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267

  对于洪涛而言,带给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交到了不少南宋士人朋友,说朋友还稍微有点早,至少算是互相基本认可,愿意再多聊几句了。当然了,更多的人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准备下个月再来这里听听洪皇帝的课,看看能不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疑问。
  不管怎么说吧,洪皇帝在他们眼里,已经不再是那个粗鄙不堪、杀人如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光会在大海上驾船的莽夫了,虽然还不太符合他们心中学者大儒的形象,但也算个博学、可以交流之人。
  这就是洪涛需要的东西,不求他们一次就接受自己,只要能被这些知识触动即可,能把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逗出来,就是最大的收获。
  说服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说服一个有知识的人,就更难了。你先得把他固有的知识结构打碎,然后再给他重建一套出来,谈何容易?能三言两语就纳头便拜的人,他的脑子里有知识吗?要这种人何用?去美洲大陆上,随便举起一个打火机,这样的人就能跪倒一大片。
  “宣抚使大人,我觉得像这样的交流,不要仅仅停留在我们这个层面上,还应该更广泛的展开。虽然我们两个国家治国理念不同、文化习惯不同,但我们都讲一种语言、都写一种文字,这对我们互相了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越是了解对方,就越能理解对方的举动,放在人身上如此,放到国家层面上也一样。要是大宋朝廷和帝国政府都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之间出现误解、误会的几率就要小得多,你说呢?”
  对于文浩这位大宋高官也能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听自己白话了三天,洪涛不得不又高看了他一眼,同时也打算再把坑给他挖深一些。亲自送他到码头不说,还得亲切交换意见。
  “陛下言之有理……还请恕浩愚钝,不知陛下所讲更广泛的展开是何意?”文浩让洪涛说得有点晕,难道说这位皇帝想去大宋书院甚至太学里讲课?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就得好好合计合计了,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这一派获得更多利益。
  “我有个想法,打算让帝国的一些年轻人去大宋朝廷里去效力。不是说当官啊,就是给诸位当个幕僚打打杂啥的,让他们锻炼锻炼,多学学、多看看,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好处。当然了,这是双向的,假如大宋的青年才俊愿意,我也可以向帝国政府提出建议,在政府里给他们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对我们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等他们这批人里有人成长起来之后,他们之间的交流肯定要比我们之间更顺畅。”
  “……这,这也不是不可,不过请容我先上奏朝廷知晓。”文浩这次是真糊涂了,金河国在开放问题上来了个半遮半掩,让他窥探金河国真正实力的计划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对方的皇帝突然提出要互相交换胥吏,这岂不是又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机会吗?难道说这位皇帝老糊涂了?不像啊,这几天就他说得多,能让一大群大宋精英们老老实实听三天课的人会糊涂?可这是为什么呢?文浩想不通,所以不敢马上给出答复,只好用朝廷打个马虎眼,先拖一拖再说。
  “嗯,确实需要上奏,我也只是建议,成不成还得帝国政府和议会说了算。不过还有一件事儿,宣抚使大人应该可以做主。我打算派一些帝国学生去大宋的学校里留学,就像航学学校里原来的大宋学生一样。帝国有帝国的长处,大宋也有大宋的优点,我想让他们学得更全面一些,采众家之长嘛。”洪涛没给文浩太多思考的时间,紧跟着又提出一个让文浩拖延都没法拖延的要求。南洋宣抚使,三路的学政也在管辖范围之内,只要不涉及考试和改革,光塞几个外国学生,谁都不用上奏,文浩自己就能做主。
  “有陛下这样的师长,帝国的学生真是福气!三路的学府陛下随便挑,想在我的幕下任职亦可,这件事不用奏禀任何人。”文浩这句话确实是真心的,不管他对洪涛的看法如何,光就这件事而言,洪涛的做法真的让他很敬佩。
  一个国家的皇帝,如此重视教育,处心积虑的为自己国家学生考虑,还不惜亲自上阵四处求人,这就是极度尊重知识的表现,和大宋士人的追去并无不同,很多地方甚至超越了不少。虽然这么做在大宋人眼里算是有失体统,但文浩不这么看,他骨子里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对士人们那一套繁文缛节并不欣赏。
第二十九章
人心散了
  “陛下真的要让帝国学生去大宋上学?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思想?”看着最后一艘船离开了港口,一直都躲在后面不愿意搭理文浩的文南凑了过来,他对洪涛的想法不太理解。帝国的学生能去大宋学什么?诗词歌赋?帝国里不需要这些东西啊,学来干什么用?
