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895

  总投资高达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30亿元的这一个项目汇聚了来自各国的精英人才,而同时能让中科院、复旦大学、华西科大、汉都电子科大四家大学专门组建了一家半导体技术实验室来作为汉海半导体的技术支撑所在,这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说未来中央也会有一个专项基金来投入到这个项目中,而且未来也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以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其很大程度就是受到汉海半导体项目的影响。
  汉海半导体项目的签约影响力之巨大甚至都超出了沙正阳之前的预料,首先在技术人才上的吸引,由于张如京带来的一大批人才汇合了原来组建汉海半导体的技术人才,这几乎集聚了来自中国内地最顶尖人才,来自台湾和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的技术人才,这样庞大一个群体都会陆续来到汉都筹建汉海半导体,而那个技术实验室也是四所大学与汉海半导体合办,其技术成果也会由双方分享。
  为此汉都市方面也在土地上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优惠情况下,为解决这样大一批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便,也是专门根据它们的需求来逐一对照进行解决,其诚意也是前所未有。
  “正阳,汉海半导体项目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下来,当然我们的付出也不小,但是值得。”
  吕宗平对这个项目也是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作为堂堂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市长,这一段时间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围绕着这个项目来开展工作,这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
  “市长,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是汉都的技术环境比起上海来的确还是要差一截,如果没有这个实验室的准备,恐怕签约都还得要打折扣。”沙正阳点头道:“这充分说明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招商引资中,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是多么的重要,这不是简单的花钱能解决的问题。”
  “嗯,你原来提到的那些建议,茅书记和我都合议过,也向省里边主要领导汇报过,我们是打算采取一些措施来主动出击,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争取,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想办法弄到我们汉都来,只是这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开竿见影的。”
  吕宗平很认同沙正阳的这一观点,有些资源不是你加大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汉都要想成为西部发展高地,那么在各方面都要布局,而在教育方面的布局安排,就要尽早,同时就要向上攻关。
  “不过中央近期的确在一些方面的政策有所调整,另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已经明确了,这对于我们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好消息。”吕宗平沉吟了一下,“上个月中央再度对西部大开发在十五计划纲要中进行了具体部署和明确,估计相关部委可能都要陆续出太一些支持和扶持西部地区开发和发展的举措,茅书记和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
  这一点沙正阳也是知道的,像发计委这些部委甚至专门成立了西部开发司,其他一些部委也都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出来,现在正是中央从上至下提倡“三讲”的时候,何谓讲政治,坚决服从中央统一部署,就是讲政治。
  汉川省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去到各个部委吆喝一圈儿,也许还真的能要到一些资源和政策,对于汉都市来说,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科研方面的资源配备,无疑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未来就是一个拼资源的时代,而人才资源恰恰就是最重要的一块,你能抢先在这一块上占据上风,那么未来就能在各方面都具备优势。
  “市长,茅书记和您心里都有数,不过这种事情必须要抓紧,而且要盯着不放,甚至还要发动省里去咬着不放,一些事情能先敲定下来就先敲定下来,咱们不能去贪大求全,能落到咱们汉都头上的才是最实在的,……”
  本来不想多说,但是沙正阳又担心茅吕二人胃口太大,总想要多咬下一块来,可西部地区也不是你汉川一个省,还有其他省份,政策一出来,都得要去拼搏一番,那就要看各显神通和各自侧重了。
  “正阳,你的心情我理解,茅书记和我的分量都还是轻了点儿,得周书记王高官亲自出面,不过他们两位主要领导都认同你的观点,也都在从各方面努力。”吕宗平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
  沙正阳的表现的确太令人满意了,所以他这个市长助理干得非常出色,虽然后边给他肩膀上层层压担子,但是沙正阳有没有多少怨言,而且还十分出色甚至是超额的完成了交给他的任务,这让吕宗平简直有些爱不释手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助手,的确要轻松许多,也难怪茅向东有其他考虑。
  虽然理解茅向东的想法意图,但是吕宗平却不乐意,沙正阳这才上任几个月?一年时间不到,如果真的到市委那边去了,这边的担子谁来担?
