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895

  郑国忠是香城县县长,考察学习期间和杜大伟住一间房,一来二去,加上与沙正阳一间的真阳县委书记袁立功,四人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起来。
  应该说是沙正阳和三人熟悉了起来,这三人都在一个地区工作,都是处级干部,自然不陌生。
  这种外出在外学习考察是最容易拉近双方距离的,尤其是在学习考察过程中的不断探讨沟通交流,甚至争吵辩论,都能极大的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让陌生感迅速消融,特别是在一些问题上如果双方持有共同的观点看法,那就更容易产生志同道合引为同道的感觉了。
  “这么兴奋?”袁立功还没有下来,沙正阳一个人先下来了,三人上了桌,自助餐,各吃各,简单。
  “兴奋肯定有,但更多的感慨和压力啊。”看了一眼沙正阳,郑国忠脸上还残存着某种思索,“正阳,听说这一次出来来学习考察是你向林书记力荐的,而且把我们这些县长带出来,也是你一力要求的?”
  “国忠县长,别乱说,什么叫我力荐一力要求的?”沙正阳不动声色的喝着粥,“没错,我的确向林书记提出来过宛州干部要开拓眼界,转变观念,需要到沿海地区来学一学看一看,这个想法其实我和林书记在汉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时候就有了,当时是想把汉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干部带出来学一学,到了宛州,林书记和我感觉宛州的干部更需要出来看看。”
  “呵呵,正阳,你的意思是我们宛州干部思想更落后更保守?”杜大伟笑着道。
  熟悉了之后,几人之间的称呼也没有那么生疏了,无论是杜大伟还是郑国忠都要比沙正阳大十多二十岁,像袁立功的儿子都比沙正阳大,所以各自的称谓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沙正阳坚持他们称呼自己正阳,而沙正阳则不再在他们职衔前加姓,而是直接冠以名字,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拉进了双方感情距离,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无论是在级别上还是年龄上,这样做都显得更妥帖。
  “大伟县长,这一点没有争议。”沙正阳正色道:“无论是林书记、钟书记还是我,都深有感触,或许汉都那边的干部无法和南粤这边的干部比,但在思想开放和活跃度,以及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服务企业的理念态度上,都要强于宛州,当然这不特指具体个人和地方,而是指普遍性。”
  沙正阳很坦率直白的话语也让杜大伟和郑国忠脸上不太好受,但是他们内心都清楚沙正阳的话语不针对谁,而确实是现实。
  看看人家沙正阳出行之前做得各种准备,而这些区县干部包括市里的干部们,大多都是抄手而来,就带着一双眼睛耳朵,之前没做任何准备,就这种意识就不知道差多远了。
  “正阳你说得对,我们宛州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理念意识的确和汉都比都有很大差距,更别说和南粤这边比了。”郑国忠倒是很诚实的承认了这一点。
  “坐井观天,当井底之蛙当惯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性的惰性了,总觉得现在好像也不错嘛,小日子能过,凑合一年算一年,或许明年就会更好一些呢?”
  杜大伟也嘴角带着一抹自我解嘲的笑容接上话,“不是每年GDP、财政收入也都在增长嘛,好像也不比周邻县差多少,今年不行,我们明年再赶上来就好,我估摸着咱们宛州大多数人都是这种心态吧。”
  “其实我在汉都时,汉都很多区县干部也一样有这种心态,不过新任的市委书记黄绍棠到任之后这种局面就迅速得到了改观,当然在基础上汉都肯定要比宛州好,但我们宛州也有我们宛州的优势。”
  沙正阳也知道抑扬顿挫的妙用,自然也明白该怎么给这些人打气。
  “可能你们都注意到了,与其花心思在诸如万家乐、容声这些大企业上,还不如更关注那些中小企业,他们对人力成本和各种优惠条件才更敏感,而像容声、美的这些企业,人家本地地方政府肯定也是大力扶持支持的,优惠条件肯定也给的多,想拉走也不可能,倒是那些关联企业,那些杂牌企业,那些准备创业的小企业,还有那些想要跳出来自己干的人,可以吸引他们来我们宛州创业。”
  沙正阳的话也让杜大伟和郑国忠二人有些意动,“可是我感觉难度还是不小,这些企业大多在他们本地有上游的原料和零部件供货渠道,下游也有销售渠道,到我们宛州,如何经营得走?”
  “肯定有难度。”沙正阳笑了起来,“你们以为招商引资就那么简单,真还以为把情况介绍宣传单给人家,名片地给别人,然后沟通几句就能行?没那么简单,我们也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才行。”
第123章
不甘,奋发
  “各方面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差距,人家一个乡镇一个街道的企业产值比我们一个县还要高,参观完都有些绝望和不甘,怎么我们北溪就不能如此?”杜大伟慨叹不已,“这差距太大了,让我们竟然生不出追赶超越的心思,正阳,你说这怎么办?”
