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细无声(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460

  所以一拿起电话就有点话痨的潜质,这和以前在国内时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他一听洪涛的电话就想马上挂断。
  “我过去没用,就你那个小身板,最终捡肥皂的也得是你。这位杨总可是个大美女,还是家财无数的大美女。最主要的是她学识也很丰富,绝对不会让人感到枯燥。”
  “你要是能抓住机会,以后在经济问题上也不用对我仰望了,好好想想吧。”大斧子如果能走出体制外,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的知识面很广,也属于那种聊什么都能插两句的人,这一点和洪涛非常像。两个人随时能见面的时候总是互相看不上,恨不得对方出门马上撞死。但当谁也看不见谁了,又互相开始想念了,总能想起对方的优点。
  这时洪涛就又开始念大斧子的好了,打算把杨薇介绍给他,光挑好听的说,那位女汉子吓人的方面只字不提。能不能成谁知道呢,还是老办法,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
  “我不用想,如果有这样的女人你能剩给我?你是什么玩意还用我再重复一遍吗?”可惜大斧子并不领情,原因还是洪涛的人品问题。
  一个既富有、又漂亮、还知性的女人,会从洪涛手里漏过去?大斧子真不敢信,这明显是个很大的坑。
  “爱信不信,我还有事儿要做。这件事儿光你我乐意没用,得去问问温仲的意见,看看他乐不乐意接这种活儿。”现在洪涛已经没兴趣和别人解释自己的纯洁性了,爱信不信,不信拉倒!
  “别和他过多说我的事儿,也别让你说的那个白富美过多关注我,最好找个不好追查的理由。想好了告诉我,别大意,我能不能活着回去,你也是关键因素。”
  温仲是谁大斧子估计早就知道了,对方会不会答应这趟任务他也不清楚。但只要涉及到见面的事儿,安全性必须首先考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用想了,你就说是江处长在国内认识的朋友。她目前人在欧洲,除了我谁也不会信。就算有人侧面打听也没什么用,好歹她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很难糊弄。”
  “要是还想起什么事儿就给我打电话,真要觉得有危险,啥也别管赶紧跑路。和升官发财比起来小命还是更重要滴,你……喂?喂?我操,敢挂我电话,你摊上大事儿了!”
  洪涛也认为安全第一是对的,并且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借口。本来还想等大斧子赞美自己两句,比如说自己编瞎话编得特别利落啥的,没承想话还没说完呢,话筒里已经出现了盲音。
  再次见到温仲时,他还是那副稳稳重重的模样,既谈不上高兴也谈不上不高兴,哪怕听完了洪涛的任务也依旧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丝毫看不出他已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待了好几个月。
  什么叫训练有素?这就是。身体机能的强化相对容易,精神层面的提高更关键。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态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这种人最难斗,因为他们总有理智。
  “我亲自去,顺便也考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光训练没什么用,有些东西必须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对于洪涛提出来的保镖任务温仲没有异议,也没提任何要求,甚至连细节都不问。
  “不用我把情况多给你介绍介绍吗?”这就让洪涛有点纳闷了,稳重是应该的,可要是稳得连脑子都没了,那就有点过了。
  “具体情况我想和杨女士亲自询问,不怕洪总笑话,干我们这行的一般不把代言纳入情报分析范围内,除非您对当地很熟悉?”温仲还真不是脑子坏了,他有不问的理由。
  “……成吧,改天我安排你们见面,再见!”但温仲这番话听在洪涛耳朵里就有点伤自尊了,他向来自诩为全能二手科学家,女人生孩子的事儿都得出谋划策一番。但现在却被人当面如此无视,还聊个屁!