  “老文啊,你这就不对了,原来你是最看不上帝国学校里教授的这些课程,现在你又变成反对大宋学府里的课程了。知识这个东西,不能全部否定,只能说哪个更有用、哪些可以暂时不学。我让帝国的学生去大宋上学,也不是全要去,是有选择的。让他们去大宋待一两年,了解了解大宋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对他们以后在帝国任职是有好处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越是互相了解,就越不容易发生矛盾。前些日子那份由帝国军官草拟的作战计划你也看到了吧?假如他们在大宋上过学,说不定就不会这么激进,你说呢?”
  洪涛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他其实不是想去弄什么文化交流,而是要尽量弥补他在教育问题上的失误。帝国的教育基本以实用知识为主,教出来的都是一群纯粹技术员和工程师,这种人思想太理性,考虑问题比较机械。如果能让他们去大宋学一学经史,顺便了解了解中华文化,说不定就能让他们稍微软一点,别整天老想着如何去侵略、殖民别人,什么玩意玩过了都不好。
  原本洪涛是打算请一些大宋的文人到帝国各级学校里任教,但是通过这次讲课,他发现光靠一个人的嘴,想改变一群人的思想太难了。这些教师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帝国的环境同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想让帝国的孩子真的认识大宋,就得把他们扔到大宋去。不光孩子要去,还得派一些年轻的军官、毕业生、政府工作人员去,就算是一种挂职实习吧。
  “他同意啦?”文南觉得洪涛说得很有道理,不再去纠缠留学的事情,但是一说起文浩,他还是一脸不屑,连名字都不愿意叫,只用下巴冲远去的船扬了扬。
  “他敢不给我这个皇帝脸,我就敢把他折腾得鸡犬不宁。你这个堂弟是个聪明人,非常懂得让步和妥协。而且这件事对他并没坏处,朝廷里的主战派说不定还会对他另眼相看。”洪涛又开始自吹自擂了,就好像他算计到了所有事情。
  “小人!”文南从嘴角吐出两个字儿。
  “嘿,你这可是当着和尚骂秃子啊,而且这个秃子还是你的皇帝和老师!我的很多做法和文浩没什么区别,也是在利用别人、算计别人,只不过我是在为大家牟利,顺便自己捞点,他为自己牟利的成分更多而已。国家需要这种人,如果全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正人君子,恐怕会被人骗得连裤子都穿不上。其实不光我,慈家兄弟、麦提尼、慈悲,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人,只要把他们的位置放正确,他们还是个好人。你们兄弟俩由于工作关系,不适合太亲密,但也不用搞得和敌人一样。文浩这方面就比你大度的多,好几次想和你说话,你都不搭理人家。何必呢,男人嘛,心胸就要大一些。”文家这两兄弟之间的问题,洪涛不想多管,但还是得劝劝文南,听不听再说。
  对于自己国家的皇帝去给外国人上课,金河国的人民还是喜闻乐见的,这是一种荣誉啊,出去碰见谁都可以吹吹牛逼:我们皇帝厉害不?都能给大宋那群眼睛朝天的文人讲课了!
