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895

  哪怕孙韶华分管交通城建这一块工作,知道这块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从大局出发,她也需要提醒一下对方,不能竭泽而渔。
  捅多大的窟窿,最终都得要市里边自己扛着,没人会替你分担,特别是你个市长才来,前途无量,真要瞎折腾,那也是对你自己的不负责任。
  “市长,您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儿太激进了?市里财政恐怕是很难支撑得起,我们中州的财政状况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在一两年里出现大幅度增长,嗯,或者我们会有增长,但这个幅度……”
  孙韶华的语气还是很委婉,但是意思却很明确,不赞同不认可这个建议。
  不是不认可修三环线,而是不认可这样激进,这么短时间内就要把三环线全线建成,这涉及到一百多亿的投资,哪怕是按照沙正阳的设想分成五年来投资建设,那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孙韶华不反对建设三环线,甚至也支持尽快开建,但是三年之内完成西三环和南三环已经让她觉得难以接受,还要在五年之内完成在她看来目前还不算是太紧要的北三环和东三环,那就太夸张了。
  目前中州内环线和一环线早就于2000年之前就建成通车了,再加上2001年建成通车的二环线,这三条环状线构成了目前主城区的主要环形道路网,加上放射状的向外道路,基本上就是中州目前的道路体系。
  三环线很有必要,因为二环线基本上擦着高新区和经开区边上而过,这使得处于二环线外的高新区和经开区的企业运输处于一种尴尬状态。
  如果上二环线的话,二环线的车流量暂时还能凑合着过得去,但是在等三五年肯定就有些难以负荷了,所以现在不开建西三环和南三环的话,这对于高新区和经开区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肯定会有影响,但问题是北三环和东三环也要这样急促的推进,有这个必要么?
  “韶华,我明白你的顾虑,嗯,但是我认为你低估了我们中州的发展潜力,或者说低估了未来几年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入世让我们国家与全世界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的优势会日益凸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原省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我们中州会成为平原省的燕京、上海和深圳的集合体,这样一个兼具头羊和中心的城市,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应该看得更高更远一些。”
  沙正阳语态轻松,但话语里流露出来的意思却是十分清楚,他非常看好中州的未来,所以认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先行一步,甚至可以超前一步。
  “问题是,您这超前一步跨得太大了啊。”孙韶华也有自己的坚持,她需要把话说明白,这是她作为副市长的责任,“从财政角度来说,肯定是难以承担起这样巨大的投资,尤其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算是三环线可以建成收费公路,但……”
  “不,我不建议三环线建成收费高速公路,从短期来看,或者从表面上看,这能极大的收回投资成本,便于我们在建设资金上的循环,但是从深层次和长远来看,这对于我们中州城市经济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其隐形的影响成本会非常大,绝不合适。”沙正阳断然否定孙韶华的这一想法。
  孙韶华再惊,“市长,那市里更承担不起了,咱们总得要吃饭吧?”
  “具体筹措资金的渠道方式可以再研究,但只要看到下半年我们的招商引资情况,我想也许能为你增添点儿信心和底气吧。”沙正阳笑了起来。
  的确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未来十年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头,低于百分之十的名义增长率你都不好意思提,只要过来者才会明白这股汹涌的发展大潮会是多么凶猛,无人能敌。
  而对于有自己这个穿越者加持的中州,那就更不用提了。
  沙正阳给未来三年中州设定的经济增长率是不低于20%,在目前中州经济总量还处于比较低的状况下,沙正阳觉得还是有把握实现的。
  当然前提是第一炮打响,几个预定的招商引资大项目要彻底搞定才行。
  而要想拿下这些招商引资的项目,中州市政府也需要拿出一些姿态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抢先一步启动,相当有必要。
  就目前中州的城市面貌,实在是让投资者很难有多少信心和好感,当然,对于制造型产业来说,这也许还能接受。
  但是随着中州城市经济发展,中州的制造业也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这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却是必然趋势,而要想打造一个具备竞争力优势的魅力城市,有必要从现在就要开始进行准备了。
  见沙正阳决心已定,而且可能也获得了最大反对者杨天诚的认可,孙韶华也就不再多操心。
  她只是具体执行者,真正资金断链,那也就怪不到她头上。
  而且从内心来说,她也真心希望沙正阳所描绘的那些变成现实,在汉都沙正阳都能创造奇迹,那么在中州也许他还能复制一个中州奇迹呢?
