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561

  “何时能归?”
  “先生说,少则半月、多不过月余便可返回,子骥先生有要紧事吗?”
  “你家先生送书于我,言道武陵有溪,沿溪有桃树……算了,待你家先生回来……”
  “子骥先生说的是桃花之源?”
  刘雅本待放弃,此刻又忍不住惊喜:“你知道?”
  童子道:“那武陵渔人曾来我家告知此事,央我家先生助其寻访,只是语焉不详,我家先生去了一回,也没见到什么桃花。刘太守也去了一回,同样一无所得。”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最不一样的那个,别人无所得,自己肯定不会如此,于是刘雅连忙问了武陵渔人的所在,赶去寻找。
  渔人很好找,刘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溪边钓鱼,刘雅在旁边看了多时,终于忍不住上前搭话。
  “这位渔翁,敢问是祖上传下的垂钓之术么?怎的如此之快,几乎下竿就有。还是说,这鱼竿是件宝贝?”
  “贵人过誉,小人哪里有什么家传之术,小人就是个普通渔夫,这鱼竿也不过是根竹子,不当半个钱。小人钓得快,实赖这根鱼线。”
  “哦?能借我一观否?”
  “有何不可?看就是了。”
  刘雅接过来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以真元探之,普普通通,唯一的奇特之处,就是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于是还给渔人。
  “看不出什么东西打造的吧?小人寻了很多人都说不知,但一下钩,片刻就是一尾,每天收获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不过半年光景,小人家里也起了三间瓦房。”
  “这是从何而来?”
  “半年前,小人缘溪而上,见一山洞,入洞之后,别有一方天地,村中有百十户人家,不愁吃穿,日子过得平安逍遥。问其来历,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只说是东唐子民。村中有位仙长,自称白虎神君弟子,名丁仙姑,护佑村寨,法力无边。这鱼线便是仙姑借我的,说是让我用三年。”
  刘雅道:“原来如此,身怀此宝,你就不怕为强人夺去?”
  渔人道:“仙姑说了,无论被谁拿去天边,她也能找回来。”
  刘雅点头道:“你说的这洞天之地,能否引我前往?”
  渔人挠头道:“也不知怎的,自从出来后,便寻不到回去的路了,寻了多次也找不见……但此事绝非小人说谎,这鱼线便是明证,我那村中乡邻却是信的,已经起了白虎神君庙,每日祭拜不停。”
  刘雅请他带自己去了村里的白虎神君庙,庙小,神像也小,刘雅看着神像,只觉威严而肃穆,渐生崇敬之情,于是心中更感好奇,敬拜了三柱香,请那渔人引自己再寻一趟。
  那渔人其实也想再回去,并不推辞,只是道:“若是找不到,贵人也请莫怪。”
  于是再次来到溪边,登上小舟,渔人划桨上行,渐入山中幽深处。
  舟行多时,山林更密,天色渐暗,那渔人指着溪边一棵桃树道:“那洞天附近,便是这桃树之源,桃树极多,花开得极为茂盛。”
  刘雅目视桃花自眼前慢慢离去,问:“当日来时,你舟行多久?”
  渔人道:“说不清,似乎很久,又似乎只在片刻光景……这里又有桃树……”
  “又有是何意?应当有,还是应当没有?”
  “又有了……似乎……和上次所见相似!”
  渔人加快了行舟之速,脸色渐渐胀红:“还有……越来越多,贵人,怕是找到了!”
  桃树愈多、桃花愈盛,就连刘雅也紧张了:“这是你当日来时的景象?山洞呢?”
  渔人奋力划桨,刘雅也取出件法器来,挂在舟尾,以真元法力相助,小舟如离弦之箭,向着溪水上游疾射。
  行不多时,山林更密,更见幽静,前方忽然出现个山洞,洞中隐隐透出光亮。
  渔人兴奋得手舞足蹈:“贵人,你看,就是此处,你可真是贵人……快快快,随小人进去……”
  于是弃舟登岸,入洞前行,不到百步,眼前豁然开朗,满山桃树,将这天地都染红了。
  穿出桃林,寻小迳下山,一片阡陌房舍,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他们的到来,引起此间村民注意,有几个顽童围了上来,将他们引入村中。
  那渔人是二次前来,已经混过个脸熟,村中耆老便热情相待,杀鸡煮酒,好生招待。
  刘雅是个金丹修士,在南阳也称得上一号人物,但到了这里却发现,这些村民中,修行者比比皆是,金丹者不在少数。
  于是将话题引向白虎神君,闲谈之间,村中耆老向他介绍:“山中有位九姑,乃白虎神君弟子,神通万能,贵客若有心,可向她请教。”
第三十四章
入门
  东面桃山之麓,有座道观,名怀仙观,耆老引着刘雅入观拜谒,先向殿中神像上香,果然便是那渔人村庙里的白虎神君。
  敬香已毕,道观的主人丁九姑出来了,果然是位女冠道姑。
  刘雅还待上前见礼,丁九姑拂尘一甩,他便拜不下去了,心中大惊,暗道怕不是位前辈真仙?
