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895

  干部考察工作,的确不是一个可以用具体数字量化的工作,虽然某些特定工作上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但是德能勤绩廉,谁占多少,谁能一票否决,这些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有才无德当然不行,但有德无才又有何意义?德才如何体现,需要绩来,但绩这个东西,既具体也抽象,每个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价值意义如何界定,分量孰轻孰重,这也是问题。
  所以沙正阳才希望描述更具体更精准,但是不宜用具体量化分数来评定。
  沙正阳很耐心的向曹万林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意图和想法,曹万林不愧是老搞组工的,基本上一点就透,只不过明白之后,却对沙正阳的这个要求感觉到了一些压力。
  “沙部长,您这个要求可就有点儿不一般了,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市委未来在对一个干部任用上有更为精准的定位,嗯,或者说领导们在研究时要对这样一个干部有着更直观更细致的了解,比如某项工作上他是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某个时段上,他在哪些工作上有什么样的突出表现,这对我们组织部门可是一个挑战啊,不但是工作量加大了,而且对下边反馈单位和部门也有相应的提高啊。”
  曹万林忍不住抚摸了一下下颌,皱起了眉头。
  这位新来的部长未免有些挑剔了,如果每个干部都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考察,那组织部就是在增加一倍人手也别想干好。
  尤其是一些临时动议考察说来就来,你怎么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就做到这种程度?
  如果说某一轮考察人数较多,涉及到职位较多,一样是难以面面俱到,这不太现实。
  “怎么,老曹,有难度?”沙正阳笑着问道。
  曹万林负责分管干部一处、干部二处、干部三处工作,也就是说在干部调整考察上主要工作是他在抓,当然作为常务副部长的易天行要居中协调,负责日常工作。
  据沙正阳所知,许晋九时代基本上就是这样,除了抓主要重大工作外,许晋九对日常工作关注已经不太多,更多的是交给副手们去做。
  不能说许晋九的这种方式不好,适度放权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甚至可以调动起副职们的积极性,但是沙正阳觉得起码自己现在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而需要适当收一收权。
  要等到整个市委安排的主体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市委组织部这边的工作也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基本理顺,他才会考虑向许晋九那样适度放权。
  “沙部长,您这么问,我肯定就要实话实说了。”曹万林斟酌了一下,才缓缓道:“如果是领导交办的个别干部考察,用这种方式肯定可以,但就普遍性来说,很难适用啊。”
  沙正阳很欣赏曹万林这种实话实说但是却又有理有节的说话方式,这样很利于大家沟通商量。
  “我也承认用这种方式来肯定可以更直观更细微更客观更具针对性的把干部的一些闪光点和缺陷体现出来,但是就目前组织部的工作模式来看,一旦常规性的成批量的考察,是没有可能做得到这一步的,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求的也不仅仅是市委组织部,甚至也是对下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了相当系统化的新的工作要求,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曹万林字斟句酌的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他觉得沙正阳有些急于求成了。
  或许这位新部长新官上任,的确想在主要领导面前做出点儿成绩出来,而他原来在高新区和经开区,担任市长助理,甚至在省发计委似乎都做得很成功,到市委秘书长位置上,有一把手的刻意维护,也没有问题,但组织部不一样。
  组织部的工作是直接对党组织,更细化一点,那就是对人。
  组织,班子,有战斗力,那么各项工作才能做得好,而组织动员能力是共产党打天下治天下的根本保障,而班子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
  没有一个强有力班子,组织能力建设就无从谈起,而班子是什么构成的,就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组成,通过民主集中制来体现党的领导,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组织部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对下级党组织,对班子考察、选拔和建设,乃至对班子成员的考察和培养。
  可能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是核心却差不多。
  曹万林开诚布公,甚至不太客气,但在沙正阳看来这却是大实话,他也没有指望短时间内就能把这项工作一下子就推进到位,全部落实下来,无论是从哪方面,一时间都还力有未逮。
  一项创新的工作,要有前期的各种准备,一是思想观念的转换,二是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第三才是总结经验后的推广,沙正阳准备花一到两年来对目前考察方式方法进行一些创新式的改革,以确保未来组织部门的工作能够跟得上新时期下汉都市委的要求。
  所以他要说服易天扬和曹万林。
  易天扬态度中性,可能是觉得沙正阳没有经验,冒然推动这样一项工作,引起一些反应,曹万林更实在一些,更多的是从具体困难上说事儿。
  既然易天扬有等看的心态,沙正阳也理解,不过他不会等待对方,曹万林的态度在沙正阳看来还更爽直一些。
  只要说到一条路上,认可自己的工作思路方向,那么困难可以一个一个来克服,问题可以一个一个来解决,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
  “万林,我明白你的顾虑,我也从没有说过要一下子就要在我们汉都市推行这样的考察方式,你是咱们部里边主要负责干部考察这一块工作的领导,我也就是想要和你探讨一下我们目前考核考察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我们的组织工作应该应时而变做出那些相应的改变。”
  沙正阳笑得很大气,一只手在沙发扶手上轻轻的拍着:“看来你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刚才提到的是我们下一步工作要力争实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结合我们当前的一些工作,先部分做一个试点,比如先选两个区县和部门,具体做一些工作上的意见交换,甚至培训,然后在我们的下一步工作上也开始个别选点来尝试呢?”
