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561

  说了一下午,将自家半年来的经历原原本本吐露出来,听得陶渊明喜上眉梢:“前番应邀前往东山,是谢公请我去做彭泽令。我素不喜为官,只是谢公为天下名士,诚挚相邀,却不好推辞,只答应回来考虑些时日。今日子骥算是为我解忧了,有仙可访,还去做什么官?走走走,子骥引路,带我寻那桃花源的所在,我也要拜入神君门下!”
  刘雅风尘仆仆往返了数百里,此刻也不怕累,说走就走,携陶渊明再次赶赴武陵。
  他是怀仙观弟子,溯溪而上,准确找到了地方,直入怀仙观,求告老师丁九姑。
  丁九姑照例去拜望白虎神君,回来后道:“老师同意了,但不是收在我门下。我有位师弟,修为不亚于我,在西山之上立千秋观,他听说是你要修仙,愿传你道法,只是有个条件。”
  陶渊明恭恭敬敬道:“还请仙姑相告,晚辈无有不遵。”
  丁九姑笑道:“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每晚抽出半个时辰来,教我那师侄念书。”
第三十五章
广开山门
  陶渊明在千秋观学道一年,修为进境极快,不止是搜灵诀修行迅捷,和小草朝夕相处,心情也非常愉悦,真元的积累速度远超预期,且心思更是透彻,什么道法都一点就透。
  不到半年时间就恢复了金丹修为,且破境后期,再过半年,竟然一举迈入元婴!
  可惜,遵照白虎神君法旨,陶渊明需要离山了,回到世间弘扬大道,只得和老师贺孚、师兄贺小草依依惜别。
  他在千秋观修行期间,怀仙观那边也陆陆续续又收了几个弟子,有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江陵刘程之,皆为名士,几人常常在一起谈论道法,相互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除此之外,千秋观二道长贺竹也收了几个记名弟子,有淮南太守刘敬宣、散骑常侍张诠、江州主簿庞遵,甚至还有谢氏大族的谢景夷。
  上述之辈,大多是慕名而来,都读了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文字,陶渊明也不知怎么流传出去的。
  尤其文章最末一句提到的刘子骥访而不得,引发了大量观注,都向刘雅打听其中的究竟,被刘雅一齐带进了桃花源。
  原本陶渊明不是很喜欢和达官显贵打交道,但老师贺孚转述白虎神君的话,告诉陶渊明,大道修行不止在己,也要度人,于是陶渊明做了一个决定,接受征辟,入为江州祭酒,主教化地方。
  与此同时,刘雅在涅阳五朵山开馆授徒,弘扬搜灵诀功法,与陶渊明一个在野、一个在朝,相得益彰。
  搜灵诀对入门的要求极低,但凡稍有资质者皆可修道,这与北方五斗米道,江东上清派、灵宝派、金丹派,江南李家道、帛家道、于君道等形成鲜明对比。
  不到两年光景,怀仙派便在南阳、江州两地开枝散叶,势力大涨。
  这一日,侍中张玄行船使于江陵,路过阳岐时,见有人踩水而来,立于船边欲上舟驾,张玄见他登萍渡水而两足不湿,知是修行高人,于是喜而相纳,问其姓字,自称刘程之。
  刘程之、周续之和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素有贤名,张玄也是听说过的,又问其来意,刘程之道:“偶得鱼鲜,料使君舟中当有脍具,是故来耳。”
  张玄令人取脍具出来,刘程之拿着个胳膊大的鱼篓往外倒,一尾又一尾,足足倒出百八十斤,这才收了篓:“余者先养着,明日再食。”
  一场鱼宴,张玄船上百十人皆得享鱼脍,俱赞鲜美。张玄问其何以求,刘程之笑答:“只求口腹之欲,无他!”言罢,飘然而去。
  张玄为其风度所折,甚为惆怅,环顾左右:“此高人也,吾不能得之,憾事矣!”
