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267

  “别叹气,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给你出个主意。既可以解决军队数量问题,又能降低国家的军费开支,还能保持不错的战斗力。”看到泊蛟真动脑子想了,也真想不出来了,洪涛才把底牌掏了出来。
  “嘿嘿嘿……我就知道您有办法,啥事也难不住您。您等会再说,我有这个,我姑姑给我准备的。”泊蛟一点不奇怪洪涛有办法,要是洪涛没办法他才会奇怪。这么多年了,他就没见过洪涛有没办法的时候,不管多难的事儿,他这位姑丈都能解决,就看他想不想了。
  “你姑姑还和你说啥了?小子,你也学贼了啊,知道先找家属走后门了是吧?”看着泊蛟手里的小本子,洪涛才注意到,他居然拿着一个皮包。而这个皮包和小本子自己看着怎么就那么眼熟呢!上面还印着皇家徽记,合算自己已经被媳妇给卖了。也难怪文南要躲着泊蛟不肯和他争,这玩意真没法争,不是一个起跑线。
  “没没没!我就是去姑姑那里问问您在家不。”泊蛟清楚洪涛最恨什么,赶紧解释自己不是有意去走家属路线。
  “你也别浪费那些好纸了,这都是防水的,以后留着船上用吧。来,姑丈我都给你准备好了,自己看吧。”洪涛很心疼那个小本子,那是帝国造纸厂给自己特制的,专门在船上使用的。落到泊蛟手里,和擦屁股纸没两样,他那几笔字,还不如自己呢。
  “全民义务兵役制?……姑丈,这不就是大宋的徭役嘛!您比大宋皇帝还狠,怎么连女人也得当兵!”泊蛟接过洪涛递过来的几张纸,刚开始还挺兴奋,以为洪涛给他的是锦囊妙计,可是越看越咧嘴,两页纸还没看完,终于还是忍不住质疑了起来。
  “先把全部东西看完再说!”洪涛没搭理泊蛟的问题,指了指那几页纸。
  “把武器装备都带回家!姑丈,这要是大家手里都有家伙了,那不说造反就造反啦!这、这能成吗?”后面两页纸不光没打消泊蛟的疑虑,反倒让他更揪心了。这也就是洪涛拿给他看,要是换成别人,早扔对方脸上了。
  这几张纸上写的东西叫做义务兵役制和全民皆兵政策,要是真实施起来,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以后金河帝国的正式居民,不管男女老幼,从满十七岁那天起,每两年都要去军队服役一个月,去海军还是去陆军根据自身条件酌情安排,反正是得去一个。一直到四十岁最后一天为止,才能免除每两年去当一次兵的义务。这里面还重点强调了所有居民这几个字儿,也就是说,从皇帝的亲儿子到清洁工的小闺女,无一例外。
  基于这个政策,帝国海军和帝国陆军的常备军队数量都被压缩到极限,军官一级的才属于职业军人,剩下的全是临时凑起来的士兵,赶上谁是谁。如果遇到战争,帝国政府会优先征召那些有经验、训练成绩好的士兵入伍,然后以此类推。
  而且这个服兵役还不是空着手去,是自己带着军装、兵器、盔甲去,服完三个星期的兵役之后,再带着这些装备回家。别以为回到家就算完事儿了,这些装备都要保养完好,差一点都不成,这就不是罚款的事儿了,一旦这个制度被议会批准,这就是法律,谁做不到就是犯罪!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以后金河帝国每家每户,只要有十七岁到四十岁的人,那就至少都有一套盔甲兵器。而且每个人都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还没法荒废,隔一年就得去温习一次,想忘都忘不掉。回到家你也不能闲着,没事儿就的保养保养这些装备,想不熟练都难。
第四百五十章
全民持枪
  可是一旦这样做了,金河帝国政府的权威就将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了。军队是国家的,可老百姓和军队一点差别都没有了。他们手中也有武器,也一点不比军队的差,因为他们就是军队。这要是有个什么内乱啥的,得,谁镇压谁就得另说了。就算没有内战,平时这些当官的走在大街上也得提心吊胆,天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得罪谁了,直接上来给你一枪,一命换一命,谁受得了?
