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895

  而且像这么多人,按照设定,起码需要重新修建四所学校,两所小学(含幼儿园),两所中学,医院的情况要好一些,本身市里边有意将三医院进行扩建升级,可以考虑将部分医护人员转入三医院,另外在建设一座医院,即宛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想一想这些巨大的投入,哪怕是省财政会有一些专项经费补贴支持,但对于捉襟见肘的市财政来说,都像是一根绞索,绞在宛州市的脖子上,越勒越紧,让人喘不过气来。
  “综合七厂二所的意见,以及结合我们宛州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考虑未来在丹河以西苍河以南区域选址作为七厂的生活区,而二所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则考虑建在丹河以东苍河以北选址,至于七厂厂区原则上考虑建设在丹河以东和其生活区隔河相望的区域,当然也可以考虑部分生活区沿河而建,选址河岸以东,……”
  沙正阳随手将一张城区规划图摊开在悬挂在墙上,随手指着解释。
  “老钟,正阳,厂区都建在丹河以东,生活区则以丹河以西为主,我大略看了看,这岂不是意味着要在南边儿建设大桥,恐怕还不止一座大桥吧?”冯士章目光落在地图上,“丹河下游河面宽阔,而且两边河堤连带滨河公园的建设都还只是一个远景规划,这又要建桥,市财政可够呛啊。”
  大家都注意到了,规划的生活区还好一些,逼近靠在宛阳区的城区境内,而厂区基本上都放在了南郊属于龙陵区地盘上了,那一片现在基本上都属于农田和河滩地,根本就没有开发出来,如果要选址那边,就意味着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当大。
  “正阳,你们这么规划,七厂的人能答应?”唐华也皱起眉头,“你这是在把七厂的人打叫花子打发啊,只要一看这图,我估摸着七厂的人就能跳起来,弄不好就得要闹到省里去。”
  唐华的这话是实话,如果按照这个意图来,除了二所外,七厂几乎全部被压在了南郊,甚至是远郊地区了。
  厂区也就罢了,生活区也被放在了苍河以南,而苍河以南现在一样是一片乱坟场和岗地,他看了看,起码距离宛阳区的城区境内在五公里左右,十里地,哪怕摊开来,这都太骇人了。
第094章
高招,绝招
  “唐书记,这也符合咱们市里未来五年的规划,或者说这也是无奈之举。”沙正阳苦笑着解释。
  “七厂二所涉及到职工加家属接近十万人,都要搬迁到市区,可宛阳区那边以老城区为主,现在北面发展速度相对快一些,南面因为苍河的阻隔,一直发展迟缓,市建委那边也一直希望能够加大力度开发建设苍河以南区域,正好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
  “可七厂会同意么?”唐河也揉着脸,一样觉得是个难题,“我们都希望进一步开发苍河以南区域,但大家都看得到从市区中心到苍河以南这一片区域,最近都在三公里以外,而且你们还刻意把苍河沿线都保留了出来,明显是想利用人家七厂生活区建设来带动城区发展,七厂的人不傻,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是啊,唐书记说得对,咱们当然可以利用七厂二所的搬迁建设来拉动城市发展,但也不能做得太过了,否则闹到省里去,恐怕最终还是得我们挨骂啊。”孟子辉也难得的插了一句话。
  林春鸣、冯士章、叶和泰的目光都落在沙正阳身上,钟广标本来想要解释几句的,但最后还是张嘴,他相信沙正阳能说服他们,就像当初说服自己一样。
  “林书记,冯市长,唐书记,孟书记,叶部长,这一点其实其实我们搬迁领导小组内部也几次探讨,但是最终还是确定了这个方案,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日后肯定还会有相当多的变动调整,但是我们大方向却是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思路来确定的,这符合我们未来宛州城市化发展规划。”
  沙正阳显得很沉稳自信,“借助七厂二所搬迁来推进我们宛州城市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忽视或者罔顾七厂二所的利益,二所之所以留在苍河以北,并非有什么特别对待。”
  “我们是考虑到将二所与宛州工专比邻而居,这样有利于以后我们宛州的科技研发在这一块形成集中区域,方便我们未来规划的科研试验区的建设,包括未来的七厂技校如果可以合并给宛州工专,也会在这一区域择地扩建,另外不能合并的,也一样会选址在这一区域,使得这一片区会成为今后宛州科技教育的核心区。”
  沙正阳对为什么将两个科研院所与七厂分别对待做了解释,但很显然这还不足以说服一干人。
  “正阳,这说服不了七厂的人。”冯士章摇摇头,“七厂的人不会听这个解释。”
  “冯市长,我知道用这个理由肯定不够,所以关键还是要让七厂的人认可我们的规划和构想,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实打实的拿出像样的东西出来。”沙正阳点头接上话。
  “哦?那你觉得如何可以说服七厂的人,那可是好几万人,不能让他们满意,那恐怕你们这个规划就推行不了。”林春鸣语气平和,没有多少倾向性。
