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895

  按照下半年这种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效果来看,沙正阳内心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还是有些把握的,也就是说95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都还可以增长40%以上,如果明年也能有一个较好的势头,到9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个亿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钱市长,我觉得如果保持当下这个工作势头,96年完成8个亿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沙正阳苦思良久,才回答道。
  钱正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就是想要听到沙正阳一个答复,才敢在林春鸣和冯市长面前夸这个海口,其他人说,他也不放心。
第049章
竞争无处不在
  一散会,钱正把沙正阳单独留了下来。
  “咱们定的目标是后年8个亿国内生产总值,那明年呢?”钱正开门见山:“半年总结,我得要给市委市府报盘了,也得提个目标。”
  “4到4.5个亿吧。”沙正阳想了想道:“下半年还得鼓把劲儿才行。”
  “你有什么担心?”钱正感觉到压力。
  “顶益、统一和东方红日清这三家企业规模都算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相互竞争的心态达到目的,但是下半年涉及到旺旺、徐福记、卡夫和雀巢这一类大企业,难度就比较大了,他们都比较强势,尤其是像卡夫和雀巢这类企业,要拉来,不容易。”
  沙正阳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因为前期取得的成绩而狂妄自大。
  “我个人感觉还是要把重点放在对中小企业的招商引资上,另外虽然继续侧重于食品企业,但是下半年要考虑建设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这一类的产业园区了。”
  对沙正阳的建议,钱正一直是非常重视的,颔首道:“嗯,我也是这个意见,不能把过多希望寄托在大企业上,成了可以当成意外惊喜,但是重心要落在中小食品企业上,你说的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工业园区有什么想法么?”
  “我听说省里对各地市出口创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在每年经济指标考核分值中比较高,估计市里可能也会效仿,而估计咱们经开区会首当其冲,林书记和冯市长肯定要对您替更高的要求。”沙正阳笑笑道。
  钱正眉头又皱了起来,“你小子的鼻子可真灵啊,没错,周大人和吕大人都在不同场合上提到了企业出口创汇的问题,要求各地市在培育出口创汇产业和企业上要有所作为,着重培养,甚至省财政厅还要拿出补贴和奖励政策。”
  “宛州跑不掉,那钱市长您觉得林书记和冯市长会放过我们经开区?”沙正阳笑得像一头狐狸一样。
  “你好像有点儿幸灾乐祸啊,你觉得你就能松活了?”钱正没好气的道。
  他很喜欢和沙正阳谈话的氛围,松紧适度,而任何问题似乎落在沙正阳身上,他总能给你找出一两条对策出来。
  “没想松活。”沙正阳很自信的道:“咱们也不怕不松活,变了泥鳅就不怕泥巴糊眼睛,省里希望各地市拿出出口创汇的成绩出来,咱们宛州是全省第三大城市,义不容辞,而经开区又成了宛州的先行官发动机,能跑得掉?”
  “所以你认为要搞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产业园区?”钱正沉吟着:“食品行业的确是以占领国内市场为主,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出口市场很有前景,就是不知道咱们地处内陆这个成本优势和通关手续这些会不会受到制约?”
  “服装鞋帽、玩具以及体育用品是目前出口创汇增长最快的行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也就占了一个交通优势,但是其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上是比我们差一大截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海关通关,我们宛州还没有海关,应当考虑尽快建立海关,这能极大方便我市进出口业务办理,也对于我们在发展出口创汇产业上有很大促进作用。”
  沙正阳的话让钱正也是很振奋,“你的意思是只要解决出口通关的程序繁琐问题,我们的这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具有竞争力?”