  “如果你能让百姓吃饱、穿暖、有冤伸冤、有难解难,大家吃饱了撑的去造反?假如你做不到这些,就算没有枪支、没有刀剑,老百姓就推翻不了你了?你不能因为当官了,就站在当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问你,如果此时我们还在海边的连排船上,咱们还是进城都需要靠边走的疍民,你会希望自己手里有把枪吗?”
  洪涛这套东西又不是原创,他基本也没啥原创,除了剽窃后世就是借鉴后世。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制度,他是从后世的瑞士抄来的,之所以选择瑞士的兵役制度做模板,主要是因为金河帝国和瑞士有些地方比较接近。都是人口少,国家富,唯一的区别就是金河帝国有海军,而瑞士没有。
  至于说为什么没采用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募兵制,因为洪涛觉得那样一来,将来当兵的肯定都是国家的中下层人民,统治阶级的子女、富人的子女全都不愿意为国家效力,也不需要这份工资,这对国家的发展不利。
  假如自己整天在台上号召国民爱国、要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说得天花乱坠、慷慨激昂。但是自己的儿女一个人都不愿意上战场保家卫国,这种话说起来有什么滋味呢?做为一个忽悠天赋专精的人来说,洪涛还是很敬业的,编瞎话也得尽量编圆,纯粹的嘴炮他非常看不起,更不想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有了全民义务兵制度,皇子皇孙、官员大亨们的子女就都得去当兵,还得带头去,不去就是严重违法,别说什么批评、教育、下不为例的话,在洪涛和帝国法律里没有这些词,犯法就是免官罢职去矿山挖矿的结局。
  而且帝国的兵种里没有闲杂军种,更没有文艺兵,想靠吹拉弹唱混弄服兵役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靠这个去当将军。所有部队都有可能随时拉上前线,因为帝国随时随地都需要扩张海外领土、镇压海外领地。
  两年一次的服役制度又加大了走后门照顾自己子女的难度,一次你能糊弄过去,总不能年年服兵役的时候都托关系走后门糊弄过去吧?这件事儿就算放到洪涛身上,他也想不出如何去掩人耳目,谁敢这么做就等于自己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的声望。时间长了,这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当皇帝、官员的子女都在当兵、随时都有可能冲上前线时,大家对战争的态度自然就会更谨慎、更理智。当皇子、官二代、富二代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在战场上时,不仅国民会更热爱这个国家,皇帝和官员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因为他们自己确实为国家付出了,代价还很大。他们就会更珍惜眼前的生活,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有私心杂念的时候多少会想一想自己牺牲在前线的儿女,自己这样做,是否对得起他们?
