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7

  “陛下,告诉您一个秘密,慈器和我是在演戏。眼下陛下失了势,很多人都在见风使舵。这个咱管不了,现在监察部又不在咱手里了,我又远在开普敦,陛下您一个人留在这里总得留个后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慈器家的老三在我辞职之前就偷偷送到慈悲那里去了,改个名字就在他表哥身边,安全的很。老大和老二本来就在开普敦援建,我让他们直接假死在开普敦,只要麦总督能配合,就一点问题没有。假如哪天陛下需要用上我哥了,就直接去找他说明白,他豁了命也会保您无碍。慈家只有慈悲这么一根独苗能成事,只要保住了陛下,慈悲就没事,慈悲没事,我和我哥就都踏实啦。”一提起慈器,慈禧就像特务接头一样,连几步之外的大副和舵手都给轰走了,趴在洪涛耳边,说出了他的秘密。
  “……本来我还想以后到了新地方给你封个大官当当,现在不成了,有你在我手下,我睡觉都睡不踏实。我明白帝国里那些官员为啥这么恨你了,他们不是恨你,是怕你!”洪涛一边听着慈禧和自己咬耳朵,一边咬着牙控制着自己的手别去摸。真想一打死这个家伙啊,他尼玛也太能算计了。可又舍不得,人家是帮着自己算计,总不能不识好歹吧。
  “你也别费神去帮你那两个侄子假死了,他们早就被我调到卡尔堡去了,帝国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卡尔那里。”
  “嘿嘿嘿……还是陛下高瞻远瞩,只要陛下不嫌弃我们哥俩就成,当不当官无所谓。”慈禧倒是好脾气,不给封官了也不失望,还是乐呵呵的。
  “那不成,不给你封官你乐意,你哥哥不见得乐意,你们的儿子、孙子也不见得乐意。我更不乐意,咱不是过河拆桥的人。到时候我给你一片土地,你自己去当国王,咱俩还做邻居,一起出去抢劫别人,一起去抓奴隶回来分。但是有一样啊,你和你家人说清楚,别打我家土地的主意,要算计就算计别人去,反正那边土地多得是,你们哥俩算计一辈子都算计不完。”
  慈禧可以不要,但自己不能不给。这家伙玩了命的保着自己为了啥?不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嘛,所以不光要给,还得多给!给他足够多的希望,让他继续给自己命。希望这个玩意洪涛手里多得是,别说国王了,封几个皇帝都没问题。北美没地方了还有南美,南美也分光了还有夏威夷、大洋洲。反正自己也占不了那么多土地,便宜给慈禧他们,也比便宜了欧洲人合算。
  “陛下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罗老板和斯万是不是也在准备当国王呢?斯万那个孩子驾船的本事一点不比慈悲弱,还有罗老板这么一个老海商,我怎么琢磨怎么觉得他们俩不会在大海上迷路。而且监察部送过来的调查报告显示,他们俩是要去马达加斯加岛的补给站,可是当时陛下还没有计划向大食人那边伸手呢,更没有马斯卡港,罗老板提前去补给站是不是有点早啊?”听了洪涛对自己未来的描述,慈禧这颗聪明脑袋瓜子里立刻就想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斯万和罗有德的失踪。这件事儿他一直都没真信,可是又找不到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两个人还活着,现在终于有点眉目了。
  “你啊,没辞职的时候这个嘴还是挺严的,怎么一辞职就成城里的妇女了呢?有些事情知道多了没好处,我该告诉你的时候你不想听都不成,我不想说的时候,你问了就是麻烦!”洪涛这么说其实等于已经承认了慈禧的猜测,他也不怕慈禧知道,不过还得警告他一下,别把监察部里养成的毛病用在自己身上。
  “是是是,我多想了……那陛下帮我起个国号呗,就像大宋一样,咱也有个名字啊。”慈禧是不是认真的洪涛也看不出来,反正他是挺高兴,既然洪涛都不介意聊这个话题,就一起聊呗,越热闹越好。
  “就叫大清国吧!你慈禧就是大清国的开国皇帝,哈哈哈哈……”洪涛说着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照自己这么玩,历史都被玩坏了。
  一想起几百年以后,一位考古学家拿着一个青花瓷器,鉴定为北美洲大清国皇帝慈禧的御用马桶。而这位考古学家就来自大清国的邻国,一个叫做明朝的国家,开国皇帝叫洪涛,国旗上是个老鼠脑袋!笑得连后槽牙都露了出来,太尼玛有意思了。
  “大清国好听,好听!嘻嘻嘻嘻嘻……”慈禧都不知道洪涛为啥发笑,但看到皇帝笑得这么爽,自己必须也得跟上啊。于是海上君王号的艉楼就笼罩在一片奸笑声中,凡是听到这两种笑声的水手和军官,都不由自主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半夜的笑成这个声音,简直是太贱了、太奸了、太坏了!比海风吹在后背上还令人毛骨悚然。
第四百五十三章
谈判结果
  就在洪涛和慈禧站在甲板上放声奸笑时,远在千里之外,南宋都城临安这座正在熟睡的城市里,也有一处不静。在皇宫北面的东华门门口,有一座院子灯火通明,不光里面的人全是夜猫子,大门外也有很多小吃摊主半夜不睡觉出来摆摊。此时刚刚过了丑时,也就是半夜三点多点,这个时辰出来摆摊小吃,会有人吃吗?