  于是诚心求教修行上的疑难,几个问题抛出,丁九姑随意答复,指点得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听得刘雅如痴如醉。
  在村中住了三日,刘雅想要拜师,却被丁九姑含笑相拒:“我自家学艺尚未有成,老师的本事,皮毛都未曾学到,哪里就敢收徒?”
  刘雅跪伏于地,死活不愿起来:“晚辈是真心求拜,仙姑修为精深,远超我十倍、百倍,哪怕做个记名也好,还请仙姑恩准。”
  丁九姑被他求得推拒不过,只得沉吟道:“你且起来,待我问过老师再说。”
  刘雅问:“是神君么?他老人家也在此间?”
  丁九姑道:“我师修得无上大道,在天上大仙之中也是顶尖的人物,此番下界,是为传道而来,这方天地,乃信手为之,待回转天上后,便自消解。”
  刘雅恍然:“怪道这桃花源难以寻访……”又激动道:“既是传道,不知晚辈是否有缘?”
  丁九姑道:“你且等着,我去去就回。”
  刘雅也想跟去,却不好意思开口,在道观门口目送,就见丁九姑只是往前走了几步,却忽然就出现在对面山头上,再行几步,便消失不见。
  这等骇人听闻的手段,莫非就是传言中的缩地成寸?果然是得道的真仙人物!
  弟子如此,做师父的又会怎样?看来此番前来,自己是真来对了。
  这白虎神君是真神仙啊!
  心情忐忑的等了多时,又回观里向神君像诚挚祷告多时,丁九姑终于回来了。
  “老师说,刘子骥是个有缘的,允我收你为徒,但收徒也有二法,一为入室弟子,二为记名弟子。”
  “我愿为入室弟子,随侍丁师身边。”
  丁九姑微微一笑:“你都不听一听何谓入室,何谓记名?入室者,学我怀仙观仙术,废尔原本所学,从头开始;记名者,你依旧按你原本的功法修行,有难处时我来为你解惑。你再考虑一下。”
  刘雅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个呼吸,便下定决心:“愿为丁师入室弟子,寻求真仙大道!”
  于是丁九姑便收了刘雅,传他搜灵诀功法。所传之法,与原法相同,只多了一样功课,便是每日晨昏定省,向白虎神君敬拜上香。
  说是废弃原本功法重头再炼,实则很快,当年丁九姑等怀仙馆第一批弟子,修行时要为灵石发愁,在这里却不需要。虽然比不上混沌世界四大部洲那么浓郁的混沌灵力,但这个世界的灵力还是支撑得起搜灵诀的,因此刘雅很快进入角色,两个月便筑基成功。
  筑基成功那天,丁九姑给了刘雅三枚朱果,刘雅服下一枚后,面色大变,立刻趺坐化转。
  这朱果是五台天的特产灵果,对合道修士都有益处,何况刘雅,一枚朱果便让他进入筑基后期,第二枚朱果下去,重结金丹,服用第三枚后,刘雅比他来之前的修为又进了一步,入了金丹后期。
  搜灵诀是万金油,什么道术都能施展出来,而且像模像样。丁九姑随意选了两种道术传授给刘雅,又给了他一柄天庭炼制的高阶飞剑,令他斗法实力大增。
  半年时间,刘雅便如换了个人一般。
  他还想再继续学下去,丁九姑却告诉他,学无止尽,除了学以外,还要经历世间坎坷磨砺,从中领悟修行之道,于是刘雅才依依不舍的辞别老师。
  临行前,丁九姑道:“你也知晓,搜灵诀于天赋资质所求不高,为师准你广受徒众,引有缘人入道,光大怀仙观道法,令百姓受益。”
  离开桃花源后,刘雅兴冲冲再赴柴桑,这次终于见到陶渊明了。
  说来也巧,陶渊明正在为那篇关于桃花源的文字结尾,刚刚写完最后一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疑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正在吹干墨迹时,刘雅闯了进来,见到这句话,不禁哈哈大笑:“元亮,我找到了,我见到了!”
  陶渊明又惊又喜:“子骥你没死?半年杳无音讯,都以为你死了……什么找到了?见到了?”说着,将桌上的文章揉成一团,抛出窗外。
  刘雅笑道:“桃花源啊,我找到了!”
  童子正巧从外间烹了茶送进来,退出后见了窗外地下的纸团,收了起来,到外间展开一看,又小心翼翼捋顺抹平,暗道家中钱粮已不敷使用,干脆还是老办法,拿老爷的文字出去换些米粮回来便是。
  书房中,陶渊明拉住刘雅问道:“果然寻到桃花源了?”
  刘雅道:“你猜怎么着?这桃花源非世间凡处,乃是真仙洞天,时而得见,时而不见,一切皆在有缘二字!”
  陶渊明急道:“快些说来!”
  刘雅道:“此为白虎神君下凡显圣,要传道统。我已拜入门下,师从丁仙姑学法,我师乃真仙高修,所传之法名搜灵诀,最是直指仙途的大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