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510


第六十七节
声东击西(2)
  当木力格率领帝国十一军团还在巴拉克山脉东麓艰难的行军时,三个游骑兵团已经沿着德斯坦行省东部和德信行省交界的河谷地带快速向北挺进,很快就进入了南腾格里草原区,六月的南腾格里草原骄阳似火,不过对于游牧骑兵来说炎热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草原上白日暴晒,晚上凉快,这种生活游牧骑兵早已习惯,而战马也正是在这种气候下生长起来的,只要马能够适应,对于骑兵来说,一切都不存在问题。
  三个游骑兵团九万人马如蝗虫掠地,从南腾格里草原刮过向西突进,他们将从这里避开巴拉克山脉的阻隔,对汉诺威公国北方的韦泽尔省和东方省展开大规模全方位的突击,已经安静了两三年的汉诺威公国北方又将迎来一次惨烈的铁骑风暴。
  阿尔塔米要塞驻扎着汉诺威公国第一兵团的两万人马,原本公国骑士团也有一支部队部署在这里,但是在秋季尚未到来之前,公国骑士团的人马一般都不会到位驻扎,因为根据惯例游牧民族南下一般都是选择在九月秋高气爽马肥草厚之时,加上这两年因为东面的大唐逐渐将势力渗透到了草原深处,罗卑人逐渐臣服在了大唐的脚下,对汉森同盟北部的袭扰也渐渐平淡了下来。
  当三个游骑兵团九万骑兵呼啸着从北方草原上俯冲下来时,整个汉诺威公国北部边境顿时想起了漫天的烽火,韦泽尔省告急!东方省告急!阿尔塔米要塞告急!
  汉诺威公国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脸色铁青的坐在代表着霍伦佐家族双狮王座上气急败坏的挥舞这手中的急报,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冰渣子一般的话语:“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些游牧骑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会没有一点预见?情报部门究竟在干什么?卡巴斯基,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陛下,这一次游牧骑兵的入侵的确有些出乎意外,根据我们情报部门的调查,这两年罗卑一族的常备军已经急剧萎缩,由于他们事实上已经投靠了唐人,所以他们渐渐放弃了以往秋季南下的习惯,和西面的赤狄人也宿怨也因为有唐人的介入而趋于平静,赤狄人现在也不愿意主动招惹罗卑人,唯有北方的安欧人还和罗卑人有些矛盾,所以罗卑人本族的常备军一直驻扎在北部,南部地区几乎没有他们游骑兵。”站在御座之下的大胡子男人一身深色贵族长袍,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那这些游牧骑兵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他们意欲何为?”弗里德里希烦躁的握紧拳头怒道。
  “陛下,我们已经查实,这些骑兵全部隶属于唐军的游骑兵团,他们是从印德安地区北上绕过了巴拉克山脉,从南腾格里草原上穿越再南下的,所以情报部门没有来得及发出警讯,因为他们一周之前都还在印德安境内活动。他们一共有三个游骑兵团,共九万人马,都属于大唐中大陆战区崔文秀的麾下。”卡巴斯基不慌不忙的应道,“另外我们的情报也显示有大约十万唐军陆军沿着巴拉克山脉东麓在快速行军,估计现在已经在巴拉克山脉北部尾端翻越了巴拉克山脉进入了东方省境内,根据番号显示应该属于唐军新组建的十一军团。”
  “什么,是唐军?还有十万陆军跟在后面?”弗里德里希大吃一惊,几乎要瘫坐在御座里,“卡巴斯基,你前天还告诉我唐军在南面斯塔纳山脉南段出现,有包围格但斯克的迹象,怎么唐军又会从北面出现了呢?”
  “陛下,这些情报都准确无误,唐军在中大陆地区一共有超过八十万大军,现在出动的兵力还不到他们的一半,这不足为奇。”卡巴斯基冷静的回答。
  “这帮该死的唐狗,他们想要干什么?难道他们要和同盟来一次全面大战么?”弗里德里希喘着粗气咆哮道:“赶快去向同盟通报这里的情况,同盟军必须马上北返,汉诺威公国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险!”
