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510

  早在帝国建立之前,西疆就开始在西域进行大规模的军马培育计划,选择西域地区负重能力强冲刺能力好的乌孙马和库车马与腾格里草原上耐力好耐饥渴的草原马进行杂交,并在699年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开始大量繁殖这种被称作西疆马的优良品种。西疆马虽然在耐力上还无法与草原马相比,但是其保留了父本种马乌孙马和库车马的特点,能负重可冲刺,而且其耐力也得到较大提高,已经完全具备了与利伯亚草原上的特产利伯亚马相媲美的优势,因此在69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培育繁殖工作就进入了高潮。
  而前期取得的一些成果也开始从组建重装骑兵开始,先从一个大队再到一个联队,最终组建成为重装骑兵师团,截至701年四月,已经有一个重装骑兵师团组建成功形成战斗力,另外一个重装骑兵师团则正紧锣密鼓进行成军演习之前的准备工作,至此已经用了三个整编的重装骑兵师团编入战斗序列,使得大唐帝国在北方平原地区进行大规模会战时实施战术突破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是现在面临利伯亚人的巨大压力,帝国马上意识到帝国在重装骑兵力量上对于利伯亚诸国来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仍然处于绝对下风,而这种劣势对于北方平原的会战来说几乎就是致命的,除了一方面继续扩大重装骑兵力量的同时,帝国也重新向塞克斯部落和朵尔部落提出了建立帝国独立的装甲兽部队(武装独角兽部队)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北方局势,这也得到了塞克斯部落和朵尔部落的全力支持,装甲兽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从当初的两千扩大到了五千,并渐渐形成了战斗力,成为了帝国重装骑兵力量中特殊的一环。
  即便是这样,帝国铁甲骑兵的力量仍然在总体上处于绝对劣势,利伯亚诸国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超过三万人以上的铁甲骑兵,像西斯罗、卡曼和普尔三国,其铁甲骑兵力量合起来更是接近二十万,整个利伯亚诸国的战略突击力量甚至超过了四十万,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了。
  而帝国也许唯一能够引以为傲的就是游骑兵力量的强大,加上高岳重装步兵的彪悍,以及数量庞大的轻步兵,但是究竟有无把握应对利伯亚诸国大联合起来之后的发难,连枢密院的两位枢密使心中都没有多少把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锋才会勒令崔文秀暂停在中大陆地区的军事行动,迅速回京,与已经先期赶回帝都的梁崇信共商可能到来的足以决定帝国生存的这场大战。
  让无锋烦忧的还不仅仅是利伯亚人的大联合,最让他担心的是马其汗人很有可能也会想要加入这个利伯亚人的联合体,虽然马其汗人地处南方,但是在这样巨大的军事行动面前,地域方位已经不是影响局势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这场不打起来则已,一旦打起来至少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是决定帝国生存下去和利伯亚诸国能够存在的殊死决战,而马其汗人同样不能置身事外,一旦利伯亚人失败,马其汗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情况下,马其汗人不想尽一切办法掺合一腿那才是奇怪了,虽然明知道马其汗人不会自甘寂寞,但是当得知马其汗人代表出现在西斯罗帝国首都棱斯克的首相府时,无锋还是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有些时候无锋自己都在自嘲,想当初单枪匹马赤手空拳闯天下时却根本没有这么多顾虑,而现在坐拥万里沃土,子民亿万,居然却患得患失起来,难道真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让自己变得越发保守和胆小起来,为此无锋曾经多次扪心自问,甚至还专门询问了凌天放和薄近尘,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