  “莲二姐,送一碗桂花浮团子进来!”这不,还真有人吃,从御道上走下来两个人,前面一个显然是个仆人,手里提着一盏小号的汽灯,走在路上就像个小火球。光晕里还罩着一个上了岁数的高个老人,身上的紫色朝服显示着他的身份不低。
  “郑相公也来啦,今天是什么日子,不是大朝会啊,为何如此辛苦?”浮团子类似后世的汤圆,只是没有那么白,馅料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种类。摆摊的莲二姐是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妇女,留上胡子就是张飞。别看她长得粗狂,一张嘴确是莺声燕语,很有错乱的感觉。
  “休得啰嗦,朝廷大事岂是尔等能过问的。”郑清之本来情绪不错,但是听了摆摊妇女的话,立刻有点不高兴了。连个市井妇女都知道朝廷官员的大致动向,怪不得每次和文南、孔沛交涉时都异常被动呢,人家什么都知道,自己啥也不知道。
  这座院子叫待漏院,如果让洪涛听到这个名字,立马就得骂人。这尼玛是哪个倒霉玩意给起了这么个倒霉名字。待漏!等着漏是吗?好好的房子不好好住,干嘛天天盼着漏?
  也就是像洪涛这种对历史知识不学无术的家伙才会说出这种话,随便找个临安百姓出来,他们都知道待漏院是啥意思。这里是朝臣们等待上朝、临时歇脚、避风雨之所,漏不是屋顶漏水,而是滴漏,也就是计时器的意思。
  古代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属鸡的,开个晨会非得放到凌晨五点。皇帝还凑合,他下了床出了院子就是朝堂,大臣们可就更苦了,半夜二三点钟就的起床,然后跑到皇宫门口等着开门。做为臣子,总不能让皇帝先到,自己迟到吧。后来皇帝一看让这么多老臣站在外面等也不太合适,干脆就在门口盖了一排房子,上朝的大臣休息之用,这就是待漏院。
  宋代朝廷对百姓的约束比较宽松,没说政府和皇宫门口五十米之内不许摆摊,这些大臣们半夜就起床上朝,肚子里肯定是空的啊,于是就有很多小吃的摊贩看到了商机,专门在有朝会的时间来待漏院门口摆摊叫。这里都是省部级的大官,没一个穷人,买自然挺好干。
  时间长了,这些小贩比大臣们还明白哪天是大朝会、哪天是小朝会,而且只要不是第一次来参加朝会的官员,他们都认识,连官员的随从都是熟人。从这一点上看,宋代的官民关系确实比较宽松,之后的元明清几代,包括民国和再往后的,哪个政府会允许老百姓跑到皇宫门口摆摊,靠近了都不成,立马抓起来。
  待漏院中已经来了十多位穿着朝服的南宋高官,郑清之和他们打了一圈招呼,就开始专心致志的吃那碗浮团子。一边吃一边听同僚们闲聊,越听吃东西的速度越慢,最后干脆放下叉勺,伸手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大家正在谈论的那份东西,在明亮的汽灯下仔细阅读起来。
  这份东西就是朝廷与海商、与金河帝国一揽子谈判的最终结果,他刚从建康城检阅完新军,一回来就赶上了皇帝临时召开朝会,看来今天的议题就是这份东西了。
  在这件事儿上郑清之意见非常大,因为官家完全抛开了他这位左丞相,而是委派文浩全权负责。理由是自己忙于北伐之事,是重中之重,不可以有丝毫分心。话是这么说,但郑清之心里很明白,官家这是在玩平衡呢。自己这几年的功劳有点太大了,再不压一压或者找个势力和自己掰掰腕子,就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
  对文浩这个人,郑清之印象不太好。因为这个看上去文文静静、人畜无害的人,实际上是个六亲不认、有奶就是娘的玩意。他在广州那边靠着报纸和知音社没完没了的搅合朝政,还鼓动海商罢市对抗朝廷。可是暗中却和朝中一些大臣还有官家眉来眼去,到了关键时刻居然摇身一变成了朝廷重臣。在这件事儿上如果不是官家把北伐的权利给了自己,做了利益,参知政事这个高官是无论如何不会授予一个恩科进士的。
  “荒唐!自隋唐起此处就是汉人海商、僧侣必经之地,疍人赶海也以此为停靠地,为何不是大宋领海?!”可是当郑清之看到文浩拿来的谈判结果之后,立马又忍不住火了。领海这个名词儿他从来没听过,可是大概意思稍微一琢磨就懂。