  “陛下,恐怕不行,现在除了比尔贾还有白鹳兵团外,整个同盟北方的常备军只有驻扎在图林根西部的图林根第三兵团和中部符腾堡的符腾堡兵团,图林根第三兵团是为了防范西面法米尼人的进攻,不可能动,而符腾堡兵团是整个同盟常备军的总预备队,需要随时策应南方的战事和应对西面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动用难度也很大。”卡巴斯基声音略略低了一些。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该死的唐人在我的领土上肆虐?不,不行,绝对不行,如果同盟不给我们汉诺威一个交待,我就要退出同盟,让我的汉诺威第二军团马上回来!”弗里德里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韦泽尔省和东方省是汉诺威东北和东部屏障,一旦失守,那整个汉诺威公国就面临生存危机,他焉能不急?
  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披甲男子见自己主君有些乱了方寸,这个时候才插言道:“陛下不必太过心焦,我看这一次唐军东来恐怕并非是想要和同盟来一次大战,他们的目的不过是现在白鹳兵团控制下的比尔贾罢了,他们这是在用他们唐人最古老的一个办法围魏救赵,只不过他们前期的伪装遮掩手段相当高明,成功的瞒过了我们的情报部门。格但斯克那边不用担心,唐军拿不下的,倒是韦泽尔省和东方省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披甲男子一身厚重的皮铠,外罩一件骑士披风,他是公国骑士团团长巴扬佐斯基子爵,在汉诺威公国著名的智勇双全,对公国更是忠心耿耿,一直被弗里德里希倚为长城。
  “哦?那你有什么对策?”弗里德里希眼中一亮,把目光投向巴扬佐斯基,看在一旁的卡巴斯基眼中,一阵嫉妒之色一闪即逝。
  “陛下恐怕得有壮士断臂之勇气了,唐人选择的时机很好,南边同盟和奥格斯堡人的战争短时间内恐怕看不到和解的迹象,而且同盟到现在仍然没有占到上风,这一仗恐怕还得持续两个月以上,西面法米尼人和利兹人之间的争端已经平息了下来,同盟还得考虑西面法米尼人趁火打劫的危险,所以要想把希望寄托在同盟身上还不大现实,我们还得靠自己。”巴扬佐斯基垂下头,声音低沉,他知道这恐怕会让自己主君大失所望。
  “你是说让我们退出比尔贾?”弗里德里希脸色一下子涌起乌云。
  “陛下,恐怕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巴扬佐斯基抬起头来迎上主君几乎要喷溅出火星的目光,“否则一旦唐军步兵进入韦泽尔和东方省,白鹳兵团可能会被关门打狗,我们这两个省都有可能沦陷,现在唐军还只是游骑兵进入,他们的步兵还需要一段时日,我们还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巩固阿尔塔米要塞,只要扼住阿尔塔米要塞,唐军的便不敢深入,至于他们的游骑兵,补给一跟不上就只有灰溜溜自行退出。”
  “可是你考虑过没有,比尔贾落入唐人手中可不像掌握在印德安人手中,他们随时可能会对我们的东方省发动进攻,而格但斯克也可能随时被他们截断陆上通道,我们怎么应对?”卡巴斯基忍不住发难道。
  “现在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白鹳兵团不退出比尔贾帮助我们协防,他们的退路就可能被截断,现在唐军势大,一旦让他们步兵深入,我们在这个地区根本就没有足够力量应对,韦泽尔和东方两个省都可能面临丢失的危险,现在我们只能先考虑守住阿尔塔米要塞,扼住唐军步兵进入的咽喉,让他们不敢放心大胆横冲直撞,再想办法在与比尔贾相对应的地方修筑要塞,防止唐军在控制比尔贾之后趁机威胁我们东方省。”巴扬佐斯基没有理睬同僚的挑衅,自顾自的道。
  “那我们和同盟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西印德安就连最后一个据点都失去了,失去了比尔贾,我们将再无东进的可能性了。”弗里德里希心有不甘的叫嚷道。
  “陛下,超出我们实力的东西本来就是虚浮的,唐人现在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我们十几倍,甚至和同盟的差距也是倍数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还妄图和他们比拼消耗,那我们只能被活生生拖垮。”巴扬佐斯基耐心的劝说着自己主君,“我们现在只能采取防御姿态,确保我们东方省不失,我看唐人的目标目前还只定位在比尔贾,但是如果我们有什么疏忽,那可能就会刺激他们的胃口,到那时候,恐怕就很危险了。”
第六十八节
入主
  气冲冲的站起身来,弗里德里希脸色阴沉如水,也许是觉得巴扬佐斯基的话语无可辩驳,但是要让他放弃一直窥觑了多年的西印德安,他实在心有不甘,本希望自己如此倚重的左臂右膀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危难,没想到还是只有这种令人失望的结局,“既然如此,巴扬佐斯基,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理!”