  至于说枪支武器的问题,洪涛无法确定自己是对的,到底是该禁枪还是持枪,在后世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支持禁枪的人说枪支会带来暴力犯罪,这一点确实存在。可是在禁枪的国家里,暴力犯罪也不少,甚至比不禁枪的国家还多。
  洪涛个人是支持不禁枪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国民的基本信任问题。敢于让国民保有反抗政府的权利和能力,才说明这个政府基本合格。如果国民家里都有枪,还会有那么多官员胡作非为而无所顾忌吗?还会有政府胡乱拍脑袋弄那些祸国殃民的政策吗?一旦牵扯到自己的生死,政客们连街边的小混混都不如,最怕死的就是这些人。
  有人说一旦大家都有了枪,就会让城市变成战场,洪涛不这么认为。大家都有了枪,也不会想打谁打谁,相反还会更加控制自己的情绪。谁也不是傻子,以前发生了矛盾,顶多是互相打几拳,现在搞不好就得吃枪子儿,是发脾气重要还是小命重要,除了少部分脑子有问题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想明白的。
  这时候枪反倒成了让大家冷静思考的威慑力量,就像核武器似的。假如没有核武器,国家之间说不定啥时候就得因为一些小摩擦打起来。可是有了这个玩意,就谁也不敢随便动手了,因为一动手就没有最终的胜利者。
  既然自己相信是对的,那就试试呗,在这点上洪涛很看得开。很多事情即使是穿越者也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说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到底会产生什么结果,完全靠人的意识。
  “……要是还在振州打渔,手里有了武器,确实心里踏实点……不过朝廷能乐意吗?”泊蛟的脑子让洪涛绕糊涂了,他可没有洪涛三世为人、从平民到世界首富、再到平民的经历。一会儿当官员、一会儿当平民,立场还得随着身份变,难度有点大。
  “你现在不就是朝廷嘛,要是你不打算欺负帝国百姓,时不时还给他们创造一些好处,他们手里有没有枪,和你关系大吗?”洪涛还嫌泊蛟脑子不够乱,又把他从疍民身份里拉了回来,放在国家总理的立场上接着想。
  “差别大,如果他们没有枪,我干得好、干不好都无所谓。要是他们有了枪,我干不好会整天睡不着觉的,连大街都不敢去,怕他们把我打死!”泊蛟的脑子还算聪明,很快就绕出来了,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这就对了,凭啥你当官领导别人?你比别人多长了一个脑袋?是因为你可以担负比别人更重的责任,也包括干不好被别人打死的风险,这样才合理,才符合公平原则。利润越高风险越大,同理,权利越大责任越重,重到用自己的命做为代价。只有相对平衡的制度才会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像大宋朝廷那样的制度,只能是越来越坏,最终被下一个朝廷推翻,然后再浪费几百年时间重新走一遍,到头来还是一样的结局。来回反复折腾的全是老百姓,代价、痛苦全让百姓们担负了,这毫无意义。”看到泊蛟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洪涛开始做总结发言了。
  “……可是议会能批准您的这个提案吗?谁愿意整天把自己的脑袋顶在别人枪口下面啊!”泊蛟习惯性的被洪涛说服了,不服也不成,他说不过洪涛,打更打不过,不同意的后果很严重。这一点泊蛟深信不疑,因为之前已经有过无数次先例了。但他现在不再是那个跟着洪涛上船、被洪涛虐得死去活来的小孩子了,他是帝国总理,自然而然的会考虑更多,比如某件事的可行性。
  “这不是我的提案,是你的!我能做的只是最终在议会的决议上签字认可或者拒绝签字。别看你是刚上任的总理,可你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我的能力。比如说你的姓氏,就比我管用。就冲你姓泊,你兄弟、你爹、你叔叔、你姑姑、你爷爷、你兄弟的亲朋好友、你爹的亲朋好友、你叔叔姑姑的亲朋好友、你爷爷的亲朋好友,都会不惜余力的支持你。而这些人目前在帝国内部的能量很大,你只要说服了你兄弟、你爹、你叔叔、你爷爷,就差不多等于把半个议会说服了。但是别打你姑姑的主意啊,她首先是皇后,然后才是你姑姑,在这个问题上她得避嫌。”