  为自己的国家骄傲、为自己的皇帝骄傲、为自己的生活富足骄傲,金河国人是很骄傲的,他们走到哪儿都抬着头,都喜欢把自己的国旗挂在船上、印在货物包装上,张嘴闭嘴就是我们金河国如何如何。他们觉得金河国的每件事儿都是最好的,所以,他们对洪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宋去交流,也不反对,尤其是国内的汉人,能让自家孩子去故乡看看,也算是一种光宗耀祖了。
  国民很满意,可是洪涛不高兴,自打帝国全面实施私有制以来,原本那个按部就班、热热闹闹的金河城就不见了。人们都忙碌了起来,三五成群的离开这座城市,驾着小船像一群苍蝇,飞向了皇家海军控制的各个港口,去寻找能让他们发财的机会。甚至还有胆子更大的,干脆去了日本、高丽和大宋这些不在皇家海军掌控中的地区。那里的商机更多,在财富面前,冒险算个屁,就连蒙古国的港口他们也敢去。
  “唉,人呢?人都哪儿去啦?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这样一来,金河城就空了一半儿,除了几座国营大工厂还在正常运转,城里就剩下老人和女人了。洪涛很不喜欢这种状态,别看现在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做买卖就有赔和赚、就有剥削、就有穷富差距。短时间内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会越来越严重,早晚这座城市里会再出现要饭的、卖笑的、卖身的。可明知道结果是什么,他也拦不住,这是人民的选择,自己没权利去阻挡他们,除非把这一套规则废掉重新来过,但那样就一定管用吗?洪涛自己都没把握。
  “我看出去做买卖挺好的,这样你还省心了呢,是赔是赚全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泊珠又跳出来和丈夫唱反调了。
  “唉,头发长见识短啊!”洪涛和泊珠解释不清资本的可怕,也说不明白贫富差距和严重剥削的问题,干脆不说了,起身往外走。
  “你又干嘛去?还去弄拜香种的那些破草?你看看现在谁还在家种地啊,那能赚几个钱,白费劲儿!”泊珠不打算放过洪涛,跟在后面还在唠叨。看着别人家都出去发财,她有点眼热了,自己家里除了皇帝就是政府官员,不能做买卖。剩下的人不是家庭妇女就是孩子,也不具备赶海的条件。
  “我去化学实验室转转!”烟草的事儿洪涛没和泊珠说,她知道了,泊家就全知道了,以他们的人力和财力,很快就能把烟草种遍东南亚,还会玩了命的推销,这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又去帮人家发明东西?你不是说发明也给钱的嘛,干嘛不算你自己的,非要给国家……”一听说洪涛要去实验室,泊珠就更不高兴了。自己的丈夫发明了无数种东西,可是一分钱也没换回来。如果说以前是平均分配不算,那现在都是私有制了,法律也规定个人可以拥有专利,还这么二逼就想不通了。
  “你再念叨我就拉着你上屋顶!你是帝国皇后,别张嘴闭嘴就是钱、就是自己家,别人可以,你不成!帝国就是咱们的家,它好了,我们和孩子都不会饿着!它越强大,我们就过得更好,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让我和你说几遍?”洪涛猛的站住,一回身伸手就抓住了泊珠的胳膊,呲着牙坏笑。
  “你、你……你放开!不要脸,还是皇帝呢,天天没个正经样,老不要脸!”泊珠知道丈夫要干嘛,而且确定丈夫能干得出来,拼命把自己的胳膊抽出来,转身向屋里跑去,一边跑一边还在小声的骂。
  “嘿嘿嘿……我还治不了你!你们俩看啥?不怕长了针眼啊!牵马会不?”看着泊珠的背影,尤其是圆鼓鼓的臀部和细细的腰,洪涛舔了舔嘴唇,觉得追进去牵牵手再去实验室也不晚。可是一回头,发现两个卫兵正站在门口伸着头往里看,再想去白日宣淫肯定不成了,于是这两个陆战队员又成了他的撒气筒。
  现在金河城的化学实验室已经正式成了化工集团旗下的独立单位,自打波尔多液、锡汞齐、硫磺提纯等等一大堆新产品和新技术从这座小院里被发明出来,原本不太受重视的化学立马就成了帝国的又一个宝贝疙瘩。要研究资金给批、要设备马上有,原来还是大宋居民的李尧夫也摇身一变,成了金河帝国的技术移民,现在是化学集团旗下实验室的负责人,都带徒弟了。
