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895

第122章
选中
  茅向东就这个问题已经和许晋九交换过两次意见了。
  许晋九的态度很明确,沙正阳作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可以就管委会主任人选发表意见,但是组织部需要统筹考虑全市干部的安排,谁更合适是组织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和反复筛选从最有利于工作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某一个人认为谁最适合就是最适合。
  许晋九的观点理直气壮,符合原则,连茅向东都说不出来什么,这也是组织纪律和规则。
  别说你一个普通常委,可以说除了一把手对这个人选具有否决权外,其他无论是市长还是其他副书记,实际上都没有这个权力,甚至在理论上哪怕是一把手也不能否决常委会的决定。
  “正阳,我知道陆平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和政研室主任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并不一定非要担任高新区的管委会主任吧?”
  茅向东也知道该做决定的时候了,这么拖下去,书记碰头会没啥大问题,真要上常委会了还要在会上争执一番,那就有些成了笑话了。
  “茅书记,您觉得我是在为陆平争取位置么?不,不是的。”沙正阳摇摇头,“说实话,在我到市委这边之前,我和陆平几乎没有打过交道,仅止于知道这么个人,但是就是这一两个月接触下来,我才觉得他是最适合高新区管委会而不是其他区县的人选,许部长同意把陆平列入此次调整名单中,但他不认同陆平到高新区,而我恰恰觉得他最适合高新区。”
  “哦?”茅向东还不知道这一出,在他看来许晋九已经是变相的向沙正阳妥协了,如果沙正阳的目的只是希望陆平获得提拔重用,那这个目的应该算是达到了才对。
  但现在看来,沙正阳显然不是如此做想,他也很好奇为什么沙正阳会觉得陆平最适合高新区而非其他区县。
  要知道这一次也有几个其他区县主要领导需要调整,照理说如驿城、碑堰这些区县的主要领导并不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逊色,为什么沙正阳却如此坚持?
  “茅书记,我到市委这边之后,花了七八个晚上,分别和市委这边的几位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都做过一次长谈,一方面是了解目前市委内部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谈话想听听他们对目前工作的一些看法和思路,陆平留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沙正阳把陆平在政研室时主动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二轮详尽的调研,并拿出了一个可行性的建议规划这一情况向茅向东如实做了介绍。
  “茅书记,可能你也注意到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崩盘其主要影响就是互联网产业的泡沫破灭,这一情况我记得去年在筹办高峰论坛时我就和您探讨过,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
  茅向东点头,这一点他不但有印象,而且还印象深刻。
  一个人在对互联网产业做美好展望的同时,又提出这个产业会泡沫叠加,而且断言一两年之内就会又一轮破灭和洗牌,当时茅向东还觉得这家伙是不是有点儿哗众取宠的感觉,当然后来这种感觉因为接触日多而没有了,但是这个事情他却还是有很深印象的,没想到今年还真的不幸而言中了。
  “互联网产业现在在全球陷入了低谷,不少企业纷纷倒闭,清盘、关门、裁员,随处可见,虽然我们国内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是在燕京和上海、深圳这些地方已然受到这股寒潮的打击,所以近期有许多在那边经营困难的企业到我们汉都高新区来享受政策以削减成本,以求度过这个寒冬。”
  “这种情况下,我也听到一些说法,从省里到市里都有,就是觉得互联网产业其实是虚拟经济,更是虚火经济,对国民经济意义其实没有吹嘘的那么大,更多的精力和心思还是应当放在制造业上来,特别是在相关初创企业的创业财政补贴上还是应当适可而止,投入太大不划算,……”
  沙正阳的话让茅向东心中也是微动。
  其实他也听到了这样一类的说法,当然不是说得这么明,但是言外之意肯定还是指向了高新区的科创园区。
