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510

  出售灰浆场的收入帝国财政部很快又投入了新建更多的灰浆场上,交通和水利方面的几大工程让现有的所有灰浆场全面开工已然无法满足需要,帝国民间已经开始有怨言,由于帝国政府垄断了灰浆场的所有出产的灰浆,使得民间根本无法享用到这种堪称建筑史上一个历史性创造的好处,不过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得到改观,即便是又有二十座新的灰浆场在兴建当中也一样,一些商人已经联合起来希望购买被帝国科技开发部专利司列为一级专利的灰浆配方,自行建造完全属于民间控股的灰浆场,这样将产品销售到民间将可以获取更丰厚的利润。
  在这个问题上帝国财政部和科技开发部意见有分歧,帝国科技开发部主张广泛推广灰浆的运用,支持出售专利,而帝国财政部则着眼暂时性的垄断灰浆配方,可以使帝国控制的灰浆场在后期上市出售股权时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双方各执一词,但是最终萧唐还是同意了授权转让专利的方案,对方明确拒绝了帝国财政部想以股权入股的想法,商人们不希望自己的经营受到政府的影响。先例一开,购买专利授权的商人们接踵而至,除开帝国财政部投资兴建的灰浆场之外,仅仅是民间投资兴建的灰浆场就达到了十五家,其风靡程度可想而知。
  701年也是帝国冶金产业获得巨大飞跃性发展的一年,帝国修改了矿产品垄断的惯例,放开了对冶金行业的控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冶炼行业,同时也开始对采矿业有限度的开放,除了一些大型矿山之外,中小型矿山几乎是全数进行放开,大型矿山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是控股权仍然控制在帝国政府手中,获得了优惠条件和政策的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利润丰厚的冶炼行业,而使得冶炼企业的规模膨胀扩大,巨型采矿和冶炼锻造联合体的影子开始出现。
  以文家和苗家牵头,江南和帝都多家富商掺股联手组建的帝国兴隆矿业集团和兴隆冶炼股份公司在701年中终于成型,他们控制了北原、河朔和燕云三郡境内的主要铁矿山生产,并收购兼并了多家中小型冶炼工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一条龙式的联合生产企业,也正是兴隆冶炼股份公司最终在汲取了西大陆冶炼新技术的同时,经过改良一举拿出了符合帝国科技开发部要求的新型铁材。
  与此相对抗的是西北展家在西印德安郡和中印德安郡与梅利商业豪门米塔尔家族以及几家当地印德安豪族联合建立起了帝国中大陆冶金矿业联合公司,在中印德安郡总督鲍林和西印德安郡总督林克的支持下,他们与中印德安郡和西印德安郡地方政府签订了协定,垄断了中印德安郡和西印德安郡几府内的大型铁矿的采矿权,并积极从西大陆招募技术工人,引进西大陆先进的冶炼技术,几乎控制了大半个印德安地区的铁制品生产和销售,并积极与兴隆矿业和冶炼股份公司争夺东腾格里郡和西北郡的市场,成为冶金行业唯一能与兴隆集团比肩的冶金巨人。
第五十二节
烟草门事件
  帝国在建立之后丝毫没有放下对帝国境内的探矿工作,帝国经济发展部在建立之初就从技术已经走到领先前沿的西大陆诸国引进专业探矿人员,他们带来的化学和物理探矿方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帝国的探矿部门的工作效率,也给帝国探矿部门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这方面西大陆诸国对这方面似乎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帝国的高薪招募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禁止态度,这使得帝国探矿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较大提高。
  在缅郡和中南郡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铜矿矿床让两个新任的缅郡和中南郡的总督喜出望外,虽然帝国的币制改革让铜矿的金融方面已经不再具有特别的地位,但是铜在国民生产的各个方面已然有着其他金属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帝国领土面积的不断扩大,对于铜的需求量仍然在不断增大。不过在交通条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之前,要想大规模的进行开发显然还不太现实,所以两郡地方政府都全力配合帝国经济发展部和建设部在这两郡地区进行的重点道路的建设,汉中经天南郡、缅郡、中南郡到东萨摩亚的战略公路建设也被帝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列为了第一号的工程,只有彻底将这条公路打通完善,才能使得一直偏处内陆的两郡经济得到发展,这一点上两个从江南富裕地区府县调任这里的总督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
