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7/895

  今世中沙正阳希望可以汲取教训,从现在就开始着力打造好中州市委市政府的公信力,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在本来该解决的这个层面上。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嗯,不错。”取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老人微微点头,把身体靠在沙发背上,又看了一眼署名人的身份,中共中州市委副书记、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沙正阳,他有点儿印象,是一个很年轻的新锐干部,很有朝气,没想到居然能写出这样一篇如此有见地的文章来。
  “首长,您……”秘书小心翼翼的问道。
  “嗯,转发一下吧,请政策研究室的同志认真研读一下,我觉得这篇文章所提到的一些现象需要引起重视,虽然看起来似乎是癣疥之疾,但是如果我们不予以重视,恐怕就会大问题。”老人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
  “请政研室和政法委那边的同志对几个省份搞一次调研,看看类似的情况发展趋势,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很多老一套的工作模式还没有转变过来,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大家都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提早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好的,首长,那您看这篇文章……”秘书很认真的做着记录,并迅速整理出来。
  “我看《求是》上可以刊载一下,另外下一次学习上可以拿出来……”首长目光深远,眺望着远方。
第094章
站位,定位
  杨天诚站在窗前,默默地注视着窗外。
  省委常委会刚开完,他回到了办公室,不过到此时他的心境都还没有完全平复下来。
  常委会上省里主要领导专门提到了沙正阳那篇原本是发表在内参但后来经过适当修改之后发表在《求是》上的文章,而且还进行了一番讨论。
  中央主要领导对这篇文章十分重视,据说专门安排了一个调研小组针对沙正阳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些现象和目前中州市采取的做法进行调研,近期可能也要到中州。
  拿主要领导的话来说,这个情况,喜忧参半,但是杨天诚知道这多半还是喜的一方面居多,至于说忧,这不是中州不是平原一个地方的现象,而中州却未雨绸缪抢先把工作坐了起来,这就是成绩,这就是先见之明。
  杨天诚还不至于因为这个嫉妒沙正阳,事实上沙正阳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也已经向他汇报过这方面的情况,他也认真听过,但说实话,他没有意识到中央对这方面的情况是如此重视,之前他只是觉得这的确需要引起关注,但是关注和重视程度还不够。
  可中央和省委却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就让他吃惊,甚至有些怀疑起自己的政治敏感度不够了,是不是因为自己年龄的原因,或者是自己看问题有些片面了?
  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一篇文章,作为省委常委的杨天诚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虽然不嫉妒,但是内心还是有些羡慕沙正阳这个家伙眼光犀利判断精准,总能够抓住每个时期的关键问题关键工作,或者说他总能引领着每个时期的风向,让领导的关注点下意识的往他这里汇聚。
  这太不简单了。
  但杨天诚也意识到,沙正阳在中州市的影响力正在悄无声息的膨胀渗透着,通过这一件一件事情,一项一项工作,沙正阳正在赢得区县和各职能部门的认可和尊重,市政府的执行力得到空前的加强,这是好事,但杨天诚却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在反衬市委这边的工作有些滞后了,或者说力度跟不上市政府这边了,这是自己的责任,当然也包括谭振国、季子安和金丽敏等一干常委们的责任。
  从全市的具体工作上来说,市委和市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但是市委的地位决定了市委在关键领域核心领域必须居于主导地位,对全市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必须要发挥引领和驾驭作用,否则太阿倒持,那是不正常,是会出问题的。
  沙正阳来中州之后,自己有意识的支持对方发挥其优势特长,尤其是在经济工作领域,二人配合得很默契,有他的大力支持,沙正阳的一些具体方略在全市上下都得到了顺利推行,而且也的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虽然现在省里的最终统计数据尚未出来,但是杨天诚清楚,今年中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翻了两番还有多,尤其是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比去年暴增1160%,让人骇然。
  那三组工业项目的巨大投资带动作用实在是太惊人了,以至于省里边一些领导在看到这一点之后都忍不住和杨天诚探讨过,看是否可以将一些配套项目考虑配置到中州周邻地市,当然这一点上杨天诚是绝不会松口的。
  有本事就自个儿去拉项目找投资,别指望着中州辛辛苦苦弄来的项目和投资会分给别人,现在中州都还是需要大补前几年的落后,以便于跟上内陆其他几座城市的步伐呢。
  预计中州2003年GDP增速可能突破24%,这还是在很多工业项目尚未正式建成投产的情况下,按照市里边相关部门的计算,2004年中州的GDP增速极有可能进一步提速,甚至有望在2003年大增的情况下增速再次提速到35%以上,这简直就是在腾飞了。