  “我们是这么考虑的,沿着秦岭南路向南,跨过苍河,建成一条主干道,嗯,姑且叫秦岭南路二段和三段吧,这条干道未来可能会成为宛州中心城区井字形的一条道路,然后在这里与规划中的军民大道对接,军民大道东西走向,通过一座大桥进入河东的龙陵区境内,这一个对接点将会是我们未来宛州城南的中心,……”
  “城南地势略有起伏,加上这一线有部分带状湿地,市建委规划部门建议可以考虑通过这一线湿地沟通丹河和苍河,然后建成长达四公里的湿地公园,而七厂的生活区就主要沿着这一线湿地公园来布局,我相信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能够极大改善这一区域的环境,进而建成宜居宜商的优佳环境,……”
  “其实最大的问题并非这一区域偏远,而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跟上,开发南郊区域是宛州市未来五到十年的重点方向,但考虑到基建投入,我们觉得把七厂建设纳入进来综合考虑是最合适的,……”
  沙正阳的介绍其实都击中了在座众人的心思。
  谁都知道如果利用三线搬迁建设来推动城南发展是一大好事,关键在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太过巨大,而现在房地产市场根本还谈补上激活,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样巨大的投入根本就没有多少回报,完全要用市财政投入来完成。
  之所以工业用地如此便宜,也就是商住用地现在根本就没有多大市场,还不如以优惠的价格出让给工业企业,拉动税收,而当房地产市场激活,地方政府怎么可能再对转让工业用地有多大兴趣,即便是有,那也是兔子不拉屎的偏远区域。
  “正阳,你觉得能说服七厂那边么?”冯士章笑了起来,“你的想法是好的,对于我们宛州来说,这个构想也很合适,但七厂那边恐怕很难接受这一点,……”
  “冯市长,单靠这个肯定不够,所以我们也有一些想法,不过这个构想恐怕有些动作过大,所以只能看领导你们来决策了,不过如果能顾按照这个设想来,我想七厂应该会接受。”沙正阳笑容有些神秘。
  “哦?”林春鸣和冯士章都交换了一下惊异的神色,冯士章意识到林春鸣似乎也并不清楚这个情况,心里略微舒服了一些,又看了看钟广标脸上的笑容,“老钟,看样子你们是有想法啊。”
  “林书记,冯市长,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探讨过几个方案,这个方案是最合适最科学也是最有利于我们宛州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但是正如你刚才提到的,我们也觉得七厂的人很难接受,哪怕正阳刚才提到的,我们会采取这样和那样的基础建设投入来弥补,但是七厂的人心未必会这样想啊,这一点包括建委、国土以及教育、卫生这些部门的人都有这种担心,但正阳后来给我提了一个绝招,我觉得或许还真能行。”
  “哦?”冯士章越发好奇,“绝招?什么绝招就能打动七厂几万人的心?”
  “正阳说,其实也不难,就是把咱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办公区全数搬到这一区域。”钟广标笑了起来,“七厂的人不是心里没底么,不是担心我们市里边承诺的各种不算数么?好,我们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全部搬到这里,就在军民大道与军民大道交汇处这一区域,也正好是未来的城南中心区域,四大班子落户于此,谁还敢不相信?!”
  这话一出来,众皆哗然,但是仔细一琢磨,却是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儿。
  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班子中,市委是一幢三层楼小楼加后边的平房小院,而市政府则是一幢五层楼大楼,另外临街有两排平房,市人大政协就干脆是两个独院,都是二层楼加平房,都是八十年代初还是地区的时候遗留下来的老房子。
  不仅仅是市人大市政协早就向市委市府提出来要新修或者翻修办公用房,就算是市委市政府也一度提出过要重新修办公楼,毕竟八十年代初的风格是在太土气了一些,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情形。
  不过市委市府考虑修新办公楼也是考虑在原址重建,或者搬迁到苍河以北滨河地带风景较好的区域新建,从未考虑到搬迁到苍河以南的区域去修,那片区域现在还是一片乱坟岗地,狐兔出没的所在,距离城区也太远了一些。
  “好,这个主意好!”首先赞同的是孟子辉,竖起大拇指,满脸笑容,“正阳,你这个脑瓜子的确好用,这一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七厂的人绝对无话可说,我们四大班子若是搬过去和他们的生活区挨着一片,他们还有什么话好说?还有什么不相信我们市里的承诺决心,日后我们都要到那边办公,这总没话说了吧?”
  “嗯,这一招的确很有说服力。”唐华也是感慨不已。
  这年轻人头脑的确不简单,要说这也就是一个主意,但你一般人能想得到这一点么?
  而且答应在那边建,又不是马上建,起码也要三五年以后了,甚至再拖上两三年也很正常,到时候你七厂都已经搬过去了,还能说什么?