  可越是被人无视,洪涛就越舍不得向温仲这些人下手。有本事的人不少、敬业的人也不少,但既有本事又敬业的人很难找。
  据费林讲,温仲这段时间很配合,通过他找来的合格佣兵已经多达十一个,都不用太严格的考核,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与众不同的品质,比如说纪律性和忍耐力。
  他们可以整天没有娱乐,训练、吃饭、睡觉,不看电视、不打电话、没有书籍、沉默寡言,不抽烟、不酗酒、不找女人,半个字的牢骚和怨言都没有。
  当然了,这么自律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费林绞尽脑汁也和他们建立不起来哪怕一点点信任关系,更探听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甚至连他们到底来自何方、是不是真名实姓都不清楚。
  “知足吧,你以为当个合格的人形武器那么容易啊?老天爷是公平的,你想在某个方面特别长,就得舍弃另一方面,没有谁可以兼顾。”
  “让咱们的人好好和人家学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住,这辈子也就干不了什么正经事儿了。”听到费林的描述,洪涛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斯万,还有他老爹的马穆鲁克士兵。
  什么样的士兵个体战斗力最强?答案只有一个,极度理智。当一个人把情感压制的非常低之后,就变成了可怕的机器,还是一具会自主思考、分析的机器。
  自己不指望费林他们能变成马穆鲁克那样的机器,指望也没用,这种状态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达到的,但能学点皮毛也不错。
  杨薇就是带着温仲和其他两个人一起走的,别看不清楚这三个人的来历,但不得不说她确实是个见多识广、很有眼光的人。
  只见过一次面之后,杨薇就对温仲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私下和洪涛打听过能不能忍痛割爱,把这三个人让给她。只要有价格,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
  “他们的麻烦比我还多,你还是省省吧。小江在当地给你找了一个很靠谱的助力,是个外派的记者,以前也在警界混过,是小江的私人关系。”
  “他已经去了几个月,对当地多少有点了解,还有合法的身份当掩护,给你当个参谋应该没问题。另外你最好能和他商量商量,让他帮你接触接触温仲,他以前也在部队里待过,可以帮咱们把把关。”
  能不能忍痛割爱呢?洪涛的答案是不能。不是自己抠门,是没有权利。温仲这些人到目前为止并不属于自己,远远达不到随意指挥的地步。
  而且他们到底是什么情况、什么想法自己还没摸清,贸然纳入核心层太冒险,最好让大斧子先去当一次试金石。
第1081章
煤改电
  别人都在忙,洪涛刚有点发号施令的感觉,就被另一件事儿给打断了。要说这件事儿并不大,根本轮不到他来亲自处理。
  可是吧,接替小鸟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瞎子婶犯了一个错误,把一件本来很小的事情搞大了,大到她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从零八年底开始,京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煤改电!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烧煤的地方改成用电。
  目前京城大部分楼房都是集中供热和供汽,取暖、做饭早就已经不用煤炭了。但在老城的平房区里,以蜂窝煤为燃料的各种炉具还是各家各户做饭、取暖的主力。
  煤改电要取代的就是这部分燃煤,政府将提供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当然了,不是白给,需要由居民购买,只是在价格上会有些优惠。
  另外还有电价,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居民们是用不起这种电暖气的。怎么办呢?俗话不是说了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每天从晚上二十一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段时间内的电价会非常低。蓄热型电暖气这时候开始用电蓄热,白天只散热不用电。
  这样一来大部分家庭就可以承受了,少部分困难户则由政府给予采暖补贴。不过就算有电价优惠,居民们的电采暖费用还是要高于燃煤,这就没辙了,权当是为了空气质量做贡献吧。
  说起空气质量这个事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雾霾这种说法,然后各种环保、低碳生活潮流就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要来和这头小怪兽斗一斗。
  比如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安装各种尾气净化设备、把京城所有单位的燃煤锅炉都改成燃气的、关闭或者迁移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煤改电也是其中之一。
  但折腾了半天,效果却和抑制房价一样没啥大作用。房价是越来越高、雾霾跟着一年比一年严重。
  政策当然也得一年比一年新颖,甚至连开饭馆的都要花几万块买一套油烟净化装置,否则不给批执照。合算偌大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是厨师和小业主搞坏的。
  这两个职业有没有那么罪大恶极洪涛不清楚,有人打着环保、治理雾霾的旗帜没少强买强卖、荷包里塞得满满的,然后去海南岛或者国外,找个山清水秀、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儿的地方,买座大宅子倒是真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洪涛是看着城市气候一天天变化的。在他小时候,每到冬季就会有各种强度的西北风光临。
  它不光自己来,还呼朋唤友,带着北方的沙尘呼啸而至,把天空都刮成了暗黄色。人们想出门,不仅要穿得厚厚的,还得把嘴和鼻子档好,否则就会弄一嘴沙子。
  那时候的女人最明显,她们会用一种叫做纱巾的东西把脑袋包裹得严严实实,既能看到路、又能防风沙、还可以作为一种服饰。
  红的、黄的、绿的、彩色的,一到冬天,大街上就会有各种颜色,也算是一道风景线。
  但当年只有风沙没有雾霾,就算有也扛不住五六级西北风隔三岔五的刮,早就被吹到渤海湾上面去了。
  雾霾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洪涛没关注过,但他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把这个坏家伙带来的好像不是燃煤炉子,也不是工厂的烟囱,而是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汽车。
  自打京城时不时开始严重堵车之后,原本在冬季里常见的蓝天就总是很害羞,大风不吹上多半宿绝不露面。
  大风也讨厌,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它来京城串门的次数也一年比一年少。就算来也是匆匆而过,不愿意多停留。
  汽车尾气越来越多、风力越来越小,再加上城市像摊煎饼般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大,废气积攒的也越来越快,消散的越来越慢,这恐怕才是雾霾的真正成因。
  这个结论只是洪涛自己总结出来的,专家们肯定不会同意。他们会拿出五花八门的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坚持不懈的告诉大家:雾霾是必然,想治就得花钱买设备。
  至于那些数据是怎么来的,不许问,更不许追根刨底。专家说有就得有,没有也有!
