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561

  但面对韦驮菩萨,谁又能真正做到毫不心虚呢?镇定自若的表象下,是一颗狂荡的心,就是不知道这位菩萨能不能看出自己的虚实?
  有几位僧侣赶在了顾佐之前出行,他们有的取出令牌,有的则取出了请帖,等候哼哈二将验看,韦驮菩萨则在一旁仔细盯着出门的僧侣,那认真的架势看得顾佐愈发觉得不妙,做好了硬闯的准备。
  眼看就要接近寺门,金光大道对面的天门处光华大作,佛祖回来了!他的身旁,是迦叶和阿难等弟子。
  如果只有韦驮菩萨,顾佐还能鼓足勇气试一试,对面回来的是佛祖,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顾佐无奈,他连大门处都不敢待下去,转身就往回走,躲入天王殿。
  躲在天王殿里肯定不行,躲在大雷音寺的其余地方估计也够呛,即将面对的这位可是佛祖,是准圣,自己刻意压抑着的道法真元,在佛祖面前能完美的隐藏而不被发现吗?
  佛国诸天可能还好说一些,毕竟是相互分隔开的,但大雷音寺就这么个屁大点的地方,顾佐觉得恐怕够呛,就算是正儿八经的金仙来了,恐怕也够呛,何况是准圣!
  大梵天已经将自己失踪的消息知会到了大雷音寺,其他佛国世界恐怕也在一个一个知会,尤其是自己去过的阿鼻地狱和香集佛国世界,大梵天肯定不会漏掉,自己应该躲到哪里去呢?
  估摸着佛祖就快通过金光大道了,顾佐顿时急出一身白毛汗。
  实在不行,硬着头皮就近钻进四天王天?
  正在飞快权衡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时,天王殿的值守金刚信步过来,看见了顾佐,问:“你这僧人,来来回回,准备去往哪里?速将名号报来!”
  顾佐一边等他走近,一边做好了准备,随时打算将他卷入酆都世界,酆都世界里的魔礼海等人也得了消息,各自准备动手。
  魔礼海道:“这是赤身火金刚,斗法实力一流,可以的,弄进来给我当副座!”
  顾佐问:“人家是天王殿的护法金刚,弄进来不会惊动你那三个兄弟?不会被韦陀菩萨察觉?”
  魔礼海道:“反正已经这样了,你先弄进来再说,熬一时算一时,先躲过佛祖再说!”
  顾佐一边准备,一边回答赤身火金刚:“小僧法号金和尚,是头一次上须弥天,本是为听空海大师讲经而来,似乎有点迷了方向……”
  正等着赤身火金刚靠近,对方却停下了脚步,道:“原来如此,此为天王殿,通向四天王天,北侧为弥勒殿,西北侧有善积寺……”
  顾佐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来时的那座半山腰的寺庙?都是一帮普通的证道和尚,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先到那里躲躲!
  “啊!正是善积寺!”顾佐忙道。
  赤身火金刚道:“那就快些去,佛祖马上就要入寺,不要阻了道路。”
  顾佐点着头,斜着身子退向天王殿的西北方向,等到出了赤身火金刚的视线范围,对方也没有动手的意思,顾佐这才放心的转身,大步赶向善积寺。
  魔礼海奇道:“他竟然没看出破绽?就这么放咱们走了?”
  顾佐没好气道:“你还真打算动手?难道不应该庆幸咱们运气爆棚?”
  魔礼海遗憾道:“就是可惜了,这金刚是个狠手,要是能进来,绿袍都不是他对手,稳稳的第二!”
  绿袍接话道:“那可不一定!”
