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2/895

  而且季子安的很多观点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和自己趋同,所以这对沙正阳来说也是好事。
  “我在对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作了一个调查之后,觉得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地方迅速繁衍起来,和当地宽松的环境分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但更多的是一种放养形式,融资渠道广而多,当然这和当地民间资本富余有很大关系,外销渠道通畅,熟练劳动力充足,……”
  “刚才你也提到了,很多要素我们是可以补齐的,那么招商引资瞄准一些关键大项目固然很重要,但是面对这些对利润成本更敏感,船小更好掉头的中小企业,我们是不是可以搞一次定点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推介呢?特别是在那边电力极其紧张的情形下,很多中小企业是拉闸限电的主要受害者,企业主叫苦不迭,而且他们也认识到这种现状两到三年内都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和缓解,所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就是如此,季子安现在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状态,这就是沙正阳的感觉。
  以前季子安更像是一种冷眼旁观,对中州的工作有着很深的抵触和漠视,现在不一样了,季子安是真正把这些工作当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来做,主动参与,积极构思策划,亲力亲为推动督促,这可以很大程度减轻沙正阳在这方面的压力。
  “老季,你这个设想很好,但具体层面如何操作,还要好好构思一下,这个时候我们去广东、江浙那边去专门针对那些缺电地区招商引资,人家地方政府怎么想?”沙正阳笑着提醒,“弄不好就要给你设置各种障碍,找各种麻烦,……”
  “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主动发邀请,嗯,既要针对一些我们看好的企业,嗯,中小企业或者大企业,这都不拘,另外也可以像他们当地的一些行业协会发邀请,我们在中州办一个专门的推介会,不要局限于广东,江浙那边一样可以覆盖,那边缺电情况不比广东轻,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微妙的竞争嘛。”
  这其实就是沙正阳几年前在宛州真阳干的事儿,其实套路都差不多,但现在是一个好时机。
  沿海地区缺电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而电力投资效果要想显现出来起码要两到三年,问题是有几个企业能够经得起两到三年的折腾而不受影响,那么电力相对富余或者说轻松的地区这个时候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时候,首先要保居民生活用电,然后才是重点大型骨干企业用电,最后才轮到你这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中小企业,这也是常态。
  船小好调头,如果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提供给他们选择,想一想能够获得较为保障的电力供应,而无需动辄让你停电或者半夜三更来生产,劳动力薪资成本还要下降一大截,这诱惑力还真不小。
  季子安击掌赞叹,“市长,这是个好主意,咱们可以搞推介,也可以请他们组团来参观,大不了咱们食宿机票全包,这笔开支真要拉来投资,我觉得也值得。”
  “嗯,老季,如果真的要搞,我建议你还是要先组织人再去做一次细致周密的摸底调查,特别是要结合我们中州地区产业发展结构和未来的产业引导方向,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要充分把我们的优势凸显出来,比如薪资水平对比,比如电力保障程度,比如土地价格工业用水价格,比如政策优势,比如原材料成本价格优势,这些都要和沿海地区的这些要素进行一个直观的详尽的对比,这对这些十分计较成本的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
  季子安已经拿出笔记本在开始记录了,“市长,还有么?”
