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895

  “这就太有意思了。”明永昌越来越好奇了,这个沙正阳真的是成功的勾起了他的兴趣,而自己这两位同僚估计也是十分震惊兼好奇。
  “那不是咋地?你要说他是给省委马书记当秘书下来的,我都相信。”卿泽高也在自我解嘲的笑道:“可马书记的秘书怎么可能到汉都市经开区当办公室主任?所以到底什么情况,只有沙正阳自己才说得清楚了。”
  “算了,不讨论这些了,林书记既然没有更多的交代,咱们回去之后向冯市长和唐书记做个回报,静候林书记吧。”
  明永昌果断的打断了这个话题,开始闭目养神,路上还有八九个小时车程呢,中午在安襄对付一顿,晚饭在郧州对付一顿,得晚上八九点才能到家了。
  ……
  送走了明永昌一行人,林春鸣和沙正阳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就在锦溪宾馆背后的小花园里走了一圈。
  “我和明永昌说了,你担任市委办副主任,暂时也负责我的秘书工作,争取一个月内替我物设一个合适的秘书。”
  林春鸣从接触明永昌第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主动进入了市委书记这个角色中去了。
  “好的。”沙正阳也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安排,自己不可能长期担任秘书工作,林春鸣不需要自己这样的秘书,自己有更要的职责。
  市委办副主任,以后自己外联内通这一块工作就很重要了,林春鸣对宛州情况也不熟悉,那么很多情况要从自己这边来,尤其是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了解整个宛州市的情况,这是当前最急需的。
  林春鸣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来掌握了解整个宛州市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情况,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对宛州市干部情况要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掌握了解。
  当然,林春鸣肯定有他自己的方法来了解熟悉,但是自己肯定也要帮助他从另一个角度来掌握情况,只有多个角度获得情况来进行汇总分析,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
  “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了解熟悉情况,正阳你要考虑一下,尽可能全面的拿出一份综合性的资料来,我相信宛州市委办那边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但是我担心上纸面文章,未必能看到一些我想看的东西,……”
  林春鸣没有掩饰自己的担心。
  “宛州这几年的情况不太好,班子内部也有些七拱八翘,这很大程度制约了宛州经济的发展。我查看过,宛州从1987年以来,经济增速一直排名在全省中下游,在产业培育上也是毫无特色,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林春鸣也显然意识到了自己这个市委书记不好当,估计昨天也是应该大致了解了一下宛州的情况,感受到了压力巨大。
  “宛州人口基数太大了,尤其是农业人口,是全国少数几个户籍人口破千万的普通地级市,但是单单从中心城区的人口来看,连百分之十都不到,这说明宛州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极其落后,大量劳动力不是留在农村中无所事事,就是前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外区域的廉价劳动力,这种情形对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尤为不利。”
  沙正阳一针见血,饶是林春鸣早已经对沙正阳层出不穷的新颖观点言论见惯不惊了,但是还是有些震动,因为这个观点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得出来的,而是分析了宛州的现状提出的观点。
  其实这是林春鸣高估了沙正阳,这种论点看法在二十年后在网上随处可见,但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林春鸣面前,就显得有些深刻精辟了。
  “说来说去,还是宛州的工业发展太慢了。”林春鸣眉目中跳跃着一股子精悍气息,压力很大,但是他那种温和下的坚韧劲头却更是凸显。
  “宛州必须要发展工业经济,这一块上,宛州可以有所作为,需要在一些面上点上尽快实现突破。”
  沙正阳能够感受到林春鸣的那股子不服输的气势,这是当一地主官的最基本素质,如果畏难怕苦,遇到一些困难麻烦就想要绕道或者打退堂鼓,那么这个主要领导就是不合格的。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说的就是这股子精神气势,没有这股子精神气势,那就别想干出成绩来。