  “但是我要说,这种观点是短视而狭隘的,他们完全忽略了信息化浪潮对这个时代带来的冲击变化,他们也没有看到这种信息化其实就是代表着新兴的生产力,其甚至对生产关系变革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经济时代是不可阻挡的到来,或许其中还会有一些起伏颠簸,但是大势却不可阻挡,未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和实体制造业乃至服务业的融合将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典型的一种经济格局,……”
  茅向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大略明白沙正阳的意图了。
  沙正阳希望有一个对以互联网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较为深刻理解的人来担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很显然他对伍建禾在这方面的一些观点不太认同,担心这可能会影响到高新区下一步的发展走向。
  陆平无疑就是沙正阳选中的那个人。
  “正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茅向东点点头,“你不用说了,我会考虑的。”
  茅向东既然如此表态,沙正阳也就不多说了。
  作为市委书记,茅向东他不需要向谁做什么承诺或者表态,他明白了,也就意味着他已经了解自己的意思,他会按照他认为最有利于工作的方式来处理,而非其他,仅此而已。
  沙正阳已经尽自己所能,至于结果,他现在也无力决定。
  ……
  书记碰头会争论得比较厉害。
  黄诚、董金科和许晋九都不赞同陆平担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黄诚甚至认为组织部根本就不应该把陆平列入此次调整的对象范围,他对陆平印象不佳。
  吕宗平的态度较为中立,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倾向于赞同陆平到高新区。
  这就足够了,书记碰头会只是一个不成文的程序,常委会才是正式程序,而当书记市长意见统一的时候,黄诚也好,董金科也好,许晋九也好,虽然最初会持异议,但是最终还是要统一意见才会拿上常委会来定板。
  许晋九对此事很不高兴,在他看来,他已经很给沙正阳的面子了,同意把陆平纳入调整范围,甚至不惜得罪了黄诚,可沙正阳却有点儿得出进尺了。
  沙正阳不愿意因为此事与对方闹得不愉快,茅向东也和他说要和许晋九处理好关系,以免日后工作上有羁绊。
  按照自己的脾气,沙正阳是真不愿意却为了工作还要搭上私人关系去维护,但从大局出发,而且事情已经按照自己的希望发展,那么适当的低姿态,谋求日后更和谐的工作对接,也很有必要。
  沙正阳找了个机会,以东方红集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为由,邀请了市委组织部领导到集团做一个调研指导工作,然后免不了就是一个饭局,作为集团党高官兼董事长的宁月婵以及党委委员的、焦虹、高柏山、宁月凤等人悉数参加,规格很高,也邀请了作为集团监事会的两个村支书高长松、杨文元参加,沙正阳作为特邀代表列席。
  这样一个有着明显意义的邀请开始许晋九没有答应,但是宁月婵亲自登门邀请,最终还是请动了许晋九。
  免不了把酒言欢,总之这一顿酒让沙正阳也是酩酊大醉,这让许晋九觉得报了一箭之仇,心里舒坦了不少。
  当然许晋九也知道沙正阳现在是市委秘书长,而且是茅向东信重的人物,人家能够摆出这个姿态已经很不容易了,自己也不可能真的不接抛过来的橄榄枝,都是为了工作,无外乎就是在一些看法上的差异而已,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工作上还得要互相配合。
  市委常委会波澜不惊的通过了这一轮人事调整,陆平出任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对于这样一个有些突如其来的调整安排,陆平是真的没想到。
  之前沙正阳对自己日益表现出来的看重陆平当然感受得到,但是他一直以为沙正阳可能是因为走马上任,对市委这边的工作情况不太熟,需要一个态度作风上都能够给他扎得起的人,陆平也没有想太多。
  领导有安排指示,那就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好,而两人在观点上的一些一致性也让陆平对此没有什么抵触,甚至也愿意多干一些。
  一直到市委内部传出来他可能要到高新区去任职时,他都不太相信。
  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轮到自己头上?