  帝国探矿部门还在捷洛克郡取得了巨大成就,狼山府境内的巨型银矿被发现,这给刚刚建府的狼山府带来了一个好的兆头,而捷洛克地区平坦的地势也十分有利于银矿的开采,而银矿所有权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和帝国中央政府的焦点问题,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地方政府最终还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三成的股权,而新建的狼山府仅仅只出让了一成的股权就为狼山府换来了海量的建设资金,狼山府新任城守更是放言要将狼山府建成捷洛克郡甚至整个帝国北方地区条件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城市。
  帝国在金和银两种贵重金属的开采方面仍然没有开放,但采取了一些变通手段来处理历史鉴于印德安地区的历史沿革情况,一些原有的金矿都已经控制在贵族们手中,这也是印德安地方贵族们最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除了一些明显参加了针对帝国进行叛乱活动的贵族外,帝国都对这些金矿的采矿权进行了确认。
  但是帝国颁布的《矿产资源法》也明确规定自帝国建立之日起,所有帝国境内的金、银矿藏一律归帝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私人一律不得拥有,而在帝国建立之前的金银矿则通过变通手段确认其一定年限的所有权,在所有权到期之后由帝国收回,并给予原所有者一定经济补偿,但是在这期间金银矿藏的开始都必须在帝国财政部的监督之下进行开采,防止破坏性的开采。这个政策的出台获得了印德安地区的金矿主们的一致欢迎,能够获得一定年限的开采权已经让他们喜出望外,在帝国政府进行收回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经济补偿更是让他们心满意足。
  参与叛乱反对帝国入主印德安地区的贵族自然被剥夺了一切,在他们的财产被没收的同时,他们的金矿股份也被充入帝国财政部下属的国有资产司,相差悬殊的待遇让印德安地区的贵族们更加紧紧依附在帝国政府周围。
  除了贵金属矿之外,钻石和玉石类非金属矿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也全部纳入帝国政府控制,无论是印德安地区的钻石、宝石、翡翠还是帝国其他地区的白玉、软玉等矿区,帝国都没有过多的干预,即使是因为其他原因没收了的矿区也很快就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将其出售,这也赢得了各地商家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除了采矿和冶金行业的大踏步发展外,帝国也在有意识的考虑原来列入专卖的烟草和酒类解除行业壁垒,酒类被直接全部解除了准入和销售限制,任何人只要获得帝国经济发展部门颁发的卫生安全许可,便可进入酒类的生产和销售行业,在这一点上曾经引起过不少非议,但是最终帝国政务院还是同意了将酒类从专卖行业剥离出去的意见。
  烟草行业也是同样如此,烟草的种植从来就没有受到限制,只是在深加工领域受到控制,唐河帝国以及原来的西疆都采取的是专卖方式垄断经营,但是现在帝国文教卫生部已经提出警告和建议,过渡吸食烟草对民众身体有害,建议帝国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虽然这份警告在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并没有获得通过,但是仍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使得原本希望能够彻底解除限制的帝国烟草行业的业主们遭受重创。
  除了在种植、加工和销售方面帝国仍然采取了高税收政策,而且帝国还破例的对烟草种植的面积进行了规范和限制,除了北吕宋、缅郡、中南郡、南海郡、以及南印德安郡和滨海郡由各郡自行确定种植烟草面积之外,帝国其他郡种植烟草的面积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在几大粮食主产区更是明确禁止种植烟草,而烟草加工行业也受到了约束,大量中小规模的加工企业被要求合并或被大型企业兼并,并且帝国经济发展部和商务部也对这些合并或兼并后的大型加工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每个加工企业都提出了较为苛刻的外销比例要求,而帝国经济发展部门也是采取各种手段取缔规模较小的烟草加工企业,迫使小规模的烟草加工企业与其他烟草巨头合并或者自行联合结成股份制的大型加工联合体。