  不过有一件事儿洪涛是确定的,每年春节前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京城的大街上坚决不堵车。各单位、部委、机关的车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停了,私家车也出来的少了,然后京城的天空蓝颜色就多了。
  要说厂矿企业都停工了,这个理由也站得住。但老百姓总不能都把嘴缝上,不吃不喝不取暖吧。
  正相反,在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烹炒煎炸、炉火熊熊的时间肯定比平时高好几倍,饭馆厨子们肯定也比平时忙了很多。
  由此可见,雾霾好像和百姓的生活习惯、厨子们的烹饪方法没啥必然关系,倒是和过多的机动车息息相关。
  有这种想法的不光洪涛一个人,很多老邻居们也觉得用电比较贵,只能取暖不能做饭,很是抵触。而且各家各户都自己花钱安装了土暖气,突然说要全部拆掉,过惯了精打细算生活的人会很不舍得。
  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节俭了大半辈子,每件物品能修就修、能凑合就凑合,好好的炉子和暖气直接变成了废铁,特别心疼。
  假如这件事儿可以慢慢推进,给大家一个选择的余地,效果会好很多。相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舍得花钱。电暖气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它比较干净,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
  让他们先用,有什么优缺点就会慢慢体现出来,是好东西总会发光的。顺便再征收一些燃煤费用,把用电和烧煤的成本拉平甚至超出,这样就能引导大家逐渐接受更清洁的能源。
  烧煤的人数一少,制作炉具、蜂窝煤的工厂也就相应减少了,产量一少价格自然上升。等到烧煤比用电还贵,大部分人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电暖气。
  这么做不仅能减少政府补贴,还能让大家心里舒服点,因为有了选择,不是被强制。
  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强制性的一刀切呢?两个字,懒政!再来两个字,利益!
  一刀切比市场化简单粗暴,很多官员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升官发财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爱因斯坦来了,他也不能既当政客又当经济学家,同时还兼职科学家。
  所以官员们对搞经济、搞民生一窍不通,更不愿意为了百姓的事儿去冒任何风险,弄一刀切的政策远远比用经济手段引导来的容易,责任也少。
  至于说老百姓乐意不乐意、难受不难受,谁在乎呢。不乐意你能咋滴?人家这个乌纱帽又不是百姓给的,凭什么要让你们满意?
  除了懒政之外,就是利益了。京城里多了不敢说,十几万户需要煤改电的总量还是有的。
  电暖气不像土暖气,一个炉子可以带好几组暖气片,房间多了顶多是费几块蜂窝煤。
  每台电暖气都有采暖面积限制,大房间里要装一台功率大的、小房间就装功率小的,反正你家有几间房就得装几台,浴室除外。
  这么一算的话,每家最少也得购买两三台。几十万台电暖气,每台两三千块钱的采购价,粗算就是十多亿的大单子。
  这笔采购合同不管落到谁脑袋上都是个大馅饼,可是如果把这件事儿推向市场的话,这笔钱谁能拿到就不是领导可以左右的了。让你当领导,该怎么选择还不是一目了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