  “林书记说得对,现在大家动辄都在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比例,但是我觉得说这些都有些近乎于空谈,对于汉川省十四个城市来说,出了汉都和嘉州需要考虑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外,其他城市要做的都是全力以赴的发展第二产业,最大限度的就地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他们在本地就业增收,避免他们背井离乡去沿海打工,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上沙正阳感受尤为深刻。
  大量劳动力到沿海地区打工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觉得是一件好事,能够带来大量的工资收入,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纯收入的确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现在正当青壮年的劳动力他们绝大多数在沿海地区都是从事的最低级劳动,同时他们绝大多数也不会被这些城市所接纳,无论是房价还是教育都迫使他们只能成为一个过客。
  当一二十年后他们只剩下苍老和病痛的身体后,还不得不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老家。
  这还没有考虑这些人口大量外流打工给本地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效应,留守,空巢,儿童的成长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极大的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
  可以说中西部地区是在源源不断的为沿海地区做贡献,无论是在各种能源、矿产资源还是劳动力上都是如此,这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人才战略和产业政策来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013章
先声夺人
  “正阳,你能看得这么远,我很欣慰。”林春鸣站定脚步,眉宇间似乎也多了几分坚毅,“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发展经济,任重而道远啊。”
  “要不省委怎么会把您放在这个位置上呢?”沙正阳笑了笑,“当然宛州也有不少有利条件,我觉得还是有机会干一番事情出来的。”
  “在汉都呆久了,到宛州,怕都一时间无法适应呢。”林春鸣摇了摇头,“得有些思想准备,我打算花一个月时间把宛州十县二区走完,宛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在最后来。”
  “那我陪着您跑一趟,……”沙正阳话音未落,林春鸣又摆摆手,“不一定,你根据情况来,你的任务很重,既要帮我把情况汇总起来,另外更重要的是做一些规划。”
  沙正阳没吭声,他知道林春鸣还有话。
  “正如你之前和我说的,宛州情况总体来说各县都较为平均,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大同小异,说千篇一律也不为过。”林春鸣说得有些不客气,“当然不是指自然条件,而是指在观念和产业发展上,但我还得要跑一遍,这是最起码的规矩。”
  “你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陪着我下去熟悉情况,你是搞企业出身的,在经营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能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替我考虑,怎么才能让宛州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林春鸣沉吟着道:“招商引资怎么搞?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路径?怎么来走好第一步?这些你都要开始考虑了。”
  这一来就给自己压了这么重一副担子,沙正阳还真有点儿诚惶诚恐了,完全是把自己当市委政研室主任来使唤的感觉。
  没等沙正阳反应过来,林春鸣又接上话:“宛州市委政研室只有一个快退休的副主任,主任空缺,如果不是你的年龄工龄和资历,我都想让你担任政研室主任了。”
  “别,林书记,我这个年龄已经够骇人了,政研室那边我可以挂一个副主任,这样有些工作开展起来我也要方便一些。”沙正阳赶紧制止。
  那真的太招风了,那怕是当个副主任去主持政研室工作都不合适,现在自己初去,最好还是低调一些,这并不影响自己开展工作。
  “也行,你尽快把找合适的秘书事情办好,这样我这边你也就不用操太多心了。”林春鸣也知道自己给沙正阳压的担子可不轻,问题是时间不等人,他也不敢拖。
  “行。”沙正阳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林春鸣想了一想之后又道:“正阳,你开那辆凌志是你朋友的?”
  沙正阳苦笑。
  他也知道有些不太妥当,可是手里的确没有一辆像样的交通工具实在太不方便。
  尤其是现在还要去宛州,回来就更麻烦,真的要让他每次回来的时候去挤长途客车,他还真不如冒着挨骂的风险就借雷霆这辆凌志了。
  “林书记,您知道的,我那同学在银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办的华峰电器,主要是生产饮水机,现在效益还不错。”沙正阳解释道:“合资企业有进口车指标,可以上黑牌照,免税,他们当然要用足嘛。”
  “唔,你打算把这辆车借到宛州去用?”