  这是帝国第一次对某个行业的发展进行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全面振兴帝国工商业的时候,这在帝国工商业界中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批评者认为帝国对烟草行业的限制是一种公平对待,尤其是在没有获得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代表提议的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帝国文教卫生部的认定和建议就采取如此强硬的行政措施来限制一个行业的发展,这对帝国经济界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最初还不敢公开质疑帝国文教卫生部对烟草有害健康的观点,毕竟那是帝国文教卫生部邀请多名专家学者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后获得的结果,而他们对这些也并不清楚,但他们希望通过其他手段,比如加强对卫生医疗设施的投资提高税率来弥补这一点。
  但是支持者的声音亦是不小,他们主要来自于地方士绅和官员的呼声,尤其是非烟草种植区的士绅和官员,他们认为烟草造成的危害会危及民众健康,衍生更多的民间问题,一致支持限制烟草行业的扩大,主张维持目前的现状。
  而随着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烟草行业的代表们开始寻求用法律手段来推翻帝国经济发展部作出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天南郡和旁遮郡的烟草行业代表因为这两郡没有被帝国经济发展部列入烟草种植非限制区,因此烟草种植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而两郡地方政府在不得不执行经济发展部的政策同时,也暗中支持烟草行业的业主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
  大陆公历701年7月22日,帝国烟草行业协会三十三名业主代表联名正式向帝国第七审理院(主要承担天南郡辖地重大刑事民事案件审理)递交了诉状,要求帝国第七审理院判决帝国经济发展部在天南郡的限制烟草种植园规模的行政命令无效,此前他们曾经先向帝国第七审理院第三巡回审理庭提出了起诉,但是第三巡回审理庭以状告国家行政机关行政命令审理庭一级机构无权受理为由拒不受理,诉状才被业主们交到了第七审理院。
  这份要求判定帝国经济发展部命令无效的行政诉状几乎一下子就震动了全帝国,状告帝国部一级的行政权力部门,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虽然在西疆时代曾经有状告财政部门为求垄断而禁止商业银行开业的先例,但是那毕竟是在相当窄小一个范围,而且也很快就烟消云散,远远不如这一次影响波及全帝国的声势。
  帝国各地的媒体都以超乎寻常的关注程度对这一事件表示了关注,尤其是在新纳入帝国管理不久而工商业又较为发达的梅利地区关心这件事情的民众更是踊跃,而梅利郡的媒体也是每日头版必定刊登有关被称作烟草门事件的这起诉讼案。而那位法务大臣莫伦也是异乎寻常的高调表示帝国审理部门务必秉公审理,不得偏袒徇私,这让这件案件的热度更是猛涨。
第五十三节
海洋战略
  大陆公历701年8月31日,经过三度开庭讨论,帝国第七审理院驳回了烟草行业协会代表的诉讼,理由是帝国现今没有法律依据可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提起诉讼,帝国审理机构不受理类似诉讼,这是一个判例的开始,在《帝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一系列针对行政机关的质疑和诉讼都将无疾而终。
  当然这也在某个方面促成了《帝国行政诉讼法》的酝酿和诞生,只是这一法案的通过还需要有太长的路要走,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人能够接受个人和民间力量推翻政府命令的现象,哪怕是以审理院裁定形式也不行,而西疆的那一次推翻更像是一个特例和异端,明确的说那是因为有更高层的力量介入才会让詹姆斯代表的西北银行妥协,而如果要变成普遍现象,那就没有多少可行性了,即便是思想最为激进的法务部长莫伦也要承认在近期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个人或民间力量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推翻政府行政命令不大现实,但是这一个好开端,至少给了人们一些希望,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终究会有那么一天再一次开创一个法律界的新纪元。