  好在帝国在700年就确定了一段时间内以发展经济巩固国内局势的策略,随着701年小春丰收的到来,帝国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收年景,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之后,帝国终于能够喘上一口气,不再需要从吕宋和印德安进口粮食来弥补缺口了。而帝国国内局势的稳定也就为帝国用兵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内部环境,当然在新闻媒体上不断披露的利伯亚诸国在北方边境地区磨刀霍霍的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帝国国内民众的情绪,已经被上升到了东大陆独一无二的霸者地位的帝国民众心理也开始对外界的威胁关注起来,要求加强武备,提升军力的呼声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低潮之后终于走出谷底。
  倭人也有这种意图,任何削弱大唐国力的事情他们都想掺一脚,但是他们的力量尤其是陆上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将来决定国家生存的战争中只能是以陆上战争来决出胜负,在这一点上,倭人显然还没有足够的发言权。
  面对着利伯亚诸国表现出来的敌意,无锋也意识到可能帝国将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战略计划,原来希望能够在海军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先行解决倭人再来对付陆上的敌人,但是现在看来当时对局势的估测有些太乐观了,利伯亚人并不愿意坐以待毙,而马其汗人更是一心想要扭转乾坤,这些因素合起来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攻略方针,迫使帝国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应的变化。
  好在中大陆的战事还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而西南局势也已经逐渐平静了下来,西半岛同盟也逐渐默认了帝国吞并了锡金、南安、西萨摩亚和索克图四地的事实,帝国西南郡的建立也昭示着这片土地正式纳入帝国版图,西奥兰和日德兰与帝国在梅利问题上的合作让西奥兰和日德兰在考虑对西半岛同盟的支持力度上也有所顾忌,尤其是帝国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求西奥兰和日德兰不得支持西半岛同盟与帝国敌对,眼下帝国能够不将金戈西挥他们已经是暗自窃喜了,至于当初的联盟和诺言早已被抛在了脑后,谁也不愿意去招惹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即便是苟且偷生也总胜过立即灭国。
  中大陆的指挥权交给了呼延虬,虽然崔文秀也要承认呼延虬的能力要想统帅四十万大军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呼延虬确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谨慎和绝不贪功冒进,加上对这片土地上已经足够熟悉,和汉森同盟的谈判马上就要开始,双方的战争已然没有再继续下去的价值,这种情况下崔文秀相信仅仅是守成之局呼延虬还是能够撑下来的。
第七十一节
挚情
  崔文秀并没有等到和帝国十一军团和印德安军团整军完毕在启程,他和帝国十一军团军团长木力格率先离开了比尔贾踏上了规程,归心似箭,已经阔别了一年多崔文秀想要回家的想法显得十分急迫,让木力格嘲笑他忙吼吼的想要回家是不是因为印德安女人的味道不符合他的审美观,所以急切的希望回到帝国本土在唐族娘们儿身上轻松轻松。
  从比尔贾经德信行省和帕梅行省就进入了北印德安郡,穿越北印德安郡和索利安郡后就可以进入西域,不过崔文秀和木力格选择了从索利安郡南下经北吕宋进入帝国本土的这条线路,这条线路虽然远了一些,但是在北吕宋境内的道路状况相当良好,加上改良马车的优越条件,使得这场长途跋涉的疲劳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缓解。虽然崔文秀很想视察一下帕米尔府和奎羊府两个新建府的防务情况,但是时间却不允许,他和木力格不得不顺着贯穿北吕宋郡北部的大通道一直插入庆阳。
  一路行来,崔文秀和木力格这对老兄弟也是好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呆在一起了,话语也是滔滔不绝,连木力格这个平素少言寡语的木纳人也被崔文秀的谈兴给带动起来,一路上也并不寂寞,从印德安地区周边局势谈到波罗的海和爱琴海上的海军发展,从汉森同盟与奥格斯堡帝国的持久战到法米尼帝国与利兹王国的恩怨,从腾格里草原上的各方势力的此消彼涨到西印德安郡圣灵教徒的应对方策,两人也是兴致勃勃,对双方的看法也都进行了翔实的探讨。
