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895

  “我们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白酒产量达到两万吨,其中东方红陈酿和精品东方红产量将达到一万二千吨,另外公司将着力开发新的高端产品东方红老窖系列,作为公司的标杆产品,……,要力争在1993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一点五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到1994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
  沙正阳话音未落,已经有人忍不住了,桑前卫清了清嗓子道:“正阳,你的这个规划看上去很美好,但是用以支撑实现这个规划的基础在哪里?”
  “关于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公司肯定有一系列的计划,我能理解各位领导对我们东方红酒业的质疑和担心,甚至对我提出今年实现8000万的销售收入也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一季度实现了一千二百多万的销售收入是有据可查的,而且现在也是四月中旬了,还有七十多天二季度下来,就能看得到我们二季度销售情况,能不能实现目标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这个问题上沙正阳很清楚无论如何解释都难以让这些人相信,唯有事实才能证明,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目标树立起来,让他们看到自己实现这个目标。
  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才能真正让他们接受这个事实,进而迫使他们接受东方红酒业兼并县酒厂的这个方案,而现在他相信除了闻一震外,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和接受县酒厂可以兼并东方红酒业了。
  闻一震知道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就已经失去了推进自己计划的可能性了。
  方东儒的萎靡其实就是一个先兆,而沙正阳一开口就画了那么大一个饼,8000万,没有谁能抵挡得住这个大饼的刺激和撩拨!
  贺仲业不好说,但肯定还是有些意动,而贾国英和赵嵩则是完全被迷住了,还有郭业山在一旁敲边鼓,甚至连桑前卫都颇感兴趣,而桑前卫的态度其实也就意味着贺仲业的倾向性。
  现在还不好说贺仲业是不是改弦易辙了,但肯定有些心动。
  别说贺仲业,就算是闻一震听到一样意动,8000万的销售收入,这个数字无论是放在哪里,都值得好好掂量一下,当然前提是这个数字能落到实处。
  “正阳,我们刚才都听到了你对东方红酒业的发展情况介绍,我注意到你也提到了你们公司在产能上可能会出现瓶颈,那么县酒厂是否可以作为你们的合作伙伴来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呢?”
  思考再三,闻一震觉得就这么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实在有些不甘心,所以他还是要先试探一下,看看是否能介入其中,再来考虑其他。
  “闻书记,作为同行,我们肯定对县酒厂的情况有所了解,说实话我们之前最先考虑的合作伙伴也是县酒厂,但是我不得不说,县酒厂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沙正阳很委婉的道。
  “哦,可以说说理由吗?”闻一震还不肯罢休。
  沙正阳也没有客气,把之前和方东儒的对话再重复了一遍。
  “闻书记,实际上我们认为县酒厂已经资不抵债,它的最好出路就是破产清算,或许能挽回一些损失。”沙正阳摊摊手,满脸无奈,“我们是需要共谋发展,但是合作的对象应该是一个具有优势互补的企业,而非一无所有的烂摊子,那只会把我们自己也拖入泥潭。”
  被沙正阳轻描淡写但又毫不留情面的推挡了回来,闻一震发现自己还真的小瞧了这个家伙,他也有些吃不准对方究竟是如何考虑的,是以退为进,还是真的对县酒厂毫无兴趣?
  问题是县酒厂的出路已经上升到了全县稳定和开局破局的高度,他现在些拿不准贺仲业、贾国英对于当前这种局面的真实想法了,尤其是在贾国英已经与明显倾向,而贺仲业似乎有些首鼠两端的情况下。
  县委常委会无果而终。
  这种情况下,本身也就是一个双方探底的第一回合,东方红酒业的高调让其在和县里的对话中处于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局面,但这只是相对的。
  沙正阳还是第一次到郭业山新办公室,这也是原来谭秋华的办公室。
  像很好奇一般四处打量着,沙正阳啧啧嘴,“郭书记,不,现在该叫郭部长了,宣传部长的办公室是不是应该稍微有特色一点儿才对,起码挂点儿字画,或者术法一类的,彰显文化气息才对吧?”
  “正阳,你就贫吧。”郭业山没好气的把包放下,“自个儿泡茶,好歹我也是县委常委了,我得端着身份,副处级了。”
  沙正阳噗嗤一声笑出声来,乐了:“郭部长,您当了宣传部长就是不一样啊,幽默感立即就出来了,这就是层次啊。”
  “还不都是被你给带的,整天贫嘴,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年轻了十岁啊。”郭业山还真有这种感觉。
  郭业山和沙正阳在一起讨论工作时,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新鲜,沙正阳的脑瓜子里总是不断蹦出各种新东西来,让他的思维跟着奔跑跳跃,连带着本来沉稳的性格都跳脱了不少。
  “郭部长,这是我的功劳啊。”沙正阳大笑,“我可是把它当做夸奖我了。”
  “行了,别贫了,今天你表现不错,我感觉老闻也有些不踏实了。”郭业山坐回藤椅中,目光望过来:“你说的8000万年销售收入,里边有多少水分?”