  “郑相,别光在一城一地上纠缠,划分领海只是虚的,实处在这里呢。只要圣上准了这份东西,一直以来神神秘秘的金河帝国就不再是世外桃源了,朝廷随时都可以派人去他们的港口探听虚实。等郑相北伐获胜之后,只需建造足够的海船,就可以一举拿下他们的城市。郑相还有所不知吧,金河帝国人口不过十几万,假若失去了大海的保护,它能抵御多少精壮兵马?与此相比,大宋少几亩领海有何损失?大海这东西既不能拿来种地、又不可以盖房子住人!有何不可舍?”
  文浩对郑清之的责问不慌不忙,当着旁边几位朝臣,慢条斯理的把其中奥妙讲了出来。这次和文南的谈判他觉得很顺利,不能说把自己的表哥玩弄于鼓掌之间吧,反正自己想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却把金河帝国和大宋朝廷都蒙在鼓中。他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全世界就自己最聪明、最智慧的感觉。
  “金河国答应开放港口啦!?”郑清之很意外,他本来以为金河国打死也不会让别人轻易探听到它自己的虚实呢,没想到这个文浩居然让金河国露了底。
  “然也……不光是开放港口,在对新军的武器上,也得把价格再降一成!另外还有一件事儿郑相听了肯定高兴,下官已经和金河国达成了口头协议。只要谈判顺利结束,朝廷开始北伐,金河国就要在振州帮助朝廷建造一座火药厂,教授大宋工匠所需的弹药。”看到郑清之的吃惊摸样,文浩心里就像吃了蜜一般,为了让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他又抛出一个谈判结果。
  “这……这等好事……”郑清之还真被文浩说迷糊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可、可大宋海贸会不会受这些领海的影响?”他一直都没怎么插手谈判的事情,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只是本能的觉得不太对劲儿。金河帝国的那位洪皇帝有多鸡贼他可是亲身体会过,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把如此大的利益让了出来?结果对大宋如此美妙!
  “哈哈哈……郑相啊,看来对海商的事情您还真是不太了解。通过这次谈判,大宋商船再也不用靠金河国的战舰护航了,去马六甲的航线也是这次谈判的收获之一。而且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坚持把马六甲海峡中的航道划成了公海,也就是双方谁都可以行驶的公共区域。如此一来,大宋的海贸也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了。”
  一说起领海划分的具体问题,文浩的表情就更得意了,虽然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别太得意忘形,可是有时候吧,心里面乐开花确实是忍不住的。
  这种喜悦的来源并不是因为给大宋朝廷争来了多少利益,也不是如何打击了金河国的嚣张气焰,这些问题在文浩看来都是旁枝末节。最让他发自内心高兴的就是能当着这些朝中重臣的面把郑清之说得哑口无言,而且这个机会还不止一次,一会儿到了朝堂上,他的听众还会更多。只要没人能指出他主持的这次谈判中有重大失误,那这一次正面和郑清之一派的交锋自己就算是大获全胜了。
  到那时自己就不再是靠着皇帝恩科才担任参知政事一职的不明不白之人,而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在朝中立足。假如官家能再顺势推一把,自己的势力立马就能成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文浩心里也清楚,自己只是时势造出来的产物,但他有自己的打算,这只是第一步,到底最后是谁利用谁,还未可知!
  文浩并不是瞎高兴,也不是在吹牛,他这次全权代表大宋朝廷去和他表哥文南代表的金河帝国谈判,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当然了,大宋朝庭也不是一点让步都没有,不过那些让步在文浩看来,都是必要的成本。可能是和海商们接触多了,他也认为世界上没有白来的东西,你想要,就必须付出。最终是赔是赚,就看你来的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第四百五十四章
谁赚了?