  进入庆阳后,二人却转道从银川沿着太玄、甲马、凡林一线一直越过榆林抵达云中方才沿沧州南下进入帝都,两人都有心想要看看北面的地势和防务情况,既然打定主意要和利伯亚人玩上一场,早点做些准备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一旦与利伯亚人的大战爆发,那北方地区必将成为主战场。
  两人也在路上讨论帝国在重骑兵上的劣势以及如何利用其他手段来弥补的办法,其中发展装甲兽是一着妙棋,但是装甲兽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运用的范围也相当狭窄,所以还需要通过其他辅助手段来弥补。游骑兵也可以填补一些不足,但是在阵地大战中游骑兵的冲击力远不如重骑兵,顶多也就是在跟随重骑兵突破之后可以起一些替代作用。
  一路上帝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让崔文秀赞叹不绝,尤其是灰浆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一些重要地段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从维托府到庆阳府这一段路面,因为这一段路程堪称北吕宋连接帝国内地的咽喉,加上气候湿热多雨,所以原来每一次整修道路之后都无法持久,两三年后有需要进行重新维修,但是在使用了灰浆之后,这条路的平整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不说,而且其耐久度也是成几何倍数的提高,据说其质量稳定程度甚至可以达十年以上,这让崔文秀唏嘘不已。
  庆阳已然发展成为西北首屈一指的重镇,不但担当起了西北郡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还隐隐成为包括东腾格里郡、西域郡、捷洛克郡和北吕宋郡在内的大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帝国内地的货物大多在这里进行吞吐交割,丝绸、瓷器、茶叶、纸、烈酒、铁器、印刷品、工艺品源源不断的向西面输出,而西面的咖啡、蔗糖、烟草、可可、民族工艺品、马匹、皮革、羊毛、棉花以及它们的织品也大量销往内地,作为辐射整个大西北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吞吐枢纽,庆阳俨然成为大西北地区的核心城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庆阳输往腾格里草原、西域以及北吕宋甚至印德安地区的印刷品几乎连年翻番,在帝国中央的大力扶持和补贴下,仅仅是700年从庆阳输往西面内陆地区的印刷品就比699年涨了三倍,而701年紧紧头三个月就超过了699年的全年输出数量,大量介绍唐文明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唐族生活习俗的书籍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输往西部内陆各地,也在西部内陆各地引发了一波仰慕唐文明的风潮,唐族人的文化艺术品味成为方兴未艾的潮流,而这种风潮也开始由最初的中上层流行开始向中下层蔓延。
  而另外占用重要地位的则是道佛两家的经典也大量传入这些地区,也让道佛两家在这几个地区的影响力急剧扩大,信徒数量比起700年之前至少增加了三倍以上,尤其是在北吕宋和腾格里草原上,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西北的兴盛繁华让崔文秀和木力格都是欣喜不已,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北方诸如北原和燕云地区经济的差距,虽然已经迎来了小春丰收,但是北方地区的经济显然滞后,无论是在城市规模和热闹程度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起西北来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短短十年间,西北郡已经正式超越了北原和燕云两地,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帝都繁华依旧,作为整个大唐帝国的首都,万方来朝,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络绎不绝的车流让帝都的大门仍然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状态,当崔文秀和木力格抵达帝都北门时,甚至不得不在大门外等候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得以入城。