  虽然案件最终以烟草行业协会失败告终,但是这却是一个具有化时代意义的开始,拿后世史学家们的话来说,这标志着帝国工商业界已经开始作为一支独立而重要的政治力量开始成熟起来,并且敢于走上政治舞台,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件官司结束之后,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一些相关代表就在酝酿着要开始草拟《帝国行政诉讼法》的草案,这在某种角度来说也变相的推进了法制化的进程。
  相较于烟草行业的风波,帝国在另外一项专卖物资的处理上却是风平浪静,盐业仍然被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列入了专营,整个帝国被按照郡进行了划分,仍然是沿袭了原来故有的采取购买专卖权的方式,只不过为了加强对盐业行业的控制,帝国经济发展部采取了缴纳高额保证金制度,以确保各个盐商和盐业从业者不得违规经营。
  帝国的造船业在701年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一年,在帝国本土除了余杭的江南船厂和东南船厂完成了整合成为帝国船舶制造业主力外,东海郡登州的登州船厂也开始异军突起,稳稳居于帝国三大主力船厂之列。
  如果说江南船厂和东南船厂更多的是依靠帝国官方订货和政策鼓励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江南航运业,那登州船厂就几乎全部依赖于燕云地区和东海地区的民间航运产业发展,尤其是卢曼出任东海总督之后明确表示东海总督府将支持登州船厂的发展,除了采取各种政策扶持登州船厂的发展外,并且还要求扇江沿线地区的大型船只建造尽可能的选择登州船厂建造,而燕云地区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也更多的选择了临近的登州船厂作为采购基地。
  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还不仅仅是在大东洋沿岸,帝国在南海郡出资控股的南洋船厂和南海航运世家兴办的另外多家船厂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整个,形成了以东萨摩亚为基地的南洋船厂和三宝港为基地的三宝船厂两大企业并立的格局。事实上两家船厂一度都被帝国控股,但是随着帝国的建立,以及在经济观点上的转变,帝国财政部国资管理司也开始逐步减持两家船厂的股份,最后只保留少量象征性的股份。但是两家船厂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发展势头甚至更加凶猛,大举进入竞争激烈的南洋联盟民用船舶市场,并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随着西南地区的纳入帝国管理,南洋船厂和三宝船厂又开始进入南安和西萨摩亚,与原来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的锡金船厂争夺市场,并一度引发残酷的价格战,在后期由帝国经济发展部和商务部介入进行协调之后,三家船厂才算规范了市场,并开始向西半岛地区和西奥兰王国的市场进军。
  相比之下帝国虽然现在已经成为波罗的海和爱琴海的沿岸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印德安地区基本上没有像样的造船业,而梅利地区的造船行业也并不发达,虽然梅利的航运业十分繁荣,但是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船舶都来自于南面和日德兰王国和君士坦丁以及西大陆地区的造船厂商。不过在建的两座深水商港所在地变成两座巨大的工地的时候,也意味着帝国不会忘记在这片土地上的海岸线仍然有着自己漫长的海疆,要想捍卫这片海疆,不但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且同样需要强大的造船能力和繁盛航海贸易来支撑。
  帝国造船业的兴盛也带动了远海贸易的发达,尤其是在南海地区。江南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商人们的心理沉淀,他们更多的喜欢与米兰以及三国同盟的另外两个国家进行近海贸易,南洋联盟诸国也是江南乃至东海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南海地区的商人们显然更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不但积极的与江南和东海贸易商人争夺南洋联盟的市场,而且也积极步伐迈进周边地区。
  西南地区的臣服让南海地区的贸易商人们都是欢喜不已,这也让西南地区的市场和南海地区很快就融为一体,当然现在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在帝国内部市场进行开拓,帝国商务部的鼓励出口政策使得他们更愿意向海外进行转口贸易,那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
