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895

  段庸铭啼笑皆非,瞪着眼睛看着沙正阳,好一阵才道:“正阳,你都把话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阿段,眼光看长远一点,没错,你们都在华海高科投入了不少,但是你们应该看到如果华海高科能够继续在技术研发上走在前列,一个MPEG解码芯片的成功肯定不会是终点吧?”沙正阳笑吟吟的道。
  段庸铭没好气的道:“行了,你别卖嘴白了,怎么,又打算给我们上课洗脑?”
  “嘿嘿,阿段,这么说就有点儿伤感情了,我看我每次说的时候,你也听得很带劲儿嘛。”沙正阳涎着脸道:“再说了,别看着华海高科那点儿收益,华众电子和你高升电子这两笔收入难道还不够你花销?”
  “蛇大窟窿大,现在你又没有管理企业,哪里知道难处?”段庸铭撇撇嘴,“别把政府财政那一套用来计算企业,你也搞过企业的,知道情形。”
  “得了,阿段,以高升电子现在的经营状况,真要缺钱,宛州哪家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你?”沙正阳毫不客气的戳穿对方,“恐怕在授信上,高升电子大概也仅次于宛州制药厂和汉东医药吧?”
  宛州制药厂和汉东医药是宛州老资格国企,而且效益持续上佳,一直是宛州各大银行最受欢迎的座上宾,虽然高升电子现在大红大火,但是毕竟时日尚短,还无法和汉东医药与宛州制药厂相比。
  “嗯,也许吧,不过高升电子现在也不需要贷款。”段庸铭在这方面还是很自豪的。
  丰沛而强大的现金流源源不断的回流,现在是买方市场,各地的电话和订单如雨点般的飘至,高升电子现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也难以满足需要,绝大多数都是先款后货,就凭这一点就让无数企业眼红得发紫。
  “宛州这几家企业里,恐怕就属华峰电器的财务状况最好。”陈一炜插话道:“雷总那边在财务上做得最好,他的财务是香港那边来的人在管理,做得很细,我们高升还是差了一点儿,还需要向他们学习。”
  “这都有一个过程,华峰在汉都建厂时也都是手忙脚乱,好在有香港华泰在后边予以人力资源支持,才算是逐渐走上正轨,高升有阿段和你们几个撑起,很快就会理顺,现在也主要是生产和扩产连续不断,有点儿忙乱罢了。”
  沙正阳很清楚陈一炜也是未来的大牛,现在蛰伏于段庸铭之下并不代表这个人能力就差了,一旦给他一片天地,立即就能展翅高飞。
  吃完饭,宗文峰提议到隔壁的酒吧去喝点儿酒,大家也都同意了。
  宛州市区的大槐树街从93年开始陆续有酒吧开始出现,94年陆续开起了五六家各种酒吧,到95年已经已经接近二十家酒吧营业。
  这里紧邻汉东师范学院、汉东理工学院以及汉东卫校和汉东商贸校,算得上是宛州的“大学城”。
  汉东理工学院是今年三月份正式挂牌的,名噪一时的汉东工专就此升格成为宛州第二所本科大学,按照宛州市委的设想,汉东师范学院要在未来五年内打造成为汉东师范大学。
  这一构想已经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汉东师范学院是整个汉川省规模仅次于汉川师范大学和嘉州师范大学的师范院校,论历史甚至不比汉东师范大学短,只不过由于宛州不是省会城市加之经济实力无法和汉都、嘉州比,所以才会在解放以后发展缓慢。
  但是即便是这样,原来的宛州师专也在1987年就正式升格为汉东师范学院,而且由于学校历史悠久,名气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招生规模现在已经突破9000人,接近10000人了。
  按照国家教委学院升格为大学的相关规定,在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上已经超过了8000人的下限,目前只是在校研究生的比例还达不到,以及其他一些软硬件设施达不到。
  这些方面汉川省委省政府和宛州市委市政府都在着力解决,力争在2000年实现汉东师范学院更名为华西师范大学。
  除了汉东师范学院外,刚刚升格为汉东理工学院显然更受宛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这个以理、工为主,管理学兼顾的学院,现在招生规模也相当大,在职学生突破了4000人,预计到今年年底就能达到5000人,宛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要到2008年把汉东理工学院建成汉东理工大学的展望,为此宛州市委市政府将从每年市财政中以专项补贴的名义支持汉东理工学院发展。
  这两所学院都是宛州市重点支持的大学,预计96年将予以这两所学院各1000万的资金补贴。
  并且从1997年—1999年这三年,宛州市政府将分别拨款1500万、1800万、2000万予以支持这两所学校发展,这对于一个地级市政府来说,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
  事实上这个意见也是当初沙正阳向林春鸣提出来的。
  宛州未来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教育和科研,而教育和科研资源往往又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充裕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也是无源之水,所以沙正阳极力游说林春鸣要在教育上加大投入。
  虽然汉东师范学院和汉东理工学院属于省政府直管学校,但是它落户在宛州,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汉川全省各地和临近的甘、陕、鄂、豫、湘等省,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宛州,所以不应当狭隘的把眼光只看到眼前这一点。
  这个意见林春鸣也是花费了不少力气才说服了市里边一干人,即便是这样,反对声音最强的孟子辉、阴朝凤等人仍然在书记碰头会和市委常委会上都保留了意见。
  不仅如此,林春鸣还提出了要竭尽全力支持汉东商贸校和汉东卫校才能够中专升级为汉东商专和汉东医专。
  这也是一个相当宏大的工程。
  按照林春鸣在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构想,汉东商贸校和汉东卫校要拿出一个十年计划,力争在2005年之前完成中专升级为大专的这一目标。