  “没水分,真的,应该说我们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沙正阳坦然道:“如果按照我们的预测,二季度销售收入可能会达到二千五百万元,三季度就能突破三千万,四季度保守估计和三季度持平,算下来9000万的销售收入没太大问题。”
  “那你们公司现在主要还存在什么问题?”郭业山也听出了沙正阳言外之意,“我感觉你对县酒厂并非毫无兴趣。”
  “兴趣肯定有,我们的问题是在年底,也就是明年,可能产能会有瓶颈,这是最大问题,扩产没有两年无法实现效果。”在郭业山面前,沙正阳当然没啥顾忌,“我们想压一压县里和县酒厂的兴头,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主导方,等到他们山穷水尽时,再来谈也要容易得多。”
  “还有么?”郭业山再问。
  “还有就是现在的政治气候也还不完全成熟,乡镇企业兼并国企的这种政治氛围也还不够,真要这么做,我估计贺书记和闻书记不用说会反对,怕是贾县长也会承受不了这份压力。”沙正阳很肯定的道。
  “你的意思是在等一等,也许条件就会成熟,氛围就会发生有利于这种兼并的改变?”郭业山反应很灵敏。
  “差不多吧,今年要开党的十四大了,我估计可能要不到十四大,十四大前,这种风就会从高层吹下来,就看我们下边的干部敢不敢勇于踏出这一步,那种等靠看的心态会越来越受到摒弃。”沙正阳毫不讳言:“郭部长,我觉得贾县长在这上边应该大胆一些,我感觉市委黄书记应该是乐于见到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的。”
  “你觉得贺书记……”郭业山沉吟了一下。
  “贺书记或许因为年龄原因,又或者是他作为书记的位置不一样,我觉得……”沙正阳也有些拿不稳。
  之前他觉得贺仲业应该是和闻一震态度一致的,但是今天的表现又有点儿异样,从头至尾,贺仲业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性,甚至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第019章
风向,气候
  “正阳,正因为贺书记是一把手,他可能考虑会周全一些。”郭业山摇摇头,今天贺仲业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你刚才说了,这是因为政治气候和政治氛围的原因,而来自高层的吹风会日渐明朗,贺书记应该在这上边有足够的敏锐性。”
  沙正阳有些讶然,看了一眼郭业山:“郭部长,您这么说肯定有你的理由,如果那样,就最好,‘破三铁’的呼喊声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对国营企业改革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而且去年我们省里边也有了一些关于企业兼并的尝试,在南粤深圳,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卖给外商也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破三铁”的确是本年度的一个很流行的名词,尤其是这两个月《经济日报》正在大张旗鼓的报道徐州的“破三铁”试点更是搞得有声有色。
  “而且如果郭部长你有消息渠道,应该了解得到,一家港资企业中策公司已经陆续收购了多家大型国营企业,比如太原橡胶厂和杭州橡胶厂,还有西湖啤酒厂,这些企业都是国营企业,而且规模比县酒厂大得多,之所以这些地方的政府同意中策公司收购,就是认为港资企业的收购转换机制,能给这些企业带来活力。”
  郭业山抚摸着下颌,一时间没有说话。
  “外国资本家能收购国营企业,为什么我们土生土长的集体企业就不能收购国有企业?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符合情理。”沙正阳进一步道:“关键在于我们县里的领导能不能破除这思想中的桎梏,真正做到以改革开放的思维来引领发展。”
  郭业山陷入了沉思。
  他是宣传部长,照理说不分管经济工作这一块,但是作为刚晋位副处级干部的新角色,郭业山显然不甘于只在宣传部长这个角色上混吃等死,那么想办法在自己的领域内尽快拿出一些成绩来就很重要了。
  沙正阳提出的这些观点很有新意,尤其是他提到的外国资本家可以收购国企,只是改革开放的举措,那么乡镇企业收购陷入困境的国企,那算不算是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举措呢?
  他觉得是,而且在这一个问题上,甚至还可以好好阐述一番。
  “正阳,你觉得我可不可以在你刚才说的这些理论上加以阐述和发挥呢?”郭业山试探性的问道。
  “当然可以啊,如果你能把我们县里当下面临的这种困境加入进去,算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探讨,我觉得效果会更好。”沙正阳也是眉毛一扬,欣然道:“不过郭部长,贺书记那边……”
  郭业山微微笑了起来,“正阳,你也不要小看贺书记的政治智慧,我相信如果我们是从探讨的角度来分析我县的国企困境解决方案,他应该会同意的。”
  宣传部长要亲自撰文,肯定要服从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要获得主要领导的认可。
  ……
  “郭业山的做法是稳妥之举。”曹清泰靠在沙发上点了点头。
  沙正阳一边替自己泡茶,一边道:“你也认为贺书记会认可?”