  看见拂袖而去的弗里德里希,房间里的二人都陷入了沉默,良久卡巴斯基才阴阴一笑道:“你触怒了陛下了,这样不太好。”
  “哼,总比丢城失地来得好。陛下现在不过是一时想不通罢了,等他冷静下来,相信他应该回味过来。”巴扬佐斯基冷冷道:“我们当初就不应该和大唐去争夺西印德安,明知道唐人对这片土地志在必得,我们却要横插一手,唐人会甘心么?夺取了财富我们就应该返回,避免过多纠缠在那片土地上,那样只是白白损耗我们的人力物力。而同盟其他国家对这片土地根本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认为他们无法从这片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利益,没有共同利益基础,单单靠我们汉诺威一国,如何与唐人抗衡?”
  “但是唐人控制了西印德安就会对我们的东方产生巨大威胁,你也看到了唐人的勃勃野心,而且德斯坦省的民众也十分支持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卡巴斯基辩解道。
  “卡巴斯基,要管也得具备相应的实力才行,以我们汉诺威公国一国之力如何管?管得了么?汉森同盟其他国家除了一次性掠走西印德安的财富时还有兴趣,他们这以后会对这明显只有我们汉诺威公国得利的事情感兴趣么?至于说德斯坦的民众,他们潜心皈依圣灵教,那无论是生活在谁的统治下也是一样,汉诺威不可能为了他们而让我们自己的子弟白白牺牲。”巴扬佐斯基断然道:“上一次我们入侵西印德安就应该见好就收,大大方方将西印德安交给唐人,说不定还能从唐人那里捞取一票赎金或者酬劳,现在,哼哼,人财两空,还得承担这么大压力。”
  “现在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陛下不是已经全权交给你来处置了么?你就看着办吧。”卡巴斯基辩不过对方,扭头而去,只留下披甲军人一人独自伫立在空空如也的室内。
  巴扬佐斯基何尝愿意这么做,但是不这么做,汉诺威就会迎来更大的危机,唐人会借此机会进攻汉诺威本土,而汉森同盟现在根本无法为汉诺威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那将会得不偿失。
  白鹳兵团的行动速度不愧是整个同盟常备军中最敏捷的一支,当巴扬佐斯基的要求通过同盟军务署传到比尔贾时,早已准备停当的史蒂文和尼亚西斯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西撤,事实上当他们一得知唐军在汉诺威北方出现时他们就知道比尔贾已经无法守下去了,汉诺威在北方的守御军队根本不足以抵挡唐军的大规模进击,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死扼住阿尔塔米要塞以及更西面一些位于韦泽尔省境内的拉泽布拉斯要塞,而同时也加强了东方省东部的巴米扬要塞的守御力量,利用轻骑兵袭扰唐军步兵,利用要塞构成链锁,截断唐军骑兵的补给,迫使他们退出韦泽尔省和东方省,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汉诺威的东半块河山。
  崔文秀虽然已经估计到汉森同盟可能会放弃比尔贾转而守御汉诺威本土,但是他还是看低了白鹳兵团的反应和果决,白鹳军不断表现出要将战斗进行到底的决心,但是却在暗中将粮草辎重提前向西转移,留守轻骑兵和机动步兵几乎是在一夜之前就全部退走,而有些贪功冒进追杀白鹳军的印德安军团前部又遭到了埋伏的白鹳兵团轻骑兵的伏击,损兵折将了一阵,不得不懊恼的退回比尔贾城。
  巴扬佐斯基在下定了决心之后便没有再犹豫,公国骑士团全军尽出,只留下了一个万人队驻守卑尔根,同时还咬着牙关向南面的巴登公国借来了一万军队,其中五千人也是善于在山地中作战的轻骑兵,这一万人加入北方战线,也能让汉诺威公国在北方稍稍轻松一些。
