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895

  “天诚书记,我理解您的这份情怀,嗯,咱们中州也的确面临着这样一个机遇期,就看我们这一届能不能抓住了。”沙正阳触动之下也稳了稳心神,“还有就是比亚迪项目,我觉得如果能够借助目前比亚正准备从电池领域进入电子代工领域这一关键节点时期,主动找上门去,向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条件,表现我们的诚意,我觉得拿下比亚迪对我们中州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
  “哦?你这么看好比亚迪?”杨天诚听沙正阳提起过比亚迪,知道目前这是一家制造手机电池的企业,但是进入电子代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沙正阳如此郑重其事,足见这家企业不简单。
  “嘿嘿,富士康天诚书记不陌生吧?”沙正阳反问道。
  “当然,汉都不就是把富士康拉去了么?据说汉都电子产业几大巨擘,富士康才过去两年已经要居其一了。”杨天诚其实对周邻发展较好的城市一直十分关注,对这些城市的规划发展,产业布局和培育,以及招商引资大项目的进入,他都可以说了如指掌,“这还是你的功劳呢,怎么能不能把富士康也弄到我们中州来,我们照样可以给它汉都那边的待遇,甚至更好,我们中州的区位要比汉都好一些吧?”
  “富士康短期内肯定不可能了,汉都富士康的规模很大,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呢。”沙正阳笑着摇头,“但看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势头,两三年后未必不能把富士康拉到我们中州来,您说的我们中州地理区位优势的确是一大竞争力,所以我才瞄准比亚迪,目前比亚迪正大规模的从富士康挖角,双方闹得不亦乐乎,富士康去了汉都,我们中州可以比照富士康到汉都的条件,开给比亚迪,而且我们中州在薪资水平上目前比汉都更具优势,我相信这一点也很具有吸引力。”
  “你觉得比亚迪可以比肩通用汽车项目?”杨天诚忍不住问道,这一点是他最关注的。
  “应该不会比通用项目差多少,未来二十年是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类电子产品会日益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手机,电脑,互联网,物联网,工作生活和娱乐都会与这些产品息息相关,这些都为日益融为一体,其带来的变化会是革命性的,而所需要的这些电子产品也会是难以想象的,而且其更新换代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所以这个产业不会比现在看起来更不可一世的汽车产业逊色,只会更庞大。”
  沙正阳对此充满信心,这个产业已经被前世历史所证明有多么庞大,光是苹果、三星和华为这三家以手机为主要产品的电子企业就足以撑起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
  “要拿下比亚迪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杨天诚此时反而定下心来,沙正阳肯定是蓄谋良久了,甚至可能在一接到要到中州的时候就开始谋划了,这个时候才会显得如此坚决肯定。
  “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比如在产业规划上,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可以确定以经开区和高新区为主,同时将三川县和隗城县、清池县紧邻市区这一部分考虑进来,我注意到他们这几个先的经济开发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圈的,未来三环线好像也正好沿着他们这几个县的经济开发区穿越而过,打造县域经济也可以从这一块来拉动,……”
  沙正阳虽然还没有下去实地调研,但是这几天里蒋胜宽和邱觉晓都在各方面帮助他熟悉情况,再加上还有雷仕群的协助,他对中州的情况也在日渐熟悉,相信下去跑一圈之后,情况会更好。
  杨天诚深深的看了沙正阳一眼,他觉得自己还是小瞧了对方,这么短时间对方居然就已经考虑得这么周全,很显然对方心里也有一番计较和规划了。
  对此杨天诚不但没什么嫌隙,反而很高兴。
  如果说一个能耐有限或者有短板的干部来协助自己工作,或者说换一个人来当这个市高官,恐怕还会有点儿别样心思,但是他杨天诚真的不是那样了,他就是想要扎扎实实在中州地面上干出一番名堂来,沙正阳的想法越多,雄心越大,他越高兴,他也越愿意去支持对方做成这些事情。
  “正阳,县域经济发展也是我们未来要力推的,但你还是得有侧重啊,如果一下子全铺开,咱们市里可能顾不过来啊。”杨天诚好意提醒。
  “嗯,天诚书记,我明白,三川是仅次于高新区和经开区的重点,我觉得第一阶段就可以纳入进来,通用汽车和比亚迪如果能两个项目能成,可能要在这几个区域都要启动一些布局,至于说隗城县和清池县这边,会考虑第二阶段,但是我以为三环线可以考虑尽早启动布局了,这能极大的拉动三川、隗城和清池三县的城市化进程,对于他们整体经济提升也大有帮助。”
  沙正阳的建议让杨天诚直皱眉头,“正阳,三环线的重要性我清楚,但是你要掂量咱们市里的财力,这可是你市政府的工作啊,我只是提醒你,量力而为,别把窟窿捅得太大,咱们收不了口,我也想把三环线尽早启动,但咱们财力限制了我们啊,……”
  对沙正阳,杨天诚说得非常客气了,换了是别人,他早就毫不客气的要批评好高骛远贪大求全了。
  上一任市长其实也提出过以三环线建设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被杨天诚断然否决,当然那个时候的确在财力上也无法匹配。