  和布什比,李尧夫的学习劲儿头一点都不差,耐心和毅力也足够,唯一欠缺的就是冒险精神,或者说是胆量,在探索新事物上没有布什那么疯狂。这个弱点不妨碍他当一个科学家,但是很难去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其实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就是科学研究,没有豁了干、死了算的精神头,很难获研究出什么新玩意。
  洪涛也不指望每个人都和布什一样有一颗聪明的脑瓜子和一颗无知无畏的心,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大量平凡的人在打基础,他们一辈子都会默默无闻的局限于一个小角落,每天干着同样的事情,好像没有任何发光发热的机会。但是离开这些人,所有东西就都是虚的,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全是以这些人的工作为土壤的。
第三十章

  “这是咋了?酸液溅到脸上啦?”很久没来这里,洪涛推开实验室的门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很显著的变化,李尧夫的小脸上多了鸡蛋大小的一块伤疤,看上去像是烧伤。
  “恩……弟子没用,把电池盒子弄炸了……”看到洪涛进来,李尧夫立刻就像见到了亲人的孤儿,眼眶里刷刷的直冒水儿。
  “还伤到别处了没?别哭,都多大了,还掉眼泪。你看师傅我,男子汉立于世间,这张脸是最没用的。咱又不靠脸吃饭,靠的是真本事,没溅到眼睛里去吧?”洪涛一只胳膊把李尧夫搂住,在他后背上拍了拍,就算关心过了。在安慰人的问题上,洪涛是棒槌,通常不让他安慰还能不太伤心。
  “没有,就把胳膊和脸伤了……师傅,那个电池盒子为什么会炸?”这次洪涛的安慰还真起作用了,李尧夫近距离看了看洪涛的脸,好像觉得自己脸上这点小伤疤还真不算什么。皇帝脸上都这么花了,也照样能当官找媳妇,还不止一个,自己怕啥呢?
  “这个嘛,原因很多,最可能的是因为一种你知道的气体,氢气!它和氧气混合到一定比例之后,有个小火星就会爆燃,下次再用手摇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的时候,把导线拉长一点,人距离远点,充电时间不能太长。”具体蓄电池为啥会爆炸,洪涛也说不好,因为自己弄出来的这种铅酸蓄电池太简陋了,很多原因都会使它炸开。
  由于没有塑料、橡胶,铅酸蓄电池是用玻璃槽做外壳,里面的极板倒是比较讲究,铅板上打满了小孔,塞入铅膏制成的,配上百分之十浓度的稀硫酸和蒸馏水溶液,电极利用率和放电容量可以提高很多,可是安全性很没保证。
  但洪涛对铅酸蓄电池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至于说后世那种密封型、免维护的铅酸蓄电池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里面还有什么诀窍,他一概不知道,连印象都没有,谁没事儿拆蓄电池玩啊。
  现在他搞出来的这个玩意没什么实用性,虽然充放电都算正常,但是系统太脆弱,暂时只能在实验室里做试验,顺便让这些研究人员熟悉熟悉电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比如电解水、电解食盐水、电解提纯铜、电解铝、电解火碱溶液的试验等等。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让李尧夫这些人头一次直观的见到这种看不见的电流是真实存在并如何做功的,还可以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把一些电解公式记下来。
  洪涛本身也不是化学家,他脑子里的化学知识全是碎片性质的,无法像教授航海、地理知识一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去教授别人,只能采用这种办法。先把试验过程和结果做出来,然后让这些人慢慢去摸索原理,不管怎么说吧,这总比古代人一点一点总结的办法要快很多很多,知足吧。
  虽然这些试验无法量产,但氢气大概啥性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氢气、烧碱、用粗铜在硫酸铜电解液里通过电解方式得到纯度更高的电解铜,这些变戏法一样的反应还是很迷人的,更让人眼界开阔,甚至还头一次见到了铝这种新材料。
  知道了这些反应,有了对电的更深了解,原本很复杂的化学制备工序就会变得简单而高效了。然后还能通过这些反应,逐渐摸索出更多的化合物产生规律。在三酸两碱的基础上,再有点基础石油化工的底子,洪涛都不知道这些孩子再过十年二十年会弄出什么东西来。