  为此从1996年—1998年,宛州市政府将每年给两所学校500万专项资金用以帮助两所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从1999年—2001年,这个专项资金将翻番到1000万,而奥后续的2002-2005年,根据情况,如果具备中专升大专的条件,最高可以给予2000万的支持力度。
  可以说林春鸣在教育这一块的支持力度上可谓是历任市委书记之最,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上甚至大大超过了宛州的经济增速。
  虽然这一规划很有可能会因为林春鸣离开而人走政息,但是林春鸣在任这几年里,肯定会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也为林春鸣赢得了几大院校师生的极大支持和好感。
  这已经是年边上了,马上就面临放假,而几所大学中专早已经放假了,但相对而言大槐树街的酒吧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盖因虽然大槐树街紧邻几所大中专院校,但实际上生意客源并不依靠几所院校的学生,因为在职学生们的消费能力少有能达到这个程度,反倒是学院的一两千教师及其家属倒是这里的一大消费群体。
  莱茵酒吧无疑是这里人气最旺的一家酒吧,而看得出来宗文峰应该是这里的熟客。
  几杯果味金酒送上来,立即让沙正阳对这家酒吧的格调刮目相看。
  这可是96年,能调制出这么纯正口感的荷氏金酒,在燕京、上海或者广州或许没啥,但在宛州内陆这个城市,就不简单了。
  沙正阳并不是洋酒的拥趸,前世中他对洋酒的了解主要还是因为高铎。
  高铎是一个非常喜欢洋酒的爱好者,不但是红酒,像这一类杜松子酒勾调出来的果味金酒,曾经也是高铎的最好,为此也推荐给了沙正阳,前世中沙正阳被高铎拉到喝过多次这一类金酒,也因此印象深刻。
  觉察到沙正阳丰富的表情变化,宗文峰也是有些讶然和得意,他没想到沙正阳居然也是一个金酒爱好者,这可是一个难得的“知己”。
  “正阳,看样子你经常品金酒?”
  “不,喝过几回,我一个朋友很喜欢荷氏金酒。”沙正阳摇摇头,“好久没见这家伙了,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怀念,嗯,阿峰,看样子你也是金酒爱好者啊。”
  “嗯,在国外养成的习惯,在美国那几年,学习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候就要减减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来宛州之后,无意间发现了这家酒吧,老板是汉东师范学院的教师,据说是在华东师大读研的时候跟着一个法国姑娘同居时学会的这一手调制技术,爱情虽然没有了,但是技术却保留了下来。”宗文峰笑着道:“这也成了我休息时间最爱来的地方。”
  “嗯,宛州城市在发展,娱乐生活也理当丰富多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这也是城市魅力的一部分,就像你一样,或许就是有这样一家酒吧,才会让宛州对你的吸引力多几分,或许在某个平衡点选择时,你就会偏向宛州。”沙正阳笑着道。
  宗文峰歪着头想了想,点点头:“的确有此可能。”
第014章
制造业
  沙正阳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这就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当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吸纳能力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时,那么它对各类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也会变得更强,这恰恰是宛州所急需提升的。”
  “正阳,你是言必称宛州的吸引力啊。”段庸铭笑了起来,“说实话,宛州的各方面条件比起沿海地区来,比如苏州、佛山、珠海、宁波、温州这些地方来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宛州的进步速度很快,我们在这里呆了这么久就能感受得到,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按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宛州要不了几年,就能赶上沿海地区这些城市,嗯,这同样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企业进来,会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
  “内陆地区在观念转变上本身就慢了一拍,要赶上沿海地区难度就更大,沿海地区也在发展,所以内陆地区要想追赶沿海,首先就要在观念、作风和服务上向沿海看齐,只有在这些方面和沿海地区平起平坐了,你才能说得上用自身在薪资、原料和市场环境上的优势来赢得竞争,否则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沙正阳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嗯,很有点儿宛州市长而非真阳县长的角度,大概是因为自己下意识的都把真阳纳入了宛州市的一个区了,所以就站在了宛州市的角度考虑问题。
  “宛州的确有一些优势,薪资水平低,地理区位优势也很明显,但弱项更多。”宗文峰接上话,“以华众电子为例,先不提技术人员,就算是技术工人,要招募都很困难,这还是在宛州还有汉东理工学院的前提下,这类大学生,毕业之后当技术工人觉得掉份儿了,但如果要让他们直接搞设计研发,又根本过不了关,或许锻炼几年还能勉强上手,眼高手低的情况很突出。”
  “那你们华众电子的工人怎么解决的?”沙正阳很关心这个问题。
  “也幸亏原来宛州还是有一些产业基础的,我们从高升电子那边招募了一些过来,另外在蓝光厂、红星厂等几家企业挖了有几十个人过来,才算是撑起了场面,否则你以为华众电子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就能一下子就把产能提起来?”