  沙正阳沉吟了一下,“天诚书记,我的意思是可以先规划布局,至于说财政能否支撑得住的问题,我们可以分阶段来考虑,另外我们也肯定要进行一个可行性调研,天诚书记,未来两三年市里财力也会有较大提升,这也需要我们对城市改造纳入议事日程,我们中州要打造成为未来内陆腹地不同于别的城市崭新面貌,有时候适度超前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苦笑着摇摇头,杨天诚叹了一口气,“正阳,我觉得我就算心急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急啊,行吧,你先按照你的思路考虑吧,我只是提醒一下你,如果条件成熟,我当然不会反对,也会尽全力支持你,……”
第029章
激流勇进,宏图
  杨天诚很清楚,沙正阳若是这个想法一出来,只怕立即就会赢得三川、隗城和清池三县干部群众的好感和支持。
  三环线其实早就有这个规划,但是考虑到三环线的长度和造价规模,的确让中州财政有些无力接招。
  所以在前年的时候市政府这边提出这个想法时就是被杨天诚断然否决了的,招商引资没有突破,产业培育没有起色,成天指望着靠财政负债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这不是杨天诚可以接受的。
  但现在时隔两年,沙正阳提出来,意义又不一样了。
  一来中州城市经历了这两年的发展,市区向外也拓展了不少,二来沙正阳也明确提出未来招商引资固然要以高新区和经开区为主,但是也要把三川、隗城和清池三县靠近主城区这一片区域考虑进来。
  这其实就是要鼓励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依托主城区,形成一道环主城区的经济带,顺带也带动整个全市城市化进程发展。
  三来沙正阳有意要用这个规划来赢得区县下边的一些支持,这一点杨天诚也看到了,但是他也赞成。
  沙正阳要做事情,市委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说有市委的支持他就能无往不利了。
  下边对沙正阳不了解,不熟悉,怎么让沙正阳迅速赢得下边的认可,两方面来着手。
  一方面就是通过招商引资拉来项目,这是最直接的最见效的,但是现在市里边招商引资重心主要还得要放在高新区和经开区,顶多能让三川县沾点儿光,隗城和清池两县可能还要放在后边去了,那么如何来让这两县也能因此受益,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了。
  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拉动建筑行业,而且对改善相关区县的投资环境也有极大好处,市里和区县不是不清楚这一点,但财力如何来保证?
  贷款也好,发债也好,那都是要还的,要讲回报的,不能一拍脑袋就上,之前杨天诚否决也就是基于此考虑。
  这样巨大的投资可能涉及到数十亿,对中州财政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杨天诚甚至也想了,如果沙正阳所提到的通用汽车和比亚迪这一系列的大项目招商引资不顺的话,那么在这个三环线建设上恐怕还需要等一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好事,但也不能过度超前,他能理解沙正阳的急切心情,但作为市委书记,杨天诚清楚自己要帮助沙正阳把好关,避免对方头脑发热。
  这是他作为市委书记的职责。
  沙正阳同样明白杨天诚话语中那句“条件成熟”的意思,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过于超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投入,也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所以他首先要在招商引资上拿出成效来,让高新区、经开区和三川县都能直观的意识到这方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倒逼市委这边。
  ……
  “市长,您找我?”孙韶华在沙正阳办公室门口被邱觉晓迎了进来。
  “嗯,来坐,韶华。”沙正阳站起身来,笑着打招呼。
  邱觉晓把孙韶华的茶杯倒好水,然后便离开了。
  “嗯,韶华,明后天,我准备跑几个区县,先跑三川、隗城和清池,因为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考虑,我想请你和我一到下去调研一下。”沙正阳开门见山。
  对这位市政府里边唯一的女性副市长,沙正阳也还是做过一番调查了解的,年龄不大,也是四十刚出头,颇为精明干练。
  升任副市长之前,是市交通局局长,还担任过城市规划局局长,除了中间曾经下去到永和区和济城区分别担任过区委副书记和区长有五六年时间外,其他大部分经历都是在城建规划和交通这一块部门中工作。
  “好啊,能陪市长第一趟调研,也是我的荣幸啊。”孙韶华的性格比较外向,很活泼,据说也很能开玩笑,算是市政府班子里边一个活跃人物,和一般的技术型干部还有些不一样。
  “呵呵,韶华市长这种性格是我最喜欢打交道的了,我来中州时间不长,很多情况不熟悉,还请韶华市长多指点啊。”沙正阳也乐了。
  “指点我可不敢,市长在汉都的表现可以说是绝才惊艳,我们在中州也都有耳闻,你都是中央都挂了号的人物,来我们中州自然也是中央有意为之,省委省政府和杨书记对您也是寄予厚望,你该是要给我们市政府这一摊子人好好上上课才是,嗯,人代会上那种课就算了,您该给我们多鼓鼓气才是,多给我们一些希望才好。”
  孙韶华的嘴巴可是不饶人,丝毫不惧沙正阳的调侃。
  “哦?市里边都这么说我?我可有点儿受宠若惊了。”沙正阳也笑了笑,“嗯,韶华市长,今天请您来,我也想了解一下,三环线的规划和前期准备情况,……”
  “三环线?!”孙韶华都吃了一惊,前年她刚担任副市长,前任市长就意欲推出建设三环线的构想,但是被杨天诚毫不客气的否决了,这才隔了一年多时间,又要推出来?
