想到来的却是一群择人而噬的狮子,狼和狮子之间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要想关门打狮子,那就得看看手中的刀枪够不够锋利了。
  只是这个时候再说其他都已经晚了,唐军涌入西泽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克鲁夫的预测,足足有二十万陆军,虽然己方仍然在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是现在克鲁夫却不得不寄希望于梅利陆军能够真的向那位仍然在叫嚣着要全歼唐军的塞洛维将军所说的绝对精锐,希望梅利军能够在这一战中重新展现已经沉寂太久的梅利军风光,而腓特烈的两个兵团增援也许将成为决定整个战局的一个重要砝码。
  此时的克鲁夫心情已经好上了许多,他终于接到了一个盼望已久的消息,唐军游骑兵突袭果阿和卡纳塔,这份原本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的战报却让他原本一直悬挂于在空中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唐军的两个游骑兵团还是在崔文秀的安排下对看上去更为重要的果阿和卡纳塔发动了进攻,己方有两个万人队在狙击唐军游骑兵的战斗中被击溃,但这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唐军两个游骑兵团没有在西线,不在这片平原上,这就足够了。
  此时放下心思的克鲁夫和运筹帷幄的崔文秀再也几乎没有顾虑,两股巨浪轰然迎上撞击在了一起,立即就要迸发出来万丈波涛。
  西泽平原注定要在这一战中光耀大陆,当双方五十多万人马集中在这片原本十分宽敞的平地上时,遮天蔽日的旌旗和漫无边际的连营让这片平原一下子显得有些狭窄起来。吕宋人的白底红边转轮旗和梅利人的雪青色的圣光旗几乎各占据了左右翼,如此宏大的阵势让塞洛维忍不住热血沸腾,若是能够在这一战中一举奠定乾坤,塞洛维相信自己从此便可毫无悬念的挤掉所有竞争对手,晋升为公国元帅。
  而一旁气定神闲的克鲁夫也是踌躇满志,决定命运的一战即将打响,腓特烈增援而来的两个兵团已经距离这里不足三十里地,下午便可赶到战场,这两个被视为腓特烈的制胜法宝的精锐兵团几乎是腓特烈冒着巨大风险从南线抽回,必将为整个战局带来意想不到却又重要无比的变化。
第七十二节
败像
  崔文秀冷冷的注视着眼前黑压压的战线,看来吕宋人也是打算要和自己来一次拼死吃河豚了,吕宋军和梅利军泾渭分明,吕宋军的浅黄色军装和梅利人火红的战袍相映成趣,格外威风,相比之下已经采用了帝国新式军装的帝国军黑色军服却显得更加肃穆庄严,气度恢宏。迎风招展的大旗在双方阵营前猎猎飞舞,摆成反鹤翼阵形的联军与楔形阵形的帝国军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吻合部,一个包围,一个突破,究竟是盾坚还是矛利,似乎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分出高下了。
  看见对方摆出的阵形之后,崔文秀便已经开始悄悄变换队伍组成,印德安军团被悄悄置换到了左翼,并微微向后延伸,构成了一个带尾巴的圆弧形,牢牢的将整个左翼乃至后方都包裹住,而中部和右翼则以第七军团和第十军团为主。
  崔文秀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面对占据着兵力优势的联军,要想一口气吞下对方无疑是不现实的,何况吕宋军这一次亦是精锐尽出,从悬挂的旗帜就可以知晓号称仅次于吕宋皇家橄榄叶兵团的第三兵团和另外一个同样强悍的第五兵团都已经摆放在了最前沿,显然是要准备作为先锋军投入战场,准备在自己的左翼来一个撕裂行动,而自己的虽然摆出了楔形阵势,但是这是一个严重不平衡的楔形,左翼的软弱和右翼的坚挺让这个楔形更像一个单刃尖刀,真正要发挥致命作用的仍然是右翼,同样是要在对方的左翼突破对方的夹击,彻底打断对方的右翼。
  双方的想法再一次不谋而合,都希望以右翼作为主攻,在对方左翼取得突破,只不过联军摆出的两翼齐飞的架势,而帝国军则显得更为低调,表面上更像是以攻为守,从中部实施突破。
  低沉的战鼓声终于擂响,这是战前的激奋鼓,沉闷的鼓点由低沉变得振奋,催动着士兵沸腾的热血和躁动的心灵,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伴随着如林的枪矛举起,巨大的方阵终于在指挥官的命令下踏出了第一步。
  应建明先前对于主帅的看上去有些偏心的调整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懑,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一雪第一阶段耻辱的好时机,要以印德安军团十万人马之力担负起这一战的整个防线,这份责任可以想象,战前已经确定了梅利人将会是帝国军重点打击目标,而对于吕宋军将尽可能采取守势,直到摧毁梅利人的阵势之后才会考虑歼灭吕宋人。十五万吕宋精锐冲击而来的压力将都由印德安军团承担,主帅已经明确告知他,唯一的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团他并没有准备放在防御上,那是他准备用来给梅利人最后一击的刺刀,也就是说无论占据多么危险,主帅都不打算在投入其他一兵一卒来给自己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应建明感到高兴,至少主帅认同了己方的战斗力,将防御主要责任全部丢给了自己。