  宗文峰对此还是很有感触。
  “现在我们公司也在自办培训班和夜校,又在七大厂里挖人,弄得七大厂很有意见,现在我们只好去返聘那些已经退休的老技术工人回来带徒弟,搞培训,难啊。”
  “你还好意思说?”段庸铭也有些不满意的道:“你们把工资开得可够高,弄得我们这边的技术人员都有意见了,大家都瞪着眼睛相互看着,谁工资高了,奖金多了,立即就能反映上来,这都得要一碗水端平,弄得我们这边也只能跟着涨,都是你们开了坏头。”
  沙正阳却对这类现象心里很高兴。
  对于企业来说,只要能赚到大头,他们当然也乐意给技术骨干们和熟练工人们涨薪,这也是一种稳定军心士气的最佳方式。
  现在市场一片大火,你如果不把工资涨起来,很容易被人挖角。
  就像正在搬迁的七厂二所一样,或许以前大家还会觉得一个国企干部职工的身份很尊崇,但现在眼珠子是黑,银子是白的,经济社会,跳槽辞职出来,到高升电子或者华众电子这类企业里去干,收入翻两三番甚至更多,凭什么不干?
  再说了,只要有一门技术,哪里不能求生活?哪里不比在国企里边挣得多?
  现在这种风潮正在不断的席卷着刚从山沟里搬迁出来的七厂二所的干部职工们。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不敢冒这种风险,但是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有这种想法,对于高升电子、华众电子、三洋若斯和华峰电器以及华泰空调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这七厂二所好几万职工,就算是技术人员也是数以千计,能挖出一小部分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都是不无小补了。
  “阿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华众从上海带过来的那几个骨干,就算是给人家开高薪,人家也不乐意,勉强同意在这里干两年就是极限了,帮你培养一批人出来就算是对得起你了,要想把人留住,就得要说股份的问题了。”宗文峰耸耸肩,“我都是一个打工的,怎么可能去表这种态?”
  这话说出来也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华众电子是汉海高科、东方红、华峰和高升四家出资组建的,宗文峰是手汉海高科委派来的,虽然在薪资水平上不会低,但是股份却没有,这一点要说怎么来看。
  华众电子只是一个制造型的企业,对于制造型企业要说给予总经理股份,要看情况,沙正阳倾向于采取期权方式,但现在他只是一个政府官员,对于东方红和华峰有一定影响力,但是高升和汉海高科那边怎么想,他就不好揣测了。
  “文峰,你这是将我的军啊。”段庸铭笑得很爽朗,“本来是打算年后来说这事儿的,但正阳也在这里,都不是外人,上个月东方红宁总过来,和我谈起过,的确有这个考虑,你和几个管理层以及核心技术人员,董事会有考虑,但具体怎么来定,还要等年后董事会开会时候来研究,不过你放心,华众去年干得很好,今年开年势头也不错,董事会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华众电子也有董事会,汉海高科占两个董事会席位,东方红、华峰、高升各一个。
  汉海高科、高升、华众、三洋若斯、华峰,这几大企业都有东方红的投资,除了三洋若斯控股外,其他企业东方红都没有绝对控股,但是东方红基本上都是大股东,宁月婵既然有这个态度,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事情是铁板钉钉了。
  宗文峰也有些兴奋,不过他还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矜持的道:“那就感谢阿段的美言了,上次宁总来华众考察,也对华众的期望很高,我也和她谈过了华众下一步的目标,她觉得华众要想在未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必须要有一大批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熟练技术工人,并为此拿出一个日臻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要把这个群体培养壮大并牢牢抓在手中,这样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华众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是要转型生产企业产品,也一样可以应付裕如。”
  沙正阳忍不住扬起眉毛,宁月婵厉害啊,居然已经看到了华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现在华众还可以说是因为VCD影碟机和程控交换机这两个产品具有竞争力,但是只要能够不断壮大,锻炼出一大批熟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哪怕是日后不干影碟机和程控交换机了,一样可以干其他的。
  这就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沙正阳认为,这其实华众其实就可以对标未来的富士康。
  段庸铭同样对宗文峰的话大为惊讶,之前他和宁月婵也接触过几次,给他的感觉是宁月婵不苟言笑,做事细致认真,但其他还感受不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