  “嗯,我们还可以借助这个推介,搞一个论坛式的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讲一讲,讲什么?讲我国电力瓶颈的由来和现状,已经解决问题的方略和时间,嗯,要重点突出时间,……,也可以讲加入WTO后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些方向,总而言之选择一些企业主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办,不必搞得太高大上,请的专家学者的话题和话风要接地气,要通俗易懂,我们的这些企业主未必有多么高的文化程度,要让他们听得懂,……”
  “另外,也可以请一些媒体来,比如《半月谈》,比如《经济日报》,比如《南风窗》等等,这样可以做一个有力的烘托,……”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搞一些现场签约仪式,激发气氛,形成氛围,……”
  “还有,老季,不要只把目光盯在高新区和三川,隗城和清池现在随着南三环启动建设,基础条件也会迅速得到改善,那么你作为市里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也要主动去看一看,顺带也要把他们的经开区纳入进来,未来环城经济带隗城和清池也是主力,把这两个县的人召集起来,研究一下产业规划和布局,也能让下一步前往沿海地区的调查摸底更具针对性,同样也能让沿海企业来我们中州落地投资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季子安听得很认真,他知道自己虽然把比亚迪项目拿下了,但实际上前期已经是沙正阳做了不少工作了,自己不过是具体操作,虽然也很有收获,但还不够。
  这一次沙正阳显然是要准备放手了,只是提观点提看法提意见,所有从开始调研到具体摸底,再到回来制定方略,估计都要全部由自己一手来操持了,而且这不是单一某个项目,而是整个招商引资的一个全套方案,涉及面和深度都大不一样。
  这才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但季子安却是充满了斗志,唯有全程由自己来亲手操持一回并办成功,这份成就感恐怕更让人兴奋。
  季子安兴冲冲的走了,沙正阳又给他上了一课,他觉得自己真的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第064章
影响力渗透
  “这就是规划中的中原新区?”别克GL8缓缓的行驶在土路上,微微起伏晃荡,让坐在车上的两人都有些不适。
  别克GL8后边还跟着一辆三菱越野和一辆奥迪A6,三辆车在土路上的漫天灰尘中穿行。
  “这里属于金河区和官泊县的交界地区了,西面是金河区的管庄镇,东面是官泊县的罗密乡、中和乡,如果再加上北面的玉河镇,基本上就是最初规划的中原新区的初期范围了。”
  孙韶华这段时间没少花心思在这上边,可以说两个星期她就来了这边三趟,拉着几个乡镇的主要领导一起跑,一个村一个组的跑,每条县道乡道村道都要跑到,而且要对着地图来一一了解,尽可能的让自己熟悉这一块情况。
  沙正阳把中原新区的规划发展工作从薛一行手里拿过来,不知道让薛一行有多么心不甘情不愿,而这项工作意味着什么,孙韶华很清楚。
  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能一直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孙韶华觉得自己下一步就有可能要取代薛一行,嗯,再说直白一点儿,也就可能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中原新区的分量和地位不是其他能比的,从省里到市里,都很清楚,只不过前期大家都觉得这个盘子太大了,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启动,显得有些遥远,所以让薛一行有些怠慢轻忽了,没想到沙正阳一来就盯着了这个地方,甚至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地势很平坦,但人口相对有些稠密了啊。”沙正阳眯缝着眼睛打量着四周,沟渠不多,植被也破坏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是一些次生林。
  “没办法,这一片区域都是如此,村庄的数量不算多,但是农户居住很分散,在规划上很是费思量。”孙韶华回答道:“目前因为还没有启动,所以还行,不知道一旦启动新区规划建设了,还会成什么样,不好说。”
  “户口都应该早就冻结了吧?”这些情况都在沙正阳预想之中。
  这样大一个新区要全面启动起来,哪怕就是一期建设都是海量的规模,涉及到的人,土地,建筑物,要一一计算到,工作量相当大,而且中间有什么样的波折,现在都还预料不到。
  但可以想象得到,这个新区建设启动起来,各种矛盾问题都会暴露出来,但你不可能因为工作量大,问题多,矛盾突出,就不干工作了,哪一样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没有难度?
  “嗯,前年就冻结了,下边意见也很大,冻结了,却没有动静,这让下边的工作很不好开展,老百姓都盯着,你究竟有是很么套路也该拿出来了,所以我下去走了一圈,官泊和金河这边都在催着要规划动作。”
  孙韶华是接手之后才感觉到压力绝大,薛一行在的时候,这一块工作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没怎么管,新区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假模假样的做了一个花架子的规划构想,完全排不上用场。
  而现在沙正阳却是一个干净利索的性子,马上就要让你拿出实打实东西,所以很多资料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就要补齐,这样你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启动规划。
  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根本不是办公室那两三只小猫小狗能干得下来的,所以她也不得不四处抽人来,今天她也想要借这个机会和沙正阳叫叫苦,顺带要要人。
  “也难怪人家骂娘,户口冻结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一片区域又被市里面这么不明不白的给撂着,不给个说法,人家怎么没怨气?”
  沙正阳能理解,官泊也好,金河也好,也都要谋发展,市里边给人家画了这么大一个饼,然后就这么晾着,这让人家怎么想?
  这要从根上来说,杨天诚也有责任,作为市委书记,既然省市两级都已经明确了中原新区的定位,哪怕条件不具备,那么你就应该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起码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应当做起来。
  但看看薛一行这两年里干了些啥?这也是沙正阳对薛一行最不满意的地方。
  你一个专职市委常委,没有给你安排其他政府层面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季子安当好助手的工作,可他倒好,牢牢抓住经开区,其他工作不闻不问,新区更是丢到一边,觉得只要经开区有点儿成绩就能够交票了,那你这个市委常委未免当得太轻松了,而且这还是在市里全力支持经开区的情形下,你这如何能服众?