  虽然都是副厅,但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而且高新区现在的地位和意义,陆平是很清楚的,这几乎就是沙正阳的心头肉,茅吕两位领导也很关注,干得好的话,那么未来前途光明无限。
  无数人都伸长脖子,希望这顶乌纱帽能落到他们头上,可万万没想到会落到自己头上,这太不可思议了。
第123章
最佳礼物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陆平知道自己都该去拜会一下沙正阳。
  但是拜会之前,陆平也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现在沙正阳仍然兼着高新区党工高官,他下一步要卸任,力排众议的想要把自己弄到这个位置上来,除了之前在市委办里接触这段时间自己可能给他印象不错外,陆平估计更大因素可能是那份调研报告的作用。
  对于自己一手打造的高新区现有模式和产业格局,毫无疑问沙正阳是十分看重的,视若拱璧也不为过,对于谁来延续当下的发展模式,将高新区确定的发展路径走下去,沙正阳肯定也是反复思考的。
  沙正阳选择了自己,无疑是认为自己符合他的心意,认同自己对未来高新区产业的一些看法,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推上这样一个位置来。
  自己若是要去汇报工作肯定也要拿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好是既要延续沙正阳的原有思路,又要在其原来的一些做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这样恐怕才最妥。
  陆平从听闻自己被列为高新区管委会候选人时就开始琢磨和研究沙正阳既往的一些工作思路和做法,他发现沙正阳很是大胆,特别喜欢别出心裁,不走寻常路,但是这种另辟蹊径却绝非唐突冒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创新突破,所以每每能收到奇效。
  但经济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像高新区现在的情况,固然要寻求突破创新,但是前期打下的基础也要好好经营,使其效果最大化,这才是继任者所要做好的。
  所以陆平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高新区现有发展格局和模式上再创辉煌,同时也要寻求一些新的闪光点。
  沙正阳不是庸人,若是单纯的萧规曹随,或许他能接受,但是但是恐怕就不会太满意,陆平自认为自己也不是庸才,当然希望在有领导欣赏支持的前提下干出一番事业来。
  以沙正阳现在蒸蒸日上的势头,未来踏入副部级是必然之事,甚至走上高官领导岗位的可能性都极大,若是能通过自身工作来赢得他的欣赏认可,而且也符合自己的胸中抱负,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正因为如此,这一次拜会,陆平希望准备周全一些,要让对方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虽然这段时间接触比较多,但是毕竟沙正阳担任市委秘书长就这么一点儿时间,而且大部分精力都还放在高新区和经开区那边,城市综合规划上也牵扯了他不少精力,据说刘市长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基本上这一块工作都交给了他。
  看见丈夫回到家中一直坐在沙发上沉思,不像以往还要过来给自己打打下手,宋慧蓉有些讶异的出来,看了一眼丈夫,“今儿个怎么了,怎么没声没息的?”
  “没怎么,就是有点儿乏了。”陆平靠在沙发上,手里还握着包,大概还没有从先前的沉思中走出来看见妻子有些惊异的表情,这才放下包:“孩子呢?”
  “你今儿是怎么了?今天又不是周末,他当然在学校啊,对了,星期六可能老师要来家访,你得在家,我单位要加班。”宋慧蓉在锦城区统计局工作,平时不算太忙,但是一到有专项任务时就要忙起来。
  “恐怕不行,我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有事。”陆平振作了一下精神,摇摇头。
  “你能有什么事情?你们政研室怎么也需要星期六星期天搞调研了?这么急?”宋慧蓉没好气的道:“你们那个新来的秘书长就这么压榨你们的劳动力?那不成了周扒皮了?”
  “说话注意一点儿,你不也加班?你们领导不也一样?”陆平没好气的道。
  “那不一样,我们领导平时还是很照顾我们的,有啥事儿请假他都能批准,可看看你们市委原来的葛秘书长,可真是一个葛朗台,每次奖金政研室都是最少,鞠铁林主持工作这么久,把你们当骡子一样使唤,怎么一季度的奖金又是你们政研室最少?不就是觉得人家督查室和接待办那边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嘛,新来的秘书长怎么,有什么表示,光知道吆喝人干活儿可不行,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
  听见老婆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陆平也知道自己老婆就是一个窝里横的人,在家里把自己拾掇得一个楞一个楞的,但出去之后,在单位上那是表现得比谁都敬业,比谁都和蔼可亲,人缘关系特好,也不知道这一套是怎么学来的。
  “行了。”陆平迟疑了一下,看了一眼妻子,欲言又止。
  “怎么了?”宋慧蓉一眼就看出了丈夫不太对劲儿,狐疑而又紧张的道:“你和你们新来的秘书长闹矛盾了,他给穿小鞋了?我听说他原来在省发计委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特能折腾,不过听说很得领导们的欣赏信任,你怎么就和他闹起来了?”
  宋慧蓉一个同事的丈夫就是在省发计委工作,免不了就要传一些省发计委原来的新闻,也让宋慧蓉知道丈夫新来的顶头上司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
  陆平啼笑皆非,“我啥时候说和沙秘书长闹矛盾了?你别拿起半截就开跑,我是说我最近,呃,不是最近,可能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很忙,呃,慧蓉,家里事情可能你就要多操心了,特别是孩子,他马上就要高三了,……”
  “停!打住!”宋慧蓉目光直勾勾的看着丈夫,“你给我说实话,到底怎么了?什么要忙,你们政研室能有多忙?”
  “我工作调整了,调到高新区去了。”对自己妻子,当然没什么不好说的,陆平坦然道:“到高新区当管委会主任。”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正的?”宋慧蓉忍不住颤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