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895

  交代完市委办这边工作,沙正阳就到了市委组织部那边。
  其实直线距离也就是几十米,但说实话,沙正阳虽然担任了市委秘书长这么久,还真的很少到组织部那边,也就是的确因为有事儿才去找过许晋九,平时他还真的懒得过去。
  汉都市委组织部规模也不小,各个处室一应俱全,常务副部长易天扬,是个资历深厚的老组工干部,守规矩讲原则。
  沙正阳虽然没有和对方有太多接触,但是无论是茅向东还是原来的郭业山都和沙正阳说过,这个人绝对政治成熟踏实可靠,是个可以信赖的人物。
  茅向东和郭业山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人都能如此评价易天扬,足以说明这个人的信誉度有多高。
  这种干部,只要你敢放权,给出原则,划出界限,他就能把所有事情给你处理好,当然沙正阳不会当这种翘脚老板。
  “老易,咱们坐一会儿?”到办公室泡好茶,沙正阳这才信步出门,走到易天扬办公室,丢给对方一支烟,悠然道。
  “好啊,也早就想和你汇报一下工作了。”易天扬并非想象中那种老古板,而是相当开朗健谈的角色,欣然应允。
  两杯茶升起袅袅水雾,话题迅速打开。
  “其实组织工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毕竟涉及到干部前途大事,也许你一句话,几个字,就能定人家命运,人家拼搏几十年,知人知面不知心,而且越是干部提拔任用考察阶段,各种幺蛾子都要冒出来,你更要学会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些东西。”易天扬闲得很淡然,“但说简单也简单,组织工作早已有规矩可循,各种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档案材料早已经体现出来,要做的不过是在程序上走一趟,防止有什么意外。”
  “就这简单?”沙正阳轻笑。
第157章
就位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你还得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这一次提拔任用的干部是准备放在什么位置上,如何最大限度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易天扬瞥了一眼沙正阳,悠悠的道。
  果然是个厉害人物,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
  沙正阳对组织工作不算陌生,前世中他虽然未曾担任过组织部长,却担任过多年的分管党群副书记,当然那是县一级的,但也一脉相承,大体一致。
  他来和易天扬沟通,自然不是想要从易天扬这里得到一些什么,他只是要表明一个姿态,自己来了,那么组织部就要做好接受一个新领导的心理准备。
  而易天扬也是个人物,很含蓄委婉的表达了意愿,倾向性可以有,但是不能超出原则,不能破坏规矩,这也是沙正阳很认可的一点。
  超出原则,逾越规矩,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碰底线了,智者不为。
  易天扬还提了一点也很符合沙正阳的口味,那就是应当充分考虑干部本身情况和空缺位置的实际情况,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人尽其才。
  就凭这第一感觉,沙正阳就觉得易天扬就比鞠铁林强,当然这只是第一印象,但是第一印象却很重要。
  “唔,老易,你深得组织工作三味啊。”沙正阳笑了起来。
  “沙部长,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信条,我原来在市档案局当局长时,一样也是这样。”易天行微微一笑。
  “哦?老易还在档案局干过?”沙正阳颇为吃惊,档案局可是个冷门单位,对方居然能从档案局到组织部,这个跨度可不小。
  “嗯,干了三年,每年都是全省头名先进。”易天行朗声一笑道:“我在档案局学到不少东西。”
  沙正阳若有所悟,也不多说,“嗯,老易,我到组织部工作,还请你们这些老同志多多指教,我人年轻,很多地方还不熟悉,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要带头给我指出来。”
  “沙部长你太客气了,你在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市委办那边可是闻名遐迩,你来组织部,我们大家都还琢磨着怎么来借你这股东风,而让我们组织部能有一点儿新气象呢。”易天行回应得十分妥帖。
  沙正阳深深的看了易天行一眼,“老易,组织工作无小事,我也希望能够新气象新亮点,但基本原则和规则却不会变,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那是自然。”易天行似乎没有听出沙正阳的弦外之音,坦然道:“那沙部长,咱们开会?可能他们都到了。”
  先开一个短暂的部务会议,实际上省委文件下来之后,茅向东已经亲自和郎芳一道带着沙正阳到组织部宣布了任命,实际上也就是宣布了一个任命,五分钟就结束了。
  茅向东的亲自到来,并作了专门的点评,本身就说明很多了。
  但这还不够,关键还得要靠自己。
  现在要开的这个部务会议虽然短,但是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沙正阳开始正式介入全市组织工作,肩负起组织部长的职责了,换句话说,他到位了。
  部务会议也没什么值得一说的,认识一下,熟悉一下,简单介绍一下各自分管的工作,然后就是提点儿要求,鼓舞一下士气,然后就是全体会议。
  全体会议一样比较简短,但是从沙正阳的角度来说,他就不能像部务会议那么笼统简洁了,他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不是单纯的组织部领导,还要从全市发展形势这个层面来讲一讲下一部组织工作如何来行动。
  这是沙正阳强项,把组织工作结合到全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中心工作中去,这是沙正阳特别要强调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也是他要给大家灌输的理念,那种论资排辈,排排坐吃果果的旧有模式要彻底摒弃。
  怎么来让组织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相结合,沙正阳甚至讲了一些路径方法,也提了几点要求。
  在座的几位组织部领导,包括易天行在内都有些震动,他们没想到沙正阳居然对组织工作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还能开创性的把市里的中心工作与组织工作结合起来说,而且还说得很精辟到位,起码下边的干部们都还听得有滋有味。
  有滋有味不是能装得出来的,易天行他们都是人精,下边干部们爱不爱听,认不认同,他们瞟一眼就能看出大概,哪怕你装德再好,但瞒不过有心人。