  咚咚敲响的战鼓鼓点渐渐高亢起来,两千米的距离对于相对而进的两股巨浪来说是在太近了,如果能够站在战场中间的高空来俯瞰这场战争,你会看到一场有些奇怪的情形。
  吕宋人和梅利人的联军几乎是首先发动,单薄的骑兵在这种超大规模的会战中是难以起到多大作用,克鲁夫索性舍弃了中看不中用的骑兵,纯粹以步兵方阵向帝国军左翼气势汹汹的横扫过来。
  而在帝国军方面,似乎是在发起冲锋之后反而压下了推进速度,保持着一种相当克制的速度平稳向前推进,尤其是左翼更是集结成密集的方阵,几乎是一上来就要摆出防御的姿态。全面换持刀盾,为了保持密集阵形甚至有意放慢速度,而配合着左翼行动,右翼的第七军团也开始放缓速度跟进。
  塞勒姆是土生土长的库车人,从西域军到最初混编兵团,再到现在的第七军团,能够从一个库车族战士走到师团长这个位置,在乌孙族在第七军团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崛起一跃晋升为师团长,除了呼延虬的用人政策相当灵活外,更主要是得力于他本身的能力。第七军团的第二师团一直是第七军团绝对主力,在第一阶段的西印德安会战中,他们成功的攻占了呼罗行省,赢得了崔文秀的称赞,但塞勒姆却知道那一仗自己师团事实上并没有真正遇上硬骨头,汉森同盟的有意战略退却让自己师团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练兵机会,而现在,面前的梅利人终于又送来了一次试刀机遇。
  第二师团大多是来自西域的热血男儿。经过几年的整肃,西域五地已经毫无悬念的完全融入了帝国,在周围的罗卑人、北吕宋以及印德安都已经落入帝国手中时,西域人实在没有任何理由来显示自己的不同,连彪悍尚武的罗卑人也不得不在的国面前屈服,这也让一直希望能够和罗卑人联合起来抵御帝国的西域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彻底丧失了最后一丝希望,尤其是在看到更西面的印德安地区各部族要求加入帝国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自诩精英民粹的家伙终于垂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而普通民众更是早已经从融入帝国带来的种种好处中忘却了昔日的血腥,民众是健忘的,当日趋一体化的经济将他们的利益和帝国内地经济绑在一起时,原来的种种分歧渐渐被利益所弥合了。
  第二师团的西域男儿来自西域各族,崇尚勇武的西域热血男儿从来就不乏勇气,也许他们在纪律上不如唐族士兵,但是一旦爆发出血性和勇气时,他们的冲击力甚至比唐族士兵更持久。而现在似乎就到了一个需要检验第七军团的时候,塞勒姆也很想用这一战的结果来证明第二师团在第七军团当之无愧的标兵地位。
  清一色的步兵长矛并非重装步兵那种全钢长矛,而是来自于帝国科技开发司研制出的新产品。帝国科技开发司在用于军事方面研究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在民用上的投入,为此李无锋曾专门指示要求科技开发司不能过度重视军工方面,在帝国成立之后应该更多的考虑民间需求,多开发民用产品,促进帝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保持帝国经济对周边地区的绝对领先地位。但是这种趋势短时间内并不能扭转,科技开发司和军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技开发司仍然更侧重于满足军方的需要,而在兵器方面的改进也是科技开发司的一个重要项目。
  轻甲步兵一直是唐军的主打兵种,除了在甲胄上科技开发司不断推出轻便坚韧的皮甲外,科技开发司更注重武器的研制,而针对于步兵会战的不同需要,科技开发司也设计出不同需求的兵器组合,如侧重于冲锋用的轻便长矛,侧重于防御的大盾和刺剑组合,侧重于混战的圆盾和扑刀组合。轻便长矛便是综合了重甲骑兵和轻甲步兵原来使用的长矛优点研制出来的新型武器,一方面尽量减轻长矛重量,一方面也满足了轻甲步兵冲锋是所必须具备的冲击力。
  这种轻便长矛前半截均用特制精铁打制,后半截采用了大横断山区中一种常见杉木,这种杉木经过特殊的油液浸泡后不但韧性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刚度也有很大增强,且轻便适用,很快就开始在帝国轻甲步兵中全面换装。而第七军团也是首先换装的部队,现在终于轮到第二师团来检验一下换装后第一次实战冲锋的效果了。
  崔文秀清楚克鲁夫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从来就不想在同一起跑线上和对方较量,那是对自己战术的一种侮辱。之所以有意压下速度,其实他也是想充分利用一下自己埋伏在后方的那些个远程打击武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能够利用打击一下敌方尤其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梅利人,他还是很乐意的。