  “虽然贺仲业有些方面过于保守,但是不要小看一个一把手的政治敏锐性,高层吹风日趋明朗,他不会感受不到,黄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态度也很清晰,凡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都应该大胆的尝试,何况乡镇企业也是集体企业,一样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兼并国有企业有何不可?”
  曹清泰意态闲适,“正如你所说的,中策公司收购了太原橡胶厂和杭州橡胶厂,这两家企业都是国家橡胶行业的重点企业,西湖啤酒厂规模也不小,而且中策公司的收购还在进行,规模越来越大,外资老板可以收购,为何我们要对我们自己的企业设限?这不成了另外一种‘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的心态?”
  “中策公司背后有很多国际资本支持,港资、美资、日资都在其中,这大概也是国家高层的一种姿态吧,千金买马骨,觉得这些外资进来可能不仅仅是带来资本,还会带来管理技术,会对我们日益困窘的国企带来一剂万能药吧。”沙正阳轻轻笑了笑,“只可惜资本都是逐利的,资本家更不是慈善家,……”
  “你怎么知道这些?”曹清泰忍不住皱起眉头,印尼黄氏牵头的中策公司的大手笔收购曹清泰有所耳闻,毕竟涉及多个省市,斥资数亿美元,相当于引入投资几十亿人民币,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你不看好这些外资收购?”
  “曹主任,我不是有个大学同学到香港去投靠他亲戚了么?他亲戚也是一个资本家啊,多少对此有些了解。”沙正阳脸色复杂,“外资进来是必然趋势,对此国家应该有一个较为具体规范的政策来进行监管,要考虑周全和长远一些。”
  对外资的态度在国内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随着南巡之后,这种风向会转向利好一方。
  不过外资大举进入固然能给国内经济带来资本和管理,注入活力,但是不可避免也会对民族产业带来冲击,甚至可能对一些关键性的战略产业带来威胁,如何做到综合平衡其中利弊,这也是当下各级政府需要面临和正视的考题。
  但在这一点上,国内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意识到,都只看到了外资进来的好处,而忽略了其带来的不利一面,甚至会把关注弊端视为反对改革开放,这种矫枉过正的心态也不轻。
  作为一个重生者,而且是干到了相当层级的官员,沙正阳自然很清楚外资大举进入的利弊。
  在他看来,鼓励和限制应当并举,政府应该拿出一个对支持外资进入的产业指导范围,同时也要提出限制和禁止领域,哪怕是考虑到未来要加入关贸总协定,有些东西不能形诸于纸面条文,但起码作为主管这个领域的领导心中肯定要有数才行。
  国内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吃了不少亏,沙正阳也不知道这一世自己能不能有所作为,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漏洞。
  只不过他现在的层级实在太低,无论他如何蹦跶,也不可能影响到大势,但是他也希望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发挥自己现在这点儿微薄的力量。
  “但现在就出台这些政策,恐怕会对外资进入的热情有打击,当下这种气候下,其负面影响恐怕……”曹清泰啧了啧嘴,又摇了摇头。
  现在坚定不移的支持改革开放才是政治正确,谁要是质疑外资进入,如果是理论界的一些意见倒没啥,反正是探讨,但如果是体制内质疑,那么就有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了。
  “曹主任,其实没有必要想那么复杂,提出一些政论性话题不是坏事,理不辨不明嘛。”沙正阳不以为然:“我们态度上要坚决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应当考虑更周全,提出一些带针对性的意见我相信上边也是乐于见到的,能不能接受,上边也会自己研究和斟酌吧。”
  “嗯,正阳,你想得很周全,这个观点也和郭业山提过?”曹清泰随口问道。
  “没提这么深,只说了外资可以并购国企,为什么集体企业就不能收购国企?”沙正阳明白曹清泰的意思,摇摇头道:“估计郭部长会有一些想法,他是宣传部长嘛,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观点,也很合适。”
  曹清泰嘴角挂笑,沙正阳这一点尤为值得欣赏,每每这些东西能拿出来供大家分享,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就像郭业山,一个新晋的宣传部长,在改革开放之风劲吹之时,如果能拿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观点来,肯定会引起上面的关注,这对于一个干部的成长非常重要。
  想到这里,曹清泰对沙正阳还留在南渡镇上就越发难以忍受了。
  这样的人才如果能调到市委办,再能拿出一些见解来,要成长起来就很快了,而在基层,这种起步就低了许多,进步也会慢许多。
  虽说他现在担任这个看似发展势头很好的东方红酒业的总经理,但毕竟是一家乡镇企业,在曹清泰看来,再发展壮大,也非沙正阳这种注定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年轻干部的正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