  “大伟县长,你也别那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事实上他们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十来年的事情,深圳78年前还不是一个小渔村?中央给政策,领导动脑子,干部花心思,就这么起来的。”沙正阳摇头,“事实上当初中央给深圳的政策,现在早已经铺开了,甚至汉川省里和宛州市一样可以给这些政策,当然时代不同,人家也在与时俱进。”
  “不说那么多了,正阳,以你的判断,如果我们要想来这边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到我们那边去落户,有多大的希望?”
  郑国忠没那么多感慨,他更实在,来了一趟,如果不弄几家企业回去,实在心有不甘。
  “国忠县长,首先你先得要搞明白,或者说有一个大概的规划,你们县里有哪些条件能满足人家的需要,就像我当初给他们发的那些调查表,如果你们能做到,那么再考虑你们打算优先发展那些行业。”
  香城县委书记郭太华年龄差不多要到了,而且身体也不太好,这一次来学习考察,郭太华都请了病假,郑国忠很有可能会接任县委书记,所以郑国忠急于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心情可以理解。
  “我知道,县里有一些规划想法,但始终不能敲定,说来说去还是心里没底,没见过世面,心里没底气。”郑国忠咬牙切齿,“可这种情形我们不能再拖下去,否则今年香城又得要排名最后了。”
  “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那么来一趟别指望十家八家,你能招到两三家愿意去投资的,那你都赚到了。”沙正阳正色道:“持之以恒的这样下去,吸聚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而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也会让他们自动跟附而来。”
  沙正阳的话让郑国忠和杜大伟都有些意动,郑国忠忍不住又道:“正阳,我打算回去之后准备一下,下个月再来这边一趟,能不能请你一道过来,我觉得有你在一起把握更大一些。”
  “喂,老郑,我正准备打这个主意呢,怎么就被你抢先了?正阳,你可是先答应了我的。”杜大伟大急,忍不住插言道。
  昨天下午杜大伟就很委婉的和沙正阳提了一句,说他已经和县高官刘向秋沟通过了,准备回去之后县里也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招商引资方案来,然后邀请沙正阳一道来这边招商引资。
  “行了,不用争了,我知道你们都在准备了,国忠书记昨天晚上就已经出去走了一趟,估摸着也是在收集这边的企业情况吧?我看好像还有几个应该是你们香城在这边工作的和你在联系,还有大伟县长也差不多,我记得那位佛山乡镇企业局的那位处长就是你们北溪籍的吧?他也应该在帮你想办法吧?”
  沙正阳挑开了二人遮遮掩掩的动作。
  从内心来说,对这两位的表现沙正阳心里是很高兴的。
  这说明这二位在这段时间自己的“熏陶灌输”下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招商引资意识,甚至还有了一点儿竞争心态,这是大好事。
  沙正阳最怕最担心的就是出来走一趟,看了也就看了,当看热闹一般,完全没有那份意识,回去之后外甥打灯笼——照旧(舅),那就完全失去了出来学习考察的意义了。
  杜大伟和郑国忠面面相觑。
  没想到自己的动作居然被沙正阳看了出来,二人也都是有些惊讶,当然这也没什么见不得人。
  这一趟出来快十天了,几个人基本上天天吃住在一起,每到一地一边看一边讨论,回到酒店,还得要探讨一番,可以说沙正阳的很多观点意识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杜大伟之前的动作其实就是沙正阳在招商引资局成立之后给各区县分派的一项工作中引申出来的,要各县收集了解掌握各自辖区内在沿海地区制造业企业中打工的情况。
  这项工作始于沙正阳在银台时的想法,到宛州这边之后,沙正阳也给马长伟和曲晓伟二人提出来依葫芦画瓢。
  在内陆地区资本、项目、管理人才乃至熟练技术工人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相对原始的方式来进行曲线发力。
  “正阳,说实话,压力很大,出来这一趟,既然看到了希望,那当然要搏一把。”
  郑国忠也不客气,语气铿锵。
  “没理由我们一个县近百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十五万,都闲在家里无事可做,工业总产值连人家这边一个乡镇一个街道都不如,我们的人都跑来这边打工,为什么就不能在我们本地打工?不就是因为我们那边没这些能挣钱的企业么?”