  沙正阳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加上循序渐进的方式,曹万林感觉到自己还是受到了尊重,同时他也承认沙正阳的意见有一定道理。
  汉都市现在处于大发展前夜阶段,茅吕二人在人代会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中心组学习会等多个重要会议上都提出来了,从今年开始,未来三年将成为汉都市经济增长的爆发期,要求全市干部都要有大干苦干的精神和思想准备。
  同时也提出了全市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每个区县和部门都要有学、赶、超的勇气和魄力,并拿出实际行动参加到这场经济发展的大竞赛中来,不仅要和周邻区县比,更要和沿海同等城市的区县比,这直接给各区县的班子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汉都市委的态度也已经拿了出来,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才不配位的干部要该调整就调整,该免职就要免职,让很多原来习惯于养尊处优优哉游哉的干部们都是“不寒而栗”。
  这种情况下,组织部肯定是首当其冲要有所动作的。
第159章
你追我赶
  识时务者为俊杰。
  曹万林很清楚在省委对汉都市委班子进行大调整的前提下特别将沙正阳放在汉都市委组织部长这个位置上,这里边固然有茅向东的意图在里边,但更多的还是说明省委认可了茅向东准备在汉都市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举措。
  汉都市未来几年要大发展,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经济起飞,这是茅向东向汉川省委的承诺。
  汉川省委认同了茅向东的这个规划构想,那么自然就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组织人事上的保障是一个最重要的支持,没有一批志同道合对汉都市委决定坚决执行并为之付出努力的干部,汉都市委是难以完成茅向东的这个规划构想的。
  这就是沙正阳来汉都市委组织部担任部长的大背景,曹万林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谁要去阻挡这个大势,那就是逆势而为,螳臂当车,只有被碾得粉碎。
  曹万林不清楚易天扬是如何想的,态度如何,但他相信以易天行的明智理性,不可能有什么反对态度,而自己作为具体执行者,要做的就是把要实施这一方略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提出来,找到解决的策略,然后再来推行。
  这是一个以退为进之举,曹万林相信沙正阳也能理解得到。
  谈得很不错,沙正阳觉得甚至比和易天行更投契。
  易天行当然很聪明,也很有个性,但正因为太聪明太有性格,所以在没有完全认可自己观点之前,他会保持一定距离,给予的支持力度有限,但沙正阳却不能等。
  相比之下,曹万林可能没有易天行那么精明剔透,心思复杂,但对沙正阳来说,最有能力的干部未必是最适用的干部,最合手的,能及时派上用场的,才是。
  当然沙正阳也不至于狭隘到对易天行有什么多深的成见,任何一个有自己思想的领导,对一件新生事物有一个认知判断过程也很正常。
  沙正阳只是希望对方认识判断时间不要太长,他没多少时间来等别人,跟不上趟的人,那就要掉队。
  既然易天行他对这一块工作有些担心,那么自己就可以让易天行更多的把心思花在组织建设这一块上,这一块工作同样重要,但没有那么敏感。
  ……
  结婚一周年,沙正阳陪着卿箬笠好好出去走了一圈。
  说是走了一大圈儿,但实际上还是在省内,甚至就在汉都市和安襄市境内。
  五一假期人太多了,政府也都开始意识到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当的假期可以极大的拉动刺激消费,而黄金周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回来之后,卿箬笠就一直觉得身体很疲倦,再后来,诊断下来,怀孕了。
  这是要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尤其是沙父沙母得知之后更是喜出望外。
  沙正刚不指望,那是个昏天黑地的主儿,只能指望着大儿子能有“出息”,没想到这块还真的就有了“消息”。
  沙正阳也很高兴,毕竟前世今生,都得要成家立业,家庭问题其实就是妻子和孩子问题,现在好了,都齐活了。
  反倒是卿箬笠有些忐忑不安,虽然春节后他们俩也就开始有意识的没有采取措施避孕,但是却也没有太刻意,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动静。
  团省委那边的工作就需要有一个安排和交代,好在卿箬笠本身性子就很清淡,所以打了招呼之后,单位上给她安排的工作也就相应的少了许多。
  “还说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一下工作经验呢,结果呢,你一下子就跑到组织部这边来了。”苏伦康大概是从朱凤厚那里听到了消息,主动登门道贺。
  沙正阳从春节后就开始戒酒,遇到酒局,就明说造人需要,大家也都理解,现在突然可以喝酒了,自然说明造人成功了。
  原本都要打算搬房子了,但因为卿箬笠怀孕,所以省发计委那边的房子虽然装修好了,但是沙正阳还是打算在等几个月再过去,毕竟装修完了,放一放时间还不够所以再等半年,尤其是等过一个夏天之后再过去,情况就要好得多。
  所以沙正阳两口子现在仍然住在这边石油小区在。
  苏伦康登门拜访没打空手,就带了几瓶澳洲深海鱼油,是他一个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礼轻人意重,沙正阳不好推辞,只能收下。
  “工作需要嘛,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沙正阳对苏伦康的登门还是很高兴的,卿箬笠把茶送上来之后,就只剩下二人在书房里了,“怎么样,你这个市委秘书长感觉如何?”