  巴登公国和汉诺威公国姻亲原因两国王室关系一直不太和睦,但是巴扬佐斯基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汉森同盟常备军现在靠不上,也就只有在各国自己的国防军上打打主意,巴登公国地处内陆山地,一万军队也是巴登公国几乎全部兵力,好在他们本国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也不需要太多兵力驻守,面对外敌入侵,他们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同仇敌忾和相当友善的支持。
  白鹳兵团和巴登军很快就进入了阿尔塔米要塞死死锁住了唐军南下和东进的要隘,拉布拉泽斯要塞和巴米扬要塞则有汉诺威国防军负责守御,白鹳军和巴登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而唐军似乎也有意识的放慢了脚步。
  阿尔塔米要塞与拉布拉泽斯要塞、巴米扬要塞构成了一个战略铁三角,相互策应相互支援,其中阿尔塔米要塞是核心,这里集中了汉森同盟军的主要机动力量,向西可以增援拉布拉泽斯要塞,向东可以袭击企图南下的唐军,向南既可以增援巴米扬要塞,也可以与巴米扬要塞军队一起夹击敢于东进的唐军,这样可攻可守的态势总算稳住了汉诺威公国东部局势。
  但是比尔贾城一丢,巴拉克山脉和斯塔纳山脉的天堑已经荡然无存,原来印德安人虽然控制着比尔贾城,但是印德安人脆弱的军事实力让汉诺威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们可能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但是现在情形却大不一样。唐军大军坐镇比尔贾城,便可随时威胁汉诺威公国东方省的广大腹地,即便是有阿尔塔米要塞和巴米扬要塞的支撑,但是这之间的广大地域仍然随时处在唐军的威胁之下,这种情况下僵持下去似乎对双方也就没有了多大意义。
  唐军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一反当初骑兵大规模侵入东方省腹地的战略,改而沿着巴拉克山脉西麓南下,而印德安军团也摆出一副随时准备集结重兵东侵的架势,只要和南下的游骑兵和帝国十一军团汇合,便可在军事力量上保持对汉诺威一方的绝对优势。
  策马走在比尔贾充满西大陆建筑风格的都市中,崔文秀甚至能够感受到来自街道四周仇视的目光,街道上欢迎唐军入城的民众大多是尼叶教和罗门教教徒,圣灵教徒们纷纷在自己家门上贴上带有圣像的金盾画表示无声的抗议,不过还好,圣灵教徒们的抗议还并没有演化成为公开的抗拒,否则崔文秀不打算姑息,宗教信仰对于他来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要对抗帝国的统治,那就是在挑战军方的权威了,这种风头不可长。
  看见有些胆怯德斯坦省的雅库安贵族们簇拥在自己广场前,崔文秀不由得哑然一笑,也许是自己太喜欢屠戮异族的名声造就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赫赫盛名,不过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作为军人在征服地留下仁慈的名声那只是一种侮辱,那些本该是文官政府所做的事情,军人所要展示的就是血腥和暴力,一刚一柔,一武一文,一黑暗一光明,恩威并施方能让地方民众感受到王权的威压,太过纵容只会滋长他们的骄横之下,必要的清洗和威慑是确保一个征服地驯服的可靠手段。
  马蹄铁撞击在地板上发出的清脆敲击声激荡在每一个和在场雅库安贵族的心中仿佛都要让他们心脏收缩一下,冷峻犀利的目光在一干人身上流淌,就像一把雪亮的军刀绕着众人的脖子圈儿旋了一圈,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让自己身体缩成一团。
  “为什么出来迎接帝国大军的人如此之少?比尔贾城不是号称东西方之间的明珠么?不是说有十万居民,为什么我只看到寥寥无几呢?嗯?!”并没有下马,冷森森的目光在广场行省总督府门前的贵族们掠过,崔文秀轻轻一勒马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莫非是还指望着已经抛弃了你们的汉森人来解救你们么?”