  看见崔文秀黝黑精瘦的脸颊和木力格黑得发亮但神采飞扬的气势,无锋心中也是一阵欢喜,二人甚至连衣服都尚未来得及换便直接进宫觐见,这让无锋又是一阵唏嘘。印德安的阳光让二人都比以往黑了不少,而战事似乎并没在二人身上留下对少印痕,看来对汉森同盟的战争并未让二人满足,军人天生的嗜战让两人即便是坐在自己下首依然有一种蓬勃昂扬之气,无锋很是满意。
  热气腾腾的青针雾茶让崔文秀和木力格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到了帝国内地,淡淡的清香萦绕在崔文秀的鼻腔中让他有一种脱胎换骨的飘飘感,很久没有这种熟悉而又温馨的滋味了,还是家乡好,这是崔文秀心中唯一的想法。
  寒暄了好一阵好,三人才步入正题,崔文秀详细介绍了目前印德安地区局势。
  随着各郡总督的上任,虽然各人施政风格和施政方针都有差异,但是应该说印德安地区的局势彻底平静下来了,尤其是在局势最为复杂中印德安郡,鲍林的拉、打、压、哄、诱多番手段轮番上阵,很快就把一直视为最困难的中印德安地区各部梳理得服服帖帖,而本地大型铁矿山和冶炼企业的大规模上马也让人见识到了鲍林在招商引资的能力。
  崔文秀当然清楚这些情况无锋早已熟知,帝国保安局和情报总署不是吃素的,他们在印德安地区的活动崔文秀也有所耳闻,皇帝陛下关注的是西印德安与汉森同盟的战事情况,崔文秀也详细介绍了西印德安收复一战中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以及最终达到的目的,比尔贾已经收复,西印德安地区已经完成了统一,西印德安郡也从原来的三个半府一下子变成了六个府,只是德信和德斯坦暂时还处于军管状态,德信的问题没什么,但是德斯坦行省圣灵教徒占有相当比例,崔文秀虽然采取了一些手段,但是仍然不敢大意,如何确保德斯坦这个帝国西北边陲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是困扰崔文秀的难题。
  在介绍完印德安地区的情况之后,崔文秀也介绍自己在南梅利地区的设想,虽然因为帝国本土局势的变化而不得不搁浅,但是崔文秀还是希望能够给自己一段时间以便于能够顺利拿下的南梅利地区,实现梅利的统一。
  无锋对崔文秀的介绍听得十分仔细,只是对崔文秀还念念不忘南梅利不置可否,转而问及木力格帝国十一军团近况以及在西印德安统一战中的表现,木力格也如实作了回答。
  崔文秀和木力格兴冲冲的入宫满以为皇帝陛下肯定会和自己讨论目前帝国面临的局势以及帝国军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但是却没有想到皇帝陛下只是温言嘉勉安慰了几句,却让他们先行回去休整两天,这让崔文秀和木力格都是扫兴而归。
  踏出宫门,一名雄俊伟岸的玄衫男子早已微笑着站在宫门外,满肚子闷气的崔文秀和木力格灰一见,眼睛都是一亮。
  “呵呵,文秀,力格,别来无恙?走,今日不醉不归!”一柄大摺扇握在手中猛然挥开,玄衫男子迎上来满脸喜悦。
  崔文秀心中也是一阵热流淌过,无论政见如何不同或者关系疏密,至少这份真挚的情意仍然隐藏在二人心灵深处,偶一挖掘,便会喷涌而出,欣然应道:“梁老大请客,文秀焉敢不从?”
第七十二节
临江小酌
  临江小酌,三人虽然要了一个雅间,但是桌面上并没有其他多余菜肴,花生米、卤猪头、凉拌白肉、素三丝,寥寥几样,两壶花雕,从小二的目光就可以看出对三位客人的不屑,订下这样一个口岸最好的位置,居然就是这样几样菜,如果不是两壶花雕价值不菲,小二简直就想要请他们去大堂里坐了。
  “醉里梦境家乡好,一夕泪落沾枕。文秀,这长期征战在异域的感觉可好?”玄衫伟岸男子自然就是先到一步的梁崇信,他和崔文秀之间的关系已经随着帝国军方势力的不断膨胀扩大而渐渐有些疏远起来,远不如当初同在西北军中效力时那般默契,但是两人仍然保持着相互尊重,只是在感情方面却渐渐淡了下去,今日一酌,却有再回到从前的感觉。
  “崇信,你也不是才从西南归来么?难道那里就不是异域?”崔文秀笑了起来,“好歹印德安风情也怕也要比西南那边要强一些吧?”
  “呵呵,看来文秀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啊。”梁崇信也笑了起来,长久以来的疏远在这一刻得到了消融,木力格看在眼里也喜在心上,两人关系的疏远是原来那一批老兄弟们都不愿见到的,现在帝国军方要员们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所谓梁系和崔系,就连他自己也被划到了梁系当中。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边再好,又如何能够与家乡相比呢?”崔文秀摇摇头,“只是咱们都是军人,征伐四方是我们的职责和荣耀,纵然有些得失,那也顾不得了。崇信,西南那边局势稳定了吧?”