  吕宗平大概知道茅向东的想法,伍建禾和包永惠的确都不错,但是在吕宗平看来可能这两位短期内要想扛起沙正阳目前的担子,有些难度。
  茅向东还没有正式和自己交换意见,但是吕宗平觉得自己应当先和茅向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毕竟都是为了工作,如果因为沙正阳工作调整,而影响到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整体工作,那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了。
  想到这里,吕宗平也觉得有些头疼,茅向东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服的人,而且自己也不能去挡了沙正阳上进之路,如何来平衡好这其中的利弊,还真是一件麻烦事儿。
第099章
同僚
  吕宗平头疼的时候,茅向东同样也在头疼。
  应该说到汉都市来工作之后,总体来说,茅向东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个满意取决于吕宗平来担任市长之后和自己的较为投契。
  一般说来,两位主要领导如果在工作思路和意见较为一致的情况下,很多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而且也基本上能够决定这个地方的工作是否能取得成功。
  所以这一两年来汉都市的工作可以看得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观,特别是经济工作上的突出变化,这一点上茅向东和吕宗平都是能感受得到的。
  但并不是说汉都市的工作就没有一点儿问题了,甚至可以说还是比较多或者突出。
  就市委这边来说,黄诚和董金科这两位副书记的表现都让茅向东不太满意。
  黄诚过于油滑,工作中看似不偏不倚,每项工作也都基本上能够按部就班,但是其工作落实力度和针对性就显得模糊不定,蜻蜓点水,甚至浅尝辄止了,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这不是茅向东想要的,短期内这种弊病或许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作风保障,那么问题就会慢慢显现出来,甚至形成积弊,而日后要想扭转也会费很大的精神。
  董金科的问题在于其作风漂浮,沉不下去,抓经济本来应该是一项很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但他的风格却似乎搞砸了。
  他更喜欢高高在山的指手画脚一番,已经有不少的反映上来,说这一位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看似每一周的日程都安排得颇满,甚至一个极度下来,七区九县都基本上要跑一圈,但是却看不到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留下来。
  事实上茅向东对许晋九的工作都有些不太满意,这位在汉都市委里边的元老比起几年前的锐气早已经丧失了许多,现在更多的是靠自惯性在工作,好在这位老同志基本素质和状态还在,安排给他的工作也能大体完成,茅向东不能奢望太高。
  工作了一段时间,茅向东才能逐渐感受到整个市里边问题的慢慢浮现,当然作为市委书记,你不可能指望省委把什么都给你一切安排好,样样工作都顺手如意,那你这个市委书记就太轻松了,也失去了意义了。
  如何在现有的人事格局和人力资源下,最大限度的兴利除弊,把工作拿起来,就是自己的本事和责任了。
  省委对汉都的工作要求因为从去年底到现在的高开局面似乎又提高了不少,这让茅向东也是大为棘手,省委对汉都市工作的标准提高了,说明省委对汉都市委的看重,认为汉都市委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这可以说也是一种看好。
  问题是这对于整个汉都市委市政府来说就是一份挑战了,茅向东也能感受到吕宗平那一边一样在承压。
  所以沙正阳的使用问题上就更需要慎重。
  茅向东当然知道现在高新区和经开区那边离不开沙正阳的掌舵,伍建禾的确能力不差,搞经济工作也有一套,这从饮马区这两年的发展也能略窥一斑,但是,真的是但是,他能扛得起沙正阳现在丢手之后的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担子么?
  别说吕宗平不放心,茅向东自己都难以放心。
  这个关键时候,或者说今年一年汉都市的经济格局气象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表现。
  截止到现在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表现是让人炫目的,多个大项目密集落户,高新区姑且不提,经开区几乎是以肉眼都能看得到速度日新月异的爆发起来了。
  现在晚上间开车往那边去走一圈,灯火通明,马达轰鸣,塔吊林立,来往的渣土车穿流如梭,你就去走一趟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经济脉搏正在强有力的跳动,这也成了茅向东机会每个星期的必修课,让司机每个星期抽一晚上把自己拉着去高新区和经开区去跑一圈,直观感受一下那边的气息,这能给茅向东很大的安慰和鼓舞。
  所以这种情况下,贸然让沙正阳离开高新区和经开区的确风险太大,大到了连自己和吕宗平都有些不能承受的地步。
  这也让茅向东对董金科的表现更为不满意。
  刘胤伯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也不算好,精力确实有些不济了,这是客观规律,茅向东不能要求太多,但董金科却太让人失望了。
  茅向东不是没和董金科交换过意见,但似乎效果不大,或许是个人风格早已定型,你要让一个五十来岁的干部突然大幅度改变自己几十年形成的工作风格,的确也有些为难人,问题是这就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了。