  “和沿海地区相比肯定还是有差距的,毕竟人家都发展多年了,在客户关系上早已有稳定的渠道,当然如果我们吸引来的投资者也具有这方面的渠道,那就最好,但我们由于地处内陆,在交货时间和交通条件上肯定还是不如沿海地区的,在信息掌握和渠道建设上也有不如,尤其是一些对交货时间比较敏感的就要吃亏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块我们还是可以做起来。”
  沙正阳的观点很符合钱正的胃口,不管怎么说,你要做了之后才知道结果,你都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不行?更何况宛州在劳动力薪资上本身就具备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优势。
  “嗯,海关问题必须要解决,前段时间我也曾经和冯市长提起过,他也赞同,这项工作还要马上做起来,上边这些部门,你不去成天催着督着,他就不来气,能拖就拖,或者就觉得你不重视,……”钱正颇有感慨。
  ……
  “层层加码啊,沙主任。”卢雅和沙正阳并肩而行。
  “怎么,没信心了?”沙正阳反问。
  “也不是,不过把困难估计得大一些没坏处,卡夫、雀巢这些企业没那么容易拿下。”卢雅目光里多了几分灵动,“不过我们也没打算就在一棵树上吊死,除开食品行业,还有其他行业。”
  “有想法了?”沙正阳一直很欣赏卢雅的先行一步战略,在大家的注意力都还放在热点上时,她已经开始考虑另辟新径了。
  “嗯,有点儿。食品行业总的来说产业链还是短了点儿,相比之下,作为未来主导产业的电子电器产业其产业链则相当庞大,若斯电器今年的发展势头不差,我和焦总接触过两次,询问过一些情况,预计到今年年底,若斯电器的产能就会超过原来宛州电器厂的极盛时候,估计明年产能就会达到原来宛州电器厂最高产量的两倍以上。”
  “所以你觉得这一块也可以纳入进来?”沙正阳沉吟着,看了卢雅一眼,“我还以为你会考虑鞋帽玩具这些产业呢。”
  “鞋帽玩具产业也是一个出路,不过曹处长似乎对那一块也很感兴趣,而且我感觉如果要吸引一些大的代工商来宛州落户,估计难度不小,他们更倾向于沿海,比如泉州、漳州和珠三角区域,涉及到鞋材这些更好供应,而我们这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底子,要从头开始,需要一个过程。”
  卢雅也不是没有在这方面做过调查研究,从表面上看来鞋帽服装应该是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基本上都云集在几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前往内陆地区的企业不多见。
  哪怕是在薪资上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不愿意搬迁到内陆地区,就是因为运进运出的出口问题,就目前来说,这些鞋帽基本上都是销往欧美日,鲜有进入内地市场的。
  加上产业链也不健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迁的动力不足。
  “你看得很准,的确要打开局面不容易,我们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这个产业和食品产业不一样。”沙正阳点头,“不过你觉得光是一家若斯电器就能支撑起电子元器件产业进来?”
  “沙主任,不止于此吧?不是说无线电厂马上就要启动了么?我感觉你胸有成竹,这样大一个企业如果动起来,会带来很大的需求的。”卢雅扬起眉毛。
  “我还想请您搭桥呢,等到无线电厂真的重新启动,我想拜会一下他们的管理层,看看他们在产业链的配套建设上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有针对性的来进行招商引资,既补齐他们的短板,又能为我们经开区实现项目落地。”
  “难怪,我说今天怎么这么热情的来找我,原来是瞅着这一宝啊。”沙正阳笑了起来,“没问题,你也猜得没错,无线电厂这边一旦重新启动起来,他们对于零部件需求量会相当大,虽然核心元器件来自国外,但是我估计国外厂家是有这个意愿在国内建厂生产的。”
  “真的?”卢雅眼睛一亮,“那投资规模肯定不会小吧?”
  “肯定不会小,我估计一两千万美元都有可能,甚至更高。”沙正阳点头。
  “那就太好了。”卢雅大喜过望,“除开核心元器件外,肯定还有其他零部件吧?”
  “其他零部件宛州这边大多有,但是如果进入了大规模生产之后,肯定不够,还得要扩大再生产,或者就要建新厂,总而言之,涉及面很宽泛。”
  对于卢雅,沙正阳自然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但是考虑到段庸铭那边还没有完全敲定,所以他也没有多说,而卢雅也很懂事,并不深问。
  “那我们就可以好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了。”卢雅忍不住以拳击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据说真阳经开区也有意要效仿我们这边,他们的重点招商引资方向也是食品和服装玩具这一类的。”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嘛,不要惧怕挑战。”沙正阳哑然失笑,“不过这个袁书记看样子是瞄准我们经开区,来者不善啊。”
  “怕倒是不怕,就是怕到时候形成恶性竞争,大家在政策优惠上竞相开价,那就不太让人愉快了。”卢雅淡淡的提了一句,“感觉袁书记这段时间颇有压力,所以在有些方面想要实现突破,……”
  沙正阳一听就明白了,无声的点点头,有些事情明知道,但你还真不好去说。
第050章
自我成熟的标志
  魏东平赴武阳上任,东峡县委书记原本市委是有意让袁成功调任的,但征求袁成功意见是,袁成功表示愿意留在真阳,最后便作罢。
  这个决定很难说对错。
  赴东峡担任县委书记看似距离副厅级领导更近了,但一去东峡起码两年时间内不会动,还不如留在真阳,人熟地熟情况熟,万一有机会也能顺理成章上位。
  随着林春鸣在宛州地位日益稳固,威信日高,宛州全市各区县和局行的班子调整也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按照林春鸣的提法,尸位素餐、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安于现状的这些现象都必须要彻底清除,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一做法要彻底落实,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选拔一批年轻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区县中去开展工作,让宛州成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一块高地。
  真阳这两年总的来说发展还算是不错,但是袁成功肯定还不太满意,未能竞争赢魏东平和陈秀清,这让他有些失望,也有些不甘,那么继续在真阳干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就是袁成功的想法了。
  现在从中央到省市,都是把经济工作放在了首位,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发展经济,那么袁成功自然也要将重心放在这上边。
  真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经开区紧邻,甚至连为一体,现在复兴大道西段也就是要把真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宛州经开区彻底连接起来,这样一来是有利于真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经开区在产业配套上对接契合,同时也有利于在交通、管网等方面上的一致性。
  事实上宛州经开区也一样希望如此,如果能够把真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进来,双方协调统一规划,形成互补,对于未来在产业招商引资上的布局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当然这其中不可避免也会有一些竞争,但从全市这个角度来看,利大于弊很明显。
  “理解,真阳今年总的势头不错,袁书记大概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上次还在一直和我说,手里边缺能够擅长经济工作能打硬仗的干部。”沙正阳想起什么似的,微微沉吟了一下,“卢雅,你有没有兴趣下区县?”
