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895

  说一千道一万,为官一任,你没给找个地方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外来干部,你要想开打开局面,确立自己影响力,就只能靠时间和工作积累,而沙正阳没那么多时间。
  非典的来袭打乱了沙正阳的一些构想,广东是重灾区,不过沙正阳的目光也没有只盯着比亚迪。
  当前这种严峻的大环境下,做好非典的防范工作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在第一次常务会议上,沙正阳就迅速的布置了下去,自己带队,分管卫生和公安、城市管理这一块的两名副市长作为副组长,亲自抓。
  “正阳,咱们运气似乎不太好啊,正准备好好出去跑一跑,就遇上非典,如此严峻的形势,虽然咱们中州总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平稳可控,但是却把咱们很多计划都打乱了,本来我让老谭都准备带队去跑一跑了,没想到遇上这事儿,……”
  杨天诚叹息不止。
  “天诚书记,其实没什么,这对全国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我们竞争面对的对象就是全国其他省市与我们条件相若的城市,现在大家都严防死守,手忙脚乱,我们中州局面不错,所以我们还可以腾出精力来谋划,把前期的工作做好做细做足,只要情况一好转,我们就可以瞬间即发。”
  沙正阳对这一点倒是不太在意,影响肯定有,但是有多大,也说不上,他很清楚非典这一波影响几个月后就要烟消云散,而届时中国真正要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中州必须要赶上这一波发展潮流。
  比亚迪是首选目标,但是现在不是最佳时机。
  除了比亚迪,沙正阳还盯着中州的汽车产业。
  中州的汽车产业底子有,和汉都差不多,但是说实话肯定和武汉、广州、上海、嘉州这些城市有很大差距,但是汉都都能成功赢得汉汽丰田的落户,凭什么中州就只能偃旗息鼓?
  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从来不是沙正阳的性格,只要有一丝机会,沙正阳都要去搏一把。
  唯一可惜的是他来中州的时候太晚了,宝马已经决定和华晨合作,这是几大国际巨头进军中国最后一个机会,虽然戴姆勒奔驰似乎还在犹豫,但是和克莱斯勒合二为一的戴姆勒奔驰其实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是北汽,所以致此,几大跨国巨头基本上布局落定,BBA加日系三巨头,美国的通用和福特,都已经进入中国。
  似乎对于中州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中州也不像浙江那样有着具备创业的特定优势环境,能够孕育出吉利这样锲而不舍的企业,起码短时间内沙正阳还没有那个能耐让中州就能产生一家内生性的汽车企业来。
  这似乎已经意味着中州已经失去了在汽车产业上的进一步壮大的可能。
  目前中州有大通客车这一在全国客车领域内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客车制造领域却远无法和轿车领域相提并论,想一想未来十多年国内轿车产业会以一种井喷的模式爆发,而中州却无法在这样一个巨大产业中分到一勺羹,沙正阳就无法容忍。
  汽车产业是一个集群式、产业链式的产业,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能在这里立下一个核心企业,比如总装企业,那么围绕着你这个核心企业就可以不断衍生出无数产业。
  想一想可以衍生和配套的产业,从发动机到汽车玻璃,从轮毂到底盘,从刹车片到变速齿轮,从模具到座椅,从塑胶件到真皮座套,从汽车钢板到车灯照明,从汽车空调到汽车音响,只有你想不到的,一台汽车可以有一万多个零部件,哪怕是经过整合,起码也需要由数百家企业的合作才能装配出一台完整的汽车,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产业几乎可以单扛起一座城市经济的底气。
  汉都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轮到中州了,中州该怎么办?
  中州当然不能放弃。
  虽然几大巨头都已经进入中国,但是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那种单一基地的模式会迅速被突破,这也是中州的机会。
  在沙正阳印象中上海通用就已经开始要布局全国的生产基地了,未来丰田、本田以及大众都一样要走这条路。
  沙正阳记得上海通用大概也就是这两年要布子沈阳,而这个时候宝马也在布局华晨,所以沙正阳这个时候觉得去争取通用到中州来落户,不是没有机会。
  关键在于你要在出击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一击必杀的信心,怎么才能让人家觉得在你中州来落户最划算,能为其带来最大的利益。
第027章
落实
  杨天诚对沙正阳的意见还是十分重视的,略一沉吟就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利用现在这段时间,先把我们自己准备工作做好?”
  “嗯,只有夯实内功,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和先机,我虽然还不太了解咱们中州的情况,但中原新区还是一个空架子,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模糊,现在又有中原新区这个规格更高、内容更丰富、前景看起来更美好的新区出来,那怎么来寻找各自的定位,找准发展路径?恐怕市委市政府要好好考虑。”
  “中原新区也就罢了,从省里到市里都会日益重视,但高新区和经开区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明显的问题很突出,一旦未来我们都把重心转移到中原新区去了,那高新区和经开区怎么办,会不会被沦为边缘化的境地?”
