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895

  如果没有后面的这两个条件,或许华为问题不大,但是富士康恐怕不会如此轻易就作出决定要在汉都投资建厂。
  3月16日,广达集团和汉都市经开区签约,准备投资6000万元在汉都市经开区成立一家电脑组装生产基地,占地240亩,这也是继富士康之后第二家大型台资企业进入汉都市,应该说是富士康的签约最终帮助一直在苏州和汉都之间难以抉择的广达集团做出了决定,这种示范效应终于开始显现出来了。
  刚刚出席完汉都市政府和广达集团方面举办的签约酒会,沙正阳就接到了郭真的电话,她已经飞抵汉都东升机场,要和沙正阳紧急见面。
  沙正阳也吃了一惊,郭真那边能有啥事儿?除了半导体项目也就没别的了,可如此心急火燎而来,肯定是特别的事情。
  “张如京认为我们的格局太小,没有成功的希望,他听出要做就做最好的,否则宁肯不做。”郭真一见面就直接了当。
  沙正阳苦笑,还是来了。
  前世中张如京也是如此态度,从世大半导体出走,就抱定了复仇台积电的决心,不过前世中他时通过各方渠道从海外募集到了各种资本,而今世情况已经有一些不一样了,汉海高科作为国内最大的IC芯片设计企业和最具盛名的高科技企业,俨然已经成为扛鼎旗手,而邀请张如京来负责半导体生产项目,也让张如京颇为振奋。
  但是汉海高科的规划仍然让张如京不太满意,这也在沙正阳预料之中。
  前世中张如京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中芯国际里也只是干了两三年就在和台积电的专利之争中被迫隐退,沙正阳认为对方犯了几个错误,一方面是低估了台积电的攻击性,小瞧了台积电的处心积虑的诉讼准备,导致准备不足,输了官司;二是募集资金大多来自海外,这些私募资本完全是以利益为先,一旦觉得张如京因为诉讼原因而可能影响到公司短期利益时,就立即翻脸不认人;三是技术储备不足,所以被迫在很多技术上借用了台积电的专利,而自身有没有在技术专利诉讼上作充分准备。
  但对于汉海高科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从汉海高科进入半导体和芯片设计领域开始,沙正阳就屡次三番的强调无比要从最基础的技术领域做起来,不要怕在技术研发和人才招募上投入,哪怕把汉海高科在前期盈利上的积累花光都值得。
  正因为沙正阳这种近乎败家的观点态度,使得汉海高科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技术至上的宗旨,汉海半导体,也就是未来将会由张如京掌舵的这家将要和台积电打擂台的企业,从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从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当然还包括国内大量招募技术人才开始为创业做准备。
  在张如京尚未接手时,汉海半导体已经拥有了接近五百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而这一年对来,这五百多人的技术团队光是薪资就已经烧掉了汉海高科将近3个亿。
  如果没有沙正阳近乎宗教狂热般的支持态度,无论是东方红方面还是段庸铭方面,都不敢放任还没有开张的汉海半导体就如此“奢侈”的操作。
  而张如京的加入汉海半导体,又带来了他原来的老部下团队三百多人,加起来高达八百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人员薪资一年就有可能要突破6个亿。
  但沙正阳认为值得。
  因为张如京是一个真正懂半导体制造的人,也是能看清楚未来半导体发展趋势并把握住发展脉搏的人。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也是沙正阳信奉的观点,前世中证明过自己的人,今世更应该给他机会让他去施展才华。
  “郭总,他觉得要做到最好,要让成功几率最大,需要多少投入?”沙正阳也没有绕圈子,径直问道。
  “他原本考虑是听过渠道购买二手设备先上两条8英寸的生产线,但是在获知我们这边的技术储备和资本储备之后,他希望可以同时上马一条12英寸生产线,他认为目前12英寸的晶圆更具竞争力,也有利于汉海半导体迅速站稳脚跟。”郭真介绍道。
  “那需要多少投入?”
  “总预计在15到18亿美金左右。”郭真一咬牙,实际上她也认同张如京的观点,但是这个投入太大了,即便是张如京再三保证他可以通过他的渠道募集到大部分资金,但是风险还是相当大。
第097章
大手笔
  “那我们可以拿出多少?张如京准备从海外筹集多少?”沙正阳沉吟着道。
  张如京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激进,但是沙正阳却知道这是对的。
  三星就是在每逢行业衰退期不断加注,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日本人之所以最终彻底败北有相当大的原因就是过于保守的战略,不敢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张如京称他可以海外募集加上他的团队出资,能筹集大概12亿美金,甚至还可以再多一些,但是可能和那些私募谈的条件就可能更苛刻了。”郭真回答道。
  “没有必要。”沙正阳摇摇头,“汉海半导体的主导权必须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不是那些海外资本手中,张如京可以信任,我们这边几家可以多筹集一些,东方红投资这边可以最大限度筹集六亿美金,阿段的高升电子这两年效益很好,拿出两亿美金来没问题,加上你们汉海高科和华众电子的自筹,拿出三四亿美元来应该不是难事吧?如果张如京团队能自筹2亿美金,那么我们只需要从海外在募集四五亿美元足矣。”
  “可这样下来,东方红和我们汉海高科自己资金链恐怕都会相当紧了。”郭真还是有些担心。
  “郭总,这些资金不是一下子就要投入到位的,起码也要一到两年间才能投入完毕,怎么,据我所知MP3在美日韩和欧洲的销售火爆程度让日本人呀要切齿,索尼他们不是已经在美国起诉了么?这不也变相的说明MP3对他们WAIKMAN打击有多大,索尼这些巨头都坐不住了,他们还没有来主动寻求合作妥协?”
