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895

  他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既然要从霸王电子跳出来,就绝不会满足于复制一个类似于霸王电子的企业,他有他的追求。
  金钱上的追求只是一方面,不是主要的,带领一个团队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做一批能让世界为之改变的产品,这才是他想要的。
  问题是,沙正阳所说的这些,就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段庸铭沉吟了一阵,才缓缓道:“正阳,我承认在珠三角这一批乡镇企业或者私营企业中做短平快的产品很出色,但是要再往后走,在技术研发上就有些欠缺了,但是起码这里能保证我们前期的成功,你说的那些,我懂,但弊病很多,甚至可能让我们连前期的成功都看不到。”
  段庸铭非庸人,直指问题核心。
  “阿段担心什么?”沙正阳微笑着道:“我可以一一释疑。”
  “很多,产业链这个问题,你刚才说的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国企僵化的体制,冗员巨大,如何解决?”段庸铭问道。
  “既然要改制,那么就不再有国企,而应该是有你和你团队来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国企体制一旦打破,其实也就和私营企业无异,一切服从于企业经营发展,冗员问题,这可能是最大的一道难题,市委市府会解决那些年龄偏大,已经难以适应新企业的职工出路,但是市委市府还是希望新企业能尽可能的多帮政府分担一些,不过,这没有硬性要求。”
  沙正阳的这个回答段庸铭不太满意,但是他也清楚这大概是人家能给出的最大条件了。
  如果没有这些职工的拖累,恐怕人家也不会不远千里两度来邀请自己了,若是半点挑战性和难度都没有,人家自己就干了。
  “正阳,我也不瞒你,虽然你刚才回答了我的这些质疑和担心,也提出了宛州无线电厂的一些优势,但是从我个人来看,这些优势远远不够。”
  段庸铭思考再三,觉得如果只是这样,他不会去接受这样一个所谓的挑战,他是成年人了,不会为了一些单纯的梦想而去挑战现实,那会碰得头破血流。
  “正阳,请怒我直言,就算是你们宛州市委市政府愿意在解决冗员上予以合作,但是我想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会交到新企业手上,这样庞大且缺乏进取精神的国企职工我觉得就算是我有一个管理团队也很难胜任,或许在企业尚未取得任何成绩时,这个新企业就会被压垮了,而且我刚才说了,这些国企工人薪资未必比在这边的工人低多少。”
  沙正阳心中暗叹,段庸铭的担心并非无因。
  他们这些长期在珠三角这些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管理层,早已经适应了这种充满竞争和紧张感下的生活,而这些企业的工人对他们来说也很简单,给你分派的工作,你不能适应就只能滚蛋走人,而国企职工就是两个概念,对方这种担心也很正常。
  “阿段,你的担心,我承认的确有,但是我觉得你可能把这个问题考虑得太严重太复杂了一些,没错,国企职工中那种懒散习气肯定要比这边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要严重的多,但是宛州无线电厂这些职工在经历了这两三年里只拿生活费的艰难生活后已经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要养活一家人的这个愿望压倒一切,所以我觉得只要在新企业成立之初就先行培训,严明纪律,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变这种风气的。”
  沙正阳坦率的注视着段庸铭:“而且,正因为他们在这两年里只拿着基本工资,收入大幅下跌,所以他们实际上的收入是要比这边薪资低不少的,当然在进入正常生产后,可能薪资会恢复到和珠三角这边的薪资相当的水准,可是阿段,你要想一想,他们大多都是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只要解决了风气纪律问题,把奖惩制度树立起来,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良品率肯定要远强于一个新建企业重新招募来的工人。”
  不得不承认沙正阳这方面的解释还是很合情合理的。
  宛州是内陆地区的普通城市,这年头还没有一二三线城市这一说,如果硬要分,大概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三四线城市,其薪资水准的确不高。
  如果加上所谓的福利,大概也和珠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相仿,但是珠三角地区的这些企业工人是付出了与家庭成员分离和远别家园的代价,这却不能计算在其中了。
  段庸铭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然被眼前这个人有些给说的心动了,但这还不够。
  段庸铭综合分析了这些条件,但仍然没有从中找到能够说服自己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见段庸铭仍然微微摇头,沙正阳心中也是忍不住喟然,果然成功者都不是易与之辈,不会因为自己这一通忽悠就随便改变观点,看来自己还得要拿出杀手锏才行啊。
  “阿段,我来猜猜,恐怕你最大的担心主要还是觉得这几千工人短期内无法消化,或者说无法找到一个足够庞大的工作量来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又或者说,你觉得没有找到一个需求足够大,能够创造足够利润的新产品来支撑起这样庞大一个企业?”