  卢雅心一跳,侧首问道:“沙主任,我现在还说不上吧?”
  她现在正科级才半年,要说奔副处级肯定还不够条件,像沙正阳那种破格提拔不是随便哪个都能有资格赶上的,所以她从未想过。
  “嗯,我知道,不过宛州这边的干部素质,尤其是在搞经济这一块上的干部还真的比较缺乏,所以袁书记也是有感而发,不仅仅是真阳,像香城的郑县长和北溪的杜县长都和我谈到过,觉得很多干部始终跳不出农业经济的窠臼,还在沉湎于以往的思维模式中,要找到能够适应新形势思维开放擅长经济的干部,还真不容易。”
  沙正阳摇着头,似乎很有感慨。
  “我也和唐书记、叶部长闲聊的时候谈起过,在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时候,要注重多岗位轮换,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夺把他们放在一些经济工作的岗位上中去锻炼,另外如果有机会也应该主动和省委组织部提出在干部交流挂职上做文章,比如让我们一些区县干部到省计委、财政、经委、交通等部门去学习锻炼挂职,开拓眼界和思维,增强自信,……”
  “沙主任,宛州虽然在工业上有一定基础,但是个人感觉,绝大部分干部,在心态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地区的干部。”卢雅忍不住道。
  “嗯,说得很好,心态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地区的干部,还在用着农业地区干部的心态思维来考虑问题,这也就是最大的问题。”沙正阳赞赏的点评了一句,“尤其是在区县里,这种心态思维还很浓,这也对区县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很消极的副作用。”
  “宛州还是太大了一些,十县二区,而且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除了东峡和宛阳以及真阳的经济略好外,包括龙陵、裕城这些区县,县域经济基本上都没有多少起色,我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宛州未来要塑造成为汉川第三城的关键。”
  卢雅的观点很犀利大胆。
  欣赏的看了一眼卢雅,沙正阳若有所思的道:“你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发展县域经济是弥补宛州经济短板的必不可少的举措,但是从宛州当下实情来说,全力以赴的推进宛州城区区域,也就是宛阳、龙陵两区以及真阳部分区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才是快速提升宛州城市整体实力的杀手锏。”
  卢雅思索了一下,一时间没有说话。
  “盖因宛州太大,各区县,尤其是各县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差异较大,不少县份要想迅速扭转局面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时间来积淀,或者再客观一些的说,资源有限,你这个县占的多一些,另外一个县就不可避免的会少一些,这也是各县,乃至宛州各县与其他城市竞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卢雅为之动容,细细思考之后,她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无论你如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投资,但是宛州太大了,光是十个县中你有占得先机抢得先手发展的,就必然有失了先手落后时代的,虽然没有绝对一说,但是相对落后却是客观存在的。
  “从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来说,它必须要有所取舍,所以重点发展经开区,以经开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引擎来带动宛阳、龙陵和真阳以及其他县份的经济发展就是必然选择。”沙正阳很坦然的道:“这是客观需要决定的。”
  “不过从区县角度来说,各区县党委政府他们一样可以从自身角度来考虑,既要服从市委市府的发展大规划,但是一样可以立足于自身实情,在发展中有所侧重,这也是一个竞争,只要你工作做到家,一样可以争取更多的资源,优先发展自身,而且自身发展走到了前列,随着时间推移,市委市府的发展战略也会为之做出微调,这并不矛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