  不过要想给这些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光靠这几台手摇发电机还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的功率太小,即使有蓄电池组可以加压提高电流,也差得很远。当初自己把硫酸折腾出来,主是想弄铅酸蓄电池,然后用蓄电池组和线圈去代替强永磁铁,目的是要弄更大的交流发电机。没想到交流发电机没弄出来,倒是把初级化工长产业给带出来了,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以前是政务繁忙,没时间两头都顾着,现在好了,自己无官一身轻,除了每个月底去航海学校里开个讨论会耽误几天,平时有大把的时间供自己支配,那何不把失去的东隅也弄回来呢?闲着也是闲着,给自己找点事儿做,省得每天看见空空荡荡的金河城生闷气。
  想要更大的发电机,光靠手摇、脚蹬显然已经不够用了,必须找到更强大的动力源。后世的发电站有火力的,它不受自然条件约束,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就能建造。可这玩意洪涛玩不转,先不说锅炉,汽轮机的叶片就能把全世界最牛逼的工匠全累死。
  除了火力之外,还有水力发电,这个模式洪涛倒想去试试。从原理上讲,其实古人们早就已经在利用水流的力量做功了,水车不就是嘛。和水力发电相比,水车其实就是多半个发电机,只是缺少了能量转化这个步骤。
  “现在大家把手中的工作都停一停,我想造一台更大的发电机,光靠老师一个人不成,还需要大家帮助。我需要这些材料,你们分头去准备。”别看洪涛在帝国政府里已经失去了权利,但是在每个实验室里他还都是上帝般的存在,只要他说要干啥,没有一个人会反对。
  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他和一批人经过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里面还有其他人的贡献,占据的比例还不小,算是集体功劳,那金河国的这些实验室就差不多就是他凭借一人之力弄出来的了。别看他并不出力干活搞研发,但是他的每一次创意,都能让这些研究技术人员受益终生。所以他的话必须是圣旨,也只有在这里,洪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一言九鼎!
  “先生,您去哪儿?”李尧夫接过洪涛写的单子没动窝,他想寸步不离的跟着洪涛,看看这位神人又要干嘛。少看一眼就有可能失去一次成为发明家的机会,这是所有金河国人的共识。
  “我去找个合适的地方,这里不适合放咱的大发电机……这件事儿不用你们,我去找咱的警察局长大人,让他给我派几个卫兵就够了。赶紧去准备吧,等我找好了地方,就教大家怎么弄大发电机。”洪涛拍了拍李尧夫的脑袋,很得意,被人需要其实是最大的享受,看着他们眼里的光芒,自己就和刚把世界上最美的美女上完一样爽。
  离开了银河岸边的实验室,洪涛没有直接去军用码头找船出航,而是稍微拐了一个弯儿,溜达到商业码头去了。这里是开放区,比金河城可热闹多了,虽然金河湾并没有什么大宗货物可以采购,但是来观光、洽谈商务的海商们依旧是络绎不绝,里面也不乏金河国的人。
  由于大宋海商占据着大部分海洋贸易市场份额,金河国的居民想要也吃海商这碗饭不太容易。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金河国发达的加工业和科技优势成为供货商。很多金河国的特产别人造不了,也找不到懂这些技术的工匠,但是金河国的商人却能很容易的办到这些事儿。这样一来,精明的大宋海商立马就闻到了小钱钱的味道。如果能和金河国的商人建立供货关系,那就意味着自己以后购买的货物是一手的,价格和质量上都有了保障。这可是大事儿,来金河湾待几天不亏。
  另外金河湾的开放区里还有几家酒楼也是全世界独一份的,不是说厨师手艺有多精湛,而是用料、食材上太讲究、太新颖。这里不光卖中餐,还有大食国和大秦国菜品,很多食物都是没见过的,即使是走南闯北的海商们也没见过。
  虽然这些菜式价格都不便宜,但这可难不住海商,再贵几倍他们也吃得起,就算天天吃也吃不穷他们。请客吃饭谈生意,不就是图个清静、安全、排场和面子嘛,有什么比请人到这里一边吃着来自大秦国的奶酪蒸大螃蟹、就着大食国的葡萄酒、看着波斯舞女扭腰甩胯挺肚皮更有面子的呢?
