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95

  也幸亏有蓝海这个厂子弟,才免了沙正阳自己去找人来了解情况。
  从饮食服务公司宿舍到南渡镇政府直线距离也不过就是三公里,但是如果走街上沿着大南街、小南街再到外南街,出外南街,这一段都是县城里比较热闹的地段,骑自行车速度不快,除了外南街还有一段省道206,这一段大概有三里地,林林总总算下来得十分钟。
  如果想要图快,那就直接从西外街绕出去上省道206,省道上只要贴边儿走,自行车蹬得风快,七八分钟就看到镇政府的大门了。
  沙正阳就选择的走城外。
  虽然已经有好几天了,但是沙正阳还是觉得映入眼帘中仍然是满目的回忆,每一点每一滴都能勾起他许多回忆。
  像路边那巍峨的白塔,始建于南宋,后来因兵灾被毁,在明代重建,2012年后扩建为白塔山公园,成为银台环境最好的公园,而环绕在白塔山一线的房价更是暴涨。
  前世中他2017年随市委领导下去调研时就听到说白塔山公园西侧新开盘的恒大御景湾开盘就价就突破了一万,而早几年在白塔山南面的御览山庄,是典型的独栋别墅和联排别墅区,独栋别墅一幢交易价就超过了一千二百万,这在汉川省已经算是相当可观了。
  像柏溪河上的清代石桥,造型优美,尤其是石桥栏杆上的石雕,以本地的各种历史传说为题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比卢沟桥不遑多让,虽然历经两百年,依然清晰可见,可惜在九八大洪水被冲毁。
  现在这一切都一一重现在他眼帘中。
  前世他长到十七岁考上大学,然后四年大学到了汉都市里,再重返银台,又一口气在银台工作了十八年才离开银台去了天马区。
  所有这一切都让他感触满怀,一切都重来,他当然不会让自己这一生白白浪费。
  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前者于私,关乎感情和兴趣,后者与公,则是家国情怀的抱负,这也是这几天沙正阳闲暇之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来此一遭,如果只是醉心于挣钱泡妞装逼,或者只是想一门心思当个官僚,以级别职位来论英雄,那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人生赢家,但对于自己来说,就无疑太Low了。
  对于沙正阳来说,他自认为以自己几十年的记忆,只要横下心来去钻营,无论走哪条道,都能走到一个不低的位置,但有意义么?
  取代二马,碾压万达恒大,勾勾手指几大青衣四小花旦纳头就拜,鼓掌啪啪啪,任君采撷,但那有多大意义?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会有太大改变,对沙正阳来说,那就是失败。
  他的愿望,既然来此一遭,那么就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起码应当要给自己这周围的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他也盘算过,要做到这一点,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商搞企业,如二马老任雷布斯一般,用技术和资本加上理念来改变世界;二是从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政是最能实现家国情怀的抱负的。
  在沙正阳看来,以自己的前世记忆,无论是走哪条路,都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前者只要能把原始积累做起来,到后期就是见识比知识和资本更重要的阶段了,而见识他最不缺;而后者,以自身的履历经历,相信也可以少犯很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而这也意味着他成长速度会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他给自己做出的初步选择是继续前世的路——从政,因为他认为在这条路上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能够给自己周围的世界带来更大改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放弃另一条路径,那一条路他可以选择一些伙伴、朋友来走,甚至可以和自己做的事情相辅相成。
  自行车沿着省道206飞快的奔行,沙正阳已经许多年没有骑过这种纯粹的自行车了,倒是以骑游健身为主的赛车还应景式的玩过。
  这种老式自行车骑沙正阳现在起来很有些新奇感,时不时的把脚踏子向后一阵猛蹬,哗哗哗的链条回旋声,听起来格外动听,连带着动作似乎都潇洒了许多,宛如《赌神》中小马哥走入赌场时的那一瞬间。
第042章
初至
  自行车滑入镇政府大门,沙正阳知道自己还是来得有些早了。
  这一个小院子,一幢两层楼楼房正对大门,两旁各自还有一排平房,中间一个坝子,用水泥打成的地坪已经有些破烂,紧挨着左侧车库的地方有些位置已经露出了坑洞,几株杂草从坑洞边缘冒出来,在晨风中摇曳生姿。
  还是记忆中的那样,当中一株巨大的皂角树矗立,还专门用一个水泥台将其围拢来充当转盘,进出汽车绕着这株皂角树一圈完成掉头。
  在两边的平房外侧,还种植着十来株香樟树,香樟树都有碗口粗,能够替平房遮挡一些炽热的阳光,两米高的围墙围成了一个大“口”字,只不过在“口”字的前端开了一个大门。
  守门大爷瞅见了陌生人进来,忙不迭的出来,“干啥的?这么早,还没上班呢。”
  “大爷,我是新来的,来报到。”沙正阳飞身下车,这动作许久没用,都有些生疏了,险些摔了一跤。
  “新来的?噢,我知道了,新来的大学生是吧,来这么早?”大爷粗糙的手掌如同老旧的树皮,精神却是矍铄,一只手应该是有些残疾,声音洪亮,格外有力。
  “是啊,大爷贵姓,第一天,总得给领导留个好印象不是?”沙正阳开始丢开一路上的遐想,进入状态,脸带笑容道。
  “免贵姓吴,你叫我老吴头就行。”守门大爷很是热心,“党政办简主任来了,他每天来得早,要不你先过去和简主任打个招呼吧。”
  “好,谢了大爷,我叫沙正阳,你叫我小沙就行。”沙正阳乐呵呵的点点头,和吴大爷挥了挥手,“吴大爷,我先过去了。”