  “已经在接触了,不仅仅是索尼,爱华、松下等几家都有接触。”说起这个情况,郭真显然精气神都足了许多。
  这也是汉海高科第一次赢得了国外同行们的尊重,能够让索尼、松下这些巨头们一边在美国发起诉讼,一边却不得不主动寻求合作,这也说明汉海高科是走对了方向,踩准了节奏,想一想当初就是眼前此人指点出的这条路径,郭真就不得不佩服眼前此人的战略眼光简直精准得出奇。
  “那么你们觉得是否可以和日本方面合作,如果要合作,与日本方面的合作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沙正阳再问。
  “目前我们还在评估,但我们要承认日本这一领域的基础技术专利太强大了,基本覆盖了所有层面,我们要想在闪存等技术上取得更多的进展,需要日本方面的技术授权,所以我们还是倾向于和日本方面合作。”郭真没有讳言,“和日本方面合作我们肯定会损失一些市场,但是却能巩固我下一阶段的技术领先,我们的迭代产品已经蓄势待发了,也就是需要一些辅助技术专利方面的支持,所以……”
  “你们是专业人士,我相信你们的技术评估,我要说的就是郭总你要从更高层面来考虑问题,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恐怕比一两样应用型产品更具价值,所以如何来实现交易价值最大化,实现平衡,你们要站位更高,不要纠结于一时得失,……”沙正阳顿了一顿,“如果可以,汉海半导体尽快启动,落户汉都,汉川省和汉都市可以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待遇,另外省里也能通过其他一些渠道予以支持,甚至也能从中央争取专项资金来予以扶持,毕竟这是我们国家能够摆脱西方在这一战略领域控制的一个契机,我相信中央也看得到这个问题。”
  沙正阳鲜明的态度总算是帮郭真下了决心,的确是这样一个项目投资规模太大了,十多亿美元的投资,哪怕是放在全国范围内,那也绝对是排在前列的,而自身投资就要超过十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但郭真也知道,既然下定了决心要走这条道,那么就没有回头路,而沙正阳的态度似乎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从未考虑过回头。
  沙正阳知道自己想要逆转前世中种种历史,弥补各方短板,除了之前自己的种种布局外,还需要从政府层面的一些呼应。
  自己不是什么技术男,不懂芯片也好,半导体也好这些方面的技术,哪怕有前世记忆,他也只能记得一个大概,但是具体到技术层面的那些迭代变化,多少英寸,多少微米,那种技术更先进或者更具操作性,他就不清楚了。
  他唯一能记得的就是三星在行业衰退期不断加大投入,进而击败日本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而张如京则是国内不断挣脱外部束缚崛起但是却又不断遭遇各种打压和挫折的悲剧英雄人物,那么现在在拥有了相当改变历史基因的前提下,能不能放手一搏,成就大业,很大程度就要看未来张如京和郭真他们的努力了。
  而他沙正阳已经尽力而为了。
  ……
  汉海半导体这个项目的确还是引起了中央和各方面的很大关注。
  原因有好几个。
  一方面是因为汉海高科几乎全盘接纳了原来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而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
  实际上从技术力量来说,这已经代表了中国国内在芯片设计的最高水准,中科院和复旦既是其股东,同时也是汉海高科最重要的技术支撑。
  当然反过来汉海高科也为中科院和复旦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平台,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是一支相对纯正的国家队。
  第二就是汉海高科这几年的表现也使得汉海高科有足够的底气说硬话。汉海高科这几年来,在MPEG解码芯片上的大获成功,在MP3技术专利上频频出彩,以及在部分家电IC芯片上的得手,也足以证明汉海高科当得起国内最具实力的高科技企业。
  第三就是依托汉海高科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企业集群,高升电子、华众电子、三洋若斯、华峰电器、华泰电器、中海硅业,外加东方红(控股)集团,一个关联密切、互相依存的企业集群已然成型,这实际上已经隐隐有一个产业链的格局在逐步显现,从上游的硅料加工到芯片设计,如果再补上半导体制造和测试封装,再到下游的企业应用领域,那么这个产业链几乎就十分完善了。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目标,目前来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东方红(控股)集团通过东方红投资公司似乎成为了这个企业集群的资本联系纽带。
  对高层来说,如何打造一个具备上下游生存能力产业链的半导体产业一直是他们最为头疼的问题,政府不是没钱,但是他们担心的是投入进去可能最终会因为这个企业孤军奋战,最终不得不黯然出局,但现在汉海高科给了他们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像高升电子、华众电子、三洋若斯、华峰电器、华泰电器(和华峰电器已经实现了相互持股)、中海硅业这些属于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已经有了资本这条纽带来联结,也就是说汉海半导体只要建成,其下游封装测试这一环节如果也能补上,他们从上游到下游就有了一个或许还不算强大,但是毕竟有了一定保障的产业链,如果真的还差某一甚至某几个环节,那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东方红(控股)集团也会运用其资本的力量来帮助补上这一环。
  所以中央对这样一个项目还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在争取一些政策和专项基金支持时,也能够获得较为积极的回应。
  对于汉都来说,这样一个项目就更弥足重要了。
  要想成为电子产业的高地,那么半导体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半导体历来号称电子产业的粮食,中海硅业和长河REC在秦都,紧邻汉都,如果汉海半导体能落户汉都,也就意味着下一环节的封装、测试乃至相关附属的产业链都有很大几率落地汉都,同时这样一个大项目的落地对于下游的诸多产业都有着莫大的正面影响。
  这还没有算这个项目本身可能带来的百亿投资!