  当然这种超高速的增长只可能是短暂的那么一两年情况,随着GDP基数的增长,未来几年中州保持着16%以上的高增长,杨天诚和沙正阳还是有把握的,沙正阳甚至设定的2005-2007年三年增速保持在18%以上。
  如果按照这种增长势头,哪怕是汉都、成都、武汉这些城市也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中州GDP总量在2007年以前赶上并超越这几座城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这在现在算是一个比较美好的预想,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未来几年中州的各项工作能不能按照既定规划去推进。
  对这一情形,杨天诚当然乐见其成。
  没有谁会蠢到去设置阻碍,杨天诚很清楚在省里对中州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他只能坚定不移的支持沙正阳大刀阔斧的动作,他和沙正阳已经被牢牢的绑定在了一起,出现任何问题,都会被省里边视为二人关系的不睦,甚至主要责任会在自己身上。
  问题是现在感觉更像是市委的领导在被弱化,或者说他杨天诚的影响力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在被弱化,逐渐让位于沙正阳,这道题就有些难了。
  怎么来既要维护和体现市委的领导力驾驭力,又要将这种领导力和驾驭力转化为支持沙正阳的工作,这就非常讲求艺术了。
  杨天诚转过身,收回目光,他需要好好捋一捋,这道题迫在眉睫,而且要做好。
  “书记,包部长来了。”
  “噢,请他进来。”杨天诚点了点头,也许目前这方面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口。
  包建刚接到杨天诚电话时,就觉得肯定有事儿。
  杨天诚主动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不多,虽然两人关系一直较为密切,但是一般说来都是他主动去汇报工作,而杨天诚也一般会在这种工作交谈中分阶段谈一谈他对组织部工作下一阶段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里的安排,主要是谈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如何将市委书记的想法和观点转化和贯穿到下一步组织部的工作中去,包括如何协调好谭振国这个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之间的工作,就是他这个组织部长的事情了。
  应该说这两年多来,杨天诚和包建刚的这种工作模式都运行得很顺畅,组织部也圆满的完成了市委主要领导交给的任务,但现在包建刚意识到,未来的工作模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了。
  “坐,建刚。”杨天诚很安详,态度也如同一样清风拂面,温润恬淡,不过包建刚还是能敏锐的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杨天诚眉宇间似乎还残留着一抹深思的余韵,在自己来之前恐怕是在思考着什么重大问题,而且多半也和自己有关。
  简单的闲聊了几句,杨天诚没有多绕圈子,步入正题:“去年全市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应该说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们中州突飞猛进的一年,我和正阳前两天也在研究,今年,2004年,我们中州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或者说该以如何的态势来确保去年的发展成绩,甚至更创辉煌,这一点上,我们有很多想法,刚才省委常委会上,也包括常委会结束之后,省里主要领导又把我专门留了下来作了交待,谈到了我们中州去年和今年的发展问题,……”
  包建刚有些紧张,杨天诚专门把自己叫来说这些,肯定是因为省里边主要领导谈到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但自己却不知道具体和哪些方面相关,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省里希望今年中州要继续保持去年的发展势头,重点抓好中原新区建设,同时要将以中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圈发展纳入中州市的发展规划中来,结合我们的环城经济带发展,要有新举措。”杨天诚沉吟了一下,“我和正阳研究分析过,就目前来说,中州各个区县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不仅仅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包括我们一些区县班子建设的不平衡,这直接导致了各个区县经济增长出现巨大的差距,有的区县去年动作不断,突飞猛进,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大大超过了全市增长速度,而有的区县则动作迟缓,优柔寡断,左顾右盼,而且问题还出了不少,……”
  包建刚心中一颤,恐怕这就是杨天诚招自己来的目的了。
  “建刚,组织部门要抓紧时间结合去年以来各区县的表现,特别是一些表现优秀的区县班子成员和市直机关职能部门中的班子成员,认真考察,我考虑了一下,要和正阳商量过,打算要在年后进行一些调整,嗯,调整的幅度不一定会有多大,主要还是要结合全市工作来考虑,你要先仔细梳理分析一下去年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表现,另外也要多征求了解一下常委们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点工作领域上表现突出的同志,嗯,要重点考察,……”
第095章
自信