  锡金和西萨摩亚的商人们很快就加入了他们对外的贸易征服的计划,西奥兰和日德兰的市场已经向他们敞开,而传统也让他们与西大陆拉丁洋沿岸和亚德里亚湾一带的国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而现在航运业的发展也使得他们想要改变原来西大陆那些国度和城市在贸易中占据主动的态势,从西大陆进口大量玻璃制品、针织品、呢绒布、手工艺品、橄榄油、葡萄酒、朗姆酒、银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谋求将更多的帝国商品销售出去。
  伴随着航运业和对外贸易业的突飞猛进,另外一项与这两样产业息息相关的活动也兴旺起来,那就是海外探险和殖民产业。
  早在帝国建立之初,帝国就颁布了一个鼓励和奖励航海与探险方面的条例,这也在帝国带动了一股向外探险征服的风潮,而帝国在大东洋上受倭人势力的限制更多的是依托马汶群岛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小型港口向东南方向进行探索,而在大南洋上,南海地区的人们更富有冒险精神,尤其是在帝国甚至在贵族册封政策上都将向探险者倾斜时,这种热情就被点燃了,金冠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发现的。
  金冠岛在西南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金冠岛作为跳板和基地,梁崇信的登陆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军队不可能再在海上多漂流几天,那样的风险将会大几倍。帝国海军极力想将金冠岛纳入军事禁区的用途,但是遭到了南海郡的坚决反对。
  金冠岛的面积较大,位置独特,完全可以建成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而且由于其岛上风景秀丽独特,椰林遍岛,溪流纵横,周围大量的珊瑚礁形成天然的环状防波堤,多处都可以建成优良的避风深水港口,优美的环境宛如世外桃源,南海郡更希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而帝国经济发展部也希望能够利用这里作为向南探索的桥头堡,以便于帝国日后能够依托这里更方便的向南进行探险殖民。
  新大陆的已经被正式证明了存在,而且其面积还异乎寻常的广褒,迄今为止各国的探险队都还未能深入到这片大陆的腹心地区,仍然没有人搞清楚新大陆的形状以及大陆上究竟存在着什么,但是这并不影响大陆各国的征服热情。
  截至目前位置在新大陆上发现的土著应该有两种人,一种是亚白色人种,其特征与印德安人种较为相似,他们生活在新大陆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而另外一些人则是黑种人,他么和中西大陆交界地带南部的玛非人应该属于同一人种,他们大多居于内陆地区,但是探险很多都还停留于沿海地带,茂密的原始森林,漫无边际的大沙漠,时隐时现的沼泽区,还有土著居民的敌视都让来自拉亚大陆的探险者们望而却步,不敢深入。
  但是包括大唐帝国在内的拉亚大陆诸强国在一系列的殖民点已经开始在新大陆北部和西部地区开始建立起来,一种新兴的产业也开始流行并风靡了整个中西大陆,那就是猎奴。
第五十四节
殖民地(1)
  事实上猎奴和贩奴并不是发源于新大陆的新产业,几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不断袭扰农耕民族国家掳掠平民贩卖为奴的现象就十分突出,现任大唐帝国皇帝陛下的一名妃子狄蕾娜就是被北方赤狄人掳掠为奴后被卖至东大陆才与皇帝陛下相识的,但是那毕竟是野蛮民族对文明世界的挑战,并不能成为历史主流,而在新大陆的猎奴贩奴风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很快就成为新大陆上利润最丰厚、前景最看好的一项产业,几乎所有在新大陆上建有殖民点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被卷入了这项产业中,甚至有些国家的官员还公然为这项活动进行辩护和正名,美其名曰将野蛮的土著民族从愚昧和黑暗中拯救出来。
  猎奴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招募雇佣军组成猎奴队,聘请当地土著向导,袭击较为弱小的土著部族,将整个部族青壮年和老弱妇孺全部掳掠为奴,这种方式需要具备一定武力,而且有一定风险,所以逐渐趋于规模化,一些雇佣军渐渐开始在新大陆上壮大起来,他们更新装备招募人员扩大力量,并在新大陆的各个殖民点建立自己的联络机构,成为专业的捕奴队,而且有固定的奴隶贩子收购他们的猎物,利润相当丰厚。
  而另外一种方式明显就有拉亚大陆诸国官方势力的影子参与,他们挑起新大陆上各种族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赠送给部落的首领和贵族一些花哨而又不值钱的玩艺儿,诸如玻璃球、金属刀具和器皿等物品,赢得部落首领们的好感和“友谊”,然后才会提出购买奴隶的要求,然后为他们支持的部族提供新型现金的武器和装备,而这些装备则用在战争中俘获的战俘和平民来折抵。