  当梅利人呐喊着排成整齐的冲锋阵形猛扑而上时,给他们第一波洗礼的并非是想象中箭雨,而是从敌人阵营发射而出的巨石、灰瓶以及毒烟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并没有多少思想准备的梅利军一阵混乱,呼啸而至的巨石固然令人恐惧,而更令人痛苦的却是灰瓶和毒烟弹,灰瓶落地便炸裂,这种陶制薄罐落地碎裂之后其中的粉末灰尘便四处弥散,这也是帝国科技开发司改进了城市防御中的普通灰瓶而开发出来的新货色,混装了生石灰粉和一种刺激鼻腔的毒粉后,这种武器威力倍增,尤其是第一次遭遇这种礼遇的梅利人更是乱作一团。而毒烟弹的滚动乱窜更是增添了战场上的混乱气氛,几乎还未来得及正式接战,梅利军便露出了败像。
第七十三节
强弱之势
  塞洛维五内俱焚,这帮丑陋的唐人,竟然用这种手段来实施阻击,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挡自己大军的前进,他们这是在做梦!在战前克鲁夫就曾经提醒过塞洛维要小心唐军层出不穷的手段,并指出唐军可能会用投石器一类的远程武器先行打击,塞洛维还是接受了克鲁夫的建议,专门做了一些应对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唐军的手段竟是以灰瓶和毒烟弹实施袭击,这种武器可是梅利人从未遭遇也未曾听说过的,也无从应对。
  承平已久的梅利军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这样不对称的战事,战局一时间陷入混乱,那种四处飞散的粉末混杂在地上满地乱滚的毒烟弹中,一片乌烟瘴气,军官们惊慌失措,面对这种他们从未遭遇过的局面,他们竟是想不出如何应对,石灰粉末一入眼便是灼烧得眼睛无法睁开,经过专门研磨的石灰粉比起日常所见的石灰精细了许多,飞入空中久久不降落,而那种毒烟也是相当特殊,竟然久久不散,前赴后继的梅利军吃足了苦头。
  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唐军指挥官还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他真的可以下大牢了,塞勒姆不想下大狱,自然知道该如何行事,旌旗一展,早已被出征前几碗烧刀子混杂着马奶的壮行酒烧得要红了双眼的第二师团士兵便在师团长亲自上阵率领下,咆哮着,呐喊着,席卷而来。
  排列成多个突击箭头的第二师团像一个全身篷起的刺猬一般,一下子滚入梅利人如同瘫痪的阵营中,石灰粉已经消散,但是毒烟尚未散去了,早已经用专门药水涂抹了眼睛的第二师团士兵长矛平举,全身力量都借助着疯狂的奔跑灌注在了长矛上,无数只长矛汇聚成一个个箭头,深深的刺入梅利军身体中。
  塞洛维几欲抓狂,毒烟让他也是眼睛红肿,泪眼模糊,嘴唇发干,十多万大军竟然就被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弄得乱成一团,无法在组织起有效攻势,前锋军官们大概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形,惊慌失措间也是指挥失当,一边命令士兵们散开躲避毒烟弹和灰瓶集中落下的地区,一边也在重新整顿队伍。
  这立即就引发了连锁反应,十多万人的阵型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一支部队的调整几乎立即会影响到后续部队跟进的步骤,拥挤在一起的梅利军不知道现在是该停步整顿阵型,还是继续向前进攻,一个个请示传回到塞洛维手中,而最为混乱的前沿此时已经遭到了倾尽全力一击的唐军突击。
  第二师团凶猛的一击几乎将梅利军当面劈成两片,也许是塞勒姆太渴望将对面敌军一举打垮了,多个箭头虽然让梅利军前锋全面陷入了崩溃,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唐军的冲击力度。十多万梅利军组成一个厚实的盾形集群,两万多唐军的攻击虽然将梅利军前锋搅合得一团遭,但是梅利中军却赢得了时间,渐渐喘过了气来,只是毒烟弹和灰瓶同样让梅利中军吃足了苦头,如果不是前军的厚实为他们赢得喘息之机,他们只怕同样是在劫难逃了。
  应该说塞洛维还是具备了一定为将者的基本素质,至少他还是十分谨慎的将前军和中军分隔开来保持了一定间距,当唐军的灰瓶和毒烟弹发挥威力的同时,他在诅咒大骂的同时不得不命令中军在保持阵型的同时稳步后撤,残酷的现实给他一直渴望大获全胜的热血泼上一盆冰冷的雪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眼前的敌军远非自己战前估测的那么好对付,即便是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依然是这般棘手,由此可见当初克鲁夫那般谨小慎微并非毫无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