  看见沙正阳推着自行车向里边走去,老吴头脸上有些好奇,嘟囔着:“不是说是县长秘书被发配下来的么?怎么这么客气,不像啊。”
  乡镇上的编制机构各地不尽相同,有些混乱,而且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经常进行裁并,一直要到98年撤乡并镇之后才开始逐渐规范,但还是会根据各地实际有所不同。
  像南渡镇,就设置了党政办或者就叫办公室,还有经发办(含企业办、安办)、农办(含农技站、农经站、林业站、水管站)、社会事务办(含司法所、文化广播站、残联)、财政所、国土所、建环所、计生办、治安室,另外还有诸如工业公司、合金会、农机公司(农机站)这些隶属于政府管辖但已经单立出去的自主经营的单位。
  也还有不属于乡镇政府管辖,而是上级职能部门直接的派出机构或直管单位,比如公安派出所、电管站、农村信用社、邮政所、畜牧兽医站、粮站,这些单位或者派出机构虽然在人事上不属于乡镇政府管辖,但是工作上却有求于乡镇党委政府甚多,所以很大程度还是听从乡镇党委政府安排。
  一个乡镇的正式干部多的不过二十来人,少则十来人,除开这些正式干部外,还有两类人员在乡镇政府中充当主力角色,一类是招聘干部,一类是临聘人员。
  招聘干部多以八大员为主,比如公安员、林业员、农技员、水管员、电影放映员等,他们没有正式编制,多是县里各局行或者乡镇自行招聘,但工资奖金都基本上按照正式干部待遇对待,等到有编制时候再论资排辈来进行解决。
  而临聘人员就简单多了,多是乡镇部门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一般合同一年一签,长不过三年,简单地说就是临时工。
  南渡镇政府大院是这个年代最典型的乡镇院落,两层楼的主楼,左为尊,所以沙正阳不用想直接就往左边走,果不其然,党政办牌子挂着左边那间,最里边的那一间应该就是主任的办公室了。
  门打开着,沙正阳还是在门口敲了敲,“简主任。”
  来之前沙正阳也还是作了一番功课的,南渡镇麻雀虽小,但肝胆俱全。
  书记镇长各一人,党委副书记二人,一名是专职分管党务副书记,同时兼任纪检书记,另外一名副书记则主抓企业经济,兼着经发办主任和镇工业公司经理,三名副镇长则各管一块,还有一名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长。
  党政办主任简兴国同时也是南渡镇党委委员,沙正阳对对方还是有些印象,四十来岁,平素没多少笑容,但也仅止于这个印象了。
  “谁?”提着热水瓶正准备泡茶的中年男子随口问道。
  头发花白,一件略略有些老旧发白的灰色西服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从南面打工回来的农民工,这就是简兴国?
  沙正阳有些对不上模样了。
  “简主任,我是沙正阳,来报到。”沙正阳定了定神,赶紧道。
  听到沙正阳的声音,男子转过身来,方脸黑面,看沙正阳提着一个包,点点头:“小沙啊,这么早就来了?唔,来得早是好事,先把东西放下吧。”
  沙正阳连忙放下包,伸手要去接过简兴国手中的热水瓶,“简主任,我来吧。”
  “嗯,不用了,你来也正好熟悉一下情况,隔壁办公室里还有两个热水瓶,你去把昨天的水倒了,去找老吴头问一问,到开水房去打两瓶水回来。”
  简兴国上下打量了一下沙正阳,摆摆手,示意自己这边就不需要了。
  沙正阳略一愣怔,自己才来,这位简主任可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啊,直接安排自己去打开水。
  虽说也早就有思想准备,但是沙正阳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不过表面上却半点神色不表露,点点头,“好。”
  转身出门,沙正阳才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态,调整情绪。
  自己好像还沉浸在县长秘书的身份中,对这种本来到新单位第一天就该俯身做小的感觉还没有适应。
  虽然不认为自己就该如此,但是入乡随俗,他得先适应,然后再来改变。
  隔壁两间办公室都是党政办,办公室门都开了,但是干部们还没有来,沙正阳分别找到热水瓶,然后来到门口。
  “吴大爷,开水房在哪儿?我得去打两瓶水。”沙正阳顺带从包里摸出一包红梅,抖出一支递给对方。
第043章
边缘人
  来南渡镇之前他也曾经考虑过如何更快的融入到这个群体中。
  南渡他不熟悉,不像西水,有前世记忆,他自己能几下子就打开局面,但是南渡他一无所知。
  前世中他在西水呆了六七年,而等到他担任副县长时,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情,而南渡的干部早已经换得一干二净了。
  要想迅速融入进去,除了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外,还得要讲人缘关系,所以沙正阳一来也是抱着很低的姿态来的。
  哪怕是在准备烟的时候,他都是思考再三。
  这年头,一般县领导抽的是红塔山,县里机关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一般是抽红塔山和阿诗玛居多,要看情况。
  也有抽外烟的,比如三五、万宝路和健牌。
  像一般干部,基本上都是抽红梅、红山茶、翡翠居多,经济拮据一些的大概就抽黄果树、甲秀这一类了。
  最终沙正阳还是选择了红梅。
  红梅在中档烟中最受欢迎,比红山茶和翡翠略贵几毛钱,也算是滇烟中的代表,很受汉川烟民的欢迎。
  三块多钱一包的烟在乡镇上,既不算掉份儿,也不像红塔山和阿诗玛那么刺眼,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个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就连一般的副镇长都还在抽红梅的时代,能拿出红梅来散烟,已经不错了。
  老吴头很高兴的接过烟点燃,顺手也为沙正阳点燃。
  沙正阳能抽烟,但是没瘾,更多时候是凑兴,可抽可不抽,但这个时候他要点上,这是拉近双方距离最好的方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