  崔文秀此话一出,立即就让在场贵族们心开始发冷,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个屠夫想要干什么?不是说好了他对宗教信仰不计较么?为什么一来就针对圣灵教徒?
  簇拥在广场上的贵族们除了一小部分属于信奉尼叶教和罗门教的外,绝大多数都已经皈依了圣灵教,来自西印德安总督府的牵线人已经保证了帝国军队不会因为宗教信仰而进行清洗,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有被人欺骗了的迹象。
第六十九节
结盟
  “崔将军,愚民们思想还有些转不过弯来,但是相信在帝国的文明恩泽照耀下,他们会快就会明白回归帝国才是德斯坦最终的归宿,希望将军能够用仁慈的心去宽恕他们的愚昧。”一名身着雅库安传统长袍家伙赶紧抢前一步想要替崔文秀带住马缰,却被崔文秀身边冷硬的目光吓得不敢再靠近。
  “仁慈的心?呵呵呵呵,崔某是军人,不想落得个仁慈的名声,对于军人来说,那是无能的代名词,转不过弯来,那需不需要我的士兵们替他们开导开导呢?”阴冷的目光如同六月里冰山峡谷中吹出来的一阵寒风让广场前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即便是尼叶教和罗门教的贵族们也一样,屠夫的刀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条颠扑不破的道理已经在无数地方上演了无数次,难道这一次又要在比尔贾上演?
  “将军,他们并没有什么其他行为,只是在心理上一时间还未能接受罢了,您这样说岂不是违背了大唐帝国一直宣扬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终于还是有人能够无惧于崔文秀的霸气站了出来,雅库安人中也并不尽是缩头乌龟,为了信仰和真理,仍然有人能够据理力争。
  “嗯,说得好,我什么时候以宗教信仰来入人罪了?你是谁,报上名来!”崔文秀眯起眼睛,有些阴森的目光在对方身上游弋着。
  “普雷尼达,比尔贾一名普通商人。”对方并没有在崔文秀的目光下畏缩,反而更加强硬,甚至连声音也变得越发高亢,仿佛要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他的每一句话,“将军话语中难道不是要以圣灵教徒们没有出来迎接大唐帝国大军入城而入罪么?”