  随侍者有王嘉、孙彻、马俭,俱为楼观道士,私相议论:“我楼观一脉,自梁祖飞升后再复式微,我等居张侍中幕下,久存振作之志,惜无尺寸之功,不若往说刘程之来投,也好让使君高看一眼。”
  禀张玄后,张玄大喜:“若说得此人来投,当记三位之功!”当下停船,送三人上岸。
  三道追着刘程之行了七、八里,却始终追之不上,只得高呼:“刘道友慢行,楼观门下前来拜访!”
  刘程之这才止住脚步,回首笑道:“使君舟中,早见诸位,一直相奇,却原是楼观门下,难怪!”
  三道都问:“此言何意?”
  刘程之道:“我师尝言,我这一脉,源起楼观。”
  三道大喜:“程之兄也为楼观弟子?却不知分属何脉。”
  刘程之道:“我师丁仙姑,乃怀仙一脉。”
  三道面面相觑:“惭愧,孤陋寡闻,却不知传自哪位祖师?”
  刘程之道:“我师祖白虎神君,传自尹祖。”
  这辈分就太高了,三道都央求刘程之带路,要拜见丁仙姑。
  刘程之也不推拒,将三道引入桃花源,于怀仙观拜见丁九姑。
  三道只是筑基修为,丁九姑都不用展示道法,便压得三道喘不过气来,简短相谈,于道法上的指点更是醍醐灌顶。
  又说及来意,丁九姑道:“也罢,楼观隐落、大道衰微,老师也心中不忍,程之可随张侍中入京,振我楼观道统。”
  三道大喜,迎刘程之而归,入于张玄幕中,巡视之后归京。
  张玄与刘程之夜夜清谈,对其甚为倚重,纳其谏,回京后建通道观,交王嘉、孙彻、马俭主持,一年间,便收道士四十余人,皆由刘程之传授搜灵诀。
  桃花源中,等最后一名弟子辞别山门,顾佐大袖挥动,收了恒翊世界投影,山水恢复原貌。
  半个月的休沐期开始了,让大家都休息休息,顺便回乡传扬一下道法吧,弟子们总窝在山里,是不人道的,也不利于弘扬道法。
  这三年里,他研修恒翊世界投影之法,道法越来越趋于成熟。
  固化后的世界与固化前的神识世界有本质上的不同,进行投影时差别极大。
  初来乍到,投影时纰漏很多,顾佐只敢以之哄一哄武陵渔人之类的平头百姓,陶渊明、南阳太守这等身具修行的访客前来探寻时,便只好藏拙,直到半年之后有了成效,才试着拿刘雅练手,之后慢慢放开。
  到了如今,举手投足间挥洒自如,做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投影出来的效果,甚至比虚空藏菩萨当年投影胜花敷藏佛国世界还要真实,足可乱真了。
  要说到差别,就是差在了地盘的大小上。当年虚空藏菩萨投影胜花敷藏世界,是可以容纳顾佐和魔礼海斗法的,不知几千几万里,而顾佐投影的恒翊世界,只能躲在山谷中,以桃花源打掩护。
  当然也比刚刚下界时增长了许多。
  三年的潜心发展,已经有四万余人崇信白虎神君,每日为他提供信力三千圭。
  这与目标值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全年算下来有一百多万圭,如果维持不变的话,需要六百年才能攒够他回去的六亿圭。
  不过万事开头难,从一无所有到四万人信奉用了三年,有了四万信众后,接下来应该会快上许多。
  顾佐休整了半个月,休沐期已经结束,该准备继续开门授徒了。
  “准备好了吗?”
  贺孚、丁九姑带着村中的百姓齐声禀告:“准备好了!”
  顾佐大袖一挥:“开山门!”
第三十六章
道争
  各宗各派争道于京城,谁在建康能够立足发展,谁就在道统之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以于此建观立庙的宗派不下数十家。
  通道观在建康的出现,起先是件不值一提的事情,道观立于紫金山下偏远之地,并不在城中,方圆又不过亩许,房屋只得七八间,白虎神君殿还不到一丈高,谁会看得上这样一座小庙?