  “韶华,我知道你现在也困难,但工作不能落下,抽人你自己掂量,我只要结果。”沙正阳自然明白孙韶华现在的难处,工作压得这么紧,再不给人家增加人,肯定说不过去。
  “市长,就算是能抽几个人,但也还要一个过程,基本资料先补齐,如何规划,恐怕还要集思广益,我建议在思路上可以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探讨,但在最终设计规划时,恐怕还是要由专业队伍来负责,市委市府只能给出大方向和架构,不宜过分干预细化性的东西。”
  孙韶华的建议也隐藏着一些东西。
  市里边一些领导喜欢指手画脚,特别是在一些具体规划上也要插手干预,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原本一个好的方案最终变得不伦不类,影响到整个规划结构。
  她孙韶华只是一个副市长,连常委都不是,这个领导插一嘴,那个领导比划一下,这工作就没法作了,所以孙韶华要先打预防针,甚至包括沙正阳。
  沙正阳瞥了孙韶华一眼,他听出来了一些意思,但没有说话。
  市委市府肯定要主导整个新区的规划建设,但是主导不等于一切都要纳入手中,而是应当从大格局大方向上来主导,具体如何来才能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这需要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专业人士来作这项工作。
  不过领导喜欢指手画脚不是中州一个地方,哪里都差不多,不指手画脚一番,哪里能体现出自己的存在,这样一张宏伟蓝图,如果不能留下自己一点儿印记,那该是对么遗憾的事情,有这个心态市委在里边,要说不让领导们插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关键是要把这个插手控制在一个范围一个度上,提构想,给建议,都可以,但你得要拿出依据道理来,而且最终决定权不能在你手上,如果专业人士都集体否定了你的意见,那你得接受,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这就需要杨天诚和自己来做表率。
  把权力装进笼子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还要从自身做起,那就更难了。
  “韶华,先做起来,我相信一切有章可循。”
  沙正阳简单的两句话让孙韶华不再多说,沙正阳心里有数,孙韶华自己也就放心了。
  虽然沙正阳才来中州半年,但孙韶华已经越发感受到了沙正阳在中州市里边急剧增长的影响力。
  无论是在市委还是市政府,亦或是下边区县里,沙正阳和前任市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前任市长在中州呆了两年,甚至不及沙正阳在中州呆了半年的影响力的一半。
  她也琢磨过沙正阳在中州取得的这种成功,发现沙正阳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工作上说了就做,做就做好,言必行,行必果。
  说易行难,要做好就更难,而沙正阳敢于在很多场合上说,如果没有一点信心,一点底气,那只会自己打脸。
  到现在为止,沙正阳所说的,基本上都做到了。
  正是有这份底气,他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像他自己一样,说了就要做到,做不到你就要找原因,连原因都找不出来,或者找出来的原因难以服众,那么你就真的该好好考虑自己还是否适合在现有位置上了。
  沙正阳到中州来之后给中州带来的变化是极其明显的,且不说谭振国现在还真谈的高校资源落户中州事宜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光是三大项目组群给整个中州带来的影响就无与伦比。
  孙韶华从一个省领导那里就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说省里两位主要领导之前对中央将沙正阳突兀的安排到中州担任市长还有些担心和不太满意,但是仅仅半年时间之后两位主要领导的看法都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观。
  6月份中组部一位副部长到平原省来调研工作,在和平原省委交换意见时,省里两位主要领导都谈到了沙正阳的表现,认为中组部这一次是给平原省输送了一位十分优秀的干部,希望中组部能够多为平原省输送一些这一类的人才。
  沙正阳才来半年,已经有传言说沙正阳可能未来要接杨天诚的班。
  当然这个传言显然有些夸张了,沙正阳担任市长时间尚短,哪怕是他在表现优秀,在孙韶华看来,没有两三年时间也不可能就从市长跨入市委书记这一步。
  不过你要说他到省里担任副省长,孙韶华觉得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第065章
说服
  谭振国从燕京回到中州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他是跟随省委副书记齐浩波到燕京去对接工作的。
  总体来说,这一趟收获不小。
  他也不知道沙正阳是从哪里获知这些消息的,和教育部那边的沟通比较顺畅,中央对“中部崛起”战略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和讨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性的文件,但是毫无疑问已经把征求意见下发到了教育部,所以教育部接到平原省委省政府和中州市委市政府的这个请求时,也是颇为吃惊。
  很多情况谭振国也是从齐浩波那里获知的,甚至连杨天诚在交代给他时,很多都语焉不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