  “另外慈悲、孔沛,还有你在皇家海军里的那些徒子徒孙也会是你的支持者,帝国普通百姓也会支持义务兵制。只要你和他们说清楚,他们巴不得在战场上冲锋时,能让我儿子站在他们的前面挡刀剑,这是人性。”
  “现在你是总理了,要学会利用规则办事。在规则没有明确反对的前提下,你可以使用一切对你有利的因素为自己的主张铺平道路,这就叫政治手腕。在这方面姑丈也不是很利落,你去找找文部长和慈禧,他们玩这套东西比姑丈强百倍。”
  “总之一句话,以后你的任何主张、提案,都不要力排众议、独力支撑,那是违背帝国规则精神的,必然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你得拉着大家伙儿一起干,谁不同意你就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想办法让他同意,或者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逼着他同意,实在不成也可以用利益去交换,换取他的同意。最终达成大部分人的意见一致,你就成功了,而且你会受到周围同僚、帝国百姓的尊敬。”
  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洪涛也算是拼了,把自己脑子里能想出来的办法、经验全都讲给了泊蛟,想让他直接变成自己的替身。
第四百五十一章
溜之大吉
  “姑丈……我能说句您不爱听的吗?”泊蛟一边听洪涛的话,一边往小本子上记,然后一边咧嘴。他对自己这位姑丈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把以前脑子里那个被颠覆了多次的洪涛形象又颠覆了一次。
  “你说的话我基本都不太爱听。”洪涛以为泊蛟还要打退堂鼓,有些无奈了。
  “我觉得您越来越阴险了……这些事儿您辞职之前完全能做,只要在议会里一瞪眼,再骂他们一顿,实在不成揪着哪个不长眼的玩意揍一顿,第二天他们保证就批准了。要是您乐意,您也可以说服任何人,我阿爷和爷爷也照样会支持您,整个皇家海军里也不会有一个军官敢投反对票。可是您非得辞职了以后,把这个难题扔给我,然后躲在后面看热闹,让我去前面冲锋陷阵。我现在有点怀疑您这次辞职是不是预先计划好的,我可是从小跟着您一起长大的,要不您还是把文南叫回来,让他顶雷吧!”谁敢说泊蛟没有政治头脑,洪涛拔出手枪立马毙了他!
  “你现在有点帝国总理的意思了!”
  “以后想问题就得这么想,多拐几个弯,把所有可能性都想到,千万别认为有什么不可能的,这就是当官的基本功。不过姑丈明确告诉你,这次你猜错了,姑丈我还没那么不是东西,故意给你挖坑让你跳,还连带着你一大家子人一起算计。”
  “这次辞职真是被逼的,假如我不辞职,就得亲手破坏我制定的规则,这是绝不能干的。另外我也不愿意看到帝国违背了我规划的发展路线,所以我只能辞职。从这点上说,姑丈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帝国总理。我的性格比较偏激、比较懒散,没有为了目标奋斗终身的决心和勇气,你千万别学我。”
  “姑丈是真累了,整天琢磨国家的事儿,还得陪着议会里的人磨牙,很没意思。既然你来了,就顶替姑丈去受这个罪吧,谁让你当初上了我的船呢?现在该是你报答我的时候了,学本事从来都没有免费的,早还晚还早晚得还,这就是你的命啊!”
  对于泊蛟说自己阴险,还把自己想得那么不是人,洪涛心里很欣慰。能这样想就说明泊蛟不再迷信啥了,假如他能光想不说就更好了。就像慈悲和泊蛟一样,前些年还能无所顾忌的凑在一起瞎胡闹,现在已经各自有了各自的打算,虽然情谊淡了,但思想都成熟了。情谊这个玩意不适合用于官场,藏在心底,偶尔翻出来品位品位,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就足够了。
  洪涛和泊蛟聊了整整一天,晚上还一起出去吃了晚餐和夜宵,当然都是泊蛟掏的钱。这小子现在是帝国最大的富翁之一,他和麦提尼都是土皇帝,帝国本土的政策管不到他们俩,人家早就是私有制了,还守着卡兰巴港那么一个目前世界上最繁华的贸易港,吃他两顿饭简直就是毛毛雨。就算吃他半年,也顶多是让他的座舰上少一块装饰用的宝石,所以洪涛不光吃,还往家里打包,打包的数量是两个人吃的好几倍。
  洪皇帝说了,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呢,他们都是你表弟,让你掏钱请顿饭不应该吗?