  唐华想到的,冯士章也想到了,甚至还想得更远。
  有了这个由头,正好可以向省里有一个交代,在用地建设上都可以获得更大的支持,而且在建设时间上适当压一压,财政投入上也不需要那么紧张。
  看见冯士章嘴角浮起笑容,林春鸣心中也是格外得意。
  之前沙正阳和钟广标二人也没有和他提起这一点,估计应该是临时想出来的招数,但这却是一记堪称核武器的压箱绝招。
  无论是谁对这个构想都说不出任何反对意见来,如果七厂的人再有反对或者质疑,那省里都不会支持,而且林春鸣觉得七厂的人也不可能反对和质疑了。
第095章
破局,解题(2)
  在就搬迁和移交的一些具体事务再进行了一番介绍和解释之后,几位书记都对目前的搬迁工作进展表示了认可。
  他们也要求钟广标与沙正阳加快工作力度,必要时可以再从市委办和市府办乃至几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人员来开展此项工作,要给七厂二所的人一个印象,那就是宛州市委市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推进力度很大。
  虽然被列为书记碰头会的具体议程,但是这种会议实际上是听取汇报为主,真正要让他们议出一个一二三来,想想也不可能。
  既不了解,平时也没接触,怎么可能就能一下子做出决定?还不是主要靠听取情况汇报以及他们自身的经验来做出判断。
  他们认可了这项工作,那么具体操作上沙正阳他们就可以秉承大义,按照他们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来拿出具体方略来推进了。
  最后一项议程是研究国企解困和改制工作。
  解困和改制是一体两面,不改制,解困就无从谈起,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解困问题,只有改制。
  这项工作是由钟广标来汇报。
  钟广标在这项工作上也很是花了一番工夫的,他本身就是国企出来的,对国企存在的各种弊端了如指掌,所以在探讨宛州几家国企存在的弊病痼疾时,也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听得林春鸣、冯士章和唐华、孟子辉等人也是叹息不止。
  他们也不是对这些国企存在的问题不了解,但是这些问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为什么同样的企业,在私人手中就能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在国企体系内,就始终是苦苦挣扎?
  “国有企业,如果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然沿袭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那就是必死无疑,而就目前来说,像我市的这几家市属国企,基本上都属于市场竞争性领域,如果不能在规模上做大以降低成本,在技术上突破领先,在营销模式创新,其结果就是破产,就目前的格局来说,它们也缺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条件,或者说付出代价会太大。”
  “老钟,你的意思是这些企业都已经丧失了生机?”冯士章仍然不肯死心。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关键在于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钟广标耐心解释。
  “像这几家企业,如果市里愿意一次性投入数千万资金注入,以及解决其负债过重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从机制上进行改革激发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同时选拔优秀的管理干部到领导岗位来尝试创新模式,未尝不能闯出一条路来,但问题是,投入这么大,就算是这次过了,以后一样存在风险,可这值得么?”
  “在这上边花费无数资源和精力,但是风险依然巨大,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不划算。如果无法在权属上厘清,如何从机制上激发管理层以及研发团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永远是一个需要探讨和摸索的过程。”
  “政企分开都提了很多年,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企业做企业的事,政府做政府的事,政府的职责是什么?监督和服务,监督企业其有无违法经营,服务企业所需,创造便利环境,满足其正常的需求,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收税,这才是政府的职责。”
  钟广标叹了一口气道:“可我们的党委政府却喜欢去做本该是企业自己做的事情,而本该是政府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好,这就是我们的问题。”
  这个观点不算新奇,政企分开早就再提,但是能如此细致深刻的阐述出来,却还得益于沙正阳在考察七厂二所期间经常性的和钟广标探讨,慢慢使得钟广标开始接受这种观念。
  这还是钟广标来了宛州之后第一次如此详尽的阐述他自己在经济工作上的一些观点,包括林春鸣在内的一干人也都在认真听取这位被省委明确为宛州的第四把手,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的观点思路。
  省委没有派其他人,而是选择了一个原来长期在企业上工作,而且是对国企十分了解的干部来出任分管经济工作副书记,这其中有着极为明显的意图,哪怕是林春鸣、冯士章以及唐华人,都不得不认真掂量几分。
  冯士章也非不通经济之人,听出了钟广标的话外之音:“老钟,你的意思是党委政府应该主动从国企中退出来,彻底撒手?”
  “我认为应当如此。”钟广标态度很鲜明,“当然,我所指退出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既可以全部退出,比如转让卖出,也可以部分退出,保留部分股权,还可以推进企业上市,通过资本权属的权利义务来进行管理,但在具体管理上,政府应当果断放弃,交给企业和市场自身来解决。”
  “广标,你的意思是我们宛州市属这几家企业也要如此来处置?”林春鸣点明叫响。
  “理应如此。”钟广标没有退缩,“冯市长那里很清楚这几年咱们市财政为这几家厂填了多少窟窿,而这几家企业又真正为咱们市财政上缴了多少利税?”
  见冯士章脸色苦涩,钟广标也没多说:“嗯,我估计利是肯定没有的,税么估计也是每况愈下,唯一的功劳大概就是养活了一两万职工吧,所以我们必须要坚决果断的推进企业改制,我和正阳商量过,只要坚持两点,一是企业职工利益能够最大限度得到保证,二是国资尽可能的不流失,其他一切方式都可以采取。”
  孟子辉忍不住道:“广标书记,你提了两点,我觉得很好,保障企业职工利益,这一点说易行难,要改制,职工如何来处置?大锅饭吃惯了,能不能适应新的机制下工作?适应不了,怎么退出?退出如何来保障权益?”
  都不简单,都能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来,沙正阳在一旁也是暗自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