  “是啊,我们那边是和这边有差距有不足,但如正阳你所说,我们也有比他们这边强的地方,这边一个月工资开三百多,我们那边开一百块人都能争着来,这边样样都贵,我们那边啥都便宜,这些优势难道抵消不了他们这边的优点?”杜大伟也接上话,“我还真不信就弄不来几家企业了。”
  “二位,只要我们有心,肯定可以吸引到一些项目和企业来我们宛州,但有一个问题需要二位县长要考虑清楚。”沙正阳不得不提醒有些热血上头的二人。
  “第一,招商引资要具备基本条件,我估计恐怕只能放在各县的开发区更妥当一些,那么我们各县开发区条件满足得了么?第二,县里可能需要一个综合科学的规划,我们香城,我们北溪未来发展的优势或者主导产业是哪一类或者哪几类,确定了之后,才能有选择性的招商引资,那种满天撒网的方式,效果不好不说,而且也会浪费资源。”
  沙正阳见二人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建议,便进一步道:“比如香城,我知道香城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木材交易市场,那么依托木材交易市场,是否可以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发展家具、门窗、楼梯这一类和家装相关联的企产业呢?我们都看到了,顺德和东莞的家具产业非常兴旺发达,而且极具实力,有没有可能在这方面做文章?”
  郑国忠眼睛一亮,摩挲着自己下颌。
  沙正阳的建议正合他意,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这也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香城地处伏龙山区南麓,山区盛产各类木材,木材交易极其兴旺,但基本上都是最原始的初级产品。
  如果能像顺德和东莞这样建成较为完善的家具产业,不但可以大举出口创汇,而且要也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就业增收。
  “同样,北溪这边的石材资源丰富,深圳、佛山这边的石材加工业极为发达,这方面北溪应该完全可以吸引得到这些资源型的企业来落户,不但可以解决劳动用工和增加税收,更为关键的还能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而且这也是这些企业一直在寻求进入内陆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这是最原始的资源加工产业,虽然沙正阳也很希望能够给对方提供一些更具创新性的产业建议,但是现实却是在这两县缺乏最基本的产业环境情况下,还只能从这些方面着手。
  不过对于郑杜二人来说,沙正阳的建议已经很亮眼了。
  虽然他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却底气不足,毕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一类的招商引资,到底有多大把握,他们也没底,但沙正阳的建议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当袁成功出现时,郑杜二人有很默契的岔开了话题。
  既然二人已经达成了一致,届时一起组团过来,各有侧重,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把这些情况扩散了,大家各自心照不宣。
  沙正阳自然心知肚明,内心也是好笑,但他还是对这种现象很满意,起码一种竞争氛围正在慢慢形成。
  事实上沙正阳和袁成功同住一间,袁成功甚至比郑杜二人想得更远,在酒店里睡觉前也是和自己一直在探讨如何考虑利用真阳紧邻市区的优越地位来发展真阳的经济。
  真阳的条件要比香城和北溪好得多,紧邻市区不远,而且工业也有一定基础,真阳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在真阳县东部,距离市区不到八公里,距离真阳县城还有五公里。
  袁成功也从未把北溪和香城视为竞争对手,他在沙正阳的引导下看准了东莞这边的电子、玩具产业,这和当初的银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如出一辙。
  事实上真阳本身有一些电子产业基础,其中一些企业是几家军工企业辞职出来的人干起来的,这也是沙正阳看好真阳可以作为宛州电子、电器产业大版图中一部分的原因。
第124章
暗波隐流(1)
  十天的考察几乎是转瞬即过,但对于这一干来自宛州的干部们来说,却震动巨大,受益良多,这从回程的路上就能感觉出这种巨大的变化。
  来之前,大家呼朋引伴,喝酒打牌,要么就蒙头大睡,但是回去的路上,却是三五扎堆,述说着各自的见闻感受,连带着也要结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活儿,讲个一二三出来。
  这种氛围,这种态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对于沙正阳来说,他觉得你不能奢望太高,指望一次考察就能让他们脱胎换骨,伐骨洗髓,那不现实。
  但这一趟起码在他们脑海中固有的思维模式里被打开了一道缝,让一些新的空气钻了进来,让他们明白外面的世界现在是多么精彩,如果再抱残守缺,那就真的要被时代所淘汰了。
  这一趟值了。
  四十多个人,沙正阳相信或多或少都能开开眼界,有所触动,但是能达到什么效果,他谨慎乐观,但至少袁成功、杜大伟和郑国忠这三位他感觉应该是收获很大,而且是在思想理念和意识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尤其是袁成功。
  袁成功是主动和自己住一个房间的。
  虽然房间的安排是由市委秘书长明永昌在统一安排,但实际上操作还是郭向阳在负责,大家有什么要求也基本上和郭向阳说一说就能满足,大家没什么要求的就统一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