  “嗯,我是对比尔贾城的居民没有出来迎接帝国大军感到不快,但是我并没有打算就要为难他们,当然如果他们要用其他实质行动来对抗帝国的统治,又另当别论,那我不会吝惜我手中的刀锋。”崔文秀并没有想象中的暴怒,语气反而变得温和起来,“大唐帝国不是蛮横无理的国度,宗教信仰自由是帝国确立的宗教政策,崔某一样要遵守,但是如果想要以宗教信仰自由来干些别的什么事情,我想他会后悔的。至于普通市民,信奉圣灵教也好,尼叶教也好,或者罗门教也好,军队不会干涉,虽然我本人对圣灵教并无好感,但是还是会遵从这条原则。”
  崔文秀这一番话出口,立即让所有人悬在空中的心落了下来,尼叶教和罗门教的贵族们则在松了一口气之余又有些失落,但是崔文秀真的在比尔贾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也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而皈依了圣灵教的贵族们也听出了崔文秀言外之意,在放下心来之时也有些担忧,这利用信仰干别的事情一词含义太过丰富,很容易被人作为借口而挑起事端。
  大唐帝国信奉圣灵教的族群几乎没有,唐人中也就是极少数另类才会信奉圣灵教,佛道两教几乎填满了唐人的内心,圣灵教顶多也就是在一些移民中有些市场,即便是中大陆中现在佛道两教也在借着唐文明的光泽而不断渗透,尤其是在北吕宋地区,原本是本地原始宗教的信仰系统已经渐渐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教和佛教。就连印德安地区由于各派宗教都在这里争夺市场,佛道两教也趁机插足,尤其是佛教更是有生根发芽之势,颇得下层民众的好感。这些宗教要么以帝国本土为根基所在,要么就是源于中大陆本地为基础土壤,这种情况下圣灵教教众自然而然将依托投向了西方,而汉森同盟自然是他们最便捷最可靠的选择,如果以后这种联系和交流也会被视为干别的事情,那所有人都得好好掂量一下这其中的份量。
  当崔文秀能够松下一口气来舒舒服服的坐在总督府中时,陪同崔文秀的除了呼延虬和应建明之外,也就只有西印德安郡总督林克了。三人都对崔文秀在总督府门前的表现十分惊讶,以崔文秀的脾性似乎不应该这样温和的就将这件事情放了下去,他们都在猜测着这位主帅会不会隐藏着什么更阴毒的杀招,尤其是作为西印德安郡的总督林克更是如此。
  “崔大人,您真的打算采取怀柔手段对付这些圣灵教众么?我觉得怀柔固然必要,但是展示必要的铁血对于稳定德斯坦地区的局势更为合适,至少帝国大军要再向西挺进也不需要担心后方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林克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索性以退为进先发制人。
  “林克,你不用在我面前来探底,我本来就打算告诉你。”崔文秀微微一哂,剑锋般的目光直欲刺穿林克的胸襟,“我们对汉森同盟的军事行动恐怕要到此为止了,呼延将军的第七军团将会留在西印德安作为镇守西北边陲的驻军,捷洛克军团很快就要更名为帝国十二军团了,他们将主要驻守梅利郡和南印德安郡,至于北吕宋那边还是由第九军团驻扎,中大陆战区暂时只保留三个军团陆军,另外会留下三个游骑兵团个旁遮新军作为机动预备力量,帝国十一军团、印德安军团和剩下三个游骑兵团将即刻东返,返回帝国内地。”
  林克吃了一惊,抽调两个军团陆军和三个游骑兵团返回帝国内地,肯定是帝国内地出现了什么巨大变故才会如此,为什么前一段时间的帝国中央的邸报却没有任何预兆呢?
  “崔大人,帝国内地可是有什么变故还是军方有什么重大行动,难道非要从中大陆抽调军队么?”林克皱眉反问道。
  “嗯,具体军事行动现在还说不清楚,不过林克大人不必担心你领地内的防务,有第七军团坐镇,还有预备兵力,另外也听说海军将会有一个海军陆战师团会调来驻扎在法罕行省境内,负责军港和海港的防务,还有一个海军陆战师会驻扎在卢克索,在紧急情况下,这两个师团一样可以统一调配投入战斗,不过我想还不会到那一步。”崔文秀也不想就军务方面的事情对林克透露太多,“我今天之所以较为低调也是为了暂时安抚那些圣灵教众的民心,毕竟德斯坦才纳入我们手中,现在就要掀起风浪也不大适合,等缓上一段时间,我想如果那些家伙仍然执迷不悟,帝国国家安全总署和内政部门的人都会来帮我当这个恶人的。”
  直到林克消失在房门外,呼延虬和应建明才同时启口问道:“大帅可是皇帝陛下有什么新想法了?”