  而且这里安全高效,不管你在别处有多少仇家,哪怕是得罪了当地官府,只要你别违反金河国的法律,就可以在这里踏踏实实的待着,谁也不敢到这里来寻仇,河口两边的大炮台和河口外面不分白天黑夜游弋不止的战舰可不是吃素的。哪怕你是大宋的通缉犯,到了这里只要兜里有钱,也能活得异常精彩。还不用拍别人打你钱的主意,帝国银行和海峡银行的业务是连通的,而且业务范围更广泛,从大食国到日本岛,几乎每个港口都有帝国银行的办事处,在一个地方存了钱,就可以到随时取用了,甚至都不用见到钱,几张小纸条就能解决问题。
  来这里谈买卖会客,就是一个字儿,爽!还有一个字儿,贵!还有一个字,全!
第三十一章
微服私访
  “陛下,这里可以骑马……”洪涛进入商业区之后,就下了马。两个卫兵以为皇帝不太了解这里的规矩,小声的提醒了一下。
  “我知道……你们俩谁去给我买一条大食人的头巾回来。”洪涛撇了撇嘴,他对陆战队这些战士的觉悟很看不上,难道就不能多动动脑子?骑着马进入繁华的街道,比别人都高好几头,不是给别人当靶子嘛,啥素质啊!
  “咱是来微服私访的,身上放轻松点,离我远一点,不许露馅啊!”头巾买回来了,洪涛带头往脑袋上包,顺便连半张脸也遮上了,这样外人就认不出来自己是皇帝啦。金河湾里也有跟着海船来的阿拉伯商人和水手,脑袋上裹着头巾也不会显得太奇怪。
  “您这身军服……”洪涛把两个卫兵当傻子看,人家也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还微服私访呢,这身宝石纽扣的军服,领子上还绣着金线,全帝国就一个人穿,到底谁傻啊?
  “哦,对了,忘了换衣服了……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你们俩谁有?借我点,去买一件大食人的袍子回来!”洪涛拍了拍脑袋,贵人多忘事啊,光包脑袋忘了衣服,可是军装里啥都没有,总不能光着膀子上街啊。
  “我认识卖衣服的老板,他和我家住一条街,我去给您赊一件回来……”卫兵直咧嘴,好歹也是帝国皇帝,兜里多带点钱能死啊!走到哪儿都借钱,借完了还不想着还,人家还不好意思追着要,哪儿有这么没德行的皇帝。
  “嘿,你们俩越来越聪明了啊,扣样儿,赊就赊吧,反正是你赊的,我不管还钱!”更没德性的还在后面呢,合算洪涛不是忘了,他是成心占小便宜,还有脸说出来。
  打扮妥当之后,洪涛一身大食人打扮,从房子后面钻了出来,晃晃悠悠的走进了商业街,东瞧瞧西看看,什么都问,什么都打听,为了怕被国民听出自己的声音,还特意装出一嘴结结巴巴的汉话。两个卫兵跟在十几步之外,既不能离皇帝太近,又不能让皇帝离开自己的视线,只盼着这位皇帝赶紧钓鱼去吧,别在这里瞎转了。
  洪涛当然没有这个自觉性,他很喜欢这种窥探别人的感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资料,并以此为根据,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普通人的角度,对金河国的开放政策做出新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让洪涛还算满意,原本他的预估更坏,觉得权钱交易肯定会出现,手握权力的人或多或少的会利用权力为自己、自己家人牟利,这是私有经济里的必然,金河国也不应该例外。
  可是走访了半天,洪涛还真没发现这种情况,总体上讲,目前官员们的手还很干净。这个现象也很好解释,毕竟开放的时间还不长,大家还沉浸在以前的辉煌中,心气很高。再加上贫富等级还没有真的拉开差距,帝国法律又很严苛,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还可以这样干,或者意识到了,还不太敢伸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