  来汉都两年,茅向东基本上对市委市政府班子没有太大的调整,除了沙正阳是自己一力要来的外,其他人基本上是遵循了省委那边的安排,但现在看来如果要在前期的工作成绩上实现省委的更高要求,恐怕就必须要有一些有力举措了。
  这一点他已经向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简单汇报,当然尚未拿出具体方案,省委主要领导也已经基本同意了。
  不同意不行啊,工作担子摆在这里,得要人来推动起走才行。
  要说这种变动调整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到个别岗位上,那还要另当别论,还得要实事求是,有些时候适当缓一缓,更利于大局。
  关键是沙正阳。
  市委现在很多工作都有些推动缓慢甚至阻滞的状态,这种状态表面上是看不出多少来的,甚至你还觉得似乎文件在照常在发,工作也在一直在向下安排,会议照常在开,似乎每个星期每个月工作简报也在报上来,一切都按部就班,风调雨顺,但恰恰是这种氛围让茅向东很不适应,很不舒服,也难以接受。
  缺乏激情,缺乏动力,缺乏目标,安步当车,优哉游哉,这种氛围和现在市里的经济发展状态格格不入,一旦这种氛围持续下去,茅向东敢肯定,很快就会波及到整体工作中去,这是茅向东决不能容忍的。
  所以茅向东想把沙正阳放到市委里边来,为市委里边注入一些新鲜活力和气息,让整个市委都能为之振奋起来。
  但这个问题上肯定要先和吕宗平取得一致意见,求得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支持。
  ……
  “沙市长,您可得要一碗水端平啊,您不能一直把您的思维角度放在高新区和经开区党工高官位置上,我觉得您还得要站得更高一点,要从全市角度来考虑问题。”
  站在沙正阳面前的壮年男子一件很合体的白色长袖衬衣,深色西裤,半新旧皮鞋擦得很干净,但但不是那种特别亮,一块英纳格手表,不是什么大牌名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洁大方爽朗的气质,很舒服。
  沙正阳甚至觉得这一位在衣着打扮上很有讲究,估计是家里那一位很会帮忙。
  “建禾书记,我怎么就一碗水没端平了?”沙正阳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前这一位,嘴角浮起一抹笑意,“怎么,就这一个月,你们饮马区签约落地的项目有几个了,嗯,我算算,七个还是八个?爱信精机和台湾信昌以及丰田通商那个项目投资是多少,生产轿车配套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限位器,1亿元吧?三井和宝钢、汉钢合资的这个汽车钢板项目,2.2亿元吧?你不知道这个项目上我承受了来自家乡的压力,贾国英和宋云培他们两位都快要打上门来,堵在市政府里边不准我出门了?你还不满意?”
  沙正阳知道伍建禾是省委组织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如果不是茅向东全年强力推动,估计自己这个市长助理极有可能就会在他和包永惠二人中产生了。
  “可是市长,三井物产和宝钢、汉钢以及日本万(Yorozu)株式会社的那个悬挂系统项目不是就落户银台了,贾国英和宋云培恐怕不是打上门,而是登门拜谢您吧?那可是总投资4.9亿元,年生产22万套汽车悬挂系统的超级大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能是以数百亿甚至千亿级的!”
  伍建禾也有些激动了。
  他不激动不行啊,这样一个大项目落地饮马能够给区里带来多大的好处,傻子都能想象得到,可是这一位就促成落地银台了,这让他简直杀了眼前这一位的心思都有了。
  随着汉汽丰田项目正式敲定,日本国内配套企业开始大举进入汉都为这个项目做配套,大项目开始接踵而至,而听说这一位在和日本丰田方面谈判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方面很是佩服这一位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看法,也对他在日本汽车产业领域的一些观点十分认同,所以无论是丰田汽车还是丰田通商还是其背后的三井,在后续的配套项目谈判中都很尊重这一位的看法。
  加之这一位又是分管招商引资工作,这直接导致了对方在整个汽车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上掌握了生死大权。
第100章
热情可嘉
  应该说丰田和汉汽集团的合资签约使得汉都市骤然迎来了一个汽车产业大发展阶段,而且汉都市前期也有针对性的围绕着这个项目的配套企业项目开展了相当周密的工作准备,所以当这个项目一经敲定,全面招商引资工作就铺开来了。
  如果不是茅吕二人明确指示这样庞大一个产业集群应当综合平衡考虑全市,沙正阳可以让饮马区一个3000万以上的项目都别想拿到。
  经开区嗷嗷待哺,高新区虎视眈眈,什么时候轮到你饮马区卖吆喝了?
  有本事自个儿去江浙那边招商引资,能拉到多少到自家地盘上,自己一句话都不会说。
  当然,这些话沙正阳不会去说,而且人家这么心急火燎的为自家拉项目也是工作积极性的一种表现,总比那些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家伙强得多了,在这一点上,沙正阳还是很认可伍建禾的工作态度和激情的。
  “建禾书记,我们都应该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不能囿于自家那点儿小算盘。”沙正阳笑了笑,“市委市府有统筹考虑,今年可能还会陆续有相关的好几十个项目进来,饮马区地理位置不差,相信还会大有斩获,别老是纠结那一个两个项目,要以我说,高新区和经开区对我还一肚子气呢,说我胳膊肘往外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