  “新想法倒是没有,不过是一些旧打算需要提前进行准备了,利伯亚人有些坐不住了,而南面的马其汗人和东面的倭人似乎也在蠢蠢欲动,单单是他们任何一家也根本不足以影响到帝国的计划,但是如果他们联起手来,这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崔文秀沉吟道:“估计是利伯亚人这段时间的举动有些刺激陛下了,所以陛下要我不得扩大战争规模,收复比尔贾就是极限了,再打,也许汉森同盟就真的会被拖进来了。”
  崔文秀猜测得没错,李无锋的确是被利伯亚人连续不断的举动给刺激得有些坐卧不安了。
  700年和701年是关键的两年,这两年对于帝国来说固然相当关键,帝国成立,紧接着就是调整恢复,但是帝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旱灾,但是在利伯亚平原上却连续迎来了两个丰收年景,尤其是701年更是近二十年来老天爷对利伯亚四国最为眷顾的一年,风调雨顺不说,也没有往日常见的蝗虫,小春一季就让利伯亚四国的粮库储存得满满实实,甚至开始返销大唐,这让无锋郁闷无比,什么时候轮到利伯亚人扬眉吐气了,一帮穷人居然有余粮来返销帝国?!这简直就是对帝国的一种挖苦和讽刺。
  然而气象学者已经预测到利伯亚人的夏粮又将迎来一个空前的大丰收,如果等到九十月间利伯亚人粮食入库,那恐怕帝国就将不得不面临一个兵精粮足的利伯亚群体。
  尤其是年初普尔国王塞泽里夫九世续弦迎娶了多顿王国一度许给了司徒泰的嘉芙琳公主,使得普尔和多顿两国关系迅速密切了起来,两国在今年一年中就连续在边境地区进行了两次联合军演,而三月和四月间,西斯罗帝国首相波卡宁斯基又分别出访了普尔和多顿,签署了三国共同防务协定,紧接着卡曼帝国外相诺克斯公爵也出访多顿和普尔,并在普尔首都海森城签署了三国战略合作协议,而几乎是马不停蹄,卡曼帝国首相出访西斯罗帝国,并在与西斯罗帝国发表了建立军事同盟的谅解备忘录,四国军事同盟以国家条约形式正式形成。
第七十节
危机意识
  利伯亚诸国的联手趋势让无锋立即警觉起来,帝国在这两年中并未放松对利伯亚诸国的监控,当多顿王国的嘉芙琳公主与普尔王国国王塞泽里夫九世皆为姻亲时就引起了大唐帝国的担心,但是这种利伯亚人之间的相互联姻并不少见,利伯亚诸国王室之间本来就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只不过这一次相邻的两国有了如此紧密的姻亲关系,还是不能不让人感觉到这中间有某种政治需要的味道。
  普尔王国的经济基础较差,而且还在缓慢恢复中,但是其军事力量却相当雄厚,尚武传统浓厚,是一个典型以军事起家的国家,而多顿王国在军事上虽然略逊一筹,但是其由于东面面海,气候适宜,农业相对较为发达,尤其是这几年中都是风调雨顺,虽然遭遇了倭人重创被占领了新月半岛,但是并未伤及根本,其工商业也远较普尔发达,而两国一结成十分密切的关系就意味着普尔可以向多顿一方提供强大的军事保护,而多顿也可以源源不断的向普尔王国提供财政和物资援助,可谓可取所需。
  而普尔王国和多顿王国之间的联姻还只是为利伯亚人的联手开了一个头罢了,当大唐对两国联合在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表示出关注和忧虑时,却又遭受了另外一棒,西斯罗首相访问了普尔和多顿,并且缔结了军事合作协定,紧接着利伯亚诸国政要们一连串如同走马穿花般外交活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四国同盟几乎就是在大唐尚未作出一个合适的反应便已经赫然成型,这让大唐帝国立即感觉到了北方面临的巨大压力。
  四国一旦联合起来拥有超过百万的大军,而帝国几乎整个北面都暴露在四国同盟面前,尤其是北方地区大多一马平川,而利伯亚诸国更是以轻重骑兵搭配适当为特点,这也给帝国枢密院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帝国中央除了连续追拨用于北方地区要塞城堡的修缮和新建外,也开始扩大重装骑兵师团的编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