  “对,三环线,我觉得这个构想很重要,所以想了解一下准备情况。”沙正阳点头。
  “呃,市长,三环线,您和杨书记谈过么?”本来不该问这个问题,但孙韶华觉得还是挑开了说好一些,“杨书记那边,可能不是很赞同,如果……”
  “我和天诚书记谈过,他有些担心我们的财政支撑,当然更关键的是我们的产业发展速度是否已经到了必须要启动三环线的阶段,我和她进行了一些探讨,基本上说服了他,嗯,当然还得要看下一阶段我们在产业招商引资上的进度如何,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沙正阳微微一笑。
  孙韶华舒了一口气,杨天诚点头了,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作为分管交通城建这一块的副市长,孙韶华一直就十分支持启动三环线建设,包括前年那一场“三环线风波”,杨天诚怒斥市政府好高骛远,急于事功,缺乏合理规划,根本不顾市财政的基本状况,只会让市里边陷入困境。
  这在当时也还是引起了很大震动,要知道市高官的批评很严厉,对市政府这边来说也影响恶劣,包括她在内也都是受到了一些影响。
  不过直到现在,孙韶华虽然也承认启动三环线建设的确会给市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但是其好处也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改善中州西面和南面过境车流压力十分有效,而且也能极大的改变三川、隗城和清池几县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如果从稳妥角度来说,实在不行可以先考虑启动西三环建设,再次考虑南三环建设,这样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
  在她看来,三环线建设能够极大的改善环主城区的各个郊县之间的交通瓶颈状况,同时从主城区放射状的道路主干线可以将几个郊县十分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交通网格,对于推进几个郊县的城市化进程,改善几个郊县的投资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好处。
  当然问题也有,那就是财力支持问题,另外三环线的规模的确有些大,大到让财政都吃不消。
  现在所提到的三环线其实主要是指西三环和南三环,北三环和东三环实际上都还没有纳入进来。
  如果要把北三环和东三环都纳入进来,那规模还要大得多。
  按照孙韶华的设想,如果能够在2010年之间全面建成西三环和南三环,已经非常满意了,而北三环和东三环,恐怕要考虑在2015年前后去了。
  “市长,三环线,嗯,西三环的规划其实早在我还在市规划局当局长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十分成熟,南三环也是我还在当交通局长的时候完成规划建设的,哪怕是北三环和东三环从前年初也开始在做规划,只不过后来暂停了,不知道您是觉得需要什么时候来考虑这个三环线建设?”
  孙韶华还是要搞清楚沙正阳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真的觉得目前已经条件成熟了。
  “韶华,怎么,还对我不放心?”沙正阳略一沉吟,“我找你来,就是要说这事儿,顺带后面调研三个县,也就是要说如何改善投资环境问题,软件硬件一样不能少,三环线就是首当其冲的,嗯,我的设想,既然西三环和南三环都已经条件具备,那么要争取5月份之前启动,拆迁要力争在半年内完成,越早越好,这需要一个激励机制来,最迟9月份西三环和南三环要全线动工建设。”
  “我的想法是西三环完成建设要不晚于2005年6月底,南三环建设不得晚于2005年底!而北三环和东三环,最迟也要在2005年3月份之前开始启动建设,2008年3月之前要建成,也就是说最迟2008年3月底之前,整个三环线要全线通车!”
第030章
寻找目标
  孙韶华被沙正阳的设想给震住了。
  哪怕是她对这位年轻市长的锐气和激情早有思想准备,哪怕她知道这一位从汉都跨省而来的初生牛犊肯定是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也没有料到对方的设想居然会如此不靠谱。
  这几乎不是好高骛远,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了。
  中州市的财政状况如何,难道说政府办和财政局没给这位市长汇报过?每年的收支状况这位市长没分析研究过?
  这位素以搞经济工作著称的市长不会不懂财政吧?
  但孙韶华也知道这位市长原来也曾经是担任过县长的,不可能对财政基本收支状况也不懂,那只能说明这一位是真的心太大了。
  中州市财政状况不能说是很差,但是可以说每年的财税收入和支出都是大体固定了的,就是一个填肚子的财政,要涉及到大规模的财政支出,那就意味着这个窟窿需要找到出处。
  在税基没有大幅度扩张或者土地收益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贸然大规模的加大财政投入支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