  这一种方式往往更为隐蔽和有效,受到攻击的部落往往出于报复又会寻求外界帮助,而这又为那些暗中操纵的势力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左右逢源,忽而支持这一方攻击另一方,忽而又支持另一方攻击这一方,战争规模越打越大,也越来越残酷,大量的土著居民被掳为奴隶,也为这些组织和势力提供了充足的奴隶来源,而这些国家和势力也借助这个机会可以一步一步将势力向新大陆内部延伸。
  鲜艳的金鹏旗在萨巴纳港的码头上飘扬着,整个港口也许除了环绕在港口这一带的建筑物还勉强值得一看之外,其余建筑物大多都是在帝国内地根本不入流的低等房屋,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周围,来往的行人中黑种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萨巴纳港名义上一座港口,但实际上用一座大渔村或者小集镇来形容更为合适,不超过五千人的镇甸仅仅只有三条街道,成Y字形分布在这个南拉丁洋沿岸的突出岬角上,这里是大唐帝国在新大陆上的三大殖民据点之一,也是帝国沿着新大陆海岸线向南探索的桥头堡。
  盖勒尤卜、曼加迪沙和萨巴纳构成了大唐帝国在新大陆上殖民金三角,盖勒尤卜处于新大陆的东北角,与西奥兰王国的最大殖民据点西沙库拉相距仅仅只有二百二十公里,而曼加迪沙原本是一座火山喷发而成的岛屿,西北距盖勒尤卜约三百五十海里,南距萨巴纳三百七十海里,面积虽然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但是位置却奇佳,由于周围都是一连串的珊瑚礁密布,所以在最初西大陆的一些探险家和殖民者到达这个地区之后被密布的珊瑚礁所迷惑,以为这一地区都是价值不大珊瑚礁,所以就扬帆北返了。而后来的帝国南洋的民间探险家从一大群珊瑚礁中发现了这座岛屿,并绘制出了详尽的海图,而这里也就成为帝国前往新大陆迈出的第一步,曼加迪沙在南洋的地方土语意思是希望之珠,帝国也就沿用了译音名,索性就将这个帝国第一处殖民据点定名为曼加迪沙。
  盖勒尤卜是帝国真正在西大陆上取得了第一个殖民据点,曼加迪沙虽然是帝国殖民道路的第一站,但它毕竟距离新大陆还有数百海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还有一百六十海里,而盖勒尤卜也就成为了帝国在新大陆陆地上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盖勒尤卜是当时的西疆官方和民间商家联合组成的探险队抵达新大陆陆地上的第一个殖民点,当时探险队在新大陆登陆后不敢深入陆地,只能沿着海岸线缓缓北上,一周后抵达西奥兰王国的殖民据点西沙库拉时才明白这片地区已经被西奥兰王国列为他们的势力范围,无奈之下探险队只能返回并在登陆地点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宿营地,并向本土发回消息,而当本土收到消息时正是帝国即将成立之时,很多事情就被耽搁下来,而探险活动也就陷入了停顿,探险队只能留下不足三十人留守盖勒尤卜,其余人乘船返回东萨摩亚等待帝国的确认。
  在帝国建立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引起了帝国官方的重视,鉴于西大陆诸国都开始向新大陆进行渗透,大唐也不能落后,帝国很快就指示南海郡尽快派出后续探险队伍,而南海郡组建的第二支探险队伍却在探险过程中遭遇暴风雨全军覆没,直到三个月之后第三支探险队才算组成功的完成了这次探险与留守的三十多名探险人员会合而此时这些探险队员由于水土不服和疾病困扰已经有六人身亡,剩下的人也已经是困苦不堪。
  好在帝国派出的这一次探险力量规模大了许多,七艘船带来了两百多人,并且带来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和药物,所以迅速稳定了局势,并向企图向这个方向渗透的西奥兰探险队表明态度,这个地区已经属于大唐帝国控制,属于大唐帝国的保护地,盖勒尤卜得名于当地土著的称呼“月亮之角”,意思是这里月亮升起的地方。
  而这个时候帝国已经得知了除了中大陆的西奥兰和日德兰两国之外,西大陆几大强国以及南部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城市和城市共和国都开始在新大陆北部和西部地区进行全面探险和测绘,并开始就策划组成联合探险队对新大陆内陆以及更远的地区进行探险,这引起了帝国的高度重视,西大陆诸国企图将东大陆排除在外的意图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够及时在新大陆上站稳脚跟,本来就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先天不足的帝国可能就会在日后可能会出现的瓜分新大陆问题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所以帝国经济发展部测绘局、帝国商务部、帝国海军测绘局和海军情报局前身都开始分别组建各自的探险力量,开始进行探险殖民。