  这次文浩替朝廷来的东西,他个人认为是朝廷最需要的,所以是赚了。而且他有很大把握说服理宗皇帝和朝中大臣接受这份谈判结果,因为这些让步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志,全在理宗皇帝给他的授权当中,甚至还替朝廷挽回了更多损失。要是这样的结果还不能通过,那就谁有本事谁去谈吧,问题是谁有这个本事?文浩不由自主的左右看了看,还真没有!
  向大宋开放港口,这是文浩为大宋朝廷力争下来的第一个大收获,同时也是他自己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金河国长期以来都隐藏得很深,就连海峡公司的股东们也不清楚这个国家到底在哪儿。这对大宋朝廷、对自己的计划都是很不利的。文浩一直习惯于躲在暗处谋划别人,所以他最忌惮自己的同行。
  现在好了,只要金河国把港口一开放,文浩觉得自己就有把握把影响力扩展到对方的地盘里去,他觉得自己已经摸透了金河国的脉络,或者说是把那位洪皇帝研究透彻了。要说文浩还得感谢这位洪皇帝,如果没有他的那两本书启迪,自己还走不到这一步。无论如何,这位洪皇帝肚子里确实有货,他的很多主张、思想都是很具蛊惑性的,非常适合忽悠别人为自己的理想力。
  不过文浩并不领这份情,因为那位皇帝并没有重用自己这样的治世大才,反而把他那位平庸的表哥捧了起来,还在办报的问题上对自己横加干涉,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至于说是谁把自己挖掘出来的、是谁让自己有了出头露脸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被他自动过滤了。
  像他这种人,不会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只要有一个地方让自己不满意了,那你就是坏人!如果你挡住了他前进的路,那你就是他的死敌!必须除之而后快。
  让金河国帮助大宋建造弹药工厂,这又是文浩的第二大收获。金河国一直以坚船利炮立国,同时也靠这个影响并威慑着大宋极其周边国家。只要这个工厂开到了大宋地盘上,文浩就有办法把金河国一直保密的火药配方给弄到手。到时候大宋水师的大炮也一样能糜烂好几里了,金河国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除此之外,大宋商船终于可以直航卡兰巴港了,做为条件,金河国也把这条航线也交了出来。没有了火器之利和航线专属权,金河国简直就是一个欲拒还迎的当红歌姬,只要你有本事,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文浩认为自己就属于有本事那一类人里的。
  至于说给大宋新军的便宜点、给大宋可以在荒地种植的玉米种子之类的好处,文浩都不往心里去。这些全算是搭头,真正有用处的东西就是上面三点。
  当然了,既然是做买,不管是亏还是赚,你都得拿出东西去和人家。文浩拿出了什么呢?或者说南宋朝廷让出了什么利益。其实也不少,只是文浩和理宗皇帝都认为这些付出不太重要,是他们赚了。可洪涛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一个国家不能拿出来的,属于非品。
  首先就是广州、泉州、琼州三座城市的商人参政会正式成立。这个由海商们选举出来的十五人集团,将代表所在城市全体海商的利益,可以行商会的职权,也可以监管、弹劾当地官员,但不能提名和任命。
  没有参政会的批准,海商们可以拒绝执行官府发布的行政命令。也就是说以后官府再有什么涉及到海商利益的规定,必须要先和参政会商议,达到共识之后才能执行。
  这玩意意味着什么?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少部分海商的一个小团体,和别人没关系。但有句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参政会起到了功效,让海商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体也会有样学样的。
  谁也不是傻子,凭啥你们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就不成?既然朝廷答应了你们海商成立参政会,那我们也弄个参政会呗,都是大宋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宋代朝廷本来就对民间的控制比较宽松,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要开过一个口子、有过一次先例,后来者就很难拒绝了。
  一旦参政会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确实有效。海商们的近亲、整个贸易活动产业链的上下两端、那些陆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着一起折腾。这个群体更庞大,虽然他们不像海商们一样可以驾着船、拖家带口的避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斗争方式才会更激烈、更残酷,对大宋朝庭的伤害和影响也会更大。毕竟很多大宋官员家里就是商人,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陆地上的商人都能保护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业者、工匠们咋办?他们会不会也想要保护自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就连最老实的农民也会有这个诉求,而且越往后朝廷越难以压制这种呼声。因为海商参政会、陆商参政会、手工业者参政会都会联合起来一起帮助和他们有一样诉求的人,这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帮他们自己。