  包建刚离开杨天诚办公室的时候,脸上同样是残留着他进入杨天诚办公室时,看到对方脸上残留的深思神色一样。
  触动太大,他不能不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说在之前,包建刚还觉得杨天诚虽然很支持沙正阳的工作,但是却还是有一个度的,嗯,即他支持认同的工作会给予充分的支持,当然之前在经济工作上,二人的确有很多共同语言和一致观点,所以在外界看起来两人几乎是亲密无间的,杨天诚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沙正阳工作。
  不过在市委内部,特别是像谭振国和包建刚以及侯凤林他们这几个人却更能看得清楚一些。
  杨天诚很支持沙正阳工作,这源于多方面因素,当然最关键的是沙正阳所作的一切也符合杨天诚的口味,或者说利益,面临省里边乃至中央的压力,杨天诚也急需做出一些实绩来,沙正阳正好投其所好了。
  但杨天诚绝非毫无原则和毫无保留的支持沙正阳所有一切,作为市委书记,杨天诚有其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很多方面他也需要表现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然,这些东西一般人是看不出来,也领略不到的。
  可现在,从今天的谈话来看,包建刚意识到发生了变化。
  杨天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哪怕现在还谈不上是毫无保留的支持沙正阳工作,但是起码在很多方面,杨天诚在主动的调整他自己的观点态度,正在和沙正阳靠拢。
  谁靠拢谁这个话题不太好说,应该说谁符合当前发展大局需要,谁的观点更符合当前发展形势,那么谁就占据主动。
  从今天的态度来看,杨天诚更倾向于主动向沙正阳“靠拢”,或者说用主动向沙正阳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开显示自己的支持,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自身态度,一方面也能看出一些微妙变化。
  市委书记主动要求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多征求市政府那边相关领导的意见,如果是指沙正阳,甚至雷仕群,也都能说得过去,如果说还要多征求孙韶华、鲁剑诗甚至蒋胜宽等人的意见,这就比较少见了。
  不是说不能征求,实际上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肯定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征求意见,市政府那边也肯定会征求意见,但是像杨天诚这么郑重其事的作出要求,那就不一般了。
  包建刚下意识的有些反感这种变化,作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他对组织部门的工作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意见,几位书记副书记他理所当然的应当予以尊重,当然这中间也会有差异,常委作为同僚,也会予以必要的尊重,而市政府那边的副市长们,那就只能说是纯粹的从工作角度来进行沟通交流了,他们的观点意见只能说参考,甚至具备多大参考价值,也要看情况。
  但现在,这种局面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包建刚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来应对这样的变化。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沙正阳向杨天诚提出来的,或者是杨天诚意识到了一些东西,又或者就是杨天诚本身的确认为目前中州发展的不平衡是因为一些区县和部门的班子构成不合理和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了,一切需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来进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沙正阳的话语权在不断的增强,哪怕他是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征服了杨天诚,赢得了杨天诚的认同,在包建刚看来,这是一种更具艺术性和技巧性的做法,更高级。
  ……
  “这一片韶华你是怎么考虑的?”沙正阳插着腰站在岗子上,目光深邃,“这一块位置相当好啊,从规划图上就能看得出来,这里处于东三环的外侧,嗯,东延线的二段也紧挨着,算是快风水宝地吧。”
  “初步考虑的是物流园区。”孙韶华沉吟了一下,“您和我们提过物流产业未来会大有前景,而且我们也专门就全国的物流产业做了一个调查,从2002年开始,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增速,而且我们发现物流行业对于所覆盖和辐射的产业能够起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威力倍增器作用,不但可以极大的降低所连接产业的运输物流成本,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帮助这些企业提升效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物流产业发达的城市,其投资和发展环境也就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哟,韶华,看不出啊,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力气,花了大工夫的啊。”沙正阳满意的点点头,“嗯,你说的没错,物流行业除开本身带来的产业收益外,更重要的还是其对其覆盖和辐射的产业所带来的附加效应,这个定位是准确的,不过我注意到你好像主动的将物流产业园区调整到了三环外,嗯,甚至也避开了东延线的主干线,这是怎么考虑的?”