  顾佐没工夫听他们臭贫,赶在佛祖踏进雷音寺门前的一刻,提前进入了善积寺的通道。
  眼前是一座寂静无人的佛堂小院,小院外有条曲径,旁边种满了翠竹,沿着曲径向前,穿过月门,就是善积寺的后殿。这条路顾佐当年随唐僧师徒走过,只不过方向相反。
  当然,在大梵王宫两年多不是白待的,顾佐侧面打听过,大功德者可以登山而上善积寺,但顾佐却做不到,渡七重海、攀登七金山,这本是一种修行,修行工夫不到,是走不通的。
  月门的外侧,有善积寺的僧侣值守,顾佐不怕他们,但却不想惊动任何人,因此也不出去,就在小院中寻了个角落藏起来。
  顾佐没有轻举妄动,就这么一直藏到了入夜,其中见过三位僧侣由此往来大雷音寺,两个进去的,一个回来的。
  到了夜半时分,估摸着佛祖怎么着也应该离开大雷音寺了,于是鼓起勇气,偷偷摸摸又穿了回去。
  从善积寺的通道出来,绕过天王殿,远远瞥见大雷音寺的寺门,须弥天诸天佛国世界共用一套日月星辰,这里也同样是夜半时分,但寺门外的金光大道十分敞亮,寺门前亮如白昼。
  想趁夜混出去,那是绝无可能,想要凭着令牌通行,恐怕也难了——迦叶和阿难都在门外,与韦陀菩萨一道,正挨个盘查出去的僧侣。
  顾佐叹了口气,只得返回善积寺,在这寂静的小院中过了一夜。
  第二天,他继续潜回大雷音寺,发现迦叶和阿难依旧在,等了片刻,知道今日出不去,再次返回善积寺。
  第三天亦复如此……
  就这样,顾佐藏身于善积寺通往大雷音寺的佛堂小院里,时而躲在翠竹丛中,时而隐匿于围栏下的角落,也不从月门处出去遛弯,只是游走于门里门外这片巴掌大且三不管的地带,一心一意等着大雷音寺门口的韦陀菩萨、迦叶和阿难等人放松懈怠。
  一个月过去,顾佐终于等到迦叶和阿难不在的这天,但他同样过不去,换班的是佛祖的另外两名弟子——阿那律和富楼那。
  做了一番形势对比,和酆都世界中的魔礼海讨论了强闯的方案,最终不得不沮丧的承认,可能性几近于零。
  两个月后,当大雷音寺门前换班的变成了目犍连和优婆离这两名佛祖弟子时,顾佐在巴掌大的佛堂小院里待够了,他决定通过那道月门,前往善积寺转转,看看有没有其他机会。
第六十六章
扫地
  善积寺是佛门高僧攀登须弥山的终点,也是进入须弥天的起点,如果说大雷音寺是三十六主天界以及须弥天内佛国世界的大门,那么善积寺就是凡俗信众进入佛国世界的大门——只不过这道门是难以逾越的关山险途。
  寺中桐柏、苍松、翠竹环绕,扶舆清淑之气荡人心魄,有各色飞鸟往来流连,投林栖息,鸟语花香。
  顾佐当年上山时,随唐僧师徒而来,没有工夫游览,此刻隐蔽气息,一副僧人模样,通过月门时,简单回应了值守僧侣的询问,留下“金和尚”的名号,便入了寺庙后殿。
  游荡之间,穿过重重殿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寺庙正门前。
  正门位于七金山顶端,下方是七重海,远眺时,七重海的对面便是西牛贺洲。立于正门前的轩场处,望着下方的西牛贺洲,无形的屏障阻隔着下山的通道,以他真仙帝君的修为也无法穿越,这是五大佛祖联手布下的界层,乃是圣人手段,他又哪里下得去?
  真想效法唐僧,就得有唐僧的佛法功底,到了这里,顾佐才能深切体会到,那个南土大唐来的唐长老,究竟有着多么深厚的佛法造诣。
  当年唐僧七步迈上七金山,由下向上为踰健达罗山、伊沙驮罗山、朅地洛迦山、苏达梨舍那山、頞湿缚羯拏山、毗那怛迦山和尼民达罗山,顾佐跟在身后浑然不懂,只是不明觉厉,如今他懂了,更知唐僧有多了不起。
  唐僧每一步都越过了一道佛法障碍,大忏悔心、恐怖心、厌离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罪性空心!
  如今轮到自己,该怎么下山?