  但搜灵诀的功法特点就是接地气,但凡稍有资质,皆可纳入大道之门,极大的降低了入道门槛。
  但凡世人,谁不想学仙成道?哪怕实在不是那块料,让我当个炼气士也行是不是?哪怕我一蹦到不了三丈高,一丈我也满意是不是?哪怕我没有能力玩高大上的飞剑,让我打个响指搓个火苗也行是不是?
  道观一建,又有侍中张玄财力支持,更有刘程之传授搜令诀,根基就立住了,从最初的王嘉、孙彻、马俭三道开始,一年内便扩至四十余人。
  随着修炼搜灵诀效果的显现,第二年时,通道观的道士数量便炸了,直翻十倍,四百多!
  四百道士,意味着十倍于此的信众,通道观从此立足于建康,挤进了建康二十大宗派之列。
  张玄对此很是意外,尤其这些信众之中,不少都是大族子弟出身,比如谢景夷、张诠自武陵学成归来后,常往通道观讲法,带动了谢氏、张氏两大高门部分族人对楼观道怀仙派的认可和信奉,也增强了他在朝中的底蕴。
  为此,张玄拨钱八十万,扩建通道观,半年时间便造就了一座占地八亩的大观。观中立三座大殿,最前便是白虎神君,中为尹祖妙乐天尊,后为老君,两个配殿还立有尹轨、郑履道、梁谌等祖师神像,表明了通道观所属的楼观道一系传承,并将白虎神君放在了老君、尹祖之后楼观第三代传承祖师位子上,一并尊崇信奉。
  顾佐并不介意与楼观列祖共享信力,如果这套体系能顺利获得世间认可,顺着晋第十八世界之后因果分化的一系列灵力诸天中,他都能稳享灵力分成。
  仙神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果造就的世界却是无限的,晋第十八世界分枝而成的世界越多,对他的好处就越大,如果能够一带十、一带百,他获得信力就能翻十倍、百倍,这也是在诸天万界收获信力的最佳方式。
  挤进建康前二十之后,怀仙派声威大振,尤其是江州、武陵、南阳等地,反过来受到了深远的影响,顾佐日获信力达到一万圭,修行搜灵诀者超过万人,信众估计超过十万——这是他下界第四年的成绩单,甚至他本人还没怎么显圣,一个桃花源的策划,就令他收获满满。
  到了第五年,楼观道怀仙派信众超过二十万,通道观道士达到六百人,在建康的信众达到三万人,直接冲进了建康宗派前十名!
  顾佐每日收获信力达到一万五千圭,这意味着他每年能够收获六百万。这些信力都存在他带来的大鼎中,等他决定返回时,一次性向天庭拜表缴纳,就像这个世界其他宗门修士飞升一样。
  但再进一步发展就难了,新崛起的楼观道怀仙派终于引起了建康几大宗门的关注,对楼观道的流言蜚语开始在建康传扬起来。
  王嘉、孙彻、马俭等几位主持道观事务的道长都破境金丹,修为的提升带来了自信心的提升,他们开始反击流言蜚语,并将目标锁定在了两家宗派身上,李家道和帛家道。
  最终露头的是帛家道,一个在建康排名前五的宗门,起因是张玄参奏了丹阳许迈“血食生民”,“行厌胜之术”。
  许迈为丹阳豪族,张玄不知他是帛家道在丹阳的分坛祭酒,由此惹怒了早就对楼观虎视眈眈的帛家道。
  帛家道尊奉长寿道人帛和为祖,帛和是传于吉《太平经》的法师,曾得《三皇天文大字》、《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神丹方》之真传,道统来自金阙后圣帝君,在上品高门中颇有根基。
  于是将军桓冲上书,奏请封禁楼观道,打算从根子上斩断张玄的势力。他的理由是,楼观道士鱼龙混杂,贩夫走卒充斥其间,层次太低,不利于大道弘扬。
  这种看上去极为可笑的理由,却真真切切是这个时代的风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