  “市长,我是这么考虑的,向东北方向是机场,目前机场高速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我预计省里会很快通过,那么东三环和机场高速交汇区域会形成一个黄金地带,物流园区对运输要求很高,在土地规划上需求很大,而未来比邻空港区域这一片在建设上对净空也有要求,加上你也和我提过未来航空物流的前景也会有相当大的前景,我就在考虑是否可以在这一区域主动对接未来的空港物流园?”
  不得不说孙韶华在这方面触类旁通的悟性很强,沙正阳印象中自己也就是那么大略的提过一下这方面的理念,孙韶华就记住了,而且迅速运用到了中原新区的规划中来。
  “哦?你都已经把机场那边的规划都考虑了进来?”沙正阳颇为吃惊,这个孙韶华厉害啊,中原新区和机场还是有些距离的,就算是中原新区的北区距离机场起码也还有七八公里,那是属于永和区和金河区的地盘,但孙韶华却把它纳入了中原新区的统一规划中来了。
  “市长,我好歹也还是副市长吧?”孙韶华笑了起来,“您可没有同意把规划和城建这一块工作交给蒋市长,所以我虽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中原新区,但是这一块工作我可没丢,而且这也和中原新区息息相关,未来这种互联互通统筹发展的格局会日益明显,我觉得那机场这一片区纳入进来,可能会更有利于我们在东北片区的统一规划和发展,也更有利于统一的招商引资。”
  沙正阳心里非常满意孙韶华的这种理念意识,点点头:“韶华,就是应该要有这种意识,不要被一些外之前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觉得这样也不行,那样有顾虑,不说这本来既是咱们市里边的地盘,就算是超出了市里的权限,我们一样可以协调省里来解决,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就都可以纳入进来。”
  “呵呵,市长,这可是你说的,那我下一步的工作会更大,到时候你可要替我们兜着。”孙韶华也笑着道。
  “怎么,韶华还信不过我不成?”沙正阳朗声笑道:“放心吧,中原新区的地位还在不断提升,我估摸着也许要不了两年,省里边就要直接接过去,新区甚至有可能直接升格为正厅级新区了,未来要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嗯,副省级吧,这也是市里边的构想。”
  “市长,您就不怕变成副省级新区脱离了咱们中州市的控制?”孙韶华反问。
  “怕什么?这样高规格一个新区却被咱们中州市包围在中间,哪样不需要和我们中州市合作?这对我们全市经济发展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再说了,省里拿过去了,总得投入资源进来吧?国家一些政策也会赋予给新区,新区的发展也会带动它周边的发展,我觉得这是好事,咱们不必要那么狭隘的去看待这些东西,眼光眼界还是要放开一些,嗯,也许几年以后我们也可以伴随着新区的成长而成长不是?”
  这句话含义很深,沙正阳和孙韶华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自信和热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7/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