  沙正阳的话让段庸铭眼睛一亮,这个家伙,竟然能看穿自己的心思?难怪敢不远千里来找自己,在自己屡屡拒绝的情况下,还胸有成竹。
  段庸铭觉得原来越有意思了,他很想听听这个家伙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他甚至有一种预感,这个家伙恐怕真的会给自己今后的命运带来巨大的改变。
  “没错,这是最大的死结,刚才我们探讨那些,我觉得或许都能有些办法解决,或者说通过一段时间慢慢化解,但唯独这一点我还没找到解决方案。”段庸铭坦言:“我曾经有过一些考虑,但是说实话,怎么也用不了这么多的工人,而几千工人这样没工可开,一天两天可以,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这样,我接受不了。”
  “阿段你的那些考虑难道就不能在规模上扩大么?”沙正阳笑着问道。
  “正阳,哪有那么简单?一方面市场需要开辟,另一方面产品也有一个研发制造过程,这不是两三个月就能解决的,我自认为我和我的团队在市场开辟和渠道建设上都很强,但也没有狂妄自大到觉得一个新产品市场开拓就可以手到擒来。”段庸铭哑然失笑。
  “唔,如果我能够提供一到两个足够支撑得起一个巨大产业的新产品呢?”沙正阳脸上浮动着一抹温和而自信的光芒。
  “哦?”段庸铭颇感吃惊,他很清楚对方不会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因为在自己面前,任何夸大其词都只能是自取其辱,破坏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份印象和信任,“真的?”
  “当然是真的。”沙正阳顺手递给对方自己手中持握的一份资料。
  “VCD影碟机?!”段庸铭悚然一惊,望向对方,“你们也看准这个产业?”
  “看来阿段也对这个产业有兴趣?”沙正阳搓着手,“那不正好?”
  “不,这个产业未来前景肯定会很好,但是我不确定近一两年里这个产业会如何,从万燕公司和市场表现来看,还有些扑朔迷离。”
  既然对方都能如此大方的把这份资料交给自己,段庸铭自然也不会小气,对自己的打算也和盘托出。
  “我原本考虑是如果我要创业,会先寻找一两样技术含量略低的产品作为试水打打市场,积累一些顺带观察一下形势,再来进军这个市场。”
  “呵呵,这也算是我们英雄所见略同吧,阿段,你再往后看看,这是我写的对未来VCD影碟机市场的一些预判,以及一些对策和想法。”沙正阳笑着道。
  段庸铭点点头,迅速浏览起来。
  这份资料也就是七八千字,但是分析得很犀利,对94到97年这几年的VCD影碟机市场以及涉及到的产业关键核心部件和元器件市场都做了一个相当翔实的分析,让段庸铭都禁不住怦然心动。
  虽然不确定这份资料的准确度有多高,但是以段庸铭的眼光,自然也看得出来,对市场和核心器件的分析判断很精准,很多甚至超出了自己的一些考虑。
  “怎么样?阿段,这样一个产业加上你的一些准备,能否撑得起几千职工的开工?”沙正阳微微仰头,“我这个不算是虚言夸大吧?”
  段庸铭反复咀嚼,良久之后,才缓缓点头:“不算,虽然里边还有一些东西值得商榷,但是我要承认,如果按照这份方案来,是撑得起的。”
第042章
雄心勃勃
  沙正阳心中一亮,有门儿。
  “阿段,之前我通过各种渠道对VCD影碟机产业做了一个较为细致的调查摸底,万燕公司没有对VCD影碟机的制造专利提出申请,事实上我分析主要是万燕方面可能考虑到机芯和MPEG解码芯片及这两块才是影碟机的核心技术,万燕其实也就是在集成上,也就是一个解决方案上有了一些突破,但能不能被认定为专利两说,加上国内这种气候,所以万燕放弃了。”
  “应该是如此。”段庸铭一样对VCD影碟机这个行业很感兴趣,也是下过一番心思琢磨的,自然明白其中奥妙原委。
  “但如果是我,哪怕是集成这一块也应该去争取拿到一个专利,一旦拿到专利,这或许可以成为日后与其他公司做专利交互授权的一个倚仗。”
  “可能处于不同时机不同环境,想法不一样吧。”沙正阳也觉得有些可惜,但是有些事情也说不清楚,“现在我估计日企那边基本上都有这个制造能力了,关键是现在市场还不成熟,缺乏配套的软件内容,万燕还在加大投入,但是一己之力花费太大了,而且也很难改变国人的心态,动辄几十上百元一张光碟,没有几个人承受得起,所以这个市场还需要时日。”
  注意到沙正阳眼中闪烁的目光,段庸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你是说盗版碟……”
  “对,除非盗版碟大规模出来,将光碟价格打下来,否则VCD影碟机销售起来不了,阿段你是老搞市场这一块的了,应该看得到这一点。”沙正阳淡然道。
  南粤素来是盗版的先行者,从磁带、录像带到CD,这里都是云集地,长期在这里生活的段庸铭自然清楚,沙正阳的话也让他心中微动。
  “你的意思是很快盗版光碟就会出来?”段庸铭沉吟着道。
  “不但会出来,而且会大规模蜂拥而上,现在正版光碟价格多高,你我都清楚,广州90到100元一对,燕京卖到了160到180一对,而空白光碟成本15元一张,盗版光碟成本不会超过18元每张,你说这种暴利,只怕比走私还来得快,谁能忍得住?”