  光一个参政会就够了吗?就能满足商人阶级日益膨胀的胃口了吗?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商人这个群体比任何阶级胃口都大,他们几乎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连洪涛都不敢说可以完全控制住他们。除非一点希望也不给他们,否则你只要让他们吃到一次甜头,他们就会终生终世想着这个滋味,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再去尝一尝,顺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没有这个理解、没有这种意识,贸然给商人阶级松绑,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阶级妥协,否则这个坑就永远填不上了。
  这也是商人群体的特性,他们比其他群体更懂得讨价还价、更知道见好就收、更明白细水长流、更善于琢磨人心。和他们斗,除非你使用绝对武力强行压服,否则谁也讨不到好,更被说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绝对武力,因为边上还有一个金河帝国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决这种问题,金河国就会露出本来面目。它会配合商人们从外部对大宋施加压力,一边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边试图让商人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时候还会对商人群体武器援助,让朝廷看不到轻易获胜的希望,只能在谈判桌上一点点的对更多觉醒的群体让利。等它想要奋起一搏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已经被慢慢蚕食的浑身都是窟窿,没有一搏的能力了。
  这就是洪涛的全套打算,使用这种方式能把战争的危险降到最低,相对而言可控。
  当然了,洪涛也不是真的先知,这玩意别的国家玩过,但难度没这么大,他现在玩的是max级别,能不能像他设想的一样顺利,只有老天知道。
  还是那句话,洪涛只管杀不管埋,火苗他点起来,中途也会时不时的往上浇点油,但是这堆火能不能烧到最后,他不知道。这堆火是否会烧得太旺了,把大家的房子全烧掉,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条路别人走通过,也是条可以富国强民的路,那就应该让自己人也去走一走。
  在这场谈判里,金河国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怂恿大宋朝廷决定北伐。这个条件是谈判里的主要条件,海商们的事情属于附加。
  其实这是洪涛放出来的,大宋北伐不北伐他根本就不太关心。蒙古帝国已经完蛋了,光靠两个互相敌视的准汗国没有能力南侵。这时候对大宋最有利的不应该是北伐,而是在贵由和蒙哥之间来回好,挑拨他们俩往死里掐。过上几年、十几年,说不定都不用南宋出兵玩命打,北方的地盘自己就会落入南宋朝廷手里。
  但是洪涛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坑了南宋一次,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已经顾不上南宋朝廷的利益了。在他看来,一个进入初级资本主义模式的南宋,比趁火打劫蒙古帝国更重要的多。为了消弱南宋朝廷的实力,他故意借着郑清之主战派的愿望和理宗皇帝对故土的执念,顺水推舟的促成了这次北伐。
  别看蒙古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但只要南宋朝廷一出兵,还打出了收复故土的旗号,那贵由和蒙哥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马上会达成短暂的一致,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致对付南宋朝廷。所以这场北伐根本不像南宋朝廷预想的那样容易,搞不好又得让南宋朝廷吃一个大亏。
  当然了,蒙古帝国也好受不了。在成建制的兵面前,战争初期他们会受到很大损失,就算最终守住了北边的地盘,也得落个损兵折将、国力虚弱的结局。
第四百五十五章
瞎话篓子
  要是从国家层面来讲,这个结局对金河国最有利,它不光可以疯狂利用战争获取财富,还能部分左右战争的走向,让双方把战争越打越大,谁也收不住手,不把最后一点财力、国力耗光就分不出胜负。
  洪涛也正是拿这个理由说服帝国议会批准了自己的计划,虽然他是个汉人、也想看着南宋这个汉人的代表国度真的富强起来,但坐在帝国皇帝这个位置上,他不得不先为金河帝国着想。
  别人也不是傻子,凭什么付出这么大代价去帮助南宋?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帝国议会会答应?帝国人民会答应?他们可不认为他们自己是大宋人,实际上他们的大多数确实不是宋人,更不是汉人。
  具体金河帝国与南宋朝廷的谈判结果是什么样的,对以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洪涛已经不太关心了。假如文南和帝国议会搞不定,那自己再着急也没用;如果他们搞定了,自己在不在都是一样的。帝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按照规则办事的轨道,除非自己有什么决定性的建议,否则没有自己这个搅屎棍子在,他们的工作反倒更有效率。
  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全民义务兵役制与合法持的法案帝国议会让不让通过,泊蛟有没有这个能力利用他自身的优势来推动这个法案通过。这一切目前来讲都是未知数,更可恨的是自己还不能留在金河城时刻注视着他的所有举动,也就无法给他足够的帮助,连指点都不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