  帝国经济发展部测绘局和帝国商务部主要联合民间航海探险社团,提供人员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向新大陆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探险,而海军测绘局和海军情报局则立足于军事角度,在海军陆战队的参与下,分成多股探险力量全方位沿着新大陆作环绕侦测,甚至伪装成民间商人绕过新大陆北部沿海的西大陆各国的殖民点向新大陆的西海岸挺进,意图抢在西大陆诸国之前完成对新大陆的全方位测绘和探索。
  而在一年多前,帝国经济发展部测绘局和商务部在资助南海郡航海协会一支探险队沿着金冠岛向西南挺进,因为遭遇飓风不得不暂停探险行程躲进一处海湾内,而登陆查看地形的船员却正好与从盖勒尤卜基地出发向南进行探险陆上探险队员相遇,激动之余,这座海湾被庆贺会师的探险队员们以帝国皇后之名命名为安琪儿湾,而萨巴纳却是得名于当地土著的译音,原意却是“珍珠汇聚地”,这片海域是当地土著居民采集珍珠的主要产地。
  而萨巴纳经过一年的建设和发展一跃成为大唐帝国在新大陆上向南拓展的根据地,纷至沓来的冒险者和探险队纷纷以这里为基地,要么向内陆探索,要么就乘船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发现。而嗅觉灵敏的商人们也纷纷在这里开设商栈和货栈,收购当地土著居民诸如犀角、象牙、珍珠、玛瑙、琥珀、翡翠、金砂等土特产,同时向当地土著居民倾销棉布、玻璃、陶瓷器、丝绸、铁器、金属饰品、武器等各种生活日用品,牟取天价的暴利。但是在牟取暴利之时,商人们也不得不承担相当大的风险,遥远的海上路途使得航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可靠而又权威的航海图,使得要准确到达这个地区除了海上航行经验之外仍然需要一些运气,而拉丁洋变幻莫测的气候也是造成这条航线至今没有哪一家航运公司敢于经营固定航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十五节
殖民地(2)
  虽然是一身轻薄的便装,站在窗前的壮年汉子身上流露出来的剽悍气息还是让人能够清楚的察觉到此人更像是一个军人,古铜色的皮肤加上雪白的牙齿,两撇微微上翘的八字胡,一顶遮阳的骑士卷边草帽,怎么看都更像是来自西大陆南部地区的那些流浪骑士,但是霍从戎却是真真正正的帝国海军军官,只不过他现在从事的工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正宗的海军军务没有多少关联,作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军官他承担起了海军派驻在萨巴纳的最高指挥官任务,一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担当起了整个萨巴纳地区的守御和其他任务,事实上帝国政府部门在这个地区采取的政策更多的是支持民间力量进行探索而没有过多介入,整个萨巴纳港所谓方圆三十里内的“保护地”内,他就是代表帝国的最高军政长官。
  坐在霍从戎对面的男子看上去更是悍野中带着一副放荡不羁的气息,一身合体的丛林探险服裹在身上,二郎腿翘在面前的茶几上,一双高统透气皮靴上鞋带半松,粗大厚实的皮带捆在腰上,一把产自缅郡的加长匕首斜挂在腰际,与皮带捆在一起的是一个鼓肚型腰包,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一些什么东西,同样是一顶卷边草帽放在座椅一旁,一把锋利的砍山刀斜倚在一旁。
  在这个悍野男子身旁却是一个叼着烟斗的中年男子,深凹的眼眶中棕黄色的双眸似乎有些白种人血统,有些陈旧的水手夹克装洗得发白,下身绷得紧实的防水裤,看上去更像一个落魄的水手长。
  “霍大人,我的探险队已经向西进入到一百六十公里处了,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坦喀尼喀湖,据说那是这个地区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淡水湖,我们看了,那湖一望无际,那瀑布可是我从未见过的,不过旱季即将结束,我们的队伍不敢再往里走了,我们又可以好生轻松一番了。地图已经绘制好了,霍大人,这可是让我手下的儿郎们花费了足足三个多月的精力啊,嘿嘿,怎么着,你看能出个什么价?”悍野男子转动着手中用鳄鱼牙齿穿成的珠串,一边笑嘻嘻的问道。
  “哼,周老二,你花费什么精力了?你又不是专门为帝国负责侦察测绘,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次又接了什么活儿么?你那地图对于我们海军来说没有大用处,那是坦喀尼喀湖么?想来蒙我?坦喀尼喀湖距离萨巴纳才一百六十公里么?两百公里之内你能找到坦喀尼喀湖么?笑话!”霍从戎一屁股坐下,不冷不热的道。
  “嘻嘻,霍大人,话不能这么说,你甭管我接了什么活儿,但这条路总是我的人探出来的,是不是坦喀尼喀湖我也不清楚,但毕竟我们向西进入了一百六十公里,今年还没有谁能有这本事吧?至于说我们那地图虽然粗糙了一些,不敢与你们专业的测绘人员相比,但是有了我们这张地图,你们的专业测绘人员根本就不需要像瞎子一样摸索了,按着咱们探出来的这条路走便行了,怎么说也能帮你们提供不少帮助是不是?”周姓男子嬉皮笑脸的回答道。