  不是说每个人都对沙正阳这一套感兴趣,但是起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说的感兴趣,这就不简单了。
  这开局第一炮,沙正阳竟然走的如此之精妙。
  易天行也不得不承认,在市里边人事大动的情况下,作为组织部的干部们自然比谁都更关心,为什么会这样大动,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动。
  这是大势,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组织部干部,特别是作为组织部的中层干部们。
  沙正阳告诉他们的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形势环境下,时代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汉川省委和汉都市委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你们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组织部干部,甚至一个优秀的组织部干部。
  只有合格了,优秀了,你才有机会走出这个小圈子,去迎接大时代的挑战。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去?那你得表现优秀啊。
  谁都知道组织部的干部走出去底气都要壮一些,但你得走出去才行,否则都在组织部这个圈子里,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走出去的资格就是表现优异,领导认可。
  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要在工作中紧扣中心,紧跟时代。
  沙正阳讲话结束时,易天行率先鼓掌,掌声很热烈,不过沙正阳也不太在意,里边究竟有多少真心鼓掌,难说。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才是考验这些干部们对自己这番话认识理解程度的时候,这一点上,沙正阳不会含糊。
  不换思想就换人,无论是组织部对下边的需要调整的干部,还是对组织部内部自己的干部,都是如此。
  如果还抱着老一套思维,依然故我,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我的地盘我做主,那就真的只有让你没地盘了。
  ……
  对沙正阳来说,熟悉部里边情况很有必要,但不是很紧迫。
  沙正阳向茅向东汇报过相关工作,汉都市的市直各部门和区县也会有一轮人事调整,特别是一些表现不佳的部门和区县,班子调整很有必要,但这需要等到市委班子彻底稳定并熟悉情况之后,初步预计这个时间段要三个月。
  三个月时间,沙正阳有信心在部里边确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但这还不够。
  他还需要带动部里边一班人按照市委的选人用人导向,对全市符合级别的干部进行一轮彻底的摸底筛查,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明确优劣,为下一步去芜存菁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易天行很有能力,但这个人要用好也不容易。
  有本事的人一般说来都比较自信,这一点上沙正阳已经感受出来了,易天行表现很低调,但这恰恰是自信的体现,那种强硬自大其实才是虚弱的表现。
  易天行这种人,如果你不能折服对方,那么工作中的磕磕绊绊就免不了。
  当然易天行很讲规矩原则,不会因为磕磕绊绊就挑战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但是磕磕绊绊就意味着工作效率会打折扣,沙正阳不愿意如此。
  沙正阳自认为自己还不至于到那一地步。
第158章
组织工作就是人的工作
  “万林,来坐。”沙正阳笑着起身,招呼着对方。
  “沙部长,原来部里边的一些方案是不是现在都暂时搁一搁?”曹万林疾步进来,点点头,坐下,“许部长在的时候提了一下,先搞起来,因为他也说了,可能翻了年之后市里边会有一些动作,要我们先做起来,易部长也是这个意见,但现在看来……”
  “现在也一样,工作县开展起来,但我觉得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具体标准和要求,要适当调整一下,嗯,或者说更细化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不能这样泛泛的只用德能勤绩廉几个字就归纳了,这不利于市委在下一步进行研究时决策。”
  沙正阳对这个问题也思考了一阵了。
  他也和易天扬交换过意见,易天扬觉得初筛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标准是有明确要求的,而且也是经过多年的总结积累下来,但是如果要说更具针对性的提供给市委,的确还要有二选,但二选的细化标准,需要认真研究。
  沙正阳专门提到了,要结合当前汉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当下整体发展形势来研究考虑这个细化标准,也就是说,要更具体到人。
  每一个被推荐出来的干部,履历上有哪些亮点,在哪些工作岗位上因为什么工作而出彩,体现在哪些方面,这都要有一些较为准确的记录。
  这个要求可不低。
  一句话沙正阳的要求就是,不能推荐出来进入方案的干部基本上是千篇一律,不能笼而统之,模糊定位,要有一个相对精准细致的刻画。
  你不能通篇考察全都是政治立场坚定,大局观念强,政治觉悟高这一类套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缺点就是脾气急躁、工作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一类不痛不痒的问题,乃至在谈到某些工作上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这些话一样很难让人信服,那这样的考察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这类干部乍一看,无论放在哪个位置上都差不多,既显不出他的优势,也看不到他的弱点,谁来都一样,谁到哪个岗位上也都差不多,那就真的成了吃混堂锅魁了。
  但沙正阳看过原来组织部搞的一些考察方案中收回来的东西,实事求是地说,意义不大,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能都在某些人脑袋里装着,但却没有拿出来。
  不拿出来的原因是有些观点看法似乎不好拿出来交流,或者说太过于具体,而这恰恰是沙正阳所需要掌握了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