  扩建舰队,这是小事儿,很容易就通过了议会批准,但改革军制的问题就复杂了,这里面不光是征兵制度的问题,还牵扯到太多方面。泊蛟的处理方式很和洪涛的心意,他既没有急急忙忙的把这套东西抛出来吓大家一跳,也没阴奉阳违的拖着不办。
  在和洪涛谈过之后,泊蛟就去找了孔沛,他们俩也算是皇家海军里的老伙计了,相互之间很了解,能说的话甚至比和洪涛还多。孔沛对全民义务兵役制度举双手双脚支持,像他这种从平民升上来的官员,骨子里就希望减少皇帝和官员的特权。可是对持枪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他是国防部长,这件事儿不能站在一边看热闹,一旦出事就和他有直接责任。
  按照孔沛和意思,全民兵役制度可以马上进行提案,他相信不会有太大阻力。但士兵们的武器还是先由军队保管比较好,这样不光安全,还能减少发放的枪支数量,减少国家的财政压力。
  可是他的这个建议被泊蛟否了,泊蛟坚决要把全民兵役制度和持枪问题绑在一起提交议会批准,任孔沛怎么说也说服不了,只好原则上同意了泊蛟的提案。
  然后泊蛟就开始了艰苦漫长的公关工作,别看他是泊福的亲孙子,可是想说服这个固执的老头同意把自家的孩子全都一个不剩的送去当兵,那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不光是他,几乎所有帝国高层都不乐意,按照他们的想法,能有一个自家孩子去当兵为国出力就足够了,干嘛还个个都去啊?还不分男女,有这个必要吗?
  泊蛟倒是没被他们的态度难住,这玩意洪涛已经给他打好了预防针,他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正面说不成就侧面说,侧面说不成就绕到背后去说。反正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老头同意自己的观点,实在同意不了的,就保留意见,别反对就成,以后再慢慢交流。
  “泊蛟已经疯了,整天在家和阿爷磨,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绝招都使了出来。说阿爷不支持他当总理,如果上任之初第一个提案就通不过,脸就没地方放了,要带着孩子和媳妇回卡兰巴去,一辈子也不回来了,没脸回来。”泊家里唯一没受到泊蛟骚扰的就是泊珠,但是泊珠看在眼里,也不能毫无感觉,憋不住了只能和洪涛念叨。
  “你少掺合这件事儿,最好连听都少听。孩子们快开学了,这些日子天天跟着我四处玩,心有点野,该收收了,这个工作得你来。”洪涛此时正抱着妻子准备拉手呢,泊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身上没一块赘肉的疍家女子,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也有点发福了。不过洪涛不嫌弃,他喜欢泊珠情到浓时尖声的吟叫,就算为了家庭和睦也得多和泊珠牵牵手。女子多了的时候,就是考验男人生活智慧的时候,很多不经意的小事儿却最管用。
  “你和我老实交待,泊蛟的主意是不是你出的!他从来没和家里这么闹过,现在长大了,怎么倒添了毛病。还有他说的那些东西,我越听越像是你的口吻!”泊珠对丈夫很满意,也没因为洪涛多娶了几个媳妇而真的生气。她明白塞尼娅和拜香都不是丈夫的选择,至于说洪涛在外面是不是还有女人,就不操那个心了。这个时代的女人能和丈夫平起平坐的都不多,很容易知足。
  “是吗?那坏了,你都听出来了,别人也不会比你傻,看来我得出去躲躲啦!如果这件事儿被他们扣在我身上,不光泊蛟得不到好处,还得让别人多想……明天我就带着慈禧一家人去开普敦,顺便把咱家的烟草也种过去。这可是大事儿,以后咱家就得靠着这些小叶子生活了。”听了泊珠的话,洪涛连一直在妻子身体上游走的魔爪都停住了,小眼睛滴溜溜乱转,感觉到了危险的味道,立刻就要逃。
  “又走!你就不能在家里多待些日子啊,现在不当总理了,还这么忙!你是皇帝,他们还能把你吃喽?”泊珠本能的撅起了嘴,虽然她不限制洪涛的活动,可是哪个妻子愿意一年到头见不到丈夫几个月呢。
  “嘿嘿嘿……不白走,走之前啊,我得先听你唱唱歌,然后再给我生个皇子公主啥的……不许躲!这是圣旨!”可惜她赶上的是洪涛这个二皮脸加不要脸的完美结合体,说了也白说。
第四百五十二章
国号大清!