  沙正阳说得很轻松。
  段庸铭不由得佩服这个家伙的眼光,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不知道这边有没有动静了?”段庸铭很随意的问了一句。
  “据我所知,已经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有些在进口压盘的设备和生产线,而有的正准备把原来LD黑线转向,这边毗邻香港,内容丰富,只需要一结合,很开就会形成巨大的洪流向全国涌去。”沙正阳轻轻叹了一口气,“万燕花了巨资去像那些音像出版社买版权做先期投入,纯粹是把钱往水里丢,但作为先行者,它又不能不做这一步,所以……”
  “你不看好万燕?”段庸铭平静地问道。
  “生不逢时,奈何?”沙正阳耸耸肩,“只是便宜了后来者了。”
  段庸铭沉默不语。
  “阿段,你来宛州,市委市府全力支持你,也会给予你控股权和全面管理权,甚至也还包括贷款等各方面的支持,相信我,来宛州这里会是你大展宏图的所在。”沙正阳诚恳的道。
  段庸铭想了一想才道:“正阳,我觉得你已经把这个方案想得很周全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我?你自己完全可以来干!而且我也了解过,东方红集团就是你做起来的,你对搞企业一样是内行,不比我差。”
  “阿段,你面前我不说假话,我无意经营企业,否则我就不会离开东方红,另外,搞电子这一行,现在环境也不一样,你有能力和眼光,还有一个团队,这是最重要的,时不我待,等不起了。”沙正阳坦然道。
  段庸铭抿了抿嘴,“让我考虑一下,行么?”
  “还有,阿段,可能你也注意到了,VCD影碟机产业会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关键的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机芯在飞利浦手里,MPEG解码芯片是斯高柏控制着,但是我个人认为MPEG解码芯片还不够成熟,而且可以在这方面研发突破,宛州无线电厂这边有一定技术,如果我们可以想办法在挖掘一些人才来,未尝不能在这个解码芯片技术上有突破,将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沙正阳语气很肯定,让段庸铭很是惊讶。
  这可不能胡吹,他虽然对这个MPEG解码芯片技术不太懂,但是也知道斯高柏既然视若拱璧一般掌握在手中,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研发出来的。
  见段庸铭有些疑惑,沙正阳又道:“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联想?”
  “知道。”这样一家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脑企业,段庸铭怎么可能不知道,更何况霸王学习机多多少少也还和电脑有点儿沾边,他作为霸王电子的老总不可能对业内的一些变化不清楚。
  “如果我说联想可能面临分裂,他们的技术团队也就是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的联海微电子中心,我们有希望把它拿下来呢?你觉得值得么?”沙正阳眼中闪动着混合着野心和冒险的光芒。
  他这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了,当然,这也是他感觉到很有可能打动段庸铭的前提下。
  “啊?!”段庸铭大吃一惊,联海微电子中心他没有听说过,而联想内部的纷争他倒是有所耳闻,不过要说发展到分裂的境地,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但沙正阳敢这么说,只怕不是虚言诳骗自己,那没有必要。
  “正阳,你说联想面临分裂这个消息是哪儿来的?”段庸铭忍不住问道。
  “阿段,消息从哪儿来我自有渠道,我好歹也是东方红集团的创始人,在商界也还有些人脉,在京里也有些朋友,所以能得到这些消息。”沙正阳此时就只有忽悠了。
  “联想内部在发展路径上出现了分歧,占优势的一方希望着重发展电脑,通过进口国外的芯片来生产电脑,打造一家大型电脑企业,而另一方则希望能够在芯片研发上独立自主,另外也还涉及到要进一步研发大型搞程控交换机,在发展重心上出现了巨大分歧,估计很难弥合了。”
  段庸铭见对方说得如此详尽肯定,心里已经信了大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