  “市长,既然如此,那我这边肯定没问题,西三环和南三环一切都是现成的,甚至关于拆迁的主体方案也都早就有了,只等市里下决心。”孙韶华最终还是忍不住道:“您说的招商引资成果是不是也和三环线建设有关?如果能挂上钩,我估计透露出去,三川和隗城两个县的积极性肯定能调动起来,这边的拆迁肯定进度还能加快,……”
  “呵呵,肯定有一些关系,但在没有一定把握之前,我也不敢打包票开。”沙正阳知道这样保不了密,只要和通用和比亚迪那边一接触,消息就会传开,至于说能不能拉进来,那就要看各家本事了。
  这样也好,把消息透露出去,起码能让几个区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
  不得不说,真的保不了密。
  沙正阳的调研之旅尚未开始,就已经开始接到了不少电话了。
  登门而来的是三川县委书记吉登云。
  “哟,登云,我还打算明天就走你们那边去调研呢,怎么你到是先登门了?”沙正阳颇为惊讶。
  三川出干部,杨天诚不是三川人,但是是从三川成长起来的,谭振国也是三川出来的,而且还是三川人,市委秘书长侯凤林和副市长赵永安也都是三川人。
  所以三川虽然只是一个郊县,但分量却不比市区里的区差。
  “您可能不是先走我们三川吧,得先走高新区和经开区吧?”吉登云笑着道:“我这不是着急么?嘿嘿,手快有,手慢无,杨书记经常批评我们,人代会上杨书记和您的一番说辞,让我们三川干部触动很大,我们得动起来才行啊。”
  这也是一个精明人物,但就怕精明不用到正事儿上,不过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对方似乎也已经捕捉到了一些风向,开始找路子了,起码比那些还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的蠢人强。
  “三川在全市发展排位不算差啊。”沙正阳一边看各区县的数据,一边道。
  “嘿嘿,咱们三川不能和其他区县比啊,历来都是排在前列,如果说哪一天落后了,那才是该打板子的时候了。”吉登云对此还是很自豪的,“我们这一任也不能丢掉这个历史,我们也有信心和市里几个主城区比拼一把,所以人代会只会,县里专门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着重研究经济工作,我们想要当好全市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沙正阳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这个家伙还真有点儿意思,脸皮够厚,也敢说出来。
  不过他倒是很喜欢这种态度,就是要旗帜鲜明,就是要大张旗鼓,发展经济有什么好忸忸怩怩的?拉投资搞项目难道不正是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么?
第031章
胃口吊起来
  “有点儿意思啊,怎么,准备截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胡?”沙正阳笑着问道,对吉登云的姿态他很欣赏,不管吉登云是否有杨天诚的授意,起码人家愿意来干,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市长,您这话就有倾向性,让我们这些郊县很受伤啊,怎么,高新区和经开区就是长子幺儿,我们就是二娘生的,就该排在后面?”吉登云有股子自来熟的味道,一点儿都生分。
  “市里定了大目标,我们也都跃跃欲试,杨书记也说过,手快有,手慢无,这招商引资更是如此,我们承认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优势,但是那是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我们县里没有这份资源,但我们也在全力以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我们希望市长实地看看我们三川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该不该获得一份支持和倾斜。”
  “哟呵,胸有成竹,底气十足啊。”沙正阳乐了,“的确,我还没有去看过你们三川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情况,看样子你们这么有把握,我倒真想马上去看一看了。”
  “市长,你别把话题岔开。”吉登云却是不依不饶,“我们都知道您在汉都就是以搞招商引资起家的,富士康和汉汽丰田,还有华为和汉海半导体,都是几十上百亿的大投资项目,您来中州不可能就没有一点儿意思吧?我们三川老百姓可都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呢。”
  “哟,登云,你这是上门逼宫啊。”沙正阳更觉得有意思了,以前可真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情况,招商引资既要讲条件,也要看时机,我还想把波音、空客都引到我们中州来呢,但行么?”