  九月底,洪涛向新任总理和帝国议会递交了巡视开普敦港建设进度的计划书,并呲牙咧嘴的在议会里挨个议员凑同意的签字,谁敢不同意立马翻脸揭人家老底。议员们谁愿意和这位滚刀肉皇帝较劲儿,反正也不是啥大事儿,不就是海上君王号出海的费用嘛,这点钱算个屁,赶紧批了吧。这也是帝国议会成立以来通过最快的提案,计划书上的墨迹还没干透呢。
  “说实话,我是真不想离开这里……它原来不过是个小村子,是我一天一天看着长大的。可惜现在我得走了,说不定一辈子都回不来。”海上君王号的甲板上,慈禧站在洪涛身旁,借着月光注视着金河北岸那片城市的剪影,看着金河南岸高大的龙门吊和浓烟混混的冶炼厂,不禁流下了眼泪。
  从他被洪涛抓来那天起,他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从那儿之后,他也一直打算把这里当成家一样守护,并且为此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可惜到头来他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好的结果,还得被迫全家搬到遥远的开普敦去。这一切到底值得不值得,他自己都找不到准确的答案。
  让他最伤心的还不是自己努力建设的国家容不下自己、把自己全家流放了,而是在码头上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就连他的亲哥哥慈器都没露面。自打他辞去了监察部长职务之后,帝国高层里就开始有传言说新总理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帝国的政府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监察部这个怪胎就是重中之重。
  对于他的主动辞职,有人说他是要逃避责任,有人说他是迫不得已,反正没一个是帮他说话的。就连他的继任者、以前天天跟在他身边的那个影子伊一,也没有出面替他说过一句公道话,很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现在大家看到他都躲着走,慈器一家人更是绝情,主动向新任总理泊蛟递交了检举信,声称要大义灭亲,和慈禧断绝兄弟关系。
  “也没那么严重,想开点吧。你这一走,慈悲就好过多了。他是新任的帝国总督,如果你这边整天被人算计,他能不受影响?人心这个东西啊,是最难揣摩的,你干的这个工作就注定了你得不到喝彩。好在你不是还有我嘛,当初你押宝算是押对了,否则慈悲也不可能当上总督,你也当不上皇商。”洪涛没有劝慈禧,这种聪明人也不用劝,只要说明利害关系就足够了。
  “嘿嘿嘿……陛下说得对,想我一个奴隶,能当上帝国部长,儿子还是帝国总督,也够本了!让他们看着我眼馋去吧,过几年我还要当大富商呢,我气死他们!老婆子,别怕,有陛下在,咱家就没事儿。”听了洪涛的话,慈禧瞬间就想开了,进而回过头冲着他媳妇吼了一嗓子,止住了女人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不光没事儿,以后还有大便宜。你要是想当官,等到合适的机会,我给你找个更大的地方去当官,大到你都不敢想。”此时洪涛又想起了图的部落,其实慈禧才是最适合罗有德现在角色的人选,而罗有德更适合慈禧现在的位置,可是机缘巧合,他们俩互换了一下。
  “陛下是不是找到家乡了?”慈禧听到洪涛这么说,稍微愣了一下,然后凑到了洪涛耳边,神神秘秘的说出了一个他能想像到的去处。
  “不可说、不可说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那边的土地比大宋还多。可惜你哥哥太绝情,本来我想让他也辞职和你一起走的。用这种方式留在这里继续当官,虽然不会像你一样难受,但也没啥好果子吃。没想到他还真豁的出去,用自己亲弟弟当了敲门砖,不光保住了职位,还成了帝国新政府里的警察局长。这个人啊,真是摸不透!”
  对于美洲的问题,洪涛不会和任何一个无关的人提起,除非这个人已经在美洲或者正在去的路上。一想起美洲那边缺人,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慈器的所作所为,这哥俩真是亲兄弟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