  “哼,一百六十公里,只怕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吧,这三十公里内地形还需要你画地图么?”霍从戎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周老二,我得提醒你,别做那些太出格的事情,这边虽然帝国的法律效力暂时还无法达到这里,但你背上太多的孽债睡觉也不安生啊。”
  “呵呵,霍大人,你是军人,我是雇佣兵,咱们路不同自然看法也不一样,落在我手中的命债少说也有百条了吧,我还不是活的安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咱们吃的就是这碗刀口舔血的饭,这些土著落到我手中只怕还算是幸运,若是遇上卢扒皮和马二棒子他们几伙人手中,能有七成活到登岸时就已经要念阿弥陀佛了。”周姓男子似笑非笑的咧着嘴道:“不过你这一次可真是误会我了,我可没有用以往的那种法子干活儿了,上一次不是接受了你的教诲了么?咱现在也要尽量向文明人的身份靠近,对不对?这一次那一百多奴隶可不是我掳掠来的,那可是我用东西换来的俘虏,西边那几个部落这段时间不正是拼杀得紧么?我只不过胆子大了一些,现场采买了一些罢了。”
  根据各国通行的法则,宣布为殖民点的方圆十公里之内猎奴一律视为非法,萨巴纳也不例外,但是十公里之外,无论是猎奴也好,向土著部族购买战俘也好,都不再受到限制,所以无论是奴隶商人还是雇佣兵们都将殖民点作为据点,但是真正从事猎奴和贩奴活动大多都在各土著部族领地内进行。
  霍从戎也知道自己这些话对于这些眼睛都只盯着金币的雇佣兵和商人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约束力,他们不会来触犯新大陆约定俗成的法律,十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这里多的是雇佣兵可以帮助你完成押解工作,一两天就可以将这些奴隶运送到萨巴纳,而只要进入萨巴纳,这些奴隶就会被合法化,变成商人们合法的财产,霍从戎虽然对此很是反感,但是即便是在帝国国内,奴隶贸易仍然是合法的,奴隶商人们的势力依然十分庞大,在元老院和公民院的几次关于废除奴隶贸易的提案都无疾而终,更不用说在新大陆这片殖民地上了。
  “好了,我不想和你谈这个问题了,说说吧,你那地图要多少钱?”霍从戎皱了皱眉头,虽然发现的那个湖泊不是坦喀尼喀湖,但是根据他的手下们在酒吧里传出来的消息,面积的确很大,而且还有一条狭窄的水道向西南腹地延伸,根据这边土著们的传言,坦喀尼喀湖好像的确和周围多个湖泊有水道相通,不知道他们发现的这个湖泊是不是就是坦喀尼喀湖周围的湖泊,如果是的话,那这个发现还真有些价值,测绘队只需要沿着水道前行,也许就可以找到传说中的坦喀尼喀湖。
  对于这片新大陆,无论是西大陆诸国还是帝国,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这片大陆究竟有多大,形状是什么样的,这片大陆上生活着多少人口,每一部分的地形状况如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弄得清楚,绝大部分国家都还局限于自己所控制的殖民点周围三十公里以内的了解,即便是在大唐帝国如此重视的情况下,也堪堪能够达到据点的五十公里内了解测绘,超过五十公里之外,更多的是依靠一些来自各路探险队的非标准手绘地图和记忆而已。
  限制帝国向西向南拓展的原因有很多,这导致了帝国在新大陆上的势力推进缓慢,尤其是向西深入内陆更是困难,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望而却步,除了土著居民的敌视和威胁之外,蚊虫猛兽和各种疫病都是巨大的敌人。而沿着南面海岸线下行虽然帝国也建立了一些小型的补给点,但是要想将这些小型补给点拓展成为殖民点还有些困难,缺乏民间的积极主动性支撑,仅仅是依靠帝国官方和半官方力量来维持,这种殖民点就难以维系长久。所以帝国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吸引移民和商人到这些殖民点来发展,同时采取一些和平方式来吸引本地土著部落逐渐归化纳入帝国文明体系,等到殖民点的人数达到一定程度,再逐渐向那些补给点扩散,这种渗透方式也许要和缓但更加有力。
  这种设想是良好的,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难,奴隶商人们和雇佣兵都希望用一些激烈和非法手段获得更多的暴利,这样可能会让帝国在这个问题上难以得到土著的信任,所以在这一点上帝国一直在考虑用其他手段来约束这些奴隶贩子和雇佣兵的行为。而一般的正当商人却因为那些补给点的人口有限和路途遥远不愿意先行在这些地方开辟商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补给点人口增长缓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