  “还行,朱书记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工作起来也比较顺手。”苏伦康在沙正阳面前当然不会有什么隐瞒的,他也很清楚朱凤厚和沙正阳关系密切,“不过今年市里边工作压力很大,你们汉都市提出了要打造内陆地区国际化大都市,这也给了朱书记很大的刺激,朱书记也提出了我们秦都要打造省内第一流经济体。”
  “哦?”沙正阳略感吃惊,“这个要求提得高啊,省内第一流,除开我们汉都姑且不提,你们秦都是要对标涪岗、宛州和昭阳啊,都不把武阳放在眼里了?现在你们距离通河和武阳都还有一些距离吧?我想想,去年通河、武阳和你们秦都GDP差距有多大,起码也还有十多个亿的差距吧?”
  “嗯,和武阳差距11亿,和通河差距13亿,要论人均GDP,我们早就把通河甩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和武阳在伯仲之间,今年我们有信心超过武阳和通河。”苏伦康信心十足,“当然,朱书记也解释了一句,我们在GDP总量上短时间内肯定是很难追赶上涪岗、宛州和昭阳的,但是我们要力争今年在人均GDP上,超过他们!经济总量也要争取在未来三年之内进入除开汉都之外的第一档次。”
  “我得说,你们朱书记和曹市长雄心很大啊。”沙正阳笑了起来,“但你们怎么实现呢?我知道现在煤炭市场复苏了,价格有起来的架势,很有气魄,正在和长河集团以及伊东煤业接洽,鼓动长河集团和伊东煤业新上马大项目,也在和交通厅那边谈新建一条运煤专用线,不过就只有这些么?”
  “当然不止。”苏伦康想起什么似的,“朱书记说三年前你就预言说煤价2001年就会触底反弹,甚至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景气期,现在煤价起来了,朱书记对你的判断可是佩服得紧,所以他觉得应该抓住这一个长时间的景气期加快发展,除了长河和伊东外,我们市县两级也在对煤炭产业进行整合,同时吸引江浙资本进入,做大项目,朱书记和曹市长都认为目前我们秦都境内中小煤窑太多,乡办村办企业和私人煤窑数量大,安全投入小,风险大,需要进行整合来促成产业的健康发展,……”
  “就这个?”沙正阳摇摇头,如果是这样,那朱凤厚就要回到走老路子的路上去了,前几天他恰巧和朱凤厚遇上在邻座吃饭,但没有多少机会单独谈话,也不清楚朱凤厚下一步的考量。
  “当然不止于此。”苏伦康看出了沙正阳表情中的有些复杂,似乎像是轻蔑、遗憾和不满,大略能理解到,之前朱凤厚就说如果只是这样,沙正阳肯定会看不上,果然如此,自己和沙正阳看来还真的有差距啊,还是朱书记看得深。
  “哦,还有什么?”沙正阳这才表情好看一些。
  “其中一项你也知道了,我们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多晶硅产业为基础的光伏产业,但我记得你也提到过光伏产业一样存在和互联网产业泡沫的风险,那么我们如何规避这个风险?目前进入我们秦都的光伏产业园中的企业仍然在持续增加,不瞒你说,我们秦都光伏产业会在未来三年内持续迎来爆发,这也是我们有信心在经济总量上赶上涪岗、宛州和昭阳的底气。”
  沙正阳没想到自己这番话苏伦康也记得这么牢实,看来自己屡屡预言成功的确强化了自己的“神格”,让大家都对自己的判断力十分信服了。
  但蝴蝶翅膀的煽动已经让历史有所改变,像国内的光伏产业,前世起码也是2003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今世,以前提前了三年就达到了甚至超过了前世2003年时候的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