  林春鸣也不是那种拘泥不化的人,沙正阳本身就是搞企业出身的,在他看来东方红集团几乎就是沙正阳一手缔造的,如果借一辆车用也说得过去。
  但是沙正阳却没有在东方红集团借车,反倒是在他那个香港同学那里时不时借这辆车一用。
  “林书记,您面前我不说假话,没车的确不方便,可是在宛州如果我自己给自己弄辆专车肯定也不合适,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从汉都这边带一辆车过去,可是东方红集团那边我不想借,所以也就只有在我这个同学这里想办法了。”
  沙正阳很坦然,“但这辆凌志是他伯父送给他的礼物,很有纪念意义,他公司里还有一辆丰田佳美,也是黑牌照,我和他说了,准备带到宛州去。”
  这也是无奈之举,距离汉都六百多公里,长途客车得九小时以上车程,而自己开车也得要八个小时,这还是一路顺畅的情况下。
  日后汉宛高速建成,裁弯取直,架高架桥,打隧道,能缩短四五十公里,也就五百多公里,那就方便不少,如果跑得快一点儿六个小时基本上就能到。
  在企业上借车用是这个时代见惯不惊的常例,无论是国企、集体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亦或是私营企业,政府借用企业车辆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还有不少企业主动借车给政府使用。
  这既能让党政机关避免购买豪华车大排量车的限制,同时又能满足需求,皆大欢喜。
  “嗯,难为你了。”林春鸣也知道沙正阳借车也不是完全为他自己享受。
  他到宛州市委办担任副主任,车肯定有,但宛州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你要专用一辆车肯定不合适,而且初来乍到,你也得自己注意一下言行,所以还是需要收敛一些,可事情太多,没车不方便,所以这个变通算是好的。
  而且这借的车也是他私人朋友的,说得过去,事实上林春鸣觉得在东方红集团借一辆车用更合适,但沙正阳却选择了借私人朋友的。
  ……
  市经开区这边林春鸣已经和新接任的党工委书记、主任,也是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诚打了招呼,黄诚还专门来和沙正阳见了面,一脸遗憾说人才被林春鸣拐走了。
  黄诚也是省里下来的干部,原来在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常委办主任,这一次到汉都算是提了一级。
  和所有原来的同事一一道别,沙正阳一脸灿烂笑容的离开了。
  到市经开区时间实在太短,一个月时间,基本上没有能建立起多少感情,除了钱力这小子还算投缘外,其他人相处都很一般。
  毕竟自己这个破格提拔还空降到办公室当主任,堵了人的路不少,也让无数人心里不平衡,这下子走了,大家反而心里就舒畅了,尤其是还走的是远天远地的宛州。
  沙正阳这边的调动手续办得很快,当然也不需要他去操心,宛州市委那边自然有人负责专门来处理。
  当他还没有去宛州时,宛州市委那边的文件就已经出来了,沙正阳任中共宛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啧啧,一人任双职,少见啊,杨主任,这人是啥来头?”三十出头的敦实男子,一脸好奇,站在窗户边上,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咂嘴不已,办公室里其他几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
  “林书记点将带过来的。”杨文灿皱起眉头。
  “点将?这‘将’之一词可不能随便用,总得有一个由头说法吧?”三十出头的敦实男子环顾了一眼四周,见周围同僚都露出了深有同感的表情,不以为然的道:“听说这位沙主任才二十五岁不到,在那边就是副处级了,杨主任你又说是大将,这大将说法怎么来的?”
  杨文灿本来不想理这个家伙,没事儿挑起话头,但既然跳起了话头,也正好,明秘书长交代的任务,正好可以借势完成。
  “老谭,你不是喜欢喝酒么?知道东方红不?”杨文灿吐出一口浊气,淡淡的道。
  “知道啊,国窖1949嘛,央视广告上打得那么厉害,我们宛州这边基本上买不到,据说价格炒到快300块一瓶了,一瓶能顶一个多月工资,谁喝得起?”谭为抹了一把脸。
  “我也就春节时候到汉都一个亲戚家喝过一次,的确很烈,尾子余香,不上头,好喝,但就是太贵了,比茅台五粮液都贵。”
  “自然堂矿泉水知道不?”杨文灿再问。
  “呵呵,这谁不知道?咱们汉川电视台也在打广告,央视二套也有广告,广告牌到处都有,上个月我去京里出差,燕京城里一样到处都有广告,据说是全国矿泉水第一品牌,还是咱们汉川出产的。”另外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接上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