  沙正阳提出了一个最现实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各自的定位,还有未来市里是如何打算安排这几个定位照理说应当截然不同的功能区,高新区技术产业不高新,经开区产业壮大前几年还不错,但这两年又明显放缓了,培育不出新的增长点,中原新区还是纸面上,下一步该怎么办?
  杨天诚不知道沙正阳话语里是不是有对这几个理论上应该是中州市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的功能区工作进展不太满意的意思,但人家说得也有道理。
  中州高新区一直显得存在感不足,小打小闹,也没形成气候,经开区倒是有些规模,但食品产业占了大头,也还有一些电子、机械、电气这一类的产业,也有一定规模,但总体来说不强不大。
  中原新区本身确立时间太短,还停留在纸面的研究讨论上,具体落实还没说到那里来,这样一张卷子交在面前,委实不太让人满意。
  “正阳,你担心的的确是一个问题,咱们都清楚,高新区也好,经开区也好,从当初建立之日起,目的就是要发展产业经济,嗯,最早是要依靠工业化来拉动城市化建设进程,即便是到目前,这个目标也没有改变,嗯,中原新区出来了,省里赋予了更高层面更丰富的内涵外延,现在省里市里也都还在研究其定位和规划,咱们姑且不提,但高新区和经开区要有一些新气象新动向,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如何来改变,在哪些方面要做出改变,你有一个好的考虑么?”
  杨天诚这番话倒也情通理顺,市委定方向,政府具体来操作,他们两人要先把方向和路径定下来,才能谈得上具体的推进和操作。
  沙正阳笑了起来,“天诚书记,其实咱们也没必要绕那么多圈子,中原新区抛开不谈,那么就剩下高新区和经开区,还能谈什么?咱们中州高新区和经开区难道还能和燕京或者上海、广州那些高新区和经开区比,说一千道一万,就落到一个事情上,产业和项目,再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培育产业,这一点没什么好多讨论的,……”
  “……,内培外引,就目前来说,重点还是招商引资拉来项目,当然可以不必拘泥于某一项产业,可以在政策引导上有些倾向,但是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中州现在还没有多少底气嫌这嫌那,只要符合法律和环保要求,能带来就业和税收,大小不论,行业不论,先进来再说,日后再来考虑如何优胜劣汰和政策调整挤压的问题,……”
  杨天诚苦笑,这一位还真的不客气。
  挑明了说,现在的中州的确没多少底气,不说捡到盘子里都是菜,但起码有愿意到中州投资的,你高新区或者经开区敢稍稍忸怩一下,只怕人家就到嵩阳、三川这些区县的开发区去落地了,人家条件没准儿比你还开得好呢。
  “唔,归根结底一件事情,咱们培育本地企业壮大这项工作一直在做,但效果不算太好,今后也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但迫在眉睫,或者说最能立竿见影的,还是要招商引资,尤其是能引来一些大型制造业的项目,可能这才是对我们中州最具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正阳,你怕是心里有些谱儿了吧?”
  杨天诚也挑开问,沙正阳就挑开说:“有,但目前中州这边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当初汉都也是如此,现在我们正好可以接着这段时间非典带来的缓冲期,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你具体说一说,要针对性的做哪些工作?”杨天诚也不在意,现在就是要刺刀见血真刀真枪做事的时候了。
  “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模式要改,招商引资要效仿汉都高新区那样搞一站式服务,先把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规范服务流程,这是树立形象的一个最佳契机,只要头开好了,养成了好习惯,未来很多工作要好开展得多,……”
  沙正阳略作沉吟:“我初步考虑的两个比较大的项目,一是上海通用的新生产基地,而且据我所知通用方面一直希望在内陆地区建设一个生产规模比较大的基地,我觉得中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地,只要我们工夫做到家,大有希望,但这个过程也许要半年一年才能敲定。”
  杨天诚精神大振,连身体都微微前倾,“通用汽车?真的有这个意愿?能行么?”