  顾佐询问魔礼海,魔礼海摇头:“我虽身列二十四诸天,为持国天王,却是护持佛国的,干的斗法打仗的事,要谈佛法就别找我了,你那句话怎么说的?对了,我不专业。”
  将自己摘出去后,魔礼海又询问其他宫主、副座:“你们谁懂?别藏着掖着了……苦行头陀,你们峨眉不是佛道兼修么?你这个头陀懂不懂?”
  苦行头陀向后一缩脖子:“不是所有的头陀都是佛修,就算是佛修也并非佛中圣手,老夫当年挂个名头而已,佛法不过兼修,再说贫僧专注斗法三百年,早已将佛学忘得七七八八了。”
  缩完脖子又冒出一句:“之前就应该把白眉禅师和空陀禅师弄进来,芬陀和优昙就算了,但他们两个是真专业。”
  顾佐无奈:“别甩锅了,事已至此,徒呼奈何。不把他们搞进来也是为长远计,目光不要那么短浅!”
  齐漱溟忽然发声,替顾佐解难:“他们来了也不行,佛学造诣同样不高,这座七金山不是那么好下的,和学识大有关碍。须得空海那种水平才行。”
  齐漱溟的意见是中肯的,顾佐原本还想着冒个险,干点违背良心的事,在善积寺弄一个长老之类的僧人进酆都世界,通过这名僧人带自己下山,但用了三天时间物色对象后,他发现找不到一个善积寺的僧人具备下山的能力。
  于是顾佐开始想念唐僧和空海……
  但想念是没有用的,顾佐也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在魔礼海等人的撺掇下,于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潜入善积寺藏经楼,开始学习佛经。
  要越过七种忏悔心这道门槛,就要学习《华严经》、《圣大解脱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等诸多经藏,等大致翻阅了一遍这些经藏后,顾佐发现,自己还得从《俱舍论》、《清净道论》、《大智度论》开始搞起。
  有一次,顾佐沉浸于学习佛经之中,对周遭的一切事务逐渐迟钝,有善积寺僧人靠近身边也没反应过来,终于被人看见了。
  见他翻阅佛经,那僧人简单询问了两句,顾佐这才回过神来,应急之际,看见角落中有一把扫帚,于是去取过扫帚假装打扫。
  善积寺有上千僧人,做杂役的也有好几百,那僧人便没再追究,就此蒙混过关。
  从此之后,顾佐发现这还真是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偷学佛经的好身份,于是便干脆认了扫地这份职业,甚至还混到了斋堂中去吃斋。
  这般没白天没黑夜的苦学,就好像回到了不知多少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小小炼气士时,在通道玄都世界各门派偷学功法的日子。
  而在不断学习中,顾佐渐有所得。
  这天,他读到《法华经》上“迷己逐物”这句话时,忽有所悟。
  世人关心的都是追名逐利,眼中贪于色相,耳根沉醉于美乐,鼻子追逐芳香,舌头追逐美味,身体追逐妙触。不去考察身心之内在,一味地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迷己逐物”。
  因此,世人才会有空虚、失落、无聊、孤独、焦虑、迷茫等诸多苦闷。唯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觉得自己做错了,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这两年耳濡目染了不少佛门的道理,又联想到自己听地藏菩萨讲授因果业力,听空海讲十住心论,隐约之间抓到了什么。
  洞府世界中每一位星散的道兵,最终消亡时,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反馈在顾佐神识之中,那些回忆以及回忆中包含的悲伤、痛苦、沮丧、怅惘、欢喜、留恋等等诸多情绪也会在顾佐的神识中烙下痕迹。
  这些痕迹,是对道心的磨砺,如果长久无法消解,便是尘土污泥,如果将其消去,便是洗炼解脱。而佛经中所说的,便是这些痕迹产生的根源。
  生忏悔心就是洗炼的第一步!
  与其说顾佐学佛读经有所收获,不如说这是他长久以来积累的积累。
  到了今日,以佛经为引,终于厚积薄发。
  一道玄机在恒翊三界的天空中同时划过,琵琶仙山的天空由原先的单薄变得厚重了一分,洞府世界的天空奇云变幻、更加瑰丽,酆都世界黑暗的天空则略显清朗。
  恒翊三界天象变化,这是顾佐的神识中唤起了慈悲和智慧观,是他领悟慈悲之道的第一块规则拼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