  “市长,您别怪我这说话太直,前两年市里边心思没摆正,大搞劳动力输出,认为这才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我们承认让农民出去打工的确立竿见影,似乎几十万人一出去打工,一年就农民就增收好几百,看起来挺好,但咱们得算长远账,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儿蝇头小利,……”
  吉登云这一番话倒是让沙正阳有点儿刮目相看了。
  甭管这是不是他由衷之言,但能看到这一点,还敢当着自己面说出来,还得要点儿勇气,要知道现在从省里到市里到区县,劳动力输出,特别是县里边劳动力输出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增长,还是持支持和鼓励态度的。
  “……,他们是去为沿海地区做贡献,老了病了伤了残了,甚至以后随着产业发展,缺乏工作技能,呆不住了,适应不了了,是不是还不得要回来?沿海地区能帮他们这些外地人提升劳动技术培训?能欢迎他们在本地落户,解决他们的医疗和子女就学?总之,我不太看好,我觉得归根结底还得要靠我们自己,我们本地政府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沙正阳脸色慢慢严肃起来,虽然知道这家伙这一套话目的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要让自己下一步在招商引资上能够倾斜三川县,但是从内心来说,沙正阳还是很认可对方的思路观点的。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内陆城市,嗯,特别是那些区位优势一般,缺乏产业基础的中小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是一个大问题。
  中央日益重视目前仍然占据着最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增收问题,因为不解决这一个巨大群体的增收问题,内需就拉动不了,城市化进程就无法推进,但如何解决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路径很多,但根本还在于发展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成熟度,只有当第二产业发展的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层次之后,第三产业才会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手段和方法来促成第三产业在特定情况下的成长,但总体来说,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现在沿海地区依托其现有的各方面优势,二三产业发展上已经走到了前列,吸引了大量内陆地区的人才和普通劳动力,内陆地区的城市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上远不及沿海地区,而从上至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要求和考核迫使很多地方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劳动力输出,这不能说不对,但如果能够在本地区通过产业发展来吸引和留住本地区的人才劳动力,这才是上上之策。
  上上之策大家都懂,但你要做到就要看本事了。
  沙正阳在汉都做的就是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现在在中州就更要作好这项工作。
  “所以……”
  “所以我们三川一直希望能够避免用劳动力输出来实现增收目标,哪怕我们慢一点,我们更希望让我们的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也能把消费留在我们本地,这一切都得要靠工业来支撑,市长,我今天来没别的目的,就是一句话,只要能够给我们引来项目,其他一切工作,只要我们县委县政府能做到的,甭管是熬更守夜,还是加班加点,甭管是我们县里出钱出人,砸锅卖铁,负债贷帐,都没问题,我们愿意承担这份压力和责任,……”
  吉登云目光直视沙正阳,沙正阳微微沉吟,“登云,看来你知道三环线的工作了?”
  “对,三环线早就该动了,拖到现在,可能市里有市里的难处,我们县里也难,但是今天我吉登云在您面前表个态,我们三川愿意先行启动拆迁补偿和建设,只求能先动起来,只要市里表这个态,明天我就敢开会布置,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动起来,一个月就能完成拆迁任务,你甭担心县里会乱来,前期工作我们已经早就做过多次了,是市里一直没下这个决心而已,……”
  沙正阳不认为吉登云是在空口说大话,三川深受道路基础建设制约之苦,一直是最迫切希望启动三环线建设的县份。
  西三环可以极大的解决三川县东部包括三川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同时打通与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的连接,使得三川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这对于三川县投资环境的改善意义巨大。
  “这样,登云,你也甭在我这里拍胸脯,明后天我走一圈的行程我已经定好了,嗯,最迟后天肯定要到你们三川来看一看,我要提醒你的是,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可不简单的只是基础设施环境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软件建设比硬件设施更关键,投资者来你这里希望是看到一个稳定和持续优化的服务环境,你道路修得再好,绿化搞得再漂亮,服务质量跟不上,人家有问题来找你,你服务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被人厌弃。”
  沙正阳郑重其事的提醒对方。
  吉登云表情也很严肃,“市长,您说的我记下了,三川干部是不是光耍嘴皮子,您日后慢慢观察就好,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们有勇于承认不足和改正问题的勇气,更有这份能力,请相信我们三川县委县政府的这个决心。”
  ……
  吉登云从沙正阳办公室一离开就径直回到县里,立即把县里几个主要领导召集起来开会。
  “我探了探底,沙市长没漏多少口风,但是孙市长所提到的三环线建设看来有门儿。”吉登云在三川很有杨天诚在中州的风范,说一不二,而且喊开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都必须准时到。
  “我估摸着市里边在酝酿一些大项目的引进,看来咱们这位新市长还真的有些门道,三环线建设我们要抢先启动起来,只要市里边给个准信,我们先动,特别是从县经开区往连霍高速接入口那几公里要立即启动,和京港澳高速那边也一样,咱们现在就要把任务定下来,谁包干哪一段,都要落到具体人头身上,我先表态,王村到古店那一段,我来包干!”
  王村到古店那一段不长,两公里,但是涉及到搬迁的钉子户多,硬骨头多,而且还恰恰是吉登云老家所在,亲戚朋友多不说,连他自己父母的老宅就在那边,县里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想到这一次吉登云要主动来啃这个硬骨头。
  “吉书记,要不……”县委副书记魏立宝迟疑着道。
  “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那里是个火药桶,事儿堆,老大难,不是都在说么?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我亲自来抓,算是重视吧?我也知道我老家那帮子亲朋故旧都瞅着我那一大家子的拆迁呢,也正好,做个表率。”
  吉登云下定了决心。
  这事儿始终绕不过去,换了谁去抓,迟早也都要捅到自己身上来,还不如自己亲自上阵,快刀斩乱麻,做个了断,让大家都没话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