  自改革开放以来,汉都似乎还从未一次性获得过超过百亿元的纯工业投资。
  所以当这个项目提出来之后,汉都市几乎是专门围绕着汉海半导体成立了一个招商引资服务专班,就是要确保这个项目能够迅速顺畅的落地汉都高新区。
  沙正阳甚至都没有资格当这个专班的负责人,而直接由市长吕宗平挂帅。
  借助这股东风,高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也以超高的效率运转起来,从市到省再到国务院,审批过会手续简化又简化,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和耽搁就完成了通关,这也让一直困扰沙正阳的高新区土地资源不足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五通一平工程跟进了。
第098章
香饽饽
  秦泽浚不无嫉妒的看着走廊一头过来进入吕宗平办公室的沙正阳,内心那种酸甜苦麻辣的感觉难于言表。
  同为一起走马上任的市长助理,为什么这个家伙就能风光无限,自己却只能黯然神伤的守着市政府秘书长的位置,成天干些迎来送往的活儿呢?
  安排一下会议,印发几份文件,再去开几个意义不大的会议,似乎就成了这么半年来自己的主要工作,这对比未免也太让人难受了。
  事实上从沙正阳被安排到高新区兼任党工委书记开始,秦泽浚心里就只带这个家伙绝对不会安于现状,绝对要在高新区折腾出幺蛾子出来,但是他还是没想到对方是如此的能折腾。
  秦泽浚一度也指望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去兼任一下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一方面是茅吕二人恐怕不会放心自己去这个位置,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委实没有足够的底气来扛起这份担子。
  他甚至还有些畏惧如果茅吕二人真的要让自己去经开区兼任这个党工委书记,自己能不能撑得起?会不会被沙正阳掌舵的高新区给把脸打肿。
  只不过市里边后来又让沙正阳同时兼任了高新区和经开区两区的党工高官,再后来刘胤伯甚至把城市综合规划这一块工作也放手交给沙正阳,这就真的让秦泽浚有些不淡定了。
  对于扛起经开区的担子,秦泽浚心里确实没太大把握,因为经开区的底子这几年早就被折腾光了,而且经开区那帮人的风气也被带坏了,要去扭转,难度确实太大,而自己也不是那种性格特别强势的人,但是这个城市综合规划工作难道就不能交给自己么?
  沙正阳的工作已经安排得满满实实了,怎么还要往他身上压活儿?这种“忙闲不均”还是真的有点儿让人心里不舒服的。
  或许是自己表现得太低调,以至于让茅吕二人下意识的就忽略了自己,而沙正阳却因为他的张扬高调,所以领导才对他有信心,不断的给他机会?
  如果是这样,自己恐怕就要考虑一下自己下一步工作风格的调整了。
  就在秦泽浚愁肠满腹的思考自己的工作作风的时候,沙正阳已经踏进了吕宗平的办公室。
  应该说从开年之后,一连串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对于整个汉都市的形象和人气拉动都是前所未有的。
  UT斯达康进度极快,现在厂房已经初具规模;华为和富士康的签约带动了整个高新区和经开区这一片都是热闹非凡,一大批关联企业开始主动上门,这也让高新区和经开区喜出望外;广达的签约标志着原本一直聚焦于沿海苏州、深圳、宁波、珠海这些地方的台资制造类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内陆地区了,而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最多注意力的汉都成为这些开始进入内陆地区的台资或者外资企业的首选之地。
  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汉海半导体的签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