  “嗯,没有大碍了,事实上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结束之后局势就已经平静,不过陛下担心西半岛同盟和他们的盟友会有过激反应,所以才让第一军团多驻扎了一段时间,眼下成大猷的第八军团和温拿的第四军团都还驻扎在那里,我这是孤身一人回帝都的,陛下催得急,只好单枪匹马回来了。”梁崇信夹起一粒花生米放进嘴中咀嚼着。
  “嗯,我那边也差不多了,拿下比尔贾也就相当于替帝国西北边疆锁上大门了,汉森同盟即便是有心要搞些小动作也不惧了。可惜南梅利那边时间来不及,如果不是陛下强令暂停,南梅利那边完全可以一鼓而下。”崔文秀有些可惜的抿了一口酒,细细品味道。
  “文秀,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火候,陛下现在已经心急如焚,你还要去拿下南梅利,那不是逼着西奥兰和日德兰和帝国翻脸么?如果西奥兰人和日德兰人真的与帝国翻脸,先不说梅利那边,如果这两国支持并用实际行动西半岛同盟在西南地区挑起战火,只怕西南那边就不得安宁了,光是成大猷和温拿两个军团只怕难得抵挡得住那个暗夜玫瑰的攻势,帝国就不得不抽调兵力增援,眼下利伯亚人结盟之势已成,帝国兵力已经显现出不足,连你中大陆都抽回来两个军团,如何还敢另启战端?”梁崇信微微笑了起来,“你别看陛下表面上泰然自若,其实内心比谁都更着急,只是他稳得住罢了。”
  “梁老大,有那么紧张么?好像利伯亚人也还没有完全做好和帝国动手的准备吧?我们还有些时间,以帝国的国力,只要能够将战争拖上一段时间,还怕他利伯亚人不成,拖还得把他利伯亚诸国拖垮呢。”木力格有些不以为然。
  “崇信,老木说得有些道理,打仗不是比谁军事力量强就行,最终还是要比拼综合国力。要论综合国力,便是利伯亚诸国加上马其汗再加上三国同盟也远不及帝国,真正要动员起来,帝国不会惧怕任何人,按照最坏的情况计算,只要拖上两年,我看他肥的就得拖瘦,瘦的就得拖死,就他们那点本钱,能熬得住多久?”崔文秀也赞同木力格看法。
  “文秀,你是真不清楚还是装疯卖傻?帝国现在看起来如日中天,但是你我都清楚帝国内部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只不过都被帝国漂亮的光环掩盖了,你以为利伯亚人和马其汗人就看不出这一点么?小的挫折帝国也许经得起,但是大的失败帝国也能承受得下来么?帝国现在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但是外部局势却又逼得帝国不得不兵行险招,现在利伯亚人冒了出来,可能马其汗人也会跳出来,帝国必须把他们给扼杀下去,否则一旦他们得手,那帝国内部,哼哼,罗卑人,西域人,梅利,印德安,西南,甚至南海,都有可能出现大的动荡,帝国经受不起这样的折腾,所以陛下才会如此重视这件事情。”梁崇信说得很隐讳,但是崔文秀和木力格都能理解对方话语中的含义。
  沉默了半晌,崔文秀才神色深沉的缓缓道:“我虽然不太认同你的看法,但是还是要承认你的话有一定道理,只是我不认为形势会恶化到那种程度,罗卑人现在只能依靠我们,否则他们就会被赤狄人和安欧人吞噬,西域人,哼哼,他们还有这个机会么?梅利那边的确有些鞭长莫及,至于印德安人,即便是他们闹起来,又能干得了什么?帝国纵然暂时放弃,假以时日,一样可以让他们乖乖的匍匐在我们脚下。西南那边情形我不太清楚不敢妄言,至于南海这边,帝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统合在这个区域应该比较成功,我也不认为会走到那一步。”
  梁崇信也在仔细的琢磨崔文秀的话语,毕竟中大陆地区的局势他只能凭借自己获得情报来判断分析,远不及坐镇中大陆的崔文秀了解得透彻,对于崔文秀的看法他素来也十分尊重,但是并不代表他就盲从。
  “文秀,民众的心态很容易受到影响,帝国将这些地区纳入统治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这些地区的民众没有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对帝国的向心力,所以你不能指望着他们会对帝国产生多少好感,现在的表象不过是建立在帝国一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帝国强大的军事威慑下而已,一旦帝国军事上遭遇不利,这些人的心态很容易就会发生变化,而他们也会认为没有帝国也许他们的生活会更好,谁也不愿意要一个骑在自己头上的枷锁,那些所谓的民族自决自治自立就源于此,甚至不顾自己民族的实际情况。”
  “利伯亚人现有军事实力我们都清楚,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事,我们目前的力量肯定会居于下风,当然前提是利伯亚人联合起来并且不遗余力的向帝国进攻,他们能否做得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观察,但是只要有这种可能我们就不得不防备,更何况我们还需要考虑南方的马其汗人会不会搅进来,我听陛下说情报部门已经发现了马其汗人的使者出现在了棱斯克的西斯罗首相府,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默默点点头,崔文秀也要承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作为皇帝陛下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军队将领还要更多一些,一旦帝国根基动摇,作为帝国的枝干地区,必定会先行出现动荡,进而波及全帝国,自己可以接受这种情形,只要最终获胜就行,但是皇帝陛下却不能,这就是政治,所处地位不同决定了看法也就不一样,梁崇信看来在先来这两天中已经和皇帝陛下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这么说来,这一仗帝国是不得不接受,而且还要志在必得,不能有半点差错了。