  很显然连杨天诚也没想到通用汽车或有意进入内陆地区,而且他也没想过中州可以承接这样一个机会。
  汽车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其带来的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丰富的产业链,还有税收和就业,乃至对一个地方整体经济的拉动,都是极为可观的。
  以一个大通客车为例,和庞大的轿车产业相比,哪怕大通客车在国内客车行业算是巨头,但是客车和轿车的需求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数上的,即便这样,大通客车仍然给中州市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所以一旦通用汽车的生产基地能落户中州,无疑能为今年中州的招商引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丝毫不亚于汉汽丰田对汉都的意义。
  “天诚书记,我只能说根据我的情报,上海通用有此意愿,但是这个意愿有多强,时间节点,选址的考虑,可能就需要我们去工作来了解和掌握了,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去争取。”沙正阳还是很谨慎的,不敢轻夸海口。
  上海通用不比汉汽丰田,当初汉汽丰田其实是集全省之力去争取,而起汉都也的确有较为完备的基础,所以才打动了丰田,但目前中州情况远不及汉都,而且上海通用选择沈阳华晨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在里边,所以要击败沈阳,把上海通用拉到中州,肯定还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好,就凭这一个项目,只要能拉到我们中州来,我们市委市政府怎么努力都值了!”杨天诚有些激动,“正阳,你觉得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先动起来?”
  “我考虑是在经开区或者高新区来引入这个项目,经开区基础最好,资源最合适,有现成的,高新区相对弱一点,但是高新区向东可以拓展,前景更好,紧邻的三川县据说省里有意推进其县改区,这样的话,如果延伸过去,对三川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啊。”沙正阳不动声色的道。
  杨天诚果然意动。
  他就是从三川县委书记成长起来的干部,对三川有很深的感情,一直希望为三川多做点儿事情。
  这种心态很正常。
  实际上论条件经开区显然比高新区更合适一些,但是沙正阳说得也没错,高新区前期发展不力,现在亟待振兴,而且与三川紧邻,如果这个项目群拉过来,高新区一时间吃不下,或者铺开来不及,那就可以把三川县积极性调动起来,一起来承接这个巨大的项目群,同时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三川是一个巨大的支持,未来也有利于三川撤县建区。
  杨天诚迟疑了一下,“正阳,放在经开区还是高新区再议,但我们可以把一些准备工作做起来,你说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嗯,其实市里原来也议过,但迟迟没有落实,我看不能再拖,让雷仕群和薛一行立即带队去汉都考察,回来之后尽快推开,另外让经开区和高新区都要思想准备,要大干一场,招商引资将会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头戏,我就知道你手里有干货,需要省里支持,我来负责,……”
  “还有,区县这边和职能部门这边,正阳你要抓紧时间熟悉,嗯,建刚向我汇报了,调整工作不是放在嘴巴上的,还是那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不改作风就调整,要说到做到,兑现落实,你也可以借机好好了解考察一下,……”
  杨天诚后面这番话,意味深长,但沙正阳却听得很明白。
第028章
磨合,渐入佳境
  调整要和下一步工作表现结合起来,也希望沙正阳在下一步调研中也一并进行考察了,这其实是一个隐性表明态度。
  作为市委书记,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了。
  这种变相的工作支持,实际上也是表明他的态度,在下一步工作中,只要是沙正阳认为从工作角度需要考虑的,他杨天诚不会囿于门户之见,更不会抓住权力不放手,都会坚决支持。
  “天诚书记,我会抓紧时间跑一圈,但是可能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也没那么大本事。”沙正阳笑了起来,“但我觉得其实您心里应该比我有数,我跑一圈回来向您汇报一下我的观感,我估计您就可以大略对照一下,差不多就有底了吧?”
  人事权历来是一把手手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力,绝无可能旁落。
  哪怕是杨天诚再对自己看好,再对自己认可,也不可能放任自己在这项工作上撒手不管。
  这既不符合组织原则,也不可能。
  无外乎就是能更多的尊重自己的看法意见,在人事调整上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来进行,也就算是相当可以了。
  杨天诚刚才的话实际上也就是透露出了一些这方面的意思,这也足以让沙正阳感动了,起码这代表着对方的诚意。
  杨天诚对沙正阳的领悟能力和知晓分寸也十分满意,难怪能这么年轻走到这个岗位上,曹清泰是个好老师,这个学生也更不简单。
  “正阳,多余话我不说了,你自己掂量就行,我还是那句话,一切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什么条条框框,什么论资排辈,什么外界非议,这些对我来说,我都不在乎了,冲着我来就行了。”
  杨天诚郑重其事的道:“我只要一个目的,中州要在我这一届里,大有起色,我杨天诚不想日后退休了会老家,还要被家乡人戳脊梁骨说,看,就是老杨家那小子,当了那么大官,却糟蹋浪费了,看看人家其他地方如何如何,咱们这里还是这穷样,……”
  沙正阳回望对方,微微有些触动。
  这恐怕真的是杨天诚的肺腑之言。
  古代官员就讲究人死留名,豹死留皮,讲究造福桑梓,看来杨天诚也是有此想法的,从这方面来说,杨天诚的确是很想做成一些事情。
  沙正阳一样想在中州做成一些事情,时不我待,面对着入世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到来的黄金时期,中州真的还是有太多机会的,自己的先知先觉在这个时代必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时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