也罢,早也是打,晚也是打,既然推不掉,那就来玩个痛快吧。崇信,陛下打算怎么干?”崔文秀嘴角浮现出一丝熟悉的狞笑,每当下定决心要大战之前,他总是会有这种熟悉的笑容,梁崇信和木力格都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还未最终定,原本陛下是打算先解决利伯亚人,但是看来马其汗人现在有异动,按照先易后难的惯例,解决马其汗人一战也可以提前进行。”梁崇信解释道:“马其汗国内也在大肆进行基本建设,拖下去也未必是好事情。”
  “嗯,要动手就趁早,要趁着北方四国的军事布置尚未完全完成的时候,先把马其汗人这颗毒瘤给他割了,这样既可以震慑三国同盟,也可以防止他们滑向另外一方。”崔文秀也认为如果形势所迫,那就不如先下手为强,不必管马其汗人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反正马其汗人占领杰美洛、安坤、越京以及罗尼西亚从唐河帝国开始就没有承认,现在正好找这个机会发难,尤其是在越京的黎氏三姝和杰美洛王国的索菲娅与皇帝陛下关系非同一般的情况下,军事行动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第七十三节
捉襟见肘
  无锋一直在为究竟先解决哪边的麻烦在犹豫,利伯亚人无疑是最难啃的骨头,要拖到九十月份他们几个国家再度获得粮食丰收之后那纯粹就是在为他们增添实力,无锋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但是要现在就要对利伯亚诸国发动进攻,无锋心中却又没有多少把握,利伯亚诸国中任何一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联合起来那就可想而知,要想把他们彻底解决,无锋以为必须要最好准备两三年连续战争的准备,而两三年间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南方还有马其汗人和南洋联盟在一旁掣肘的情形下,这就更不容易了。
  那如果先解决马其汗人呢?现在天气显然还不太适合,马其汗人在本土作战有强大的骑兵战力,帝国军队光靠步兵就要想占得上风也是不太容易,这一切都让无锋难以骤下决断。这也是他招梁崇信、崔文秀回京的主要原因,有这两名长期在外作战的宿将意见作参考,无锋心中也要踏实许多。
  无锋已经在自己书房中来回转了一二十圈了,晃得房中人眼睛都有些发花,梁崇信和崔文秀交换了一下眼神,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皇帝陛下十分慎重,这将会是决定帝国命运的一战,甚至可能影响到帝国的生存。
  “你们的意思都是先对马其汗人动手,把马其汗人解决掉?”无锋浓眉深锁,手中握着彩笔不断的在手指上晃动着圈儿。
  “陛下,我们并没有指望一战就能彻底解决马其汗人,毕竟在马其汗人本土他们的骑兵依然占据着相当优势,我们不能以己之短对敌之长,但是罗尼西亚这个地区却不同,这个地区大多都是山地,马其汗人的骑兵力量根本无从发挥作用,而罗尼西亚和我们的三江、中南两郡接壤,地势复杂,为我们的山地部队作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第二军团应该在这一战中发挥他们的特殊战力,拿下罗尼西亚就可以对越京形成弧形的包围圈,马其汗人不得不抽调重兵驻扎这里,估计那个时候气候已经转冷,我们的骑兵力量也可以南下,越京平原也可以成为检验帝国军队和马其汗军队的试金石,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
  作为帝国枢密院右使的薄近臣对于无锋的心思也是揣摩得相当清楚。
  “近尘谈谈你的设想。”无锋终于坐回了御座中,应该说他已经接受了薄近尘的意见,但是他还需要斟酌一下南北两面可能会发生的意外,确保战争一旦展开就必须要取得胜利。
  “马其汗人迟早和我们有一战,眼下他们正在修建越京到马其汗本土的运河,这条运河一旦建成,越京和马其汗本土联系将更为紧密,对于融合两地经济也会起到很大作用,马其汗人实力也会因此有一个飞跃,马其汗人国力的提升必将使他们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撑战争,所以臣以为必须要抢在马其汗人这条战略性运河竣工发挥效应之前削弱马其汗人,至少我们将马其汗人原来攫取的土地收复回来,罗尼西亚只是我们的初步目标,在确保拿下罗尼西亚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将越京和杰美洛、安坤三地一并解决。这样剪除了马其汗人本土之外的领地,可以狠狠的打击马其汗人的气焰,同时极大削弱他们的战争潜力,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薄近尘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战争意图和需要达到的结果,这也是他和凌天放在一番商议之后拿出的看法,而现在陛下已经将梁、崔、木三名帝国宿将招来探讨,肯定就是要有所决定了。
  “嗯,目标和意图基本符合朕的意思,但是帝国将动用多少兵力,那些部队准备参战?敌人除了马其汗人之外,南洋联盟会参战么?这些问题枢密院有无考虑?”无锋并没有满意,他还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句话落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雄心魄力依旧,但是却需要用慎密的计划来做保证。
  “枢密院计划用善于山地作战的第二军团以及现在驻扎帝都的第三军团作为主力参战,第六军团驻扎南阳联盟边境作为威慑南洋联盟的力量,防止南洋联盟参战,另外虎卫军团作为预备队。作战计划正在制作当中,初步设定从三江和中南分成北、西两面发动进攻,作战重心以西面为主,但是可以随时灵活调整主攻方向。为了防止北方利伯亚人可能趁火打劫,中大陆战区调回的印德安军团将驻扎在捷洛克和西北郡,用以加强防御力量,十一军团和两个直属的重装骑兵师团以及四个游骑兵团都作为北线战略预备队和机动力量,应该足以确保北线安全。”薄近尘将无锋提出的问题一一补充说明,看得出来枢密院对这一战也相当重视,尤其是对北面利伯亚人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哼,朕看这北线部署的力量看起来虽然不少,但是我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帝国在南面的战事进展不顺,或者有所拖延,利伯亚人会不会联手起来发动进攻?这种可能性枢密院做过考虑没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北方的三个军团陆军以及四个游骑兵团两个重装骑兵师团能够应付得了么?”无锋话语声音虽然不高,但是语气却很严厉,显然对枢密院的计划不太满意。
  书房内一片肃然,皇帝陛下提出的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是却相当小,帝国在南方并未有要一举灭掉马其汗人的打算,只是需要削弱马其汗人的战争实力,铲除一些马其汗人的肢体领地,也就是说并没有将战争扩大化和长期化的想法,如果按照计划推进,利伯亚人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的。
  但是国际局势和战场形势都是一日三变,谁也不敢料定事先设定的计划就会圆满实现,就像利伯亚诸国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结成这般紧密的军事同盟同样也是帝国外交和情报部门未曾预测到的,而马其汗人甚至也想加入这一同盟,这更是让无锋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帝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和帝国国策的一些不确定性导致了周边国家担忧心理日盛,也使得他们对帝国的敌意有增无减,最终导致了这种局面,反过来他们的结盟也迫使帝国不得不要用军事手段来解除他们联合起来构成的威胁。
  “利伯亚诸国军事力量集合起来超过一百二十万,如果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动员甚至可以达到一百六十万到一百八十万,我们在北方的兵力部署仅仅只有五十万,就算我们占有防御优势,但是漫长的边境线我们能够防得住么?如果利伯亚人真的铁了心要借助我们在南方采取行动之时动手怎么办?重点突破拔除钉子这些手段利伯亚人一样会用,我们如何应对?枢密院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无锋声音陡然提升了几度,语气也变得空前严厉。
  不但是凌天放和薄近臣,就连梁崇信、崔文秀和木力格都感受到了来自皇帝陛下的不满的情绪,这是他们极少见到的情形,皇帝陛下设定的是情况最糟糕可能出现的情形,南面军事行动受挫,而北方利伯亚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团结一心联合起来借机向帝国发难,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帝国可能就会面临空前的危机,而向中大陆这些远离帝国的地区会发生什么,那就更难以确定了。
  “可是陛下,帝国目前军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了,帝国南北两面都面临强敌,如果要先行解决利伯亚人而暂时搁置马其汗,只怕我们面临的难度会更大,尤其是利伯亚诸国地处北方,一旦战事拖长,寒冷的北方将会让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所以臣以为还是首先需要解决马其汗问题,再来考虑分化瓦解利伯亚联盟问题,各个击破,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